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日语强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灵活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和相关领域内,具有“基础扎实、特色明显、社会欢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较强的实践技能,毕业后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
(二)基本规格1. 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责任感。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努力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具有勤奋好学、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共事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 业务素质: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主要包括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基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较系统地掌握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及其控制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能正确把握本专业的科学体系,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达到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 文化素质:具有本专业以外的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素养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使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4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英文名:Machine Design &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专业代码:080202学科门类:工学(机械类)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新产品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并具备林业与园林机械及其智能化装备方面的专门知识和应用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通用机械、汽车工业、林业专用机械等行业及科研院所、设计部门、机关、学校等从事机械产品与装备研发、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与运用、数控设备开发与应用、机械装备与系统的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方式培养方式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等;1.本科生应认真学好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军训及公益劳动等活动;2.通过大学美术、大学音乐、大学影视等课程学习,加强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3.强调主动学习、启发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4.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数控技术,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机械、电子、液压等知识进行机械产品设计的能力;5.初步具有林业与园林机械产品及其制造过程的研究与开发能力,懂得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6.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机械创新设计、“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等创新活动。
三、主要依托学科和专业核心课程1.主要依托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2.专业核心课程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林业与园林机械。
四、主要教学实践环节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实验课、课程设计、教学综合实践、生产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组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一、专业介绍本专业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而设置的大类专业,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相关学科,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
二、培养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面向机械工程领域,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掌握数学、自然科学以及机械工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能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检测与控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期待毕业生五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1. 能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理解决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检测与控制的复杂工程问题。
2. 能在团队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
3. 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途径增加知识、提升能力。
4.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三、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指标点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知识,能够用于机械产品设 计与制造、检测与控制的工程问题表述。
指标点 1-2:掌握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用于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 检测与控制的工程问题建模与求解。
指标点 1-3:掌握机械工程专业基础类知识,能够用于机械产品设计与制 造、检测与控制的工程问题推演、分析。
1)工程知识:具备解决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检测与控制的复杂工程问题的数学、自然科学、工 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应用之。
指标点 1-4: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能够用于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检 测与控制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指标点 2-1: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机械产品 设计与制造、检测与控制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识别和判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既能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生产、研究与开发工作,又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经营、管理和教学等工作,具有扎实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较强的工程能力、良好的创新素质、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国际化视野,能适应社会变革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后,能够针对复杂机电工程项目,具有承担新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等工作能力;或具有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经营、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工作能力。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及其自动化等方面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1.知识要求1)具备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与法律基础知识;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领域某个专业方向必须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其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2.能力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具备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3)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4)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交流能力。
3.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2)具备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3)具备较强的工程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本专业设定了12条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该毕业要求完全覆盖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12条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学生的毕业要求具体内容如下:毕业要求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机电工程问题。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二、培养目标1.掌握机械设计和制造基础知识,具备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和装配的能力。
2.熟悉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掌握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的使用,具备机械加工和装配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3.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具备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改进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4.了解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等相关知识,具备运用自动化技术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5.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方法,具备进行机械产品相关科研和工程项目的能力。
三、培养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工程力学、工程图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构、电工电子技术等。
2.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传动系统设计、工程热力学、自动控制原理、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CAD/CAM等。
3.专业选修课程流体力学、制造系统工程、供应链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热处理技术、液压与气动控制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教学环节通过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等实验,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工程实训环节通过设计并完成机械产品、机械系统的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实习环节学生在毕业前进行工业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生产流程,提高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综合设计与毕业论文学生通过综合设计,完成一个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装配,并撰写论文。
综合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教学、工程实训、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评估方式采用闭卷考试、实验操作考核、毕业设计评审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以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301)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工艺学、自动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英语、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机床、冲压模具设计等。
主要实践环节:金属工艺学教学实习、机械制图测绘、机械制图CAD上机实践、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制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与测试、毕业设计等。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310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少于232学分,实践教学不少于68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为四年,修业年限为3—6年,工学学士专业建制时间:1959专业选修课(方向A机电一体化50.5学分,方向B机械装备设计与制造49.5学分,每个方向最低选修29.5学分,可以跨方向选修)实践平台执笔人:尹成龙。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满足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和国际国内人才市场需求,具有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专门知识,接受先进设计方法和制造技术的强化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管理能力,能在机械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机电产品及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技术经济与管理的初步知识,了解机械工程学科的前沿性问题及其发展动态;3、掌握机械系统、部件和过程的先进设计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掌握计算机设计开发工具,具有对机械设备部件和系统进行建模、分析的基本应用研究能力,以及应用软件分析工具对相关工程问题进行分析求解与论证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对先进机电产品及其相关技术进行创新开发的初步能力;4、掌握文献信息查询及获取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机械设计、制造及控制工程学科专业知识提炼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专业领域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和理解外文专业资料,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5、具有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了解机械设备设计、制造领域的行业法规和安全规范,以及可持续发展政策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6、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位及学分要求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185 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平台课程46.5 学分,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平台40 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63.5 学分,实践平台35学分。
学生修满学分并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可获得毕业证书。
获准毕业并符合国家学位授予条例者,且通过华东理工大学大学英语学位考试,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育方案
一、培育目标
本专业培育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学问与应用力量:,熟识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自动化、机械工程设计和应用开发基本学问和技能,能从事机械装备应用和运行管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育要求及特色
本专业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重点把握包括力学、机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学问。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创新意识和动手力量的培育。
注意加强采用计算机帮助手段进行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的力量培育。
培育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力量,在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问方面具有良好素养和社会适应力量;
2.具有从事机械产品讨论与开发所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3.具有本专业领域所必要的专业学问,了解其科学前沿及进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力量;
4.具有较强的自学力量、创新意识和诚信意识,具有协作精神、拼搏精神和创业精神。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
五、主要课程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流体传动与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等。
六、学时与学分
学时学分构成表
七、教学进程方案表
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
注:形势与政策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支配,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最低学分要求:48. 5,其中必修43. 5学分,选修5学分
表四:实践教学平台
审核人:卓献荣。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机械制造、运行管理及经营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市场经济与企业管理等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术;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和基本工艺设计与操作等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3.掌握本专业领域内的专业技术,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4.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5.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以及人际沟通能力;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三、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至8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毕业总学分及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毕业总学分及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表课程类别代码课程类别名称学分数(个)占总学分比例(%)课内学时(个)01 通识必修课45(3) 25 734(48)02 通识选修课(通选课) 9 5 14403 专业基础课59.5 33.1 101804 专业课(必修) 18 10 30005 专业方向课(必修) ———06 专业方向课(选修) ———07 专业任选课11.5 6.4 18408 集中实践课程37 20.5 37周521课程类别代码课程类别名称学分数(个)占总学分比例(%)课内学时(个)毕业总学分(合计) 180(3)100 2380(48)+37周五、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六、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育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育方案一、培育目标本专业培育把握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能在机械行业生产一线从事设计、制造及生产组织治理等方面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材。
本专业培育学生具有以下能力:1.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能运用现代工程设计软件和分析方式,解决机械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2.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有效地与多方协作沟通,考虑社会、环境等因素合理制定技术和治理方案;3.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和技术进展需要。
二、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进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科学的大体原理,通过文献研究,对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分析,以取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知足特定需求的系统、零部件或制造工艺,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表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平安、法律、文化和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纳科学方式进行研究,通过设计实验、分析和说明数据及信息综合取得合理有效的结论,为解决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供依据。
5.利用现代工具:在解决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程中,能够开发、选择与利用适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明白得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判机械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平安、法律和文化的阻碍,明白得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进展:能够明白得和评判针对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进展的阻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机器人产业等领域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二、专业培养方案1.基础理论学习在学生入学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入学测试,确保其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力学和材料等方面的基础。
在第一学期,学生将学习基础的数学、物理、力学和材料等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学习从第二学期开始,学生将学习专业方面的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工程制造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此外,还将学习自动化控制、传感技术、机器人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打下基础。
3.实践技能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独立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的能力,专业课程中将设置一定的实验和实践环节。
学生将参与实验室的实验室实践,学习使用CAD/CAM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参与一定的实际项目,进行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的实践工作。
4.创新能力培养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一定的创新训练课程,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的研究方向和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此外,还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竞赛、项目研究等活动,培养其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5.实习与就业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技术要求,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习,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的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工作中,并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的支持。
6.工程实践项目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学校将开展一些工程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实践工作,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培养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 •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计算、控制、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4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技术及发展趋势;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较强的自学能力、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三、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四、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工艺学、机电传动与控制、液压传动与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五、专业方向及特色专业方向:机械设计理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特色:一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将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机械设计、机械的制造相结合,引入现代设计方法,培养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中能从事设计制造、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和企业管理的优秀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是我国人才市场的热门专业之一。
六、毕业合格标准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修完本方案规定的内容,成绩合格;德、智、体到达毕业要求。
七、修业年限:2.5年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课程教学计划及进程表学制2.5年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英语公3线性代数共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C语言程序设计小计专7工程材料业8金属工艺学基9自动控制理论础10机械设计基础课11机电传动与控制小计专12机械制造工艺学按学期分配学时数考考总面实试查计授验V3612V15050V3612V3612V3612V9030384128V9030V9030V9030V9030V9030450150V9030自一学年二学年三学年学12 3 4524V100V V24V24V24V60V25660V60V60V60V60V30060V学年及学期学时分配业 13 液压传动与控制 V 课 14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V15 专业综合实验 小计毕业环节---------------------------------------------- 周112合 计36820 736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 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 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 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制造业中非常重要和广泛应用的专业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养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工程设计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备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工程实践的能力;3.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4.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5.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和工程管理经验。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编程等。
这些课程是深入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为深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机电系统设计、机器人技术、CAD/CAM等。
这些课程将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的能力。
3.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实习、毕业设计等。
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学生可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实验设施和实践基地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将会配备完善的实验设施和实践基地。
实验设施包括机械制造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等,能够满足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的需要。
实践基地包括工程实践基地、企业实训基地等,学生可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实践,增加对实际问题的了解和处理能力。
四、师资力量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学校将会聘请具有较高资深度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8级执行)一、专业名称和代码学科门类:工学专业类:机械类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代码:080202二、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业及其升级转型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知识应用能力、明显专业特长、良好职业素养,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应用研究、设备运行管理、营销服务等岗位,胜任机械装备的设计及升级改造、制造工艺设计及优化、现代机械装备的应用与维护、设备的安装调试等工作的“实基础、强能力、能创新、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目标1. 毕业生能在装备制造、汽车、工程机械、能源交通、轻工食品、自动化等行业从事工作;目标 2. 毕业生具备机械产品生产与检测的能力;目标3. 毕业生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过程、设计基本规律和原理知识;目标 4. 毕业生具备机械设计项目实施与管理的能力;目标 5. 毕业生具工程实践操作和工程初步设计能力;目标6. 毕业生具有团队协作意识、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规格(毕业要求)依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泉州地区和我国机械类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行业的技术发展、毕业生和社会调查情况分析、国内外高校的相关专业培养要求,并结合本专业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和近年来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相关要求,确定本专业现阶段的毕业要求为: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1.1 掌握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等数学知识。
并能用于对机械类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恰当的公式表征和计算。
1.2 掌握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类基础知识,并能用于对机械类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恰当的公式表征和计算。
1.3 掌握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工程图学、电子电工等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用于对机械自动化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恰当的公式表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日语强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执行单位: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2011年入学适用五年制本科生一、类别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日语强化)二、包含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日语强化)三、专业设置简介本专业培养既掌握机械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又通晓日语的外向型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一年级强化学习日语,同时学习部分自然科学知识,从二年级开始,部分课程采用日文教材,双语授课,专业知识要求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本相同。
四、培养目标及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日语能力,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进行日语强化,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达到的能力:1.2.3.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机电一体化和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4.5.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具有初步的机电产品和系统的研制、开发、制造、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及经营的基本能力;6.7.8.9.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自学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对职业道德较清楚的认识;英语能力必须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英语四级考试,日语能力通过学校组织的日语专业考试;计算机能力必须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计算机能力一、二级考试;10.必须达到本培养计划规定的总学分要求和各类学分要求。
五、主干学科机械工程2271 / 92 / 9六、课程体系及课程修读要求通过综合日语、日语口语、日语视听等系列课程的日语强化,使日语达到较高水平;通过通识课程学习, 达到较高人文和科技素养;设置的机械工程科学类课程体系,包含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 控制工程基础和机械工程材料等科目,设置的机械工程设计与实践类课程体系,包含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 械加工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传动与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工程测试等科目与工程训练、 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综合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七、所含专业方向及特色该专业方向的特色是融外语、技术、经济教育于一体,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坚持外语学习与专业技术学习 相结合,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学习相结合,工程技术与经贸管理知识学习相结合。
一年级集中进行 日本语学习,学生毕业时要求达到熟练掌握日语的程度。
作为第二外语的英语学习,与一般大学生一样,要求达 到学校规定的大学英语四级水平。
对专业技术知识的要求与机械专业方向的本科教学基本相同,但加强了经贸管 理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深造打下了比较踏实的理论基础,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于是复合外向 型人才,在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及合作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受社会欢迎。
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九、学分学时汇总表课程 属性必 修选 修合计 课程 类别比例%学分 10.5 7.5 2 学时 学分学时学分学时思想政治理论类168H 88H+3W 36H 军事体育类 计算机基础类 外语类 通 识 课 程3 56H 56H11854.91868H+3W85.5 21368H 32H3.5导论类 综合素质类 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 工程技术类 经济管理类 艺术设计类464H大 类 课 程 24.5 16.5412H 196H+5W414719.121.9608H+5W专 业 课 程专业基础课程(含课程 设计、实习或实践、毕 业设计或论文等) 47596H+11.5W2896H+19.5W596H+11.5W个性 课程 第二课堂 5 4 80H 4W 5 4 2.3 1.7 100 80H 4W 合计195.519.5256H+4W2153152H+23.5W(注:H ——学时,W ——周)2283 / 9十.课程体系(一)通识教育课程(118学分)课 内 学时课程 课内课外 学分 课外 学时课程类别思政类课 程 名 称实践 环节 属性 学分授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修 必修 必修 2.5 1.5 2.5 40 24 40 0.5 0.5 0.5 8 8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必修 4642.0 1.532 36形式与政策 必修 必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必修 必修 选修 选修 必修 选修军事理论0.5 3 8军体类军训 3周 体育4 16 104 64 80 48 48 48 48 64 64 40 64 64 64 40 64 64 64 32 64 64 24 64 64 32 24 16 192 24 32 32 32 6472综合日语(一) 综合日语(二)(上) 综合日语(二)(下) 综合日语(三)(上) 综合日语(三)(下) 综合日语(四)(上) 综合日语(四)(下) 综合日语(五) 综合日语(六) 日语视听(一) 日语视听(二) 日语视听(三) 日语视听(四)日语口语(一) 日语口语(二) 日语口语(三) 日语口语(四) 机械日语6.5 4 5 3 3 3 3 4 4 2.5 4 4 4 外语类2.5 4 4 4 2 日语选读与写作(一) 日语选读与写作(二) 4 4 日本商务礼仪 1.5 4 至 日语高级视听说(一) 少 选 2.5 学 日语高级视听说(二) 日本概况 4 2 外贸日语会话 外贸日语函电1.5 1 分 英语12 2 大学计算机基础12 24 24计算机类 导论类选修 1门C 语言程序设计 VB 语言程序设计 3 3 机械工程导论2 综合素质类综合素质类42294 / 9(二)学科基础课程(41学分)课 内 学时课程 课内课外课外 学分学时设计课程类别课 程 名 称实践 环节属性学分 授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微积分(含微分方程与无穷级数)必修10 160 8 8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大学物理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3.5 6.5 2 56 104 4 大学物理实验 普通化学B482 32自然科学类普通化学实验B 工程力学 0.5 4 12 4 60 48 48电工技术 3 电子技术 3 电工学实验 工程训练 A1.5 5365周(三)专业基础课程(含课程设计、实习或实践、毕业设计或论文等)(47学分)课内学时 课程 课内 课外 学分 课外 学时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实践 环节属性 学分授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设计 画法几何与制图A 机械工程材料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5 2 76 28 48 48 32 32 48 48 32 64 484 432机械加工基础 3 机械原理3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B(日) 控制工程基础(日) 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 机械设计 2 专业基础 课程2 3 3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 机械基础实验A 机械专业大类实验A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生产实习 2 4 3 2 48 361.5 1.5 2 1.5周 2周实践环节3 3周机械制造综合设计55周(四)个性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 课程 课内课外 学分 课外 学时课程类别 个性课程课程名称实践 环节 上机 属性 学分 授课 实验 实践 设计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选修2 2 2 2 232 32 32 32 30管理学原理 财务会计 B 市场营销学 财务管理 B机械制造装备设计2230课内学时课程课内课外学分课外学时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实践环节属性学分授课实验上机实践设计现代设计技术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222222332323228323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传动与控制数控技术 4现代工程设计与分析软件先进制造技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注:个性课程要求5学分。
学生可根据个人发展计划、自身发展需要和学习兴趣,有目的地自主选修本专业个性课程及全校所有的公共个性选修课程、专业课程、大类课程或通识课程,建议学生跨专业修读其它专业的课程。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列为个性课程,学生可自愿参加,通过后给3学分。
(五)第二课堂(4学分)课内学时课程课内课外学分课外学时课程类别第二课堂课程名称实践环节属性学分授课实验上机实践设计劳动必修必修选修选修1周 1 健康教育0.518讲座日语第二课堂活动 2注:第二课堂要求4学分,其中日语至少2学分。
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讲座、社会活动获得学分。
讲座主要包括现代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技术讲座等,8次讲座记1学分,4-1学期统计成绩;社会活动包括社会调查、社区工作或社会服务活动,参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两组学习、社团活动,代表学校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等。
劳动作为第二课堂的必修环节之一,要求学生必修,但不计入学分。
具体内容可参照学校关于第二课堂管理办法。
日语第二课堂分。
)(每学期参加一个组活动为0.5学分,期末参加竞赛得奖者再加0.5学分。
至少修满2学日语诵读1-1 ~ 1-3学期1-1 ~ 2-3学期1-2,2-2,3-2,4-2学期2-1~4-2学期每学期0.5学分每学期0.5学分每学期0.5学分每学期0.5学分每学期0.5学分每学期0.5学分每学期0.5学分日语歌唱模仿·戏剧表演中日学生交流日本文化体验日本文学欣赏日语演讲·辩论2-1~4-2学期3-1~4-2学期2-1~4-2学期2315 / 9十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日语强化)专业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通识课程、大类课程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1学期第2学期第3学期第1学期第2学期第3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第二课堂形势与政策体育(三)日本概况工程训练A第二课堂纲要形势与政策体育(二)综合素质类形势与政策形式与政策军事理论综合日语(三)上综合日语(三)下日语视听(三)日语口语(三)大学英语(一)体育(四)军训综合日语(二)上综合日语(二)下日语视听(二)日语口语(二)微积分综合日语(四)上综合日语(四)下日语视听(四)日语口语(四)体育(一)综合日语(一)日语视听(一)日语口语(一)微积分线性代数与画法几何解析几何与制图(一) C语言程序设计导论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基础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大学英语(二)2326 / 97 / 9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毕业环节第三学年第四学年 第五学年 第1学期第2学期第 3学期第1学期第2学期第3学期第1学期第2学期日语选读 与写作 毛泽东思想 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机械制造 综合素质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日语选读与 写作(二) 机械加工 生产实习 综合设计 类 基础(一) 财务管理 第二课堂综合日语 综合日语 日本商务 机械设计 课程设计机械日语 (五) (六) 礼仪 管理学原理 财务会计日语高级 视听说 日语 高级 外贸日语 外贸日语 函电 视听说(2) 会话 (一) 普通化学 电工技术 电工学实验工程力学 电子技术 电工学实验机械原理 机械设计市场营销学普通化学 实验 机械工程 测试技术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机械工程 材料 机械制造 技术基础 现代设计技术 机械精度 设计检测 技术 大学物理 (二) 大学物理 实验 机械基础 实验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大学物理 实验(一) 大学英语 控制工程 机械专业 (四)基础 大类实验机电传动与 控制 流体力学 与液压传 动 大学英语 (三) 数控技术 画法几何 与制图 (二)机械原理 现代工程设计 与分析软件 课程设计 机械基础 实验 先进制造技术 机械专业 大学生创新性 实验计划大类实验233十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日语强化)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一览课内学时学期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课程属性备注讲课实验上机实践设计综合日语(一)日语视听D(一)日语口语(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6.52.52.510640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比修学科基础/必修集中周考试集中周考试402.50.5315408第1 学期军训3周体育(一)2280微积分(一)大学计算机基础集中周考试2 24812 通识课程/必修参加一级考试第二课堂/必修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学分小计0.5√通识课程/必修学校统一安排第一学年26形势与政策√648064通识课程/必修学校统一安排综合日语(二)(上)综合日语(二)(下)日语视听D(二)日语口语D(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体育(二)4544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学科基础/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集中周考试集中周考试集中周考试第2学期6424228032321.51523微积分(二)8 集中周考试机械工程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学分小计24 通识课程/选修参加二级考试29.5第3学期123第二课堂/选修参见培养方案通识课程/选修建议选修学期段第二课堂综合素质类学分小计32形势与政策√48486464通识课程/必修学校统一安排综合日语(三)(上)综合日语(三)(下)日语视听D(三)日语口语D(三)大学英语(一)体育(三)3344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学科基础/必修集中周考试集中周考试集中周考试集中周考试第1学期 313.521.5482256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学分小计8形势与政策√48486464通识课程/必修学校统一安排第二学年综合日语(四)(上)综合日语(四)(下)日语视听(四)日语口语(四)体育(四)3344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专业基础/必修通识课程/必修学科基础/必修通识课程/选修集中周考试集中周考试1332248485632第2学期画法几何与制图(一)(日)大学英语(二)大学物理(一)日本概况集中周考试集中周考试3.52学分小计26.55工程训练A 5周学科基础/必修第二课堂 1 第二课堂/选修参见培养方案学分小计 6综合日语(五) 446464284848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选修专业基础/必修日语高级视听说(一)画法几何与制图(二)(日)大学英语(三)233124第第三 1学期通识课程/必修学科基础/必修学科基础/必修学科基础/必修学科基础/必修集中周考试集中周考试学年大学物理(二)大学物理实验(一)普通化学B241232普通化学实验B 0.52348 / 9课内学时学期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课程属性备注讲课实验上机实践设计机械工程材料综合素质类学分小计2223.52.5443143122.5328324 专业基础/必修通识课程/选修建议选修学期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综合日语(六)40646448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选修集中周考试集中周考试第三学年日语高级视听说(二)大学英语(四)第2通识课程/必修参加四级考试学科基础/必修大学物理实验(二)工程力学C24学期6448学科基础/必修学科基础/必修学科基础/必修集中周考试集中周考试电工技术A电工学实验A (一)学分小计24机械加工基础48 专业基础/必修第3学期学分小计 3日语选读与写作(一)机械日语4 64322448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选修学科基础/必修学科基础/必修专业基础/必修专业基础/必修专业基础/必修专业基础/必修专业基础/必修专业基础/必修集中周考试2外贸日语会话 1.53电子技术A 集中周考试集中周考试电工学实验A (二)机械原理A0.5312第1学期48323248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B(日)控制工程基础A(日)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机械基础实验A(一)机械专业大类实验(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学分小计2 双语集中周考试231 24120.51.52441.5周专业基础/必修第四学年日语选读与写作(二)日本商务礼仪64241648326448通识课程/必修通识课程/选修通识课程/选修专业基础/必修专业基础/必修专业基础/必修专业基础/必修专业基础/必修专业基础/必修1.51外贸日语函电机械设计 3 集中周考试集中周考试集中周考试集中周考试第2学期机械工程测试技术A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机械基础实验A(二)机械专业大类实验(二)学分小计2431 2424120.52第3学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B生产实习A2周专业基础/必修专业基础/必修3 3周学分小计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管理学原理426432通识课程/必修集中周考试个性课程/选修个性课程/选修个性课程/选修个性课程/选修个性课程/选修个性课程/选修个性课程/选修个性课程/选修个性课程/选修个性课程/选修个性课程/选修集中周考试集中周考试财务会计B 222222222323232323232323232市场营销学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现代设计技术 A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传动与控制数控技术第1学期第五学年现代工程设计与分析软件先进制造技术 A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分小计3 9财务管理B 251.5 32 个性课程/选修5周专业基础/必修第二课堂/选修第2 学期机械制造综合设计第二课堂登录成绩学分小计8.5235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