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上海大学

合集下载

《》课程教学大纲-上海大学

《》课程教学大纲-上海大学
第二章:质点的动力学基础(8学时)
掌握牛顿三定律及适用条件,理解运用牛顿定律求解动力学问题的方法、步骤。掌握功与能的概念;理解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的功及系统的势能;掌握动量的概念,理解平面内运动质点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点的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了解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了解狭义相对论新的时空观。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学习和理解物理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及创新精神。
2.掌握必要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基本规律,能运用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对力、热、电、磁、光等学科的基本问题作初步的解释、分析和处理。
3.了解近代物理学的有关基础知识。







难点:光的波粒二象性。
配套
实践
环节
课堂演示实验、开放演示实验
说明
大纲
编写
责任

大学物理
(教研组)
孙迺疆(签名)
2001年06月27日

审核
意见
物理
(系)
龚小燕(签名)
2001年07月06日
学院
审核
意见
张金仓
(签名)
上海大学理学院(公章)
年月日
难点: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四)振动和波动(12学时)
第八章:简谐振动(6学时)
掌握描述简谐振动的特征量及各量之间的关系,掌握简谐振动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方程的基本特征;掌握用旋转矢量法解物体简谐振动运动状态的方法。理解同方向,同频率两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
重点:简谐振动的特征、合成规律。
难点:位相及位相差。
重点:电场强度和电势。

金融法-教学大纲

金融法-教学大纲

《金融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22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学分:2适用对象:法学专业先修课程:货币银行学一、教学目标《金融法》是大学本科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了解掌握金融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金融法律规范的有关内容,完善学生的法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金融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金融机构等金融法律关系主体为对象,立足监管,深入研究这些主体和其行为的法律规范,对我国金融法律体系及其因此而形成的金融法律制度进行阐述。

本课程在系统介绍金融法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讲述我国中央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现行的金融基本法。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的教学中贯彻课堂教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坚持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要求学生应在学习《货币银行学》课程之后,学习《金融法》课程。

在学习《金融法》过程中,学生应自学《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法律条文。

(四) 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无论学生毕业后从事法律工作或者其他工作,《金融法》的学习对于完善其知识结构及实际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金融法总论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第一节金融法概述第二节金融法的渊源和体系第三节金融法的基本原则本章重点和难点:金融法的调整对象、我国的金融立法概况、金融法体系、金融机构的概念及分类、金融法的基本原则。

课程的考核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金融的含义,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理解金融法的调整对象和金融法的地位;掌握金融机构的概念及分类;掌握我国金融法体系及金融法的基本原则;运用金融机构的法律原理、金融法的基本原则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上海大学数学系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上海大学数学系
(7)了解内积概念,掌握线性无关向量组标准规范化的施密特(Schmidt)方法。
(8)了解标准正交基、正交矩阵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
(四)线性方程组(4学时)
(1)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2)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通解的概念。
(3)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结构及通解的概念。
(4)掌握用行初等变换求线性方程组解的方法。
注:课内强调思想、方法,学生课外进行计算练习。
(五)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4学时)
(1)理解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及性质,会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2)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性质及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3)掌握用正交相似变换化实对称矩阵为对角矩阵的方法。
年6月。
二选教材:《线性代数》第五版,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
6.考核形式:考试(闭卷)
7.教学环境:多媒体阶梯教室
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内容、理论与方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与扩大知识面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训练。
(5)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了解初等矩阵的性质和矩阵等价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知道奇异阵、非奇异阵的概念,掌握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和逆矩阵的方法。
(6)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注: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等运算,分块矩阵作为自学内容。
(三)向量(8学时)
(1)理解n维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组合和线性表示。
注: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作为自学内容。
(七)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4学时)

上海大学2011年《微积分A1》课程教学大纲[新版]

上海大学2011年《微积分A1》课程教学大纲[新版]
《微积分 A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新课程由教务
(中文)微积分 A1
处填写)
课程名称
(英文)Calculus A1
课程 基本情况
课程 教学目的 及要求
1 学分:4 学时:40(其中课外学时:5) 2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 3 适用专业:理工大类各专业
适用对象:本科 4 先修课程:初等数学 5 首选教材:《高等数学》,上海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注:用 ε − N , ε − δ,ε − X 定义证明极限不作要求。
二、导数与微分(课内 12 学时) 课内内容: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导数(包括左、右导数)的概念,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经济意义(边际导
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关系。 2 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
注:泰勒公式放在无穷级数(第四学期)里介绍。
配套实践 环节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及成绩评 定办法
课堂教学:35 学时 课外教学:5 学时 实践环节:
平时成绩(出勤、作业、课堂提问等):20%; 课外学习成绩(项目报告、课题报告等):20%; 期末考试成绩(无项目报告),80%,其中包含 10~15%的自学内容; 期末考试成绩(有项目报告),60%,其中包含 10~15%的自学内容。
4 应用方面:用极值方法求解最大值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第一学期(40 学时;其中课内 35 学时,课外 5 学时)
课程 内容及 学时分配
一、函数与极限(课内 16 学时,课外 1 学时) 课内内容:
1 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2 理解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和分段函数的概念,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 数关系式。 3 了解极限的概念,了解分段函数的极限的计算。 4 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会用变量代换求某些简单复合函数的极限。 5 了解极限的性质(惟一性、有界性和保号性)和两个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准则与 单调有界准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6 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7 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8 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课外内容: 自学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和图形。

上海大学教学大纲移动通信

上海大学教学大纲移动通信

上海大学教学大纲移动通信
以下是上海大学移动通信的教学大纲:
1. 移动通信系统基础
- 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和发展
-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
2. 无线信道特点
- 无线信道的传播模型和特点
- 多径效应、折射、散射、多普勒效应等
- 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通信距离等
3. 蜂窝网络
- 蜂窝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蜂窝网络的体系结构、频率规划和信道分配
- 蜂窝网络的呼叫控制和流量控制
4. 移动电话网络
- GSM系统的基本架构和技术要素
- GSM系统的信令和通信过程
- GSM系统的信道类型和调度算法
5.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 3G网络的体系结构和技术要素
- WCDMA系统、CDMA2000系统和TD-SCDMA系统的特点和优缺点
- 3G网络的业务模式和发展趋势
6. 移动互联网
- 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架构
- 移动互联网的标准化和商业化
7. 4G与5G移动通信系统
- 4G和5G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4G和5G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要素和体系结构
- 4G和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模式和应用前景
8. 移动通信安全
- 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和威胁
- 移动通信系统的加密技术和安全策略
- 移动通信系统的漏洞和攻击技术
以上是大致的教学大纲,具体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根据课程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讲解来进行详
细讲解。

上海大学大纲

上海大学大纲

一、复习要求:《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类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要求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物质与能代谢及代谢调节;遗传信息传递与遗传物质代谢;基本的现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与原理。

二、主要复习内容:1、糖类化学糖的种类、结构特点、主要理化性质,淀粉、糖原、果胶等常见多糖的组成与基本结构。

重点:葡萄糖、果糖等单糖;蔗糖、麦芽糖等低聚糖和淀粉、糖原、纤维素等多糖的结构和性质;糖蛋白的性质及连接方式等。

2、脂类化学脂类化合物的种类,脂肪的结构与性质,复合脂、固醇的功能与结构特点。

重点:脂肪、磷脂和胆固醇的结构与性质。

3、蛋白质化学蛋白质的种类,天然氨基酸的种类、结构、重要的理化性质、分离制备及分析方法,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特点、测定方法,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概念、类型、结构特点,蛋白质重要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重点:氨基酸的结构、分析分离;多肽的序列测定;蛋白质的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

4、核酸的化学核酸的概念、类别、功能及组成特点,核酸的一级结构特点及测定方法,核酸的二、三级结构特点,核酸的主要理化性质,核酸的分析分离及鉴定原理。

重点:DNA和RNA的空间结构、理化性质等。

5、激素化学激素的概念与种类,常见动物激素的功能,激素的作用机制。

重点:含氮激素及作用机制。

6、维生素化学维生素的概念与种类,维生素及其辅酶的功能及作用机理。

重点:脱氢酶及转移酶的辅酶。

7、酶化学酶的概念、命名及分类,酶的化学本质与特性,酶的结构与功能,影响酶反应速度的因素,酶活力的测定,调节酶、诱导酶、同工酶及多酶体系的概念,酶的制备和鉴定。

重点:酶促反应动力学、活力测定及催化效率等。

8、糖代谢代谢的概念,葡萄糖的分解代谢及其调节,糖异生,糖原、淀粉、葡萄糖的生物合成。

重点: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和糖异生作用。

9、生物氧化生物氧化的一般原理,主要类型,生物氧化过程中能的产生与转移。

(完整版)《电视节目导播》教学大纲

(完整版)《电视节目导播》教学大纲

《电视节目导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视节目导播课程学分:6学分学期学时:60课程性质:技能类课程课程定位:专业课先修课程:数字电视原理;电视节目制作适用专业:数字电视开课部门:传媒艺术学院现代传播系一、课程概述及意义数字电视是一门发展广阔的课程,其中《电视节目导播》的相关内容是主要针对演播室内导播工作进行学习的数字电视专业的专业课程。

学习本课程,首先要明确的是导播工作的定义及其覆盖范围,从广义的概念来说,导播是整个演播现场的总指挥,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导播仅仅是负责摄像组的指挥员,本着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目标,我校的这一课程所定位的导播为整个演播室现场的总指挥,即广义的导播;而导播工作的起始点以及覆盖范围则可具体到演播室工作的流程当中来,即导播工作起点于前期策划结束而实拍正式开始的那一刻,整个拍摄过程都涵盖在导播的指挥范围之内,并于演播室拍摄结束那一刻为止。

本课程以“导播”的概念作为引入,明确导播在当今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切换台使用及配合,以及节目制作流程中的岗位、职责及权限;通过分析具体的导播方案,研究涉及导播工作的各类型电视节目的导播技巧,从而完成导播人员指挥所有部门,协同全部人员,密切合作,顺畅运行,保障节目有序录制以致浑然一体的效果。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即为针对具体节目提前制定涵盖了节目流程、机位配合、部门协作等全方位多角度指导节目顺畅进行以致一气呵成的脚本的能力。

该课程是为适应当今电视台广泛应用的现场直播的节目以及各种演播室节目的制作方式需要而设立的,是为培养具备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艺术创新潜力的现代复合型电视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最终达到使学生了解并熟悉演播室内以导播台为控制中心的节目导播流程及相关技术的教学目的,为实际工作中更复杂的,不断发展的讯道节目制作需要奠定基础。

需要强调的是,通过对导播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在演播室内的部门协作能力,要了解各个部门合作的组织与协调,因此,学生可以掌握数字电视节目中广义层面上的导播技术及具体的工作需求,为成为一名能够与演播室内各个岗位默契配合的摄像师、音频采集师、混音师、特技师奠定基础,为成为全面型的导播做好准备。

中英文版教学大纲——机械设计方法

中英文版教学大纲——机械设计方法

附录5 上海大学研究生《机电工程基础-机械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9SAS7003学时:40学分: 4.0 课程名称:机电工程基础-机械设计方法适用学科或专业: 机械类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开课单位及授课人员:机械自动化工程系李松生主要参考书和文献:1. 张直明等译,《工程设计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2. 71.251/P141 G.Pahl and W. Beitz, Engineering Design,Springer-Verlag, 1996, 1984。

3. N091/W81k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大出版社,2002.10。

4. TB47/S64 N.P.Suh著,谢友柏等译,公理设计---发展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 TB472/T16 檀润华编著,创新设计---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8. G305/Q18/:5 夏镇平译,创造性,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11。

11. 侯珍秀,《机械系统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2. 刘光复等,《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3. TB122/Z94 邹慧君等编著,机械系统概念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4. TH122/H512 胡家秀等编著,机械创新设计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5. TH122-43/Z31 张鄂主著,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7。

16. J120.92/G95 郭廉夫等编著,中国设计理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掌握现代机械设计理论的思想和基本方法,能运用相关机械设计方法学的基本原理及思维方法,进行技术产品的功能原理分析与系统设计,提出并完成一种机电装置或产品的原理方案和结构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时分配:主要内容有:(1) 概论;(2) 设计的战略进程;(3) 创新设计的途径和方法;(4) 制订产品计划和阐明任务;(5) 方案设计;(6) 设计的评价与决策;(7) 技术设计;(8) 工程设计专题选讲(包括:优化设计,摩擦学设计等);(9) 八学时的设计大作业。

高等数学专科教学大纲-上海大学

高等数学专科教学大纲-上海大学

高等数学(专科)教学大纲上海大学夜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学院: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文)高等数学E (一~三)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15 学时:150 (课内学时:150 实验学时:0 )2.课程性质:(注1)基础课3.适用专业:工类各专业适用对象:(注2)专科生4.先修课程:中学初等数学5.首选教材:李心灿编《高等数学》(专科使用)高教出版社二选教材: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数学》第四版参考书目:6.考核形式:(注3)闭卷笔试、半开卷笔试、开卷笔试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注5)目的:高等数学是成人高等教育专科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级数及常微分方程的基础知识和常用的运算方法。

通过各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习后继课程及今后的专业工作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要求:1 要正确了解和理解以下概念:函数、极限、连续性、导数、微分、偏导数、全微分、函数的极值。

不定积分、定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无穷级数的敛散性、有关空间解析几何及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2 要了解和掌握下列基本理论、基本定理和公式: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微分中值定理(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不定积分基本公式,变上限积分及其求导定理、牛顿-莱伯尼兹公式,偏导数的几何意义,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几何级数和P 级数的收敛性,级数敛散性的判定条件,直线与平面的方程,典型的二次曲面、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3掌握下列运算法则和方法:求函数和数列极限的方法与运算法则,导数和微分的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初等函数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及求极值方法,多元函数复合函数的偏导数求法,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换元与分部积分法,正项级数的比值审敛法,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区间,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的间接展开法,一阶变量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求解,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动力系统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动力系统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概念和定理( 4学时 )
1.了解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的基本概念。
2.掌握解的存在性唯一性以及解的延拓问题。
3.掌握解对初值与参数的连续依赖性和可微性。
4.掌握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二)线性系统理论( 6学时 )
1.了解线性系统的概念及解的存在唯一性。
5.了解非线性系统在振动,控制等领域的应用。
(四)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6学时 )
1.掌握李雅普诺夫第二法的概念和结果。
2.会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
3.掌握吸引域的估计。
4.了解周期轨道的稳定性。
(五)动力系统基础( 8学时 )
1.掌握动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掌握平面极限集的重要性质,如庞卡莱-班狄克逊定理。
3.适用专业:理学
适用对象:本科(高年级)
4.先修课程:《常微分方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
5.首选教材:《常微分方程定性与稳定性方法》马知恩、周义仓 科学出版社
二选教材:
参考书目:
6.考核形式:考试(闭卷)
7.教学环境:课堂









要求学生掌握常微分方程的一些基本定性理论,以及动力系统的相关概念,动力系统的分叉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动力系统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总2页)
《动力系统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
编号
01015028
01016028
01826128
课程

上海大学《理论力学(1)(2)》课程教学大纲

上海大学《理论力学(1)(2)》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1)(2)》课程教学大纲
说明:
1. 除了课堂教学,应重视和加强课外教学。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应包含课外部分,根据课程大纲提出课外学习内容和要求;“教学方式”应明确对学生课外学习如何参与指导、检查进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应能有效促进学生课外学习并检验其成效,以有效保障课外部分的实施。

2. 鼓励考核方式灵活多样,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规定课程总评成绩的组成及其比例,如平时成绩(出勤、作业、课堂发言等),建议比例控制在20%-30%之间;课外学习成绩(项目报告、课题报告等),建议比例控制在20%-30%;期末考试成绩,比例占总评成绩的50%左右。

3. 本表适用于除新生研讨课、通识课、实验课之外的课程(自2011级起)。

4. 教务处将组织有关专家对课程大纲及其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以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

《板壳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板壳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配套
实践
环节
说明
大纲
编写
责任

力学
(教研组)
程昌钧(签名)
2000年10月22日

审核
意见
力学
(系)
徐凯宇(签名)
2001年07月06日
学院
审核
意见
张金仓
(签名)
上海大学理学院(公章)
年月日
(四)薄板的自由振动,简支矩形板的自由振动,圆薄板的自由振动(4学时)
(五)能量法术自振频率及例,薄板的受迫振动,小结(4学时)
(六)薄板的压曲问题,简支矩形板在均匀压力作用下的压曲(4学时)
(七)圆板的压曲,能量法求压曲问题的临界载荷,小结(4学时)
(八)薄板大绕度问题的基本假设及边值问题的建立,变分原理及应用(4学时)
教学要求:
本课程可增加一些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容及Biblioteka 学时分配
(一)薄板小绕度问题的基本假设,绕曲微分方程的建立,边界条件的提法(3学时)
(二)简支矩形板的纳维解法,矩形薄板的李维解法及一般解法(包括广义简支边的概念)(3学时)
(二)圆薄板的弯曲问题及求解,薄板小绕度问题的变分方法及伽辽金方法、小结(4学时)
5.首选教材:《弹性力学(下)》徐芝纶高教出版社1994(第三版)
二选教材:
参考书目:
6.考核形式:考试与读报告相结合(70%+30%=100%)
7.教学环境:课堂









教学目的:
本课程属于应用力学的范围,目的是使学生在连续介质力学(一)和弹性力学的基础上,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某些问题,着重于建模与方法的介绍。要求学生掌握工程中几类重要问题的建模和求解,包括薄板的小绕度理论及应用、薄板的自由振动、薄板的压曲、薄板的大绕度理论及应用、变分法在薄板中的应用、求解薄板问题的若干近代方法等。同时,了解薄壳小绕理论的有关基本内容。

上大 无机化学B大纲

上大 无机化学B大纲

《无机化学B 》教学大纲In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program课程编号01064003-004 周学时数:3,3 总学时数:60一课程基本情况无机化学B课程的教材近几年使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由朱裕贞、顾达、黑恩成等编写的《现代基础化学》。

本大纲根据教育部教改精神,结合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等相关专业的实际需要制定,按总学时数为60进行课堂教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是上海大学材料学院和环化学院等近化学类专业本科生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大纲所规定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和重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技能,为培养合格的工科本科生提供必要的无机化学知识,同时为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本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各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理论思维、观察思考、数据运算以及自学的能力,此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渐完成中学到大学在学习方法上的过渡,使学生在听课、查阅参考书,自学等方面有一个突跃。

本课程的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阐述无机化学的各项基本原理;如物质存在的形态、物质结构、热力学、动力学四大平衡的知识,为后继课程及化学实验打下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元素化学,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讲授周期表中各族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反应规律,制备和重要应用,同时充分注意无机化学原理在其中的应用,两大部分均重视联系生产和科研实际,以期学生在学以致用方面得到智能锻炼。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绪论(1学时)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无机化学的发展状况如何学好无机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6学时)氢光谱、玻尔理论和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微粒的波粒二象性、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及其图象、量子数)多电子原子的能级、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所在周期、族、区的关系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的意义及其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趋势第九章电化学基础和氧化还原平衡(8学时)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电极电势的产生和测定能斯特方程的有关计算、电极电势的应用电动势与ΔrGm及K的关系元素电势图的意义及其应用。

课程教学大纲-上海大学数学系

课程教学大纲-上海大学数学系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数域上文字 的多项式的概念;理解多项式的次数、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重因式等重要概念,了解这些概念和系数域的扩大与缩小的关系。
2.熟练掌握“整除性”,互素与不可约多项式的基本性质;理解带余除法的实质,掌握用带余除法求商式和余式;会求两个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并掌握把最大公因式表示成这两个多项式的组合的方法;会用微商判断多项式有、无重因式;能把多项式的有关概念,性质与整数的有关概念、性质进行比较。
2.余数定理
3.多项式的根、因式定理
4.重根及重根判别方法
5.非零多项式根的个数定理
6.多项式相等判别方法
7.Lagrange插值公式
第七节复数域和实数域上多项式
1.复系数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2.实系数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第七节有理数域上多项式
1.本原多项式、Gauss引理
2.整系数多项式与有理系数多项式关系
第四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特征值、特征向量和特征多项式的定义和求法
2.矩阵的秩和行列式与特征值的关系
3.相似矩阵的特征多项式
第五节不变子空间
1.不变子空间的定义和简单性质
2.不变子空间与简化线性变换的矩阵之间的关系
第六节矩阵的相似
1.属于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的线性无关性
2.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子空间的维数与所属特征值的重数的关系
3.初步掌握矩阵分块的原则、技巧及运算。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域与数环
1.数域
2.数环
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特殊矩阵
1.矩阵的定义
2.矩阵的运算与运算律
3.特殊矩阵
第三节可逆矩阵
1.可逆矩阵定义
2.可逆矩阵性质

《一般拓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般拓扑学》课程教学大纲
引论、有向集和网、极限的唯一性、累次极限、子网和聚点、序列和子序列、收敛类(选)。
重点:序列与极限
难点:收敛类范畴。
(四)乘积空间与商空间(6学时)
连续函数、连续性的刻划、同胚、乘积空间、到乘积空间的函数、坐标收敛、可数性、商空间、开映射、闭映射、上半连续分解。
重点:同映映射
难点:映射的分类。
配套
实践
《一般拓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编号
01025046
课程
名称
(中文)一般拓扑学
(英文)General Topology






1.学分:3学时:30(课内学时:30实验学时:)
2.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
3.适用专业:数学系
适用对象:本科
4.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
5.首选教材:《一般拓扑学》J. L. Kelley著、吴从欣、吴让泉译
环节
说明
大纲
编写
责任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教研组)
石忠锐(签名)
2001年06月30日

审核
意见
数学
(系)
顾桂定(签名)
2001年06月30日
学院
审核
意见
张金仓
(签名)
上海大学理学院(公章)
年月日
二选教材:《点集拓扑学》方嘉琳编著
参考书目:《拓扑学》蒲保明等编
6.考核形式:考试(闭卷)
7.教学环境:课堂









拓扑空间与连续函数:理解拓扑空间的概念,掌握开集、闭集与极限点的定义,掌握连续函数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遗传算法(8学时)
4.1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4.2遗传算法的实现过程
4.3遗传算法的若干应用
重点:遗传算法的计算原理
难点:遗传算法的应用
(五)人工智能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6学时)
5.1智能数据库及其应用
5.2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其应用
5.3人工智能研究展望
重点:智能数据库的基本框架
难点:智能数据库的应用和展望
配套
实践
环节
说明
大纲
编写
责任

物理化学
(教研组)
陆文聪(签名)
2001年10月20日

审核
意见
化学
(系)
吕敬慈(签名)
2001年12月20日
学院
审核
意见
张金仓
(签名)
上海大学理学院(公章)
年月日
《人工智能算法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
编号
01066086
课程
名称
(中文)人工智能算法及其应用
(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1.学分:4学时:40(课内学时:40实验学时:0)
2.课程性质:专业课
3.适用专业:理学、工学


















(一)绪论(6学时)
1.1人工智能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史
1.3人工智能在化学各分支应用的简况
重点: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史
难点:人工智能的应用背景
(二)统计模式识别中的人工智能(12学时)
2.1统计模式识别中的人工智能技术
2.2统计模式识别与材料智能加工
适用对象:本科
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
5.首选教材:《人工智能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查金荣中国石化出版社1994
二选教材:《化工冶金过程人工智能优化》刘洪霖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模式识别优化技术及其应用》陈念贻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
6.考核形式:考试(闭卷)
7.教学环境:课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控制的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培养学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化学和化工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
1.掌握若干主要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及其核心算法
2.理解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范例
3.了解人工智能在化学化工领域的应用背景和发展趋势
2.3统计模式识别与工业优化技术
2.4应用实例
重点:统计模式识别技术
难点:统计模式识别在材料智能加工和工业优化中的应用
(三)人工神经网络(8学时)
3.1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
3.2 B-P人工神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络算法
3.3若干其它常用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3.4应用实例
重点: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难点:B-P人工神经网络的过拟合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