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养成与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校的文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校文化既是学生的精神家园,也是学生品质培养的关键环节。
建设一个良好的学校文化,可以营造出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下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和学校角度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导者,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言传身教地引领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如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包容。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给予鼓励和肯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学生的责任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他们应该配合教师的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
首先,学生要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维护学校的秩序和形象。
其次,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积极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学生还应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帮互助,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学校的支持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首先,学校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
其次,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学习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学校还应增加课外辅导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另外,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设各种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教师要以身作则,学生要主动参与,学校要提供支持和保障。
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种氛围中茁壮成长。
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将不仅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而且培养了积极向上、责任感强的品格,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让大学生感受到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
如何让大学生感受到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当今社会,校园文化已经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作为大学生,如何感受到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呢?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提出一些建议。
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首先,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应该在课堂教育之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
比如,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文化课程,包括文学、艺术、音乐等,让学生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接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
同时,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质,才能更好地感受到校园文化氛围。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其次,学校也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如开展各种文艺比赛、讲座、演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
2.打造校园文化场所。
如建立文化广场、阅读室、美术馆等文化场所,让学生有一个放松、学习的文化空间。
3.推广校园文化产品。
学校可以开发一些校园文化产品,如文化衫、文化苗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校园文化。
4.加强文化传承。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文艺展览、纪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同时也推广当代文化。
5.严格管理校园文化。
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保证其健康、和谐、积极向上。
同时,学校也应该防止不当的文化行为掺杂进来,给校园文化带来负面影响。
三、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性最后,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自觉性也很重要。
学生应该自觉地关注校园文化,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文化自信。
只有文化自觉的学生,才能更好地感受到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学生也要自觉增强文化修养,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文化。
在学习中,注重阅读经典文化著作,提升自己的修养;在生活中,遵守文化习惯,维护文化传承。
总之,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
浅谈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营造
浅谈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营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营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对于一个大学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求学的场所,更是一个集合了各种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社区。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作为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美丽的景观布局为特点,旨在提升大学校园的美学价值、人文关怀和教育意义。
因此,本文将就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营造作一浅谈。
一、推崇人文关怀理念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营造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在建设校园时充分考虑到各种人文环境因素,注重关注学生及员工的身心健康与福祉,以人为本,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中,这一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首先,在校园建设时,应注重建筑空间设计、造型风格、景观布局等方面。
设计应当体现学生的需求,结合心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知识,打造舒适的室内外环境,创造愉悦的学习、生活和社交体验,营造令人放松、感到平静的景观;其次,在园区进行何种艺术文化展示,体现何种文化呈现方式是也很重要的。
例如,在张家口学院,学生环保志愿者组织野外生态调查、自主修复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与此同时,在校园艺术园区设置自然景观展览,吸引了大量学生来到校园参观。
整个校园都散发着亲切温馨、融洽和谐的气息,让人不由自主赞叹其意蕴深厚、文化内涵富有。
二、满足人文关怀需求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营造还应该满足人文关怀的需求。
在学生的眼中,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求学的场所,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因此,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规划与建设也应该向学生提供多种文娱活动和趣味体验,以回应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首先,校园景观应该与文化精神相结合,比如校园美术馆、图书馆、音乐厅等等。
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鼓励学生组织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展示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才华。
其次,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营造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教育服务。
因此,校园环境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学习新知识,在这样的的环境中完成他们的学业和研究工作。
如何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
如何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从多元共融到精耕沃土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是教育的土壤,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形成完整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
一、多元共融,培育包容性文化1. 接受差异,践行包容和接纳: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背景。
学校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为每位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机会,热情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互相尊重和接纳他人的不同。
2. 统合多元文化平台: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如戏剧、音乐、舞蹈、绘画等,并定期举办多元文化节,邀请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嘉宾分享经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3. 提倡平等对话,建设和睦相处社群:学校要营造一个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的氛围,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管理,并建立师生、生生之间良性交流机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维护校园和谐。
二、深耕沃土,共同营造积极主动学习氛围1. 激发学习兴趣,构建多样的学习方式: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和学习活动,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校园环境要整洁优美,充满活力,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校要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并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互相进步。
3. 做榜样,激发学习动力:学校要树立优秀学生的榜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相互激励,并定期举办优秀学生表彰大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荣誉感和成就感。
三、师生同盟,共建良好校园文化1. 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引领者和塑造者,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教学水平、待人处事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榜样,为学生创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浅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浅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校文化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学业成绩,优秀的学校文化将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向善的文化环境。
下面将从教育目标,主要措施和效果三个方面来浅谈如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一、制定科学的教育目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必须从教育目标着手,并制定科学的教育目标。
通过科学的教育目标,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健康向上、积极向上的方向。
首先,我们应该提供尊重教师和互相理解的文化环境。
学校应该打造自嘲、尊重教师、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文化氛围。
其次,我们应该实现教育目标的精神内化。
学校应该强调学生的精神成长,努力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成长,减少强迫性教育和僵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更加具备创造力、领导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采取有效的措施为了实现良好的文化环境,学校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团结的文化环境,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发展潜力。
具体措施包括:1、塑造正面形象。
成人的言行举止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形象和修养,为学生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形象,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品德。
2、提高教育品质。
培养师生之间的互信关系,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勇气和诚实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3、组织文化活动。
积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文化活动,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创造文化效益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方面,最终的目标是创造出文化效益。
通过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学生表现更加积极、创造性、开放性。
学校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应该注重他们的思想、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创造文化效益的重点在于耕耘文化土壤,让良好的文化肥沃土壤生发人生的美好花朵。
同时,文化效益还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1、提高成绩。
学校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积极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呢?一、明确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目标首先,学校要深入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校园环境的布置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更包括学校的价值观、办学理念、师生的精神风貌等方面。
它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特质。
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至关重要。
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目标。
例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现代文明的成果,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校园的建筑、设施、景观等。
学校要合理规划校园布局,使校园建筑既美观大方又实用舒适。
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场所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同时,要注重校园环境的美化和绿化。
种植花草树木,营造清新宜人的自然景观;设置文化长廊、宣传栏、雕塑等,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优秀师生的事迹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作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此外,完善学校的教学设施也是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等,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完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正常运转的保障。
学校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
这些制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规范和引导,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爱师生,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研究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研究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自觉培育文化自觉的重要载体,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和参与,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
一、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之一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学术讲座、艺术演出、文化沙龙、体育竞赛等各种形式。
这些活动是大学生接触和感受不同文化的机会,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见闻,加深对文化的认识。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还会与其他同学互动交流,共同探讨与文化相关的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
二、校园文化活动如何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1. 激发兴趣: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引导大学生对文化和艺术感兴趣,提高他们对不同文化形式的欣赏能力。
艺术展览可以让大学生欣赏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作品,从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激发对文化的兴趣。
2. 增加知识:通过参与学术讲座、文化讲座等活动,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传统和特点。
这些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他们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 培养审美: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展览和音乐会可以让大学生接触到高水平的艺术作品,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4. 增强自信: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提高自信心。
参加文艺汇演或体育竞赛,可以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培养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
5. 增进交流: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和交流的机会。
大学生可以通过和其他同学一起参与活动,互相交流观点和见解,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三、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中的意义1. 培养社会责任感: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增强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通过参与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文化活动,大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培养社会责任感。
学校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
学校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学校怎么一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取得最终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也塑造着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
因此,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营造和谐、积极主动、统一和谐、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
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1. 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学校要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供极为丰富的课程内容、开展趣味性的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索知识。
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使其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2. 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陪伴者,而不是权威者和说教者。
3. 认可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崇尚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尽可能避免唯分数论,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形成良性竞争、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学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公民素养的人才。
2. 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校园文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志愿服务等,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锻造安全、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应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营造安全、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重点举措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勉励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并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实践。
2. 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重视多元化评价,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进步,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生活”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生活”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内所特有的精神、文化与生活特色,而校园文化氛围则是指学校所营造出来的一种文化氛围,这种氛围能够使学校栋梁之才得以脱颖而出,也可以帮助学校提高整个群体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其实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可以说是师生共同努力的事业。
所以,本文将从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师生文化素养和加强团队协作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为了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应该注重不同类型的活动,这样能够吸引到更多不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参加。
例如,在校园音乐会中邀请来自其他学校的音乐爱好者,让他们互相分享音乐的乐趣与交流音乐的技巧。
在艺术节中举办各种文化展览和演出,让学生从中了解不同类型的艺术,增强他们的文化鉴赏力。
此外,还可以举办各种科技展览、实验室开放日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科技领域发展和科技成果。
提高师生文化素养学校应该注重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将他们的学科与生活中的真实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学习的知识与科学原理。
例如,化学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实际观察火灾现场并进行消防演练,让学生学会如何在遇到火灾时逃生并使用消防器具。
此外,学校可以设置课外活动时间,邀请专业人士来讲解不同的文化、科技和人文问题,这样学生的文化素质也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提高。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提高他们建立自信、自主、自律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发掘和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
加强团队协作学校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团队协作,这样可以培育学生的交往、沟通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不同的团队活动,比如班级会、社团、学生会等。
在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紧密协作,在团体中赢得自我归属和成就感。
同时,学校应该增加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家长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学校可以将家长们请到学校参加各种讲座,并在网站上发布参与讲座的视频。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_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_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首先,要注重教育的全面性。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全方位,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重视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特色活动,如学生社团、科技创新、文体比赛等,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领导才能和合作精神。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决定学校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素质。
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和需求,并建立一对一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个体化的关怀和指导。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学校的育人效果才能得到发挥。
另外,要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室等,并组织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音乐会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也应该注重文化教育,开设一些文学、艺术、历史等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形式。
最后,要注重校内校外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与其他学校和社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师生互访、学术研讨、文化交流等活动,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开拓他们的眼界,并丰富校园文化。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锻炼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总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强校内校外的交流与合作。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变得越发重要。
文化自觉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属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有一种主动的认同和自觉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有助于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下文将从教育环境、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活动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
一、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一。
学校应该营造出积极向上、多元开放的教育氛围。
首先,学校要注重教师的文化自觉素养培养,要求教师做到言传身教。
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注重个人修养和文化研究,才能在教学中传达出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其次,学校要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文化教育。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积极引导家长与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家校合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该通过课程设置,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和认同自身所属的文化。
首先,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中,要将传统文化融入进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要注重文化多元性的教育,开设多元文化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各个民族文化,增切国际视野。
另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实践课程设置,比如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三、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培养学生文化自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可以举办各类文化讲座、比赛、展览等,邀请专家学者和传统文化艺术家来校园进行交流和分享。
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晚会、端午节龙舟比赛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觉。
总结起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需要从教育环境、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入手。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学校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个富有活力和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应该积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以此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学校应该注重德育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学生遵守社会规范,提升道德修养。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名利、友情、责任等议题。
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学生学习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等,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平台。
另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三、注重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校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加深学生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认识。
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通过举办创新设计比赛、科技创新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安静的图书馆、宽敞明亮的教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另外,学校还应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五、注重学校文化与外部环境的融合学校文化与外部环境的融合有利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学校可以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邀请社会精英来校进行讲座、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研究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研究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多样、深入浅出、激发学生思考的特点,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校园文化活动的概念、特点和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的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来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一、校园文化活动的概念校园文化活动是指大学校园中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的以文化为核心的各类活动,包括文艺演出、学术讲座、社团活动等。
这些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增进学生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1. 多样性: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了文学、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的表现形式。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参与,提高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 深入浅出: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对大学生普及和启发,其中的表演、讲座等形式往往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度。
3. 启发思考: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仅是提供信息和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可以自主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 互动性:校园文化活动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讨论、交流。
这种互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的途径1. 引导学生参与:通过宣传、推广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可以制定相应政策,提供鼓励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2. 丰富活动形式:校园文化活动应以多样性为特点,涵盖不同领域的表现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通过举办音乐会、戏剧表演、绘画展览等活动,吸引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参与。
3. 加强学生与文化的联系: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邀请知名学者、艺术家等人士进行讲座、演出,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和了解文化的内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通过社团的组织和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建设和培育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建设和培育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学习和生活氛围2023年,中国的高校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学生们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学校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这个时代,建设和培育校园文化已经成为了高校重要的发展和管理方向。
首先,建设和培育校园文化是营造浓厚的学习和生活氛围的重要手段。
当今的高校中,学生们的能力和素质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课堂教育,他们需要一个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术和社交环境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校园文化的建设被视为一种补充和拓展课程的方式,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非正式”教育机会,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其次,建设和培育校园文化也是提高高校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在现代社会,高校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机构,而是一个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
通过积极地打造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高校可以在社会上具备更高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资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那么,如何建设和培育校园文化呢?首先,校方应该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能够激发学生学术兴趣和潜力的教育计划和活动。
这些计划和活动可以是学术研讨会、讲座、论坛、实验课程等等。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促进学生对学术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还可以通过邀请优秀的教授和学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与跨领域的知识和学术成果接轨。
其次,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文化活动和社团组织体系。
通过建立多样化的社团活动和文化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要注意不同社团和文化项目的主题和性质,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推出符合学生的课程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满意度。
此外,管理和支持社团和文化组织,帮助他们组织和实施活动,提高社团和文化组织的影响力和效益。
最后,学校还可以通过创建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文化交流场所,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养成与校园文化氛围营造
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养成与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自信心缺失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源有其自身的认识不足,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
文化自觉意识的养成是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必要条件,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
标签:大学生;文化;自觉性;氛围在英国名校中国行2009春季见面会上,曼彻斯特大学面试官海伦.李女士曾说道“在我们的课堂里,中国留学生对中国的了解程度,甚至不如其他国家的学生”的同时,她也对中国留学生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想留学,请先了解你的祖国,带着中国特色去”[1]。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日渐成为话题的中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中国学生虽擅长于应对各类考试,但对中国的文化和国家当前的发展却了解甚少,知识面和视野只局限于书本,对社会缺乏了解。
这一现象给教育界敲响了警钟,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曾有教育家提出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什么样的人才是具有竞争力的人?显然,仅仅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够的,作为中国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应该培养自己的“文化自觉”意识,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一、大学文化教育的困境(一)多元文化视角下民族文化自觉性的缺失“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持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势及其优缺点,懂得发挥优势,克服弱点,同时还指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了解其他文化及与自身文化的关系,进而使自身文化为世界所用,成为世界文化新建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一个民族能够生存和延续离不开对自身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这是一个民族的立命之本。
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承造就了我们灿烂的文化,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西方文化正以迅不可挡之势渗透着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影响着最易受到这种力量冲击的大学生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论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校园文化建设
论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校园文化建设作者:李千乔韩颖来源:《大陆桥视野·上》2017年第06期大学是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大学校园文化沉淀了人类几千年的智慧,它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发挥了积极作用,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又是积累、传承文化的载体,思想文化创新的摇篮。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引领社会主流文化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文化价值观走向关系着国家的未来。
一、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内涵大学生文化自觉是大学生在研习文化、内化文化和创新文化中所体现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
大学生文化自觉是大学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内在需要。
从思维能力层面看,大学生文化自觉是其善恶辨识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基础;从精神境界层面看,大学生文化自觉也是其理想、信念、德行、意志、情感等精神要素总体发展的支撑。
大学生文化自觉更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和对文化的传承、辨别、批判、选择、创造能力的外现。
这种自觉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对文化的无意识到自觉,需要经历一个类似于哲学意义认识的发展过程,只有在不断深化认识、反思、批判、选择、实践的过程中,才会逐步形成一定的文化自觉。
而在形成文化自觉的过程中大学生会跟不同的文化对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而具有文化自觉能力和正确文化价值观的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乃至国家软实力提升中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了大学生文化自觉1.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了大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文化认知是文化自觉的根基。
校园文化是一种在大学特定区域中生活的每个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和这些价值观在物质意识形态上具体化的文化形态。
校园文化是学校传统文化与社会时代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个性动态文化。
校园文化依托并通过高校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文化传播是科学、技术、思想、观念等文化特质从一个区域传到另一个区域的文化扩散过程。
校园文化营造了一种文明、健康、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不仅历史、哲学、宗教、艺术、文学、科学等知识的传授,启迪了大学生的心智,丰富了知识体系,提升了他们的文化涵养,同时通过一系列知识性的文化活动,如经典阅读、文化讲座、传统文化论坛等向学生传播更广泛的文化信息,在大学校园内形成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认同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增强修身自省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如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
如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创造和谐阳光积极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教育专家的建议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石。
它不仅能释放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行为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教育专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营造温馨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一、以德立校,构建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和制度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良好的师德师风是营造温馨良好的道德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
学校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勉励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3. 弘扬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让学生在参加中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并践行良好素质行为规范。
二、注重教学改革,构建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学习氛围1.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创新课堂教学: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个性化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优化课程体系: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相结合,设置一些跨学科的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三、崇尚环境建设,共同营造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1. 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整齐干净、优美、安全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2. 加强校内外联动:与家庭、社会广泛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育人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尊敬和关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四、积极利用现代科技,促进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的创新发展1. 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研究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研究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文化建设已被越来越多地重视。
大学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场所,除了要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在文化建设上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
本文就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探讨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的有效方式。
首先,校园文化活动应该具有高度的参与度。
只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才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针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应该有相应的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文艺演出、运动会等,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
其次,校园文化活动应该与时俱进,具有现代性。
现代化的文化活动可以让年轻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现代时代的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比如,可以推出一些时尚的文化活动,如VR体验展、科技展览等,既贴近现代文化,又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再次,校园文化活动应该关注文化的传承和继承。
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吸收新鲜的思想和文化元素,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互融合。
比如,可以推出一些集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于一体的演出和展览,如诗歌朗诵比赛、书法展览等,既保持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符合现代年轻人的需求。
最后,校园文化活动也应该注重加强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只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文化自觉。
针对这一点,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如校园文化知识大赛、文化讲座等,让学生在比赛、讲座中了解到更多关于文化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认知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进行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
同时,也要注意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现代性,以及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才能让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养成与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摘要: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自信心缺失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源有其自身的认识不足,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
文化自觉意识的养成是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必要条件,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觉性;氛围
在英国名校中国行2009春季见面会上,曼彻斯特大学面试官海伦.李女士曾说道“在我们的课堂里,中国留学生对中国的了解程度,甚至不如其他国家的学生”的同时,她也对中国留学生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想留学,请先了解你的祖国,带着中国特色去”[1]。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日渐成为话题的中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中国学生虽擅长于应对各类考试,但对中国的文化和国家当前的发展却了解甚少,知识面和视野只局限于书本,对社会缺乏了解。
这一现象给教育界敲响了警钟,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曾有教育家提出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什么样的人才是具有竞争力的人?显然,仅仅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够的,作为中国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应该培养自己的“文化自觉”意识,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一、大学文化教育的困境
(一)多元文化视角下民族文化自觉性的缺失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持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势及其优缺点,懂得发挥优势,克服弱点,同时还指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了解其他文化及与自身文化的关系,进而使自身文化为世界所用,成为世界文化新建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一个民族能够生存和延续离不开对自身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这是一个民族的立命之本。
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承造就了我们灿烂的文化,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西方文化正以迅不可挡之势渗透着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影响着最易受到这种力量冲击的大学生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化自觉的关键时期,然而,当今的情况却是,大学生普遍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外来文化及思潮的广泛传入,加之中国教育政策上的重理轻文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的激烈竞争,造成了当
代大学生的文化历史底蕴薄弱,一些人过分地关注中国文化中的负面因素,把中国近代的落后归结于中国文化,从而盲目地推崇和仿效西方文化,贬低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连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无私奉献”、“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都被认为是过了时的观念。
这种民族文化自觉性缺失的现象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可怕的,它可以让一个民族失去传统,让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改变轨迹。
(二)文化期待与社会文化求助缺位
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方面,大学担当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是人类积累、传播、创新知识的场所,是传承文明科学的集散地。
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是大学的基本义务和责任。
然而,近年来,很多大学渐渐成为了“文化孤岛”,社会文化的多选择性充斥着学校的周围,本该担当宣传主流文化的一些媒体把注意力转到了报道八卦和丑闻、谩骂和恶搞上,社会文化立法不够,各种淫秽、封建和黄色的网站泛滥;这种社会主流文化资源的缺失不仅不能在文化上反哺大学校园,相反成了滋生丑恶现象的文化污染区域。
生活在此之中的大学生们徘徊在精英文化与庸俗文化之间,他们一方面有着较高的文化期待和精神诉求,另一方面又随时受到低俗文化的诱惑与攻击。
学生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志趣追求近年来也在发生着变化,校园文化也在呈现出非主流文化的趋势,网络文化、短信文化、新新人类语言文化等非主流文化日渐传播和流行,一方面,它给校园注入了活力和激情,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行为的无序、道德失范和思想上的困惑与迷茫,容易使学生迷失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二、文化自觉养成教育不容忽视
(一)“文化自觉”——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基础
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良好的教养,没有牢固的知识,没有丰富的智力素养和多方面的智力兴趣,要把一个人提高到道德、尊严感的高度是不可思议的”。
为此,他大力倡导文化素养的培育,强调人们应当特别重视那些培养人的灵魂、意识、情感和信念的知识。
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应该表现出一种责无旁贷的精神,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核心竞争力人才应是大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核心竞争力不是一种资源,而是人的一种独特能力,它是指人整合知识、技能和资源的能力。
人的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层次是“适应力”,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能力;较高层次是“超越力”,即适应现状又能超越之外,洞察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本领和能力;最高层次是“引领力”,即引领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潮流的能力。
要达到超越力和引领力,必须构建“博大精深”的知识结构,“博大”是要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文化底蕴,“精深”是要学生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底蕴。
21世纪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的竞争,更
是人的综合实力的竞争。
大学在人才的培养上有着自身的优势,首先,大学具有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大学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问的高等学府[3]。
培养人的核心价值信念是大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将个人的奋斗与民族和人类的大业相融合;教育学生如何做事,怎样看待社会;如何传承和弘扬自己民族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从而对人类和世界作出贡献。
其次,大学拥有一大批专业精深,视野开阔的教师队伍,他们能够引领和帮助学生构建起专业知识结构,让他们在自己今后的专业发展上有所建树。
(二)文化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的养成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对人的内在世界的特性、状态和修养水平的总体概括,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的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判断能力、善恶辨识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二是人的精神境界,它是人的理想、信念、德行、意志、情感等精神要素的总体发展状态和水平,是其思维能力和精神境界的有机统一。
人的文化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对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无论是人的思维能力的增强还是精神境界的提高,都必须以相关的文化知识积累和扩展作为基础和前提,加强文化素养培育,就是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文化知识,要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就是要使他们具备尽可能广博的相关文化知识,同时也应让他们真正理解和领悟这些知识,从中受到深刻地教育和启迪,从而能够并善于运用这些知识。
三、营造积极健康的大学文化氛围
文化不是一种有形的知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积淀形成的一种生活形态,并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灵魂。
个人文化素养的提高直接关系着人的心灵健康,意志品质,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养成无疑是能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
(一)强化师生的文化养成意识
学校人文环境和人文底蕴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来共同营造。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的教师和学生的质量”。
教师不但要知识渊博,学术成就卓越,而且要做到文以载道,人格高尚,是知行统一的典范和榜样。
因此,强化师生校园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促进良好文化氛围形成的手段和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也在涌入校园,这一方面为广大师生创造了汲取丰富养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对师生鉴别能力和选择能力提出了挑战。
只有强化了师生的文化养成意识,建立了一个稳定、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并得以健康和谐发展。
(二)积极培育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尊重每个民族文化发展的传统和个性,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乃是全球化的应有之义,然而现实中却呈现出种种不尽人意的情形。
一些发达国家借助其文化交往中的强势和主导地位,推行其文化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主流文化,以实现其“文化霸权”的目的。
固然,西方文化有其积极的意义,但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如果我们听其自然,那会使中华民族的许多美德陷入窘境。
换一个视角看,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也是对世界的贡献,因为正如物种的形成与消亡过程一样,文化的产生漫长而艰难,而在外来力量的侵袭下走向灭亡却是迅速而容易的,一旦消失便不会再复苏[4]。
(三)学习异域文化的精髓
传承与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并不意味着要排斥异域文化,世界是一个整体,每个国家都是这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文化作为人类的意识形态,只要存在,就不可避免地为全人类所共有,西方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元素,挑战权威、敢于创新,这些优秀的文化品质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所缺少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在中国,我们曾经有过盲目地唯我独尊的意识和行为,国家的发展曾停滞不前,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血的教训。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其他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施嘉奇.请带着中国特色去留学[N].文汇报,2009-04-01(6).
[2]费孝通.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N].光明日报,2000-11-07(3).
[3]王冀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加强大学文化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2.(11):10-13.
[4]何涛.大学的重要使命: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