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红军长征主题班会PPT课件.ppt
合集下载
红军长征精神班会课件
红军长征的原因
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
红军长征的原因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在中央根据地已无法立足, 只有进行转移。
长征开始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 会宁 会宁 到达陕北后红军 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 仅留下6000人 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红四方面军
• 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 • 毛泽东曾评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 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红军长征向全中国和世界宣告,中国共产 党人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成为一篇中国革命的“宣言书”。长征在 全国扩大了红军的影响,把革命真理传播 到沿途广大地区,起到了“宣传队”的作 用。红军长征沿途,撒播下革命的种子, 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渡过湘江后,红军由 出发前的8万多人, 减少至3万多人.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长征胜利
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 平均走365里才休息一次,日均行军74里.
长征胜利
《七律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红军长征是指在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 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 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 又常被称作因
长征精神
谢谢大家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24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A.强渡乌江 C.渡过金沙江
B.攻克遵义 D.会宁会师
知识点3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6.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其中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的地点应该是( D )
A.A C.C
B.B D.D
7.(跨学科·音乐)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会师 歌》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转战的历史,如歌词中三大主力军 胜利会合的地点是( A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A.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B.长征前,红四方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江西 C.红二方面军途经安顺场、泸定桥、毛儿盖到会宁 D.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变得机动灵活
14.(2023·湖北武汉)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 军里程加起来超过8万里。他们在极度疲惫和极寒的情况下, 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困境中,进入雪山草地,翻越73 座海拔4 000米以上的雪山,3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 茫茫草地。这主要体现红军( A ) A.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恪守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大众 D.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顾全大局
开的伟大意义
家国情怀:了解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红军的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瑞金
生死攸关
吴起镇
围剿 毛泽东
核心概念梳理
红军长征是指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期间,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分别从长江南北各 苏区撤离,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余里,因此长征又 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1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略转移”是什么。 (1分)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主要原因。(2分)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22张PPT)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4年 转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二七惨案、 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折 点
由胜利走向胜利: 长征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 建立新中国
读图说史
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图一、图二中分别召开的是 哪次会议?请分别说出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时间
军队人数 敌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
1933年
分散兵力
五
至
50万
10万 博古
次
1934年
李德
进攻冒险
失 败
防御保守
问题: 1.请你根据材料预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 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依据: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 上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
1932年
军队人数 敌我
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领导人 毛泽东
第四次 1933年 50万 7万 周恩来、朱德
战略战术 结果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胜利 各个击破
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毛泽东制定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
问题:根据材料指出前四次反“围剿”红军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 为安。
3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4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易错点: 1.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遵义会议 2.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 长征的胜利
长征精神 主题班会 获奖课件PPT
红军第二次占领遵义后,钟赤兵被送到野战医院。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后,决定 立即实施截肢手术。当时的医疗条件极其简陋,没有麻药,医生就用绷带把钟赤 兵绑在门板上,手术工具是一把老百姓砍柴用的刀和一条断成半截的木匠锯。手 术中,木匠锯上下拉动发出刺耳的响声,钟赤兵忍着如万箭穿心的剧痛,始终没 哼一声。在场的医生、护士都被他坚强的意志所感动,年仅15岁的小护士马湘花 抽泣着说:“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 因手术时没有消毒药品,几天后钟赤兵的伤口感染了,高烧持续不退。为把他 从死神手里拉回来,医生决定进行第二次截肢手术,把右腿膝盖以下全部截去。 不料,术后伤口仍继续感染,医生不得不硬着心肠将他的整条右腿从股骨根部截 去。
让长征精神激励我们每个人从胜利走向胜利
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 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 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 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 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 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红一 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 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 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 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 面军胜利会师。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以红2 、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 严肃斗争。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 红军胜利会师。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从此,中国革命 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 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 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 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 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 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让长征精神激励我们每个人从胜利走向胜利
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 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 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 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 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 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红一 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 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 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 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 面军胜利会师。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以红2 、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 严肃斗争。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 红军胜利会师。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从此,中国革命 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 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 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 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 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 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教学精品课件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提升达美
合作探究二: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心中的“长征精神”
D 心情( )
A. 遵义会议
B. 会宁会师
C. 井冈山会师
D. 吴起镇会师
实践 展美
D 3.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 遵义某校准备开展一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7周年”合唱音
征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意义:①②③④。
实践 展美
B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伐战争的失败
2.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
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
学习目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通过“重走长征路”,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重大事件 所在的地理位置。 2.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学习遵义会议的内容,认识其 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红军长征的学习,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感悟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提升达美
合作探究二: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心中的“长征精神”
D 心情( )
A. 遵义会议
B. 会宁会师
C. 井冈山会师
D. 吴起镇会师
实践 展美
D 3.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 遵义某校准备开展一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7周年”合唱音
征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意义:①②③④。
实践 展美
B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伐战争的失败
2.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
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
学习目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通过“重走长征路”,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重大事件 所在的地理位置。 2.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学习遵义会议的内容,认识其 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红军长征的学习,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感悟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27张PPT)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过
三大红军主力红军会师
后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尽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开
瑞金
颜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冲破敌人四道防线,突破湘江
师生互动
5、长征胜利的意义
(1)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四次
1930年 至
1933年
(国)10万(共)4万 毛泽东 (国)20万(共)3万 (前三次)避Fra bibliotek主力 诱敌深入
周恩来
(国)30万(共)3万 朱德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国)50万(共)7万 (第四次)
胜利
第五次
1933年 国“御:敌50于万国门之外博” 古 “不让敌人侵占寸李土德”
进防攻左错御冒保的误险守,失败
谁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大患?
蒋介石不顾国难,却积极围剿红军。
师生互动
共产党五次反围剿国民党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次 至
第四次
1930年 至
1933年
(国)10万(共)4万 毛泽东 (国)20万(共)3万 (前三次)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周恩来
(国)30万(共)3万 朱德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国)50万(共)7万 (第四次)
这节课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做到:
坐姿站姿端正、听课专注、思维活跃、 发言积极、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发呆走神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过
三大红军主力红军会师
后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尽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开
瑞金
颜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冲破敌人四道防线,突破湘江
师生互动
5、长征胜利的意义
(1)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四次
1930年 至
1933年
(国)10万(共)4万 毛泽东 (国)20万(共)3万 (前三次)避Fra bibliotek主力 诱敌深入
周恩来
(国)30万(共)3万 朱德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国)50万(共)7万 (第四次)
胜利
第五次
1933年 国“御:敌50于万国门之外博” 古 “不让敌人侵占寸李土德”
进防攻左错御冒保的误险守,失败
谁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大患?
蒋介石不顾国难,却积极围剿红军。
师生互动
共产党五次反围剿国民党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次 至
第四次
1930年 至
1933年
(国)10万(共)4万 毛泽东 (国)20万(共)3万 (前三次)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周恩来
(国)30万(共)3万 朱德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国)50万(共)7万 (第四次)
这节课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做到:
坐姿站姿端正、听课专注、思维活跃、 发言积极、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发呆走神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习红色长征精神-主题班会 PPT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
湘江之战 遵义会议 飞夺泸定桥 血战独树镇 激战嘉陵江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突破腊子口
直罗镇大捷
转战乌蒙山
湘江之战
•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 •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 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 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 •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 的序幕。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 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 调滇军入黔。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 穿插,乘虚进军云南。 • • 昆明告急,蒋介石从金沙江防线回撤3个团。滇西北金沙江 沿线成了几乎不设防的地带。4月29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昆明, 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 • • 5月3日,红军夺取皎平渡,靠着找到的7条小木船和当地36 名各族船工顺利渡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 3万∶40万。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 长征以来之最。 •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 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 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 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 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 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 红军又入云南……
飞夺泸定桥
突破腊子口
• 腊子口,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跨越的最后天险,周围群山耸立, 峡道宽仅8米。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宽的木桥 可通行。山后,敌人3个团纵深部署,企图堵死红军北上之路。 • 1935年9月16日下午,红军先锋红4团向天险发起冲锋。由 于峡口太窄,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十几次冲锋 都告失败。 • 关键时刻,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荐,第 一个攀上绝壁,把突击队员悄悄带到敌人背后…… • 拂晓,红色的战旗插上腊子口,北上通道打开了。
长征 主题班会 获奖课件PPT
1934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 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 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 制定了红军尔后的 战略方针, 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 中国共产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 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 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 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班主任: 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 二中的学生,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学生 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今天这么 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的扎实的学习上的基 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想提的, 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这样一 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中,何旋是一个最爱笑 的,而且她的笑特别感染人的。所以我觉得她 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这是她突出的这样一 个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 当中,心理素质非常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建立事业需坚持不懈的品质. 我们知道,长征胜利最基本原因之一是 红军具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万事贵在恒 心.懂得坚持的人,获得成功的系数就 很大.就如滴水穿石一样,最后的成功 必然属于坚持着.
长征精神的种种在新时代中已有 了新含义,会带给我们不同凡响 的思维“读史以明智”,思考长征 精神吧! 同学们,请用它来开创未来, 请用它来证明实力,请用它来富 强中华,请用它来发展这个蔚蓝 色的星球,让长征精神永远留在 我们的心中!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 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 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 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 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 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 达班佑、巴西地区。
红军长征的故事 主题班会 获奖课件PPT
这是红军长征的路线
大家请欣赏音乐
• 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 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 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 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 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 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 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 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 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 暖……
• • • • • • • •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朦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 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 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 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 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 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 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 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 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 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 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 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 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 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 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 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 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 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 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 ‘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 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 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大家请欣赏音乐
• 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 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 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 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 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 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 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 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 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 暖……
• • • • • • • •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朦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 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 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 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 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 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 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 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 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 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 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 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 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 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 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 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 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 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 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 ‘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 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 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主题班会课件:长征ppt
S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叫,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H
O
W
铭记历史.. 铭记长征…
展望未来
7.长征途中邓小平是以什么样的身份 参加的遵义会议?
A.中共中央秘书长 B.普通党员 C.会议召开者 D.中共中央党委会书记
8.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同彝族哪个 部落哪个首领歃血为盟?
A.彝族沽基部落首领小叶丹 B.彝族基沽部落首领小叶丹 C.彝族沽基部落首领大叶丹 D.彝族基沽部落首领小叶丹
9.长征对于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有怎样的意义?(多选)
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 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 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 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 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 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6. 以下对认识长征途中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中正确的是? (多选)
(
A.揭发和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上的错误。 B.会议结束后,王明“左”主义在中央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 C.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
简答(答对加4分)
3. “二万五千里”这个说法毛泽东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毛泽东的算法是从1934年10月出发到1935年10月结束,以每 天走70里计算,共计25550里,略为“二万五千里”。这是李 中权将军1937年在抗大学习时,亲耳听毛泽东在大会上讲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来 了!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 金沙水拍云崖暖,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万水千山只等闲。 乌蒙磅礴走泥丸。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军过后尽开颜。
目录
• • • • • • • • • • • 概述 长征的开端---瑞金 血战湘江 遵义会议 四度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大会师 长征的意义
血战湘江
• 红军的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 到达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由于临时中央 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 围的时候,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且将 各种仪器均随军携带,导致行军队伍缓慢。红 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 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 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
长征的开端---瑞金
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 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 但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 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 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 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 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 根据地瑞金进行二万五千里 红色根据地---瑞金 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 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 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大 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飞夺泸定桥
•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 过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 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 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 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 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 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 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 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 上的错误,挽救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 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 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 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 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四渡赤水
•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 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 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 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 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 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 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 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 决定意义的胜利。
谢谢观看
再见
巧渡金沙江
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从 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 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 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 绕圈子,时东时西,忽 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 分兵力。5月6日,他们 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 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 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 江。
强渡大渡河
• “强渡大渡河”1935年5 月,红军决定迅速抢占大渡 河上的泸定桥。红军第一军团29日晨占领泸定桥西岸。 国民党军第38团先于红军到达泸定桥,拆除桥板,企 图阻止红军过河。29日傍晚,以第2连连长廖大珠为 突击队长的22名勇士,在火力掩护下,冒着密集的枪 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 国民党守军放火阻挡,勇士们冲过火海,进入城街, 展开巷战,后续部队迅速跟进,经2小时激战,红4团 占领了泸定县城,控制了泸定桥。保证红军主力迅速 渡过了大渡河。
概述
•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 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 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 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 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 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 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 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突破了数十万国争从此揭开新的篇 章。
长征的意义
• 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 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 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 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它充分表现了中 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 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 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 人民以巨大的影响。
爬雪山过草地
•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 会师后,中央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敌 我力量的对比,决定北上抗日建立陕甘 宁根据地。由于张国涛仗着人多势大, 妄想领导中央,使红四方面军在北上中 途掉头南下,因失败不得不转回三过草 地,两越雪山,全军减员一半多,给革 命造成重大损失。
1936年10月9日和22日, 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 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 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中国 工农红军持续两年、转战 14个省的长征全部胜利结 束。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 金沙水拍云崖暖,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万水千山只等闲。 乌蒙磅礴走泥丸。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军过后尽开颜。
目录
• • • • • • • • • • • 概述 长征的开端---瑞金 血战湘江 遵义会议 四度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大会师 长征的意义
血战湘江
• 红军的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 到达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由于临时中央 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 围的时候,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且将 各种仪器均随军携带,导致行军队伍缓慢。红 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 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 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
长征的开端---瑞金
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 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 但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 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 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 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 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 根据地瑞金进行二万五千里 红色根据地---瑞金 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 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 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大 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飞夺泸定桥
•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 过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 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 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 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 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 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 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 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 上的错误,挽救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 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 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 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 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四渡赤水
•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 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 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 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 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 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 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 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 决定意义的胜利。
谢谢观看
再见
巧渡金沙江
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从 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 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 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 绕圈子,时东时西,忽 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 分兵力。5月6日,他们 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 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 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 江。
强渡大渡河
• “强渡大渡河”1935年5 月,红军决定迅速抢占大渡 河上的泸定桥。红军第一军团29日晨占领泸定桥西岸。 国民党军第38团先于红军到达泸定桥,拆除桥板,企 图阻止红军过河。29日傍晚,以第2连连长廖大珠为 突击队长的22名勇士,在火力掩护下,冒着密集的枪 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 国民党守军放火阻挡,勇士们冲过火海,进入城街, 展开巷战,后续部队迅速跟进,经2小时激战,红4团 占领了泸定县城,控制了泸定桥。保证红军主力迅速 渡过了大渡河。
概述
•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 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 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 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 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 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 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 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突破了数十万国争从此揭开新的篇 章。
长征的意义
• 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 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 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 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它充分表现了中 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 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 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 人民以巨大的影响。
爬雪山过草地
•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 会师后,中央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敌 我力量的对比,决定北上抗日建立陕甘 宁根据地。由于张国涛仗着人多势大, 妄想领导中央,使红四方面军在北上中 途掉头南下,因失败不得不转回三过草 地,两越雪山,全军减员一半多,给革 命造成重大损失。
1936年10月9日和22日, 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 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 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中国 工农红军持续两年、转战 14个省的长征全部胜利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