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设施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程序
年度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计划

年度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计划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生产设备变得越来越复杂。
设备维护是确保生产线稳定运行,保障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为了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需要制定年度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计划。
目的本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设备故障带来的生产线停机,为设备的长期运行提供稳定保障。
范围本计划包括以下方面: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指通过定期检查,更换设备的易损部件,应对设备老化、磨损的一种维护方式。
预防性维护的主要目的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大化设备的性能。
预防性维护任务包括:•定期保养润滑系统;•清洁设备;•更换易损件(如滤芯、皮带、密封圈等);•校准设备(如温度计、压力计等);•更换磨损部件(如齿轮、轴承等);•防腐处理。
预见性维护预见性维护是指通过对设备状况的预演,预判设备可能的故障,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故障发生时间和维修时间,从而降低维修费用和人工成本。
预见性维护任务包括:•监测并记录设备运行情况,如温度、振动、压力等;•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试运行和故障诊断;•将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提前列入维修计划中。
实施方案本计划实施流程如下:1.制定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计划,将计划在公司内部通知;2.按计划执行预防性维护任务;3.设备维护人员每隔一段时间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如温度、振动、压力等;4.如果发现设备存在问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见性维护;5.对历史维修情况进行汇总,将经验总结并反馈到设备维护计划中;6.定期对计划进行监督和改进。
优点和注意事项本计划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定期设备维护是一项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的任务,因此需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和预算,确保设备的维护任务按计划执行。
在执行维护计划时,需要统一标准和维修流程,以确保维护质量和效率。
同时,需要注意员工安全和设备安全,在进行维护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结论制定年度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计划,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效率,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QD7.1.3-2017设备设施预防预见性维护规范

1.目的1.1 对公司的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实现科学管理,为生产顺利进行及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1.2 加强设备零备件的管理,满足设备维修、检修的需要,确保设备的优良性能。
1.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管理,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公司所有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及相关零备件的管理和控制。
3. 职责3.1 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的采购及结算工作。
3.2 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的安装、维修、定期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3.3 各使用部门负责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生产设备,对有关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4.工作流程图流程图见下页。
5.工作内容和要求5.1 建立设备档案5.1.1 设备验收合格后开始建立档案,到设备报废为止,实行全过程控制。
每台设备都要建立起独立的档案,并编制统一的编号,以备管理,具体设备一览表建立《生产设备台帐》。
5.1.2 对于设备上的附属设备不再另作单独的档案,其相关的资料与其母设备共同存储归档。
5.1.3 设备相关资料及文件分别相应责任部门管理、保存;资料可能包括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图纸、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软件光盘等等,根据实际处理。
5.1.4 设备档案内容有生产设备档案、设备验收报告、设备维修单等。
5.2 设备标识:对公司所有生产设备按加工设备、铣床设备、空压机及“其它”四类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编号形式为:设备编号为:设备字母代号类型排列序号工作流程图:5.3设备分类5.3.1 根据设备价值、精密程度、设备的可替代性以及设备本身的性质、用途等对所用的设备进行分类,将公司的设备划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
5.3.2 关键设备:A.价值较高的设备; B.精度较高的设备; C.生产必须且厂内独一无二的设备。
5.3.3 重要设备:直接用于生产的设备,对产品有直接影响的,包括相应的附属设备。
5.3.4 一般设备:对生产没有太大影响的设备,如手叉车等搬运设备。
QD7.1.3-2016年设备设施预防预见性维护规范方案

1.目的1.1 对公司的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实现科学管理,为生产顺利进行及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1.2 加强设备零备件的管理,满足设备维修、检修的需要,确保设备的优良性能。
1.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管理,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2. 适用围适用于全公司所有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及相关零备件的管理和控制。
3. 职责3.1 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的采购及结算工作。
3.2 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的安装、维修、定期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3.3 各使用部门负责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生产设备,对有关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4.工作流程图流程图见下页。
5.工作容和要求5.1 建立设备档案5.1.1 设备验收合格后开始建立档案,到设备报废为止,实行全过程控制。
每台设备都要建立起独立的档案,并编制统一的编号,以备管理,具体设备一览表建立《生产设备台帐》。
5.1.2 对于设备上的附属设备不再另作单独的档案,其相关的资料与其母设备共同存储归档。
5.1.3 设备相关资料及文件分别相应责任部门管理、保存;资料可能包括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图纸、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软件光盘等等,根据实际处理。
5.1.4 设备档案容有生产设备档案、设备验收报告、设备维修单等。
5.2 设备标识:对公司所有生产设备按加工设备、铣床设备、空压机及“其它”四类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编号形式为:设备编号为:设备字母代号类型排列序号工作流程图:5.3设备分类5.3.1 根据设备价值、精密程度、设备的可替代性以及设备本身的性质、用途等对所用的设备进行分类,将公司的设备划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
5.3.2 关键设备:A.价值较高的设备; B.精度较高的设备; C.生产必须且厂独一无二的设备。
5.3.3 重要设备:直接用于生产的设备,对产品有直接影响的,包括相应的附属设备。
5.3.4 一般设备:对生产没有太大影响的设备,如手叉车等搬运设备。
设备预防及预见性维护计划

*
49 氮气机
编心轴承、补油泵连杆轴 承
润滑状态
添加润滑黄油
*
配电箱、管路、压力调节
器、固定螺母、油水分离 紧固、调整、维护或更换
各部位按要求检查确认
*
器
备注:预防性、预见性维护及日常使用中如发现某项功能丧,应立即进行维修,必须要求维修人员填写维修记录。
编制/日期:兰少琪 2015.01.5
审批:
设备科 设备科 设备科
添加润滑脂
手动/黄油机加油15-20次
*
设备科
9 注塑机 油冷却器
检查油冷却器是否漏水,清洗干净 拆卸冷却器进行内部清理
*
设备科
10 注塑机 通风过滤器
检查/更换油箱上通风过滤器的滤芯 堵塞大于2/3时进行更换
*
设备科
11 注塑机 旁路过滤器
检查、更换旁路过滤器
堵塞大于2/3时进行更换
*
设备科
12 注塑机
检测设备的逆流情况,15秒内大于 2mm时更换
*
设备科
16 注塑机 液压油
更换
每1年更换一次
*
设备科
17 注塑机 18 注塑机 19 注塑机 20 注塑机
液压油缸 高压软管更换 更换系统控制器电池 更换操作面板上的电池
更换密封圈和耐磨环 更换高压软管 更换系统控制器电池 更换操作面板上的电池
每5年更换一次 每5年更换一次 每3年更换一次 每5年更换一次
空滤 电机轴承注油口 皮带张力调整 油滤、空滤 油分罐、散热器 电气控制箱 软管柔软性 油分芯
清扫 注油 调整 更换 清扫 检查内部配件是否松散,拧紧 检查、更换 更换
用压缩气进行清理 黄油枪/注油机添加10-15次 用扳手拧紧皮带调整螺栓 拆除更换 换油、散热器清扫干净 检查无松动 检查软管是否老化漏油/更换 更换
预见性维护与预防性维护的区别和联系

TS16949:7.5.1.4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组织应识别关键过程设备,为机器/设备的维护提供资源,并建立有效的、有方案的全面预防性维护系统。
这个系统至少必须包括:——有方案的维护活动;——设备、工装和量具的包装和防护;——可得到关键生产设备的零配件;——将维护目标形成文件并予以评价和改良;组织应使用预见性维护方法,以持续改良生产设备的效率和有效性。
✧预见性维护的定义:3.1.7〞基于过程数据,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以防止维护性问题(发生)的活动〞.✧预防性维护的定义:3.1.8 “为消除设备故障和生产的方案外中断的原因而筹划的措施,作为制造过程设计的一项输出〞,✧由此可见两者的区别。
平时我们做的所谓“三级保养〞,是预防性维护,比方日常点检、小修方案与实施、大修方案与实施、等等。
而预见性维护,比方通过人工或监控设施采集数据〔温度、黏度、声音、振动、气味、金属含量等〕,来分析设备的状态,并预测可能失效的模式与时间,提前进行维护,以防止故障发生,实施预见性维护难度比拟大,第一是观念问题,第二就是诸如经验数据等缺乏,第三就是分析工具熟悉程度,第四就是分析软硬件不够。
设备FMEA应用能否当做预见性维护,值得探讨,设备FMEA的输入考虑了设备以前的失效种类、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及可探测度,输出那么包含了维护保养的工程、内容、频次、方法等,更重要的输出是易损件的更换方案与备件方案。
即便如此,笔者认为,严格意义上讲,设备FMEA不算预见性维护,而是预防性维护,理由如下:设备过去虽然可作为设备现在状态的参考,但毕竟无法代替设备现在状态,设备的状态无时无刻在变化,只有实时检测设备相关数据〔温度、黏度、声音、振动、气味、金属含量等〕,经过分析,才能得到设备真正运行状态,也才可能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关措施,这才是预见性维护。
✧设备维护保养可以划分为预防性维护保养和预见性维护保养。
✧定期检修,更换润滑油,更换零件,大中小修都是预防性保养,预防性保养的周期一般是根据设备说明书中所建议的周期来做.✧大中小修一般国营厂都是按照苏联的体系来做的,就是八年一大修,三年一中修,一年一小修.✧另外,就是预见性保养.预见性保养是预防性保养的延伸, 他要求以最小的本钱的维护设备, 有点像精益生产中的JIT, 也就是在设备刚好需要维护时才维护. 可是这怎么做呢?这就需要有充足的统计数据, 来说明原来的预防性保养的周期是否合理, 比方换油, 可能设备说明书中要求半年一换, 可是随着设备的使用, 这个期限可能会延长,也可能会缩短,你就要根据情况调整维护周期,这就是预见性维护. 可是如何才能知道设备需要维护呢, 有些单位有手段,会对油的成份进行分析来确定设备的磨损情况, 没有这种手段的也可以通过产品质量, 故障频率等来确定。
如何执行预防性维修维护与预见性维修维护

如何执行预防性维修维护与预见性维修维护最近在整理不符合项,看到预防性与预测性维护没有什么思路,就来坛子里找,也没有找到很明确的,不知道是不是查找方式不对。
因为需要做这块工作,就自己整理了下。
3.1.7 预见性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 基于针对过程数据,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以避免维护性问题的活动。
[list=1][*]这一块,我认为是提前维修。
[*]计划是:制定一份《设备故障维修统计表》,统计所有设备非计划性停机次数,按重要性排序。
[*]数据使用:根据,个月,,个月,,个月的数据,统计故障出现的重复次数,原因,周期。
[*]根据上述数据,制定《预见性维修计划》,规定某台设备的维修周期、维修内容等,执行, [*]同时继续《设备故障维修统计表》,定期更新,当故障设备功能提升时,证明《预见性维护计划》有效,标准化,[*]继续改进其它设备,[*]计划将列入公司统计分析过程使用,相关统计表结合《每日保养记录》使用。
[/list]3.1.8 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 为消除设备失效和生产的计划外中断的原因而策划的措施,作为制造过程设计的一项输出。
[list=1][*]我认为是计划性维修,即设备大修,一保,二保,[*]根据设备定义的大修年限、周期,以及关键部品的保养、更换计划,制定《预防性维修计划》;[*]定期执行维修保养;[*]为了避免《预防性维修计划》与《预见性维修计划》的冲突,两者中发生冲突的内容及时修订;如《预防性维修计划》里要求,个月换转子,但是《预见性维修计划》要求70天更换,则取消《预防性维修计划》里要求;[*]以年度为基础,更新《预防性维修计划》。
[/list]因系自学,错误时请指正。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1. 简介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是为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成本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该制度通过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从而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保障生产持续高效进行。
2. 目标•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主要内容3.1 设备预防性维护设备预防性维护是指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以预防设备因磨损、老化或其他原因而发生故障。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和周期,明确每个设备的维护频率和内容;•编制设备维护手册,记录设备的维护记录和维修情况;•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清洁、紧固、校准等维护工作;•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参数,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问题;•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和设备状态评估;•对设备进行升级和改进,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效率。
3.2 设备预见性维护设备预见性维护是指通过监测和分析设备运行状态,提前预知潜在故障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使用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收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和信号;•建立设备故障预警系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根据设备运行数据和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和措施;•进行设备故障模式分析和故障原因分析,找出设备故障的根本原因;•定期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故障预测,提早采取维护措施,避免故障的发生。
4. 实施步骤4.1 制定计划制定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计划,明确每个设备的维护频率、维护内容和责任人。
4.2 建立档案建立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购买和安装信息、维修和保养记录等。
同时,建立设备故障和维修记录数据库,用于故障分析和问题发现。
4.3 培训员工组织设备维护和保养的培训,培养员工的设备维护意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维护能力。
4.4 定期维护按照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润滑、清洁、校准等工作。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1. 引言设备是企业正常运营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可以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利用率。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2. 目的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企业设备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率和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达到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
3.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设备的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工作。
4. 职责和权限4.1 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是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的主要责任方,其职责和权限包括:- 制定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计划; - 负责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工作; - 组织设备故障排除和紧急维修工作; - 监督设备操作和使用的规范性。
4.2 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是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的合作方,其职责和权限包括: - 配合设备管理部门制定设备维护计划; - 提供设备操作和使用的相关记录和数据; - 及时报告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
4.3 质量部门质量部门对设备的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工作负有监督和评估的职责,其权限包括: - 审查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计划; - 对设备维护和保养的质量进行抽样检查; - 分析设备维护数据,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5. 设备预防性维护设备预防性维护是指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性措施,以减少故障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具体的预防性维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功能是否正常; - 定期清洁设备,保持设备的整洁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定期更换易损件和润滑油,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进行设备的定期校准和调整,以保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6. 设备预见性维护设备预见性维护是指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和故障模式的分析,提前发现和预防设备故障的维护方式。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2023范文免修改)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1. 引言设备是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资产之一,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对于确保企业生产和运作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为了控制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寿命,提高生产效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
本文档旨在总结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的原则、目标、职责、流程以及相关措施,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 原则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应遵循原则:科学性原则:基于设备的技术特性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维护策略,并根据设备的工作状态和使用情况制定维护计划。
全面性原则:对企业的所有设备实施统筹规划和管理,确保每一台设备都得到恰当的维护。
预防性原则:通过定期维护、检查和预防措施,预先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故障和问题,避免设备损坏和停机。
可行性原则:制定可行的维护计划,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资源状况,合理安排维护工作,确保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目标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降低故障率:通过定期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隐患,降低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延长设备寿命:通过定期维护和保养,控制设备的磨损和老化程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资产利用率。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减少设备故障引起的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
降低维修成本:通过预防性维护,减少紧急维修和更换设备的需求,降低维修成本和维修频率。
4. 职责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涉及的主要职责包括: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制定设备维护计划,组织实施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跟踪设备维护记录和故障信息,并进行维护分析和改进措施研究。
生产部门:配合设备管理部门,按照维护计划和要求,配合设备维护工作的安排和实施,及时报告设备故障和隐患,协助设备维修和保养。
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检查工作,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问题,记录和汇报维修情况和维修记录,提供维修建议和改进方案。
预防性维护和预见性维护区别(模版)

预防性维护和预见性维护区别(模版)第一篇:预防性维护和预见性维护区别(模版)预防性维护和预见性维护区别组织应识别关键过程设备为机器/设备的维护提供资源并建立有效的、有计划性的全面预防性维护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有计划的维护活动---设备、工装和量具的包装和防护---可得到关键生产设备的零配件---将维护目标形成文件并予以评价和改进。
组织应使用预见性维护的方法以持续改进生产设备的有效性和效率。
我个人理解1预防性维护好比汽车周期性保养3000km换机油到维修站检查20000km再来一次对于设备的每天有日常的保养可说成一级保养一般由设备操作人员进行。
每间隔500小时要进行一次二级保养一般有操作人员和工程部门共同完成每2000小时大修一次三级保养一般由工程部门和设备厂家共同完成。
当然具体的运行时间定多少要看具体情况了。
说简单点预防性维护就是按计划做一些管理维护当然不同级别保养内容可能有差异的哦。
2预见性维护好比早上起来发动车子发现转弯有点不顺畅或者轮胎有点滑我们感觉好象要出什么事情马上去维修站不是计划内的只是从一些问题发现症状预计会发生。
说到具体设备比如设备异常噪音、气味、运转异常、不顺畅或SPC控制图一段时期内异常那么马上应该启动预见性维护程序了。
第二篇:设备预见性维护管理设备预见性维护管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设备预见性维护的管理职责、管理要求和工作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本企业范围内设备预见性维护管理。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术语和定义3.1 设备预见性维护: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及故障的技术分析,找出其具有规律性的东西,采用科学有效的对策措施,对设备可能发生的(特别是重复发生的)、潜在的故障和隐患提前做好准备。
4 职责4.1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资技术基础,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
预见性维护与预防性维护的区别和联系

TS16949:7.5.1.4 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组织应识别关键过程设备,为机器/ 设备的维护提供资源,并建立有效的、有计划的全面预防性维护系统。
这个系统至少必须包括:——有计划的维护活动;——设备、工装和量具的包装和防护;——可得到关键生产设备的零配件;——将维护目标形成文件并予以评价和改进;组织应使用预见性维护方法, 以持续改进生产设备的效率和有效性。
预见性维护的定义:3.1.7 基”于过程数据,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以避免维护性问题(发生)的活动” .预防性维护的定义:3.1.8 为“消除设备故障和生产的计划外中断的原因而策划的措施,作为制造过程设计的一项输出”,由此可见两者的区别。
平时我们做的所谓“三级保养”,是预防性维护,比如日常点检、小修计划与实施、大修计划与实施、等等。
而预见性维护,比如通过人工或监控设施采集数据(温度、黏度、声音、振动、气味、金属含量等),来分析设备的状态,并预测可能失效的模式与时间,提前进行维护,以防止故障发生,实施预见性维护难度比较大,第一是观念问题,第二就是诸如经验数据等缺乏,第三就是分析工具熟悉程度,第四就是分析软硬件不够。
设备FMEA 应用能否当做预见性维护,值得探讨,设备FMEA 的输入考虑了设备以前的失效种类、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及可探测度,输出则包含了维护保养的项目、内容、频次、方法等,更重要的输出是易损件的更换计划与备件计划。
即便如此,笔者认为,严格意义上讲,设备FMEA 不算预见性维护,而是预防性维护,理由如下:设备过去虽然可作为设备现在状态的参考,但毕竟无法代替设备现在状态,设备的状态无时无刻在变化,只有实时检测设备相关数据(温度、黏度、声音、振动、气味、金属含量等),经过分析,才能得到设备真正运行状态,也才可能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关措施,这才是预见性维护。
设备维护保养可以划分为预防性维护保养和预见性维护保养。
定期检修,更换润滑油,更换零件,大中小修都是预防性保养,预防性保养的周期一般是根据设备说明书中所建议的周期来做.大中小修一般国营厂都是按照苏联的体系来做的,就是八年一大修,三年一中修,一年一小修.另外,就是预见性保养. 预见性保养是预防性保养的延伸, 他要求以最小的成本的维护设备, 有点像精益生产中的JIT, 也就是在设备刚好需要维护时才维护. 可是这怎么做呢? 这就需要有充足的统计数据, 来说明原来的预防性保养的周期是否合理, 比如换油, 可能设备说明书中要求半年一换, 可是随着设备的使用, 这个期限可能会延长,也可能会缩短,你就要根据情况调整维护周期,这就是预见性维护. 可是如何才能知道设备需要维护呢, 有些单位有手段,会对油的成份进行分析来确定设备的磨损情况, 没有这种手段的也可以通过产品质量, 故障频率等来确定预防性维护和预见性维护一般只对设备工装模具,检具自有一套系统, 但我们也可以做预防性维护和预见性维护,区别了防性维护和预见性维护, 就理解怎么做了,以模具为例,预防性维护: 定性的估计这付模具能使用多长时间,而定期进行维护,此周期由经验所得,没有大量的数据支持。
设备设施预防预见性维护规范

1.目的1.1 对公司的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实现科学管理,为生产顺利进行及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1.2 加强设备零备件的管理,满足设备维修、检修的需要,确保设备的优良性能。
1.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管理,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公司所有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及相关零备件的管理和控制。
3. 职责3.1 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的采购及结算工作。
3.2 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的安装、维修、定期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3.3 各使用部门负责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生产设备,对有关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4.工作流程图流程图见下页。
5.工作内容和要求5.1 建立设备档案5.1.1 设备验收合格后开始建立档案,到设备报废为止,实行全过程控制。
每台设备都要建立起独立的档案,并编制统一的编号,以备管理,具体设备一览表建立《生产设备台帐》。
5.1.2 对于设备上的附属设备不再另作单独的档案,其相关的资料与其母设备共同存储归档。
5.1.3 设备相关资料及文件分别相应责任部门管理、保存;资料可能包括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图纸、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软件光盘等等,根据实际处理。
5.1.4 设备档案内容有生产设备档案、设备验收报告、设备维修单等。
5.2 设备标识:对公司所有生产设备按加工设备、铣床设备、空压机及“其它”四类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编号形式为:设备编号为:设备字母代号类型排列序号工作流程图:5.3设备分类5.3.1 根据设备价值、精密程度、设备的可替代性以及设备本身的性质、用途等对所用的设备进行分类,将公司的设备划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
5.3.2 关键设备:A.价值较高的设备; B.精度较高的设备; C.生产必须且厂内独一无二的设备。
5.3.3 重要设备:直接用于生产的设备,对产品有直接影响的,包括相应的附属设备。
5.3.4 一般设备:对生产没有太大影响的设备,如手叉车等搬运设备。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
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检查和保养的一种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计划,包括维护周期、具体维护项目和维护人员等,确保设备按时进行预防性维护和保养。
2. 设备检查和测试: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发现设备的故障和问题,并及时解决,避免设备故障对生产和运营造成影响。
3. 设备保养和润滑: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润滑,包括清洁设备、更换易损件和润滑部件等,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4. 设备故障分析和改进: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和记录,找出故障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并对设备进行改进,减少故障的发生。
5. 设备备件管理:建立设备备件库,及时采购和储备设备备件,确保设备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修复。
6. 培训和技能提升:对维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设备维护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通过实施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降低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益。
预防性和预测性维护控制程序

1.8生产部将计划检修情况记录在《设备档案》中。
清洁度和完好率检查
1.9生产部应每季度对设备的清洁度和完好率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设备、工装停工情况统计
关键设备和工装基础数据统计表
设备及工装检修计划
设备检修验收单
设备清洁度检查台帐
设备完好率检查台帐
设备定检
2.0设备的定检
2.1生产部每年12月底以前制定《设备定检计划》,确定定检项目及定检周期。
1.5生产部每年12月底以前根据设备停工情况,设备故障情况,设备技术状态和工装使用情况、基础数据以及以往的维护情况,编制下一年度的《设备及工装检修计划》,或根据基础数据和有关具体情况制定滚动检修计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1.6检修人员应按计划规定进行检修,并认真作好检修记录。
1.7计划检修结束后,由生产部对检修情况进行验收,填写《设备检修验收单》及其它专项检修记录。
过程目的:
保证厂房、生产设备、工装在使用过程中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满足产品交付和质量保证的需要。
过程范围:
适用于厂房、生产设备、工装的预防性和预测性维护。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ISO9001:2008 基础和术语》及本公司《质量手册》中的有关术语与定义。
工作流程:
输入
生产部-设备说明书、生产计划、设备及工装检修计划、设备点检计划、工装模具周期检定计划、关键设备应急反应计划
2.2设备维修人员按《设备定检计划》要求对装备精度和性能进行周期检定,并填写《设备定检记录》及其它专项定检记录。
2.3在定检时发现定检项目未达到规定要求时,设备维修人员应及时进行调整和修复,并作好相应记录。
设备定检计划
设备定检记录
工装定检及维护
ISO9001-2015设施设备预防性维护程序

设施设备预防性维护程序(ISO9001:2015)1 目的1.1 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与生产的顺利进行;1.2 通过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能力得到满足,为产品生产与质量提供保障。
2 范围适用于所有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的管理(包括大型的量测仪器设备)。
3 定义3.1 关建设备①单机设备一旦发生停机故障,目前公司没有替换手段以维持正常生产的设备或虽有同类或同型号设备,但其总的生产能力仍处于“瓶颈”的设备。
②所有用于加工产品关键特性的设备。
3.2预防性维护有计划地行动以减少设备损坏或非预定的中断。
3.3 预见性维护保养通过对设备的检查结果或数据分析,有目的地针对某一预期会出现的设备故障进行事先的维护保养过程。
3.4 预防性维护保养为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定期性的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过程。
4 职责4.1 设备处4.1.1 负责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和设备备品备件计划的审查报批。
4.1.2 确保所有人员均得到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方面的培训。
4.1.3 确保所有不合格的设备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4.1.4 负责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4.2 生产厂4.2.1 负责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和设备备品备件计划的编制和申报。
4.2.2负责设备的具体维护保养、修理工作。
4.2.3 负责设备性能的调查与验证。
4.2.4 对非完好设备加以适当的标识。
4.5 技术中心4.5.1参与设备能力的调查与验证。
4.6 供应处4.6.1负责设备备品备件的采购,确保备品备件的供应。
4.7物资总库4.7.1负责设备备品备件的请购与管理,确保备品备件的可获得性。
5 控制要求5.1一般原则5.1.1 设备的维护保养分为预防性维护保养与预见性维护保养,设备处需组织分厂针对每一台或每一类型设备制订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按维护保养计划的日期和要求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有效运行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5.1.2 如油箱、管道等结构较简单的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性进行,由设备处在“月度维护保养计划”中安排维护保养时间。
2023版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
1. 维护计划制定: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周期性维护、定期检查和保养等内容。
根据设备的特点和工作环境,确定不同设备的不同维护频率和方法。
2. 设备保养:按照维护计划进行设备保养工作,包括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3. 检查和测试: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发现问题并及时修复。
检查和测试的方式可以是定期巡检或使用设备自带的检测功能。
4. 预见性维护:通过分析设备的历史数据和运行情况,提前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以避免设备损坏和生产停滞。
5. 设备更新和升级:定期评估设备的情况和性能,根据需求和技术发展情况,考虑设备的更新和升级,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6. 培训和技术支持:为设备维护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使其具备维护设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并及时解答维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建立和执行这样的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可以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保证正常的生产运作。
预防性和预测性维护控制程序

预防性和预测性维护控制程序
第 1 页 共 3 页 更改级别:A/0
过程目的:
保证生产设备、工装在使用过程中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满足产品交付和质量保证的需要。
过程范围:
适用于生产设备、工装的预防性和预测性维护。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ISO/TS16949:2008 基础和术语》《ISO/TS16949:2008 技术规范》及本 、 公司《质量手册》中的有关术语与定义。
记录
设备、工装停工情况 统计
制定设备和工装检 修管理规定
标识关键设备
关键设备和工装基 础数据统计表
收集设备和工装的 基础数据
制定设备及工装检 修计划并实施检修
设备及工装检修计 划 设备检修验收单
*****集团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预防性和预测性维护控制程序
第 2 页 共 3 页 更改级别:A/0
验 收
质量记录:
名 称 编 号 保存期限 长期 长期 长期 长期 长期 长期 长期 长期 长期 长期 长期 三年 长期 三年 保存地点 生产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生产部 生产部 设备、工装停工情况统计 关键设备和工装基础数据统计表 设备及工装检修计划 设备检修验收单 设备定检计划 设备定检记录 工装、模具周期检定计划 工装(模具)修理及周期检定记录 设备清洁度检查台帐 设备完好率检查台帐 焊接夹具管理台帐 焊接设备周保养检查记录表 焊接定位工装周期检定记录 关键写《设备检修验收单》及其它专项检修记录。 1.8 生产部将计划检修情况记录在《设备档案》中。 1.9 生产部应每季度对设备的清洁度和完好率进行 设备清洁度检查台帐 设备完好率检查台帐 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设备维修及预防性预见性维护指导书(含表格)

设备维修及预防、预见性维护指导书(ISO/TS16949:2016)1.0目的规范公司设备管理的各个过程、识别关键设备,为机器/设备维护提供资源,并建立有效的、有计划的全面预防性维护系统,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提升公司的OEE,并通过预防系统来大幅度减少维护成本。
2.0范围适用于所有生产设备。
3.0责任3.1设备工程师负责组织设备的验收、维修、调校及常用备件、易损件和关键零件的识别;3.2设备工程师负责设备操作指导书、设备点检表、设备预防性、预见性维护作业指导书的制定及更新;3.3设备工程师负责设备故障的统计、分析、改善及OEE的计算;3.4机修主管负责关键设备的识别及年度设备预防维护计划的制定;3.5各操作员工负责设备的使用、点检、日常保养及日常管理;3.6机修工负责设备故障维修、设备预防性维护及预见性维护的实施;3.7配件仓库负责备件的申购、管理及发放。
4.0定义4.1点检:按照《设备日点检记录》要求,对设备的某些指定部位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和检测仪器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设备的故障。
4.2预防性维修维护:为消除设备失效和非计划的生产中断而策划的活动,是制造过程设计的输出。
4.3预见性维护:根据过程数据,针对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来避免维护性问题,以防止生产中断所进行的活动5.0过程5.1设备点检、预防性维护、预见性维护及故障等活动都应充分参考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文件,参见《设备验收指导书》。
5.2设备操作者的要求5.2.1设备操作者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先进行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维护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后才能上岗,特殊工种必须持操作证上岗。
5.2.2 操作员工必须严格按设备操作指导书去操作,未经允许不得私自对设备作不当的调整;5.2.3 生产过程如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机,开灯报修,必要时报告班长或主管;5.2.4设备由操作者进行使用、点检(当日)、日常保养及日常管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设备设施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程序(含表格)

设备设施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程序(IATF16949-2016)1.0目的1.1对公司的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实现科学管理,为生产顺利进行及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1.2加强设备零备件的管理,满足设备维修、检修的需要,确保设备的优良性能。
1.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管理,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公司所有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及相关零备件的管理和控制。
3.0职责3.1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的采购及结算工作。
3.2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的安装、维修、定期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3.3各使用部门负责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生产设备,对有关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4.0术语定义无。
5.0工作内容和要求5.1建立设备档案5.1.1 设备验收合格后开始建立档案,到设备报废为止,实行全过程控制。
每台设备都要建立起独立的档案,并编制统一的编号,以备管理,具体设备一览表建立《生产设备台帐》。
5.1.2对于设备上的附属设备不再另作单独的档案,其相关的资料与其母设备共同存储归档。
5.1.3 设备相关资料及文件分别相应责任部门管理、保存;资料可能包括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图纸、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软件光盘等等,根据实际处理。
5.1.4设备档案内容有生产设备档案、设备验收报告、设备维修单等。
5.2设备标识:在设备的显眼位置根据设备台帐上的序列号进行编号标识。
5.3设备分类5.3.1 根据设备价值、精密程度、设备的可替代性以及设备本身的性质、用途等对所用的设备进行分类,将公司的设备划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
5.3.2 关键设备:A.价值较高的设备;B.精度较高的设备;C.生产必须且厂内独一无二的设备。
5.3.3重要设备:直接用于生产的设备,对产品有直接影响的,包括相应的附属设备。
5.3.4一般设备:对生产没有太大影响的设备,如手叉车等搬运设备。
5.4建立定期维修计划5.4.1设备管理人员收集上一年度的关键设备、重要设备故障率、设备的非计划停机时间、设备故障时间间隔,设备维修记录、设备备品备件的更换情况以及设备年度大修,定期日常维护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诊断这些关键设备、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的情况,制定适宜的预防性、反应性、预见性年度维修计划。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正规范本(通用版)

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1. 引言设备维护管理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寿命并保持生产效率,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和实施。
本文档就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目标、内容、实施步骤等进行详细阐述。
2. 重要性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它能够带来几方面的重要益处:•降低设备故障率:通过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可以发现并消除潜在故障,避免设备突发故障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停滞;•提高设备寿命:正确的维护措施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价值;•保持生产效率: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可以避免生产线因设备故障而停机,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工作环境安全性:设备维护可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员工的工作安全;•减少维修成本:通过合理安排和实施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可以减少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维修成本。
3. 目标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以支持企业的生产和运营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最大限度减少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改善工作环境安全性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4. 内容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制度包括内容:4.1 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是设备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管理的核心。
该计划应涵盖方面的内容:•设备维护周期:根据设备的工作特性和使用频率,确定维护周期;•维护频率:确定不同设备在维护周期内需要进行的维护次数;•维护内容:明确每一次维护所需执行的具体维护任务;•维护责任人:指定每一次维护的责任人;•维护记录:记录每一次维护的内容、时间和执行人。
4.2 设备维护标准和操作规程制定设备维护标准和操作规程,明确设备维护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步骤。
该标准和规程应包括设备的日常保养、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故障处理等内容,以确保维护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1.1 对公司的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实现科学管理,为生产顺利进行及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1.2 加强设备零备件的管理,满足设备维修、检修的需要,确保设备的优良性能。
1.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管理,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所有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及相关零备件的管理和控制。
3. 职责
3.1 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的采购及结算工作。
3.2 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的安装、维修、定期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3.3 各使用部门负责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生产设备,对有关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4.术语定义
无。
5.工作内容和要求
5.1 建立设备档案
5.1.1 设备验收合格后开始建立档案,到设备报废为止,实行全过程控制。
每台设备都要建立起独立的档案,并编制统一的编号,以备管理,具体设备一览表建立《生产设备台帐》。
5.1.2 对于设备上的附属设备不再另作单独的档案,其相关的资料与其母设备共同存储归档。
5.1.3 设备相关资料及文件分别相应责任部门管理、保存;资料可能包括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图纸、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软件光盘等等,根据实际处理。
5.1.4 设备档案内容有生产设备档案、设备验收报告、设备维修单等。
5.2 设备标识:在设备的显眼位置根据设备台帐上的序列号进行编号标识。
5.3设备分类
5.3.1 根据设备价值、精密程度、设备的可替代性以及设备本身的性质、用途等对所用的设备进行分类,将公司的设备划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
5.3.2 关键设备:A.价值较高的设备; B.精度较高的设备; C.生产必须且厂内独一无二的设备。
5.3.3 重要设备:直接用于生产的设备,对产品有直接影响的,包括相应的附属设备。
5.3.4 一般设备:对生产没有太大影响的设备,如手叉车等搬运设备。
5.4 建立定期维修计划
5.4.1设备管理人员收集上一年度的关键设备、重要设备故障率、设备的非计划停机时间、设备故障时间间隔,设备维修记录、设备备品备件的更换情况以及设备年度大修,定期日常维护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诊断这些关键设备、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的情况,制定适宜的预防性、反应性、预见性年度维修计划。
5.4.2年度维修计划包括日常维护计划、定期维护保养计划、预防性维护和预见性维修计划。
5.4.3 设备人员制定好定期维修计划,需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并有明确的分工与协作,需要时由公司高层领导来批准。
5.5 确定关键/重要设备安全库存
5.5.1 对于关键/重要设备制定详细年度备品备件计划,需填写《生产设备备件一览表》,保持最新的联络状态,保证在本公司储备的备件使用时可以紧急调达。
5.5.2 设备人员根据生产设备实际需要制定设备零备件计划,经批准后购买。
5.5.3 设备零备件的制定应保证设备故障率降低的原则。
5.5.4 每年底提交下一年《生产设备备件一览表》;根据设备的维修状况、保养状况、设备的实际使用、设备的能力和备件供应商的供货周期及所用备件的使用寿命来确定关键/重要设备的零备件紧急调达方法。
5.5.5 库管员负责零备件的入库、保管和发放。
5.6 设备的使用:
5.6.1 设备投入使用前,由相关的技术人员对操作工人进行系统的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5.6.2 操作工人要了解设备的工作要求。
5.6.3 操作工人应严格按作业指导书和/或安全操作规程去做,未经允许不得私自对设备作不正当的调整。
5.6.4 对环境有要求的设备(如温度、湿度、光线等)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以确保设备的技术性能。
5.6.5 学会准确无误的使用应急开关。
5.6.6 设备运行前要按设备点检表检查确认,并做好记录运行中要随时观察动态状况,交接班时要作交接记录。
5.6.7 在操作中如遇到异常现象发生时应立即停机,及时开出“生产设备维修单”,通知相应责任部门鉴定处理。
5.6.8 注意确保设备本身和人身的安全。
对于非常规操作及电脑参数调整设定应请有关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5.6.9 设备的使用要填写设备运行记录,便于设备的运行、监控及改善。
5.7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5.7.1 设备维护由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员共同实施,实行全员维护。
5.7.2 全员设备维护是保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保持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
5.7.3 设备维护必须建筑在“6S”管理基础之上,操作员按照“6S”的要求使用生产设备。
5.7.4 设备人员负责制定维护保养文件,各操作员要遵从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上的内容去实施。
5.7.5 对于一般设备按照设备维护的通用要求去维护保养,并及时填写相关的记录。
5.7.6 对于关键/重要设备应进行重点维护保养,制定维护保养规程,实行日点检制度,并及时填
写各种相关的记录。
5.7.7 设备维护保养的记录交给相应责任部门进行整理统计,归档保存。
5.8 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5.8.1 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主要为《生产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计划》。
按相应责任部门制定的关键重要设备年度维修计划规定实施;定期维护经生产部经理批准后按计划实施。
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对于维修时间可做适当的调整。
5.8.2 定期维修记录要详细,包括检修项目、更换零件、数目、主要部件的磨损情况及作业人员等,
5.8.3 经定期检修后,由生产部验收鉴定主要性能,确认满足生产需求。
5.9 反应性维修:
5.9.1 设备的故障由专业设备人员负责维修。
5.9.2 维修工人必须有丰富的修理经验,并对所负责的设备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熟悉它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5.9.3 当设备出现故障后,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机,由使用人汇报给设备部的技术人员,并填写“生产设备维修单”。
5.9.4 经技术人员鉴定后及时修理使其正常运转,并判明故障发生的原因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等;若为人为原因将标明“人为因素”。
5.9.5 维修后经使用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5.9.6 及时填写修理过程中的质量记录,并有相关人员的签名。
5.9.7 维修后必须保持设备的整洁。
5.9.8 在修理时,所借阅的设备资料必须按时归还。
5.10 预见性维修:
5.10.1 设备人员根据年度预测性维护计划,对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实施预见性维护。
5.10.2 维护时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设备劣化趋势和可能出现的潜在故障,对关键、重要设备、关键部件进行预防性检测,例如主传动部件的磨损,以发现检测项目趋势是否已接近不合格。
若接近,采用更换部件,或调整其它要求,而保证设备的能力。
5.10.3 由生产部门做好点检记录,由设备维修人员做好保养检查记录和维修记录,由责任部门技术人员分析监测记录,作为预测性维护查看资料。
5.11 统计设备的使用状况:
5.11.1设备人员每月统计本程序要求各项指标所需数据或设备维修系经营计划目标所需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以便利用统计资料,掌握设备使用状态,设备管理状态。
5.12 设备资料的管理:
5.12.1 设备人员负责各种设备资料的收集、存档和保管及借阅。
5.12.2 对生产设备档案、维修记录、检修记录、保养记录、验收报告等记录性质的资料分类建档,与设备的技术资料分开,以便于在必要时对每一台设备状态进行查找统计,利于管理。
5.12.3设备资料的管理遵照《文件化信息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5.13 设备改造/封存/报废
5.13.1设备的更新改进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
5.13.2 设备的停用/报废由使用部门填写《生产设备报废申请表》,部门主管确认,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5.13.3 报废设备须明显标识,隔离放置,以防误用。
6. 相关文件化信息
6.1 QEP
7.1.1 《基础设施控制程序》
6.2 QER
7.1.3-14《关键设备可靠性统计表》
6.3 QER
7.1.3-15《设备预防预见性维护计划》
6.4 QER
7.1.3-16《设备维修维护保养验收单》
7修改栏
序号页码修改内容修改日期实施日期批准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