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空间发展战略
江夏文化大道发展前景
江夏文化大道发展前景江夏文化大道作为武汉市的重要交通路线和文化中心,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随着武汉市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江夏文化大道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首先,江夏文化大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该区域位于武汉市主城区东北部,毗邻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交通网络发达,连接主要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便于人们进出区域。
同时,江夏文化大道还与泛长江经济圈相连,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是吸引投资和发展产业的重要条件。
其次,江夏文化大道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新驱动力。
该区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江夏文化大道将会进一步挖掘和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时,该区域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有利于培育创新创业氛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第三,江夏文化大道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该区域拥有风景如画的东湖风光带和美丽的乡村风貌,是游客们喜爱的旅游胜地,也是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江夏文化大道将会成为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重要发展区域,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新的动力。
第四,江夏文化大道还具有丰富的商业和服务配套设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增长,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场所、健身休闲设施等商业和服务设施将会不断涌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该区域还拥有较多的写字楼和商务办公区,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创业者入驻,为商业和办公场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总之,江夏文化大道作为武汉市的重要发展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前景广阔。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江夏文化大道必将成为武汉市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和文化交流平台,为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武汉江夏区战略规划(中规院)简本
黄陂新型工 业化示范园 新洲新型工业 化示范园
上海特色新城:
东西湖新型工 业化示范园
主导功能?
径河 盘龙
• 嘉定汽车城
武湖
金银潭 青山
食品?轻工?
蔡甸城关
钢铁、重化?
双柳 古龙
• 松江大学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机遇2:宏伟目标阶段引领
2011年底武汉十二次党代会: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
三个武汉(社会目标):幸福武汉、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 三个中心(经济目标):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
一门户三中心: 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门户) 国家商贸流通中心 国家先进制造中心 国家创新示范中心
阶段2:国家中心城市成熟阶 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阶段)
加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1+8都市圈整体成长 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制造 业区域转移
阶段3:世界城市培育阶段(中 心职能的突显阶段)
服务业主导,核心服务职能提升 中三角五角形地区成长 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消费服务 业为主导 文化集聚度、国际交通门户、国 际企业总部、金融、创新、现代 物流、贸易 、高端制造
4、产业扩张显粗放 (1)工业区快速扩张历程(园区+街镇模式) (2)工业倍增压力下,工业用地有粗放扩张的趋势
成倍快速扩张:工业用地现状13,净增加29平方公里 粗放发展下工业效益总体偏低 与转型趋势相悖,转型已经在内部显现(庙山、藏龙岛) 与空间要素的矛盾
100 80 60 40 20 0
各区工业地均效益比较(亿 元/平方公里)
86 21 16 30 26 23 66
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全域规划文本
蕲春县蕲州镇总体规划(2016-2030)蕲春县蕲州镇总体规划(2016-2030)Th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of Qizhou town,Qichun county(2016-2030)规划文本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蕲春县蕲州镇人民政府蕲春县蕲州镇总体规划(2016-2030)Th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of Qizhou town,Qichun county(2016-2030)项目名称:蕲春县蕲州镇总体规划(2016-2030)项目委托单位:蕲春县蕲州镇人民政府规划设计单位: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甲级证书号:141175)院长:陈海忠教授项目负责人:黄亚平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首批注册规划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项目组成员:王智勇、陶德凯、吴挺可、郑加伟、赵璨、郑有旭、仲早莺、周坤、高雅清、李纯、赵天如、龚子逸、杨柳目录第1章总则 (1)第2章发展目标与定位 (2)第3章发展模式、路径与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全域空间框架.. (5)第5章镇区用地布局 (9)第6章产业发展规划 (10)第7章旅游发展规划 (12)第8章综合交通规划 (13)第9章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8)第1节镇区公益服务设施规划 (18)第2节全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9)第10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2)第1节给水工程规划 (22)第2节雨水工程规划 (24)第3节污水工程规划 (24)第4节电力工程规划 (25)第5节邮政通信工程规划 (26)第6节燃气工程规划 (26)第7节环卫设施规划 (27)第8节综合防灾设施规划 (27)第11章生态格局与空间管制 (29)第12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31)第1节环境保护规划 (31)第2节生态建设规划 (32)第13章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规划 (32)第1节镇区历史古镇保护规划 (32)第2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36)第14章绿地景观风貌规划 (37)第1节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37)第2节镇区景观风貌规划 (40)第3节全域景观风貌规划 (40)第15章重大行动计划及近期项目库 (41)第16章政策保障机制 (43)第17章实施与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江夏区十二五规划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草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O 一O 年四月目录第一部分“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与背景一、“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经验(一)主要成就 1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重大跨越,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 、经济结构调整得到实质性进展,产业发展明显优化 3 、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4 、城乡一体建设档次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5 、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全面实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6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二)基本经验 1 、坚持发展战略2 、坚持比较优势 3 、坚持改革创新 4 、坚持项目支撑 5 、坚持民主为本 6 、坚持统筹兼顾(三)存在问题一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
二是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过大。
三是改善民生还需要加大力度。
四是经济平稳运行压力增加。
五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
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镇园区总体规划(讨论稿)
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镇农业休闲观光园总体规划(讨论稿)设计: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设施1101 李颂阳2014年10月目录1.背景研读与现状分析1.1乌龙泉镇(现乌龙泉街)简介1.2乌龙泉镇自然及经济发展现状1.3项目由来1.4项目设计单位简介1.5项目依据1.6项目建设地点环境分析1.7项目建设的SWOT分析2.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2.1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2战略定位及商业活动策划2.3功能分区2.4功能分区图2.8主要景点及路线规划3.基础设施规划3.1交通系统规划图3.2给排水规划3.3电力官网规划4.分区规划(略)5.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略)6.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略)7.资金概算与资金筹措(略)8.效益分析(略)1.背景研读与现状分析1.1乌龙泉镇(现乌龙泉街)简介概况乌龙泉街地处江夏区中部,距武汉市城区29公里,离区政府所在地统访仅8公里。
东邻架子湖,西切107国道,南与山坡乡接壤,北临纸访街。
境内京广铁路、纸贺公路贯穿而过。
全街版图面积179.9平方公里。
其中集镇面积8平方公里。
全街总人口51340人;其中农业人口29471人,非农业人口2I869人。
乌龙来属滨湖丘陵地带,街域内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在1100一1250毫米之间,全年无霜期为260天左右。
乌龙泉早年当地人烟稀少,冷落荒凉,野兽出没,杂草丛生。
据、传清代末年在此建有龙王庙一座;有僧人,庙前有两口泉井并列,水温冬暖夏凉,四季长流,水色乌黑等清,恰似龙眼仰视苍天,人们习称这对条并为龙泉,乌龙泉由此而得名,沿用至今,龙王庙已无残迹,二一并存在位于一将军山西南山脚下京广铁路西20米左右处,现为武钢矿区用水。
解放后,乌龙泉地区属武昌县、金口区的太平乡和山坡乡所辖汉华乡的一部分:1951年改底纸坊区,1952年划归大.;区(即土地堂区,1953年改为十、区),1955年仍改底纸坊区;1963年设立为乌龙泉公社,1982年撤销并成立乌龙泉镇;l.1996年撤县设区时改为江夏区乌龙泉镇;1998年5月撤销乌龙泉镇,设立乌龙泉街;2001年5月,乡镇规模合并时,原土地堂主并入,成立为新的乌龙泉街至今。
江夏区政府工作报告
江夏区政府工作报告江夏区,地处中国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市的南大门,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几篇江夏区政府工作报告,一起看一下吧!江夏区政府工作报告篇1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及“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一个率先、三个示范”战略思路和“三个江夏”奋斗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较好完成了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0亿元,同比增长1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增长12.6%;规模工业增加值271亿元,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5亿元,增长12.5%;外贸出口2.5亿美元,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69万元,增长12%。
过去的一年,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
扎实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工业企业服务月”活动,帮助企业协调与解决规划用地、行政审批、设施配套、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问题,共同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上汽通用武汉基地项目总投资追加到293亿元,一期年产整车24万辆,产值220亿元,整车二期和发动机项目进展顺利,20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建成投产。
全区新增“小进规”企业30家、重点税源户155家,66家重点企业税收保持增长。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各类项目22个,完成招商引资总额418亿元,增长20%。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新开工项目25个,计划投资54亿元;新竣工项目18个,完成投资44亿元,采埃孚、延锋等一批重点项目如期建成。
整合资源 统筹实施城镇化战略
( )以科 学规划为龙头推进城镇建设 。坚持规划优先 一 的理念 ,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完善了三个层次的规 划 。一是 “ 北部都市发展区和南部生态发展区”总体规划 。 把 区域北部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区域 ,科学布局和定位 , 发展先进制造 、现代物流 、商贸服务等产业 。把区域南部定 位 为生态发展区 ,做好山体 、森林 、水域 、湿地等生态资源 和基本农 田的保护 。二是重点集镇规划 。根据集镇各 自的区 位 优势 、资源优势 、产业优势和经济结构 、人 口分布 、社会 发展水平等 因素进行合理定位 ,建成各具特色的工业主导型 城镇 、特色旅游型城镇 、生态农业型城镇 。三是中心村 ( 农
纽带 ,重点实施五里界 、郑店等重点小城镇改造 ,引进武汉
当代集团 、湖北大都集 团等实力企业 ,开发建设主题鲜明 、
功能完善 、品质高端和生态文化 的全 国小城镇建设样板镇和
武汉市 “ 两型社会”建设示范镇 。目前 ,这两个小城镇建设
项 目按照既定实施方案有序推进 ,已完成项 目策划 、规划等 工作 ,部分项 目已启动建设 。 ( )以新农村建设 为纽带推进城镇建设 。突破传统的 三 城镇建设模式 ,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从2 0 年开 09 始 ,按照 “ 连线成片 、整体推进 、重点提升 ”的工作思路 ,
生态低碳 、城市技术 为依托 ,以工作 、居住 、休 闲为一体 的 生态 、智慧 、文明 的规划建设理念 ,对江厦 区小城镇改 造工 作起 到积极的示范促进作用 。 。
风格 ,计划用2—3 年时间 ,将 1 7 0 国道沿线打 造成 “ 省示 全
范 、全市对 外展 示的窗 口”。
宜昌市全域规划概要
目录1编制背景 (1)2规划范围与层次 (1)3 发展目标 (2)3.1总体发展目标 (2)3.2 阶段划分 (2)3.3国民经济发展目标 (2)3.4社会发展目标 (3)3.5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3)4统筹路径 (3)5战略思路 (4)6规模预测(资源环境承载力) (5)7市域空间规划 (5)7.1空间结构 (5)7.2城乡体系规划 (7)7.3交通一体化规划 (8)7.4产业空间结构 (9)8重点协调区规划 (10)8.1生态空间管制 (10)8.2建设空间分区 (11)8.3土地利用规划 (13)8.4大宜昌都市区规划 (14)8.5沿河廊道协调规划 (18)8.5.1香溪河廊道协调规划 (19)8.5.2沮漳河廊道协调规划 (22)8.5.3清江廊道协调规划 (27)8.5.4渔洋河廊道协调规划 (31)1编制背景在“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下,宜昌市委市政府在编制完成《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后,进一步提出了《宜昌市全域规划》的编制要求。
通过全域发展,实现宜昌在中部地区实践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思想的城乡统筹,提升宜昌在区域中的综合实力实践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项目编制在“四化同步”发展的目标指引下,围绕“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两个关键词展开。
2规划范围与层次本规划分为市域和重点协调区2个层次。
宜昌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夷陵区、点军区5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3市,秭归县、兴山县、远安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5县,总面积约21230平方公里。
以六普数据为基础,2010年宜昌市域常住人口40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98.5万人,市域城镇化率为53.6%。
本次规划依据发展条件分析和生态敏感度分析,参考《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划定重点协调区范围作为城乡统筹的工作重点,包括宜昌市规划区和香溪河、沮漳河、渔洋河、清江4条沿河发展的主要廊道,总面积约7299平方公里。
(word完整版)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有高清大图)
(word完整版)武汉市⼟地利⽤总体规划(附有⾼清⼤图)武汉市⼟地利⽤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2-12-12 来源:市局前⾔⼟地是⼈类⽣存和发展的基础。
基于我国⼈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必须贯彻落实"⼗分珍惜、合理利⽤⼟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地制度,统筹⼟地资源的开发、利⽤和保护,提⾼⼟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
根据《湖北省⼟地利⽤总体规划(2006~202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武汉市⼟地利⽤总体规划⼤纲(2005~2020年)》,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武汉市⼟地利⽤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于武汉市⼟地资源供需状况和未来15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确定全市2006~2020年⼟地利⽤主要⽬标和控制指标,统筹安排各类各业各地区⽤地,优化⼟地利⽤空间布局,明确耕地和基本农⽥保护、建设⽤地节约集约利⽤、⼟地利⽤⽣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城区⼟地利⽤的管控要求,布局和安排⼟地整治⼯程和重点建设项⽬,提出统筹区域⼟地利⽤的调控政策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06~2020年为规划期,2010年为近期⽬标年,2020年为远期⽬标年。
《规划》是指导全市⼟地利⽤和管理的纲领性⽂件,是落实⼟地宏观调控和⼟地⽤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地利⽤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章总则⼀、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思想以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加快中西部发展和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的战略机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地的根本指导⽅针,统筹区域、城乡、近远期的⽤地需求,协调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关系,为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龙头城市和⽣态宜居滨江城市提供⽤地保障。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一、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现状及态势武汉城市圈国土面积约5.80万平方公里。
据统计2007 年常住人口2987.65万人,占全省的52.5%,统计口径城镇人口1399.17万人,城镇化水平46.8%,按照建设部《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测算,城镇化水平56.6%。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一般占全省60%左右,是湖北经济和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
综合分析表明,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特征鲜明,基础优势较为突出。
一是武汉城市圈土地类型多样,地域分异明显, 呈“一分山、两分水、三分丘陵、四分平原”的基本格局。
二是水资源优势突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生态、人文资源较具特色。
三是交通区位优越,产业基础较好。
四是城镇布局与经济格局的圈层特征显著,沿长江、汉江以及京珠、沪蓉高速等轴线拓展趋势明显,其中沿沪蓉髙速公路和长江的城镇产业发展轴具有相当的发展优势与潜力。
同时,武汉城市圈整体发户不足的特征也十分显著,面临的挑战也十分突出。
一是总体经济发展处于雏形阶段,城镇密度偏低。
二是城市体系不够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明显。
三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空间布局具有明显的趋同特征,产业集群发展滞后。
四是发展模式粗放,武汉处围城镇发展动力不足。
五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自然生态保护有待加强。
二、规划理念与发展目标1、空间规划理念“两型”社会建设赋予了武汉城市圈前所未有的艰苦使用命,其本质是要求武汉城市圈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要素集聚能力强、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型城市化和工业化道路。
空间是区域发展的载体, 因此,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需要贯彻全新的理念,在空间统筹领域大胆突破和创新,构建新型的空间格局,探索形成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空间机制。
本次规划突出“两型”社会发展导向,着重体现四大空间发展理念。
即,强调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整合理念,加强对各类空间要素的统筹,处理好发挥武汉中心城市作用和促进周边城市加快发展的关系,着力提升区域整体功能;突出绿色工业化的空间集聚理念,以发展多层次循环经济空间为切入点,引导工业相对集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空间配置的优化提升,实现产业与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空间协调;贯彻健康城镇化的空间品质理念,发挥武汉城市圈后发优势, 注重城乡建设标准的科学性、空间的集约性、规划的合理性, 坚持环境优先,建设高品质的城乡生产生活空间;坚持生态现代化的空间管制理念,以生态保护为基础,推行科学的分区发展和空间管制,实现资源保护与发展保障的有机结合。
《武汉市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
《武汉市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武汉市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评审会召开顶级专家会聚江城为武汉产业空间顶层设计把脉产业战略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研究是修编武汉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环节,对城市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22 日,武汉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大专题———《武汉市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全国专家评审会在汉召开,多位国内政策、规划、经济领域的顶尖专家为我市未来产业空间布局把脉。
在《武汉2049》中,我市明确提出到2030 年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到2049 年建成创新、贸易、金融、高端制造业“四个中心”的世界城市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武汉哪些产业能担当国之重任?如何保持持续增长的动力?如何从城市空间上引领未来产业布局、适应市场需求?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开展了《武汉市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2015-2030)》编修。
评审专家来自多个领域,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及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位著名专家、学者。
为“把最好的规划变成最好的城市建设”,《武汉市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以“多规融合”为创新理念,让规划目标得以在空间上“落地”。
在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充分考虑生态的引领作用,不把发展和生态对立来看,而是充分考虑和保护武汉极富特色的山水资源。
在产业发展方面,对接“国家中心城市成长阶段”、“国家中心城市成熟阶段”和“世界城市培育阶段”,提出了分阶段的产业发展目标和创新发展的迭代产业体系;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顺应产业空间演变规律,遵从“市场导向”进行产业区位选择,构建激发城市活力的产业网络,促成“产城融合”的城市空间布局。
与会专家一致评价该规划是一项国内少有的优质规划成果,可以成为今后武汉发展的指导性参考蓝本。
武汉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抓长远规划,让人印象深刻。
武汉江夏区产业发展概况2018.12
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腾讯、中科天工等项目优势,高水平建设“阳光创谷”,建
成腾讯武汉研发中心、创谷展示中心,成功举办江夏区“阳光创谷杯”创新创业大赛暨“双创周”活动,阳光创谷迈 出实质性运作的第一步。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56.8%,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新增孵化器、众创空间8家,新增孵化场地5万余平方米。全年专利申请量2280件, 专利授权量1600件,均居新城区第一。
2、产业发展概况
普安—活力商务城
江夏产业格局:四大活力之城
– 依托光谷、汤孙湖沿岸强劦的产业发展动头,针对产业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结合板块左史逢源、承上启下的区位交通优动,迎接休 闲商务区智慧化、活力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动,打造一个以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文化休闲等功能为核心,凝聚江夏精气神、展示 新城新形象的窗口平台,成为武汉南部休闲商务发展新标杆。
其中武黄高速即关豹高速,是武汉东部出城的重要通道。武东收费站将东移8公里,同时该路段将扩宽为双向六车道,并在多个路口开设匝道。南四环建成通车后,将通过沌口长江大桥 与西四环相接,从沌口到江夏的行车时间,将从40分钟缩短到10分钟。
5、江夏的医疗配套:江夏第一人民医院、武汉同心外科医院、光谷中心医院
其中湖北省中医院是位于光谷片区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江夏的医疗资源较为丰富,居民的就医选择较多。
2、产业发展概况
以研发创业为主的创客岛 以金龙大道为轴线,通过 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和环境 氛围,形成产业办公、生 活居住、休闲娱乐三位一 体的复合功能,推进产城 融合,统筹四大园区协调 统一。重点打造特色“四 岛”:
江夏产业格局:四大园区 藏龙岛工业园—打造特色“四岛”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责任分解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责任分解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1.26•【字号】武政〔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责任分解方案的通知武政〔2024〕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责任分解方案》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强化工作统筹,科学制订办理方案。
各责任单位要系统谋划所承办的责任事项,特别是牵头单位(无牵头单位的,责任单位即为牵头单位,下同)要统筹相关责任单位科学制订具体工作办理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具体措施、完成时限,实行清单管理,形成工作闭环。
各牵头单位于2024年2月8日前,将办理方案和督办工作人员名单报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填报样式见附表1、2)。
二、强化责任落实,高效推进办理工作。
各责任单位要建立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承办处室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作风、提效能、抓落实。
对于涉及面广、办理难度大的责任事项,牵头单位要研究建立市级层面调度推进机制,必要时可提请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同志统筹协调,破解难题、合力推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硬账硬结。
三、强化督办协调,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市《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纳入市级绩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各责任单位要将办理工作纳入本单位绩效目标管理,确保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从2024年第二季度起,各牵头单位要在每个季度第1个月20日前,将责任事项完成情况报市人民政府督查室(报送式样见附表3)。
市人民政府督查室每季度梳理汇总形成办理情况报告按程序报审,并根据市人民政府工作部署和各项工作推进情况,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和暗访督查,对责任落实不力、影响工作进度和成效的予以通报,并反馈市考评办,作为各责任单位年度考核依据。
江夏产业分析报告
江夏产业分析报告1. 引言江夏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该市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域。
近年来,江夏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江夏的产业进行分析,以了解其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
2. 产业结构江夏的产业结构多元化,以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为主要支柱。
2.1 制造业江夏的制造业在区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主要涵盖电子、机械、化工等行业。
其中,电子制造业是江夏的核心产业之一,以生产智能手机、电子组件等为主。
机械制造业也在江夏有着较高的发展水平,涉及到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化工产业则以生产塑料制品、化肥等为主。
2.2 服务业江夏的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金融、物流、旅游等领域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业在江夏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许多银行和券商开设分支机构。
物流业也在江夏得到迅猛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货物运输需求。
旅游业则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
2.3 农业江夏的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
农业在江夏的经济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稳定收入。
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也成为江夏的一个重要产业支持。
3. 产业发展趋势3.1 智能制造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江夏的制造业正逐渐向智能制造转型。
智能制造将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江夏的电子制造业已经开始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3.2 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江夏的服务业正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电子商务、在线旅游等业态得到了快速发展。
江夏的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3.3 农业现代化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江夏正在推动农业现代化。
通过引入农业科技和创新种植技术,江夏的农民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业收入。
此外,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品牌建设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武汉市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中心城区集约发展
武汉市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中心城区集约发展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把全生命周期理念贯穿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彰显城市个性魅力。
一、高起点规划城市完善“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强化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约束并严格管控,适时修订国土空间规划地方性标准。
高质量规划标志性区域,科学规划、提升改造“两江四岸”,打造防汛岸线、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推进“江、园、城”有机融合。
持续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打造山水相依、城湖相融、人文相映的城市亮点区块。
优化城市设计,强化城市色彩、整体风格、建筑造型管控,推进地标建筑群建设,形成“错落有致、疏密有度、高低起伏”的城市天际线,构建和谐有序、层次分明的城市空间界面。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安全治理有机衔接,注重空间留白,优化生态空间、避难空间和安全生产空间布局。
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
二、高标准建设城市修订提升城市建设标准,突出安全、立体、多元、高效,推进地上地下分工明确、功能互补。
促进地下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集约利用,在确保地下资源保护红线和工程安全底线的基础上,科学安排轨道交通、停车、人防、管线管廊、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以及地下深层轨道、地下隧道、地下物流系统等大型交通市政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严格保护深层地下空间,为城市长远发展预留空间。
因地制宜进行“微规划”“微改造”和“留改拆”,有序推动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改造。
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未来社区建设,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和传承地域文化。
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推进新城区街、乡、镇更新改造和功能提升。
加强工程设计建造管理,创建建筑品质示范工程。
武汉未来十年的的发展趋势
武汉未来十年的的发展趋势
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可以预测如下:
1. 经济发展:武汉将继续加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
武汉将努力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2. 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交通、能源、水务等方面的投资。
特别是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武汉还将加大港口和航运设施的建设,以提升物流网络的效率和覆盖面。
3. 教育和科研:武汉拥有众多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未来十年将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
武汉将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并加强与企业、产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产业的发展。
4. 生态环境保护:武汉将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力度。
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加强水源、土壤等资源保护,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 文化旅游:武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未来十年,武汉将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旅游景区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总体来说,武汉在未来十年将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努力,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成为一个更加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城市。
武汉市大光谷板块综合规划及近期实施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以招标方式确定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武汉市大光谷板块综合规划及近期实施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境评价单位从即日起,将《武汉市大光谷板块综合规划及近期实施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链接于武汉市环境保护局网站,向公众提供规划概况、环境影响、环保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并征求公众意见。
您可以通过信件、E-mail、电话、传真等形式提供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王工电话:传真:邮箱:邮编:430063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和平大道745号铁四院环工处武汉市大光谷板块综合规划及近期实施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2014年11月武汉41 总则规划名称及编制单位规划名称:武汉市大光谷板块综合规划及近期实施规划规划编制机关:武汉市规划研究院规划背景为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资源配置,统一政策协调,建设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等四大板块”指示要求,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武汉都市发展区1+6空间发展战略实施规划》等为基本依据,以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强各类要素合理布局、引导各项建设有序开展为主要目标,制定《武汉市大光谷板块综合规划及近期实施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于2014年8月1日获武汉市政府原则性通过。
大光谷板块北至长江及三环线,西至长江,东、南至武汉市市域边界,主要涉及东湖高新区、江夏区、洪山区南部地区,总用地面积约2316平方公里,近期规划范围约1059平方公里,未来重点辐射鄂州、咸宁部分区域。
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及汽车、生物产业和环保节能产业等。
发展策略上将落实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生态建设一体化。
其规划定位和发展目标是:武汉市区域创新的核心区、经济转型的先行区、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
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
创新,服务,宜人,生态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规划说明第一章现状及规划背景1.1现状概况1.1.1 发展历程武汉科技新城是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的封闭管理区、政策区以及外延空间为基础和平台,以相关产业为基础,综合相关城市功能的特定地区。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10月,1991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5月,湖北省、武汉市作出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重大决策,同年7月东湖高新区被科技部、外交部批准为APEC科技产业园,2001年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东湖高新区以电子一条街起步,逐步发展壮大,在全国53个高新区中位居前列(2004年总收入排名第14,工业总产值排名第15),形成了以光电子为主导产品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
1.1.2社会经济概况东湖高新区成立十多年来,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了较高速度,1991年至2003年,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年均增长48.3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1%,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5.53%。
2004年,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8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5.5亿元,增长1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21%;全口径财政收入15.02亿元,增长25%;完成产业和基本建设投资47亿元,增长17.5%;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增长20%;引进内资37亿元,增长164%;出口创汇2.1亿美元。
1.1.3现状产业概况东湖高新区产业特色鲜明,光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地位比较明显,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机电一体化、环保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机电一体化、环保等产业近年发展迅速,已成为东湖高新区发展最快的两大产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由于近两年来企业产业调整的缘故,产业规模有所萎缩。
江夏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江夏区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是关于江夏区可行性研究地综合性分析。
江夏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一坐俱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地地区。
本文通过对江夏区地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人口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旨再探讨江夏区地可行性发展路径并提出相应建议。
1. 地理环境江夏区地处中国中部,毗邻长江,俱有便利地水路交通条件,交通发达。
区内地势平坦,气侯温和,适宜农业生产。
同时,江夏区紧邻武汉市,与周边城市相互联通,俱有较好地区位优势。
2. 产业结构江夏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
同时,工业、服务业也再逐渐发展壮大。
本报告分析了江夏区产业结构地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农业升级、工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地潜力和机遇。
3. 资源禀赋江夏区自然资源丰富,俱有丰富地水资源和农业资源。
再研究中,我们发现江夏区地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方面俱有一定地优势和潜力,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 人口情况江夏区人口总量逐渐增加,人口结构不断完善。
再分析江夏区人口情况地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了关于人口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地建议,旨再更好促进人口和经济地协调发展。
5. 经济发展现状江夏区经济发展总体稳步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本文对江夏区经济发展地现状进行了祥细分析,并对末来经济发展地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发展中存再地问题和挑战。
综上所述,江夏区俱有良好地发展基础和巨大地发展潜力。
本报告通过对江夏区地可行性研究,探讨了区域发展地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信再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地共同努力下,江夏区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总部商务组团
– 依托江夏四大园区企业总部商务需求,以生态休闲为基底,以生产性 服务业为核心,吸纳总部管理、研发办公、工业设计、营销服务、金融 投资等功能,打造成服务江夏辐射车都、光谷的高端休闲商务集聚区。
• 滨湖娱乐组团
– 利用汤逊湖滨水生态空间,通过引迚大型综合性娱乐项目,结合体现江 夏文化的滨水商业、休闲餐饮、文化演艺等形态,打造辐射武汉南部区域 的滨水休闲平台,形成武汉滨水时尚娱乐休闲新地标。
空间结构分析
• 重点阐述上述总体结构提出“一心、四区”的板块定 位、发展方向、核心构成及特色引擎项目等具体内容 ,用于指导江夏后续规划和下一步发展。
一心:中央活力区
定位:
大武汉南部新都心
• 武汉有以王家墩为代表的中央商务区、有以楚河汉街为代 表的中央文化商业区,江夏都心必须抢占武汉新一轮发展 的制高点,构筑新型城市都心,打造武汉的中央活力区, 作为“武汉复兴看江夏”的核心看点。
图 例
工业用地 居住用地 商业用地 绿化用地
2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战略目标 战略重点
产业发展分析 空间结构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产业发展分析
产业如何升级再造?
江夏面临着产业结构失衡、持续动力不强、产城融合不够的问题,迫切 需要对现有产业进行提质升级,强化现代服务业体系,逐步淘汰低端产业, 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产业结构失衡:二产发展迅猛,一、三产相对落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持续动力不强:以生产制造类产业为主,缺乏更多研发、创新、创意、孵化 等支撑,抗风险性和可持续性不强。 产城融合不够:产业和城市功能相对分离,缺乏能够集聚高端人才的产业配 套环境和氛围。
3. 建设优势
4.山水资源丰富:
(1)山水格局:三分山、三分水、三分田, 武汉生态格尿癿重要部分 (2)湖泊标志性保存较好 (3)依托山水资源癿旅游优势潜力较大
5.旅游资源丰富
龙 泉 山
青 龙 山 公 园
汤姆逊湖
古 龙 山 庄
6.产业布局
大份额:总体经济实力不断 提升,成为武汉重要经济板 块 (2)大比重:产业结极上 事产为主,占武汉较大份额 (3)大产业:武汉重要产 业集聚区大门
黄陂 区
东西 湖区 蔡甸 区 江夏区 新洲区
发展条件分析
1.交通优势: 区域内交通发达,京广铁路 、107国道并行纵贯全境,京 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 ,长江傍西境而过,公路网 络遍布全区,交通枢纽地位 十分明显。
(
沪蓉高速
京 珠 高 速
发展条件分析
•
2 .地缘优势
4、活力智慧城
• 定位:
田园都市,智慧生活
– 适应信息时代潮流,依托五里界和伊托邦智慧产业基地项目, 打造以智慧产业为核心的知识智慧新城。 – 通过搭建生态化、智能化、休闲化空间平台,吸聚富有创造
性的中产创意阶层,强化高新区科技创新提升,打造“生活、
工作、休闲”于一体的新锐生活方式,成为引领大武汉中南地 区高新产业特色发展新极核。
1、活力人居城
• 定位:
最具人文气质的宜居城区
– 依托纸坊老城发展基础和配套环境,通过升级功能、重塑
空间、复兴文化,打造成为武汉地区最具时尚活力和人文魅
力的宜居城区。 – 针对老城服务业发展不足、缺乏吸引力等问题,通过改善 城市基础设施,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提高城市集聚力,面 向整个武汉,形成富有活力、高端时尚的品质生活城区。
7.人才人力汇聚区
(1)人口:常住人口稳步上升 (2)人才:周边及本地高校密集,人才比例高 (3)科敃资源丰富,创新创业环境好 江夏区连续三年在全省13个市(州)、22个中 心 城区和81个县(市、区)中,位居“湖北省科 技 创新综合考评” 县(市、区)榜首
8.重点打造新城 汤逊湖新城 •山水品质卓越,适合打造高品质的人居环境 •产城融合,大项目导入高素质人口
• 都市休闲组团
– 不江夏纸坊人居城功能相协调,结合江夏区政务形象环境提升,强化完 善周边都市居住、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功能,打造成为武汉南部门户 都市休闲综合配套发展区。
3、活力商贸城
定位: 国际化智能商贸物流枢纽港
– 深化武汉作为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功能,依托郑庖作为武汉南
部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的影响力,与金港、金口、山坡等物流基 地互动,以智能化信息物流服务为核心,打造涵盖铁水公空多 种功能的国际化智能物流服务主题新城。 – 重点完善发展智能物流相关的信息服务、申子结算、釐融保
以“独立成市”来定位新城 • 支持武汉经济的快速发展 • 支持武汉核心区功能的调整
1.3 存在的问题
1.产业定位方向未统一 (1)相关规划功能定位表述不一致 (2)新城定位:”南部新城组群”以方位定新城,主导功能不明确 2.空间结构有待完善 (1)产业围城 (2)生活分散 (3)廊道切割 (4)交通系统性不足
提升存量:四大园区
藏龙岛工业园:以光电子信息、信息产业服务为主导产业,发展创新创意产业, 引导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形成电子信息产业的全链条发展。 庙山工业园:以生物医药科技、电子商务服务、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完善 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信息服务等功能;依托腾讯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数 据处理等信息服务产业,逐步实现园区产业向高端转化。 大桥新区:以南车集团为龙头,不沌口、金港汽车制造互动发展,吸引电子信息 产业,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和汽车相关服务业。 金港新区:不沌口车都联劢,依托通用汽车基地,引导武汉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 车、智能汽车、文化汽车等方向发展,幵延伸打造面向大武汉休闲市场癿汽车文 化展示、户外娱乐、文化休闲、赛事服务亍一体癿华中汽车文化休闲基地。
• 特色项目
– 主题型综合体:将文化、农业、旅游、体验等特
色功能融入综合体之中,打造主题娱乐活力目的地。
–国际时尚社区:将纸坊传统元素不国际化时尚、艺
术、节庆活劢等相融合,构筑国际化高端品质社区。
– 综合管理服务:通过区域试点改造,逐步完善交
通、医疗、教育、管理等城市配套服务,提升纸坊
老城居住品质水平。
险、咨询培训等配套服务功能,搭建水陆空立体化、跨领域联
运的智能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形成大武汉国际化智能物流服 务中枢。
特色项目:农贸枢纽
• 依托郑庖拥有京珠不沪蓉高速于 通优动,幵不周边水运、航运呾 铁路运输于劢联合,立足江夏、 辐射大武汉,打造立体化智能农 贸物流枢纽 • 集聚物流仓储、输配运送、装潢 包装、申子结算、有机农产品追 踪服务、农产品刜加工、交流贸 易展觅等功能,形成承轲大武汉 特色农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展 销交易服务中枢。 • 内容构成:智能物流园区、农产 品加工基地、农贸交易交流中心 。
•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呾生活性服务业的 发展,同时拉开城市骨架,提升现有老城,打造三大新城 ,强化都心能级。
四大活力因子
人文居住因子
品质型的人 居环境 完善的医疗 教育设施 活力特色的 商业、酒店 公园绿地网 络
休闲商务因子
生态型总部 办公基地 科技研发、 孵化、创新 都市休闲、 居住功能 文化娱乐、 综合配套
商贸物流因子
贸易网络平 台
特色智慧因子
生态田园都 市形态
智慧物流
智慧产业引 领
主题休闲娱 乐 高端居住配 套
交通枢纽
其他配套服 务设施
江夏都心
• 结合江夏都心的四大活力 因子,构筑四大活力之城 :
• • • • – 活力人居城(纸坊) – 活力商务城(普安) – 活力商贸城(郑店) – 活力智慧城(五里界)
打造增量:特色“四岛”
•
以金龙大道为轴线,通过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和环境氛围,形成产业 办公、生活居住、休闲娱乐三位一体的复合功能,推进产城融合,统 筹四大园区协调统一。 • 重点打造特色“四岛”: • 以研发创业为主的创客岛
•
以创意产业为主的智力岛
• 以汽车文化娱乐的乐活岛
• 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科技岛
• 定位:
四区之一:华中科技创造区
国家级知识智慧创新高地
– 助力武汉从“制造”到“创造”升级,以对接车都、光谷生产型服务业需求为突 破,以第三代科技园为理念,以信息时代“云-制造”产业提升为特色,依托武汉百 万高校科研人才资源,整合江夏四大园区产业发展领域,通过搭建科技成果转化、 知识创新、企业孵化、科技金融、交易服务等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成为华中科 技创新创造发展基地。
传统优势产业沿江
依托铁路专用线、港口等沿长江布局
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临湖
依托人才、环境和大光谷产业基础,以总部、研
发为主要功能,沿汤逊湖周边布局
滨江制造高地
(2)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呼应大武汉产业格局:制造沿江,高新临湖
(3)产城融合发展
四个组团中心
• 大桥组团中心 • 郑店组团中心 • 金港组团中心
一个片区中心:金口服务中心
• 金口临港组团中心
• 农业——面向都市农业的产业化提升
• • •
•
南郊休闲田园
打造综合性的核心农业园 做大做强农业平台,整合现有资源发展核心园区,增强辐射带劢作用。 以商业思维和工业理念,统和核心园—特色园联动发展,实现一二三完整 农产业链条。
鼓励企业园扩建升级及农业基地向园区提升,实现农业经济集群发展。
江夏因金水与大江孕育的金口(涂口、沙羡城) ,是今日武汉三镇之一武昌城(夏口)起源地, 遗留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和风物遗迹,是追溯江夏 、武汉、荆楚文化之根、之魂的脉络线索
1.2 区域中的江夏——“楚天首县”
地理位置: 江夏区,隶属于湖北省 武汉市,东与鄂州、大冶毗 邻,南与咸宁交界,西与武 汉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北 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接壤。 江夏区原属武昌县,是武汉 市的南大门,素有“楚天首 县”之美誉。
2、活力商务城
• 定位: 城市客厅,武汉南部生态R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