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书法的本质属性
书法的性质
书法的性质书法的性质闻是书画 2018-05-27 15:51:00书法的性质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在中国享有崇高的文化地位。
她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心理和人文信息,绵延几千年经久不衰,除了她完美的艺术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外,更主要的则是书法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具有决定和指导的因素。
这就是书法的灵魂,灵魂在宗教中认为是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的非物质的东西,一旦灵魂离开人的躯体,人即死亡。
书法也是这样,如果丢掉了她的灵魂,那么无疑也将面临死亡。
什么是书法的灵魂呢?这个灵魂就是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精神。
她应该包括幽雅的人文性;深刻的哲理性,丰富的传统性;独特的审美性这样几个方面。
一、人文性书法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深深打上了中国文化的标记。
有人说,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我认为文化是书法的核心。
为什么呢?因为无论从书法的产生还是发展,都是围绕着文化这个核心来运行的,那种对书法技法的层面的学习以及对书法线条表层的审美,只是一种肤浅的体悟,对书法的真正理解,是隐含在汉字书法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超乎笔画之外的玄妙,是一个幽深无尽的文化世界。
因此离开了文化的概念,书法将失去她的一切耀眼光辉。
1、“诗为书之魂”众所周知,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魂。
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
”这是对中国艺术的一则通解。
诗是内容,书是形式。
其文是魂,其书为体。
所以说“诗为书魂”,或叫“文为书魂”。
一次我向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请教如何提高书法技艺,文怀沙悄声告诉我三个字:“背唐诗”。
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为什么呢?第一,诗(可以理解为广义的诗包括文学形式)是书法艺术的基本内容。
古书中说:“诗言志歌咏情。
”诗歌的境界表达是人生,书法的境界表达的也是人生,所以古人评价书法叫“达其性情形其哀乐”。
书家在笔歌墨舞之间,流淌着人的情思,美的书法作品必定是线条墨韵的生命化和人生的形态化。
可以看看我们的书家,不管是自己写的,别人写的,总爱“写”诗。
探究书法的身份属性
探究书法的身份属性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渊源上具有独特的身份属性。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重视书法的传承与发展,将其视为一种精神之物。
《论语》中就有“不读书破了天,书法迟到了地”的说法。
在古代,书法往往被视为士人的重要修养之一,即所谓“文人雅士”。
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密切相关。
书法具有独特的身份属性。
它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个人身份认同的象征。
通过书法的传承与学习,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与精神价值,并通过书法创作来表达自己对生活与人生的理解。
书法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中国书论学习笔记
中国书论学习笔记一、论书法之本质与功能1、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
——蔡邕《九势》①肇——起始、起源。
②阴阳——指自然界万事万物中内含的两大对立面。
我国古代哲学认为阳动阴静、阳刚阴柔、阳实阴虚等等,宇宙中无物、无时、无处不包含着这种对立统一。
在书法中表现为黑白、刚柔等等。
③蔡邕(132-192)字伯喈,陈留人。
东汉末年书法家、音乐家、文学家,也是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家。
【按】蔡邕的九势是古代书论中最早对书法形势美进行研究的著作、它启发我们:书法形式美。
美丽除去其造型特点外,打动人心的根本原因在于“肇于自然”的“阴阳”,即相反相成的黑白对比。
书法中的阴阳——黑白的相互对立,牵制,衬托,消长等,这一对矛盾的发展变化,构成了书法艺术美的基础。
蔡邕的“书肇自然”说,又是从哲学的角度,支出客观自然是书法的本源,同书艺“发于心源”说相对应,至今仍在中国艺术和美术史上闪耀着光彩。
2、书者,散也。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也。
蔡邕《笔论》①散——自己不拘束自己。
《荀子*劝学》:“不隆礼,虽察辨,散儒也。
”注云:散,谓不自检束。
②须入其形——必须将人或自然的某种形态化入其中。
【按】蔡邕给书法下了个定义——“散”,即“不自检束”。
“不自检束”则可进入抒情状态。
书法具有抒情的功能,这是书法作为艺术的先决条件之一。
同时,由于书法艺术以来自自然形象却又远离了自然形象的字体造型,抽象线条作为艺术材料,所以:“为书之体,须入其形”,每一个字或笔画似乎都成了有生命的个体,“若左若行”、“若愁若喜”,他们被赋予作者的生命和情感。
于是,那些“纵横有象”的线条、图案。
变作了一种容纳作书者丰富感情并向欣赏者传递某种情感的艺术形式。
3、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义以见其志,览之即令了然。
书法理论二
书法理论常识二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上千年来无数文人雅士为之醉倒,不断探索,当前国内外广大书法爱好者更掀起学习和收藏书法的热潮,为了更好地把中国书法艺术介绍给大家,在这里简要介绍中国书法的类别和欣赏的有关问题,让观众初步懂得中国书法的源流及其特点,懂得如何欣赏,增强对中华国粹的认识。
一、为什么中国书法是艺术中国画是不是艺术的问题我们不会发生怀疑,可是对中国书法为什么会是艺术的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说清楚的。
中国书法和别的国家的文字一样,都是写字,为什么只有中国书法能成为艺术呢。
这涉及到书法艺术的本质属性问题。
中国书法所以能成为艺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就可以搞清楚。
(一)首先是书写的工具不同。
毛笔是中国古代唯一的书写工具。
毛笔有硬毫、软毫,有长锋、短锋,还有专门为了写大字的提笔、楂笔。
毛笔书写的笔画具有粗细、轻重、方圆、枯湿、浓淡等等变化,这些变化有利形成韵律感、节奏感,这是艺术表现所需要的,硬笔是不具备这个功能的。
毛笔的笔毫是棰形的,可以“八面出锋”,便于萦带、使转,有利书法作品的气韵贯通,有利表现书法的动感,字写出了动感就生龙活虎,具有生气。
用毛刷刷出来的美术字虽然具有美感,但是它缺乏动感。
毛笔能使线条圆润、厚重具有立体感和力感,力感是生气勃勃朝气向上的表现,有利表现书者的情感。
毛笔所独有的功能是其它书写工具望尘莫及的。
(二)汉字有利书法艺术的造型1.汉字形体独立。
汉字基本是“方”的,真草隶篆大致如此,字的宽度大体相等,这样既便于横式排列,也便于纵式排列。
纵式排列从上至下书写,有利书法的气韵贯通。
拉丁文的字词长短不一,杂乱无秩,只能横式排列,谈不上气韵的问题。
2.汉字笔画纵横交错,相互穿插。
为字的造型美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拉丁字母形态简单,笔画交错少,线条单调,不便造型。
艺术是忌讳雷同的,形态单调的拼音文字是不可能具有艺术感的。
3.汉字结构复杂,形态生动。
汉字是由三百多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构成的,而拉丁文只有二十多个字母。
沃兴华书法讲座笔记:书法的本质是什么?
沃兴华书法讲座笔记:书法的本质是什么?隶书的笔笔断、断而后起;而从楷书开始,注重了连续书写性。
楷书:所有笔画连续书写、效率性、节奏性、绘画性出现了。
笔法的理论在楷书的基础上开始。
连续书写导致一部分在笔画中完成,一部分在空中完成,如此,有了提按、有了牵丝、笔势。
如下图:虚线是在空中完成的。
书法的点画概括起来就是“三过其笔”。
起笔收笔两端如何写?两端写法“印印泥”即强调两端写时的四面环转。
中间如何书写?屋漏痕颜真卿,锥画沙张彦远。
势:把牵丝带出来,笔画结束时的映带、笔画承上笔而入笔。
如何强调起笔、行笔、收笔、势,就导致了不同书家的不通风格。
不能把起、行、收分割开来,他们是统一的整体。
笔画之间若无连贯,则笔画就会堆砌、字就显的比较呆板。
元代,开始用笔痕线教学(毛国典老师斥之为“害人的垃圾书”),包括当前也用这种教学,把逆入回收当成了笔画来写,导致线条完全没有“势”感了。
任何形必须有生命的感觉、有动、有势、有变化的。
古代,注重“势”;现代的楷书忽略了“势”,导致楷书写完后不会写行、草。
(很对,最近临钟繇小楷《荐季直表》发现此表点画上承隶书、下启行书,动势十足)。
格式塔视觉心理学:人的目光是顺着宽地方向窄地方看过去的,这可解释“露锋起笔为什么能见精神”。
起笔有两种露锋、藏锋,以上是露锋起笔。
下面介绍藏锋起笔藏锋起笔有两种:一是方笔,先向下垂直下笔把笔豪打开后再继续行笔,古人所谓的“横画竖落笔、竖画横落笔”其实就是方笔的起笔方法,方笔特点是斩钉截铁、很硬朗;一是圆笔,180°反方向环转一下,特点饱满浑厚含蓄内敛。
所谓风格,就是在起笔和收笔有不同的特点。
(鲁迅好像说过“书法”除了起笔和收笔,中间的行笔都一样)。
在转折中,如何保持、恢复到中锋的方法有四:一是接搭法,断开,“笔笔断,断后起”;二是提按法,“笔提得起,自然中”;三是顿挫法,一般有个尖角、尖肩,最强烈的,有力度感;四是环转法,主要用于写篆书,写行草书因写的快而没有环转法,本法有2法,一种是手腕指的环转法,另一种是捻管法,偶尔为之,前提是书写速度慢。
中国书法的属性
中国书法艺术的三个重要属性。
第一个属性,中国书法艺术首先是一门汉字艺术。
一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贯穿着中国文字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因此,中国书法形式多样,变化多端,琳琅满目,蔚为大观,很大程度上便是借助于文字形体的多变而产生的。
第二个属性,中国书法是一门具有“古典美”的艺术。
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经过不计其数的文人的艺术加工以后,中国书法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融入了古代文人的审美理念甚至于他们对哲学的追求。
中国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艺术标准。
中国书法尽管抽象,难以理解,但它却用最简单的形式,最具变化的线条,最具建筑美感的造型,最具音乐韵律的节奏,包含容纳了中国的古典艺术精神。
第三个属性,中国书法是一门高雅艺术。
因为,传统书法凝聚、荟萃了中国古人的智慧。
流传至今的书法艺术遗迹,汉与汉以前少有名家,多是普通的士吏与低贱的工匠。
汉以后,书法作品多出自文人墨客之手,无论是颜柳欧赵,还是苏黄米蔡,皆为时代精英,而且中国书法的书写内容也决定了只有知识阶层才能掌握。
可以想象,在无数文化精英的千锤百炼下,中国渊深博大的传统思想与富有古典美的艺术精神已渗透到书法的每一个点画与结构之中。
与其他艺术形式不一样,传统书法的完成者都是接受过文化教化的人,而像绘画、建筑与雕塑则不一定都是如此。
中国书法的艺术属性辨析
中国书法的艺术属性辨析摘要: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在今天也备受人们关注。
伴随这种关注而来的是对“书法是不是艺术”这一问题的争论。
艺术有其定义与指标,书法也有自身的特点。
从字迹角度和书论角度加以分析,并不能立刻断定书法是一门艺术,亦不能完全否定之。
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上去审视,以使用性作为切入点来综合考量,从而得出结论。
关键词:书法艺术界定一、书法是艺术的命题能否成立:中国书法这一概念深邃而悠久,如果从甲骨文时代开始计算,至少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人们不断地赋予这一古老事物以各种各样的涵义。
随着近些年文化热潮的不断高涨,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也越发的受到世人关注。
在大多数世人的眼中,书法是一门艺术,属于美术学范畴,归入造型艺术门类;也有部分人认为,书法的艺术性有待商榷,其和文化概念的联系比和艺术概念的联系更加紧密。
要搞清楚这一问题,就必先明白什么是艺术。
王宏建先生主编的《艺术概论》的艺术本质论这一章中,把艺术本质按照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加以区分。
按艺术的社会本质来说,艺术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事物。
按艺术的认识本质来说,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按艺术的审美本质来说,艺术是现实美的反映。
如果以这样的理论作为依据,那么,符不符合上述三条就成为了书法是不是艺术的标准。
书法当然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事物。
而其能不能直接代表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能不能直接反映现实美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当然,上述的框架不能简单套用,但从社会的层面去思考这一问题则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该如何界定中国书法的性质呢?是艺术,还是非艺术?这种判定是很重要的,其本质即是在给当代中国书法的创作活动归类。
若要判定当代中国书法创作活动是艺术还是非艺术,就要先将历史上的书法活动进行一下梳理,从而找出可以类比的规律。
二、从字迹角度分析书法是否属于艺术: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书法的概念是不同的。
对书法的看法100字
对书法的看法100字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艺术,又是艺术家们表达内心世界最直接而高超的媒介。
它既是艺术,又是一种思想,是把艺术和哲学有机融合在一起的精神创造。
书法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爱,从古至今,它不仅是文字艺术,也是一种智慧。
书法穿越时空,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了人们对它深深的向往和喜爱。
书法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传统文化的征程中拥有历史性的意义,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对人类精神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
书法作品集融入大自然的风和月,它的笔势凝练而旋律高贵,让文字更加生动有神,给人以精神震撼。
书法作品高超的技艺,扁平空间的层次感,在笔墨之间传递了豪迈、悠远和力量,带给观赏者无限的惊叹。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
书法兴盛于中国古代,写书法是一种禅宗,它不仅锻炼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审美观念,而且也能把一个人心灵上的宽容和情感,用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书法的本质是一种思想,是精神领域的一种美学,更是一种境界。
它是运用笔墨,细致地捕捉自然,去发现那一瞬间的美,就好比遇见一朵花,释放和萦绕在空气中的璀璨之美。
书法体现出一种自然之美,一种深沉的内涵。
它可以通过自身的自然造型和形象表达出精神的含蓄,书法的空间立体构思与时间的推进并联,把文字表现出无穷的艺术感染力,达到连续的艺术效果。
它把圆润的笔墨、感性的色彩、精神的抚摸和思想的追求,融汇贯通在一起,让空灵的书法更加厚重,更有来自世界的精神洗礼。
书法可以让人们看见未知的世界,把复杂变得简单,完美体现了把价值观付诸行动,把文字融入到生活当中的智慧。
它不只是表达精神情怀,而且还可以把焦虑、悲伤和事物之间的矛盾之处抒发出来。
书法在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既可以传达和引领,也可以表现出真实的生活及人的情感,甚至可以把看不见的东西转化成可见,把不可思议的变成可思议的。
书法给人以理智的安宁和淡淡的梦幻,它将文字抽离出文学的结构,用线条的勾画表现出精神的色彩,甚至还可以用书法来表达内心千丝万缕的情感动态,反映出一个人思想和生活的活力与灵魂。
书法艺术的审美本质
第28卷第5期Vol.28No.5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TibetNationalitiesInstitute(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2007年9月Sept.2007在书法美学体系中,书法艺术的审美本质问题,如同美的本质在美学体系中一样,是一个争论最多、也最重要的问题。
弄清书法美的本质及其根源,便使书法艺术的创造、欣赏、批评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也为书法美学体系的构建确立了一个逻辑起点。
本文就从不同的角度介绍、阐发书法艺术的审美本质理论。
一、书法美是客观事物形体、动态美之反映从书法艺术与客观现实美的关系看,书法艺术的美,在于间接、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的形体和动态美。
书法艺术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具体形象地描绘事物的形体美,但它能通过文字点画的书写和字形结构的安排去间接曲折地加以反映。
从笔画的书写看,起源于象形的中国文字同现实中事物的形体本来就有某种类似之处。
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最初是象形的中国文字,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
但它那包含有点、垂直线、水平线、曲线、折线等的笔画,与现实中各种形体有联系。
因为这些点与线,也正是现实事物形体构成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中国文字的特殊书写工具———毛笔,又使这些点与线具有了粗细、肥瘦、方圆等多样的变化,从而使每一点画都构成了一个形体。
这些形体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某一形体的如实摹写,但它同一些事物的形体又有类似的地方。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许多点画的书写,虽然不能说究竟像什么东西,但它们的书写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基本形状,如长方形、圆形、锐角形、钝角形等等,仍然同现实事物形体的基本构成有类似之处。
如直画的书写,当它取得一种笔直圆浑的效果时,就与现实中一些基本上由直立的圆柱形所构成的形体有类似之处。
正因为书法点画的书写能够造成与现实事物形体有类似之处的形体,所以我们在面对这些书法点画时,就如面对着现实事物形体一样,会产生一种美或不美的感觉。
古人的书法艺术本质观
古人的书法艺术本质观文章作者:陈伯玖前言:这是本人所写的一篇书法理论文章,借用这个自媒体平台发表于此,其目的有二:一是想请感兴趣的同道批评指正;二是想通过文章的切磋交流,结识更多的书法理论研究方面的朋友。
真诚地希望能有感兴趣的朋友进行相互交流学习。
几千年来,中国人对书法艺术孜孜以求,对书法艺术的本质问题也在不断地追问,可惜就是到了现在,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纵观中国书法各种理论观点,对书法艺术的本质问题尽管存在多种不同的看法,但是,主要的观点还是集中在两种看法上面,一种是“道合自然说”,一种是“书为心画说”。
这两种观点各从不同的角度对书法艺术的本质问题提出了看法,也都能对书法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予以较好的说明,但在解释书法现象时,也都遇到一定的问题。
至于这两种观点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书法理论史上似乎也没有完全说清楚,还有待后人进一步加以研究。
为启迪来者,这里对这两种本质观,作些简要介绍。
(一)出现较早的,是书法艺术本质的“道合自然说”。
所谓“道合自然说”,就是认为书法艺术的本质是一种自然物象的表现,书法中的各种元素都要表现出自然物象的那种神韵,表现出自然物象的那种生命本征。
在古代的许多书法理论文献中,经常借用客观物象来比喻书法元素的艺术特征。
这种做法在中国的书法理论中非常普遍,也是中国书法理论的一大特色。
这种做法在书界曾经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认为这种作法是其理论不够深刻的一种表现。
其实不然,若对书法艺术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将会对此有不同的理解。
关于“道合自然”的说法,是中国书法理论对书法艺术本质的最早认识,它比“书为心画说”的出现要早。
这种“道合自然”的认识,对后来书法实践和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道合自然说”的出现,应该说在东汉年间就算是已经出现了。
崔瑗在其《草书势》中尽管没有说得那么明显,但是,他已经表明了这种意思。
崔瑗(77年——142年),生于东汉章帝建初二年,卒于东汉顺帝汉安元年。
三级书法本质论
三级书法本质论
三级书法本质论是指对书法艺术的三个层次的本质进行探讨的理论。
在这个论述中,三级书法分别指代书法的一二三级艺术形态,即写意书法、工艺书法和楷书。
这三个层次分别代表着笔墨技巧的不同程度与艺术表现的不同方式。
写意书法是最高级的书法形式,它强调个性、意境和艺术感受,倡导以心境来构思书法作品,追求自由的笔法和形式,并注重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工艺书法是介于写意书法与楷书之间的书法形式,它注重笔墨的技法和形式的准确性,强调书写规范和工艺技巧,追求技法上的精确和流畅,力求将历史传统与现代审美结合起来。
楷书是最基础、最规范的书法形式,强调书写的工整、规范和准确性,追求笔画的确切和形式的规范,注重字的结构和比例,是书法的基础和起点。
三级书法本质论认为,这三个层次的书法形式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写意书法是艺术才华的表现,工艺书法是技法功底的展现,楷书是书法基础的奠定。
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三个层次的本质,才能真正领悟和创作出高水平的书法作品。
什么是书法的书写性?
什么是书法的书写性?很多学书法的人,一定听到过书写性这个词。
但是很多人却片面理解了书写性的意思,把书写性作为放任和随意的代名词,导致写字只追求书写性而忽略了法度。
其实,书法二字的含义就可以理解为:书写的法度。
所以,书写性就是书法的本身应有的属性。
简单点说,书写性就是拿着毛笔自然流畅地进行书写。
大家如果见过网上描字和画字的视频后(比如有的人写楷书时在转折处需要提按五六次,写一个字要一两分钟),对这一点就不难理解。
如图:左边的笔画转折流畅,而右边的笔画运笔过程中有很多次笔锋的调整,前者就是具有书写性,后者则不具有书写性。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这时候,有的人就会说,这很容易啊,立马就提起笔写,确实写得很流畅,也没有图中那样的反复调峰,但写出的却是一手油滑的江湖体、老干部体……如图,虽然有书写性,但是缺少法度,只能称之为江湖体。
所以,这里要强调的是:书写性是每个人在写字的时候本身就具备的,但——高手的书写性是法度的体现,门外汉的书写性是随意的代名词。
为了缩小这种差距,写得不好的人就需要向经典学习,去临帖。
但处于临帖阶段的我们会发现,要做到体现法度的书写性,很有难度。
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我结合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邯郸学步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式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
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我们把书法和邯郸学步的故事来进行对应:本来大家都会走路(写字),都有各自的走路姿势(书写性),但是邯郸人姿势优雅(有法度的书写性),所以去邯郸学步(临帖),结果没学会(临帖不够深入,没有出帖),结果只能爬回去(没有学会有法度的书写性,还忘了自己原来的书写习惯)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写字没有书写性的时候,十有八九是因为临帖不够,熟练度不够,对帖子的笔法技法规律没有完全掌握并化为己有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追求有法度的书写性是最终目的,临帖训练就是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临帖过程中,因为自身对法帖吸收不够,存在书写不流畅,表现不出书写性是正常现象,这个时候,应该加强临帖,而不能以追求书写性为由,仍按自己原来的书写习惯去临帖,否则,你的书法讲永无出头之日。
书法艺术的本质论文范文
书法艺术的本质论文范文书法也是属于艺术范畴,书法作为一种的艺术,除了具有一般视觉艺术的共性之外,还有它自身的独特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书法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书法艺术论文篇一:《试谈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
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
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
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
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
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书法及其本质
中国历代民间亦视书法为国粹国宝。学 书、爱书的逸闻佳话俯拾皆是,代不绝书。
书法及其本质
二、书法的本质
(三)三级书法本质论
1.书法是一门汉字书写的 技能
书法产生于汉字,离开汉字, 便谈不上书法,这是最根本的原 则。书法通过一定的技法技巧来 表现汉字,其最基本的目的是把 汉字写正确,写美。学书法首先 应从把汉字写对写好开始。
而作为线性文字的西方拼音文字,则因笔画结构单调而缺乏艺术潜质,故无论 书写者如何求其美,终因其未给书写者提供广阔的艺术创造空间而无法形成一门独 立的艺术。
书法及其本质
二、书法的本质
(一)东方抽象艺术的典型代表,华夏民族的特有艺术
篆书《弟子职》局部 (邓石如)
楷书《颜家庙碑》局部 (颜真卿)
草书《鸭头丸贴》 (王献之)
课堂互动 为什么说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课 堂 互 动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书法及其本质
二、书法的本质
(二)源远流长、雅俗共赏的艺术
书法艺术源于何时? 或曰生于汉末,或曰生于六朝,或曰生于殷商。我们以为,作为与汉字共生的书法, 汉字起源之时,便是书法的滥觞之时。汉字是先民仰俯天地、博采众美的结果,它集中 体现了华夏先民对天地万物的审美观照。 在书法理论界有一个公认的内部分期,即魏晋及其以后被称为汉字书法的自觉期, 而把此前的漫长阶段称为汉字书法的自然期。 在华夏大地,书法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自古英主少有不工书”,诸如梁武帝萧 衍、唐太宗李世民、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和康熙、乾隆等,无论英主庸君,皆堪称 书法大家。其中尤以唐太宗最突出,其手笔流传至今的有《温泉铭》《晋祠铭》,均开 创行书入碑之先河。
中国书法之本质
中國書法之本質
中國的书法不是写字,也不是把文字的结构形体进行美化和变形。
中国书法的本质是笔触形成的细微图像,这种微妙的细微图像与精神意识的关系,才是中国书法的本质。
二战后的日本书法家,抽离了中国书法的局部来进行抽象艺术的探索,最终远超西方抽象,形成了“自然肌理抽象“和”笔触抽象“这2大东方抽象艺术形态。
自然肌理抽象就是书法家用泼墨等方式,制造水墨在宣纸上的渗透和流动,而产生的水墨自然肌理抽象。
这种水墨自然肌理抽象,非常符合东方的哲学观念,排斥人工对自然物质的干预。
寻求浑然天成的自然天趣,排斥人工矫揉造作的设计痕迹。
“自然肌理”,就是追求非人工刻画的自然生成效果,书法笔触和水墨自然渗透的融合。
“笔触抽象”的哲学思想就是“沙子里包含的宇宙”,追求毛笔笔触本身的变化和情感,一笔下去变化万千、一笔下去变化无穷。
比如:一笔下去像一个怪石,一笔下去像一颗枯树的。
中国哲学所描述的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好像是自然生成的图像和笔触,而不是人工刻画出来的笔画效果。
中国传统有欣赏自然形成的奇树和怪石的习惯。
中国没有欣赏人工制作的方型砖块的习惯。
一笔下去像一个怪石,一笔下去像一颗枯树的。
这才是中国传统哲学对书法的要求,这也是西方抽象艺术的的源头。
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上面所说的,达到“自然肌理”和“笔触抽象”的效果。
书法的定义
书法的定义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形象表达,是旨在表现笔墨艺术效果的独特艺术形式。
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逐渐发展成今天的书法艺术。
书法融合了汉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家文化等多种传统文化的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和奇特性。
书法的本质是把象形文字灵动地表达出来,以笔墨纹样形象地表现出思想,增强表达效果。
书法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草书、行书和隶书。
草书是以曲线变化为主体,强调笔势的自由;行书注重笔画的连续性,主要使用横笔、竖笔、折笔等技巧;隶书注重变节,字形完整,简洁明确,偏重笔势的厚薄变化。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美学理念,以分叶盛行,呈现出清新淡雅、高雅婉约的风格。
好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而且在形式上也必须有宗旨性,要求字体大小要协调,笔画要有连续性和柔和度,节奏要规整、宽松,变形要自然。
书法作品可以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可以用来传递思想的精神,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串联着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
学习书法,不仅可以收获美的视觉快乐,同时也可以从历史文化中获得更深刻的启发,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人文价值。
从定义来看,书法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用自然朴素的笔墨总结体现思想,把感情深刻而通透的故事写下来,是一种艺术的完美表达,为人们提供美的视觉享受,并带给他们思想上的精神愉悦和文化思考。
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历经数个世纪的发展不断演变,属于永恒的艺术,在艺术发展、文化传播和社会影响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书法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应当得到高度重视和全面发展。
中国书法的艺术属性辨析
中国书法的艺术属性辨析一、书法是艺术的命题能否成立:中国书法这一概念深邃而悠久,如果从甲骨文时代开始计算,至少也有3000 多年的历史了。
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人们不断地赋予这一古老事物以各种各样的涵义。
随着近些年文化热潮的不断高涨,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也越发的受到世人关注。
在大多数世人的眼中,书法是一门艺术,属于美术学范畴,归入造型艺术门类;也有部分人认为,书法的艺术性有待商榷,其和文化概念的联系比和艺术概念的联系更加紧密。
要搞清楚这一问题,就必先明白什么是艺术。
王宏建先生主编的《艺术概论》的艺术本质论这一章中,把艺术本质按照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加以区分。
按艺术的社会本质来说,艺术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事物。
按艺术的认识本质来说,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按艺术的审美本质来说,艺术是现实美的反映。
如果以这样的理论作为依据,那么,符不符合上述三条就成为了书法是不是艺术的标准。
书法当然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事物。
而其能不能直接代表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能不能直接反映现实美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当然,上述的框架不能简单套用,但从社会的层面去思考这一问题则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该如何界定中国书法的性质呢?是艺术,还是非艺术?这种判定是很重要的,其本质即是在给当代中国书法的创作活动归类。
若要判定当代中国书法创作活动是艺术还是非艺术,就要先将历史上的书法活动进行一下梳理,从而找出可以类比的规律。
二、从字迹角度分析书法是否属于艺术: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书法的概念是不同的。
并不能把所有的字迹遗存都当做中国书法来认识,更不能进一步的将没有界定的字迹遗存认为是书法艺术。
当然,对于已经被认定是通过书法行为所产生的书法作品来说,也不能一概的主观判定其就是艺术品。
以殷商甲骨文为例。
甲骨文在19 世纪末一经出土就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不仅在学术界被当做热门研究,在书法界也被当做一种临习的范本。
进而有人将刻画甲骨文的贞人当做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批书法家。
再一次告诉大家:书法是历史、是文化、是艺术、是修身
再一次告诉大家:书法是历史、是文化、是艺术、是修身书法字体风格的多样化,也体现了中国人丰富的文化性格,这也就是书法。
所以我们经常站在专业的角度讲,书法是历史、是文化、是艺术、是修身1、书法是历史中国五千年,书法以独特的艺术符号语言记录、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
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家”字宝盖头下有“豕”,意思是谁家养猪了就代表有家了,同时见证了,中国养猪的历史已有几千年。
“妇”字,是女人拿住扫帚,记录女人打扫卫生的情景,主内做家务。
但是也有特殊的,如“思”字,看上去上边有个“田”,下边有个“心”字,其实不是“田”字,而是“囟”,就是脑门,下边是心脏,结合在一起才是“思”字。
这个要从篆书形体来了解,掌握本源。
古人早就知道大脑是思维的地方,心脏是反应的地方。
汉字是符号载体,也寄寓了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到儒道思想的影响。
因为时代的不同而生成各种变化,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有清逸之气,柔中带刚,清代金石学昌盛,书家从中可以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充满阳刚之气。
2、书法是文化书法和京剧、武术、针灸是公认的四大国粹。
说到文化,就博大精神,表现在各个领域,因为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都要文化的支撑。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书法拼到最后,拼的是学问。
”这话说得非常深刻、也非常有道理。
这就证明了这一点。
文化是书法的根,也是书法的魂,证明了“艺无止境”。
书法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因为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
从某个汉字的书写过程,可以体味到民族文化的内涵。
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国文化的精神强调整体和谐,主张以广阔的胸襟兼容并包、海纳百川,使社会达到“和”的理想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书法艺术的本质属性谢喑璞著书法艺术的本质就是什么呢?在当代书坛上,还众说纷纭。
在我国书论中,唐代孙过庭在其辉煌的名著《书谱》中,有非常深刻、精辟的见解,很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
我在吸收古人与今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书法艺术的本质属性作出这样的定义:书法就是用毛笔书写汉字,以表现书法家的精神世界,尤其就是形式美意识为主的艺术(形式美包括形式或自然、或雄壮、或秀美,并能通过书写的线条表现书法家的精神世界)。
为了说明这个定义的正确性,,我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一首先,我的定义指出了书法艺术的物质传达手段与客观反映对象。
书法艺术的物质传达手段就是毛笔,这就使它与使用语言文字作为物质传达手段的文字联系开来。
书法艺术的客观反映对象就是汉字,这又使它与同样使用毛笔但以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为反映对象的中国绘画区别开来。
我们不能说书法艺术就就是用毛笔书写汉字,那样,所有迄今为止的墨迹都成了书法。
这显然就是不符合实际的。
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还有其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这就就是我在定义中指出的“以表现书法家的精神世界,尤其就是形式美意识为主的艺术(形式美包括形式或自然、或雄壮、或秀美,并能通过书写的线条表现书法家的精神世界)。
”用毛笔书写的,能够成功表现书家的精神世界,诸如性格、气质、意志、品德、情感等内容的汉字才就是书法艺术。
因此,不能把书法艺术等同于一般的用毛笔书写的汉字。
这就就是我们为书法艺术所作出的质的规定。
二从有文献记载的书学使开始,人们就注意到对书法艺术本质属性的探讨。
东汉杨雄在《法言、问神篇》中说:“书,心画也。
”这可以瞧着就是对书法艺术本质属性最概括、最简明的表述。
“心”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指相对于物质世界的人的精神世界。
南朝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
”“神采”指书法作品中所表现的书家的精神、风采。
唐朝孙过庭在《书谱》中说:书法可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情性”指相对稳定的心理素质。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书》中说:“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
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这又与她“不平则鸣”的文论就是相一致的。
上述书论表明,书家在书作中反映的并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而就是书家的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性格、气质、意志、品德、情感、理想等内容在内的整个精神世界。
不少人把书法表现的主观内容仅仅概括为情感,我以为这就是不全面的,也就是不准确的。
人的精神世界就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复合体,情感只就是构成这一复合体的一个侧面。
而且人的情感不就是孤立的、单一的精神活动,它常常就是与感觉、知觉、认识、判断、性格、气质、理想等内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为一种先后的进行性与交叉、渗透以至融合的进行性。
毫无疑问,同样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一个成熟的鉴赏家与一个幼稚的学童的审美情感就是远非相同的,前者往往要比后者的审美情感丰富、深刻、复杂得多。
就大多数书法创作而言,书家在书作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内容中最主要、最强烈、最明显、最清晰的就是书家的形式美意识(形式美意识包括:形式或自然、或雄壮、或秀美)。
形式美意识就是民族的、历史的以及书家个人已往的、长期的形式审美经验的积累与升华,就是书家对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美的事物的共同的构造法则或規侓的能动反映与艺术概括。
就是书家的审美理想中关于形式的那一部分结构。
书家的形式美意识,说通俗一点,就就是书家认为书法作品中哪些形式就是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
书家在创作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运用笔、墨、纸、砚等物质手段与准确、丰富、娴熟的技法,成功地把自己的形式美意识传达出来,以实现书作中的形式美,产生社会的审美效应。
换言之,书家在创作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把字写得“好瞧”一些,使书作完全符合自己的形式美意识。
而在创作过程中,书家的感觉、知觉、思维、性格、气质、品德、意志、情感、理想等精神内容也往往附在形式美意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流淌出来,从而在书作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
书法作品表现的思想情感往往就是概括的、宽泛的、隐约的、曲折的与模糊的,它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对人的心理活动做精细入微的描绘。
它在主要表现书家形式美意识的同时,往往只能附带地表现出一种情绪、心境与氛围来。
但就是,也不能否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于书家受到外部世界某种事物的刺激而产生出一种较强烈的情绪反映,这种情绪反应往往能够驾驭形式美意识为自己服务,从而使形式美意识降到相对次要与附属的地位上。
如王羲之书《兰亭序》,由于“天朗气清,惠风与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因而在妍美流便的书作中充溢着一种“思逸神超”的情感气息。
颜真卿书《祭侄稿》,由于有感于国难家仇,因而在遒劲郁勃的书作中流露出一种强烈的悲愤与刚强的意志。
这两幅书作由于书家受到某种较强烈情感的驱使,因而在书写过程中往往无暇顾及对一些形式美作精微的处理倾心于情感的表现,以至出现了不少“法外之笔”与涂改之处。
这些“法外之笔”通常对书作中的形式美起着补充与丰富的作用,并且成为书家个性特征的鲜明标志,而那些涂改之处则对书作中的形式美起着破坏作用,因为它们毕竟打破了局部的平衡与全章的与谐。
因而,所谓的“天下第一行书”与“天下第二行书”也不就是尽善尽美的。
然而,需要说明的还有:(1)这种以表现情感为主的书作毕竟只占全部书作中的少数;(2)对这种书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情感,往往需要借助于“知人论世”与文字内容的中介才能准确地加以把握。
“知人论丗”就是孟子提出的文艺批评的一种理论。
它指出,要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就要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时代背景及其在特定情境中的情感活动。
这一点对于概括、宽泛地表现书家精神世界的书法作品的欣赏来说,尤为重要。
而书作中的文字内容则就是我们准确地把握书作中具体思想情感的必不可少的中介。
没有这个中介,我们至多只能通过书作中的形式美感受到诸如平与、闲适、喜悦、悲哀、愤恨等这些大致的情感气氛。
正就是由于文字内容的中介,才使得我们对书作中思想情感的这种概括的、模糊的把握具体了、清晰了。
就大多数书法欣赏而言,欣赏者钟情于书法作品的主要就是其中的形式美。
书作中的形式美就是书家形式美意识的物化。
而欣赏者对于这种形式美的感知、理解依赖于审美经验以及由此形成的形式美意识。
只有当书作中的形式因大致符合欣赏者的形式美意识时,书作的审美作用才能得以实现。
而大多数书法评论也都往往只侧重于对笔法、结体、墨法、章法、节奏、气韵等形式做具体的分析,很少有人去追究一幅书法作品到底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具体的思想情感,因为这对于书法欣赏者来说似乎就是无关紧要的。
专家们在评选书法作品时,也往往只考虑书作中的形式美问题,几乎没有人对一幅书法作品就是否准确、完美地表现了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提出质疑。
书家精神世界中的形式美意识与书作中的形式美就是具有很大的独立意义的,甚至只要有了她们,创作与欣赏就得以实现。
书法理论就是对书法创作与书法欣赏的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只有真实地反映了创作与欣赏实践的本来面目,才能达到对书法艺术本质属性的相对真理的认识。
三我在定义中使用了“以表现书法家的精神世界,尤其就是形式美意识为主”的提法,就包含了历史发展的观点,即中国书法经历了一个由再现为主(甲骨文书法)——主要表现书家的形式美意识(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表现书家的整个精神世界,但仍以表现形式美意识为主(行书、草书),这样一个大致的历史发展过程。
甲骨文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它对我们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作为书法,它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甲骨文书法以准确、娴熟的刀法、富有活力的线条、洗炼传神的结体、变动而协调的秩序,艺术地再现了殷商时代人们实践活动所涉及到的丰富的自然物象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同时也一定程度地表现了殷商上层社会与书契者所流露出来的庄严、静穆、高古、质朴与带有某些宗教神秘色彩的时代精神与个人情感。
因此,我说,甲骨文书法就是一种以再现为主的艺术。
由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保留在甲骨文书法中的象形性与对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摹仿的痕迹日渐消退,而在甲骨文书法中就已经萌生的对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共同的构造法则或规侓,诸如对称、平衡、方圆、比例、照应、变化、秩序、与谐的把握则就是日见自觉、成熟起来,从而由对于这些形式美规侓的经验性把握上升为有文献记载的美学思想。
东汉蔡邕的《九势》、东晋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唐朝欧阳询的结体《三十六法》就明确地反映了这些。
如果说金文与小篆中还可以或多或少地察觉到甲骨文书法中那种象形与再现的痕迹,那么到了隶书与楷书中,这种痕迹则就是完全消失了。
代之而来的书家形式美意识的主要表现。
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以表现书家的形式美意识见长,这已成为书家们所共认的事实。
这就是书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历史进步。
到了汉代,行、草的写法由原先作为金文、小篆、隶书的附庸而日渐重视起来,行、草相对的不拘成法与连绵便捷的笔法、燥润多变的墨色能较其它书体更好地满足书家抒情的需要。
书法创作的实践表明,情感活跃期,书家的高级神经活动处于一种相对的兴奋状态。
这种神经活动的兴奋状态表现在书家的行为方式上,就是一种高速度、大振幅与多变化。
书家情感活动与行为方式上的这些特殊的表现,就是行、草书以外的其它书体较难胜任的。
行、草书的独立发展,使书家在主要表现形式美意识的同时,更多地注入了感觉、知觉、思维、性格、气质、意志、理想、情感等精神内容,甚至出现了少数以表现情感为主的行、草书作品。
这种少数以表现情感为主的行、草书作品的出现依赖于三个必要条件:(1)情感活动在书家的整体精神活动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表现为一种心理上暂时的不平衡状态,形式美意识暂时服从于情感活动的驱使,并且连同性格、气质、意志、理想等精神内容,随着情感的不可遏止的倾泄,在书作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2)书写的诗文一般应就是由书家的这种特定的情感活动所生发出来的自作诗文。
因为这种诗文的内容与书作中的形式美意识共同地受着这种特定情感活动的制约,表现为一种高度的有机统一,而书写她人的诗文,很难达到这三者内容的有机统一;(3)书家必须具有深厚的功力、娴熟的技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书作中形式美规侓的运用自如的能动把握。
这样才能“心忘于笔,手忘于书”(王僧虔《笔意赞》),在书写过程中无暇顾及“法”的约束而“法”自己出,成功地将书家的情感活动、形式美意识以及其它精神内容完美地传达出来。
中国书法由再现为主——主要表现书家的形式美意识——表现书家的整个世界但仍以表现形式美意识为主,就是书家本质力量日益深化与拓展的结果,亦即书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强调自我,表现自我的创造精神不断强化的结果。
四在我的定义中,肯定了书法艺术就是一种表现性艺术,还意味着对“书法”就是一种抽象性艺术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