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回归生活
德育应回归生活
吸 取 “ 观 ” 髓 , 强 德 育 实 内 精 增 效 。 内观 法 是 心 理 咨 询 方 法 的 一 种 , 基 本 原 理 就 是 通 过 回 顾 和 检 讨 自 己
历 来 在 人 际 关 系上 存 在 的 问题 , 以 予
生 活 、 体 生 活 等 紧 密联 系 , 学 生 集 用
顾 , 结果 , 其 往往只 能培养 出高分低 能 的“ 品”身体素质差 的“ 膺 、 次品” 和
品德 素 质 低 的 “ 险 品 ”武 汉 市 第 四 危 。
研 究 员 、 育研 究室 主 任 ) 德 ( 任编辑 责 王 玉梅 )
2 1/ 0 05总 第 5 2期 7
55
( 者单位 : 汉市第四十九中学 ) 作 武
积 极 的 启 迪 引 导 , 升 学 生 的 人 生 境 提
界 , 学 生 过 一 种 道 德 的 生 活 , 主 让 自 构 建 道 德 经验 , 升 道 德 水 平 己 对 他 人 的 付 出 , 人 对 自 己 的 关 爱 , 二 者 之 间 他 这 的 差距 和原 因 , 进 行 自我 洞察 和 自 并
特 色 。课 程 目标 特 色 : 面 发展 +各 全
文 化 是 人 类 在 社 会 历 史 发 展 过
程 中所 创造 的物 质财富和精 神财 富
的 总 和 。 站 在 文化 的高 度 , 有 利 于 将
在我们周围 , 然有许 多学校 完 仍 全被动屈服于升学竞争压力 , 同时在 自身利益 的驱使下 , 以简单 的知识传
指 导 模 式 。 校 的课 程 文化 建设 实践 该 对 于 促 进 学 生 全 面发 展 将 发 挥 决 定 性作用 。
也许每所 学校都 有 自己的学校 文 化 , 是 , 有 富 有 特 色 的 学 校 文 但 只 化 才 会 充 满魅 力 。 有特 色就 是 与众 富 不 同 , 是 充 满 创造 性 。武 汉 市 第 四 就 十 九 中学 的 课 程 文化 建 设 具 有 四个
“以人为本”—新课程标准下德育是如何回归生活的
“以人为本”—新课程标准下德育是如何回归生活的“德育回归生活”其基本内涵,在我们教育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自主的发展。
同时依照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达到人、物、氛围的和谐统一。
“德育回归生活”的核心即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自主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德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着无限生命潜能,有多种发展可能的人,他们随着快速发展的社会和急速变化的信息成长起来,所以我们的道德教育也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成长的环境实际出发,多采用一些符合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类实例来导入、来推进,让德育回归生活。
二、德育要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的真实需要我们班有一位特别要强的男孩,它的最大目标就是考进前十,但是每次都不能如愿,于是他很郁闷的问我:“老师,我为什么总也考不进前十名……”我非常明确的告诉他:“那是因为你的学习不够严谨认真,而你这种学习上的不严谨源于你生活中的不严谨,我去过你家,你的卧室凌乱不堪,鞋子袜子满地都是,书桌乱七八糟……要想考进前十名就要改变你的这种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一番谈话后孩子开始慢慢的学着整理自己的房间乃至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收拾房间和干家务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妈妈的不易,更加尊重自己的父母……所以我觉得德育只有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的真实需要,才是有效的。
因此,我们的德育必须和中小学生的个体需要相接近,融入青少年的个体生命成长。
我们教师应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领航人”、“呵护人”。
三、德育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对学生发自肺腑真诚的关爱和欣赏是激发学生追求进步最佳的教育契机,一个成功的德育工作者,首先要是一位能走近学生心灵,有亲和力有说服力的教师,而这种素质的底蕴应归纳为:走进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保持一份挚诚的爱。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素质教育。
如何做到德育回归生活
如何做到德育回归生活众所周知,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是生命,德育是灵魂。
这是因为教育不仅承载着促进学生认知的自由发展,而且也承载着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由发展的双重任务。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劳动体验。
勤劳节俭、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所施教的班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生活,父母对孩子重在知识与才艺方面的培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却较为忽视对孩子劳动观念、勤劳节俭等方面的培养教育。
大多学生平常都带有5—10元零花钱,花钱大手大脚,只要有消费动机,几乎从来不去想钱花得应该不应该。
为此,我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了围绕“一元钱的价值”的系列体验活动:要求学生在三天内每人独立赚取一元钱,讲述自己这一元钱赚取的来历,并对自己赚取的这一元钱如何消费作出计划安排,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故事讲给大家听。
学生的发言和由此写出的感受作文使师生彼此都很受启发。
看来,只有学生自己有了切身的体验,才会将老师、家长对他们的要求内化为深刻的自我教育,才会自觉地节约用钱,有意义地花钱,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为进一步把教育引向深入,我要求学生每天在家通过家务劳动方式来挣取家长付给他们零花钱的活动,人人每周学会一项生活技能……,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在家争相劳动,拖地、洗碗、做饭、收破旧、卖废品,有的还去食堂“打工”洗菜,采卖金银花……不但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挣到自己的零花钱,还学会不少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锻炼加强,乐得家长直夸孩子懂事多了,能干多了。
二、社会实践。
社会生活是道德的载体。
中学生的道德形成也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他们虽然年龄小,但也是独立的社会的人。
从小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是多年来德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
为了延伸语文课堂教学,我在组织学生充分领会教材德育内涵的同时,多次带领学生去调查县城周边河流近年来的径流变化和植被保护情况,讨论保护林木与涵养水源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对我县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也增进了他们植树栽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回归生活实际 实施生活德育
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娱乐、学习、社交还是工作,都离不开电子设备的支持。
但与此我们也隐隐感受到了生活的失衡和焦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心灵的寄托越来越匮乏。
在这样的情况下,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成为了当务之急。
什么是生活德育?生活德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它是全面的、持久的、无处不在的,贯穿于人们的全部生活活动之中。
生活德育也是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的,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感受、在行动中实践,用生活去教育和感化人们,成为一种具有践行性的德育。
而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让生活成为我们德育的基础,让我们的德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回归生活实际就是要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之中。
现代人因为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很容易陷入虚拟世界里,忽略了真实生活中的美好。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真正去感受生活的细微之处。
去品味一杯清水的甘甜,去享受阳光下的微风,去体验雨后大地的清新。
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我们都需要适当地将电子设备放下,走出房间,走近自然,与家人朋友面对面交流。
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生活的意义,找到快乐的源泉。
实施生活德育就是要将道德品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现代社会,道德滑坡、失信现象屡见不鲜,这让我们深感忧虑。
我们需要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和提升我们的道德品质。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我们要培养孩子们尊老爱幼,尊重他人,学会分享;我们要提倡大家热爱劳动,注重诚信,在生活中细心体贴他人,坚持做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我们的家庭才能更加温馨,我们的人际关系才能更加融洽。
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也意味着要注重修身养性。
浅谈德育回归生活
浅谈德育回归生活摘要: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所以应让德育回归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关键词:小学德育回归生活教育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
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
回归生活是小学德育的应然选择。
回归生活,注重人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回归生活,德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回归生活,德育方可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获得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
一、构建具有层次性的生活化德育内容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
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便应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学习兴趣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自然地、很容易地发生作用了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握生活的切人点,将德育内容进行整合,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提出其体的、分层次的要求。
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热爱中国***教育、热爱人民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启蒙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等方面。
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具有可操作性。
坚持差异性原列,在教育内容中设计若干个等级标准,让每一位学生自行选择德育内容。
二、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教育要回归生活我们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
让德育教育回归生活
这 个 小 案 例 应 当引 起 所 有 教 育 工 作 者 的 思 考 :为 什 么 我 们 的孩 子 失 去 了说 真 话 、求 真 知 的勇 气 ? 为 什 么 我 们 的 孩 子 在 课 堂 上 和 生 活 中的 表 现 有 如 此 大 的反 差 ? 为 什 么 我 们 辛 勤 教 育 下 的学 生 具 有 双 重 人 格 ?为 什 么 品德 与社 会 教 学 的实 效 性 难 以体 现 ?究 其 原 因 .是 由于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存
1 德 育 目标 和 生 活 目标 合 二 为 一 。陶 行 知 教 育 思 想 . 让 的主要 基石是 “ 活即教 育” 生 。这 是 对 教 育 本 质 的 阐 释 , 也 强 调 了生 活 的教 育 意 义 。 因此 .教 师 必 须 让 德 育 教 育 深 深 地 扎 根 在 生 活 的 沃 土 中 .培 养 出 一个 个 能 够 在未 来 社 会 里 寻找 自己幸 福 的学 生来 。从 这 个 意 义 上讲 ,生 活 需 要 一 个 怎 样 的社 会 公 民 .我们 就 需 要 培 养一 个 怎 样 的 学 生 。因
此 。要 立 足 于学 生 的生 活 实 际 .提 出具 体 的 、能 够 帮 助 学
、
德 育 教 育 中存 在 的 问 题 倾 向
1 育过 于 “ 想化 ” . 德 理 。我 们 常 呈 现 给 学 生 的 是 生 活
中的真 、善 、美 ,而 回避假 、丑 、恶 ,致使学生带着 一种
理 想 化 的认 识 进 入 社 会 ,一 旦 遇 到 假 、丑 、恶 现 象 ,要 么 对 已经 接 受 的教 育 产 生 疑 惑 。要 么 感 到 无 所 适 从 .不 能 有
效 抵 制 ,甚 至 还 会 被 “ 染 ” 感 。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建议范文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建议范文一、让德育回归生活实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并不重视德育教育,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领导给出的具体任务,才会在课堂上,抑或学校校会中开展无关痛痒的德育教育,这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也自然难以取得实效。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环境之下良好地开展呢?笔者以为道德品质、道德习惯和道德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道德能力要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牢固,因此,学校应多组织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的道德教育中实现道德标准的内化。
同时,道德教育应该重返生活世界,通过生活中的各种交往和活动等,促进道德内化的实效。
例如,在学习雷锋月活动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参加敬老爱老孝老活动,不让“学习雷锋”停留在嘴上,用实际的行动将乐于助人的精神内化。
我们要时时刻刻铭记:道德教育活动绝对不是所谓的嘴上说说,笔头记记而已,更多的,它需要我们把一定的德育教育理论与具体的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让道德在学生的体验中内化,在实践中升华。
二、注重学科与德育的整合一是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
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唱、游之中,在歌词乐曲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美术教学应立足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把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起来,使教材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活动,由浅人深,形成系列;体育课教师可以通过健身操等人体运动,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的运动美感,使学生在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的同时,逐步形成创造运动美的能力。
二是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
如语文学科不仅能使学生从一篇篇课文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而且还能初步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这种启迪和培养,可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什么东西应该赞美、效仿,什么东西应该憎恨、鄙视。
三是开展各种活动。
活动的过程可成为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启迪心灵的过程,为学生把“知”转化为“行”提供实践时机,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时,挖掘素材,表现自我。
回归生活本位创新德育模式
回归生活本位创新德育模式陶行知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有限,受年龄特点影响,对他们进行德育,不能背离他们的认知特点,不能简单说教,更不能离开现实生活。
真正有效的德育必须以生活为依托而进行,我们针对实际,从生活出发,创新途径,开展了生活化德育工作。
一、校园环境生活化,营造德育新氛围校园是把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培养过渡的场所,具有无形的巨大教育力量。
校园环境、文化,也是丰富的德育资源。
学生生活在校园里,浓郁的德育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我们学校以走廊、教室、楼梯、花园、操场、橱窗、专用教室等为载体,建设校园德育文化,营造浓郁的德育生活化环境,让学生时时刻刻都置身于充满愉悦的德育氛围之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在校园环境中提升自我。
校园墙体上,有激励性的标语,有校训、校风;橱窗里,德育栏目内容定期更换;走廊上、楼梯处,张贴的人生格言、名人名言定期更换;教室里,班级宣传栏有固定的德育内容;校园“光荣榜”上,每天都表扬品德优秀的学生;教学楼前,经常有各种德育宣传图片展览;定期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电影,等等。
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
二、品德课堂生活化,建构德育新体验1.确立一个生活化目标,让学生去追求2.再现一个生活化场景,让学生去体验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知识的。
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资源,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亲自参与讲一讲、议一议、演一演、辩一辩等活动,扩大经验,深化自身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自己,建构起个体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件最能体现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且有故事的物品,并思考这件物品为什么很有意义。
让德育回归生活使德育彰显魅力
山 的时 候 , 同 学 们 又 把 大 包 小 包 的 垃 圾 袋 带 到 了 山下
的垃 圾 箱 处 。老 师 们 时 常 在 课 堂 上 讲 要 热爱 家 乡 . 爱
护 大 自然 , 保 护 环境 , 可 那 只是 1 : 3 号, 孩 子 们 缺 少 行 动 的 实 践 。在 这 次 秋 游 活 动 中 , 很 多 学 生 感 受 到 了家 乡 的美丽 , 以 自身 行 动 实 现 了 对 家 乡 的 热 爱 , 对 环 境 的 保护 . 收 到 了 良好 的教 育 效 果 。 三 是 学 习 礼 仪 。2 0 1 1 年 1 O月 2 1日 , 我 们 布 置 各 初级中学组织一 、 二 年 级 召开 了 “ 学 习礼 仪 , 做 文 明 中 学生” 的主 题 班 会 。 在班会教育中 , 很 多 班 级 将 同 学们
文 明行 为 , 做 优 秀 的 中学 生 。 还 有 的班 级 , 将 校 园 内 的
德 育 要 触 及 人 的 心 灵 .使 人 在 心 灵 层 面 发 生 变 化, 变 理 论 教 育 为 学 生 的 自我 教 育 , 只 有 让 德 育 走 进 生活创设心灵沟通和碰撞的平 台 , 使 心 与 心 在 生 活 及
活 动 中得 以相 遇 , 才能取得教育效果 。
一
随手丢垃圾 、 说脏话 等现象拍摄 下来 , 使 同 学 们 深 刻
认 识 到 自己 的不 足 , 产 生 了较 深 刻 的反 响 。
是 学 会 自救 。 2 0 0 8年 5月 1 2 日汶 川 地 震 以
后. 我局 加 强 了对 于地 震 知 识 的 宣 传 和 在 地 震 中如 何 进行防震 、 自救 等 演 练 。 丰 富 了 学 生 的 防 震 知识 , 加 强
小学德育随笔(精选5篇)
小学德育随笔(精选5篇)小学德育随笔范文第1篇一、让德育回归生活实践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道德习惯和道德本领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并在生活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提升。
但在实在的教育实践中,不少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并不真正重视德育教育,往往是为了敷衍领导或者为了完成任务,不得已才在课堂或是学校集会上进行无关痛痒的德育教育,这种说教式的德育教育既空洞又乏力,难以取得实效。
笔者认为只有让德育回归生活实践,通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通过生活中的各种交往和活动,才能有效促进道德内化于心。
因此,学校应多组织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同学在活动中实现道德标准的内化。
例如,在学习雷锋活动中,学校可以组织同学去敬老院参加敬老爱老活动,或者设计一些诸如老人过公路、小同学跌倒等场景游戏,让同学们用实际的行动将乐于助人的精神内化,而不是仅让“学习雷锋”停留在嘴上,或是记在作文本上,更多的,它需要我们把德育教育理论与实在的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让道德在同学的体验中内化,在实践中升华。
二、重视学科与德育的整合依据小同学的生理、心理特点,德育教育应做到同学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养成良好的品质。
一是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
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寓德育教育于演唱、游戏之中,正确理解歌词的意思,通过乐曲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使同学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美术教学应立足于培育提高同学的审美素养,把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起来,使教材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活动,由浅人深,形成系列;体育课老师可以通过健美操等人体运动,让同学获得运动美感,同时在赏识美的旋律和动作时,渐渐形成制造运动美的本领。
二是以语文、思品等学科教学为重点。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叶圣陶老先生的名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学问、培育本领的同时,结合实际,美妙地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环保意识、生命意识、虚心上进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思品等学科教学之中,使同学认得到什么东西应当称赞、效仿,什么东西应当痛恨、鄙视,同时重视培育同学的制造力及爱美的情趣,进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德行,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思想品德教学要与生活实际联系,希望进一步纠正多年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脱离实际生活的弊端,抓住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道德学习离不开生活,道德学习的本质是生活的、实践的学习。
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注意完整地把握其源于生活、通过生活和为了生活的三个方面内涵,并努力付诸教学实践。
一、德育要回归生活1.教学中对每一节内容都要充分挖掘“德育点”,适时地在教学中实施。
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是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教师要挖掘每节课的“德育点”,将道德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讨论中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
例如,针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自己来发现网络游戏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利与弊,做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
同时学生坦言自己的缺点,并找“道德小标兵”帮助自己,使德育的课堂充满了生动、真实的“活性因子”,因此吸引了学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把德育当作人生的必修课。
教师要让学生在吃穿住行、生活消费、为人处事、交往娱乐、课外学习、集体活动等自主行为中培养独立生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认识到身边的小事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均是他们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契机,感受到德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体验到德育就在他们身边,就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也就是“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与其他课程相比更有优势。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始终站在这样一个高度,精心组织每一节课,把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出来。
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建设,平时一定要多关注社会新闻、国内外大事,并且要通过各种渠道,如校园广播、报纸、杂志、时政学习小组等各种形式来让学生了解,让学生学习,让学生洞察社会、认识社会、分析社会。
以诚育德 让德育回归生活
学校 的德育 工 作在 繁重 的教 学任 务 和 “ 谨 的德育 管 理 ”的 严 夹缝 中生存 。一边 国家 在强 调德 育 的首要 地位 , 另一 边 由于 社 而 会和 家长对 学校 的 “ 曲”评价 ,使应 试 教育 下 “ 学率 ” 的高 扭 升 低成为 了评价学校好坏的主要指标 , 许多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不
需求。
2 .德 育方 法僵化 陈旧
杂开放的信息社会 ,在面对社会生活中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
道德 观 的冲突 时 , 常无 从 选择 、 能 为力 。德育 也就 越发 苍 白 常 无 无 力 、 困难重 重 。 基 于 上述 分析 , 们要 扭转 当前学 校德 育被 动局 面 , 高德 我 提 育 工作 的 实效 性 。我 们应 抛弃 浮躁 ,以人为 本 ,以诚 之精 神 和态 度 审视 学 校德 育工 作 , 到 以诚育 德 , 德 育 回归本 真 、让德 育 做 让
“ +2 0 的现象 。 5 =”
间真 实无 妄 的本然 之道 ;因此 “ ”是 天地 间 真实无 妄 的本 然之 诚
道 ,乃宇 宙万 物之 实有 。
4 .德 育评 价标 准单 一
从 价 值论 角 度看 ,《 中庸 》日 :“ 之 者 ,人 之道 。 诚 ”意 即人 是 天地 鲴 绵 的产 物 ,人 当效法 天地 至 诚之精 神 ,故 “ ”是人 道 诚 追求 的至高 境界 。 从 方法 论 视 角看 ,“ ”是处 世 行事 的基本 准则 ,是 天地人 诚 尊崇 的最高 德性 。 中庸 》日 :“ 《 诚者 ,不 免而 中 ,不 思 而得 , 从 容 中道 ,圣人 也 。诚 之者 , 善而 固执 之 者也 。 ‘ 之 ”的 “ ” 择 …诚 道 实际就是一种行为方式或者途径 ,即 《 中庸 》日:“ 博学之 ,审 问之 , 思之 ,明辨之 , 慎 笃行 之 。 教育 哲学 的角 度看 , 中庸 》 ”从 《 说 :“ 自明诚 , 之教 ” 故 “ 谓 , 明诚 ”之 谓 , 化之 道也 。因 “ ” 教 诚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部编版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是指在小学教育中,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
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首先要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
只有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提高教育效果。
二、德法并重,相辅相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中,德法并重是非常重要的。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法育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过程。
德法并重,相辅相成,可以促使学生在行为上遵循道德规范,同时也要遵守法律法规。
通过德法的双重引导,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做文明守法的公民。
三、筑牢道德基础,培养自我约束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只有学生的道德基础牢固,才能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
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明确道德准则。
同时还要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还要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际意义,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涵,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通过以上几点的浅谈,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实践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法并重,筑牢道德基础,注重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实践。
让德育回归生活
活 来得 以展 现 的 。因 此 ,要 大 力 提 倡 生活 中实 施 德 育教
活 ,教 育就 只是 空洞 的说 教 。基 于我 校德 育 的现状 ,可 以
育 ,促进 德 育 生 活 化 ,让 德 育 回归 生 活 。脱 离 了实 际 生 各 个 地 方 都布 置 了醒 目的名 言 警 句 、通 俗 易 懂 的 标语 , 考 虑从 以下 三个 方面着 手 构建 新型 德育观 。
一
“ 小事 成就 大事 ,细节 成就 完美 ”、 “ 今 天 的努 力 ,明天 的实 力 ”、 “ 道 德 的分量 有多 重 ,人 生 留下 的脚 印就 有 多 深 ”。通 过这些 标语 ,展 示 了学校优 美 的校 园文化 , 时时 处处 给每 位师 生 以启迪 。 在 学 生 的 生活 中 ,时 时 刻刻 融 入 德 育 , 不 断激 发 学
、
德育 内容 “ 实 ”起来
以往 的德 育 内容 受 理 性主 义与 工 具 主 义 的 影 响 ,与 学 生实 际生活 及身 心发 展相 脱离 ,强调 道德 认 知 ,内容 以
思 想教育 、政 治教 育 、法制 教育 为基础 。这在 一定程 度上
导 致学 生对 德育 活动 的反感 ,导致 学生不 愿 内化材 料 的内
起来 :校 园环境 “ 美”起 来。在 学生的生活 中,时时刻刻融
每 年 的4 月 我校 都会 以班级 为单 位 举行 “ 爱心 义 卖 ”
活动 ,让 学生 们把 家里 闲置 的东西拿 出来 义卖 ,成 立爱心
基 金 , 来帮 助 学 校 里 品学 兼 优 但 家境 困难 的 学 生 。通 过 “ 爱心 义卖 ”来培 养学 生 的爱心 ,并激 发他们 向品学兼 优 但 家境 困难 的学 生学 习的 动力 。
主题班会课程,让德育回归生活
主题班会课程,让德育回归生活作者:王新屏来源:《中国德育》2016年第20期我喜欢一个关于德育的精彩比喻:德育之于生活,便如盐之于汤。
单独吃盐,估计谁也咽不下去;但若是把盐放入美味的汤中,不仅吃到了盐,而且还享受到了汤的美味。
让德育回归生活,德育才会落地生根,更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我校主题班会课程充分依托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整合了主题德育、经典养德、节日课程等校本课程,形成了以主题班会课程为核心,提升学生品格素养的课程体系,成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主题班会课程的育人目标为充分发挥主题班会课程的育人功能,学校对课程培养目标进行了统一规划。
遵循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学习和交往生活,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四个基本原则,从认知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及行为目标三个维度入手,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时段的教育状况,拟订了每周、每月的教育重点和教育目标,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课题、课课有目标,紧密统一,环环相扣。
主题班会课程的实施路径主题班会课程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三课”助推行动。
“三课”指名师引领课(每周安排一位优秀教师讲示范课)、常态课堂跟踪课(校级班子成员每周随机进教室听主题班会课)、主题班会课程大比武课(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参与),旨在为老师们打造经验交流、智慧共享的平台。
二是编写“经典养德”系列校本教材。
学校独辟蹊径,以经典引领德育,让经典滋养学生的心灵,编写了《经典养德》《琅琅晨诵》两本校本教材,这是主题班会课程的主要教学资料。
从经典文化中披沙捡金,撷英萃华,一个个经典的名人故事,历史故事,集成一本《经典养德》。
卧冰求鲤、百里负米、啮指痛心、精忠报国等一系列故事成为教材,走进课堂。
校本教材《经典养德》按照“经典诵读-经典诠释-经典故事-经典启示-经典实践”的体例编写,选取了最适合学生的名言典故对学生进行教育。
从上古神话、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从对联、谜语,到儿歌、童诗童谣、谚语、歇后语……无不闪烁着思想与智慧的火花,彰显着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把生活还给学生,让德育回归生活
、
默 化 的作 用 ,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文化 , 是 一种 潜 在 的 教 育 因素 , 有 潜在的育人功能 , 具有导 向 、 约束 、 凝聚、 同 化 等 方 面 的功能 , 它 能 净 化 人 的灵 魂 . 规 范 人 的言 行 . 对 学 生 起 熏 陶 和 感染 作 用 。 营 造 和谐 的德 育 育 人 环 境 。 是加 强 和 改 进 学 校 德 育 工作 的重 要 措 施 。 为 了更 好 地 加 强 德 育 教 育 , 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 我 校 结 合办学理念和宗 旨, 从 学 生 实 际 出发 , 精 心 营造 学校 的校 园 环 境, 充分 利用学校现有条件 , 进 一步抓好校 园整体布局 , 努 力 营造 多角 度 、 多侧面 、 多方位 、 立 体 化 的德 育 环 境 。例 如 : 特 别 重视 绿化 、 美化建设 . 做到见缝插 绿 . 从 小 小 的滴 水 池 到 古 木 参 天 的古 银 杏 树 , 校园中到处可见花草树木 . 目前 绿 化覆 盖 率 达6 5 % 以上 , 让学 校 深 处 绿 色 之 中 , 教 室 前 后 不 是 葱 绿 的 树 木 就是 宜人 的花 朵 , 校园内绿草如茵 , 百花争艳 , 四季 常 春 , 学 校 成 了学 生 学 习 的花 园 。 这 种 花 园 式 的 教 育 环境 , 既 让 学 校 充 满 了活 力 与 生 机 .又 营 造 了美 好 的意 境 。促 使 学 生 养 成 了 爱 整 洁、 讲卫生 、 爱 绿化 、 爱 劳 动 等 良 好 习惯 , 在 无 声 中起 到 了 激 励、 教育 、 感 化 的作 用 。 在加强绿化建设的同时 。 还 积 极 关 注 人 文环 境 的建 设 。 争取让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 . 让 学校 的 每 一 个 角落都成为熏陶学生 、 教育学生的阵地 : 在 校 园里 布 置醒 目的 名言警句 、 通 俗 易 懂 的标 语 , 在 校 园 的绿 地 上 树 上 “ 爱护花草 , 人人 有责” 标 语牌 , 在走廊上挂上一块 “ 轻步慢行 , 悄声 勿语 ” 的标 语 牌 , 从 校 门 口 的“ 天道酬勤 、 学无 止境 、 厚德载物 、 玉 汝 于成 ” 到教学楼 顶的“ 爱 …… ” , 时 时处处给予 每位师生启迪 ; 在 教 学 楼 道 内 装 饰 名 人 画像 、 格 言警句 ; 教室 统一布置 《 中学 生1 3 常行为规范》 、 《 中学 生 礼仪 常规 》 , 教 室墙 上 挂 着 革 命 家 、 思想 家 、 科学 家的画像及其名 言警句 , 激励学 生珍惜光 阴 . 刻 苦学 习, 这 些 看 似 简单 却 又 独 具 匠心 的 布 置 . 处 处 体 现 出学 校 深厚的文化积淀 , 营 造 良好 的 育 人氛 围 。 通 过 润 物 细无 声 的教
如何将德育向生活回归
1德育回归生活的内涵
学校 德 育 回到生 活不是 说 隔离 生活 的德 育重 新 回到 生活 , 而是 指 “ 于 ”生 活 的德 高 育 “ 回到 ”生 活 , 使人 过 更美 好 的生 活 、善 的 生 活 。 因为 学 校 德 育 从 生 活 出 发 、 在 生 活 中进 行 , 不意 味 着德 育 就等 同 于生 活 、德 并 育在 生 活 中消 融 。如果 生 活就 是 德 育 , 那德 育还 有什 么用呢 ? 如杜 威 主张 的 “ 育 即 正 教 生活 ”并不是 指 将学校 教育 与其 他社会 生活 相混 同, 而是要 求学校成 为一种较特殊 的社会 生活 , 之 反映 其 他社 会 生活 、而 又 高于 其 使 他社 会 生活 , 以使 儿童 在 这 种简 化 了的 、纯 净的理想生 活 中获得 更多的乐趣 , 得到更好 的 发展 , 使学校 成为 社会 生活进 步的 先导 , 走在 社会 生活 的前列 。同样 , 校德 育 回到 生活 , 学 也不是无 条件地迎合生 活 , 而是要 求在生活过 程 中 引导 生 活 。 “ 的人 过 着 前 进 的生 活 , 有 有 的人过 着落后 的生 活 。我 们要 用前 进的生 活 引导落 后的生括 , 要大 家一起来 过前进的生 活 , 前进的教 育。 德育 “ 于”生活 , 受 ” 高 不是讲德 育高于一切生 活 , 而是要 求用美好 的 生 活 引 导 一 般 的 生 活 , 人 过 上 善 而 美 的 生 使 活 。 不 仅 要 用 “ 的 人 的 前 进 的 生 活 ” 引 有
步 教 育 则忽 略 不管 。事 实上 , 家庭 对初 中生
的道德 教 育有着天 然的优 势 。从人的社 会化 过 程 来看 , 中阶 段是 人 的品德 、个性 形成 初 的 重要 时 期 , 部分 时 间 是 在 家庭 度 过 的 。 大 这个时期 的孩子 具有很 强的可塑性 , 接受能力 和模仿能 力都非 常强 , 所以也是 父母对孩子进 行思 想道德 教育 的最佳 时期 。从家庭 教育 的 特点 来看 , 它融于 E常 生活之 中 , t 教育与生 活 在时 间 、空 间 、活动 上 往往 是统 一 的 , 更容 易被 孩子 所接受 。所以 家庭对 初 中生 进行道 德教 育 , 比任何教 育载 体都 更具优 势 , 键是 关 父母要提 高认识 , 社会也应 当对 父母进行 必要
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
行知 曾提 出过 “ 生活教 育就是教学 做合一 ”的观点 ,这 其
中的 “ ”也就是实践 。实践性是 很多课程 的追 求 ,但 是 做
成为教育。 ”近年来 ,笔者就德育如何 回归生活世界 ,如何
集美国新当选 的第一个 非洲裔黑人总统奥 巴马 的相关资料 , 并就奥 巴马的获胜演讲 进行讨论 ,学生深受 鼓舞 ,有 学生 说从奥 巴马身上学 到了一种为 了理想 而不断努力奋 斗的精 神。再如举 国关注 的 20 年北京奥运会 开幕 之前 ,笔者在 08
四 、体 验 生活
己 的孟 祥斌 ,这些都 是发生我们 生活世界 中的真实的人 和
事 ,它 们不 是虚构 的 ,正是 它的真 实性震撼 学生 的心灵 ,
德育 的过程 与生活过程是 内在一致 的 ,德 育来源 于生
活而最终 又要服务于 生活 ,在生活 中学 ,到生 活 中用 。陶
由此思 考生命 的价值和意义。
题来源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现实生活, 鼓励学生多用 辨证的眼光关 注周 围的生活,关注多彩的社会,用案例来 证 明 自己的观点, 做一个善于观察 的有心人 。 比如对 于 国内外大事 ,要 引导学生通 过收看电视 、阅
闭心 理使学生遇 到问题 或 困惑 时得不 到及时排 解与 宣泄 , 极容易导致学 生 自卑 自弃 、狭隘独尊 、 自我封闭等等 ,在
收 稿 日期 :2 0 - 5 1 090—7
作者简介 :刘菊 (9 1 ) 17- ,女 ,江苏徐eZ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硕 士研究生 ,讲 师。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德育回归生活
【摘要】生活是德育的源头。
学校德育应该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基于学校德育的现状,我校从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新型德育观:德育内容“实”起来;校园生活“动”起来;校园环境“美”起来。
在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刻刻融入德育。
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
【关键词】生活德育校园活动校园文化校园环境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群体,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绝大多数的职校生毕业后将进入社会,步入职业生涯。
这几年,职业学校的发展非常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要更注重德育,要把德育问题放在首位。
从我校德育工作现状来看,尽管近几年在德育领域实行了多方面的变革,但事实上学校德育实效性较差,把道德与生活分离,重说教、重外塑。
怎样才是有效的德育方式呢?这值得我们深思,或许陶行知老先生早就给出了答案: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由此可见,学校德育应该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生活是德育的源头。
也就是说,德育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学生的德育是通过现实生活来得以展现的。
因此,要大力提倡生活中实施德育教育,促进德育生活化,让德育回归生活。
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基于我校德育的现状,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新型德育观。
一、德育内容“实”起来
以往的德育内容受理性主义与工具主义的影响,与学生实际生活及身心发展相脱离,强调道德认知,内容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为基础。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德育活动的反感,导致学生不愿内化材料的内容,更谈不上践行了。
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在德育内容材料的选择上,要发掘生活中鲜活真实的素材,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基本问题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最近我校举办了“学生成长档案袋”的设计比赛,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成长档案袋。
正如成长档案袋的宣传词一样:“人生需要精心的设计,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关键。
”在设计成长档案袋的过程中,不仅给了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更给了学生思考自己未来、设计未来的空间。
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当然也能让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但这正是促使他们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良好契机。
每年的4月我校都会以班级为单位举行“爱心义卖”活动,让学生们把家里闲
置的东西拿出来义卖,成立爱心基金,来帮助学校里品学兼优但家境困难的学生。
通过“爱心义卖”来培养学生的爱心,并激发他们向品学兼优但家境困难的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校园生活“动”起来
学校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的校园生活丰富起来,手、脑动起来。
我们学校每年有传统的四大节:体育节、科技节、技能节和艺术节。
通过这四大节种类繁多的比赛项目,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通过活动,很多学生发现了自己的特长所在、兴趣所在,学习之余找到了新的奋斗目标。
比如,科技节有一个项目“无线电测向制作比赛”,看着一辆辆造型迥异的电动汽车加电后驶出起跑线,我们的学生都舒心的笑了。
这个起跑,不仅仅是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对自己这一个月来的设计、焊接、组装、调试、改进、再调试的一种肯定。
当汽车顺利稳当开出去的瞬间,学生发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三、校园环境“美”起来
要以生活德育来指导校园文化建没,德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学校的一切活动,如升旗仪式、晨会活动、校园文化创建等,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做到德育活动系列化、制度化、阵地化,努力构建一个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化的德育环境。
例如,我校在校园里的各个地方都布置了醒目的名言警句、通俗易懂的标语,“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实力”、“道德的分量有多重,人生留下的脚印就有多深”。
通过这些标语,展示了学校优美的校园文化,时时处处给每位师生以启迪。
在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刻刻融入德育,不断激发学生内心“善”的潜能,并把这种感受转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而在学生毕业实习或踏上工作岗位后,也能够把一开始由被动参加老师组织的生活道德实践活动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并能引导其在生活实践中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做到创新生活、把握生活、主导生活。
只有这样,德育才算真正成功,教师的付出才算有所回报。
参考文献:
[1]李成月,侯冬发,段贻安.德育生活化与生活德育化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