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
《速度、路程和时间》教案定稿公开课
![《速度、路程和时间》教案定稿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cd6fd25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c.png)
《速度、路程和时间》教案定稿精品公开课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2. 激发学生对速度、路程和时间主题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入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概念。
2. 通过实际例子说明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开场白: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速度、路程和时间的理解和经验。
3. 实例分析:给出一个实际例子,让学生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作业:1. 让学生思考并记录下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速度、路程和时间有关的情况。
第二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2. 学会计算速度。
教学内容:1. 介绍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如何计算速度。
教学活动:1. 复习第一章的内容。
2. 讲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3. 实例分析:给出一个实际例子,让学生计算速度。
作业:1. 让学生练习计算给定的速度问题。
第三章:路程的概念和计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路程的概念。
2. 学会计算路程。
教学内容:1. 介绍路程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如何计算路程。
教学活动:1. 复习前两章的内容。
2. 讲解路程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3. 实例分析:给出一个实际例子,让学生计算路程。
作业:1. 让学生练习计算给定的路程问题。
第四章: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
2. 学会计算时间。
教学内容:1. 介绍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如何计算时间。
教学活动:1. 复习前三章的内容。
2. 讲解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给出一个实际例子,让学生计算时间。
作业:1. 让学生练习计算给定的时间问题。
第五章: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应用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应用速度、路程和时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通过实际例子展示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应用。
《速度、路程和时间》教案定稿公开课
![《速度、路程和时间》教案定稿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3acf041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d.png)
《速度、路程和时间》教案定稿精品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路程和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2. 如何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
3. 运用速度、路程和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掌握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速度、路程和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2. 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2. 第二课时:讲解如何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
3. 第三课时:运用速度、路程和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第四课时:总结本节课内容,进行课堂练习。
5. 第五课时:开展课后拓展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 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实例等。
2. 准备教案、课件和课堂练习题。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道具或工具,如计时器、尺子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赛车比赛,引发学生对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速度、路程和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2. 强调运用速度、路程和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知识。
九、课后作业:1. 布置一些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c35f6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7.png)
路程时间与速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路程:表示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2. 时间:表示物体运动所经过的时间。
3. 速度: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
4.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速度= 路程÷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计时器、测量工具等。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测量工具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提问学生: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他骑车需要多长时间?他的速度是多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路程、时间和速度。
2. 讲解概念:分别讲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每组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测量工具测量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并分析速度与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4. 解决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如:甲车和乙车出发,行驶相同的距离,甲车用时少,甲车的速度是否快?如何计算两车的速度?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选取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组内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0b9f7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7.png)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定义。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计量单位。
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
利用数学公式,引导学生推导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1.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
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5 教学过程导入:提出问题,如“怎样才能知道一辆车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
新课讲解:介绍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定义及计量单位。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如“一辆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求目的地的距离。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练习:让学生解答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速度的计算2.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速度公式的介绍。
速度公式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速度公式的含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
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5 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出本章主题。
新课讲解:介绍速度公式,解释其含义。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如“一辆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求它行驶的路程。
”练习:让学生解答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时间的计算3.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时间公式的介绍。
时间公式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时间公式的含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时间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ac0b7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c.png)
路程、时间与速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路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2. 时间:物体运动所经过的时间。
3.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
4.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速度= 路程÷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几何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介绍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给出生活实例,让学生计算并分析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4. 练习环节: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课堂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路程、时间和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馈: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路程、时间和速度知识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其运用知识的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对路程、时间和速度知识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 根据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优秀公开课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优秀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8fc1e98e9951e79a89279e.png)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优秀公开课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二、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刘翔跑步图片)师:同学们,图中跑步的是谁呀?你们认识吗?(刘翔)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飞人刘翔。
师:同学们,刘翔跑得怎么样?(很快)这里的快指的是刘翔的什么快?(速度)(出示成绩表)(板书60千米/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来表示速度的单位,谁来说一说这个单位是是由哪些我们学过的单位组成的?师:对,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中间用斜线隔开。
读作每60千米每时。
(指名读)你知道每小时60千米表示什么吗?那么你能不能这样来表示出乌龟车的速度?3、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
师:很好,刚才呀,咱们求出了小兔车和乌龟车的速度,那么结合这个算式看一看,速度和路程还有时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速度=路程÷时间理解速度的意义。
(出示图片)物体在单位时间(一时,一分,一秒…)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三、我会总结。
1、甲乙两地相距140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几小时能行完?你能从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现在咱们知道了什么是速度,也知道了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那么同学们,时间该怎么求?板书:时间=路程÷速度2、小明从学校去少年宫,小明每分行60米,10钟到达少年宫,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是多少米?路程又该怎么求呢?板书:路程=时间×速度师:同学们太厉害了,通过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求出速度,就必须知道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
师:那么求时间和求路程也是一样的,必须要知道相对应的另两个量,你看,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呀!四、当堂训练。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27b93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9.png)
路程、时间与速度第一章:认识路程、时间和速度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能够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进行计算1.2 教学内容路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长度时间:物体运动所经过的时间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1.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感知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1.4 作业设计请学生举例说明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让学生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进行计算第二章:速度的计算与转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不同单位速度的转换2.2 教学内容速度的计算: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单位转换:米/秒、千米/小时、英里/小时等2.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单位速度的转换练习2.4 作业设计请学生举例计算物体的速度让学生进行不同单位速度的转换练习第三章:时间与速度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时间和速度的关系能够运用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进行计算3.2 教学内容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时间= 路程÷速度运用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进行计算3.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进行计算3.4 作业设计请学生举例说明时间和速度的关系让学生运用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进行计算第四章:路程、时间与速度的综合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4.2 教学内容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4.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应用练习4.4 作业设计请学生举例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综合应用练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知识5.2 教学内容巩固所学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知识5.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知识5.4 作业设计请学生举例说明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知识第六章:速度与时间的图像表示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能够通过图像表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6.2 教学内容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与解读6.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绘制速度-时间图像并进行解读6.4 作业设计请学生举例绘制速度-时间图像让学生解读速度-时间图像并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第七章: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实际测量7.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实际测量方法能够运用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7.2 教学内容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测量工具与方法运用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7.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7.4 作业设计请学生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路程、时间和速度让学生运用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第八章:速度与时间的变形公式8.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速度与时间的变形公式能够运用变形公式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8.2 教学内容速度与时间的变形公式:v = s/t,s = vt运用变形公式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8.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速度与时间的变形公式引导学生运用变形公式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8.4 作业设计请学生举例运用速度与时间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运用变形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第九章: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能够分析速度的变化情况9.2 教学内容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速度的变化情况分析9.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速度的变化情况9.4 作业设计请学生举例说明加速度的概念让学生分析速度的变化情况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知识10.2 教学内容巩固所学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知识10.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知识10.4 作业设计请学生举例说明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知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式补充和说明: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v = s/t)和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s = vt)。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1227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6.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PPT:小牛:4分钟跑280米小象:4分钟跑240米小熊:3分钟跑240米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读题一遍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生: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80米。
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40米。
时间是3分钟,路程是240米(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1、全班交流:师:、如果他们两个人一组进行赛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生:小牛和小象比赛,小牛快,因为都是4分钟内,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远师:也就是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跑得越快。
师: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生:小象和小熊比赛,小熊跑的快,因为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时间短,所以跑得快。
师: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比较小牛和小熊师:比较小牛和小熊时,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速度、路程和时间》教案定稿公开课
![《速度、路程和时间》教案定稿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7b8b7a2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2.png)
《速度、路程和时间》教案定稿精品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感知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定义。
通过图片和实际例子,向学生展示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概念。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速度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速度= 路程÷时间。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计算速度。
2.3 教学方法使用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速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路程的概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路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路程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路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计算路程。
3.3 教学方法使用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路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路程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时间的概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时间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计算时间。
4.3 教学方法使用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时间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路程和时间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学会运用速度、路程和时间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3 教学方法使用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和路程公开课优秀课件(精)
![速度、时间和路程公开课优秀课件(精)](https://img.taocdn.com/s3/m/a8c1cd9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b.png)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加速度恒定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保持恒定,即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均不变。
速度与时间关系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v为末速度,v0为初速度 ,a为加速度,t为时间),速度随时间线性变化。
路程与时间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为s=v0t+1/2at^2,路程与时间呈二次函 数关系。
利用时间计算曲线运动中的位移和路程
位移计算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等于其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长度。利用时间间隔和 平均速度可计算位移,即s=v_avg×t。
路程计算
路程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在曲线运动中,由于轨迹是曲线,因此路程通常大于位 移大小。利用时间间隔和瞬时速度可计算路程,即s=∫v(t)dt(其中v(t)为瞬时速度关于
速度、时间和路程公 开课优秀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9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速度基本概念及公式 • 时间在速度计算中的应用 • 路程计算及与位移关系
目录
• 直线运动规律在速度、时间和路程中应用 • 曲线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问题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公开课背景
的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知Leabharlann 目标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 基本概念、公式和单位, 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 程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 思考和探索。
课程安排与时间
01 02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基本概念、公式和 计算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每个部分都包含多个小节,详细讲解 相关知识点。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6ea10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4.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公开课教案第【1】篇〗《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9、80页《路程、时间与速度》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数量关系之一,也是乘法的模型,不仅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教材结合动物竞走的情境,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已知竞走的路程和所花的时间,比谁走得最快;第二个问题是进一步解决第一个问题中的难点——竞走路程与时间都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比谁走得快;第三个问题是认识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第四个问题是看一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速度。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实际问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问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养成学生积极关注、收集、处理生活中数学信息的习惯,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教学设计:课前互动:游戏互动《变蝴蝶》。
【设计意图】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点到本节课的两个关键词“路程”和“时间”。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让我们在歌声中开始今天的学习吧!(《上学歌》片段)听出什么歌了吗?同学们每天上学要想不迟到,就要把握好时间(板书:时间),你每天上学用了多长时间?所用的时间有多有少,是不是用时少的就走得快呢?(预设:不一定,因为他们家离学校的路程不是同样多)看来要比较快慢只看时间不行,还得考虑路程的远近(板书:路程),说明比快慢跟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快慢比较的问题。
《速度、路程和时间》教案定稿公开课
![《速度、路程和时间》教案定稿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fcb593a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a.png)
《速度、路程和时间》教案定稿精品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1.2 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让学生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定义速度: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路程:从起点到终点的总距离。
时间:完成一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2.2 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速度= 路程÷时间路程= 速度×时间时间= 路程÷速度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定义和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3.2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3.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新课导入讲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定义和关系。
4.3 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5 总结与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巩固学生对速度、路程和时间概念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通过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速度、路程和时间概念的理解程度。
5.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3 小组讨论评价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实例分析提供一系列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和解决。
例如,一辆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求行驶的路程是多少?6.2 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竞赛。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80779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04.png)
③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______
生:这列火车的速度是90千米/时,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200米/分,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10米/秒。
(4)理解单位时间,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观察这三组速度,他们都是多长时间行驶的路程?
生2:还知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算共行了多少千米。
(2)联系实际,认识速度
师:生活中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我们把这样,每小时或每分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观察表示速度的单位,是由哪些我们学过的单位组成的?
生: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
1.情境创Leabharlann ,探究新知情境创设,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教材53页例5)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单价、数量和总价和他们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速度、时间和路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速度、时间、路程
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生1:都是已知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生1:比路程,求出客车以平均速度行驶7小时所走的路程,再与客车到上海的距离比较。
生2:比速度,先求出客车7小时到上海需要的最小速度,再与客车平均速度相比较。
生3:比时间,先求出客车以80千米/时到达上海所需的时间,再与7小时比较。
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师:对,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中间用斜线隔开。读作4千米每时。你知道4千米/时表示什么吗?
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速度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速度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ad646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5.png)
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速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路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距离。
2. 时间:物体行驶路程所需的时间。
3.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4. 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速度= 路程÷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例,如: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公交车行驶等问题。
2. 准备路程、时间和速度的计算工具,如:计时器、测距仪等。
3. 准备小组讨论的卡片,用于记录学生讨论成果。
教案示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辆自行车,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是如何计算去学校的时间和路程的吗?”2.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自行车去学校的路程是固定的,时间取决于骑车人的速度。
3. 引入本课主题:路程、时间、速度。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
2. 讲解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速度= 路程÷时间。
3. 举例说明: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路程是5公里,用了30分钟,求小明的速度。
4.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老师出示公交车行驶的实例,让学生计算公交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2.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生活中的例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来解答吗?”2.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175d8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f.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公开课教案第【1】篇〗《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第五单元p59-60《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皮尺、秒表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概念1.情境导入:刘翔奥运会比赛实况师:看完录象,你想说什么?从录相中你搜集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从录相中找出相关数据,并分析数据所表示的含义,学生自己总结出名称。
(板书:时间、路程、速度)初步感知“速度”:你知道刘翔的速度有多快吗?老师通过计算知道他平均每秒大约跑8.5米。
(板书:平均每秒大约跑8.5米)从我们教室的后墙到讲台大约是8.5米,也就是“滴答”这短短的一秒刘翔已经从教室后跑到讲台这了,他的速度确实惊人。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路程、时间与速度,以及他它们之间的关系。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三个概念。
⑴教师举例,学生辨别各个量表示的含义:a.老师从学校走回家的距离b.我坐摩托车用了10分钟c.摩托车平均每小时行30千米⑵学生联系生活模仿老师的例子自己举例。
⑶练习:(课件演示)你能分辨出路程、时间与速度吗?①从微笑堂到百货大楼大约有600米,走路需要12分钟。
②一辆面包车3小时一共走了21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70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分析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感知、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三个概念,协助学生建立三个概念的模。
二、分析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1.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和由来。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也实行了一次赛跑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成绩。
(课件演示)①小狗5分跑了300米②小兔4分跑了280米③小猴5分跑了250米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路程)你还想知道什么?(谁跑得快、速度)师: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呢?你有什么办法?学生独立思考后各抒己见,计算出各动物每分钟奔跑的路程,比较出快慢。
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速度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速度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6ca14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5.png)
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速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定义。
2. 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 实际问题中的路程、时间和速度计算。
三、教学重点1.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 复杂实际问题中的路程、时间和速度计算。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内容依次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进行编写。
您可以根据这些模板,继续编写后续的五个章节。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准备1. 课件: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图片、例题及练习题。
2. 教具:计时器、测量工具。
3. 学生分组:每组4-5人。
4. 教学场地:教室。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入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路程、时间和速度计算。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心得。
5. 游戏教学:设计有关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6.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八、课堂练习1. 必做题:根据给定的路程和速度,计算所需时间。
2. 选做题:根据实际情况,计算路程、时间和速度。
九、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调查生活中的路程、时间和速度实例,下节课分享。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阳山县第一小学四(7)班郑春燕
教学目标
1、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理解和掌握行程为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
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行程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和正确书写速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运动会百米比赛场景。
2、谈话:同学们,一百米比赛中,我们是如何判断输赢的?
我们所说的快慢可以用一个词来说——速度,你们想知道速度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与路程、时间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
3、板书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自主探究
(一)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理解和掌握行程为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关系。
3、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索“速度=路程÷时间”关系
(1)自学课本,大家把79页的内容看一遍。
在森林里一群小动物正在举行竞走比赛,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成绩。
出示竞走比赛成绩表
(2)猜一猜,谁走得快?
A、对照表格说理:4和280分别叫什么?4和240分别叫什么?3和240又叫什么?
B、教师指出:要判断谁走得最快?就要看在相同的时间里谁走的路程多,谁就快。
C、结合表格:
松鼠与猴子比:它们的时间相同,松鼠走的路程多,所以松鼠比猴子快;
猴子与小兔比:它们的路程相同,小兔用的时间少,所以小兔也比猴子快。
(3)比一比:怎样比较小兔和松鼠谁更快?
引导学生观察后,发现松鼠和小兔的时间与路程都不相同,怎样才能比它们谁快?你们有什么办法?(算一算小兔和松鼠1分钟各自走了多少米?即速度)
A、速度的概念:1 时、1 分、1秒像这样每时、每分、每秒等单
位时间内物体所走的路程叫做它的速度。
板书:松鼠每分走:280÷4=70(米/分)
小兔每分走:240÷3=80(米/分)
因为80米>70米,所以小兔走得快。
B、速度单位的写法:用一条斜线把它分成两部分,左边是路程单
位,右边是时间单位。
C、速度单位的读法:80米/分读作:80米每分
(4)认一认:
速度=路程÷时间
A、教师指出:小兔平均1分走80米,也就是小兔的速度是80米/分。
B、让学生说说松鼠和猴子的速度。
(5)看一看,说一说。
课件演示以下画面,感受速度快慢与单位不同。
A、像这样4千米每时、12千米每分、340米每秒、30万千米每秒,
速度快慢不同,所以单位不同。
B、平时下大雨,电闪雷鸣时,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
到雷声呢?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P80第一题。
四、解决“试一试”
1、想一想,填一填。
先说理,再列式,最后说说列式的依据。
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X时间
2、练习。
(1)根据每道算式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4时,速度为60千米/时。
(1)60X4=240(千米)表示求
(2)240÷4=60(千米/时)表示求
(3)240÷60=4(时)表示求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完成下表。
(3)阳山到清远130千米,坐汽车2时可以到达,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五、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小强每小时走4千米,走了20千米,他用了多少时间?
2、一列火车速度是105千米/时,从北京到广州坐了 23小时,北京到广州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板书设计:路程时间与速度
松鼠每分走:280÷4=70(米/分)
小兔每分走:240÷3=80(米/分)
猴子每分走:240÷4=60(米/分)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X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