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增长理论

合集下载

内生性增长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内生性增长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内生性增长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一、内生性增长理论简介内生性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提出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内生经济增长机制,同时强调了投资、人力资本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与传统的外生性增长理论不同,内生性增长理论更注重从经济系统内部推动经济增长。

二、内生性增长理论的研究1.初始研究内生性增长理论的开创者之一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Romer),他提出了知识资本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通过人们对新知识的投资来实现的。

罗默将知识资本看作是企业的存货,并认为知识资本的积累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他还提出了知识外部性理论,指出人们的知识投资不仅能为自己带来效益,也能为整个社会带来收益,从而扩大了经济增长的可能性。

2.进一步发展除罗默外,其他学者也对内生性增长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发展。

例如,经济学家朱利安·西蒙-凯恩斯(Julian Simon-Kuznets)提出了人力资本模型,强调了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提出了资本积累模型,从制度、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等方面来探讨内生性增长的机制。

而经济学家埃德蒙·法尔孔(Edmund Phelps)则对知识的本质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创业精神和机会模型,认为创新者通过创造机会和挖掘市场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

3.内生性增长理论的应用内生性增长理论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公司可以通过投入更多的培训、教育和创新来提升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其生产力和创造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在科技创新领域,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创新政策和投资科技研发,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发展。

此外,内生性增长理论也可以用于解释国际贸易和金融发展等方面的经济现象,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力支持。

三、内生性增长理论的评价和挑战虽然内生性增长理论在解释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面临一些评价和挑战。

(完整word)内生增长理论概述

(完整word)内生增长理论概述

内生增长理论概述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揭示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和解释持续经济增长的可能。

尽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导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率,但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能够从理论上说明持续经济增长的问题.内生增长理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突破在于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假设并把相关的变量内生化。

内生增长理论的内容1、储蓄率内生早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储蓄率是外生的,Cass(1965)和Koopmans(1965)把Ramsey的消费者最优化分析引入到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因而提供了对储蓄率的一种内生决定:储蓄率取决于居民的消费选择或者说对现期消费和远期消费(储蓄)的偏好。

内生储蓄率意味着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供给的内生决定,从而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投入要素(资本)从数量上得以在模型内加以说明.然而,Ramsey-Cass—Koopmans模型对储蓄的内生性的技术处理并没有消除模型本身长期人均增长率对外生技术进步的依赖。

Ramsey模型暗示长期增长率被钉住在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值x 上。

一个更高的储蓄意愿或技术水平的增进在长期中体现为更高的资本或更有效的工人产出水平,但却不会引起人均增长率的变化.2、劳动供给内生新古典的另一个关键外生变量是人口增长率。

更高的人口增长率降低了每个工人的资本和产出的稳态水平,因而趋于减少对于一个给定的人均产出初始水平而言的人均增长率。

然而标准模型没有考虑人均收入及工资率对人口增长的影响—-被Malthus所强调的那种影响—-也没有把在养育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考虑在内。

内生增长理论的一条研究路线通过把迁移、生育选择和劳动/闲暇选择分析整合进新古典模型中来使人口增长内生化。

首先,考虑针对经济机会的移入(immigration)和移出(emigration)。

对于给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而言,这一过程改变了人口及劳动力;其次,引入有关出生率的选择.这是容许人口和劳动力的内生决定的另一条渠道;最后,另一条与在一个增长框架中劳动供给的内生性有关的研究思路则涉及迁移及劳动/闲暇的选择-—劳动力与人口不再相等。

二、内生增长理论

二、内生增长理论

经济内生增长的简单代数模型(AK模型)
假定资本边际产量不变(产出与资本存量成比例)为 常数a,且假定资本K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故有 Y = aK 假定储蓄率s也不变,人口不增长,不存在折旧,所有 的储蓄都用于增加资本存量,则有 K = sY = saK 或 K/K = sa 由于资本边际产量不变,即产出与资本成比例,因此, 产出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 Y/Y = sa 这意味着,储蓄率越高,经济增长率也就越高。
卢卡斯: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模型
1、两资本模型 卢卡斯把资本分为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两种形式,然后把劳动 分为纯体力的原始劳动和具有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本两种类型,并提 出了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模型: h’(t)= h(t)δ[1-µ (t)] 式中: h’(t)=人力资本的增量; h(t)=具有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本; δ=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 µ =全部生产时间; [1-µ (t)]=脱离生产的在校学习时间。 模型表明,如果 µ =1,则 h’(t)=0,即无人力资本积累; 如 果µ (t)=0,则 h(t)按δ的速度增长,此时 h’(t)达到最大值。可见, 该模型强调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简单的两部门模型 在两时期模型的基础上,罗默把产出部门分为消费品生产部门 和知识积累部门(即研究与开发部门),两部门的产出分别为:
Y= F1 ( A, K1, L1 , H1 ) A’= F2 ( A, K2 , L1 , H2 ) Y表示消费品部门的产出水平; A’表示技术部门的产出水平,即技术进步率; A表示既定的技术水平; K1K2分别表示两个部门物质资本的投入; L1L2分别表示两个部门物质劳动的投入; H1H2分别表示两个部门具有专业化知识的人力资本的投入。 模型表明,技术进步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经济增长主要源于 知识积累。知识积累具有足够的溢出效应,足以抵消由于固定生产要 素的存在所出现的资本边际产量递减的趋势。从而使知识投资的社会 收益保持不变或递增的趋势。因此,知识积累过程不会中断,经济能 够实现长期的自我持续的增长即内生增长。

内生增长理论总结(一)

内生增长理论总结(一)

内生增长理论总结(一)内生增长理论总结内生增长理论是经济学领域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内在的经济因素而非外部因素。

本文将对内生增长理论进行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内生增长理论的背景内生增长理论最初是由美国学者罗默(Paul M. Romer)在1986年提出的。

在此之前,经济学家们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这些外部因素。

但是,罗默指出这些外部因素无法完整解释经济增长,因此提出了内生增长理论。

二、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进步不会像传统经济学中的外部性一样脱离市场,而是内生于市场系统中的创新活动。

在内生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就是“知识的投入”,而经济增长就是“知识的积累”。

三、内生增长理论的理论基础内生增长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人类经济行为中对知识的需求和追求,也就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利益而进行学习和创新活动。

另外,内生增长理论还建立在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基础上,也就是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假设。

四、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内生增长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争议和分歧。

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歧是在技术进步的来源上。

罗默认为技术进步是由市场中的创新活动所带动的,而另一位学者卢卡斯则认为技术进步是由政府对教育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所带动的。

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中,也有学者提出了一些批评和问题。

例如,一些学者认为内生增长理论忽视了资本和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创新的风险和成本等因素。

五、内生增长理论的应用内生增长理论在经济政策制定和企业战略规划中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投资来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提高经济增长。

企业也可以把技术创新作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总之,内生增长理论是经济学领域的一种重要理论,它强调技术进步的内生性和市场创新的作用,对经济增长的解释更为完整。

内生增长理论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将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内生性增长理论解读中国经济现状

内生性增长理论解读中国经济现状

内生性增长理论解读中国经济现状近年来,内生性增长理论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内生性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本文将对内生性增长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进行简单介绍,并通过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内生性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现状的解读。

一、内生性增长理论概述内生性增长理论是指经济增长是由内生因素驱动的理论。

在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中,工资率、储蓄率和技术进步等外生因素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而内生性增长理论则主张,技术进步、教育、创新和人力资本等内生因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并不是被动地依赖外部环境变化和政府干预,而是由企业自身和市场机制所引发的内部力量所主导的。

内生性增长理论倡导的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因为内生因素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自我增长和自我调整,不需要过多的政府干预。

内生性增长理论也要求政策制定者将重点放在提高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提高储蓄率或推动资本积累。

内生性增长理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面的发展,包括经济增长、人口增长、环境可持续等各方面。

二、内生性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现状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间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政府对经济的主要干预方式是通过政策调控来实现,包括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然而,这些政策并没有引发可持续的内生增长,反而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例如,一些政策导致资源配置和环境问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内生性增长理论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当前中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相比,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教育机会和劳动力市场并未完全开放,劳动力生产率和创新能力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除此以外,经济发达程度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制约内生增长的重要因素。

中国政府近年来意识到了内生性增长理论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内生产业增长。

例如,政府加强了对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

内生增长理论总结(1)

内生增长理论总结(1)

内生增长理论总结(1)内生增长理论总结内生增长理论是一种理论研究的方法,它关注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即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

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旨在探讨经济增长的动因,增强经济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对经济增长的控制性。

下面是本文对内生增长理论的总结。

一、内生增长理论的核心思想内生增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增长不是受外部因素所驱动,而是由内部的因素所推动。

它强调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创新等内部要素的重要性,这些因素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内部经济因素是可控的,政府可以通过发展教育、加强技术创新和完善市场制度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

二、内生增长理论的来源内生增长理论最早起源于以罗默(Paul Romer)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New Classical Growth Theory)。

新古典增长理论是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一次修正和发展。

它认为,传统凯恩斯主义理论过于关注靠消费支持的总需求而忽略了产出的供给方面。

新古典增长理论则将产出的供给方面提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认为经济增长来自于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源等供给侧要素的提升。

三、内生增长理论的特点1. 强调技术创新和知识产业的重要性。

2. 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3. 对市场了解力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的强调。

4. 给政府的政策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4. 内生增长理论的启示内生增长理论告诉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不是企业的投资和外来资本的流入,而是国家内部的实体因素。

这些实体因素包括人力资源、资本、技术和作用于市场上否决支配力等。

政府应注重教育和科技创新,推动民间创新和创业,完善市场机制,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并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等相应措施为经济增长打造可持续的环境。

总之,内生增长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思考方式,将融合当前快速的技术发展、经济试验和社会变迁。

虽然这种理论在经济增长方面的应用仍有许多尚待探索的空间,但是在现实中,一些国家政府已经将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融入到国家的经济增长政策中,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内生增长理论概述

内生增长理论概述

内生增长理论概述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揭示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和解释持续经济增长的可能。

尽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导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率,但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能够从理论上说明持续经济增长的问题。

内生增长理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突破在于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假设并把相关的变量内生化。

[编辑]内生增长理论的内容1、储蓄率内生早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储蓄率是外生的,Cass(1965)和Koopmans(1965)把Ramsey 的消费者最优化分析引入到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因而提供了对储蓄率的一种内生决定:储蓄率取决于居民的消费选择或者说对现期消费和远期消费(储蓄)的偏好。

内生储蓄率意味着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供给的内生决定,从而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投入要素(资本)从数量上得以在模型内加以说明。

然而,Ramsey-Cass-Koopmans模型对储蓄的内生性的技术处理并没有消除模型本身长期人均增长率对外生技术进步的依赖。

Ramsey模型暗示长期增长率被钉住在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值x上。

一个更高的储蓄意愿或技术水平的增进在长期中体现为更高的资本或更有效的工人产出水平,但却不会引起人均增长率的变化。

2、劳动供给内生新古典的另一个关键外生变量是人口增长率。

更高的人口增长率降低了每个工人的资本和产出的稳态水平,因而趋于减少对于一个给定的人均产出初始水平而言的人均增长率。

然而标准模型没有考虑人均收入及工资率对人口增长的影响——被Malthus所强调的那种影响——也没有把在养育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考虑在内。

内生增长理论的一条研究路线通过把迁移、生育选择和劳动/闲暇选择分析整合进新古典模型中来使人口增长内生化。

首先,考虑针对经济机会的移入(immigration)和移出(emigration)。

对于给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而言,这一过程改变了人口及劳动力;其次,引入有关出生率的选择。

内生增长理论名词解释

内生增长理论名词解释

内生增长理论名词解释内生增长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默父子提出的一种经济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源驱动因素,而不仅仅依赖于外部因素,如资源投入或劳动力增加。

这种增长是通过创新和技术改进使生产率提高的方式来实现的。

内生增长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和假设:1. 人力资本:指的是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教育程度和培训水平等因素。

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通过教育投资、职业培训和技术创新等方式来提高。

人力资本的增加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技术进步:指新的科学知识、技术或创新的发展,可以通过改善生产方法和产品设计来提高生产效率。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不仅仅是外部的经济环境因素。

技术进步的源泉可以是企业内部的研发投资或知识外溢等。

3. 创新:指通过开发新产品、创建新市场或引入新生产方法来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

创新可以是企业内部的自主创新,也可以是来自外部的技术转移和知识积累。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创新能够促进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

4. 知识外溢:指技术创新和知识的扩散在经济体系内的传递与应用。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知识的传递和应用是由于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而不仅仅是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

知识外溢可以通过企业间的合作、研发投入和人员流动等方式来促进。

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强调了技术创新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为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它强调通过鼓励创新和投资人力资本来促进经济增长,而不仅仅依赖于资源投入和劳动力增加。

内生增长理论的应用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生增长理论与外生增长理论的比较

内生增长理论与外生增长理论的比较

内生增长理论与外生增长理论的比较近年来,经济学界对于经济增长的探讨越发深入,内生增长理论和外生增长理论成为其中两大主流理论。

本文将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优劣势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是由罗默和卢卡斯等学者提出的,主要强调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首先,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力,促使经济产出的增长。

而且,技术进步具有累积性,一次技术创新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创新,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内生增长理论强调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人力资本的提升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等方式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

此外,内生增长理论还强调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创新可以带来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市场,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知识产权的保护则能够激励创新者进行创新,保护创新成果,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外生增长理论外生增长理论是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

首先,外生增长理论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通过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可以实现经济的增长。

资本积累可以通过国内储蓄和外来资本流入来实现,其中外来资本流入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其次,外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外生的,即技术进步是不受经济体内部因素影响的。

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技术引进、学习和模仿来实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外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外部条件决定的,而非内部因素。

然而,外生增长理论忽视了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它将技术进步视为外部因素,而没有深入研究技术进步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同时,外生增长理论也没有充分考虑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缺乏对人力资本的深入分析。

三、综上所述,内生增长理论与外生增长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发达国家经济学家斯蒂芬拉吉泽提出,主要关注国家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投资对未来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拉吉泽认为,内生(或自发)的经济增长不是一种投资返回率较高的补偿,而是由各个因素组合产生的结果,比如技术创新、人口增长等。

此外,拉吉泽还认为,投资占劳动力的比重在增加,同时也会影响经济增长率。

拉吉泽的内生增长理论也引出了其他许多新的经济思想,比如经济社会学家维克多马克思曾提出的“民族资本主义”概念、美国经济学家史蒂芬盖里森提出的“人力资本”概念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的总体经济学家路易斯摩根提出的“投资未来的知识”概念。

所有这些理论都是拉吉泽最初提供的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它们代表不同的增长机制,并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拉吉泽的内生增长理论从概念上引出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投资机会,被认为是投资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拉吉泽提出,当投资超过最低投资水平,经济增长率就会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可以增加经济效率和产出,从而提高未来的经济增长势头。

此外,拉吉泽的内生增长理论还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经济分析模型,可以用来理解各种经济增长战略,从而更好地指导政策。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内生增长理论也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但由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影响,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始加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从而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

印度尼西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国的政府已经采取了大量的投资政策,促进了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克服贫困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努力。

此外,印尼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科技和文化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通过实施有效投资,可以改善经济结构,推进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和促进社会发展。

此外,还可以利用投资促进人力资本的发展,培育更高水平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拉吉泽提出的内生增长理论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将继续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作用。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课件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课件
gY (1)gK (1)n
K (t) sY (t) sK (t) B1 K (t)(1 ) L(t)1
gK (1 ) 1gK 2 (1 )ngK
(1 ) 1 1
g K
0
gK*
1
1 (1
)
n
(1 ) 1 1 g K 0 (1 ) 1 1 g K 0
AK模型 y
sAk
δk
0
k
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
和投资会引起经济的长期 增长。
干中学模型(一般形式)
Y t K t AtLt 1
At BKt , B 0, 0
❖ 其中 ,B 为转换系数,Ф表示知识生产函 数的规模报酬。
干中学模型
❖ 动态方程
Y t K t B1 K t 1 Lt 1 K t sY t
生产部门 Y (t) (1 aK )K (t) A(t)(1 aL )L(t ) 1
技术部门:B为转
移参数,θ反映了
A (t) B aK K (t) aL L(t) A(t)
现有知识存量对研 发成败的影响。
B 0, 0, 0
储蓄率为外生,忽略折旧,则资本变化为:
K (t) sY (t)
0 1
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规模递增
(Lucas,1988)
Y (t) K (t) (1 aH )H (t)
0, 0, 1
H (t) BaH H (t)
K (t) sY (t)
研究与开发模型
研究与开发模型
1.模型的基本假定 2.模型的动态学 3.模型的主要结论
研究与开发模型
❖ 基本思想: A的含义是知识水平,决定劳动的有效性 原因是:用一定量的资本和劳动,能生产出 更多的产品,主要原因就在于技术进步 通过引入研究与开发部门,为知识的生产建 立模型来研究A的动态学

西方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西方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是指研究发展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框架和思想。

这些理论旨在解释和指导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理论角度介绍几个主要的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

一、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内生增长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与传统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强调经济增长的内部驱动因素。

它认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和创新活动等内部要素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

内生增长理论主要关注技术进步的来源和创新机制。

它认为创新与投资、研发、教育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正向循环,推动经济增长。

这个理论框架提供了一种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二、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

它认为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制度包括法律、规则、制度安排等,它们影响着经济主体的行为和经济的运行方式。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来推动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型和改革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权利、责任、约束机制等制度的规范,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三、开放经济学(Open Economy Economics)开放经济学是研究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等现象的经济学分支。

它认为开放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带来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开放经济学理论指出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等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发展。

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可以吸引外资、技术和市场需求,促进经济的变革和升级。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研究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

它认为经济发展应该在保护环境、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益之间实现平衡,以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权益。

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

ɺ K (t ) = sY (t ) ɺ L(t ) = nL(t )
(6.2)
可以看出,该模型把生产函数为柯布可以看出,该模型把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索洛模型作为 时的特例, 时的特例,即。如此设计的模型中,出现了两个要由经济系统本身决定其 如此设计的模型中, 存量变化的变量:资本和知识。把技术进步内生化以后, 存量变化的变量:资本和知识。把技术进步内生化以后,经济增长分析 的复杂性增加了。因此,分析和讨论将分两步进行:第一步, 的复杂性增加了。因此,分析和讨论将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假定产出 不受资本影响,考察知识和产出如何增长;第二步, 不受资本影响,考察知识和产出如何增长;第二步,放弃资本不影响产 出的假定,分析这种一般情况下资本、知识和产出如何增长的问题。 出的假定,分析这种一般情况下资本、知识和产出如何增长的问题。
Y ( t ) = F ((1 − a K ) K ( t ), (1 − a L ) A( t ) L( t )) ɺ A( t ) = G (a K ( t ), a L( t ), A( t ) )
K L
产品生产与知识生产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于产品生产来说,可以 产品生产与知识生产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于产品生产来说, 假定规模稿酬不变。然而对于知识生产来说, 假定规模稿酬不变。然而对于知识生产来说,把生产知识的各种要素 都增加一倍时,如果假定增加的要素也同原来的要素一样, 都增加一倍时,如果假定增加的要素也同原来的要素一样,发挥同样 的作用,就意味着没有新的发现,因此知识没有增加, 的作用,就意味着没有新的发现,因此知识没有增加,假定知识生产 的规模报酬递减是合理的;另一方面,在知识的生产中, 的规模报酬递减是合理的;另一方面,在知识的生产中,研究人员之 间的相互交流、实验仪器及固定设备的投资,都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间的相互交流、实验仪器及固定设备的投资,都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各种投入要素都增加一倍后,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各种投入要素都增加一倍后,新增的知识量就 可能高于原来规模上的知识产量, 可能高于原来规模上的知识产量,这意味着知识生产的规模报酬可能 是递增的。所以,知识生产很不同于产品生产, 是递增的。所以,知识生产很不同于产品生产,不能对知识生产作出 规模报酬递减或递增或不变的假设。 规模报酬递减或递增或不变的假设。

内生增长理论在国际经济中的应用

内生增长理论在国际经济中的应用

内生增长理论在国际经济中的应用内生增长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旨在解释为什么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其他国家更快。

它强调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认为这些要素可以通过政府政策来促进。

一、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原理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不是简单地依赖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投入,而是由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的。

根据这一理论,技术进步可以通过研发投入、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来实现。

人力资本的积累也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为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更好地适应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需求。

二、内生增长理论在国际经济中的应用1. 技术转移与创新内生增长理论强调技术创新和转移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技术转移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合作等方式实现。

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外国技术和合作,加速技术进步和创新,从而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2. 教育和人力资本积累根据内生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也至关重要。

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技术水平,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发展中国家还可以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引进高水平教育资源,提高自身人力资本的质量。

3. 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创新可以通过研发投入、专利保护和科技政策等方式来实现。

国家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吸引创新人才和企业,从而在国际经济中取得竞争优势。

4. 政府政策的作用内生增长理论强调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国家可以通过制定有利于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政策,如减税、提供研发补贴、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来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还可以通过鼓励教育和培训、推动创新合作等方式,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为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内生增长理论的局限性尽管内生增长理论提供了一个解释经济增长的重要框架,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对于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具体机制和过程,内生增长理论并没有提供清晰的解释。

内生增长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内生增长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内生增长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内生增长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旨在解释国家经济增长的来源和机制。

相对于传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强调了技术进步、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内部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不是像传统经济学理论那样侧重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内生增长理论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基础。

这种理论的应用包括改善制度环境、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增加研发支出等措施。

这种经济理论在中国也非常受欢迎,许多人认为它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价值观和实用的经济政策建议,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内生增长理论可以适用于中国,尤其是在中国过去几十年里的经济发展中。

中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例如,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国家之一。

同时,为了吸引外资和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也非常符合内生增长理论的理念。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十分注重改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国内劳动力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接受普及教育率大大提高,这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传统经济学理论很少涉及到这些领域。

除此之外,内生增长理论也指出了政策环境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逐步出现了市场经济体制,这促进了创业和创新,提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政策目标的明确、透明度和稳定性是内生增长理论中的重要原则,而中国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一直强调这些原则。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内生增长理论并不是万能的,也有人持批评的态度。

例如,有人认为该理论忽略了经济增长的外部条件,例如文化和社会因素。

虽然这种批评并非无足轻重,但这并不代表内生增长理论在解释经济增长方面毫无价值。

总之,内生增长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可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用的经验和思路。

当然,要发挥其最大作用,必须根据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应用和改进。

内生增长理论与外生增长理论的异同

内生增长理论与外生增长理论的异同

内生增长理论与外生增长理论的异同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对于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其中内生增长理论和外生增长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学领域内的两大主流理论。

但对于两种理论的异同,还有许多人存在疑惑,本文将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

一、内生增长理论与外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概念1. 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指的是国民收入的增长是由经济体内部因素推动的一种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主要关注的是技术进步和创新对于经济增长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通过加强对于优秀人才和新技术的吸引力以及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经济的内生增长。

2. 外生增长理论外生增长理论则相反,它认为经济增长是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

外生增长理论主要依赖于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和政府投资的扶持,以及资本市场和国际贸易的促进等外部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表现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二、内生增长理论与外生增长理论的异同点1. 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内生增长理论和外生增长理论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前者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后者重点在于政府投资和市场的推动。

对于经济的增长,两者的影响力和作用方式有明显差异。

2. 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内生增长理论更重视技术创新的关键作用,倡导科技创新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价值。

而外生增长理论则相反,它在创新方面注重的是政府投资和产业政策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认为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合作可以推动技术的创新进程。

3. 对于自我发展的依赖内生增长理论相对孤立,更强调企业自身对于技术创新的依赖和自我发展能力。

而外生增长理论则认为经济增长需要市场和政府各方的支持,更加倾向于共赢的发展路径。

4. 对于发展需要的专业能力的侧重内生增长理论中,企业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是技术研发、创新和创业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而外生增长理论则需要企业具备的主要能力是开拓市场、把握商机和推动行业进步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5. 对于长期发展的思考内生增长理论和外生增长理论对于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也存在不同,前者需要企业具备长期规划和发展目标,以便创造更有竞争力的市场份额。

内生增长理论(罗默版本)

内生增长理论(罗默版本)

第一节 包含R&D部门的模型设计
知识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使得劳动效率得 到明显提高。现代经济社会正是由于知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才使得在同样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下得到了比过去多得多的产品。 纵观各国的现实经济活动不难看到,各个文明国家都拥有庞大 的教育系统和研究开发体系,这个体系也要雇用资本和劳动从 事知识的传授和创新,进行技术培训和开发。知识和技术进步 的增长正是由这个体系决定的,而该体系是整个经济的组成部 分。把技术进步纯粹视为外生因素的做法实际上与现实不符。 在建立经济增长模型时,应该把教育与研究开发部门也包括进 来。通常,人们把这类模型简称为R&D模型。
增长率:
y(t) (1 aL ) A(t) A(t) y(t) (1 aL ) A(t) A(t)
(6.4)
值得注意的是y(t)不再像以前那样表示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
而直接代表人均产出。g仍表示技术进步增长率,即知识增长率。
但g不再当常数看待,而是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变量:
g g(t) A(t) A(t)
既然g(t)等于人均产出增长率,因此可以集中分析知识增长率
的变动情况。从(6.3)可知,知识增长率可表述如下:
g (t )
A (t ) A(t)
B
a
L
[ L(t )]
[ A(t)]1
(6.5)
第二节 没有资本影响的R&D经济
基本结论(续)
B是aL常值, 的g上(t)升、下降或保持不变完全取决于
是[L(上t)] 升[ A(、t)]1
Y (t) [(1 aK )K(t)] [(1 aL )A(t)L(t)]1
A(t) B[aK K(t)] [aL L(t)] [ A(t)]

内生增长理论总结

内生增长理论总结
k f ' (k ) y lim k A Bk Ak Bk

1
k
k
1,
与现实情况不符。一种变通的解释是将 k 理解为包含了人力资本的“广义资本” 。 问题 2:A 是什么?由哪些因素决定?线性和渐近线性模型都没有解释。
A从何而来?(三)干中学模型
假定知识来源于物质资本投资(Arrow,1962;Romer,1986) ,存在无成本的知识外 溢。也就是说,单个厂商在投资和生产过程中得到的知识马上可以变成社会公共 知识的一部分。 设厂商 i 的生产函数 式 yi
构造汉密尔顿方程: 由一阶条件:①
c c
c

c
1
e
t
1
u
k Ak


( uh )
k
1
记 c k h B (1 u ) h h , ;④
k
h h
1

k h

Li
1

N j 1 X ij
,其中 X
ij
表示第 i 个最终品
厂商使用的第 j 种中间品的数量,共有 N 种中间品。 技术进步在此将表现为中间品种类 N 的增加,表现为社会分工 的深化和专业化程度的加深。
技术变迁与分工模型的解
最终品厂商 i 的最优化问题:将最终品的市场均衡价格 Pi 正规化为 1,最终品厂商 i 的目标利润为 ic 性均衡时有
。因此与线性的 AK 模型一样,在渐近线性
模型中:当 A 0 时,即使没有外生给定的技术进步,经济也可以实现长期增长。
渐近线性模型的主要结论
c c A Bk

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EndogenousGrowthTheory)是经济学上一种最重要的发展理论,它最早由普林斯顿大学的罗杰斯教授(Paul M. Romer)提出。

内生增长理论重点关注社会资本、科技进步以及技术的改进等因素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它是一种持续发展的理论,它认为,经济的增长受到内生因素的影响,而不仅仅受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

内生增长理论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政策建议,其中包括政府在教育、科技研究等领域的投入,以及引进资本来改善生产要素结构,增加技术研发费支出,以及鼓励企业家进行长期投资等。

内生增长理论有利于政府政策的制定,是经济因素影响增长的重要参考,因此,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应该考虑内生增长的力量。

从理论上讲,内生增长的力量源于科技进步、教育改善、投资分配、资本结构和职称结构等几个方面。

科技进步可以增加劳动生产率,使生产达到更高的效率,从而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教育改善可以提高人口素质,提供更丰富的技术劳动力,增加社会资本,而投资分配和资本结构可以改善企业的生产要素,并有助于鼓励企业家进行投资,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内生增长的政策措施体现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科技政策、教育政策等方面,其中,财政政策的实施可以通过提高公共财政支出、建立一个有效的税制,以及减免企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方式来增加投资支出;货币政策的实施可以通过利率调整和货币供应管理等方式来调整和稳定经济,从而激励企业家积极投资;税收政策的实施可以通过减轻高收入者税收和企业抵免税等方式增加企业的投资;投资政策的实施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加投资者的信心,以及提高新兴企业的产出能力,增加企业的投资;科技政策的实施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科技体系,营造一种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技术环境,并支持科学研究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教育政策的实施可以采用财政投入、发放奖励和补贴等方式来提高教育水平,以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增加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增加社会资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and Howitt于1992年提出了增长过程中的创造性破坏的作用,在他们于1998年出版的《内生增长理论》一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述熊彼特方法,并对技术进步的创造性破坏作用进行详尽的分析。

Aghionand Howitt在他们所建立的模型中,引入了新技术使原有技术过时的概念,从而使技术进步成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破坏过程。

新熊彼特主义的另一个特点与技术进步的微观机制有关。

在九十年代关于增长理论的文献中,很多模型[12]发展了市场结构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例如Aghion and Howitt(1998))。

但是,就笔者所见,如何建立一个市场结构内生的技术进步模型,仍是值得经济学家努力的[13]。

以杨小凯为代表的分工驱动经济增长思想,由于引入角点解而将分工与增长模型化,逐步得到了主流经济学家的认可。

尽管目前来说,基于分工的研究尚未在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占据主流地位。

由Smith第一次系统提出并强调的分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14],由A.Young(1928)进行了发扬,但其间直至八十年代才重获经济学家的重视。

对于分工的概念及与增长的关系,经济学家的研究是沿着两条思路进行的:第一条思路是基于分工是生产迂回程度的加深,这是从厂商进行最优决策的角度来展开研究,如A.Young、Romer(1987)、Grossman(1991、1992)等人所作的研究;第二条思路是基于分工是经济中的个体(agent)最优选择的结果,体现为个体的专业化水平。

这条思路的沿这条思路进行研究的有G.Beker(1992)、杨小凯(1991、1992、1993)等人。

沿第一条思路进行的分析,主要问题在于忽略了分工的生成与演进过程。

虽然Romer(1987)以中间产品的品种数作为生产的迂回程度,并假定中间产品的非完全替代性与非完全互补性(事实上,Romer所运用的模型中的生产函数是一个D—S型的生产函数),解出了一个生产迂回程度的一般均衡解。

但其分析过程中没有讨论因生产迂回程度增加而带来的交易成本增加问题,其模型对现实的意义并不太大。

杨小凯的贡献在于其认识到了Romer模型忽略交易成本的缺陷,将分工与交易成本联系起来,用交易成本来解释分工的演进。

然而,从他已发表的论文与专著(如杨小凯(1998,2000,2001))来看,杨小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演进(evolution)的概念。

在杨那里,分工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决定分工演进的是交易成本。

但交易成本的定义与测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局限了杨的模型的应用,而且,更为致命的是,在杨那里,经济人(AGENT)的理性是有问题的,即在既定交易成本具有无穷的理性推理能力,但在预见交易成本的演进方面却一无所知[15]。

随着理论的进展,不少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内生增长理论面临着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进行实证分析。

无论是沿着Romer的独立研究与开发部门研究路线进行的研究,还是沿着Lucas的人力资本溢出研究路线进行的研究,都面临着如何进行实证分析的问题。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这种实证研究事实上是沿着两条技术路线进行的,一条是进行国别间的研究,寻找内生增长证据;另一条是沿一国的长时段数据,研究一国的经济增长因素;或者单独讨论某个具体因素,如对外开放、税收、平等、金融进步、长周期、教育支出、创新等,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

沿第一条技术路线进行的研究,大部分实质上是以著名的Barro型回归(Barro-type regressions)进行的,即以一国的人均收入增长率为因变量,同时以一国的人均收入为自变量,对国民收入增长率是否趋同进行回归检验。

如Barro(1995,1996)对92个国家、美国国内各州、日本国内各县的趋同趋势进行了检验;Kremer(1993)对于全世界有史以来的经济增长过程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人口规模存正相关关系,这在经验上支持了内生增长理论;Michael J.Boskin(2001)对战后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他认为技术进步应同时体现在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调整上,据此,他得出结论,技术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而可见资本为25%以上,而70年代以后增长率的下降则应归因于单纯物质资本调整型技术进步;Greenwood等(1998,NBER,W6647)对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增长进行了核算,认为美国的增长与技术进步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关系,同时,他们认为,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及资本改进之间有着强互补性,得到了一些内生增长的证据;Aghion and Howitt(1998)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寻找到能代表国家间差异的数据,如一国与另一国之间所存在的增长率的差异,可能是因为两国间的文化传统与政治经济制度所造成的[16],同时国与国之间的GDP差距是否如汇率所显示的那么大,是值得探讨的,然而,对于GDP的调整,虽有PPP之类的方法,但迄今为止尚没有能得到广泛认同的方法。

更为重要的是,沿着第一条技术路线进行的研究,并没有找到很多对内生增长理论进行支持的经验证据,如DeLong and Summers(1991)对美国的经济增长事实的研究表明,设备投资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Mankiw,Romer,Weil(1992)所进行的研究(即著名的MRW检验)表明,有着递减报酬和外生技术进步的Solow-Swan模型,能够对经济增长率进行解释,而且,他们的工作也表明了条件趋同的存在;Young(1995)使用超越对数总量生产函数,对东亚新兴工业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进行了测算,Young的研究表明,东亚新兴工业国家,如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其TFP的增长率是很低的,不足以解释其超过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增长,Young认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来自于资本的大量积累、劳动力参与程度的提高、人均教育水平的提高等;Jones(1995)研究了OECD国家在二战后的R&D对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他发现,战后OECD国家R&D开支的急剧提高,对于其生产率的提高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Dinopous与Thompos(1999)通过对经济增长中规模效应进行检验,认为并不存在对于规模效应进行支持的经验事实。

所有这些均说明内生增长理论在与经验事实相吻合方面尚不尽如人意,正如Temple(1999)所指出,对于增长的经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50年代类型的新古典增长理论。

Sala-I-Martin(2001)亦指出新古典增长理论比AK模型更能解释趋同。

沿第二条技术路线进行的研究取得了广泛的成果,尽管这些成果之间对于各个单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结论仍缺乏一致性。

Abhijit.V.Banerjee的《不平等与增长》(NBER WORKING PAPER NO.7793),Douglas Holtz-Eakin,etc的《代际冲突、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NBER WORKING PAPER NO.7762),Paul Beaudry and David Green(2001)的《人口增长、技术应用与经济产出》,S.EDWARDS(1997)《开放、生产率与增长》[使用93个国家的数据,研究了开放与TFP增长之间关系的强健性,得出了肯定的结论][17],Engen etc.(1996)的《税收与经济增长》[本文使用了历史数据分析方法、国别分析方法、微观分析方法等对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在短期内税收近似中性,而在长期内的累积结果显著的结论]等,分别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详尽分析。

但从总体上看,正如Ben Fine(2000)所指出的,许多内生增长理论的经验分析工作仍然与旧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方法相似,只是投入要素被更宽泛地解释,以包含产生增长的因素,这样,能够在一个微观的基础上,对市场不完全背景下所产生的增长更深刻地进行刻划[18]。

新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是研究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例如,John Laitner(2000)讨论了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储蓄率内生地上升,因此,经济增长率也随之发生变化。

John Laitner的这种观点事实上是对九十年代后兴起的两部门(或多部门)增长模型的一个重要扩展。

从九十年代内生增长理论的进展来看,内生增长理论仍处于一个活跃发展的时期,尽管没有划时代的创新,但在现代方法与经典理论的结合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如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定量模型的建立、对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的重新探索等。

另外,在实证分析方面,正如Ben Fine(2000)所指出,增长理论的实证研究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变量的独立性(模型的检验假设了数据的独立性,但在实际上,变量之是相互影响的,独立性无法保证);数据基于模型所进行的选择性,这种选择忽略了增长过程而注重增长的结果;数据的随机性与变量的随机性的匹配,模型中所使用的是随机变量,但现实中的数据却是各种随机冲击的后果。

但是,90年代在估计方法(如对于Barro型回归的突破)、变量的调整(如多国的长时期数据,见Summers-Heston(1988/1991/1995),又如对于教育数据的调整,见Barro andLee(1998))、数据的调整(对各国经济增长率的调整)、定性因素的量化(如对于民主与增长关系的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将沿两个方向进行,第一个方向是沿非线性动态模型路线进行,以更复杂的数学模型更精确地模拟现实经济世界;另一方向是计量检验的研究,包括引入更多变量、对变量进行调整以具有现实性、定性因素的定量化等新经济增长理论定义,新经济增长理论是怎样在克服新古典增长理论缺陷的基础上产生新古典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趋同性,即有着相同技术和人口增长率的国家最终会接近于相同的稳态增长率(虽然稳态收入可能不同)。

然而,大量数据结果表明,在比较长的时期来看,各国之间的增长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一些经济学家对新古典增长模型反思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是指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而展开的研究成果的总称。

新增长理论的重要特征是试图把增长率内生化,因此新增长理论又称为内生增长理论。

新增长模型对新古典增长模型缺陷的突破主要是从两方面:(1)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总量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而新增长模型假定总量生产函数呈规模收益递增。

并且,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是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存在外部性,由于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在积累的同时促进了技术进步,从而技术进步成为模型的内生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