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教案精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教学设计
《原电池》教学设计海口二中叶青一、教学思路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这部分的知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还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素材,所以我认为这部分知识应该从一个水果电池引入原电池的内容,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还以达到教学创设情境的需要。
在上课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能分析电极反应。
2.过程与方法: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来表现电池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能源危机,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用水果电池引课(西红柿电池)。
好奇,有一种想自己来试一试的想法,有同学主动上来感受水果电池产生的电流。
用水果电池能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分析水果电池的工作原理。
1、有两个活泼对水果电池提出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要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只有其中的一个用水果电池引入电流后,自然就会让学生产生好奇性不同的电极材料。
2、有水果汁起到电解质作用,作为一部分导线使用。
3、形成闭合回路。
4、能自发发生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或两个不行吗?还有的同学提出果汁起到导线的作用是不是太不实在了,我们并没有看到导线在哪儿,只看到一个水果而已。
心,这里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的联想到知识层面上,这是一个质的突破,也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打下了基础。
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展开对学生的释疑过程。
1、分析锌与硫酸反应的过程与原理。
2、分析铜与锌用导线连起来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自己动手做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装置,并观察所看到的现象。
这里采用分组的形式:每个小组有六名学生,组里两名学生将铜放到稀硫酸中并观察现象;两名学生将锌放到稀硫酸中并观察现象;两名学生做把铜与锌连到一起并用电流表测电流,观察现象。
此时,学生产生了很多的疑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取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本课以必修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教材的设置体现了学习知识的阶梯性,更加关注学生的化学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在必修部分只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在选修部分则进一步要求学生指导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能设计原电池。
本节课教学内容中,从双液锌铜原电池入手,通过一个盐桥的设置,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离开来。
这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装置的改进,更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思维方式的转变,也是学生学习最困难的地方。
学生通过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应用,设计原电池,加深了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
学生对电化学知识,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神秘感和探索欲望,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层层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装置,小到手机、心脏起搏器,大到交通工具、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都离不开原电池。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不仅再现了氧化还原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规律,也为金属的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此本节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节知识,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够根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设计原电池。
(3)能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原电池模型的建立,让学生体会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加以简单应用。
(2)通过对原电池的了解,进一步深化对原电池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3)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善于在体验过程中发现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能量之间的转换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了解化学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能量的守恒和电子的守恒等守恒思想的建立,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守恒的思想。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学案最全版
第一节原电池教案内容解读1.体验化学能与电能互相转变的研究过程2.认识原电池观点、原理、构成及应用。
3. 经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指引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变的实质,以及这类转变的综合利用价值。
【预习纲要】一.原电池工作原理1、原电池定义:将转变成的装置。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料电池中两极可同选石墨或铂)(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电极反响方程式的书写注意:按照三大守恒(电子得失陷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如下图,电极方程式: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反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盐桥的作用(1)使整个装置构成 _______________,取代两溶液直接接触。
(2)均衡电荷。
二.电极名称及其判断:(1)依据电极资料:两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构成电极,若它们都与(或都不与)电解质溶液独自能反响,则较开朗的金属作;若只有一种电极与电解质溶液能反响,则能反响的电极作。
( 2)依据电极反响:失电子——反响—极得电子——反响—极( 3)依据电子或电流流动方向(外电路):电子从极流出,流入极,电流从极流出,流入极,( 4)依据离子的定向挪动(内电路):阳离子向挪动阴离子向移动。
【典型例题】【例 1】以下哪些装置能构成原电池?()【例 2】请写出以下原电池电极反响式及总反响式。
Fe-C ( 稀硫酸 )Cu -Ag ( 硝酸银溶液 )Al - Mg ( 氢氧化钠溶液)【例 3】请把 Fe + 2FeCl 3 = 3FeCl 2,设计成原电池,画出装置图。
化学:4.4.1《原电池》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四)
Cu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 Zn+2H+=Zn2++H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
高中化学 4.1原电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教案
《原电池》教学设计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一、教学设计思路【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从根本上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发生转化的原因;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必修2》中学习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电池效率的探究,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从本质上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必修2》基础上的深化。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本节课在设计上,希望能通过对必修2相关知识的回顾复习,逐步深化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因此,围绕“原电池的设计”展开思路,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必修2中相关知识的介绍,以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的模式,设计了问题,以问题的逐步解决推进教学进程。
采用问题探究、小组合作法贯穿全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复习的形式引入新课,在对旧知识的归纳总结中引出问题: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引发新问题,问题的设计过渡自然、层层递进,在对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深化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构成条件。
2.了解盐桥引入对原电池工作效率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2.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原电池的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有盐桥时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四、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五、教学方法利用导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六、教学过程设计Ⅰ.课前知识链接1、原电池的概念: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电子、化合价、发生反应正极:电子、化合价、发生反应电子流动方向:电流流动方向: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Ⅱ.新课教学【新课引入】同学们接触的干电池、铅蓄电池、以及摩托罗拉公司的一种以甲醇为原料,以KOH为电解质的用于手机的可持续使用一个月的可充电的高效燃料电池,放电都较稳定,它们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那我们在教材中学到的铜锌原电池也能这样稳定的放电吗?请同学们分组做学案中三个实验并完成相应的表格。
人教版选修4 化学:4.1 原电池 教学设计1
《原电池(盐桥)》重难点创新设计教材分析及设计思想(1)教材结构——承接推进的关系在高一教材中,已有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反应、电解质溶液的概念。
并要求学生基本理解这些概念。
(人教)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再次学习原电池,教材引入了盐桥等新概念。
与高一教材是承接、推进的关系。
(2)教材开发之一——为什么引入盐桥教材没有说明引入盐桥的原因,这对于理论学习是不利的。
本节课引入电视《寻秦记》,引发兴趣;在体验原电池实验时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知晓引入盐桥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3)教程开发之二——盐桥的功能本节课师生以讨论对话的形式设计了实验,初步探讨了盐桥的功能;又设计了5个创新实验深化了对盐桥功能的认识。
(4)教材开发之三——发现、定义、转化问题在学生发现多个问题之时,我们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把非专业问题定义为学科问题,把专业问题转化为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转化问题的能力。
(5)情境脉络的开发由视频情境到单池原电池实验情境,由单池原电池实验情境到橘子实验情境,再由橘子实验情境到现代科技情境;这一丰富、多样的情境,不但引发学生兴趣,尤其引发学生思考并深化思考。
对轻松完成本节知识、深入理解本节知识,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简单原电池的不足和改进;建立盐桥的概念、理解盐桥的作用;深化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解决,体验实验探究。
经历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习得多种手段获取信息的方法,并运用比较等科学思维方法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自然、生活、科技,感受自然中蕴含的智慧,体验化学创造的现代生活,感悟科技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盐桥深化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难点:对盐桥的认识。
教学过程稀硫酸“硫酸发电”实验设计装置一装置二[演示]装置二接上电流表[提示]对比装置一、二的结构,从电流回路的角度找到改进的方法。
人教版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案
《原电池电极》教案一、教材分析《化学能与电能》作为人教版化学2《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的重点课题,在整个高中化学体系中有着承前启后的功能。
它上承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同时也为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单元设置和能力提升做了相应铺垫。
它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功能。
而对本课题重点和难点—原电池电极,是本课题中的重点过程,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是高中学生一直是难以完全理解和掌握,以致在不少的练习和测试中失分。
二、学情分析经过《原电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装置特点及反应原理,也已学会判断一个装置是否为原电池、判断正负极等基本方法,初步掌握了电极方程式及总方程式的书写。
但常有同学片面地认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较活泼的金属总是作负极,存在认知误区。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2.学会从整体考虑判断原电池正负电极的方法;3.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并能独立操作和完成实验。
过程与方法1.参与观察、实验,从中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形成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的问题意识,增强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树立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策略我采用探究教学的思路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发现自己认识的片面性,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亲自操作,通过观察现象,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相互协作,认识到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方法的实质,从而对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有更深入准确的认识。
采用多媒体、实验等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本节课的重点,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采用交互式与学生探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原电池负极的判断2.教学难点:原电池负极的判断六、教学过程设计七、板书设计原电池电极负极的判断两电极是否都与电解质溶液反应是否相对活泼的电极为负极能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电极为负极八、教学亮点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之处是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每个实验层层相扣,而且前后联系,每个实验考察了学生对高中重点知识的掌握,比如金属中铝有两性,铝和浓硝酸反应会发生钝化,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探究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化学反应- 能够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教学难点- 掌握原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电池相关的实际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构造,引导学生了解原电池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 讲解原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之间的电子转移和离子迁移过程。
3.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过程。
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原电池的实验演示,展示原电池的组装和工作原理。
2. 引导学生观察电池的正负极变化以及电池的工作状态。
知识巩固(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讨论。
拓展应用(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原电池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原电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作用。
2. 鼓励学生思考原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课堂作业1. 思考并写下一篇关于原电池的应用文章。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总结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强调原电池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 确保学生对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有清晰的理解。
参考资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材- 多媒体教学资料- 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人教版选修四原电池教案完美版
§4-1原电池〈知识目标〉1、在必修2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探究简单原电池的不足和改进。
2、形成完备的原电池概念,理解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过程及方法〉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已探究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和奇妙与和谐。
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点及难点〉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用具〉实验仪器、电脑〈教学过程〉〈引入〉电能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人们利用特定装置将自然界中的各种能量转化成电能,又发明出另外一些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其它能量为人们所需要,而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叫电化学。
〈板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在必修Ⅱ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方法:一、火力发电,二、原电池。
在这里我们将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原电池。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师〉上周五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复习原电池的知识,并自己设计和组装一个原电池,大家完成没有。
下面就请各组派代表将你组的最优作品到前面来展示,看是否设计成功,电流是否强劲,评出今天的最牛电池。
这一环节的主题是——自创电池大PK投影:《自创电池大PK》〈学生活动〉展示电池〈师〉下面请最牛电池设计者讲讲自己的设计理念?〈投影〉1、构成条件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电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师〉这个能不能构成原电池,请写出他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并在装置图上标出电子流动方向。
2、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锌片 Zn-2e-=Zn 2+(+):铜片 2H ++2e-=H 2↑总电极方程式:Zn+2H +=Zn 2++H 2↑〈师〉找一个同学说一下原电池是怎么产生电流的,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
第 1 页 共 2 页 发生 反应 原电池 离子 离子负极正极 电解质溶液(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发生 反应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一、解读课标1、掌握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会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2、利用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原电池。
二、教材分析由于原电池在必修二第二章已经详细介绍过,因此,在本节课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复习为主,由单液原电池向双液原电池过度,熟练掌握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三、重点、难点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根据工作原理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3、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4、学会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四、《导学案》自己填写,小组讨论,每组找代表展示。
对展示成员进行鼓励和表扬。
五、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应用广泛的“暖宝宝”为例。
通过本节课学习,思考“暖宝宝”的工作原理。
【设计思路】以生活实际入手,引起学生注意,生活处处是化学,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观看视频】观看铜--锌原电池的实验视频。
【独立自学】回顾《氧化还原反应》和必修二《原电池》的内容并结合课本七十一至七十二页内容完成《导学案》上的【复习】部分。
【展评激学】学生展示成果,学生点评,教师补充。
【加强巩固】每组同学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1,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学生总结】如何判断电池的正负极?【总结升华】第 2 页 共 2 页 原电池 离子离子 负极 正极 电解质溶液 (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发生 反应 (填“阴”或“阳” , 右同)【小组讨论】比较《导学案》上【练习】1中的图Ⅰ和图Ⅱ,完成《导学案》上的【思考】1、2、3、4部分【设计思路】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向新知识过度。
由单液原电池引入双液原电池。
从而引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学生总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学以致用】 讨论《导学案》上【思考】5.“暖宝宝”的工作原理:以还原铁粉为负极,石墨粉作为正极材料,氯化镁或氯化钙为吸水剂,氯化钠为电解质,空气中的氧气在石墨上得到电子,形成原电池。
人教版选修4 化学:4.1 原电池 教学设计
原电池原电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讲主要介绍了原电池原理,原电池组成条件及原电池装置,讲解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以实验探究法为主,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发现原电池装置的优缺点,并逐步进行改进,将教学内容进行应用和延伸,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本讲是必修二中的原电池,学生只是在生活中接触过电池,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②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技能目标:①能够进行简单的原电池设计;②初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并能通过实验锻炼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实验的探索,感知化学的乐趣,有利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具准备:Zn-Cu原电池实验装置。
教学方法:归纳法、布鲁斯发现法、讲述法。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探究原电池任务1:思考制造原电池【课堂引入】生活中我们能将风能转化成我们想要的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核能转化为电能,而在化学中,如此多的化学反应,我们能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呢?【提问】下面老师给大家一些材料,动手设计一下。
材料有:一个锌棒,一个铜棒,一个电流表,一个烧杯,硫酸铜水溶液。
导线若干。
此外,再提供四个提示:1、仔细观察所提供材料里可以发生什么化学反应?2、电流的本质是电荷的定向移动。
3、产生电流的必要条件是形成闭合回路。
4、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
按照学习小组自行讨论,设计装置图。
任务2:设计出原电池【讲解】大家设计的装置各有特色,不过都有那么一点点漏洞。
下面跟着老师设计一下。
我们先把锌棒与铜棒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由于需要闭合回路,就用导线将锌棒与铜棒相连,而为了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存在,在中间连入一个电流表。
高中化学4.1原电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节原电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 学会写电极反映式和原电池反映方程式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映式和原电池反映方程式。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用具:有关实验用品教学进程:第一节原电池一.课前温习:由练习引导学生温习必修2原电池的概念、组成条件等。
(学生回忆,回答,老师总结)【练习】下列哪些装置能组成原电池?()【板书】原电池1.含义: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2.组成四要素:(1)电解质溶液(2)两极上有活泼性不同的物质(至少一种是金属)(3)组成闭合电路(4)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映3.实质:将氧化还原反映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二.导入新课【板书】二.探讨原电池工作原理【设疑】若是你要出较远地方,交通工具是电动自行车,要抵达目的地,行驶的自行车蓄电池如何放电才能如你所愿呢?【回答】那固然是放电越久越好!【导入】好,下面咱们将结合高一有关原电池知识来探讨如何的原电池如何工作,如何持续放电!【演示实验】1.将锌片和铜片别离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并使锌片和铜片直接接触,然后浸入盛有CuSO4溶液的的烧杯中。
(指导学生演示实验并观察总结,回答问题)【板书】1.现象:铜片表面明显有铜析出,电流计显示无电流通过。
【分析】铜不与CuSO4溶液反映,铜片表面却有红色的铜析出,且锌片逐渐溶解,说明原电池发生了电极反映,用物理学的电学知识可判断电流计指针不动,可能是锌片直接接触,形成回路,而通过电流计极为微弱,无法使指针偏转。
【设疑】若要证明上述装置就是原电池,确实实现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就必需证明锌片与铜片之间确实有电流,如何证明?(老师提问,学生试探回答。
)【演示实验】2.将锌片与铜片别离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并使锌片和铜片不直接接触,再同时浸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
(指导学生演示实验并观察总结,回答问题)【板书】2.现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并指示电子是由锌片流向铜片,在铜片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
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 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本节内容以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所涉及的原电池常识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分析原电池的组成和探究其中的原理,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全面体现本册教材的目标特点。
教师需掌握好教学深度,只要求学生能写出相关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对化学的研究和应用只需有一个概貌性的认识即可。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盐桥的作用,进而深入理解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增长实验操作的技能。
2)通过讨论、探究与归纳,全面掌握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知道半电池、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锻炼实验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锻炼分析、抽象、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进一步领悟和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情分析:通过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研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原电池常识,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且探索与表现的欲望强烈,抽象和形象思维能力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模式,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小功率耳机,构成原电池所需各仪器、药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借助生活情境引入教学内容通过语言和图像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电的重要性和电池的普遍应用。
举例说明电池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MP3、随身听、笔记本、计算器、数码相机、汽车发动机的点火装置等。
引导学生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盐桥的作用,深入理解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增强实验操作技能。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 4.1 原电池教案
Cu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3)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2)实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过一些实验和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Zn+2H+=Zn2++H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教案名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概念2. 原电池的组成和分类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4. 原电池的能量转化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分类和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能量转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1.1 展示干电池、燃料电池等日常生活中的原电池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原电池的应用。
1.2 提问:什么是原电池?原电池是如何工作的?2. 讲解原电池的概念2.1 讲解原电池的定义:原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2.2 强调原电池的特点: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两极性、闭合回路。
3. 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分类3.1 讲解原电池的组成:负极、正极、电解质、导线。
3.2 介绍原电池的分类:酸性电池、碱性电池、中性电池、燃料电池等。
4. 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4.1 展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示意图,讲解负极和正极的反应过程。
4.2 强调电子转移和离子迁移在原电池工作中的重要性。
5. 分析原电池的能量转化过程5.1 讲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离子迁移。
5.2 举例说明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6. 巩固知识,解决问题6.1 提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有哪些实际应用?6.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
7. 课堂小结7.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分类和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n Cu ×4-1 原电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3.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2.实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一些实验和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
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
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教学过程:
【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
一、原电池实验探究
【讲解】: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
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