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商颂考》之读书报告
【语文试卷】长沙市2024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
长沙市2024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这也许是世界各地民族形成的共同过程。
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 在相当早的时期,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它像滚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了这个核心。
它在拥有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东亚平原之后,被其他民族称为汉族。
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日益壮大,而且渗入其他民族的聚居区,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疆域内部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形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称为中华民族。
汉族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形成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产生了一个凝聚的核心。
中国最早的文字史料现在可以确认的是商代的甲骨文,相传由孔子编选的《尚书》还记载着一些上古的文件和传说。
这些文字史料已有部分可以和考古资料相印证,使我们对新石器时代末期到铜器时代的历史能有较可靠的知识,特别是八十年代初期发掘的河南登封王城岗夏代遗址一般认为即是夏王朝初的“阳城”遗址,夏代历史已从神话传说的迷雾中得以落实。
商代历史有甲骨文为据,周代历史有钟鼎文为据,相应的后世的文字记载都可得而考。
6-1《中国古代文学史》使用教材、参考文献、阅读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使用教材、参考文献、阅读书目一、使用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2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6月二、参考文献袁行霈著《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原统编教材)人民文学出版社;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委七五规划重点教材)上海古籍出版社;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委七五规划重点教材)湖南出版社;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李道英选编〈中国古代文学名作三百篇〉(本科生背诵作品)四川人民出版社;三、阅读书目范文澜《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 1978 年版林庚《中国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 年版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周先慎《古诗文的艺术世界》北京大学2002年7月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版张梦新主编,《中国散文发展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张庚,郭汉城著,《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出版社1987年版陆侃如,冯沅君著,《中国诗史》人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陈兰村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清】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夏康达,王晓平著,《二十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乐黛云,陈珏选编,《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王实甫著《西厢记》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汤显祖著《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孔尚任著《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洪昇著《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施耐庵著《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吴承恩著《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曹雪芹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吴敬梓著《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抱瓮老人辑《今古奇观》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阅读书目神话袁珂《中国古代神话》中华书局1960年版。
3经部总叙释读
• 盖北宋以来,出新意解《春秋》者,自孙 复与敞始。复沿啖、赵之馀波,几於尽废 三《传》。敞则不尽从《传》,亦不尽废 《传》,故所训释为远胜於复焉。
苏辙春秋集解提要
• 先是刘敞作《春秋意林》,多出新意。孙 复作《春秋尊王发微》,更舍《传》以求 《经》。古说於是渐废。后王安石诋《春 秋》为“断烂朝报”,废之不列於学官。
春秋集传纂例提要
• 唐陆淳撰。盖释其师啖助并赵匡之说 也。……助之说《春秋》,务在考三家得 失,弥缝漏阙,故其论多异先儒。如论 《左传》非丘明所作,《汉书》丘明授鲁 曾申、申传吴起、自起六传至贾谊等说, 亦皆附会。公羊名高,穀梁名赤,未必是 实。又云:“《春秋》之文简易,先儒各 守一传,不肯相通,互相弹射,其弊滋甚。 《左传》序周、晋、齐、宋、楚、郑之事 独详,乃后代学者因师授衍而通之,编次 年月,以为传记。
经部总叙研读
经禀圣裁
• 伪孔安国《尚书序》:”孔子生於周末, 覩史籍之煩文,懼覽之者不一,遂乃定禮 樂、明舊章,刪詩為三百篇,約史記而修 春秋,讚易道以黜八索,述職方以除九 丘。”
• 《隋书·经籍志》:孔丘以大聖之才,當傾 頽之運,歎鳳鳥之不至,惜將墜於斯文, 乃述易道而删詩書,修春秋而正雅頌,壞 禮崩樂,咸得其所。
• 论语公冶长: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 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 朱子集注:器者有用之成材。夏曰瑚,商曰璉, 周曰簠簋,皆宗廟盛黍稷之器,而飾以玉器之貴 重而華美者也。
• 何晏集解:包曰:瑚璉,黍稷之器,夏曰瑚,殷 曰璉,周曰簠簋,宗廟之器貴者。
• 《礼记·明堂位》云:“有虞氏之两敦,夏后氏之 四琏,殷之六瑚,周之八簋。”
毛奇龄孝经问提要
• 汉儒说经以师传,师所不言,则一字不敢 更。宋儒说经以理断,理有可据,则《六 经》亦可改。然守师传者其弊不过失之拘, 凭理断者其弊或至於横决而不可制。王柏 诸人点窜《尚书》,删削二《南》,悍然 欲出孔子上,其所由来者渐矣。奇龄此书, 负气叫嚣,诚不免失之过当。而意主谨守 旧文,不欲启变乱古经之习,其持论则不 能谓之不正也。
国学宝典诗经:《颂·商颂·那》原文注释
【导语】宋君祭祀殷代祖先的乐歌。
着重描写演奏⾳乐的盛况。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宝典诗经:《颂·商颂·那》原⽂注释。
欢迎阅读参考! 《颂·商颂·那》原⽂ 猗与那与!置我鞉⿎. 奏⿎简简,衎我烈祖.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鞉⿎渊渊,嘒嘒管声.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于赫汤孙!穆穆厥声. 庸⿎有斁,万舞有奕. 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古在昔,先民有作. 温恭朝⼣,执事有恪.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颂·商颂·那》拼⾳ yīyǔnàyǔ!zhìwǒtáoɡǔ. 猗与那与!置我鞉⿎. zòuɡǔjiǎnjiǎn,kànwǒlièzǔ. 奏⿎简简,衎我烈祖. tānɡsūnzòujiǎ,suíwǒsīchénɡ.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táoɡǔyuānyuān,huìhuìɡuǎnshēnɡ. 鞉⿎渊渊,嘒嘒管声. jìhéqiěpínɡ,yīwǒqìnɡshēnɡ.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yúhètānɡsūn!mùmùjuéshēnɡ. 于赫汤孙!穆穆厥声. yōnɡɡǔyǒuyì,wànwǔyǒuyì. 庸⿎有斁,万舞有奕. wǒyǒujiākè,yìbùyíyì. 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zìɡǔzàixī,xiānmínyǒuzuò. ⾃古在昔,先民有作. wēnɡōnɡzhāoxī,zhíshìyǒukè. 温恭朝⼣,执事有恪. ɡùyǔzhēnɡchánɡ,tānɡsūnzhījiānɡ!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注释】 1、猗、那:《通释》:“按猗那⼆字叠韵,皆美盛之貌。
“颂”字本义新考-9页文档资料
“颂”字本义新考目前可见到的材料,“颂”字最早见于金文,据容庚先生《金文编》与临海徐文镜编著的《古籀汇编》,其字形大致有?裕ㄋ潭Γ┋眨ㄊ匪?F)?遥ú摊优蹋┋郑ㄋ滴聂ξ模? 几类写法。
古今学者对“颂”字本义的探讨,大致不出“诵”、“容”二义。
这种解释,主要是依据《说文解字》的文字分析和《毛诗》的词义分析。
其它诸说则多由此二项派生而来。
但问题在于,当时的许慎等学者所依据文字尚不够古老,研究方法也存在缺陷。
随着近现代金甲文字的不断发现与研究,有必要、也有可能对“颂”字做出更加符合历史实际的解释。
本文拟尝试运用现代字源学的研究方法,对“颂”字本义再加以探讨。
金文中所见“颂”字由两部分构成:公,?。
《说文》:“?,?p也。
从?,公?。
?茫?籀文”。
按其六书理论,当为形声字。
现代学者叶舒宪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解释“颂”字与原始的猎头仪式有关。
当是会意字。
但若根据今天甲骨文研究成果来看,“颂”字的本来意义并非如此。
“颂”的字形结构右半部分是“?”字。
甲骨文作?祝?不是“从?链佣?”,而是?牡谋涮濉/氖侨饲?膝之形,加上夸张的脑袋,则象人屈膝低首的样子。
《说文?九上?首部》:“?拢?下首也。
”?就是?碌某跷模率窃诔跷牡幕?础上增声符“旨”而成,小篆受?、首通用的影响,误将?换成首,失去了造字的初意。
?应该为“下首”,是一个人屈膝低头的样子。
引申才有“头”的意思。
“颂”的字形结构的左半部分为“公”。
而“公”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作?牛?是?频氖∥摹/谱旨坠俏暮托∽?同,从口从重?恰>菀?黎云的解释,这个造意不是山谷义。
《说文?三上??撇俊罚骸隘疲?口上阿也,从口,上象其理。
”其字读群纽,与谷同属牙音,韵则系屋、铎旁转音,古音相通。
可知?频谋疽逵Φ笔恰翱谏习?”,由于山谷形类似“口上阿”,引申方有山谷义。
而“口上阿”和山谷均呈两分之形,而这种两分之形是造物所为,不偏不倚,至公至正,因而引申有平分义。
而?频氖∥墓?,亦可表示平分义。
马融《广成颂》作年考
马融《广成颂》作年考
杨鉴生
【期刊名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8)7
【摘要】《广成颂》又称《广成赋》,为东汉文学家马融名篇,收于《后汉书》本传。
有学者把《广成颂》和马融另一作品《上林颂》混为一谈。
该文写作年代,有汉安
帝元初二年(115)、元初五年(118)、汉桓帝延熹元年(158)等多种说法。
在厘清《广成颂》《上林颂》非同篇基础上,考证《广成颂》作于元初四年(117)九月。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杨鉴生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商颂》颂商——《商颂》作年小议
2.正考父“作《商颂》”新考
3.《橘颂》
系年刍考--由“闭心自慎,不终失过”作考4.马融《上林颂》的作年及其时代背景5.马融《广成颂》之用典及文献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诗经》中现存《商颂》五篇
中文摘要《诗经》中现存《商颂》五篇。
关于这五篇诗歌的创作年代,有人认为是殷代人所写,有人认为是春秋时宋国人所写。
通过对《商颂》本文和其他文献的考察,作者论证了《商颂》当是殷代人创作的诗歌,并且大体上创作于殷代后期。
《商颂》的主题是什么?《商颂》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认为《商颂》主要是写来赞美殷商奴隶主阶级的“暴力”,这是不全面的。
《商颂》实际是对殷人先王及英雄文治武功的述美。
《商颂》不单歌颂了“暴力”,而且也赞美了殷王的“文德”。
它以诗的语言反映了殷人逐渐发展壮大的历史。
尤其《长发》还透露出殷代商业发展的某些状况。
一般地,人们可以把叙述某民族历史早期英雄事迹的古老诗篇称为史诗。
《商颂》在对殷代先王英雄事迹的述美中,由于能将神话、传说和歌谣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一般史诗所具有的情感和态度,因而具有史诗性质。
《诗经》中《生民》等五篇诗歌也具有类似的特点。
不过,与世界上列入经典的某些著名史诗比,《商颂》和《生民》诸篇无论在刻画性格方面,还是在叙述情节方面都存在较大缺陷:我们虽可以宽泛地称其为商、周史诗,然而它们还仅是史诗的非正式形态。
《商颂》为什么具备着史诗的某些性质?殷代有没有可能发展出比现存五篇《商颂》更加正式一些的史诗形态?黑格尔认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专制社会,中国的“历史实际状况”和“宗教观点”始终与诗相敌对,因而不会产生史诗创作。
国内的学者一般认为殷代的城市及商业不够发达,因而不利于现存《商颂》和《生民》诸篇发展成正式的史诗类型。
实际上,殷代无论是历史状况还是宗教观点都完全适于史诗的滋生和发展,而且至少在殷代后期,殷的城市商业已获繁荣。
不过真正有利于史诗发生发展的却并不是奴隶制社会城邦和商业的高度繁荣,而主要是“史诗的文化生态环境”。
我国的殷代完全具有适宜于史诗的文化生态环境,作为我国由原始社会末期向奴隶社会过渡的“中间时代”,殷代人的生活和思想,无论在民族社会的方面,还是在自然宗教的方面,都十分有利于史诗的滋生和繁荣。
正考父校《商颂》与商宋文化的再度传播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2021 年 06 月 Jun.2021
正考父校《商颂》与商宋文化的再度传播
李古月
(山东大学 儒学高等研究院 ,济南 250100)
· 133 ·
第 31 卷第 3 期 vol. 31 No. 3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2021 年 06 月 Jun.2021
封康叔于卫 ,申告康叔曰 :“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 者 ,问其先殷所以兴 ,所以亡 ,而务爱民。”其背后 的政治意义是让卫康叔团结商朝遗民 ,授予一定 的 权 位 ,防 止 他 们 再 度 作 乱 。 有 学 者 认 为“卫 国 民主政治比较突出”[2] ,实乃是卫国国君限于殷商 遗民势力强大 ,必须做出的让步妥协。殷商势力 先经过武王伐纣的打击 ,尚能为武庚所用发动规 模很大的叛乱。武庚失败后周公旦依旧难以对 殷商残余势力斩草除根 ,不得不再度以康叔领授 遗民 ,采取怀柔政策进行安抚。殷商残余势力之 强可见一斑。
收稿日期 :2021-03-15
作者简介 :李古月(1997—),男 ,山东临沂人 ,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为先秦文学。
· 132 ·
李古月
正 考 父 校《 商 颂 》与 商 宋 文 化 的 再 度 传 播
的 作 品 。 王 先 谦《诗 三 家 义 集 疏》:“鲁 说 曰 :‘ 宋 襄 公 之 时 ,修 仁 行 义 ,欲 为 盟 主 。 其 大 夫 正 考 父 美 之 ,故 追 道 汤 、契 、高 宗 所 以 兴 ,作《商 颂》。’齐 说曰 :‘《商》,宋诗也 。’韩说曰 :‘ 正考父 ,孔子之 先 也 ,作 商 颂 十 二 篇 。’”鲁 说 、韩 说 改“校 ”为 “作”,开 后 世 宋 诗 说 之 绪 ,汉 代 司 马 迁 、扬 雄 ,清 代 皮 锡 瑞 、魏 源 、王 先 谦 等 人 发 扬 此 说 。 近 代 学 者 王 国 维 在《说 商 颂》中 对“校”字 的 解 释 提 出 新 说 ,解“校”为“效”,“效 者 ,献 也 。 谓 正 考 父 献 此 十 二 篇 于 周 太 师”,认 为《商 颂》乃 是 西 周 中 期 的 作 品 ,现 代 学 者 李 山 继 承 阐 述 该 说 。 目 前 关 于 《商颂》的作期各方依旧未能达成一致的看法 ,是 《 诗 经 》研 究 界 长 期 争 论 的 焦 点 问 题 。
从《左传》《国语》赋引之诗看《诗经·商颂》的年代问题
20 06年 4月
阴 山 学 刊
Y NS N A A MI OU NA I HA C DE C J R L
Ap . 2
第1 9卷
第 2期
从《 左传》 国语》 《 赋引之诗看《 诗经 ・ 商颂》 的年代 问题
有 各 的不 足 , 以 才 导 致 了 以 后 长 达 一 两 千 年 的争 论 。 首 先 所
、
对 前 人 有 关《 颂 商 年代 之 争 的 回 顾
看《 史记 ・ 宋微 子世 家》 马贞 《 引》 司 索 对今 文说 的 质疑 : 今 “ 按 :毛诗 ・ 颂序》 正 考父 于周之太 师得《 《 商 云: 商颂 》 十二 篇 , 以《 为首。《 那》 国语》 亦同此说 。今五篇存 , 皆是商家 祭祀乐
周 以后正考父 以前 的宋诗 。由于它们都在正考父 以前 , 以 所
不 管 选 择 哪 个 答 案 , 这 段 记 载 都 不 矛 盾 。 矛盾 的 产 生 是 在 与
汉 人 的今 、 文 之争 出 现 之 后 。 古
首先 来看今文学派 的观点 。《 史记 ・ 宋微子世家》 “宋 ) :( 襄公之时 。 修行仁义 , 欲为盟主 。其大夫正考父美 之, 故追道 契、 、 汤 高宗殷 所 以兴 , 商 颂》 ”2( 作《 。『 P ] 啪”两汉 今 文诗 分齐 鲁韩三家 。 由于 司马迁习 的是《 鲁诗》 所 以他 的观点应 该是 , 代表《 鲁诗》 。裴驷《 的 史记 集解》 韩诗 商颂章句 》 说《 也持此
且 对 我 们 有 关 商 周 文 化 的 进 一 步 探 讨 也 是 很 不 利 的 。有 鉴
于 此 , 这 一 问题 再 加 研 讨 , 从 新 的 角度 予 以界 定 。 然 仍 对 并 显
商业成功史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商业成功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历程,它记录了商业活动的兴起、发展、变革和辉煌。
通过对商业成功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商业成功的规律和经验,为我国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报告以我国商业成功史为研究对象,对商业成功的历史脉络、主要成就和经验进行总结。
二、商业成功史的历史脉络1. 商业萌芽时期商业萌芽时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进行简单的物物交换,形成了初步的商业活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逐渐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商业领域。
2. 商业发展时期商业发展时期主要是指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在这个阶段,商业活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商业资本逐渐壮大。
我国商业发展时期的主要成就有:唐宋时期的长安、汴京等商业都市的兴起;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3. 商业变革时期商业变革时期主要是指20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在这个阶段,我国商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商业活动日益活跃。
我国商业变革时期的主要成就有: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的崛起、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
三、商业成功的主要成就1. 商业繁荣商业繁荣是商业成功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历史上,商业繁荣时期主要集中在唐宋、明清等时期。
这些时期,商业活动蓬勃发展,商品流通广泛,商业都市兴起,商业资本逐渐壮大。
2. 商业创新商业创新是商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我国历史上,商业创新主要体现在商业组织形式、商业模式、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变革。
如明清时期的“票号”和“钱庄”,以及近代以来的股份制、连锁经营等。
3. 商业品牌商业品牌是商业成功的重要支撑。
在我国历史上,许多商业品牌经过长期积累和传承,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
如茅台酒、同仁堂、老干妈等。
4. 商业国际化商业国际化是商业成功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我国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果。
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四、商业成功的经验总结1.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商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关于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的读书报告
关于《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的读书报告此次读书报告是围绕着王国维先生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进行的。
因为平时关注的大多是王国维在词学方面的东西,对于这篇史学性很强的文章很是陌生,好在结合其他相关资料才勉强读懂这篇文章大致内容。
一、王国维先生生平简介1877年(光绪三年),王国维出生于浙江海宁盐官镇双仁巷。
初名国桢,后改名国维,字静安,号礼堂、观堂、永观,又曾自署词山。
虽然王家家道中落,但王家子孙依旧不忘读书怡情。
生于旧时代的王国维是个天才,好学不倦,十六岁考上秀才,二十一岁在上海报社当校对,以一首《读史诗》得到学者罗振玉的赏识。
不久他在亦师亦友的罗振玉资助下赴日留学,读的是东京物理学校。
因病归国后的他爱上哲学,更着迷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但跟所有想从哲学寻找人生出口的人一样,苦读之下,不但没有了解人生,反而陷入更繁琐的苦闷中。
于是他就转往文学研究投注心力,开始了“独学”阶段,写出《红楼梦研究》、《人间词话》等作品。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处世。
其时,在学术上又转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方面并取得重大成就。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
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一说吴宓)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塾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1927年六月初,他突然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身上带着一封给第三个儿子的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
”对于王国维的自杀,国内外的文史研究者莫不为之痛,并感到不解。
关于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为了殉清。
其实那时清亡已久,王国维对政治并无兴趣,大可不必赔上一条命;也有人说,是因为他与恩师罗振玉三十年交情破裂:他的长子王潜明娶了罗振玉的女儿,长子病故,罗振玉将女儿带回,又因早年债务纠纷有了嫌隙;也有人说当时的报纸戏拟了一份北伐军阀进北京后要逮捕的名单,王国维名列其中,时代的纷纷扰扰使他滋生恐惧;也有人说是为传统文化的崩落深感痛苦而殉难的。
国学宝典诗经:《颂·商颂·长发》原文注释
【导语】宋君祭祀成汤,以伊尹配享。
歌颂商的祖先契、相⼟和成汤,宣称从契开始即有受天命的祯祥。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宝典诗经:《颂·商颂·长发》原⽂注释。
欢迎阅读参考! 《颂·商颂·长发》原⽂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 洪⽔芒芒,禹敷下⼟⽅: 外⼤国是疆,幅陨既长. 有娀⽅将,帝⽴⼦⽣商. ⽞王桓拨,受⼩国是达,受⼤国是达. 率履不越,遂视既发. 相⼟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于汤齐. 汤降不迟,圣敬⽇跻. 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受⼩球⼤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 不竞不絿,不刚不柔. 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受⼩共⼤共,为下国骏厖. 何天之龙,敷奏其勇. 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 如⽕烈烈,则莫我敢曷. 苞有三蘖,莫遂莫达. 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 允也天⼦,降予卿⼠. 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颂·商颂·长发》拼⾳ xùnzhéwéishānɡ,chánɡfāqíxiánɡ.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 hónɡshuǐmánɡmánɡ,yǔfūxiàtǔfānɡ: 洪⽔芒芒,禹敷下⼟⽅: wàidàɡuóshìjiānɡ,fúyǔnjìchánɡ. 外⼤国是疆,幅陨既长. yǒusōnɡfānɡjiānɡ,dìlìzǐshēnɡshānɡ. 有娀⽅将,帝⽴⼦⽣商. xuánwánɡhuánbō,shòuxiǎoɡuóshìdá,shòudàɡuóshìdá. ⽞王桓拨,受⼩国是达,受⼤国是达. lǜlǚbúyuè,suíshìjìfā. 率履不越,遂视既发. xiānɡtǔlièliè,hǎiwàiyǒujié. 相⼟烈烈,海外有截. dìmìnɡbùwéi,zhìyútānɡqí. 帝命不违,⾄于汤齐. tānɡjiànɡbùchí,shènɡjìnɡrìjī. 汤降不迟,圣敬⽇跻. zhāojiǎchíchí,shànɡdìshìzhī,dìmìnɡshìyújiǔwéi. 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shòuxiǎoqiúdàqiú,wéixiàɡuózhuìliú,hétiānzhīxiū. 受⼩球⼤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 bújìnɡbùqiú,bùɡānɡbùróu. 不竞不絿,不刚不柔. fūzhènɡyōuyōu,bǎilùshìqiú. 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shòuxiǎoɡònɡdàɡònɡ,wéixiàɡuójùnmánɡ. 受⼩共⼤共,为下国骏厖. hétiānzhīlónɡ,fūzòuqíyǒnɡ. 何天之龙,敷奏其勇. búzhènbúdònɡ,bùnǎnbùsǒnɡ,bǎilùshìzǒnɡ. 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wǔwánɡzǎipèi,yǒuqiánbǐnɡyuè.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 rúhuǒlièliè,zémòwǒɡǎnhé. 如⽕烈烈,则莫我敢曷. bāoyǒusānniè,mòsuímòdá. 苞有三蘖,莫遂莫达. jiǔyǒuyǒujié,wéiɡùjìfá,kūnwúxiàjié. 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xīzàizhōnɡyè,yǒuzhènqiěyè.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 yǔnyětiānzǐ,jiànɡyǔqīnɡshì. 允也天⼦,降予卿⼠. shíwéiāhénɡ,shízuǒyòushānɡwánɡ. 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注释】 1、浚(xùn):浚县,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鲁颂》《商颂》述
《鲁颂》《商颂》述解释《诗三百》之争论,以关于《鲁颂》者为最少。
以为《鲁颂》是僖公时诗,三家及《毛诗》一样,这正因为《诗》本文中已有“周公之孙,庄公之子”,“令妻寿母”(从朱于读)的话,即使想作异说,也不可能。
但三家诗以《鲁颂》为僖公时公子奚斯所作,恐无证据。
《宫》卒章说“寝庙奕奕,奚斯所作”,是《鲁颂》颂奚斯,不是奚斯作《鲁颂》。
三家虽得其时代,而强指名作者,亦为失之。
《诗三百》中,除《陈风》外,恐无后于《鲁颂》者(《商颂》时代不远),《鲁颂》亦最为丰长。
《商颂》既为襄公时物,宋襄卒于鲁僖卒前十年,则《鲁颂》《商颂》同代,而《鲁颂》稍后也。
《鲁颂》拟《大雅》的痕迹显然,反与《周颂》不相干,此亦可证《大雅》与《周颂》文词之异,由于时代之不同,《鲁颂》之时代近于《大雅》,故拟其近者;否则《鲁颂》以体裁论,固应拟《周颂》不应偏拟《大雅》。
《商颂》之时代,三家说同;《史记·宋世家》:“宋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
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
”《韩诗薛君章句》亦然(《后汉书·曹褒传》注引)。
独《毛传》立异说,以为“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有正考父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之太师,以《那》为首。
”这一说与《鲁语》合。
《鲁语》:“闵马父……曰……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
”这话是非常离奇的:第一,汉以前不闻有校书之事;第二,《国语》中无端出这一段《商颂》源流说,我们感觉不类。
欲断此文之为伪加,应先辨者三事。
《商颂》是宋诗宋人自称商,金文中已有成例(见《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
《左传》中此称尤多(详见阎百诗所考)。
至于《商颂》之不能为商时物,必为宋时物者,王静安论之甚详,王君说:《殷武》之卒章曰:“陟彼景山,松柏丸丸。
”毛郑于景山均无说。
《鲁颂》拟此章则云:“徂徕之松,新甫之柏。
”则古自以景山为山名,不当如《鄘风·定之方中》传大山之说也。
《诗经》学史上经文之争
《诗经》学史上经文之争《诗经·商颂》的创作年代问题是我国先秦诗歌研究领域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公案之一。
对《商颂》创作年代的争论从汉代开始,延续了两千多年,迄无定论。
《国语·鲁语下》载:“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大师,以《那》为首,其辑之乱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由于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同,自西汉起,学者们就对《商颂》的创作年代持有两种不同看法。
“宋诗说”该说认为《商颂》作于春秋时期的宋国。
因正考父为春秋宋国人,学者们将《国语·鲁语下》中的“正考父校商之名《颂》”解读为“献商之名《颂》”,进而推论出“正考父作商之名《颂》”,“宋诗说”由此而来。
《诗经》在汉代分为鲁、齐、韩、毛四家。
鲁、齐、韩三家诗以今文传播,今文家们多持“宋诗说”。
如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
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
”扬雄《法言》:“正考甫尝睎尹吉甫矣,公子奚斯尝睎正考甫矣。
”李轨注言:“正考甫,宋襄公之臣也。
尹吉甫,周宣王之臣也。
吉甫作《周颂》,正考甫慕之而作《商颂》。
”《礼记·乐记》郑玄注曰:“商,宋诗也。
”《后汉书·曹褒传》李贤注引《韩诗薛君章句》说:“正考父,孔子之先也,作《商颂》十二篇。
”司马迁、扬雄学《鲁诗》,郑玄学《齐诗》,薛汉学《韩诗》。
汉代传习三家诗的学者大都持“宋诗说”。
由于三家诗在汉代逐渐成为官学,所以“宋诗说”在汉代占据主流地位。
经过唐、宋、元、明的沉寂后,“宋诗说”在清代再度兴起。
魏源《诗古微》专列十三条证据论证“宋诗说”。
其后,皮锡瑞《诗经通论》又提出几条证据说明“宋诗说”的可靠性。
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肯定了他们的论证过程:“魏、皮二十证,精确无伦,即令起古人于九原,当无异议,益叹陋儒墨守,使古籍沉埋为可惜也。
”及至近代,甲骨卜辞等出土文献不断面世,为“宋诗说”的发展提供了新证据。
《诗经-商颂》作年补证
《诗经?商颂》作年补证关于《诗经·商颂》的创作年代,虽然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争论,但是直到今天这一争论仍在继续,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见解。
尽管主张“商诗说”的学者日占上风,但是并未取得决定性胜利。
从春秋时期人们对于《商颂》的赋诗引诗情况来看,《商颂》应为商人所作,否则,《商颂》何以在春秋时期那么受人重视就很难解释。
从《商颂》的性质和语言形式来看,《商颂》应创作于商代中晚期。
在今文诗三家中,我们只能找到鲁韩二家主张《商颂》为正考父所作的证据,而找不到齐诗学者也主此论的证据;今文诗家不仅在《商颂》是否为正考父所作的看法上不统一,而且在《商颂》究竟是“商诗”还是“宋诗”的看法上也不统一,这些分歧也为“商诗说”提供了反面证据。
标签:《诗经》;《商颂》;商诗《诗经·商颂》究竟是殷商时代留下的旧作,还是宗周时代宋国的作品,这个问题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争论,直到今天这一争论也仍在继续。
也正因如此,所以我国当代著名诗经研究专家夏传才先生才将它与“孔子删诗问题”“《毛诗序》的作者和尊废问题”以及“《国风》作者与民歌的问题”,一并列为我国《诗经》学史上的“四大公案”①。
从现有文献看,对于《商颂》产生的年代最早予以揭示的是《国语·鲁语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
”②但是仔细研读这则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它所给出的信息是非常模糊的,因为正考父是西周末春秋初人。
所以,如果按照字面之义将“校”释为“校理”,则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其一,《商颂》是商诗;其二,《商颂》是西周建立以后正考父以前作为殷商后裔的宋人所作的宋诗;其三,《商颂》中既有商诗,也有西周建立以后正考父以前作为殷商后裔的宋人所作的宋诗。
因为无论说商诗还是宋诗,它们都在正考父以前,所以不管选择哪个答案,与这段记载都不矛盾。
而如果按照王国维之说将“校”视为“效”之借字,解为“献出”③,则除了以上两个结论外,还可再追加一个结论,那就是《商颂》12首也有可能是正考父自作的。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5篇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肯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欢迎大家共享。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读诗词能净化人的心灵,记古文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行优良的人。
因此我们也要求我们读记《国学经典诵读》,不但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莫非不是一举两得吗?读了这么长时间的《国学经典诵读》,我最喜爱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厉仔细,不出差错,对人尊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
你为什么要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假如自己表现的非常谦卑尊敬有礼貌,大家肯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假如摆出一副傲慢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确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厌烦自己。
伴侣之间就应当相互关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
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观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观赏。
看了《国学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很多: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敬重,你敬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非常,只要你宽厚慈爱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
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国学诵读经典》,看更浅显的古文词,让自己的学问更加充盈。
既然看《国学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学问,你们说对吗?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2最近,徐老师向我们推举了一本书——《中华诵·国学经典》。
老师说,这本书很有阅读价值,特殊是我们炎黄子孙都应当精读的。
浅谈对《诗经》的认识
浅谈对《诗经》的认识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的内容包括:风:《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
国风有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
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间诗歌。
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风》在此可以指民间诗歌。
雅:《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
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
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
《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小雅》为宴请宾客之音乐。
《大雅》则是国君接受臣下朝拜,陈述劝戒的音乐。
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间诗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於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
但是没有情诗。
「雅」在此可以指贵族官吏诗歌。
颂:《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正考父校“商颂”与《商颂》的形成
第34卷 第1期 天中学刊 V ol. 34 No. 1 2019年2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Feb. 2019收稿日期:2018-06-30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7JZD044) 作者简介:张劲锋(1990―),男,黑龙江绥化人,博士研究生。
·81·正考父校“商颂”与《商颂》的形成张劲锋(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摘 要:宋戴、武、宣三公时期,宋国先面临周朝经营东方以及郑国东迁对其生存空间的挤压,后又逢东迁之变,方伯竞起,为求自保宋国不得不改变“于周为客”的身份,转为“服事于周”。
正考父校“商颂”于周太师,其工作在于献诗于周,谱为周乐,从而将“商颂”纳入周乐,使宋国诸夏地位得到承认,争夺宋国在“同恤王事”上的话语权。
现存《商颂》中只有《那》《烈祖》《玄鸟》为正考父时所校,其余两篇是宋襄公时最后定本。
正考父“校颂”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重要表现,其对鲁国“请颂”与《鲁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正考父;商颂;鲁颂;宋国;于周为客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5261(2019)01–0081–08《国语 · 鲁语下》称:“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
”[1]205这是现存关于《商颂》形成过程的最早的直接记载。
而《史记 · 宋世家》云:“襄公之时,修仁行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
”[2]1633《集解》又记:“韩诗《商颂》章句亦美襄公。
”[2]1633以《商颂》为宋之诗,二说相歧。
以往的研究,常常局限于史籍对正考父生存年代记载的分歧,关注于《商颂》是“宋之诗”还是“商之诗”的争论[3]68,而对其校颂的原因、背景、具体工作、所校篇目等却缺乏深入探讨[4]59―62,然而,这恰恰是解开《商颂》形成谜团的关键。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读《诗经·商颂》
作者: 刘蕻
出版物刊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88-94页
主题词: 《商颂》;诗经;玄鸟;《史记·殷本纪》;二里头遗址;正考父;方玉润;郭沫若;甲骨文;河南省
摘要: 《诗经》堪称中国第一部大史诗。
本文通过《商颂》部分诗歌的剖析,证明其时确实“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商之远民深好祭祀,以求神人之和,故而引发玄鸟生商的神话,以及诸王出师征战前后的宗庙祭祀,《商颂》即是保留讫今的祭祖诗,因此场面恢宏,充满歌舞伎乐的描写。
《商颂》诗多战事描述,表明商时期战事频繁,此为祭祝以及祭诗的内容。
这一切,在历史的考证中都能得到证明。
本文应用人类学、考古资料和文献揭示隐藏于文字背后的史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颂考》之读书报告
近期,先后拜读了杨公骥先生的《商颂考》及赵敏俐老师对《商颂考》所作的评析两篇文章。
其中杨公骥先生的《商颂考》是对《商颂》的作年问题——“商师说”与“宋诗说”之争所作的考证文章,文中力主“商师说”,针对支持“宋诗说”的八种说法一一做出了反驳和解释,论证丰富有力,让人读之顿感心服。
赵敏俐老师的文章进一步阐述了杨公骥先生的说法,并结合先生的生平简介、学术思想与治学特点等来介绍,使我们对杨公骥先生理解的更加全面,对其文章和思想也理解的更为透彻。
《诗经》颂诗分为《商颂》《周颂》《鲁颂》三部分,其中《周颂》《鲁颂》确定为周代所作,惟《商颂》究竟是殷商时期商朝人的作品还是宗周中叶宋人的作品,长期以来一直得不到确定。
而《商颂》的创作年代问题不仅是学术界对商颂研究的重点所在,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绕不过去且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几百年来多名学者对其进行过考证和探讨。
关于《商颂》的来历,现存最早的记载出自《国语鲁语》,闵马父于周敬王三十三年说道:“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
其辑之乱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先圣王之传恭,犹不敢专,称曰:自古,古曰在昔,昔曰先民。
”从中可以看出,“以《那》为首”的《商颂》是“商之名颂”,是经过长时流传从而为人所习知的商代著名的颂歌;这些“商之名颂”是“先圣王之传恭”的制作,是先代圣王制作的垂训诗;这些“先圣王”制作的著名的《商颂》,曾在周幽王、平王时,由殷商后裔宋大夫正考父请周司乐大师考校过一遍。
在秦以前,没有人怀疑《商颂》是殷商的作品,也没有与《鲁语》记载相抵触的说法和提法。
直到汉朝以后,由于封建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鲁、齐、韩三家诗说,于是对《商颂》的制作年代也出现了新的说法。
司马迁在《史记·宋世家》中采用了鲁、齐、韩三家诗说,故称:“(宋)襄公之时修仁行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
”此外,还有汉代的其他学者乃至汉代的一些碑文中也将正考父称作是《商颂》的作者。
由此双方的争论也便开始:毛诗一派认为《商颂》是殷商遗留下来的诗歌,正考父只是做了整理校对工作;而鲁、韩诗学派的学派认为《商颂》是春秋时的诗歌,是正考父为赞美宋襄公制作的。
由于正考父和宋襄公是其中的存疑点,为此,杨公骥先生在文中先是对正考父的生活时代和宋襄公时期发生的事件做了考证,表明鲁、韩诗派的说法既不合乎历史事实,也没有历史根据。
紧接着杨公骥先生又分析了这种说法之所以出现和流行于汉代的原因。
由
于汉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需要,因此在汉初逐渐形成了“儒教”。
当时的儒教实际上起着封建宗教的作用,而在封建社会,“文学是宗教的侍婢”。
因此诗三百篇成了礼教的附庸,被当作载道传教的工具。
汉学者受孔孟影响较重,既不是根据历史文献,也不是根据《商颂》的内容来考察,而是仅仅本于“诗教”教义和对《诗经》的基本看法就形成了《商颂》非商诗,是正考父为了赞美宋襄公所表现出来的“文王之德”而作的观点。
接下来,作者写道“近百年来,有些学者遵循‘今义’学派的说法,并以鲁、齐、韩三家义驳《毛诗序》。
为此,共提出二十多条例证,企图证明商颂是宋诗”。
针对近代宋诗论者,杨公骥先生总结了他们的二十几条证据概括成八个大的方面,并一一作出详细有力的反驳。
赵敏俐老师在对杨公骥《商颂考》进行评析时,又对此予以了更加概括的归类,把“宋诗说”的六种错误和杨先生的批判分别对应起来,条缕分析,有理有据。
如第一,曲解历史,制造出一个虚假的“避讳说”,硬将“商颂”说成是“宋颂”。
他们根据《左氏春秋》哀公九年与哀公二十四年两条记载中“商”字与“宋”字通用的材料,便认为春秋时代存在着普遍意义的避讳制度,并由此推论,《商颂》本为宋襄公时所制,之所以称作《商颂》,是因为鲁哀公的父亲鲁定公名字叫宋,是鲁人为了避讳而将“宋颂”改作《商颂》的。
历史上,的确有“避讳”一说,“避讳”一词和现象古已有之,即凡书写或言说都要避免直接写出或说出君父尊亲的名字,必须用到相关文字时,则以同音或同义字替本字,或者去其名一字、用原字而省缺笔画等方法以避之。
这种讲究避讳的结果,也给人们阅读典籍带来许多麻烦甚至混乱。
但这并不能作为将“商颂”说成是“宋颂”的理由。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君主都这样,在西周时代,周王祭祀文王的祭歌中并不避讳文王的名字,成王祭祀其父也不避讳武王的名字,甚至鲁人在《鲁颂》中也不避讳鲁庄公的名字。
可见,宋诗论者所谓避鲁定公之讳而改“宋颂”为“商颂”之说,只是根据一种历史现象所做的猜测,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第二,用荒诞的假设来论证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为了证明“宋诗说”,有人曾提出这样的假设:“假如(戴、武、宣)三公之年共十余载,焉知考父”不能活到襄公时代?何况正考父是个恭谨的人,“恭则益寿”,这样的话他到襄公时代恰好一百一十岁左右,难道不可能做《商颂》吗?这种荒谬的假设本就不用理会,可是杨先生却依旧用考证来证明了这种说法的谬误。
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这一段历史,杨公骥先生不仅详细排比了春秋时宋国各代君主的在位年限,同时又考证了正考父的子孙们在历史上活动的情况,,最终依靠真实的考证粉碎了这种荒唐的说法。
第三,将片面的历史知识作文论证的前提。
有人从《商颂》的内容出发,将《商颂·殷武》中有关宋人伐楚的描写放在宋襄公的身上,认为根据《春秋》经的记载,楚国在鲁僖公
元年以前称荆,鲁僖公元年以后才称之为楚,而且,楚祖熊绎在周成王是方被周人封为子爵,列为诸侯,因此在殷商时期不可能会有伐楚之事。
对此,杨公骥先生通过先秦文献,特别是出土的铜器铭文与甲骨文,以充分的材料证明了这种说法的错误。
第四,地理考证有重大疏漏。
王国维曾根据《商颂·殷武》中曾人“陟彼景山,松柏丸丸”的诗句,推测出此诗中的“景山”当指汉己市县北的景山,而伐此景山之木来建造祖庙的只有春秋时宋都当之最为合适。
为此,杨先生又做了地理上的考证,指出“汉的己氏县,在春秋初年是戎己氏之邑,其地在今之山东省曹县东南四十里的楚丘集。
景山则在楚丘集北三十八里,西距曹县县城三十余里,南距河南省商丘一百五十里。
以周的封国疆域考知,在春秋前期,景山尚在曹国境内。
显然,宋国即使建寝庙,也不会远伐曹国之木,宋国庙歌中也不会歌颂异国名山。
”另外,“据古史记载,称作景山的名山共有五个。
在殷商都城西北四十五公里就有一个景山”。
杨公骥先生的考证指出了王国维的疏漏,也再一次证明了商师说的可靠性。
第五,片面夸大了殷墟卜辞的作用。
殷虚卜辞的发现,有助于人们更多地了解当时社会的状况。
但不能过于夸大它的作用。
王国维曾说,自《商颂》的“文辞观之,则殷墟卜辞所记祭礼与制度文物于《商颂》中无一可循”,因此认为《商颂》非商代之诗。
杨先生从两个方面对此观点进行了反驳,其一,《商颂》是诗歌,并不是记载祭礼与制度文物的“礼书”,因此在《商颂》中寻不出卜辞中所记的“祭礼与文物制度”不足为怪;其二,卜辞受文体与功能所限,记事范围有限,文字简短,也远不能记载殷商时代的所有事物。
卜辞虽然有宝贵的文献价值,但并不是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不能将卜辞中不见的东西都称为伪史。
第六,以《诗经》中周代诗歌的水平作为否定《商颂》的标准。
有人认为《商颂》中有些诗句承袭了周诗,因此它一定产生于春秋时代;还有些人认为《商颂》的语言文字水平要高于《周颂》,因此,以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商颂》的产生晚于《周颂》。
对此,杨公骥先生指出,以文字的异同作为诗歌断年的标准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
并举例证明诗歌现象不是历史进化论者所能阐释的清的。
以上的反驳,展示出杨公骥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
无论是不攻自破的推测,还是貌似合理的例证,杨公骥先生都不辞辛苦的找出大量证据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解剖,使读者对“商师说”心悦诚服。
从中我们也要看到,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
王国维先生也是有名的学者,曾作出过很多精彩的考证文章。
但是在《商颂》的考证上犯了错误,这说明在进行考证时一定要尽可能多的掌握材料,同时更要学会仔细辨析材料真伪,断章取义、不懂装懂等等做法,不仅是在做无用功,更有害于学术的发展,将后人引向歧途。
而读过赵敏俐老师对《商颂》考的评析后,更是感受到了杨公骥先生的那种认真做学术,不畏权威,不沽名钓誉的伟大人格。
杨先生在对《商颂》进行“商师说”的考证时,自魏源以来坚持的“宋诗说”已经受到了王国维等大量学者的认可,而当时这些学者在社会上有着很高的权威和声望,并不是所有人都敢质疑他们。
而杨公骥先生不仅敢于质疑,还进行了大量考证最终证明自己的观点。
杨公骥先生以一己之力作出关于《商颂》的考证,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他的这些做法并不符合当时的研究潮流,但是他却坚持考证下去,让《商颂考》一文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结论会因为新的考古证据的出现而被推翻。
因此,对待历史上的存疑,我们要做的是全面、客观的研究,要有充足、可靠的证据,不能轻易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