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心境障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
迟缓:表现为活动减少,动作缓慢,工作效率下降,严重 者可出现木僵或亚木僵状态。
激越:表现为持续的精神紧张状态,可见思维混乱,注意 力无法集中,紧张,烦躁,难以自控,甚至出现攻击性行 为
3
(6)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障碍患者可在抑郁存在一段时间以后出现幻觉和妄想 内容可以与抑郁的心境相协调 如: 罪恶妄想、嘲弄性或谴责性的幻听等 也可与抑郁心境不协调 如:关系妄想、贫穷妄想、被害妄想,没有情感色彩的 幻听等。
2.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
躁狂发作三主症
思维 奔逸
情感 高涨
意志 行为 增强
心理症状群 情感高涨 思维奔逸与言语增多 精力充沛,意志活动增强 夸大观念与夸大妄想 自信膨胀、冲动与行为鲁莽 注意力障碍:随境转移
生理症状群 睡眠需求减少 食欲增加 性欲亢进 自主神经症状
自主神经症状 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瞳孔扩大、心率加快等
3.混合发作的临床表现
混合发作:在同一次发作中,暨出现了躁狂的表现,也出现了抑 郁的表现(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同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
单相发作:每次发作均只 表现单相,有时表现为躁 狂,有时表现为抑郁,躁 狂相和抑郁相之间有明显 的间歇期(A)。
一.心境障碍概述; 二.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 三.心境障碍的诊断与临床分型; 四.心境障碍的病因学研究; 五.心境障碍的治疗; 六.心境障碍的预后。
1. 掌握心境障碍的概念 2. 熟悉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概况
1.关于心境障碍的概念
在DSM-III-R和ICD-10以前,称为“情感障碍(affect disorder”
(2)自罪自责、自杀观念和行为: 均在在抑郁性认知的基础上出现 25%有抑郁发作病史的患者曾企图自杀。抑郁的自杀率比一般 人群高20倍,甚至表现为病理性意志增强的自杀企图和行为, 即反复尝试,直到自杀成功。 抑郁自杀构成所有自杀的1/2-2/3,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
(3)思维迟缓:病人的思维联想过程受到抑制,思维缓慢、反应迟 钝、思路闭塞、思考问题吃力。自觉“脑子好像生了锈的机器”。
(2)兴趣缺失: 凡事缺乏兴趣,任何事都提不起劲。患者对病前喜爱的各种活动 兴趣显著减退甚至丧失。
(3)快感缺失: 患者丧失了体验快感的能力,不能从平日从事的活动中获得快乐
1.2. 抑郁发作的心理症状群
(1)抑郁性认知: 特点:抑郁认知“三联症” ① 第一联:对自己的消极评价——认为自己是失败者、低 劣、有缺陷等; ② 第二联:对以往经验的消极解释——认为过去的经历充满 了失败,成功只是侥幸; ③ 第三联:对未来的消极预测——认为未来没有希望,情况 再也不可能好转,痛苦将一直延续。 在此基础上,表现为“三无”症状 ① 无望感(hopelessness) ② 无助感(helplessness) ③ 无用感(worthlessness)
•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高涨或低 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如幻觉、妄想
• 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 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1
心境障碍的核心症状是心境低落或心境高涨 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The mood disorders are so called because one of their main features is abnormality of mood, nowadays the term is usually restricted to disorders in which this mood is depression or elation. The syndromes are characterized by pathologically elevated or depressed mood. A diagnosis is appropriate when the mood disturbance is primary and central to the illness and not secondary to some other physical or psychological state. Most of these disorders tend to be recurrent, and the onset of individual episodes is often related to stressful events or situations.
(4)意志活动减退:意志活动受到抑制,主动性活动明显减少, 生活被动,回避社交,愿独处。走路和其他动作也很缓慢。病情严 重者生活也懒于料理,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可达木僵程度 (“抑郁性木僵”)。
(5)精神运动性症状: 焦虑: 焦虑常常伴发抑郁 表现为莫名其妙的紧张、担忧、坐立不安,甚至恐惧 可伴发一些自主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心悸、尿频、出汗等
(4)精力丧失(感) 患者感觉精力不足,十分疲劳,体力耗竭,能力下降 常诉:太累了,不想干,干不了,完成不了,没有动力….
(5)非特异性躯体症状:
疼痛: 固定性或游走性疼痛,程度有轻有重 相当一部分患者因疼痛而就诊于综合医院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表现为口干、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便秘、心慌、心悸、 胸闷、出汗等,严重者可达到疑病程度; 某些病人,尤其是更年期和老年患者,躯体不适主诉繁多, 可涉及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某些病人,抑郁情绪完全被主观躯体不适症状所掩盖。这类 病人一般长期在综合医院各科就诊,虽大多无阳性发现,但 也易造成误诊——心理检查、抗抑郁治疗有效有助于诊断。
混合发作:躁狂和抑郁在 同一个发作周期中均有表 现,躁狂相与抑郁相之间 没有间歇期,甚至快速交 替出现(B、C)。
5
1. 掌握心境障碍的临床分型 2. 掌握抑郁障碍的诊断与临床分型 3. 掌握双相障碍的诊断与临床分型 4. 掌握环性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5. 掌握恶劣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6. 掌握原发性与继发性心境障碍的鉴别要点 7. 掌握心境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鉴别要点
(4)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 在心境高涨的背景上,病人经常出现夸大观念(涉及能 力,容貌、地位、财富等),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 盛气凌人。严重时可发展为夸大妄想。 有时在夸大观念或妄想基础上可出现关系和被害妄想
(5)自信膨胀、冲动与行为鲁莽: 在心境高涨和夸大观念与妄想的背景上出现自信膨胀 过分地参与某些有乐趣的活动,而这种活动有潜在或能会 乐极生悲地造成痛苦的后果(例如,无节制地狂欢狂饮, 轻率的性行为,或愚蠢的商业投资)
2.3.种族 特点:各种族间患病率无明显差别
2.4.社会阶层 特点:低阶层比高阶层患重症抑郁的风险高2倍 高阶层双相障碍的患病率高于人群平均
2.5. 婚姻 特点:离异/单身的患情感障碍、尤其抑郁症较多
1. 掌握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2. 掌握躁狂发作临床表现 3. 掌握混合发作的临床表现
2
1.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2、登记方法 4、调查员的职业素养
2.2.发病年龄和性别 特点:各年龄组都可发病,多见于成年 • 多发年龄: 大多在21~50岁,但各年龄组都可发病 • 发病年龄与类型: 双相障碍比单相抑郁发病早 • 双相障碍:平均30岁 • 单相抑郁:平均40岁 • 发病类型与性别: • 女性抑郁症患病率几乎为男性的2倍 • 双相障碍患病率则男女几乎相等
病人情绪可不稳定,有易激惹 性,但易激惹情绪通常持续短 暂,病人又转怒为喜。
临床上也可见部分患者以易激惹 为主。
(2)思维奔逸:
联想过程明显加速,自觉变的聪明无比、大脑反应格外 敏捷,思维内容丰富,概念接踵而来,常引经据典,高 谈阔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说话声大、语量增多、 语速增快。思维速度之快令病人常有舌头在跟思维赛跑 的体验。
当抑郁障碍患者存在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时 候,称为“精神病性郁郁(psychotic depressive disorder)”
1.3. 抑郁发作的生理症状群
(1)睡眠障碍: 见于80%以上的抑郁障碍患者,主要是中后期失眠; 典型的睡眠障碍是早醒性睡眠,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即 陷入忧郁甚至绝望(区别于焦虑性失眠) 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
但由于联想过程加快以致来不及深思熟虑,患者谈话内 容流于肤浅和表面化,也给人以信口开河之感。
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和话题常随境转移,可出现意 念飘忽。
因新概念不断涌现和想象力极为丰富,有的患者出现音 联(音韵联想),和意联(词意联想)。
常因讲话过多出现口干舌质甚至声音嘶哑
(3)活动增多:
心境 低落
兴趣 缺失
快感 缺失
传统上所强调的 抑郁症的“三低”症状群 是典型的重度抑郁的症状
不一定见于所有病例
目前,更为关注的则是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诊断抑郁症至少要符合 其中的一条
1.1. 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
(1)心境低落: 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抑郁悲观。可以从轻度的心情不佳、苦 恼忧伤到重度的悲观、绝望。病人终日忧心忡忡,度日如年,生 不如死,痛苦难熬。宽慰最多只暂时有效。有些病人产生自杀观 念和行为。 病人常能体验和过去不一样,即有时间分界线。 在此背景上可出现焦虑、激越症状。 典型的病例常有晨重晚轻的特点,有助于诊断。
(2)食欲下降: 见于70%以上的抑郁障碍患者 表现为失去进食欲望,食物失去诱惑力、终日茶饭不思、无饥饿 感、味同嚼蜡,常伴有体重明显下降(诊断要求:过去一个月中 失去的体重≥ 5% ) 少数患者食欲增加,伴有体重明显增加。
(3)性欲减退: 抑郁障碍早期即可出现性欲减退(主观上没有性欲望) 男性可出现阳萎,女性可出现快感消失和甚至闭经 即使能够勉强维持性行为,但也无法从中获得乐趣
一个躁狂症患者的一天:“三高”!
4
2.1. 躁狂发作的心理症状
(1)情感高涨与易激惹: 病人自感人间无烦事,周围一切 都非常美好,感到自己无比的快 乐和幸福,因此整日兴高采烈, 得意洋洋,轻松、愉快、热情
病人的愉快体验颇为生动鲜明, 与内心体验协调,也具有一定的 感染力,往往能引起周围人的共 鸣;
病人活动明显增多,整日忙碌不停,但做任何事往往虎 头蛇尾、有始无终。
病人还好管闲事和打抱不平,好当众表演、说俏皮话和 开玩笑。
有时表现为挥霍无度,注重打扮,行为轻浮和好接近异 性。
病情严重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举止粗野,甚至有攻击 和破坏行为。
虽然病人终日多说、多动,毫但无疲倦之感,显得格外 精力充沛。
2.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
2.1. 发病率(incidence)和患病率(prevalence)
• 终生患病率: 国内: 0.76~0.83‰
• 时点患病率: 国内:0.37~0.52 ‰
• 西方国家的终生患病率(2~25%)远远高于我国
影响此类数据的因素 1、诊断标准 3、人口迁移 5、地域、种族、文化?
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核心症状 ① 心境低落 ② 兴趣缺失 ③ 快感缺乏
心理症状群
生理症状群
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认知症状
① 睡眠障碍
② 思维迟缓
② 食欲下降
③ 自罪自责
③ 性欲减退
④ 自杀观念和行为 ④ 精力丧失
⑤ 意志活动减退 ⑥ 精神运动性症状
⑤ 非特异性躯 体症状
⑦ 精神病性症状
思维 迟缓
心境 低落
意志 减退
从DSM-III-R (1987)和ICD-10 (1992)以后,称为“心 境障碍”(mood disorder)
更名原因: “心境”能够比“情感”更为确切地描述该类疾病的临床 表现合病程特点。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
• 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
(6)注意力障碍——随境转移: 注意力容易为内外的刺激所转移,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 表现在思维和语言方面:如音联、意联、观念飘忽等 表现在行动方面,做任何事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2.2. 躁狂发作的生理表现
睡眠需求减少 食欲增加 性欲亢进
性需求增高,偶可出现兴之所至的性行为,活在不适当 的场合表现出对异性的亲近、亲密行为
迟缓:表现为活动减少,动作缓慢,工作效率下降,严重 者可出现木僵或亚木僵状态。
激越:表现为持续的精神紧张状态,可见思维混乱,注意 力无法集中,紧张,烦躁,难以自控,甚至出现攻击性行 为
3
(6)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障碍患者可在抑郁存在一段时间以后出现幻觉和妄想 内容可以与抑郁的心境相协调 如: 罪恶妄想、嘲弄性或谴责性的幻听等 也可与抑郁心境不协调 如:关系妄想、贫穷妄想、被害妄想,没有情感色彩的 幻听等。
2.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
躁狂发作三主症
思维 奔逸
情感 高涨
意志 行为 增强
心理症状群 情感高涨 思维奔逸与言语增多 精力充沛,意志活动增强 夸大观念与夸大妄想 自信膨胀、冲动与行为鲁莽 注意力障碍:随境转移
生理症状群 睡眠需求减少 食欲增加 性欲亢进 自主神经症状
自主神经症状 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瞳孔扩大、心率加快等
3.混合发作的临床表现
混合发作:在同一次发作中,暨出现了躁狂的表现,也出现了抑 郁的表现(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同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
单相发作:每次发作均只 表现单相,有时表现为躁 狂,有时表现为抑郁,躁 狂相和抑郁相之间有明显 的间歇期(A)。
一.心境障碍概述; 二.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 三.心境障碍的诊断与临床分型; 四.心境障碍的病因学研究; 五.心境障碍的治疗; 六.心境障碍的预后。
1. 掌握心境障碍的概念 2. 熟悉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概况
1.关于心境障碍的概念
在DSM-III-R和ICD-10以前,称为“情感障碍(affect disorder”
(2)自罪自责、自杀观念和行为: 均在在抑郁性认知的基础上出现 25%有抑郁发作病史的患者曾企图自杀。抑郁的自杀率比一般 人群高20倍,甚至表现为病理性意志增强的自杀企图和行为, 即反复尝试,直到自杀成功。 抑郁自杀构成所有自杀的1/2-2/3,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
(3)思维迟缓:病人的思维联想过程受到抑制,思维缓慢、反应迟 钝、思路闭塞、思考问题吃力。自觉“脑子好像生了锈的机器”。
(2)兴趣缺失: 凡事缺乏兴趣,任何事都提不起劲。患者对病前喜爱的各种活动 兴趣显著减退甚至丧失。
(3)快感缺失: 患者丧失了体验快感的能力,不能从平日从事的活动中获得快乐
1.2. 抑郁发作的心理症状群
(1)抑郁性认知: 特点:抑郁认知“三联症” ① 第一联:对自己的消极评价——认为自己是失败者、低 劣、有缺陷等; ② 第二联:对以往经验的消极解释——认为过去的经历充满 了失败,成功只是侥幸; ③ 第三联:对未来的消极预测——认为未来没有希望,情况 再也不可能好转,痛苦将一直延续。 在此基础上,表现为“三无”症状 ① 无望感(hopelessness) ② 无助感(helplessness) ③ 无用感(worthlessness)
•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高涨或低 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如幻觉、妄想
• 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 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1
心境障碍的核心症状是心境低落或心境高涨 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The mood disorders are so called because one of their main features is abnormality of mood, nowadays the term is usually restricted to disorders in which this mood is depression or elation. The syndromes are characterized by pathologically elevated or depressed mood. A diagnosis is appropriate when the mood disturbance is primary and central to the illness and not secondary to some other physical or psychological state. Most of these disorders tend to be recurrent, and the onset of individual episodes is often related to stressful events or situations.
(4)意志活动减退:意志活动受到抑制,主动性活动明显减少, 生活被动,回避社交,愿独处。走路和其他动作也很缓慢。病情严 重者生活也懒于料理,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可达木僵程度 (“抑郁性木僵”)。
(5)精神运动性症状: 焦虑: 焦虑常常伴发抑郁 表现为莫名其妙的紧张、担忧、坐立不安,甚至恐惧 可伴发一些自主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心悸、尿频、出汗等
(4)精力丧失(感) 患者感觉精力不足,十分疲劳,体力耗竭,能力下降 常诉:太累了,不想干,干不了,完成不了,没有动力….
(5)非特异性躯体症状:
疼痛: 固定性或游走性疼痛,程度有轻有重 相当一部分患者因疼痛而就诊于综合医院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表现为口干、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便秘、心慌、心悸、 胸闷、出汗等,严重者可达到疑病程度; 某些病人,尤其是更年期和老年患者,躯体不适主诉繁多, 可涉及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某些病人,抑郁情绪完全被主观躯体不适症状所掩盖。这类 病人一般长期在综合医院各科就诊,虽大多无阳性发现,但 也易造成误诊——心理检查、抗抑郁治疗有效有助于诊断。
混合发作:躁狂和抑郁在 同一个发作周期中均有表 现,躁狂相与抑郁相之间 没有间歇期,甚至快速交 替出现(B、C)。
5
1. 掌握心境障碍的临床分型 2. 掌握抑郁障碍的诊断与临床分型 3. 掌握双相障碍的诊断与临床分型 4. 掌握环性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5. 掌握恶劣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6. 掌握原发性与继发性心境障碍的鉴别要点 7. 掌握心境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鉴别要点
(4)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 在心境高涨的背景上,病人经常出现夸大观念(涉及能 力,容貌、地位、财富等),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 盛气凌人。严重时可发展为夸大妄想。 有时在夸大观念或妄想基础上可出现关系和被害妄想
(5)自信膨胀、冲动与行为鲁莽: 在心境高涨和夸大观念与妄想的背景上出现自信膨胀 过分地参与某些有乐趣的活动,而这种活动有潜在或能会 乐极生悲地造成痛苦的后果(例如,无节制地狂欢狂饮, 轻率的性行为,或愚蠢的商业投资)
2.3.种族 特点:各种族间患病率无明显差别
2.4.社会阶层 特点:低阶层比高阶层患重症抑郁的风险高2倍 高阶层双相障碍的患病率高于人群平均
2.5. 婚姻 特点:离异/单身的患情感障碍、尤其抑郁症较多
1. 掌握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2. 掌握躁狂发作临床表现 3. 掌握混合发作的临床表现
2
1.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2、登记方法 4、调查员的职业素养
2.2.发病年龄和性别 特点:各年龄组都可发病,多见于成年 • 多发年龄: 大多在21~50岁,但各年龄组都可发病 • 发病年龄与类型: 双相障碍比单相抑郁发病早 • 双相障碍:平均30岁 • 单相抑郁:平均40岁 • 发病类型与性别: • 女性抑郁症患病率几乎为男性的2倍 • 双相障碍患病率则男女几乎相等
病人情绪可不稳定,有易激惹 性,但易激惹情绪通常持续短 暂,病人又转怒为喜。
临床上也可见部分患者以易激惹 为主。
(2)思维奔逸:
联想过程明显加速,自觉变的聪明无比、大脑反应格外 敏捷,思维内容丰富,概念接踵而来,常引经据典,高 谈阔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说话声大、语量增多、 语速增快。思维速度之快令病人常有舌头在跟思维赛跑 的体验。
当抑郁障碍患者存在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时 候,称为“精神病性郁郁(psychotic depressive disorder)”
1.3. 抑郁发作的生理症状群
(1)睡眠障碍: 见于80%以上的抑郁障碍患者,主要是中后期失眠; 典型的睡眠障碍是早醒性睡眠,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即 陷入忧郁甚至绝望(区别于焦虑性失眠) 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
但由于联想过程加快以致来不及深思熟虑,患者谈话内 容流于肤浅和表面化,也给人以信口开河之感。
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和话题常随境转移,可出现意 念飘忽。
因新概念不断涌现和想象力极为丰富,有的患者出现音 联(音韵联想),和意联(词意联想)。
常因讲话过多出现口干舌质甚至声音嘶哑
(3)活动增多:
心境 低落
兴趣 缺失
快感 缺失
传统上所强调的 抑郁症的“三低”症状群 是典型的重度抑郁的症状
不一定见于所有病例
目前,更为关注的则是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诊断抑郁症至少要符合 其中的一条
1.1. 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
(1)心境低落: 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抑郁悲观。可以从轻度的心情不佳、苦 恼忧伤到重度的悲观、绝望。病人终日忧心忡忡,度日如年,生 不如死,痛苦难熬。宽慰最多只暂时有效。有些病人产生自杀观 念和行为。 病人常能体验和过去不一样,即有时间分界线。 在此背景上可出现焦虑、激越症状。 典型的病例常有晨重晚轻的特点,有助于诊断。
(2)食欲下降: 见于70%以上的抑郁障碍患者 表现为失去进食欲望,食物失去诱惑力、终日茶饭不思、无饥饿 感、味同嚼蜡,常伴有体重明显下降(诊断要求:过去一个月中 失去的体重≥ 5% ) 少数患者食欲增加,伴有体重明显增加。
(3)性欲减退: 抑郁障碍早期即可出现性欲减退(主观上没有性欲望) 男性可出现阳萎,女性可出现快感消失和甚至闭经 即使能够勉强维持性行为,但也无法从中获得乐趣
一个躁狂症患者的一天:“三高”!
4
2.1. 躁狂发作的心理症状
(1)情感高涨与易激惹: 病人自感人间无烦事,周围一切 都非常美好,感到自己无比的快 乐和幸福,因此整日兴高采烈, 得意洋洋,轻松、愉快、热情
病人的愉快体验颇为生动鲜明, 与内心体验协调,也具有一定的 感染力,往往能引起周围人的共 鸣;
病人活动明显增多,整日忙碌不停,但做任何事往往虎 头蛇尾、有始无终。
病人还好管闲事和打抱不平,好当众表演、说俏皮话和 开玩笑。
有时表现为挥霍无度,注重打扮,行为轻浮和好接近异 性。
病情严重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举止粗野,甚至有攻击 和破坏行为。
虽然病人终日多说、多动,毫但无疲倦之感,显得格外 精力充沛。
2.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
2.1. 发病率(incidence)和患病率(prevalence)
• 终生患病率: 国内: 0.76~0.83‰
• 时点患病率: 国内:0.37~0.52 ‰
• 西方国家的终生患病率(2~25%)远远高于我国
影响此类数据的因素 1、诊断标准 3、人口迁移 5、地域、种族、文化?
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核心症状 ① 心境低落 ② 兴趣缺失 ③ 快感缺乏
心理症状群
生理症状群
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认知症状
① 睡眠障碍
② 思维迟缓
② 食欲下降
③ 自罪自责
③ 性欲减退
④ 自杀观念和行为 ④ 精力丧失
⑤ 意志活动减退 ⑥ 精神运动性症状
⑤ 非特异性躯 体症状
⑦ 精神病性症状
思维 迟缓
心境 低落
意志 减退
从DSM-III-R (1987)和ICD-10 (1992)以后,称为“心 境障碍”(mood disorder)
更名原因: “心境”能够比“情感”更为确切地描述该类疾病的临床 表现合病程特点。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
• 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
(6)注意力障碍——随境转移: 注意力容易为内外的刺激所转移,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 表现在思维和语言方面:如音联、意联、观念飘忽等 表现在行动方面,做任何事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2.2. 躁狂发作的生理表现
睡眠需求减少 食欲增加 性欲亢进
性需求增高,偶可出现兴之所至的性行为,活在不适当 的场合表现出对异性的亲近、亲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