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路由协议的分析及比较
移动Ad hoc网络中几种典型路由协议性能分析
![移动Ad hoc网络中几种典型路由协议性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0d65563b3567ec102d8a57.png)
作者简介: 李秀明(92 , 四川开江人。 18一)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无线网络技术研究。
点就向源节点发送错误分组 R R R u r r , E R( ot Er ) 源节点 e o 收到 R R E R分组后将该 R R E R分组中通知的失效路 由从 路由表中删除. 沿途转发 R R E R分组的节点也从 自己的路 由表中删除包含该断开链路的所有路由. 为了保证网络性 能而减少路由控制报文数量 ,S D R路由协议在路由请求分 组中设置一个序号 以及一个生存时间值 即 -' IL值来避免 ’ I 重复转发路由请求. 并使用路由缓存和中间节点应答机制
路由. D R路 由协议一样 , 【与 S 3 只有 当节点需要发送数据
的时候 才广播 R E R Q分组 , 到该 R E 收 R Q分组 的节点 创建
到达源节点的反向路 由. 目的节点收到路由请求后以单播
的方式 向源 节 点 响应 一 个 R E R P分 组 , 间 节 点 收 到 此 中
转发 的下 一 跳 , 代 表协 议 有 G S 、A 、 eC s等. 其 PR L R Goa t 本 文重 点 对 当 前 比较 典 型 的 路 由 协 议 D R A D 以 及 S、 O V
就启动路由维护机制. S D R支持主动应答和被动应答两种
链路 状态监 测方 法. 一旦 发 现 链路 断裂 , 断裂 处 的 上游 节
李 秀明 , 方 珍2赵 , 强
(. 1重庆 交通 大学 信 息科 学与工程 学院, 重庆 南岸 区 407 ;. 0042四川职业技术 学院 网络 电子教 学部 , 四川 遂 宁 6,o ) 2 o m
摘
要 : 过仿真 实验 , 移动 A o 通 对 dhe网络 中几种典 型的路 由协议进行 分析和 比较 。仿真 结果表 明 , 与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的评价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4f2333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e.png)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的评价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是指动态路由协议在传输过程中,对网络数据的保护程度。
在评价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时,需要考虑到协议的认证、完整性和机密性等方面,以及协议本身的设计和实现是否存在漏洞。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评价,并对动态路由协议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和总结。
1. 认证认证是指在发送数据包时,确认发送方的身份是否是合法的。
在动态路由协议中,认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如果发送方的身份无法得到确认,那么接收方就无法确定接收到的路由信息是否可信。
动态路由协议必须具有认证机制,以确保发送方的身份是合法的。
常见的认证方式包括使用数字证书、预共享密钥等。
如果动态路由协议缺乏有效的认证机制,就容易受到身份伪装攻击,从而导致网络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2.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确保数据包的内容没有被篡改。
在动态路由协议中,完整性的保护同样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路由信息被篡改,就会导致路由表的错误,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
动态路由协议必须具有保护数据完整性的机制,以确保接收到的路由信息与发送方发送的路由信息一致。
常见的保护数据完整性的方式包括使用消息摘要算法、数字签名等。
如果动态路由协议缺乏保护数据完整性的机制,就容易受到数据篡改攻击,从而导致网络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4. 设计和实现漏洞除了上述的认证、完整性和机密性外,动态路由协议本身的设计和实现也可能存在漏洞,从而影响其安全性。
协议的设计是否合理、实现是否严谨等方面都可能导致协议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在评价动态路由协议的安全性时,还需要考虑到协议本身的设计和实现是否存在漏洞。
如果动态路由协议的设计和实现存在漏洞,就容易导致网络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ab7523987c24028915fc333.png)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有类路由协议什么是无类路由协议:有类路由协议:在发送时不发送子网掩码,所以它不支持VLSM,比如RIPV1,IGRP无类路由协议:在发送是发送子网掩码,所以它支持VLSM,比如RIPV2 OSPF EGIRP IS-IS BGP 在从多路由协议中RIPV2 RIPV1 IGRP 属于距离失量路由协议,OSPF IS-IS 属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至于EIGRP是高级距离失量路由协议,含有一些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特征,是混合的路由协议。
以下是一些协议的比较:1、RIPV1,RIPV2所支持的网络规模为中型,IGRP EIGRP为大型网络,而OSPF IS-IS支持极大型网络。
2、度量值(metric)RIPV1,RIPV2为跳数IGRP,EIGRP 为复合(带宽,延时,负载,可靠性,以及MTU)OSPF,IS-IS为开销(cost cost =10的八次方/带宽)3、最大跳数的限制RIPV1,RIPV2为15 跳IGRP,EIGRP为255IS-IS为1024OSPF 没有跳数限制4、只有ciso的两个私有协议IGRP和EIGRP不但支持在等价的链路上做负载均衡,还支持在不等价的链路上做负载均衡,其它的只支持在等价的链路上做负载均衡。
5、RIP依靠UDP进行传输,使用端口号520。
但IGRP,EGIRP,OSPF直接与internet层相连并分别使用IP协议号9,88,89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其相应的路由表称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
静态路由表由网络管理员在系统安装时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后由网络管理员手工修改路由表。
动态路由随网络运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路由器根据路由协议提供的功能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由此得到动态路由表。
根据路由算法,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a265b17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c.png)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两种路由协议。
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确定网络中数据包的最佳传输路径。
本文将对这两种路由协议进行深入探讨,从协议原理、工作方式、优缺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两种路由协议的异同之处。
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度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它根据每条路径的距离(即跳数或者成本)来确定最佳路径。
常见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等。
1.1原理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原理比较简单,每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向它的邻居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包括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网络地址及到达这些地址的距离。
邻居路由器收到这些更新信息后,会根据这些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如果某个路由器的路由表发生变化,它就会通知它的邻居路由器。
通过这种方式,路由表信息会在整个网络中传播,直到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都收敛到最优状态。
1.2工作方式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工作方式是分散式的,每个路由器只知道它直接相连的邻居路由器的路由信息,并且根据这些信息来计算到达其他网络的最佳路径。
因此,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表只包含了直接相连的邻居路由器的信息,而不包含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
1.3优缺点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优点是实现比较简单,对网络带宽和处理器资源的需求较低。
但是它也存在很多缺点,比如收敛速度慢、不适合大型网络、易受环路影响等。
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是另一种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它根据网络中每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来计算最佳路径。
常见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等。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分析及应用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分析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84bbe1e27284b73f24250c3.png)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分析及应用【摘要】路由器寻找的最佳路径是路由协议,它能保持各个路由器间的路由表相同,实现各个路由器间的相互连通,且在网络间传递数据包。
可见,动态路由协议是借助路由器间的信息传递,计算、更新网络结构。
但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弊端影响常用动态路由器安全性。
现就BGP、OSFP和RIP V2三种常用的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应用。
【关键词】动态路由安全性应用连接网络的重要硬件设备,是路由器,它可以实现数据包的传递。
而动态路由协议指的是路由器表的更新过程,它能够满足网络结构变化的需求。
常用的动态路由分为三种,分别为BGP协议、OSPF协议和RIP V2协议。
如果在数据包传递过程中,协议出现漏洞,那么容易被人利用,给网络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分析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分析1.1 BGP协议安全性多个相互连接的商业网络共同组成了Internet。
各个ISP或企业网络,需要定义一个自治系统号,即ASN,它们的分配由IANA完成[1]。
自治系统号共有65535个,其中私用保留的为65512―65535。
路由信息在共享状态下,此号码的维护方式可以采取层的方式。
BGP采用会话管理,其中TCP的179端口可起到触发作用,使Keepalive和update信息被触发,且累及其邻居,从而更新和传播BGP 路由表。
然而,因BGP的传输方式以TCP为主,那么容易导致BGP出现关于TCP的诸多问题,例如拒绝服务攻击,预测序列号,SYN Flood攻击等。
BGP主要是利用TCP的序列号,未使用自身的序列号。
所以,一旦设备应用可预测序列号,就容易受到该类型攻击。
在Internet 中运行的大部分路由器都采用了Cisco设备,没有采用预测序列号方案,这就降低了受到攻击的风险。
一些BGP在默认状态下,未采用相关的认证机制,有些BGP继续沿用明文密码,这样,大大增加了受到攻击的可能性。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07f326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c.png)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协议的分类:●运行环境:IG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RIP IGRP EIGRP OSPF IS-ISEGP:外部网关路由协议BGP协议(边界网关协议)●运行原理:1. 距离矢量型RIP IGRP所有路由器都只将其路由表(或路由表的一部分)发给邻居,邻居根据收到的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对自己的的路由表进行修改(是否有前往网络的更佳路径)。
这一过程将定期进行。
路由器只知道到达目标的下一跳,对整个网络没有完整的认识。
道听途说。
例:新安洛阳匽师巩义郑州开封宜阳汝阳新郑新密要点:1. 向邻居通告自己知道的路由条目。
2. 周期性通告(更新)30秒2. 链路状态型OSPF ISIS先建立邻居关系;然后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构建关于整个网络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最终所有路由器都有一个相同的数据库(网络地图); 依据SPF算法自己计算路由表。
R仅在其接口(链路)发生变化时,才将变化后的状态发送给其它路由器。
触发更新+增量更新。
邻居重新计算前往每个网络的最佳路径。
分析:触发更新+增量更新每个路由器对整个网络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因其都有一个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地图)。
要点:1. 通告链路状态LSA 拓扑:R标识、和哪一个R相连路由:子网,接口开销2. 触发更新+ 周期更新OSPF 每30分钟刷新一次(将LSDB的简略信息重新通告一次,确保LSDB的同步).3. 混合路由协议EIGRP -----高级距离矢量协议兼具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协议的特征。
距离矢量特性向邻居通告的是路由条目(路由表)初始路由发现链路状态特性触发更新,只更新发生变化的部分。
(EIGRP 不会周期性通告)管理距离用来标识路由的可信度,又称为路由优先级。
原则:静态优于动态,复杂算法优于简单算法。
如果一条路由从多种方式(静态、RIP、OSPF)学到,路由处理进程将根据管理距离的大小来确定把那一条路由写进路由表。
直连0静态出接口0下一跳 1EIGRP内部90 外部170 汇总5OSPF 110RIP 120BGP外部20 内部200不可信255控制层面如何学习路由表学习路由表,为数据转发提供依据。
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路由协议分类比较
![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路由协议分类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7a97f004a7302768e99396e.png)
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路由协议摘要:本文主要以节点的传播方式为出发点,分析集中典型的路由协议。
关键字:无线网络路由协议性能1. 引言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多功能传感器快速发展,进而使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成为目前研究热点。
WSN 是由部署在检测区域内的大量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系统,使其在小体积内集成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等功能,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提供给终端用户。
本文首先简要说明衡量路由协议的四个标准,然后就WSN 中路由协议的几种路由协议提出新的分类方法。
2. 路由协议的衡量标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不同于传统网络的协议,它具有能量优先、基于局部的拓扑信息、以数据为中心和应用相关四个特点,因而,根据具体的应用设计路由机制时,从四个方面衡量路由协议的优劣:(1)能量高效(2)可扩展性(3)健壮性(4)快速收敛性3. 路由协议的分类针对不同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路由协议,目前已有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两种:按网络结构可以分为平面路由协议、分级网络路由协议和基于位置路由协议;按协议的应用特征可以分为基于多径路由协议、基于可靠路由协议、基于协商路由协议、基于查询路由协议、基于位置路由协议和基于QoS 路由协议。
本文就各个协议的不同侧重点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方法,把现有的代表性路由协议按节点的传播方式划分为广播式路由协议、坐标式路由协议和分簇式路由协议。
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4. 广播式路由协议4.1 扩散法(Flooding)扩散法是一种传统的网络通信路由协议。
它实现简单,不需要为保持网络拓扑信息和实现复杂的路由算法消耗计算资源,适用于健壮性要求高的场合。
但是,扩散发存在信息爆炸问题,即能出现一个节点可能得到数据多个副本的情况,而且也会出现部分重叠的现象。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的评价5篇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的评价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b9ce7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b.png)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的评价5篇第1篇示例: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是网络安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对于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信息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EIGRP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安全性也是其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我们来看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其最大的安全性问题在于其缺乏身份验证机制。
这意味着攻击者可以很容易伪造路由更新信息,从而导致路由循环、路由信息篡改等安全问题。
在实际网络部署中,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RIP协议的安全性,比如使用RIPv2版本、限制RIP的广播范围、启用基于密钥的认证等。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
与RIP协议不同,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其相对于RIP来说在安全性方面有一些优势。
OSPF协议支持区域划分和身份验证功能,可以通过区域之间的边界路由器(ABR)进行路由更新的控制和过滤,从而减少了路由信息的泄需可能。
OSPF协议也支持MD5认证,可以有效防止路由器之间的信息劫持和伪造攻击。
我们来看一下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协议。
EIGRP是一种混合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其在安全性方面比RIP和OSPF都要更加优秀。
EIGRP协议支持MD5和SHA算法的认证机制,可以在路由器之间进行安全通信。
EIGRP还提供了加密的传输功能,可以有效保护路由信息的机密性。
EIGRP在实际网络部署中也被广泛应用。
不同的动态路由协议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劣。
在实际网络部署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环境来选择适合的动态路由协议,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和信息安全。
通过不断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加强安全措施的部署,才能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路由协议面试知识
![路由协议面试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3fa3da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a.png)
路由协议面试知识1. 路由协议概述路由协议是网络通信中用于确定数据包传输路径的一种协议。
它通过维护路由表,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
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的不同,常用的路由协议有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路由表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不会自动更新。
这种路由协议适用于较小的网络环境,因为路由表不会频繁变化,可以提供较高的网络性能。
•动态路由:路由表是由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自动更新的。
这种路由协议适用于大规模网络环境,可以根据网络状况自动调整路由表,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2. 常见的路由协议2.1 内部网关协议(IGP)内部网关协议是指在一个自治系统(AS)内部使用的路由协议,常用的IGP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衡量路径的度量标准。
RIP具有简单、易于配置的特点,但在大型网络环境中不太适用,因为其对网络规模有限制。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使用链路的带宽、延迟、可靠性等作为路径的度量标准。
OSPF支持VLSM(可变长度子网掩码),能够适应复杂网络环境,并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也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常用于大型的ISP网络。
IS-IS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快速收敛能力,但配置和维护较为复杂。
2.2 外部网关协议(EGP)外部网关协议是指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传递路由信息的协议,常用的EGP协议有:•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是一种路径矢量路由协议,用于在不同的AS之间传递路由信息。
BGP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策略控制能力,常用于大型互联网环境中。
3. 路由协议的选择因素在选择路由协议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网络规模:对于小型网络来说,静态路由可能是合适的选择;而对于大型复杂的网络,则需要动态路由协议来适应网络的变化。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9ff1b12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9.png)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路由协议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选择和确定网络中数据包传输路径的一种协议。
在路由协议中,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两种常用的路由算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协议进行比较和分析。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分布式路由选择协议,其中每个路由器根据自己到目的地的距离向相邻路由器广播自己的路由表。
下面是一些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特点和优点:1.分布式算法:每个路由器仅知道自己的直接邻居和到达目的地的距离,通过交换信息,每个路由器逐渐学习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2.基于跳数或距离: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通常使用跳数或距离作为度量标准,例如,RIP协议使用跳数来衡量路由器之间的距离。
3.时间敏感性: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需要一定时间来收敛,并且对网络变化的响应较慢。
这是因为每个路由器仅通过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可能无法及时获得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4.更新频率: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通常每隔一段时间发送更新信息,通过比较更新信息中的跳数或距离来更新路由表。
5.容易受到路由环路等问题的影响:由于每个路由器只知道相邻路由器的信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容易发生路由环路等问题,需要通过使用拆环技术(如毒性逆转)来解决。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全局路由算法,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每个路由器都有完整的网络拓扑信息,并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来计算和更新最短路径。
下面是一些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特点和优点:1.全局拓扑信息:每个路由器都知道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和更新最短路径。
2.精确的路径计算: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使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如Di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从而保证数据包传输的效率。
3.迅速的收敛性:由于每个路由器都有完整的网络拓扑信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可以迅速地收敛,并对网络变化做出快速响应。
RIP.RIGRP.OSPF协议对比
![RIP.RIGRP.OSPF协议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749003367ec102de2bd891e.png)
路由协议(RIP、OSPF、EIGRP和BGP) 整理对于路由器而言,要找出最优的数据传输路径是一件比较有意义却很复杂的工作。
最优路径有可能会有赖于节点间的转发次数、当前的网络运行状态、不可用的连接、数据传输速率和拓扑结构。
为了找出最优路径,各个路由器间要通过路由协议来相互通信。
需要区别的一点是:路由协议与可路由的协议是不是等同的。
如TCP/IP和IPX/SPX,尽管它们可能处于可路由的协议的顶端。
路由协议只用于收集关于网络当前状态的数据并负责寻找最优传输路径。
根据这些数据,路由器就可以创建路由表来用于以后的数据包转发。
除了寻找最优路径的能力之外,路由协议还可以用收敛时间—路由器在网络发生变化或断线时寻找出最优传输路径所耗费的时间来表征。
带宽开销—运行中的网络为支持路由协议所需要的带宽,也是一个较显著的特征。
尽管并不需要精确地知道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你还是应该对最常见的路由协议有所了解:RIP、OSPF、EIGRP和BGP(还有更多的其他路由协议,但它们使用得并不广泛)此外还IGRP路由选择协议,它是Cisco公司设备专用协议,其它非Cisco设备不能使用这样协议。
对这四种常见的路由协议描述如下。
(1) 为IP和IPX设计的RIP(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最早先的路由协议,但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这是由于它在选择两点间的最优路径时只考虑节点间的中继次数这个原因的缘故。
例如,它不考虑网络的拥塞状况和连接速率这些因素。
使用RIP的路由器每30秒钟向其他路由器广播一次自己的路由表。
这种广播会造成极大的数据传输量,特别是网络中存在有大量的路由器时。
如果路由表改变了,新的信息要传输到网络中较远的地方,可能就会花费几分钟的时间;所以RIP的收敛时间是非常长的。
而且,RIP还限制中继次数不能超过16跳(经过16台路由器设备)。
所以,在一个大型网络中,如果数据要被中继16跳以上,它就不能再传输了。
而且,与其他类型的路由协议相比,RIP还要慢一些,而安全性却差一些。
盘点路由协议之RIP协议及IGRP协议
![盘点路由协议之RIP协议及IGRP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e67ec12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a.png)
盘点路由协议之RIP协议及IGRP协议盘点路由协议之RIP协议及IGRP协议RIP协议简介RIP 是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的简称,是一种基于D-V算法的简单动态路由协议,主要用于小型网络。
它通过UDP交换路由信息,每隔30秒向外发送一次更新报文(将自己所有的路由表都发送给邻居)。
如果路由器经过180秒没有收到来自对方端的路由更新报文,则将所有来自此路由器的路由信息标志为不可达,如果在其后120 秒内仍未收到更新报文,就将该条路由从路由表中删除。
RIP使用跳数来衡量到达目的网络的距离,路由器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通过一个路由器可达网络的跳数为1,其余依此类推。
为限制收敛时间,RIP规定metric最大跳数为15,高于此的都不可达,这是限制RIP不能用于大型网络的主要因素。
RIP协议处于UDP协议的上层,RIP所接收的路由信息都封装在UDP的数据报中,RIP在520号端口上接收来自远程路由器的路由修改信息,并对本地的路由表做相应地修改,同时通知其他路由器。
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全局路由的同步。
RIP协议的实现系统初始化1.RIP启动时的初始路由表仅包含本路由器的一些直连接口路由。
2.RIP协议启动后向各接口广播一个Request报文。
3.邻居路由器的RIP协议从某接口收到Request报文后,根据自己的路由表,形成Response报文向该接口对应的网络广播。
4.RIP接收邻居路由器回复的包含邻居路由器路由表的'Response 报文,形成自己的路由表。
路由更新RIP协议以30秒为周期用Response报文广播自己的路由表。
收到邻居发送而来的Response报文后,RIP协议计算报文中路由项的度量值,比较其与本地路由表路由项度量值的差别,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报文中路由项度量值的计算公式为:metric=MIN(metric + cost, 16)。
移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比较与分析
![移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比较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dead0abed5b9f3f90f1ccb.png)
1 移动 A o d H c网络 ( NE MA T)
一
中和灾 害 情况 下都 具 有极 大 的优 势 , 同样 在 商 业 应 用 中, 如传 感 器 网络 或 会 议 等也 都具 有 非 常广 阔 的发 展 前 景 。但 由于无 线链 接 有 限 的传 播 范 围 , 于 指 定 的 对 源 节点 到 目的节 点 的路 由可 能需要 通 过多 个 中间节 点
关键 词 : 动 A o 移 dH c网络 ; 由协议 ; 路 链接 ; 扑 结 构 ; 由更新 拓 路
Co pa io n a y i fRo tn o o o s i o l c Ne wor m rs n a d An l ss o u i g Pr t c l n M bie Ad Ho t k
口 L n x a IXi—u n.XI Jn —o A igb
,
( i F reE g er nvri , h a x X n7 0 7 ,C ia A r oc n i e i sy S a ni i 1 0 7 hn ) n U e t a
A b t a t M o l c n t r sa u o o u y t m ,a e o ay d n m i ewo k t tf r e y s r c : bi Ad Ho e wo k i n a t n mo s s se e nd a tmp r r y a c n t r ha o m d b a s to r ls o l n d s wih utt e i t r e i n f c n r l e a c s p it r a y nr sr t r . I e fwie e s m bi e o e t o h n e v nt o e ta i d c e s on s o n ifa tucu e o z n s c ewo k,i i e e s r oha e a fe t a r t c lt ui t e r mo a ft e ma n b d n o pr vd u h an t r t sn c s a t v n e f cu lp o o o os t h e v lo h i o y a d t o i e y p s il o t o h a a ta s iso o sb e r ue fr te d t r n m s in. Th a tr i h lmi t e r u i g p o o o a b v d d i t wo e f co s wh c i t h o tn r tc lc n e dii e n o t p ns:f d n fe to a i r p g t n a d e g fe to ewo’ o oo y Th xsi g r u i g p o o ost k a a i g efc fr d o p o a a i n d e ef c fn t l tp lg . o k ee itn o tn r tc l a e e h sz n di e e tf n t n r m v re a l s Ro tn r tc l a a li t o tn ic v r n o mp a ie o f r n u c i sfo die s nge . f o u i g p o o os c n f l n o r u i g d s o e a d ru- y tn an e n e, i ih r u ig d s o e st e o n 、 i g m i tna c n wh c o tn ic v r i he k y p i t y Ke y wor ds: o l c n t r m bi Ad Ho ewo k;r u i g p o o o ;ln e o tn r tc l i k; tp lg r me r o oo y fa wo k; rutn p tn o i g u dai g
各种路由协议路由标记方法分析
![各种路由协议路由标记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51478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2.png)
各种路由协议路由标记方法分析路由协议是用于在网络中选择数据包传输的最佳路径的一种通信协议。
在路由协议中,路由器通过交换路由表信息来决定数据包的最佳传输路径。
路由标记方法是路由协议中用于标识和识别路由的一种方式。
下面将分析几种常见的路由协议和它们的路由标记方法。
1.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DVRP)DVRP中,路由器以距离和方向的形式将路由信息发送给相邻的路由器。
其中,距离表示从源路由器到目标路由器的跳数,方向表示下一跳的路由器。
DVRP中的路由标记方法是每个路由器维护一个距离表,表中包含到达目标路由器的跳数和下一跳路由器的信息。
2.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LSRP)LSRP中,每个路由器将自己所知道的网络拓扑信息发送给全网的其他路由器。
每个路由器依据这些收到的拓扑信息计算出最短路径树,并将这个信息记录在路由表中。
LSRP中的路由标记方法是将每个节点和与其相连的边的状态信息发送给其他节点,从而建立全网的拓扑图。
3. 路径矢量路由协议(Path Vector Routing Protocol,PVRP)PVRP是一种与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类似的协议,通常用于在大规模的互联网中进行路由选择。
PVRP中的路由标记方法是由每个路由器发送带有路径信息的路由更新消息,包括源路由器的网络地址和已经经过的路由器列表。
4. 链路状态与距离矢量混合路由协议(Hybrid LinkState/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该协议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优点结合起来。
每个路由器既会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信息,也会根据距离和方向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路由标记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实现,可以是路由器维护的距离矢量表,也可以是收到的链路状态信息。
常用路由协议及优先级
![常用路由协议及优先级](https://img.taocdn.com/s3/m/a829c21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9.png)
常用路由协议及优先级一、引言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计算机在网络中找到正确的路径,从而实现数据传输。
常用的路由协议有很多种,每种协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缺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常用的路由协议及其优先级。
二、常用路由协议1. 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一种手动配置的路由方式,管理员需要手动输入目标地址和下一跳地址。
这种方式适用于小型网络或者网络拓扑结构比较简单的场景。
2.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协议,它通过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信息来与其他节点交换信息。
RIP适用于小型网络或者拓扑结构比较简单的场景。
3.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协议,它可以在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中实现快速收敛和高效传输。
OSPF适用于大型企业网络或者ISP网络。
4.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是一种广域网协议,它主要用于互联网上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通信。
BGP可以实现路由的策略控制和优化,适用于大型ISP网络。
三、常用路由协议的优先级1. BGP > OSPF > RIP > 静态路由BGP是最高优先级的路由协议,因为它主要面向互联网上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通信。
其次是OSPF,因为它可以在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中实现快速收敛和高效传输。
RIP和静态路由是较低优先级的路由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或者拓扑结构比较简单的场景。
2. 动态路由 > 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优先于静态路由协议,因为动态路由可以自动更新和维护路由表信息,减少管理员的配置工作量。
而静态路由需要管理员手动配置目标地址和下一跳地址。
3. 拓扑结构复杂度 > 网络规模当网络拓扑结构比较复杂时,使用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OSPF或者基于BGP协议进行策略控制和优化更加合适。
无线网络的路由协议解析
![无线网络的路由协议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fde9628e9951e79b8927a6.png)
无线网络的路由协议解析无线网状网络是由Ad Hoc网络发展而来的一种多点对多点的无线网络,目前无线网状网络的路由协议都从很大程度上参考Ad Hocl~络的路由协议,其中经典型路由协议更是直接将Ad Hoc路由协议应用于无线网状网络环境。
对经典型无线网状网路由协议进行介绍,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协议进行重点分析。
一、无线网状网的路由协议传统的路由协议是专为有线网络设计的,并不适用于无线网状网环境。
因为传统的路由协议不能够很好处理无线网状网环境中常见的拓扑结构和链接质的快速变化。
无线网状网络都有一些显著的特性,例如:高动态性,智能性,端对端最佳路径选择,多跳性,通常带宽有限和计算能力不足。
无线网状网络的高动态性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路由器本身可能移动,并造成网络拓扑结构的快速变动。
第二,即使路由器本身不移动,由于干扰、地理和环境等因素,无线电链路的质量仍可能发生快速变化。
从以上这些特性可以知道,完备的无线网状网路由协议必须需要具备以下特点:①分布式操作;②快速收敛(适应更快的移动);③可扩展性:④适用于大量的小型设备;⑤只占用有限的带宽和计算能力主动式操作(减少初始延迟):⑥在选择路由时考虑无线电链路的质量和容量;⑦避免环路:⑧安全性。
由于无线网状网是由Ad Hoc 网络发展而来的无线网络。
Ad Hoc网络和无线网状网络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现有的主流无线网状网路由协议也是从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发展而来的,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路由协--议:一种为先验式路由协议:一种为反应式路由协议;另外一种就是二者的混合,称为混合式路由协议。
二、先验式路由协议(一)简介先验式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表格的路由协议。
在这种协议中,每个节点维护一张或多张表格,这些表格包含到达网络中其它所有节点的路由信息。
当检测到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节点在网络中发送路由更新信息。
收到更新信息的节点更新自己的表格,以维护一致的、及时的、准确的路由信息。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ab7523987c24028915fc333.png)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有类路由协议什么是无类路由协议:有类路由协议:在发送时不发送子网掩码,所以它不支持VLSM,比如RIPV1,IGRP无类路由协议:在发送是发送子网掩码,所以它支持VLSM,比如RIPV2 OSPF EGIRP IS-IS BGP 在从多路由协议中RIPV2 RIPV1 IGRP 属于距离失量路由协议,OSPF IS-IS 属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至于EIGRP是高级距离失量路由协议,含有一些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特征,是混合的路由协议。
以下是一些协议的比较:1、RIPV1,RIPV2所支持的网络规模为中型,IGRP EIGRP为大型网络,而OSPF IS-IS支持极大型网络。
2、度量值(metric)RIPV1,RIPV2为跳数IGRP,EIGRP 为复合(带宽,延时,负载,可靠性,以及MTU)OSPF,IS-IS为开销(cost cost =10的八次方/带宽)3、最大跳数的限制RIPV1,RIPV2为15 跳IGRP,EIGRP为255IS-IS为1024OSPF 没有跳数限制4、只有ciso的两个私有协议IGRP和EIGRP不但支持在等价的链路上做负载均衡,还支持在不等价的链路上做负载均衡,其它的只支持在等价的链路上做负载均衡。
5、RIP依靠UDP进行传输,使用端口号520。
但IGRP,EGIRP,OSPF直接与internet层相连并分别使用IP协议号9,88,89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其相应的路由表称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
静态路由表由网络管理员在系统安装时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后由网络管理员手工修改路由表。
动态路由随网络运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路由器根据路由协议提供的功能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由此得到动态路由表。
根据路由算法,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
Ad Hoc网络中典型路由协议比较
![Ad Hoc网络中典型路由协议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10fee8f83d049649b66582d.png)
6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 N2008N O .11SC I ENC E &TEC HN OLO GY I NFO RM ATI O NI T 技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1],一种新型的无线网络即移动Ad hoc 网络(M obi l e Ad Hoc Ne t wor k,M ANE T)成为了研究热点。
移动A d hoc 网络是由一组移动节点形成的一个多跳的、临时性的自治系统。
由于Ad hoc 网络具有分布性、动态性、自治性、易构性和移动性,使得无线移动A d hoc 网络可以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自然灾害应急处理、科学考察、探险、交互式演讲、共享信息的商业会议、紧急通信等领域。
在这种环境中,每一个节点都具有终端和路由的功能,它们要完成发现和维护到其他节点路由的功能,因此,快速动态的路由协议就成了Ad hoc 网络的关键技术。
然而,Ad hoc 网络有其特殊的局限性,如有限的带宽、高动态的网络拓扑结构、链路干扰、链路的有限范围以及广播等特性,使得建立可靠快速高效的Ad hoc 网络路由协议成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1A d hoc 网络路由协议的分类A d hoc 网络的路由协议大致可以分为先验式(Pr o a c t i v e )路由协议、反应式(React i ve)路由协议以及混合式路由协议[2]。
反应式路由协议,又称为按需路由协议,是一种当需要发送数据时才查找路由的路由算法。
在这种路由协议中,节点不需要维护及时准确的路由信息,当向目的节点发送报文时,源节点才在网络中发起路由查找过程,找到相应的路由。
与先验式路由协议相比,反应式路由协议的开销较小,但是数据报传送的时延较大。
目前,路由协议中DSDV 、DSR 、AODV 以及T ORA 四个协议是自组网中最具代表性的路由协议。
本文重点对当前比较典型的DSR 和AODV按需路由协议进行较为全面地比较分析[3]。
动态路由协议知识及BGP,IS-IS,OSPF,RIP知识
![动态路由协议知识及BGP,IS-IS,OSPF,RIP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8accabcfd0a79563c1e7273.png)
本章目录
>路由协议概述 >RIP路由协议原理及基础配置 >OSPF路由协议原理及基础配置 >ISIS路由协议原理及基础配置 >BGP路由协议原理及基础配置
引入
路由可以静态配置,也可以通过路由协议来自动生成
路由协议能够自动发现和计算路由,并在拓扑变化时
自动更新,无需人工维护,适用于复杂的网络
TCP
IP
UDP 链路层
物理层
• RIP基于UDP,端口号520 • OSPF基于IP,协议号89 • BGP基于TCP,端口号179
动态路由协议的基本原理
• •
网络中所有路由器须实现相同的某种路由协议并已 经启动该协议 邻居发现
–
路由器通过发送广播报文或发送给指定的路由器邻居以主动把自己介 绍给网段内的其它路由器。 每台路由器将自己已知的路由相关信息发给相邻路由器。 每台路由器运行某种算法,计算出最终的路由来。 路由器之间通过周期性地发送协议报文来维护邻居信息。
拓扑变 化引起 路由表 的更新 向RTB传 送更新 的路由 表
RTB
RTA
更新路由表
更新路由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IPv1的缺点
RTA
10.0.0.0/24
E1/0 S0/0 10.0.0.0, Metric 1
RTB
S0/0
E1/0
192.0.0.0/24
Routing Table
目标网络/掩码 10.0.0.0/8 接口 S0/0 度量值 1
传递信息
Router ID 1.1.1.1 Router ID 2.2.2.2 10.1.0.1/24 10.1.0.2/24
常用路由协议分析及比较
![常用路由协议分析及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381e57c8e9951e79b8927f8.png)
Itre 采 用 分层 的路 由选 择 协 议 , 且 将 整 个 及 时地改 变路 由。 当网 络 的通 信 量 发 生变 化 时 , 法 ne n t 并 算 I tr e 划 分成 许 多 较 小 的 自治 系 统 ( ) nen t AS 。一 个 自 应能 自动 改变 路 由 , 以均衡 各链 路 的负 载 。 , 治 系统 内的所有 网络 都属 于一 个 行 政单 位 , 它最 重 要 5 最 优 化 : 法 的 最 优 是 指 以 低 的 开 销 转 发 分 ) 算
维普资讯
第. 1 4卷 第 2期
20 0 6年 O 3月
河 南 机 电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u ! f n nMeh ncl n eti l gn e n olg o ma o a ca i dEl r a ier gC l e He aa c c En i e
要谨 慎 Leabharlann 一下距 离 向量 和链 路状 态 两类 算法 。 距 离 向量 算 法 通 过 与相 邻 路 由 器 交 换 路 由表 信
个或 部 分路 由选 择表 信 息 传送 到相 邻 的 节 点 , 因此 可
个 理 想的 路 由选 择 算 法 应 具 有 如 下 的一 些 特 能 耗费 相 当多 的 网络 带 宽 资 源 , 敛 速 度 慢 , 且 易 收 并
一
路 由选择 协 议 是 TC /P协 议 族 中 的 重 要 协议 域 内和 域 间 、 PI 链路 状 态 和距 离 向量 等 。下 面 重 点介 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其相应的路由表称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
静态路由表由网络管理员在系统安装时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后由网络管理员手工修改路由表。
动态路由随网络运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路由器根据路由协议提供的功能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由此得到动态路由表。
根据路由算法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 ector Routing Protocol)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基于Bellman-Ford算法,主要有RIP、IGRP(IGRP为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基于图论中非常著名的Dijkstra 算法,即最短优先路径(Shortest Path First,SPF)算法,如OSPF。
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而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链路状态信息传递给在同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
根据路由器在自治系统(AS)中的位置可将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也叫域间路由协议)。
域间路由协议有两种:外部网关协议(EGP)和边界网关协议(BGP)。
EGP是为一个简单的树型拓扑结构而设计的,在处理选路循环和设置选路策略时,具有明显的缺点,目前已被BGP代替。
EIGRP是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是一种混合协议,它既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特点,同时又继承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优点。
各种路由协议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类型的网络。
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2 静态路由静态路由表在开始选择路由之前就被网络管理员建立,并且只能由网络管理员更改,所以只适于网络传输状态比较简单的环境。
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特点:·静态路由无需进行路由交换,因此节省网络的带宽、CPU的利用率和路由器的内存。
·静态路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在使用静态路由的网络中,所有要连到网络上的路由器都需在邻接路由器上设置其相应的路由。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有的情况下必须使用静态路由,如DDR、使用NA T技术的网络环境。
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缺点:·管理者必须真正理解网络的拓扑并正确配置路由。
·网络的扩展性能差。
如果要在网络上增加一个网络,管理者必须在所有路由器上加一条路由。
·配置烦琐,特别是当需要跨越几台路由器通信时,其路由配置更为复杂。
3 动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两种协议各有特点,分述如下。
1. 距离向量(DV)协议距离向量指协议使用跳数或向量来确定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的距离。
不考虑每跳链路的速率。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不使用正常的邻居关系,用两种方法获知拓扑的改变和路由的超时:·当路由器不能直接从连接的路由器收到路由更新时;·当路由器从邻居收到一个更新,通知它网络的某个地方拓扑发生了变化。
在小型网络中(少于100个路由器,或需要更少的路由更新和计算环境),距离向量路由协议运行得相当好。
当小型网络扩展到大型网络时,该算法计算新路由的收敛速度极慢,而且在它计算的过程中,网络处于一种过渡状态,极可能发生循环并造成暂时的拥塞。
再者,当网络底层链路技术多种多样,带宽各不相同时,距离向量算法对此视而不见。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这种特性不仅造成了网络收敛的延时,而且消耗了带宽。
随着路由表的增大,需要消耗更多的CPU资源,并消耗了内存。
2. 链路状态(LS)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没有跳数的限制,使用“图形理论”算法或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更短的收敛时间、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和CIDR。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在直接相连的路由之间维护正常的邻居关系。
这允许路由更快收敛。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在会话期间通过交换Hello包(也叫链路状态信息)创建对等关系,这种关系加速了路由的收敛。
不像距离向量路由协议那样,更新时发送整个路由表。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只广播更新的或改变的网络拓扑,这使得更新信息更小,节省了带宽和CPU利用率。
另外,如果网络不发生变化,更新包只在特定的时间内发出(通常为30min到2h)。
3.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和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比较4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的分析4.1 RIPRIP(路由信息协议)是路由器生产商之间使用的第一个开放标准,是最广泛的路由协议,在所有IP路由平台上都可以得到。
当使用RIP时,一台Cisco路由器可以与其他厂商的路由器连接。
RIP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它们均基于经典的距离向量路由算法,最大跳数为15跳。
RIPv1是族类路由(Classful Routing)协议,因路由上不包括掩码信息,所以网络上的所有设备必须使用相同的子网掩码,不支持VLSM。
RIPv2可发送子网掩码信息,是非族类路由(Classless Routing)协议,支持VLSM。
RIP使用UDP数据包更新路由信息。
路由器每隔30s更新一次路由信息,如果在180s 内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回应,则认为去往该路由器的路由不可用,该路由器不可到达。
如果在240s后仍未收到该路由器的应答,则把有关该路由器的路由信息从路由表中删除。
RIP具有以下特点:·不同厂商的路由器可以通过RIP互联;·配置简单; ·适用于小型网络(小于15跳);· RIPv1不支持VLSM;·需消耗广域网带宽;·需消耗CPU、内存资源。
RIP的算法简单,但在路径较多时收敛速度慢,广播路由信息时占用的带宽资源较多,它适用于网络拓扑结构相对简单且数据链路故障率极低的小型网络中,在大型网络中,一般不使用RIP。
4.2 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IGRP)是Cisco公司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是一种动态的、长跨度(最大可支持255跳)的路由协议,使用度量(向量)来确定到达一个网络的最佳路由,由延时、带宽、可靠性和负载等来计算最优路由,它在同个自治系统内具有高跨度,适合复杂的网络。
Cisco IOS允许路由器管理员对IGRP的网络带宽、延时、可靠性和负载进行权重设置,以影响度量的计算。
像RIP一样,IGRP使用UDP发送路由表项。
每个路由器每隔90s更新一次路由信息,如果270s内没有收到某路由器的回应,则认为该路由器不可到达;如果630s内仍未收到应答,则IGRP进程将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路由。
与RIP相比,IGRP的收敛时间更长,但传输路由信息所需的带宽减少,此外,IGRP 的分组格式中无空白字节,从而提高了IGRP的报文效率。
但IGRP为Cisco公司专有,仅限于Cisco产品。
4.3 EIGRP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用户需求的增长,原来的IGRP已显得力不从心,于是,Cisco 公司又开发了增强的IGRP,即EIGRP。
EIGRP使用与IGRP相同的路由算法,但它集成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和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长处,同时加入散播更新算法(DUAL)。
EIGRP具有如下特点:·快速收敛。
快速收敛是因为使用了散播更新算法,通过在路由表中备份路由而实现,也就是到达目的网络的最小开销和次最小开销(也叫适宜后继,feasible successor)路由都被保存在路由表中,当最小开销的路由不可用时,快速切换到次最小开销路由上,从而达到快速收敛的目的。
·减少了带宽的消耗。
EIGRP不像RIP和IGRP那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交换一次路由信息,它仅当某个目的网络的路由状态改变或路由的度量发生变化时,才向邻接的EIGRP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因此,其更新路由所需的带宽比RIP和EIGRP小得多——这种方式叫触发式(triggered)。
·增大网络规模。
对于RIP,其网络最大只能是15跳(hop),而EIGRP最大可支持255跳(hop)。
·减少路由器CPU的利用。
路由更新仅被发送到需要知道状态改变的邻接路由器,由于使用了增量更新,EIGRP比IGRP使用更少的CPU。
·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
· IGRP和EIGRP可自动移植。
IGRP路由可自动重新分发到EIGRP中,EIGRP也可将路由自动重新分发到IGRP中。
如果愿意,也可以关掉路由的重分发。
· EIGRP支持三种可路由的协议(IP、IPX、AppleTalk)。
·支持非等值路径的负载均衡。
·因EIGIP是Cisco公司开发的专用协议,因此,当Cisco设备和其他厂商的设备互联时,不能使用EIGRP4.4 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协议是一种为IP网络开发的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由IETF开发并推荐使用。
OSPF协议由三个子协议组成:Hello协议、交换协议和扩散协议。
其中Hello协议负责检查链路是否可用,并完成指定路由器及备份指定路由器;交换协议完成“主”、“从”路由器的指定并交换各自的路由数据库信息;扩散协议完成各路由器中路由数据库的同步维护。
OSPF协议具有以下优点:· OSPF能够在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内表示整个网络,这极大地减少了收敛时间,并且支持大型异构网络的互联,提供了一个异构网络间通过同一种协议交换网络信息的途径,并且不容易出现错误的路由信息。
· OSPF支持通往相同目的的多重路径。
· OSPF使用路由标签区分不同的外部路由。
· OSPF支持路由验证,只有互相通过路由验证的路由器之间才能交换路由信息;并且可以对不同的区域定义不同的验证方式,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 OSPF支持费用相同的多条链路上的负载均衡。
· OSPF是一个非族类路由协议,路由信息不受跳数的限制,减少了因分级路由带来的子网分离问题。
· OSPF支持VLSM和非族类路由查表,有利于网络地址的有效管理。
· OSPF使用AREA对网络进行分层,减少了协议对CPU处理时间和内存的需求。
4.5 BGPBGP用于连接Internet。
BGPv4是一种外部的路由协议。
可认为是一种高级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在BGP网络中,可以将一个网络分成多个自治系统。
自治系统间使用eBGP广播路由,自治系统内使用iBGP在自己的网络内广播路由。
Internet由多个互相连接的商业网络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