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 出发

合集下载

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

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

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
1. 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是那么复杂多变,就像一个神秘的多面体,你说是不是?比如在《我》中,那个自我既迷茫又倔强。

2. 他诗歌里的自我有时孤独得让人心疼,这难道不像在黑夜中独自前行的人吗?像《冬》里的自我,就沉浸在深深的孤寂中。

3. 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常常充满矛盾,哎呀,这多有意思啊!就如同《蛇的诱惑》里,自我在挣扎与纠结。

4. 你看,那自我形象有时又是那么坚定勇敢,不就像一位无畏的勇士吗?《赞美》中的自我便是如此。

5. 穆旦笔下的自我会有深深的思索,这不就像我们自己有时候那样吗?比如在《冥想》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6. 他诗歌中的自我还会有彷徨不安呢,这和我们面对选择时很像吧?像《窗》中的自我。

7. 穆旦诗歌中的自我有时会很脆弱,哎呀呀,多让人心生怜爱啊!像《在旷野上》的自我。

8. 那自我形象有时又充满希望,像黑暗中的一束光,不是吗?《合唱》里的自我就闪耀着希望。

9. 穆旦诗歌里的自我常常在追寻着什么,这多像我们一直在追逐梦想啊!如《出发》中的自我。

10. 总之,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丰富多样,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我觉得穆旦真的太厉害了,能把自我刻画得如此生动!。

国开(山东)51194-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形成性考核三-参考资料答案

国开(山东)51194-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形成性考核三-参考资料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形成性考核三-辅导资料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第1题【单选】都属于闻一多创作的诗是a. 《死水》、《发现》、《太阳吟》、《残诗》b. 《死水》、《发现》、《心跳》、《印象》c. 《死水》、《发现》、《忘掉她》、《黄鹂》d. 《死水》、《发现》、《忘掉她》、《心跳》正确答案是:《死水》、《发现》、《忘掉她》、《心跳》第2题【单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在形式上的一个特点是a. 精心选用“言前”辙。

b. 精心选用“发花”辙。

c. 前三句用排句,第四句变化中有重复。

d. 前三句完全重复,第四句变化中有重复。

正确答案是:前三句完全重复,第四句变化中有重复。

第3题【单选】都是新月派诗人的一组是a. 闻一多、穆旦b. 郭沫若、闻一多c. 徐志摩、闻一多d. 徐志摩、郭沫若正确答案是:徐志摩、闻一多第4题【单选】下面的诗作,可以看作现代人的“天问”的一首诗是a. 《乐园鸟》b. 《雨巷》c. 《我的记忆》d. 《我用残损的手掌》正确答案是:《乐园鸟》第5题【单选】下面的闻一多先生的诗作中哪一首是颇为特别的轻松幽默的作品a. 《闻一多先生的书桌》b. 《发现》c. 《忘掉她》d. 《死水》正确答案是:《闻一多先生的书桌》第6题【单选】下面诗歌中,写于当代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的一首诗是a. 《母亲》b. 《凶年逸稿》c. 《乞丐》。

语文知识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穆旦作品及生平简介

语文知识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穆旦作品及生平简介

免费范文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穆旦作品及生平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免费范文。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穆旦生平简介1918年4月5日(农历二月二十四日)生于天津。

与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良”字辈,有亲属关系。

1929年入南开中学读书,从此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开始写诗。

当时日寇侵凌,京津首当其冲,穆旦写下了《哀国难》,“洒着一腔热血”大声疾呼:眼看祖先们的血汗化成了轻烟,/铁鸟击碎了故去英雄们的笑脸!/眼看四千年的光辉一旦塌沉,/铁蹄更翻起了敌人的凶焰!”1934年查良铮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谐音,得“穆旦”(最初写作“慕旦”)之名。

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半年后改读外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学校辗转于长沙、昆明等地,并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发表大量诗作,成为有名的青年诗人。

穆旦在这里继续探索和写作现代诗歌,并在《清华学刊》上发表。

他写雪莱式的浪漫派的诗,有着强烈的抒情气质,又有很强的现实感。

1937年七七事变后,10月随大学南迁长沙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同年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连续发表《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从空虚到充实》、《赞美》、《诗八首》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1939年开始系统接触西方现代派诗歌、文论,创作发生转变,并走向成熟。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留校担任助教,负责叙永分校新生的接收及教学工作。

1942年2月投笔从戎,24岁的穆旦响应国民政府“青年知识分子入伍”的号召,以助教的身份报名参加中国入缅远征军,在副总司令杜聿明兼任军长的第5军司令部,以中校翻译官的身份随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

同年5月至9月,亲历滇缅大撤退,经历了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于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穿山越岭,扶病前行,踏着堆堆白骨侥幸逃出野人山。

1943年回国后经历了几年不安定的生活。

穆旦的诗歌

穆旦的诗歌



为什么万物之灵的我们, 遭遇还比不上一棵小树? 作者在开篇设问,紧接着与下文“为什么由手写出的这些 字, 竟比这只手更长久,健壮?”呼应,加强疑问,得出: 它们会把腐烂的手抛开,而默默生存在一张破纸上。进而 得出: 因此,我傲然生活了几十年, 仿佛曾做着万物的导演, 实则在它们长久的秩序下 我只当一会小小的演员。 的结论。本段用“小树”“腐烂的手”“破纸”等意象叠 加,显示出作者认识到我们人生是多么短暂的深刻。



人: 离开文明,是离开了众多的敌人, 在青苔藤蔓间,在百年的枯叶上, 死去了世间的声音。这青青杂草, 这红色小花,和花丛中的嗡营, 这不知名的虫类,爬行或飞走, 和跳跃的猿鸣,鸟叫,和水中的 游鱼,路上的蟒和象和更大的畏惧, 以自然之名,全得到自然的崇奉, 无始无终,窒息在难懂的梦里。 我不和谐的旅程把一切惊动。







2 把生命的突泉捧在我手里, 我只觉得它来得新鲜, 是浓烈的酒,清新的泡沫, 注入我的奔波、劳作、冒险。 仿佛前人从未经临的园地 就要展现在我的面前。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穆旦的晚期诗歌

晚期作品(1951-1976) [50年代]:美国怎样教育下一代 感恩节——可耻的 债 妖女的歌 葬歌 问 我的叔父死了 去学习会 三门峡水利工程有感 “也许” 和“一定” 九十九家争鸣记 [70年代]:苍蝇 智慧之歌 理智和感情 演出 城市 的街心 诗 理想 听说我老了 冥想 春 夏 友谊 有别 自己 秋 秋(断 章) 沉没 停电之后 好梦 “我”的形成 老年的梦呓 问 爱情 神的变形 面包 退稿信 黑笔杆颂 冬

出发穆旦赏析

出发穆旦赏析

出发穆旦赏析
《穆旦赏析》是法国著名中世纪诗人朗尼斯·德·穆旦的代表作。


品采用快节奏的游园式韵律抒发了穆旦对爱情的积极憧憬和尊重,对生活
的神奇力量的欣赏和敬畏。

穆旦用美丽动人的话向女士下起了求婚,言传花香,把灵动的情绪表
达得淋漓尽致,在他慷慨激昂的抒发中不仅表达了他满满的向往,而且从
不吝惜地表达了他赤诚的真心,无论是把一朵美丽的花告诉女士“我爱你”,还是把一厘米大小的心送给女士,他都表达出了自己浓浓的热情,
这些用极美妙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情感,就是穆旦的诗歌和诗意之美的成果。

穆旦的诗歌也让读者有幸感受到了生活的魔力,“我把一棵树种在你
的心中,撒下一颗金子,它会构筑一座桥墩……”穆旦用这首诗歌向女士
描绘了一幅情景:桥的形状会像一个花园,有晨曦的暗影,有鱼儿在水中
游来游去,它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冀的天地,仿佛生命的绽放和诗意之花
正在向穆旦展示着它最美丽的一面,令人陶醉。

此外,穆旦还透过自己的作品揭示了时代的思想与文化。

在这首诗歌中,穆旦以自然场景中“月亮”与“鹤”作为着重点,强调了人与自然的
关联,突出了中世纪此时正在扩大的封建文化,还抒发了人们对丰富的文
化延伸的追求和期望的热情。

综上所述,穆旦的《穆旦赏析》不仅展示了一种古老传统的成熟诗歌形式,而且展示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审美,抒发了人们对爱情和生活的美丽、温暖和希冀,反映出中世纪封建文化的建构,表达了穆旦对社会发展的思考,是一首珍贵的历史誊本。

穆旦《诗八首》

穆旦《诗八首》

穆旦诗八首一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哎,那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你底,我底。

我们相隔如重山!从这自然底蜕变程序里,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

即使我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二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

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这时候就听见我的主暗笑,不断地他添来另外的你我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三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它和青草一样地呼吸,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

我越过你大理石的智慧底殿堂,而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你我的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

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

四静静地,我们拥抱在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而那未形成的黑暗是可怕的,那可能的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

那窒息我们的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语,它底幽灵笼罩,使我们游离,游进混乱的爱底自由和美丽。

五夕阳西下,一阵微风吹拂着田野,是多么久的原因在这里积累。

那移动了景物的移动我底心,从最古老的开端流向你,安睡。

那形成了树木和屹立的岩石的,将使我此时的渴望永存,一切在它底过程中流露的美,教我爱你的方法,教我变更。

六相同和相同溶为疲倦,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是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我驱使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他存在,听我底使唤,他保护,而把我留在孤独里,他底痛苦是不断的寻求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

七风暴,远路,寂寞的夜晚,丢失,记忆,永续的时间,所有科学不能祛除的恐惧让我在你底怀里得到安憩——呵,在你底不能自主的心上,你底随有随无的美丽形象,那里,我看见你孤独的爱情笔立着,和我底平行着生长!八再没有更近的接近,所有的偶然在我们间定型;只有阳光透过缤纷的枝叶分在两片情愿的心上,相同。

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飘落,而赐生我们的巨树永青,它对我们不仁的嘲弄(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

诗八章(北大教授孙玉石)又名:诗八首1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唉,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

穆旦《赞美》《合唱》《旗》导读

穆旦《赞美》《合唱》《旗》导读

•••••••••••••••••穆旦《赞美》《合唱》《旗》导读穆旦《赞美》《合唱》《旗》导读导读,是一种阅读辅导的行为,即引领指导阅读的意思。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穆旦《赞美》《合唱》《旗》导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穆旦诗歌中的常见主题有三个,即:第一,“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例如《赞美》、《合唱》、《旗》、《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等篇。

第二,“丰富,和丰富的痛苦”。

例如《出发》、《五月》、《从空虚到充实》、《隐现》等诗。

在《出发》一诗中,诗人这样写道:……呵上帝!在犬牙的甬道中让我们反复行进,让我们相信你句句的紊乱是一个真理。

而我们是皈依的,你给我们丰富,和丰富的痛苦。

在上一段诗句中的,“上帝”、“历史”(“犬牙的甬道”)、“真理”都成为否定的、异质性的存在,欺骗又引领着“我们”,在不和谐的冲突中增添着生存的丰富和痛苦。

可以说,“丰富,和丰富的痛苦”。

表达的是对世界人生的整体性观照。

它成为穆旦诗中的一个潜在的核心主题。

第三,表现“残缺的我”。

例如《三十诞辰有感》、《诗八首》、《控诉》等诗。

穆旦在《我》一诗中这样写道:从子宫割裂,失去了温暖,是残缺的部分渴望着救援,永远是自己,锁在荒野里。

这样的自我是残缺的,自我封锁的,一次次“想冲出樊篱,/伸出双手来抱住了自己”;不仅20年代郭沫若式的抒情自我形象没有出现在穆旦诗中,而且30年代现代派诗人笔下的“寻梦者”、“倦行人”也被上面那个痛楚呼救的“我”所取代。

在穆旦的诗歌里,出现了站在不稳定的点上,不断分裂、破碎的自我,存在于永远的矛盾张力上的自我,诗人排拒了中国传统的中和与平衡,将方向各异的多种力量,相互纠结、撞击,以致撕裂。

所有现代人的生命的困惑:个体与群体、欲望与信仰、现实与理想、创造与毁灭、智慧与无能、流亡与归宿、拒绝与求援、真实与谎言、诞生与谋杀、丰富与虚无……,全都在这里展开;不是简单化的二元对立,也不是直线化地“一个”去吃掉(否定)“另一个”,而是相互对立、排斥、渗透、纠结为一团,正如同为中国新诗派的郑敏所说,是“思维的复杂化,情感的线团化”:这正是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情感方式。

穆旦主要作品

穆旦主要作品

穆旦的主要作品《爱情》《理想》《友谊》《春》《流吧,长江的水》《赞美》《理智和感情》《停电之后》《智慧之歌》《哀悼》《玫瑰之歌》《奉献》《童年》《春天和蜜蜂》《冬》《听说我老了》《春底降临》《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五月》《黄昏》《冬夜》《玫瑰的故事》《我》《秋》(断章)《秋》《自己》《两个世界》《发现》《我歌颂肉体》《我看》《诗八首》《园》《出发》《在旷野上》《感恩节——可耻的债》《自然底梦》《他们死去了》《夏》《赠别》《还原作用》《面包》《牺牲》《我的叔父死了》《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裂纹》《哀国难》《诗》《有别》《三门峡水利工程有感》《悲观论者的画像》《野兽》《更夫》《活下去》《苍蝇》《葬歌》《夜晚的告别》《旗》《问》《胜利》《云》《给战士—欧战胜利日《海恋》《冥想》《美国怎样教育下一代》《忆》《良心颂》《绅士和淑女》《沉没》《城市的街心》《饥饿的中国》《去学习会》《一个战士需要温柔的时候》《流浪人》《夏夜》《智慧的来临》《洗衣妇》《中国在哪里》《甘地之死》《城市的舞》《手》《演出》《鼠穴》《漫漫长夜》《古墙》《退稿信》《“我”的形成》《退伍》《摇篮歌——赠阿咪》《“也许”和“一定”》《三十诞辰有感》《苦闷的象征》《报贩》《祭》《原野上走路——三千里步行之二》《一个老木匠》《风沙行》《妖女的歌》《前夕》《我向自己说》《合唱二章又题:Chorus二章》《野外演习》《反攻基地》《线上》《祈神二章》《潮汐》《窗——寄敌后方某女士》《好梦》《神的变形》《劝友人》《幻想底乘客》《荒村》《出发——三千里步行之一》《七七》《问》《从空虚到充实》《小镇一日》《诗》《我想要走》《暴力》《阻滞的路》《神秘》《时感四首》《九十九家争鸣记》《黑笔杆颂——赠别“大批判组”》《甘地》《防空洞里的抒情诗》《寄——》《世界》《轰炸东京》《寄后方的朋友》《诗二章》《通货膨胀》《老年的梦呓》《神魔之争(长诗)——赠董庶》《被围者》《打出去》《诗四首》《隐现(长诗)让我们看见吧,我…》《农民兵》《不幸的人们》《先导》《蛇的诱惑——小资产阶级的手势之一》《华参先生的疲倦》。

《出发》与穆旦诗歌的宗教意识

《出发》与穆旦诗歌的宗教意识

中, 诗人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中遭遇到的矛盾和 痛苦, 已经超越了人类社会历史之域, 转换成了来 自上帝的有意义的安排, 变成了上帝的 “ 计划中 有毒害的一环” 。也就是说, 诗人不得不接受的 生存境遇之沉重性, 并非来自社会历史领域之内 的强迫, 而是源于上帝的给予。因为 “ 有毒害” , 因而有矛盾、 混乱和破碎, 但这一切又只是上帝所 给予的生存境遇中的 “ 一环” , 这 “ 有毒害的一环” 是消逝着的存在, 它以自身的消逝敞开一个丰富 而阔大的世界, 引出了与 “ 有毒害” 的 “ 现在” 相对 的一个无限的生存之域。这样一来, 诗人在社会 历史领域中遭遇到的痛苦的生存经验因神义论视 域的引入而获得了积极的肯定性, 弥漫在人类社 会历史领域中的 “ 句句的紊乱” , 变成了上帝的安 排的 “ 真理” 。 # # 把混乱而破碎的生存经验当作上帝安排的真 理接受下来, “ 在犬牙的甬道中反复行进” , 在这 个意义上就不再是被迫地接受历史对人的奴役, 而是在受难中走向上帝所安排的丰富而阔大的世 界, 走向与上帝的真理紧密关联在一起的生存之 域。 “ 犬牙的甬道” 就是通向上帝之真理的道路。 从艺术渊源上看, 它其实是耶稣反复宣讲的通向 天国的 “ 窄门” 。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帝位于 “ 犬牙 的甬道” 的 尽 头, 或 者 外 在 于 诗 人 的 生 存 境 域。 诗人置身其中的这个 “ 现在” , 既呈现为社会历史 领域中的混乱而破碎的 “ 现在” , 又是上帝给予的 “ 现在” 。在诗人的领悟中, 上帝与 “ 现在” 其实是 一体的存在。或者说, 上帝就在 “ 现在” 之中。诗 人用 “ 你” 来指称上帝, 表明那在 “ 犬牙的甬道” 中 受难的 “ 我” 与上帝处在同一个生存境域中, 构成 了 “ 你—我” 一体的亲密关系。在这种 “ 你—我” 的亲密关系中, 上帝与受难的 “ 我” 相遇了, 上帝 走进 “ 我” 的世界, 成为了 “ 我” 的一部分。上帝把 我们 “ 囚进现在” , 但这个 “ 现在” 又是上帝与我们 共同构成的 “ 现在” 。上帝走进承受着生存的混 乱与破碎之痛苦的 “ 我” 的世界, 与 “ 我” 一起承受 “ 现在” 。因此, “ 现在” 是上帝给予 “ 我” 的生存境 遇, 但上帝同时又在 “ 我” 之中, 所以这个 “ 现在” 又是 “ 我” 与 “ 上帝” 共同构成和拥有的 “ 你—我” 的 “ 现在” 。 # # 这种此时此地的亲密关系, 不改变或者消除 个人在现实中遭遇到的混乱与破碎这一基本的生 存事实, 但却改变了它对于个体生命的意义, 使之 变成了一种积极的生存经验。换言之, 这种上帝 与个体生命共同构成的 “ 你—我” 亲密关系, “不 能减轻人生的重负, 相反倒使人生之重负更为沉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形考任务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形考任务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形考任务4参考
答案
1、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所呈现的形式美在于()
A. 一句话反复呈现。

B. 梦和现实的交织
C. “依洄”吟唱的风格。

D. 每节四句,结构齐整。

2、闻一多《发现》的情感抒发之所以获得火山爆发般的效果,主要在于()
A. 每一句分成两个短句,节奏急促。

B. 以“血泪”和“不对”的否定开始。

C. 每两句一韵,节奏明快。

D. 直接从感情的爆发点开始。

3、卞之琳《尺八》的抒情方式最为独特的是()
A. 诗中加插了括号中的注释文字。

B. 历史感的营造
C. 诗的小说化和戏剧化。

D. 借物抒情
4、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____。

A. 《北京的空气》
B. 《压迫》
C. 《亲爱的丈夫》
D. 《酒后》
5、都是新月派诗人的一组是____。

A. 郭沫若、闻一多
B. 徐志摩、郭沫若
C. 闻一多、穆旦
D. 徐志摩、闻一多
6、艾青《黎明的通知》叙述语调的显著特点是____。

A. 高亢式
B. 低沉式
C. 呼唤式
D. 平缓式。

穆旦抗战时期诗歌的基本主题及其文学史意义

穆旦抗战时期诗歌的基本主题及其文学史意义

译—— 特殊 的诗歌写作方式 , 17 年 “ 明前的黑 有 96 黎
暗” 的一大批优秀 的诗作 , 智慧 之歌》 理 智的 里 如《 《 感情 》 演出》 城市的街心》 冥想》 自己》 沉没》 《 《 《 《 《 等
等, 而对人生残酷和生命奥秘不断追 问的主题依然可 以回溯到奠基 的抗 战时期 , 因此 , 析和挖掘抗 战时 解
这些独特 的痛苦被穆旦提炼为三大诗歌主题 。 作为抗 战岁月 的一 部诗 歌记 录, 诗集 中首先扑 面而来 的还 是那 些反 映抗 战体 验 的作 品 , 如《 诸 合 唱二章》 防空洞里的抒情诗 》 从空 虚到充 实》 赞 《 《 《 美》 出发》 旗》 给 战士——欧 战胜利 1》 野外 演 《 《 《 3《 习》 一个战士需要温柔 的时候》 七七》 先导》 农 《 《 《 《 民兵 》 反攻基地》 通货膨胀 》 轰 炸东京》 森林 之 《 《 《 《 魅》 。与我们经 常谈到 的一 些抗 战文学——包 括 等 抗 战歌谣 、 头诗 , 街 包括解放 区的抗战作 品等——不 同 , 旦诗歌 中表达 的不是简单 的民族主义 、 国主 穆 爱
期穆旦诗歌的独特意义也就有 了重要的价值。
上篇 : 三大主题
穆旦抗 战时期 的诗歌是他对人生与生命苦难体
验 的发掘 与反思 , 结着 诗人 的痛苦 的智慧 。从 某 凝
本文系 四川大学中央高 校基 本科研 业务费研 究专项项 目 “ 国 历 史 文 化 框 架 中 的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研 究 ”( 目编 号 民 项
◎ 李 怡
内容提要 战争 受难 、 成长受难 与追 问生命是抗 战 时期穆 旦诗歌 的三大基本 主题 ,
这 些主题充分体现 了诗人创作之于 文学史 的现代价值与 民族意义 , 也包含着诗人 对汉语

穆旦出发赏析

穆旦出发赏析

穆旦出发赏析
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非常的迷人,每当穆旦时节又到,这里更是热闹非凡。

每年的穆旦时候,附近的山峦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鹅毛,把整座城市染成了一片金色的景象。

从海拔高的地方看去,宛如一片金子被铺在了贝鲁特城市中。

将贝鲁特的春日景色真实感受,从山上望去是一场壮观的景象。

金黄色的栂树开满了五彩斑斓的花朵,穿过历史古城,奔跑在熔岩山下,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宛如仙境一般。

贝鲁特这块土地让人看到极度惊艳的美景,穆旦仿若时光倒流,仿佛把先祖的精神活灵活气地重现在眼前。

每逢穆旦,当地的居民都会穿上新的衣服,举行各种绘声绘色的宗教仪式,把家家户户的贝鲁特之家装扮的如同仙境。

而城中的寺庙和教堂,更是洋溢着庆祝的气氛,灯火辉煌。

鲜艳的七彩灯笼,精致的设计和精美的装饰,点缀着整个城市,充满神秘而古典的气息。

穆旦在贝鲁特还有更多另人心动的景色。

比如在水上漫步、随风摇曳着色彩斑斓的风筝、坐上这里独有的小船穿梭于湖、海底,以及沐浴在蔚蓝的大海中,都将带你上一个视觉上的旅程。

穆旦在贝鲁特可以说无处不在,给充满热情的人们带来欢乐、安宁和喜悦。

贝鲁特,让你感受到一个祥和、充满活力的城市。

黄风凯穆旦诗歌发言稿

黄风凯穆旦诗歌发言稿

大家好,关于穆旦诗歌,我觉得有四个要点。

第一,穆旦的诗歌以及他本人具有独立精神。

我们来看穆旦的《出发》中的“告诉我们和平又必须杀戮,而那可厌的我们得先去欢喜,排成机械的阵式,智力体力蠕动像一群野兽。

”和平的要杀戮,可厌的要欢喜,还要像野兽一样无情地机械化的。

另外还有“给我们善感的心灵又让它歌唱僵硬的声音,个人的悲喜被大量制造又被蔑视”善感的心灵歌唱僵硬的声音,悲喜被蔑视,表现了穆旦对于个性被扼杀被摧残的批判,表现他的独立精神,在抗日战争的年代,1942年,大多数诗人都关注政治,吹响号角,唱着革命颂歌,比如蒋光慈,郭沫若。

而穆旦是一位金鸡独立,鹤立鸡群的诗人。

另外,《隐现》这首诗也有体现,他是一首很少被人提及的长诗,穆旦又使用了这些对立的字眼,像在《出发》中那样,“相聚离散欺人被欺密雨燥风拥抱厌倦开始完成相信绝望”还有“我们认为真的现在已经变假,我们曾经哭泣过的,现在已被遗忘”“一切皆虚无,一切令人疲倦”“那曾经有过的将会再有,那曾经失去的将再被失去”还有“我们站在这个荒凉的世界上,我们有机器和制度却没有文明,我们有复杂的感情却无处皈依,我们有很多的声音而没有真理,我们来自一个良心,却各自藏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化世界里,没有文明,心灵无处皈依,没有信仰,有声音却无真理。

这就说明了这个社会是一个专制的社会,没有民主,表现穆旦对于心灵自由的追寻,精神压迫的谴责。

第二,我觉得是穆旦的深刻思考,具有哲理意味。

在他的长诗《隐现》中,整首诗呼吁的是不能看见的痛苦,表现当代人的缺失和疑惑,他诅咒那使世界变得僵硬和窒息的偏见和狭窄,像上文我引用的诗句,这首诗歌超然于表象,表现他的深刻思考,具有巨大的概括力,说明现代的矛盾、冲突、愿望目标的确立却又违反的痛苦。

另外,“我们生活着却没有中心,我们有很多中心,我们的中心不断的冲突或者我们放弃,我们一生都在永远准备着而没有生活。

”这首诗歌似乎表现了现代人的浮躁,奔波。

穆旦 出发

穆旦 出发

评价点评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穆旦无疑是一个比较富于知 性的诗人。对于战争,他比同时代的大多数诗人有 着更深刻的认识,这使得他显得比别人更加丰富, 同时也使他拥有了更加“丰富的痛苦”。 当我们咀嚼那略显艰涩的诗句,仍可以感触到他 颤抖的灵魂,博大的胸怀,以及对人性的追问。 穆旦是痛苦的,但我们后人却是幸福的,因为他 “丰富的痛苦”就是他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财富。
创 《探险队》 (1945) 、《穆旦诗集》 (1947) 、 《旗》 (1948) 、《穆旦诗选》 (1986) 、 作 《穆旦诗文集》(1996)
译 《普希金抒情诗集》 (1954)、《欧根〃奥 涅金》 (1957) 、《拜伦抒情诗》、《英国 作 现代诗选》(1985)、《穆旦译文集》 (2005)
艺术特点
这首诗中诗人充分发挥了汉语的弹性,利用 多义的词语、反复的句式,在表达现代人的思想 与诗情的同时,又自觉地大量运用现代汉语的关 联词,依揭示抽象词语和跳跃的句子之间的逻辑 关系。这样,穆旦不仅在诗的思维、诗的艺术现 代化。而且在语音的现代化方面,都跨出了现代 新诗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从而成为中国诗 歌现代化历程中带有标志性的诗人。
知道了人不够我们再学习蹂躏它的方法排成机械的阵式智力体力蠕动着像一群野兽告诉我们这是新的美
《 出 发穆 》旦
小组成员:叶尔克西、陈澄、袁静、孙多、 汪小淋、梁冰琪、梁凯洁
作者简介 讲解诗作
艺术特点 评价点评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 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 宁市袁华镇。 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 同族的叔伯兄弟。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现 代诗歌第一人。“九叶派”最特色的诗人。

穆旦与中国新诗派(精)

穆旦与中国新诗派(精)
穆旦与中国新诗派
汉语言文学院
1
了解新诗发展的历史轮廓,掌握 40 年代现代 主义诗潮出现的“历史意识的浮现”、“诗 歌散文美的追求”和“新诗现代性的拓展” 等创作趋向。
了解九叶诗派的形成情况,包括他们在 40 年
代的两次聚集、他们同 30 年代现代派诗人的 关系等。掌握九叶诗派的诗学主张及其共同 追求。 掌握穆旦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穆旦诗歌 中三个常见的主题和艺术创新的基本要素。
②新诗派的出现不仅仅有西方诗歌的影响,也有
对新诗传统的继承和反拨。
在继承方面,新诗派诗人群从前辈诗人那里既领略 到中西两种诗歌传统的较为成功的糅合,又从前辈诗人 的诗歌文本中直接得到种种启示。从卞之琳、冯至的现 代主义的诗作中获得了灵感。 在反拨方面: 首先,他们对当时新诗的“情绪感伤性”弊病进行 了反拨,认为:情绪感伤性的要害在于“深信诗是热情 的产物”,表现为“虚伪、肤浅、幼稚的感情”。其次, 新诗派也鲜明地反对30年代逃避现实和人生的诗歌创作 倾向,主张“绝对肯定诗应包含,应解释,应反映的人 生现实性”,倡扬艺术与现实的“平行”与“综合”, 要求诗人既直面社会,深入体验现实,又在创作中通过 “对于文字的战斗”把人生经验转化为艺术经验。
9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歌,主要模仿19
世纪末期以波特莱尔、魏尔伦、马拉美、蓝 波为代表的法国早期象征主义,拒绝描绘客 观现实.忌讳直抒胸臆,而热衷于使用种种 怪诞的意象,试图通过象征、隐喻、幻觉、 暗示等手法来表达诗人对于生活的主观看法 和内心情绪,形成诗歌整体上的晦涩难懂和 神秘感,渲染了一种颓废、迷惘的情绪。
汉语言文学院
12
3、 40年代“九叶诗派”的出现意 味着新诗现代化探索的深化。 40年代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 内忧外患的灾难岁月,一切正直的 诗人都走出纯诗的象牙塔,走出自 我隐蔽的内心,“向外转”,用个 体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来承 担起民族的命运。

我已到了幻想的尽头_名人故事

我已到了幻想的尽头_名人故事

我已到了幻想的尽头临终前,穆旦留下一个小帆布提箱,里面是《唐璜》的译稿。

1977年3月1日,穆旦遗体被火化,骨灰存放于天津东郊火葬场26室648号。

他死时,人们只知道这位名叫查良铮的人是一个“历史反革命”,包括他的子女在内,都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名叫“穆旦”的著名诗人。

查氏为海宁世家望族。

穆旦祖父查美荫曾任易州知州和直隶州知州,天津和河间等府盐浦同知等职。

1935年高中毕业后,穆旦被3所大学录取,他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外文系。

在大半年时间里,穆旦随着学校从北京到长沙,又从长沙到昆明,其间经历了数千里难以想象的长途跋涉。

抗战时,清华南迁。

学校从长沙迁往昆明的时候,穆旦参加的是步行团(美其名曰“湘黔滇旅行团”)。

步行团的行进路线为长沙—益阳—常德—芷江—新晃—贵阳—永宁—平彝—昆明。

步行团1938年2月19日出发,4月28日到达昆明。

期间步行路约为1600多公里。

在行进途中,穆旦常与闻一多先生结伴而行,边走边谈论诗歌。

当时传为奇谈的是,穆旦在离开长沙前买了一本英文字典,此后的步行途中,穆旦一边走一边背诵,背熟后将那页撕去。

抵达昆明的时候,字典已被撕光。

正是因为边走边学,穆旦在行走中往往最后一个到休整地点,“腿快的常常下午两三点钟就到了宿营地,其他人陆陆续续到达,查良铮则常要到人家晚飨时才独自一人来到”(洪朝生)。

正是因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艰苦付出的苦学精神,日后的穆旦才成长为一位杰出的翻译家。

无论在长沙还是昆明,当时的办学条件都极其艰苦。

晚上,只能在极其微弱的菜油灯下读书,而一起议论时局国事则成为他们必备的功课。

但是因为与闻一多、陈寅恪、朱自清、吴宓、冯至、金岳霖、郑天挺、冯友兰、叶公超、燕卜逊等名师大家朝夕相处,穆旦、袁可嘉、郑敏等后来的“九叶派”诗人,无论是在人格还是在学养上都受益终生。

1942年2月,杜聿明率军入缅甸作战,并致函西南联大,征求精通英文的教师从军。

3月,穆旦即辞去西南联大教职,参加了中国远征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告诉我们这是新的美, 因为
我们吻过的已经失去自由;
好的日子去了,可是接近未来, 给我们失望和希望 、给我们死,
因为那死底制造必须摧毁 。

在常人那里 “杀戮”、“可厌的”、“蹂躏”、“野兽” 当然都是丑陋的,但却有人告诉我们这是新的美,是令人困 惑。 后几行的 “吻过”表达了“我们”对“已经失去的自由” 的热爱与怀恋,“好日子” 指那失去的自由的日子。“失望” 指未来所遇到的挫折,是对好日子的失望,而“希望”则可 能指未来也许会重新过上“好日子”的承诺。“死的制造” 指的可能是一场战争,“给我们死” 是指我们摧毁战争时可 能被它所毁灭。如若这样,摧毁战争无疑要采取暴力手段, 甚至要以生命为代价。以暴制暴,“杀戮”也由于是摧毁战 争而被视为“新的美”。
创 《探险队》 (1945) 、《穆旦诗集》 (1947) 、 《旗》 (1948) 、《穆旦诗选》 (1986) 、 作 《穆旦诗文集》(1996)
译 《普希金抒情诗集》 (1954)、《欧根〃奥 涅金》 (1957) 、《拜伦抒情诗》、《英国 作 现代诗选》(1985)、《穆旦译文集》 (2005)
《 出 发穆 》旦
小组成员:叶尔克西、陈澄、袁静、孙多、 汪小淋、梁冰琪、梁凯洁
作者简介 讲解诗作
艺术特点 评价点评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 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 宁市袁华镇。 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 同族的叔伯兄弟。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现 代诗歌第一人。“九叶派”最特色的诗人。
评价点评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穆旦无疑是一个比较富于知 性的诗人。对于战争,他比同时代的大多数诗人有 着更深刻的认识,这使得他显得比别人更加丰富, 同时也使他拥有了更加“丰富的痛苦”。 当我们咀嚼那略显艰涩的诗句,仍可以感触到他 颤抖的灵魂,博大的胸怀,以及对人性的追问。 穆旦是痛苦的,但我们后人却是幸福的,因为他 “丰富的痛苦”就是他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财富。
《出发》
告诉我们和平又必需杀戮,
而那可厌的我们先得去喜欢。
知道了“人”不够,我们再学习 蹂躏它的方法,排成机械的阵式, 智力体力蠕动着像一群野兽,

首句中,“和平”与“杀戮”对立,“可厌”和“欢喜” 矛盾。在常人眼里,“杀戮”是“可厌的”,而“和平” 才值得“欢喜”。然而在此,“杀戮”却成了获取“和平” 的前提条件。本来是“可厌的”行为,我们又必须先得去 欢喜它。这对爱好和平的人来说,显然是一种充满痛苦的 悖论式处境。 后三行诗是承接首句而来,是对“杀戮”一词的进一步 阐释。从“蹂躏”、“野兽”这两个饱含情感色彩的词语 里,我们可以体悟出这里的“人”指的是人区别于兽之所 以为人的人性。人与兽的区分在于人具有理性,而现在人 丧失了理性,成了杀戮同类的机器,所以也就与野兽没有 区别。
艺术特点
这首诗中诗人充分发挥了汉语的弹性,利用 多义的词语、反复的句式,在表达现代人的思想 与诗情的同时,又自觉地大量运用现代汉语的关 联词,依揭示抽象词语和跳跃的句子之间的逻辑 关系。这样,穆旦不仅在诗的思维、诗的艺术现 代化。而且在语音的现代化方面,都跨出了现代 新诗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从而成为中国诗 歌现代化历程中带有标志性的诗人。
就把我们囚进现在 ,啊 上帝!
在犬牙的甬道中让我们反复
行进,让我们相信你句句的紊乱
是一个真理 。而我们是皈依的,
你给我们丰富,和丰富的痛苦。 Nhomakorabea四
是上帝安排了人类磨难与获取,希望与失望的命运。 “犬牙交错的甬道”指有现实的、人生的与历史的三层含 义:其一,指战场上战壕之类的战争工事;其二,指充满“个 人的哀喜”的人生旅途;其三,从历史上看,也是充满希望和 失望人类文明的历程。 “让我们相信你句句的紊乱是一个真理”,是指上帝告诉 我们的,我们也只得把它作为真理来接受。在这个荒诞的的世 界上,我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无法自我救赎。只有依靠和 相信上帝,自觉地去承受苦难。 这里的“丰富”本该快乐才是,但这些“丰富”充满矛盾 与冲突,使我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正是它们造成了我们 “丰富”的痛苦。
给我们善感的心灵又要它歌唱
僵硬的声音。个人的哀喜
被大量制造又该被蔑视 被否定,被僵化,是人生的意义; 在你的计划里有毒害的一环

“善感的心灵”是容易伤怀的,而他却偏要这“善感的 心灵”去“歌唱”,这歌唱因为与内心的痛苦相悖离,因 之便成了不和谐的“僵硬的声音”。 “个人的哀喜”既然 “被大量制造”,那么就应该受到重视,但事实上却陷入 到了“被蔑视,被否定,被僵化”的荒谬状态之中。这种 充满矛盾的人生困境却又恰恰构成了“人生的意义”。 在这荒诞的世界上,我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不知道 人类将会走向哪里 ,也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而这只不过 “在你的计划里是有毒害的一环”。这里的“你”控制着 人类的命运,人类所应经历的一切包括痛苦都在他“计划” 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