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哲理诗
哲理诗大全
哲理诗大全汪国真哲理诗汪国真·假如你不够快乐假如你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走向生命的原野让风儿熨平前额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能够覆盖浅色现代哲理诗耳朵:嘴,人为什么长两只耳朵一张嘴?嘴:不知道。
耳朵:我告诉你,要少说多听。
嘴:耳朵,我为什么有呼吸、接吻、吃喝、说话多种功能,而你只能听呢?耳朵:不知道。
嘴:你听好了,是因为你高高在上。
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甘蔗林-青纱帐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你为什么这样香甜,又为什么那样严峻?北方的青纱帐啊,北方的青纱帐!你为什么那样遥远,又为什么这样亲近?我们的青纱帐哟,跟甘蔗林一样地布满浓阴,那随风摆动的长叶啊,也一样地鸣泰戈尔哲理诗《吉檀迦利》吉檀迦利泰戈尔(冰心译)当死神来叩你门的时候,你将以什么贡献他呢?呵,我要在我客人面前,摆上我的满斟的生命之杯——我决不让它空手回去。
席慕蓉哲理诗《无怨的青春》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余光中哲理诗《等你,在雨中》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永恒,刹那,刹那,永恒等你,在时间之?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如果你的清席慕蓉哲理诗《初相遇》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
外国哲理诗赫尔姆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人们有时会缺乏理智,逻辑混乱,唯我独尊;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去爱他的。
如果你勤勉向上,有人会指责你别有用心,谋取私利;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勤勉向上。
古代哲理诗教案
古典诗歌鉴赏之哲理诗教案一、初步感知: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宝塔虽高,却不就是高不可上。
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末二句寓哲理于形象,乍听起来,就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与思想修养方面,不也就是站得高才能瞧得远不?!作者高瞻远瞩的胸怀与坚毅无畏的气概跃然纸上。
2、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宋卢梅坡《雪梅》)梅花开放时,如果没有雪,则显示不出梅的神采韵致。
雪虽有了,如没有诗,更会使人平庸世俗。
梅花开在傍晚的积雪中,咏梅的诗恰正作成,梅与雪,共同构成了最完整的美。
此诗深得梅与雪的天然风韵,在吟咏之间,寄托了微妙的哲思与理趣。
3、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被誉为宋人哲理诗压卷之作)这就是一首绝妙的哲理诗,它既有宋诗工巧细密之所长,又兼得唐人诗虚处着墨、意象微茫之特色。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价梅雪,恰如其分。
此诗好就好在:它能写出别人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写出她人笔下所无(梅雪争春,各具特长)。
4、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宋杨万里《过松塬晨炊漆公店》)此诗亦有宋哲理诗压卷之作之美誉,巧借景与事托寓哲思。
诗人借翻山越岭的实际描写,道出一则深刻的哲理。
一二两句,平白如话,先点题意:“下岭”有难,切莫“错喜欢”。
三四两句,集中作答:困难就是一个接着一个,正如进入丛山峻岭,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在那里等着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千万不可松懈。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这就是一首登高远眺之作。
前两句写登楼所见,寥寥十个字,却将天地山河的万千气象收拢于笔端,缩龙成寸,快人胸襟。
高考诗歌阅读鉴赏之哲理启示类专练
高考诗歌阅读鉴赏之哲理启示类专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插秧诗【后梁】契此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①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注】①六根:指眼、耳、鼻、活、身、意。
此句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
1、这首诗看似在客观记录插秧的过程,实际却在“摹景说理”。
诗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移居①(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②不胜③,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④,力耕不吾欺。
【注】①此诗为陶渊明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中的第二首。
②将:岂。
③胜:美好。
④纪:料理。
2、有评论认此诗“从田园耕蓄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入渊深朴茂的哲理”。
试结合诗句概括其中的哲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3、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偶成程颢①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注】①程颢,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4、这首诗给了我们哪些生活启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①已死成新塔,坏壁②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老僧:即指奉闲。
苏辙原诗“旧宿僧房壁共题”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
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诗词鉴赏
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诗词鉴赏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诗词鉴赏1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好玩的国学:前两句是实写,整个诗歌的重点在后两句,为什么看不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呢,是因为自己就在这个山中。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苏东坡是在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屁股决定脑袋,你的想法往往和你所处的环境有关,但绝不会永远正确,因为你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所以做人还要能够换位思考推己及人。
第二,高度决定眼界,眼界决定境界。
人生就是要努力站在高点,提高自己的境界。
2.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好玩的国学:这个类似于屈原的天问了。
苏东坡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琴声和弹奏的人的手指到底是什么关系。
其实这是一个禅机,也是一个高深的哲学问题。
苏东坡崇尚佛学,且对佛学有很高的造诣。
佛家认为,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有了因缘才得以存在。
《圆觉经》说:“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用今天的话说,大家都是互相依存的存在,没有谁是一座孤岛!3.慈湖夹阻风宋代:苏轼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好玩的国学:前两句说躺在船上,看到天边月落的地方云横千丈,天将破晓了,老船工急急爬起来,呼唤得半帆清风,加紧开船。
后两句是诗的重点,意思是说暂且傍着临江的小村,倾斜摇荡地驶过险段,这当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人世间又有何处不是峭壁危岩呢!苏东坡曾经遭遇过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对生活充满期待,该吃吃该喝喝,管它命运怎么说。
苏东坡认为,人生有艰险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以何种心态去对待。
在另外两首词中,苏东坡告诉我们了答案。
一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二是心安之处是我乡。
用一种达观的、随遇而安的态度,去对待挫折。
这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人生的大智慧。
可以说,莫说人生风波恶,只是未懂苏东坡!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诗词鉴赏2读完这本爱的教育之后给我的感受很深,而全文的故事组成一个人字就是爱。
【高中语文】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以哲理为主的诗歌
【高中语文】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以哲理为主的诗歌【编者按】2021届的高中三年级学生已经迈入的紧张的复习之中,为了帮助广大的考生同学们更好的复习语文,特别整理了语文诗歌鉴赏。
供广大考生参考复习!基于哲学的诗歌(注意支持事物和表达愿望)a咏物诗用以表达某种哲理情志。
主要手法是托物言志。
吟咏蝉【唐朝】罗斌旺在西方与蝉一起歌唱,南方的客人深思熟虑。
无法忍受黑暗的太阳穴的阴影,过来对着白头唱歌吧。
在浓密的露水中很难飞翔,在大风中也很容易下沉。
没有人相信高贵和高贵,谁把心放在桌子上?《放鱼》【唐】李群玉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钩。
《青柠颂》【明朝】虞谦从山上挥舞千锤,烈火熊熊燃烧,不管有多碎的骨头,我们都应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清白《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梅花:王安石在角落数梅花,凌寒独自开放。
我知道这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香味。
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窗前的木槿吕本中范成大雨后霜前,小水池南岸的芙蓉是红色的。
独自努力花儿打破了小小的寒冷,花儿的心应该像客人的心。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 绿色女孩: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 这两首诗中穆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b哲理诗,这类诗歌不重意象,也不用托物言志。
如苏轼《西林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方燕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编辑建议:报名时间汇总有关更多信息:。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生活哲理诗
第八讲生活哲理诗1.根据提示,填写表格春江花月夜(节选)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开篇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B. 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创造出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世界。
C. “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写宇宙形成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月亮在什么时候把它的光辉倾洒在人间大地上。
看似提问,实则是对自然造福人类的礼赞。
D. 诗歌最后两句中的“待”、“送”两字,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
月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年年长明不衰;而人生、人的青春,却被月下滔滔流水“送”走了。
3. 有人说这首诗抒发的是面对永恒自然,慨叹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哲理诗诗歌鉴赏
哲理诗诗歌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哲理诗诗歌鉴赏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哲理诗
哲理诗鉴赏要点
第三要注意理与趣。理与趣的关系, 是诗中的理性内容与审美特征关系的一种 特 殊表现。优秀的哲理诗都具有“理趣”, 既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术趣味性。因此, 我们应在生动形象、理趣盎然(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最后一联,是传诵千古 的名句。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 色望不到边际。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 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 割为黄昏与白昼。 *望着 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 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 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 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 得极为渺小。
古代诗歌鉴赏之
何谓哲理诗
含蓄隽永,耐人品味,能给 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的诗作 称哲理诗。
哲理诗的特点
一是有较强的理性,它往往由生活的 某一现象引发出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受, 从而把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揭示出生 活的某种必然性。因此,这类诗真正做到 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是内容浅显,意象鲜明,纵然不懂 其深意,也还会认为它是一首好诗。这是 因为这类诗的作者往往才高识远,慧眼独 具。
阅读下面两首诗,比较其同与异。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阅读下面两首诗,比较其同与异。
登鹳雀楼 登飞来峰
同
1、诗人都是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借景抒 怀,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写自己的豪情。 2、都是通过观览景物的感受引出对生活、对 人生的哲理思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哲理诗课件
内容:写景、叙事、物——说理 一叙一议论
联系生活实 际:悟出在 社会现象、 人生的思考, 自然规律的 总结。
课堂活动二:参照参考答案,进行阅卷判分。作为阅卷人,请说 明判分理由。
(一)分析你的答案与参考答案有哪些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6题。
明发石山
杨万里
明发愁仍集,寒云又作屯。
悬知今定雨,正坐夜来暄。
回答有术:
壹
以题定答
贰
答而有方
单
叁
言而有序
课堂活动三:学以致用,夯实强化。 《全品.短平快》P99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以下问题。 纸鸢 [明]彭友信 桐花时节春风颠,巷陌街头多纸鸢。 一丝斗上云霄际,摇尾昂头如得意。 纷纷羽翮岂真有,舒卷只在儿童手。 儿童疾走莫漫狂,如此春风那可常。 君不见朝来雨声骤,人间又是清明候。
便恐禾生耳,宁论客断魂。
山深更须入,闻有早梅树。
[注]①禾生耳:即禾头生耳,指庄稼遭雨后禾头长出卷曲如耳的芽蘖,预
示收成不好。
16.《明发石山》 中蕴含两重哲理,对我们的学习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
诗句简要说明。(6分)
16.《明发石山》 中蕴含两重哲理,对我们的学习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 诗句简要说明。(6分)
古诗鉴赏二轮复习
精读哲理诗.答题有术
一、学习目标
1.分析诗歌的写作结构,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 2.调动知识储备与题干对接,进行思维建模。
二、教学重难点:
。
精何研读文本,快速把握诗歌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6小题。
明发石山 杨万里 明发愁仍集,寒云又作屯。 悬知今定雨,正坐夜来暄。 便恐禾生耳,宁论客断魂。 山深更须入,闻有早梅树。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3哲理诗
琴师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 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 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 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
三赠刘员外
唐•柳宗元
信书成自误,
经事渐知非。
今日临岐别,
何年待汝归。
[注释] 刘员外:指刘禹锡。 岐别:在岔路口分别。
【理趣赏析】
《三赠刘员外》唐•柳宗元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有时一味信任书本会把自己耽误了, “尽信书不如无书”。
* 只有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之后,才渐 渐懂得什么为是,什么为非。
第二步:重视标题、注解,抓住作者,知人论世。 全诗默读一、两遍,先有个总体印象。在此基础上
力求读懂诗歌。 标题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等要素,是
解读诗歌的切入点。由作者可以确定朝代、风格,为 后面分析诗歌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作准备。诗歌 后面有注解的,一定是命题人觉得对于读者理解诗歌 有帮助,才去做注的。
常见风格:言近旨远,寓意深刻
常用意象:花开花落,水流云生,登高望远, 览物思理
常见思想感情:体会人生,明理悟道 常用表现手法:借景明理,借物论道,见微知著,
旨远事小,蕴藉精警,化用亦妙
常见内容
1、 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 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虞世南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2、 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 启迪深思。 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 一朝”(《咏史》); 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诗歌鉴赏的八种流派及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的八种流派及答题模板引言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丰富的表现方式和多样的流派。
本文将介绍诗歌鉴赏中的八种主要流派,并提供一份答题模板,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歌作品。
八种流派1. 抒情诗抒情诗是表达个人感情和情思的诗歌。
它通常借助音乐和节奏来表达情感,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内心的感受。
2. 叙事诗叙事诗以叙述事件或故事为主要目的。
它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连贯的情节,将读者带入一个具体的故事情境中。
3. 讽刺诗讽刺诗是通过嘲笑、讥讽或挖苦来批评社会现象或个人行为的诗歌形式。
它以幽默或讽刺的方式揭示问题,并引发读者的思考。
4. 哲理诗哲理诗是通过写作诗歌来探讨哲学问题、思考人生意义的一种形式。
它常常以深邃的思想和抽象的表达方式呈现,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真谛。
5. 自然诗自然诗以自然界为主题,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物、声音和气息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它常常让人感受到宁静和与自然的联结。
6. 爱情诗爱情诗是表达爱情和情感的诗歌形式。
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浪漫的语言,展现出作者对爱情的渴望、痛苦或幸福。
7. 社会诗社会诗是关注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诗歌形式。
它呈现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激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8. 技巧诗技巧诗是一种追求形式美的诗歌。
它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韵律和格律,展示诗人高超的诗歌写作技巧,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答题模板根据以上八种流派,以下是一份简单的答题模板,供诗歌鉴赏时参考:1. 诗歌题目:- 流派:(抒情诗/叙事诗/讽刺诗/哲理诗/自然诗/爱情诗/社会诗/技巧诗)- 作者:- 内容概述:2. 诗歌主题:- 主题概述:3. 诗歌表现手法:- 使用的修辞手法:- 使用的节奏和韵律:4. 诗歌语言特点:- 使用的形容词和修饰语:- 使用的意象和比喻:5. 诗歌情感和效果:- 传递的情感:- 给读者的感受:结论以上是诗歌鉴赏中的八种流派及一份答题模板。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流派,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思考。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3哲理诗共57页文档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3哲理诗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古代哲理诗的鉴赏
论 诗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首诗本为诗论,表现作者的创作主张,即每一个时 代 都应有表现各自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不必盲目地 尊崇 古人,要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反映真实清 新的时 代生活,诗的最后两句即明确地点明这种主张 。这一主 张,对复古派的回击可谓出了一记重拳,也 对文学的时 代特征作了明确的表述,但由于出手太重 ,便难免步入 另一歧途:轻薄古人、蔑视传统,在一定 程度上抹杀了 文学继承的功用,一味强调发展,反而 陷入无法发展的 泥潭。倒是最后两句哲理性的主张, 已超越了诗论本身 的界限,上升到关于社会、人生的 哲理性分析,带有更 为普遍的社会意义,给人以多方 面的启示。
雪 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此诗被诗论界誉为宋人哲理诗的压卷之作。它既有宋 诗工巧细密之所长,又兼得唐人诗虚处着墨、意象微 茫之特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 价梅雪,恰如其分。此诗好就好在:它能写出别人诗中 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梅雪 争春,各具特长)。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 , 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读了这首 诗, 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哲理: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 长处, 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 的地方。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全诗用形象思维和比兴手法,写读书的乐趣和重要。 读书本是很理性的事,在这里却形如美景,情趣盎然 。 首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本书,因书为长方形,故 有" 半亩"之说。把书打开,就好像打开一面镜子,既 雅 趣又新颖。二句借用"天光"、"云影"这些为人们所喜 爱、欣赏的自然美景,喻写书中丰富的内容,情趣 更 浓。三句一个"问"字,引出方塘之水哪能澄清, 四句 道出缘由: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活水"比喻得 奇妙: 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
2020-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诗歌赏析讲解与分析 阅读练习(含答案)
专题一哲理诗阅读专题精讲知识要点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
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
一些含道应物、迁想妙得的哲理诗,其本身就是诗人触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理入情的产物,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果。
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
这类诗,之所以倍受赞赏,是因为具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系列生动意象。
二是含蓄,不露理。
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新诗则一至四句均有出现。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陈毅的《冬夜杂咏.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写作哲理诗,要语出自然,有警句创见,避免概念化、一般化,切忌人云亦云,浅薄无味。
如:七年级下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命题规律近几年,哲理诗频频登陆中考试卷,它形式活泼、贴近生活、注重实用、富有情趣,且命题者新招迭出,目的在于激活考生的思维,引发联想和想象。
命题人通过这种“思维体操”来考查考生思维的思辨性、广阔性和多样性,并以此引导考生关注自然、思考生活,有效地实现了高一级学校的选拔功能,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综观近年中考语文试题中以诗词为材料的题目,其命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特点一:从诗词选择看,以唐诗宋词中的名言名句为主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两大瑰宝。
《春日》诗歌鉴赏
《春日》诗歌鉴赏《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
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让我们一起来鉴赏一下吧。
《春日》朱熹〔宋代〕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之时在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作者简介:朱熹( 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 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 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创作背景: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
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
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修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春日》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中国古典诗歌“哲理”之形态分析及其鉴赏
中国古典诗歌“哲理”之形态分析及其鉴赏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无疑是“主情”的,但也“崇理”。
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去鉴赏批评中更多的是关注“情志”,对古典诗歌中的“哲理”分析和鉴赏重视不够(诗歌鉴赏教学中尤为突出)。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之实际,就会发现:一种带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对宇宙、人生、社会、历史、自我的哲理之思以多种多样的形态存在于整个诗歌作品的建构及其发展史中。
哲理,从本质上说,是人们对宇宙自然、社会历史、生活实践的不断观察、思考而获得的心灵的体验、智慧的灵悟和理性思辨,而诗歌作为人类最早的语言艺术,无疑成了人类智慧灵光的最初也是最好的载体。
中国古典诗歌当然没有例外,只是受中国整体文化精神的影响而在形态上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所谓“形态”,在这里既指“哲理”的认识维度上的存在形态,也指“哲理”的在诗歌文本中的表现形态,还指“哲理”在生成传播过程中的接受形态。
本文将对此作出初步分析并探讨其对诗歌鉴赏的影响。
一、古典诗歌中“哲理”之存在形态分析“存在形态分析”是指对诗歌中存在的“哲理”从理性内涵层次和存在维度上作出归类、分析。
许总在《中国古代哲理诗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态》(《学术月刊》1995年第12期)一文中指出:在诗歌创作论意义上,古典诗学有“重情”与“主理”之分,但“诗”与“理”皆为人之“情性”之构成与表达,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完全统一的关系,“在这样的视点上,中国古代哲理诗远非局限于纯粹谈玄论道的形式中,而是可以极为广泛的理解为传统文化精神、民族智慧形态在中国诗歌史中的多样的生动的艺术表现方式。
就其表现形态而言,则大体可以归纳为启迪智慧形态、讽喻劝诫形态、哲理思辨形态这三大基本类型”。
应该说这种归纳基本上抓住了古典诗歌中哲理的理性内涵受中国文化精神影响而表现出三个层次的特点和事实,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哲理”的存在形态。
进一步考察,还可发现,这三种形态恰好对应三种认知向度,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存在维度:哲理思辨形态——————哲理之“真”讽喻劝诫形态——————哲理之“善”启迪智慧形态——————哲理之“美”哲理之“真”并非指这种哲理就必定是真理,而是说这种形态的哲理表达本质上是以求真为目标,即创作者力求获得对宇宙社会历史人生的本质认识,进而用诗化的方式明晰地表达。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哲理诗和讽喻诗
表达哲理的形式
哲理诗常见修辞
借景说理 《观书有感》
比喻
托物说理 即事说理
《泾溪》 《诫子弟》
对比
哲理诗的命题方式
1、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2、诗名蕴含什么样的理趣。 3、诗句有什么寓意。 4、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5、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抱负。 6、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水口行舟
伤春伤别
江城子 秦观
闺怨 少女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
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
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作: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例
题
2、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 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诗人写昨夜漆黑的江面飘摇着一叶孤舟,风狂、雨 骤、浪急,危机四伏。今早试卷帘子看时,两岸依 然是充满生机的青山绿树。表达了黑暗总会过去, 风浪终会平静,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是不可遏止 的哲理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说
船到险处,船家生怕出了差池,便会小心翼翼,
理
谨慎防范,故能平安渡险。相反,到了“平流无石 处”,难免思想麻痹,放松警惕,因而常常发生船
翻人亡的事故。
【理趣赏析】
*潜在的危险不易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要居安思危,时时有一种危机感。
清朝诗人何绍基在京当官,一天收到来自家
2、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亩大的水塘像明镜一样,倒映 在水中的天色和云彩不停地晃动。要 问水塘为什么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活 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哲理解读 (一)解读艺术形象: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了
(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
《诫子弟》
[清] 张英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字面解读
不就是几尺长的围墙 吗?用得着那么大动 肝火、兴师动众吗? 你就是让他几尺又有 什么了不起的。一千 多年前所建的万里长 城,至今仍旧还在, 可是,谁还见到过当 年修筑万里长城的秦 始皇?
《诫子弟》
[清] 张英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哲理解读
全诗喻理警世, 在时间的洪流里, 人的生命是多么短 暂!点滴小利,转 眼即逝,何必为 “三尺地”的小利 而败坏自己的品德!
托物说理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对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 指头 )+( 琴 )= 琴声 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
高考链接
2010年高考安徽卷作文:材料作文“哲理诗”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由此哲理诗引发的思考和联想写一文, 诗歌体除外。
立意分析: 菱、稻、荷花,生长习性不同,
适宜种在深浅各异的水中,由此不难引出从实际出发, 按规律办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体情况具体对 待、不可强求一律搞一刀切的道理。可以联想到用物, 使物尽其用;用人,使人尽其才。人生的选择、定位, 也应从实际出发,切合自身实际,扬长避短。
化。 本体
*借景说理*
喻体
清澈的方塘 ——
优美的文章
源头活水 ——
生活体验
(二)解读隐含理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原
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
意 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
联 想 好作品。
新 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吐故纳新 意 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与时俱
进。
泛 舟 宋· 朱熹
古代哲理诗答题步骤
第一步 先读题,破解题干隐含信息。对于哲理诗的鉴赏也往往如此:命 题人在设题时一般要在题干中提示考查要点,或者表明问题指向, 或者暗示解答枢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第二步 重视标题、注解,抓住作者,知人论世,把全诗默读一、 两遍,先有个总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力求读懂诗歌。 标题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等要素,是解读诗歌的切 入点。由作者可以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诗歌的内容、语言、 表达技巧作准备。诗歌后面有注解的,一定是命题人觉得对于读者 理解诗歌有帮助,才去做注的。 第三步 从诗中写景、写物、写人的意象(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 的修饰语)入手,分析作者由此及彼作哪些联系,阐发了哪些哲理。 第四步 分析艺术手法。 第五步 整体阅读,通盘考虑。把对诗歌的分析和解题的需求联 系起来,做到前后一致。 第六步 遵循“总分”等模式解答试题;整理答题语言。 (字面解读+哲理解读)
课堂演练
过沙头
宋·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 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 只有篙师识水痕。
本诗给人怎样的哲理启示?
解答步骤:
1 明确是什么哲理; 2 具体分析哲理在诗句中是怎样体现的。
第一步
参考答案 本诗揭示的哲理是:实践出真知。 诗歌三四句“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
师识水痕”说暗潮已经来到,而常人却不知 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 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 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 楚,细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
分析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 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在此山中” 一句与成语 “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 表意相同。
一、哲理诗定义
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 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有的直接点明主 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内容多种 多样,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 情、艺术等方面。
潜在的危险不易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要居安思危,时时有一种危机感。
琴师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 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 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
此诗是诗人受排挤从朝中 被贬到安徽滁州时所写。
哲理解读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才知道把它锁在金笼里,实在比不上
让它在山林里自由啼鸣的悦耳动听。
笼中鸟 —对— 林中鸟朝中排挤ຫໍສະໝຸດ 比——放情山水
悟出万物贵自由之意,宇宙万 物之美在能自由自在。
表达哲理的形式
哲理诗常见修辞
借景说理 《观书有感》
第二步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理趣赏析】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生动地写出了春回大地: 鸭子由于喜欢游水觅食,故而能最先感知水温的上 升,体会到春天的来临。
此诗告诉我们:只有经常和某种事物相接触,也最 熟悉它的人,才能最敏锐地发现它的任何细微的变 化,抓住先机的客观真理。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
艨艟:(也作:蒙冲)古 代大的战舰。 推移:舟大水浅,必用多 人推动才能移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诗描写的是春天水涨后船在江中自在行的自 然现象,春水未至舟难行,春水泛涨则大船也如 羽毛之轻,顺水自在而行。
【理趣赏析】 1、比喻做学问必须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
2、指只要借助外力,创造好条件,做起看 似困难的事来也轻而易举。
即事说理
《诫子弟》
[清] 张英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背景解读
一诗平风波
这首诗的作者是位“宰相”——清康熙文华殿大 学士张英,桐城人。据《桐城县志略》:张英的 家人与吴姓邻居发生土地纠纷,地方官也不好处 理此事,所以双方的争执一直没有结果。于是, 张英的家人便给张宰相写信,要他出面解决问题。 张宰相接信后,寄归一首诗:“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 始皇。”最终,“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 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 焉”,矛盾纠纷和谐解决。
泾溪
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
《泾溪》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理趣赏析】
船到险处,船家生怕出了差池,便会小心翼翼, 谨慎防范,故能平安渡险。相反,到了“平流无石 处”,难免思想麻痹,放松警惕,因而常常发生船 翻人亡的事故。
二、哲理诗形象说理形式
借景说理 即事说理 托物说理
借景说理
观书有感(一)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渠:代词,指方塘。许:这样。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字面解读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比喻
即事说理 《诫子弟》 托物说理 《画眉鸟》
对比
欣赏哲理古诗的步骤 字面解读 由表及里
哲理解读
由浅及深
艺术形象 隐含理趣
原意 新意
由此及彼
古代哲理诗命题方式
1、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2、诗名蕴含什么样的理趣? 3、诗句有什么寓意? 4、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5、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抱负? 6、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哲理诗鉴赏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哲理诗的艺术形象 来体会蕴涵在诗中的丰富哲理。
2、在熟悉哲理诗特点的基础上 赏析哲理诗的理趣。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 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请同学们写出本诗所 寓含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