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中国学校教育的认识和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中国学校教育的认识和反思

人类文明传承甚久,教育贯穿始终。教育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广义上讲,凡是能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的品德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当今社会的学校教育,根据不同需求和条件衍生出诸如技术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类型的教育形式。本文仅就学校教育谈谈自己的观点。

说起中国的学校教育,众人肯定褒贬不一,各抒己见。中国的学校教育已经存在了4000余年,其中有根深蒂固的思想和改革创新的壮举。发展至今,存留下的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华夏文明的灵魂。但是美好事物的背后总有一些不美好的影子相伴,当今中国学校教育的背后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中国学校教育对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中国学校教育为国家输出了大量的知识储备,为发展建设注入了鲜活的血液。通过学校教育,我们不仅学习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知识,也学习了大量的西方先进技术知识,这对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加大有裨益。从晚清到解放前这段时间,中国被资本主义国家列强在军事上重创,处处受人牵制,导致国家发展停滞,人民苦不堪言,究其原因是科技和科学水平的落后。然而一些新式学堂的开办和派遣学生留学等教育形式的出现,逐渐改变了中国技术匮乏的现状。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学科较齐全、设备较好的研究所,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到1965年,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已达到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达到12万;1966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卫星;1973年,袁隆平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杂交水稻的大门;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2006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歼十战斗机亮相······直到今天,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不容忽视,国家实力不容小觑,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巍然屹立时间民族之林。

在这样划时代的巨变中,学校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我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基础,为中华文化体系补充了精华。以上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国学校教育的不可否认的优点,然而再美好的事物在其自身的发展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今对于学校教育有很多呼声,有人主张重视传统教育,有人主张完全西方化教育,我认为这些都只是注重学校教育的形式而忽略了学校教育的本质。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对学生进行“教书”、“育人”两大方面。现在的学校教育很多忽视了育人的重要地位,我认为在教书之前更应该做好育人的工作,就像是行军打仗之前一定要对士兵们进行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学校教育中的育人就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进行规范,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使其树立良好的品德意识和优秀的内心品质。但就目前出现的种种时间表明,学校教育对于育人做的并不够完善。刘海洋虐熊事件、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进一步反映出育人工作的欠缺。上述几个案例中的主人公都是高材生,相对来说知识储备都比较丰富,但是人生观的偏离使他们非但没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反而对他人造成了危害。我们身边同样有很多同学在思想上有待引导和规正,比如考试作弊,论文潦草应付,不尊师爱友等。这些小的现象所折射出的问题同样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古人有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就是现代的育人,想要学生具备平天下的能力,育人工作一定要抓紧。所以我认为,当今中国学校教育应该将教育重心从教书上向育人的方向偏移。教书貌似是学校教育永恒不变主题,我们读到硕士研究生这将近20年的时间里,读过的书和上过的课数不胜数,做过的题更是浩如烟海。在中国这个应试教育的大国里,只有通过过五关斩六将的层层考试,才有机会获的更高的教育机会。在很多人看来这确实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完美制度,他们认为那些落榜的人是失败者,被录取的是人才。虽然应试教育在目前来看是最为公正的一种人才选拔形式,但我认为其有待改进的空间很大,当今的应试教育过于“规矩”,只是将考试分数作为能否接受更高等的教育的筹码,那些没被录取的人里不乏创造力很好的学生,却因几分之差被拒

之门外。所以,现状就是考试能力越好的人,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越大;考试能力不好的人,不管其他能力再好,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越小。现在学校教育在慢慢的注重素质教育,但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模式,在近期之内难以被改变。上课的填鸭式传送知识,考试前的死记硬背,评奖评优对学习成绩的单一参照······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同学们机械学习不动脑思考的习惯。现在中国被公认为仿造能力极强,但创造能力一般,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创造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鼓励,对成绩单一的追求让我们在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下迷失掉了。我觉得现在学校教育应该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这包括在生源录取和后天教育。像陆国栋教授说的那样,首先在招生的时候应该加大面试占据的比重,这样可以减少人才的流失和“书呆子”的引进;其次,在对学生课堂教育里多与学生交流探讨,而不是一味的填鸭。我认为学校可以通过一些奖励措施鼓励学生创新,给学生提供资源,锻炼其能力。学校多搞一些创新竞赛,这样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目前国内的一部分高校,师生等级关系过于明显,老师放不下架子,学生不好意思,将教育搞得富有行政化,试问这样的大学怎会发展,怎能为我国输送高素质人才。因此我认为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也是交流缺乏的重要原因。还有一种现象存在于相当一部分高校中,即老师只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这无形之中对于那些不善于考试的同学不公,也造成了人才的没落和浪费。所以我认为有的老师应该放下架子,学生们应该大胆提问,老师应该一视同仁,学生们应该自信向前。以前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老师,客体是学生,现在应该转变为互动,这样师生关系变得融洽的同时又共同进步。总之,目前学校教育中的“教书”还是比较死板,这样得到的知识虽然繁多,但不容易为我们所用。“教书”和“育人”的模式方法都应该得到较大的改变来提高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学校教育所处地位非常关键,不仅关系我们自身的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的发展。虽然教育正走在改革的路上,但我觉得还是慢了一些,我们完全可以多看一下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从中吸取经验,取其精华自我运用。纵然学校教育存在着一些弊端和不足,但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