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和气候与地貌的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岩石圈、水圈与大气圈及相互作用

岩石圈、水圈与大气圈及相互作用

岩石圈、水圈与大气圈及相互作用文献材料基于2000年之前整理于2011年4月目录第一章地球表层系统与环境 (1)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1)一、四大圈层 (1)二、三大界 (1)三、固、液、气三态物质 (2)第二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 (2)一、垂直分层 (2)二、水平分异 (2)三、立体交叉 (2)四、多级嵌套 (3)第三节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3)一、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3)二、地球表层系统的可预测、可调控功能 (4)第四节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 (4)一、人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4)二、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6)第二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7)第一节大气的运动 (7)一、水平气压梯度力 (7)二、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 (8)三、大气的辐合与辐散 (8)四、大气环流 (9)第二节物质输移 (14)一、水汽的输移 (14)二、二氧化碳的输移 (16)三、气溶胶的输移 (16)第三节能量传输 (16)一、高低纬间的传输 (16)二、海陆间的传输 (17)三、高低空之间的传输 (18)第四节气候分异规律 (18)一、气温分异 (19)三、气候分异 (22)第三章水圈与水平衡 (24)第一节水圈的组成 (24)一、海洋水 (25)二、陆地水 (26)第二节水圈结构与特征 (27)一、水圈的水平结构特征 (28)二、水圈的垂直结构特征 (28)三、跨流域调水-解决水的空间分布不均问题 (28)第三节水的运动与循环 (29)一、水循环 (29)二、河水的运动 (30)三、冰川的运动 (31)四、海水的运动 (31)五、海面升降与三相转化 (34)第四节水量平衡 (35)一、水量平衡的概念 (35)二、水量平衡方程 (35)第五节水圈与灾害 (37)一、水灾 (37)二、水荒 (38)第四章大气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 (39)第一节岩石圈变动与气候 (39)一、海陆分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39)二、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40)三、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41)第二节地貌与气候 (42)一、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43)二、气候对地貌的影响与控制 (43)第五章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 (44)第一节水的分布、负荷均衡与岩石圈形变 (44)一、岩石圈的变动与水的分布的变化 (44)三、岩石圈与水圈的正反馈作用 (46)第二节海岸线与海岸带 (47)一、海岸线的轮廓与平衡岸弧的发育 (47)二、海岸均衡剖面 (48)三、海岸线的进退 (50)第三节海啸、地质灾害-水岩相互作用 (51)一、滑坡 (51)二、崩岸 (51)三、泥石流 (52)四、海啸 (52)第四节河口地貌 (53)一、河口分段与河口地貌 (53)二、三角洲 (54)第六章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55)第一节水汽与天气 (55)一、水汽分布与天气 (55)二、水汽相变与天气 (55)第二节水与气候 (56)一、海洋水与环流、气候 (57)二、陆地水与环流、气候 (58)三、环流、气候与水的分布 (58)第三节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 (58)一、大气环流与全球水分循环 (58)二、大气环流与水体运动 (59)第四节海气相互作用 (60)一、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 (60)二、风暴潮 (62)三、海平面升降与气候变化 (63)第七章水圈、大气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 (64)第一节气候-海洋-冰川-均衡 (64)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构造运动 (65)一、气候变化与地球表面水的分布 (65)二、地球表面水的分布与地球自转速度 (65)三、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与构造运动或形变 (66)四、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 (67)第三节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份循环 (68)第八章地表环境预测 (69)第一节地表环境预测的原则 (69)第二节岩石圈的变化趋势 (70)第三节大气圈的变化趋势 (71)一、大气圈组成成分的变化趋势 (71)二、大气圈结构的变化及其趋势 (72)三、气候变化的趋势 (73)第四节水圈的变化趋势 (76)一、海面的变化 (76)二、水循环与水平衡的变化 (78)三、水圈组成与结构的变化 (79)第五节地球表层环境的变化趋势 (79)一、自然的成分越来越少,人工的成分越来越多 (79)二、能量流的改变 (79)三、物质流的改变 (80)四、信息流的改变 (81)第一章地球表层系统与环境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

地球表层四大圈层

地球表层四大圈层

1.地球表层指与人类直接有关的一部分地球环境,其范畴大致上始大气对流层顶,下至岩石圈上部,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在内的特殊圈层。

地球表层的各圈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相互关联、互相渗透的。

岩石圈承载着河流、湖泊,人类和一切生命系统也活跃在这里。

在各圈层之间有非常广泛的物质和能量的传输和交换。

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非常明显的例证。

大气和水圈海洋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到全世界的天气变化。

同时,它们承受变化而不产生灾难的能力是有限的。

岩石圈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契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

整个地壳均匀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均匀为33千米。

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公里高空仍有淡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

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以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

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明显,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由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

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由于平流层的臭氧层吸收了大量的紫外线。

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含有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人类的无线电通讯活动有重要作用。

地球大气圈是一个保护层,使人类免受有害射线的照射,同时提供了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氧气。

人类天天都在呼吸新鲜空气,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空气与阳光、水分一样是不可缺少的。

没有大气圈,人类乃至生物界将不能生存。

1.3水圈7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的总称,包括海洋、湖泊、河流、沼泽、冰川以及土壤和岩石孔隙中的水,生物圈中存在的水等。

第12章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的相互作用

第12章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的相互作用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Textbook Century TextbookSeries Series for for 21st 21st Century
面向 面向21 21世纪课程教材 世纪课程教材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王建 主编
国家精品课程
第二节 生物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一、生命活动与大气组分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Textbook Century TextbookSeries Series for for 21st 21st Century
面向 面向21 21世纪课程教材 世纪课程教材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王建 主编
国家精品课程
青藏高原隆升导致的植被变化
(a)现在 (据《中国自然地 理图集》) A.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B.亚高山森林草甸;C.高 山草甸、亚高山草原;D.高山 草原;E.高山荒漠 (b) 上新世 (据唐领余、沈才 明)Ⅰ.亚热带常绿硬叶阔叶林; Ⅱ.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 Ⅲ.山地常绿针叶林;Ⅳ.灌从 草原
绿色植物在不停地吸收 大气CO2进行着光合作用, 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养料, 以维持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动 物的生命活动或有机体的腐 烂过程,是吸收氧气、放出 二氧化碳的过程;而植物的 生命过程却是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的过程。两者之间 以及两者与岩石圈、大气圈、 水圈之间经过亿万年的演化 达到了某种平衡,才形成了 今天这样的大气圈。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Textbook Century TextbookSeries Series for for 21st 21st Century
面向 面向21 21世纪课程教材 世纪课程教材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古近纪干旱盆地碎屑沉积分布
(据王鸿贞资料汇编)
二、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一)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二) 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三) 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
⒈ 高原隆升导致北半球晚新生代气候变冷。 ⒉ 高原隆升,加强了季风环流,使气候的季节差异增大。 ⒊ 高原的隆升导致了北半球中纬地区干旱气候的形成。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岩石风化与气候 第二节 岩石圈变动与气候 第三节 地貌与气候 第四节 风成地貌 第五节 沙尘暴
第一节 岩石风化与气候
风化是指十 分接近地表的或 直接暴露于地面 的岩石,处于新 的地球表层岩石 圈与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发生 物质与能量交换 的环境,所发生 的种种物理变化 和化学变化。
⑶ 随着高原的隆升,高原与周围地区的高

差增大,地面的侵蚀作用加强。由于地面风化 产物源源不断地被侵蚀搬运,使暴露于大气中
色 愈 深,
的、参与风化的物质增多,使参与风化作用的

二氧化碳增多,从而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

度降低,使世界气候变冷(降低温室效应)。



岩石风化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关系(Raymo)
高原隆升加强亚洲
季风的强度,改变季风 的风向、改变季风影响 的范围。风尘堆积分布 范围的变化,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五百万年来中国风尘沉 积分布范围的变化及其 反映的冬季风风向和影 响范围的变化(根据陈 明扬,1991;王建, 2000)。
五百万年来中国风尘沉积分布范围的变化
三、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岩石圈的变化,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 大气环流,改变了 气候的格局与性质。 实际上,改变了的 大气圈,反过来又 作用于岩石圈,对 岩石圈施加影响。 岩石圈与大气圈是 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的。岩石圈与大 气圈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决定了地 球表层环境的某些 特征与性质。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知识点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知识点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知识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知识点1、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牵一发而动全身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风化物,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

(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

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

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

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如水稻土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4、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现代自然地理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PPT课件

现代自然地理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PPT课件
第3页/共55页
第4页/共55页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第5页/共55页
生 物 风 化
第6页/共55页
地球表层 岩石风化后,由 残留在原地基岩 上的风化产物组 成的壳层,称为 风化壳。
内蒙古碎屑风化壳
第7页/共55页
二、气候对岩石风化的影响
岩石风化的类型与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 的影响与控制。
外动力:是指地球表面受大气、水的运动与生物 作用而产生的力。
第22页/共55页
一、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大陆与大洋是最大的地貌单元。由于大陆与大洋之间的热力差,产生了 季风环流。
从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到河谷、平原,不同的地貌单元对应于不同 的区域或局地气候环境。在山区,由于山坡与山谷对温度日变化的响应速度 不同,故产生了山谷风。
第25页/共55页
在内陆干旱盆地的中心,地势低洼,地下水和洪水汇集到这里, 成为湖泊。雨季过后,湖水蒸发而干枯。由于不断地积水、不断地干 枯,盐度越来越大,逐渐成为盐湖。湖水含盐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 盐就会结晶析出,形成盐壳。
死海大咸湖,湖面海拔-395 m,盐度达30%
第26页/共55页
干旱荒漠区的地表,由于组成物质不同,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由裸露岩石、砾石、沙、或者泥岩(黏土)组成的荒漠,依次叫做岩 漠、砾漠、沙漠或泥漠。
深 色 区 域
输向中纬度地区,导致中纬度地区温度的降低。

⑵ 随着高原的隆升,地面积雪越来越多, 地面反射率增高,使地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减 少,从而导致地面温度的降低。
变 冷 区 域。
⑶ 随着高原的隆升,高原与周围地区的高 差增大,地面的侵蚀作用加强。由于地面风化 产物源源不断地被侵蚀搬运,使暴露于大气中

自然地理学课件与复习资料第8章岩石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自然地理学课件与复习资料第8章岩石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质-----大量松散物质 3. 特定的大气环流, 暴风来临 4.发生在春季
二、沙尘暴与人类
遥感沙尘暴来源区
2019年北京的沙尘天气
2019年北京的沙尘天气
2019月17日 气象部门预报显示,北京、天津、山西北部、河 北大部、山东北部和渤海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浮尘天气,经估 算沙尘影响面积约为30.4万平方公里。全北京市大约有30多万 吨,范围很大。
火星上 美国宇航局火星轨道勘测 器拍摄到“V”字形沙丘
风积地貌 ——沙漠(新月型沙丘)
千姿百态的美丽沙丘 ——与风的运动有关
纳米比亚的纳米 布沙漠
巴西拉尼昂州的沙漠
沙丘犹如丝带般地困住了雨水。
埃塞俄比亚沙漠
风蚀窝石
中生代砂岩中的风蚀洞-新疆
四、湿润气候区地貌演化与地貌发育
由于高温多雨, 以化学风化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 分水岭地面越来越低, 山坡坡度
不同形态的蘑菇石
美国犹他州的白崖
这两个 蘑菇石 有些狰 狞……
撒哈拉沙漠中的景观
犹如外星环境的地球景观 ——埃及
被称为地球上最怪异的美景——土耳其
土耳其的冲天石柱
——曾是当地古老祖先 们的安身之所。
美国大峡谷的“铁砧” 土耳其——精灵烟囟
多姿多彩的风蚀地貌
美国犹他州的砂岩拱桥
陕北靖边 波浪谷 (红砂岩)
有的砂岩岩层 含Fe多,有的 含Fe少。
这些景观像那漫天的 七彩缎—— 是令人 疯狂的绝色诱惑。
生物风化作用
两种方式:包含物理和化学方式
物理作用---生物根劈和挖掘作用
化学作用---生物所产生的有机酸或无机酸, 及其死亡后所产生的物质
根劈作用
根劈作用
风化壳

地质学中的岩石圈与大气圈地球系统的互动与影响

地质学中的岩石圈与大气圈地球系统的互动与影响

地质学中的岩石圈与大气圈地球系统的互动与影响在地质学中,岩石圈和大气圈是地球系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岩石圈由地壳、地幔和岩石圈构成,而大气圈则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气体包围层。

这两个圈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与影响关系。

本文将会介绍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地球系统的影响。

一、岩石圈和大气圈的相互作用1. 二氧化碳循环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之一就是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作为大气中的一种温室气体,对地球的温度起到关键作用。

地壳中的岩石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形成碳酸盐,并将二氧化碳长期储存在岩石中。

当岩石受到侵蚀或火山爆发时,储存的二氧化碳会释放到大气中。

这一过程对维持地球气候和生命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水循环水循环是岩石圈和大气圈的另一个重要相互作用过程。

在水循环中,岩石圈起到了关键的储水和释放水的作用。

当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山脉、高地或岩石,会遭遇冷却,形成云、雨或雪等降水形式。

降水后,水会渗入地下,贮存在岩石孔隙或裂隙中形成地下水。

岩石圈中的地下水又可以通过泉水、湖泊和河流等形式进一步进入大气圈,完成水循环。

3. 气候变化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气候变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岩石圈中的某些岩石,如煤炭和石油,是化石燃料的重要来源。

当这些化石燃料被燃烧时,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进而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此外,岩石圈的构造活动,如火山喷发和地震,也会对大气圈中的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产生影响。

二、岩石圈和大气圈对地球系统的影响1. 地质过程岩石圈的构造活动对地球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岩石圈构造活动的典型例子,它们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物质,改变了地球的地表形态,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2. 化学组成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也导致大气中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

例如,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和颗粒物可以改变大气中的气溶胶和云微物理过程,进而影响到热平衡和气候系统。

地球科学的六大圈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球科学的六大圈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球科学的六大圈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由许多不同的圈层组成。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些圈层,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我们所熟悉的地球环境。

本文将着重介绍地球科学的六大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和地球内部的核心。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圈层的特点和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保护地球资源,以及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思路来进行撰写: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布局和组织进行介绍,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部分的作用和内容概述2. 正文部分的组成和各个圈层的介绍3. 结论部分的总结和展望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和意义,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扩展,介绍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让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深入探讨地球科学中的六大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以了解它们在地球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些圈层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探索地球变化和环境演变的规律,为未来地球科学研究提供更深入的基础和方向。

同时,通过了解不同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为地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战略意义。

因此,本文旨在强调地球圈层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关键地位和价值,促进对地球系统的全面理解和保护。

2.正文2.1 地球的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是地球最外层的一个圈层,它由各种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形成了地球的大气层,对地球上的生物和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球的大气圈主要分为几个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对流层等。

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例如,对流层是最接近地表的一层,其中的空气通过对流运动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天气现象;平流层以上的层次则影响着大气的循环和气候变化。

岩石圈与大气环境关系

岩石圈与大气环境关系

岩石圈与大气环境关系地球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生态系统,由不同的圈层组成。

其中,岩石圈和大气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

岩石圈是地球上的固态地壳,包括陆地和海洋的岩石。

大气环境则是地球上的气体层,包括大气中的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

这两个圈层之间的关系对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都至关重要。

首先,岩石圈和大气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中的矿物质和岩石经过风化和侵蚀的过程,将其中的元素释放到大气环境中。

例如,火山爆发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氧化物,这些气体会进入大气层,形成大气污染。

另外,岩石圈中的水分也会通过蒸发和降水的过程进入大气环境,形成水循环。

这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循环不仅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天气,还对生物圈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岩石圈和大气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岩石圈中的火山活动、地震和板块运动等地质现象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气体,影响大气环境的温度和气候。

例如,火山爆发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硫化物,这些气体会在大气中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变暖。

另外,岩石圈中的地壳运动也会改变地球的地形和气候分布,进而影响大气环境的稳定性和气候变化。

此外,岩石圈和大气环境之间还存在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岩石圈中的地形和土壤类型直接影响着植被的分布和生长。

不同的植被类型又会对大气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和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例如,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的发展;而沙漠地区的植被稀少,无法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此外,岩石圈中的地下水资源也是维持生物圈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的分布和质量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

综上所述,岩石圈和大气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它们通过物质循环、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保护岩石圈和大气环境的健康状态,对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关键带圈层耦合过程及其灾害环境效应

地球关键带圈层耦合过程及其灾害环境效应

地球属于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地球大气层、地球表面和地下水体以及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之间存在很多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地球的关键带圈层,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

地球关键带圈层的耦合过程伴随着很多自然灾害和环境效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地球关键带圈层的构成1.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上气体和悬浮微粒所组成的气体层,其厚度大约为50公里。

大气圈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它们支持着地球上的生命存在。

2. 生物圈生物圈由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体和它们的栖息地组成,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生物圈与大气圈之间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3. 水圈水圈包括地球上的淡水和海水,形成了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

水圈与生物圈之间通过水分的循环过程影响着生物生长和分布,同时也受到大气循环和地质力学活动的影响。

4.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上的固体地壳和上部地幔。

岩石圈通过板块构造和火山活动等现象与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相互作用,对地球表面形态和地貌特征产生影响。

二、地球关键带圈层的耦合过程1. 大气-岩石圈耦合大气和岩石圈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岩石圈中的矿物质相结合形成碳酸盐,从而参与了碳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板块构造运动引起了地震和火山活动,同时也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到大气中,影响着大气层的化学组成和气候变化。

2. 水-岩石圈耦合水圈通过形成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与岩石圈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会改变岩石的结构和形态,同时岩石的特性也会影响着水体的性质和品质。

3. 生物-大气耦合通过光合作用,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参与着大气中的气体循环过程。

与此大气中的污染物和气候变化也对生物体的生长和分布产生影响。

4. 生物-水耦合水资源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环境要素,它的分布和性质受到生物体的影响。

第11章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第11章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第十一章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气候—海面—冰川—均衡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第三节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第四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黄土地貌第五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一、气候变化与地球表面水的分布气候的冷暖变化,导致冰川的进退和海平面的升降,从而引起地球表面水的重新分布。

当冰期来临,海洋水蒸发减少,海平面减低,而中高纬度大陆冰盖发育、扩展,势必导致地球表面水的质量中心向高纬度偏移。

二、地球表面水的分布与地球自转速度ωI=Cω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I为地球转动惯量;C为常数∑I=mr2在地球总质量不变的情况下,转动惯量的变化取决于半径r。

当转动半径r增大时,转动惯量增大,从而导致转动速度的变缓;当转动半径r减小时,转动惯量减小,从而导致转动速度加快二、地球表面水的分布与地球自转速度当冰期来临,地球表面将有较多的水以冰的形式集中分布到中高纬大陆地区,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水的质量中心向高纬度偏移。

地球表面的水的质量中心向高纬度偏移,将导致地球自转转动惯量减小,从而使地球自转的速度加快。

当间冰期来临,中高纬度大陆地区的冰盖融化,融水回到海洋,地球表面的水的质量中心将向较低纬度迁移,从而导致转动惯量的增大和地球自转的速度变慢。

三、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与构造运动或形变当地球自转速度变快,离心力增大,使地球表层向低纬度地区移动。

由于地球表层与内部物质组成的不均匀性,地球表层运动的幅度与速度不同,便导致某些地区的挤压、某些地区的拉张和某些地区的剪切。

纬向构造带及其派生构造就是这样形成的。

当地球自转速度变快,离心力增大,使海水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集中,引起低纬地区的海侵和高纬地区的海退;当地球自转速度变慢,离心力减小,使海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移动,引起低纬地区的海退和高纬地区的海侵。

当地球自转速度变快,地球表层就会向西漂移;当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地球表层就会向东漂移。

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现象

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现象

结合自己家乡自然环境特征,论述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现象。

谈到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就不得不考虑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决定了地球的无机环境,决定了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与轮廓,没有岩石圈,水圈也就失去了固体支撑,也就不可能有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

没有固体地球,就不会有足够的引力将现在的大气吸引住,也就不会有现在的大气圈。

如果没有大气圈,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差将会比现在大得多,液态水将难以存在,水圈即使存在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因此可以看出三者相互交织,不可分割。

我的家乡位于东北,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在东北地区的中部。

它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东、西、北三面环山,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南北长约1000公里,东西最宽约400公里,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约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28%。

它主要是由辽河、松花江、嫩江和乌苏里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

大部分在海拔200米以下,宽广平坦,坡度很小。

只有长春附近松辽分水岭处地势稍高,海拔200—250米。

分水岭以南称辽河平原,以北称松嫩平原。

正是因为这样的岩石圈的结构,我的家乡东北平原土地肥沃,水网发达,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加之气候影响,东北盛产玉米、大豆、春麦、甜菜等作物,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粮仓”和畜牧基地。

就气候方面来说,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自东南而西北,年降水量自1000mm降至300mm以下,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

正是这样的大气圈与水圈的相互作用,致使东北三省的气候条件优越,在夏季温暖湿润也不太炎热,适合庄稼生长,在冬季的时候,大雪覆盖水源充沛,大气圈与水圈物质相互作用良好,适合繁衍生息。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东北地区降水并不多,但依然是湿润地区,就因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少,所以也多沼泽。

东北地区多沼泽的原因有四点。

第一点、地表水收入大于支出;气候因素(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大气圈 水圈 冰冻圈 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 冰冻圈 岩石圈

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
大气圈,是地球上最外层的气体层,它包裹着整个地球,保护
着我们免受宇宙空间中的辐射和小行星的撞击。

大气圈中的气体层
不仅给地球带来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生命必需的气体,也形成了天
空中美丽的云彩和绚丽的日落。

水圈,是地球上的水体循环系统,包括了海洋、河流、湖泊和
地下水等。

水圈的存在为地球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水资源,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中的水蒸气不断地蒸发、
凝结和降水,形成了地球上壮观的自然景观。

冰冻圈,是地球表面上的极地和高山地区的冰雪覆盖区域。


些地区的气温极低,几乎整年都覆盖着厚厚的冰雪。

冰冻圈中的冰
川和冰雪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也是许多极地动植物的栖
息地。

岩石圈,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岩石层,由地壳和部分上地幔组成。

岩石圈是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基础,同时也是地球上的板块构造和
地质活动的重要载体。

岩石圈中的岩石和矿物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丰
富的资源,也是地球演化和地质变迁的见证者。

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和岩石圈,它们共同构成了地球上复杂而美丽的自然环境。

我们应该珍惜地球上的每一个圈层,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巧学趣味地理-地理环境五大圈层的相互影响

巧学趣味地理-地理环境五大圈层的相互影响

地理环境五大圈层的相互影响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这些圈层具有同心圈层的特点,也就是说各圈层都以地心为共同球心。

地球的圈层结构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两部分,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组成,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环境一般划分为五大圈层,分别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

这五大圈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其中土壤圈是其它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是物质与能量变换的中心枢纽,如图1所示。

它们环环相扣,层层相生,其中气候处于中心地位,对生物圈、水圈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运动起着主导作用,而生物圈,水圈分别对土壤、地貌的形成起着主要塑造的作用。

一、大气圈对生物圈的影响在环境的各要素中,大气圈对生物的“生活规律”及其“自身特征”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气候主要通过其构成要素“光、热、水、风”等对生物起作用。

(一)气候对生物生活规律的影响包括对生物“时间规律”和“空间规律”的两个规律的影响作用。

1、气候对生物时间规律的影响作用(1)动物。

比如蚯蚓(中药中称“地龙”)大多夜里出来,因为只要其短时间曝光在太阳光下,就会死亡(生物学中称“光死亡”)。

甲鱼、螃蟹及河蚌等动物在月圆时其数量和体内肉质部分会增加,相反在月缺时其数量和体内肉质会减少。

蝴蝶白天出来,而飞蛾则是“夜猫子”,(蝴蝶与飞蛾的具体差别还在于:蝴蝶一般颜色鲜艳,触角呈棒状,飞翔时,舞姿轻盈,而且停住休息时往往是双翅合拢;而飞蛾颜色一般浅淡,其触角呈梳状等,飞翔时,展翅生硬,停住时两翅平展)。

(2)植物。

大多数植物白天“光合作用”,晚上“呼吸作用”,春夏长枝干,秋冬长根系,大多数植物也往往需要光照时间长,才能开花,所以大多在春夏天开花。

2、气候对生物空间规律的影响作用。

(1)动物。

比如鹤分布在沼泽地,特别是东北平原沼泽地多。

(可见鹤从来不上树,松鹤延年图纯属创作需要),而鹭则广布在我国南方水田湖泊地区,常会驻足在树的枝头。

认知人类生命共同体的根基——土壤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

认知人类生命共同体的根基——土壤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

第一章测试1.中国古代物质观即“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构成了宇宙中万事万物,土具有土爰稼穑的特征。

A:对B:错答案:A2.五色土是指中部为黄色土、北方为黑色土、东方为青色土、南方为红色土、西方为白色土。

A:错B:对答案:B3.人们认知土壤需从具体的土壤剖面、单个土体和聚合土体的剖析入手。

A:错B:对答案:B4.中国古代文献《周礼》中已有“万物出生焉则曰土,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曰壤”。

即土是指自然土壤,壤是指农业土壤。

A:对B:错答案:A5.土壤是地球表层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A:对B:错答案:B6.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包括土壤空气、土壤水、土壤矿物和土壤有机质。

A:对B:错答案:B7.土壤圈处于人类智能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与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联系环境各要素的纽带。

A:错B:对答案:B8.俄国科学家道库恰耶夫对土壤科学的主要贡献有:A:建立了土壤诊断学说B:建立了土壤地理学综合研究法C:创建了成土因素学说D:发现了五色土答案:BC9.俄国科学家道库恰耶夫创建的土壤学范式是:A:土壤性状B:成土过程C:土壤分类D:成土因素答案:ABD10.以德国学者李比希为代表的农业化学土壤学派提出了:A:土体构型B:土矿质元素归还学说C:最小限制定律D:土壤酸碱性答案:BC第二章测试1.按照发生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划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可溶性矿物三大类。

A:对B:错答案:A2.土壤矿物在水解过程中分解顺序可划分脱盐基、脱硅、富铝化。

A:错B:对答案:B3.土壤颗粒物由细到粗依次是黏粒、粉粒、砂粒。

A:对B:错答案:A4.矿物是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一般具有固定的理化性质和结晶特征。

A:错B:对答案:B5.土壤中矿物类型多样且繁杂,在中国土壤次生矿物分布无规律性。

A:对B:错答案:B6.土壤质地不仅是土壤分类的重要诊断指标,还是影响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物质迁移转化及土壤退化过程研究的重要影响因素。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是地球上三个重要的圈层,它们之间的
相互作用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球的演化过程中,这三个圈层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密切的
系统。

首先,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地球上的水循
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水从海洋、湖泊和河流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
大气圈。

然后,水蒸气在大气圈中冷却凝结成云,并通过降水的形
式返回到地面,最终流入海洋和淡水系统。

岩石圈中的地形和地质
构造会影响水的流动路径和水文循环的速率,例如山脉会影响降水
分布和河流的形成。

其次,大气圈中的气候和气象现象也受到水圈和岩石圈的影响。

水的蒸发和降水会影响大气圈中的湿度和温度分布,从而影响气候。

岩石圈中的地形和地质构造也会影响气流的流动和分布,例如山脉
和高原会影响气流的运动路径和速度。

最后,岩石圈的地质活动也会受到水圈和大气圈的影响。

例如,水的侵蚀和沉积会改变岩石圈的地形,而大气圈中的风化和化学作
用也会影响岩石圈的构造和成分。

总之,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球上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了解这些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三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misphere dry climates. Journal of Climate ,1992, 5:1181~1 201
[3] 王建等. 2 . 6 Ma BP 前后亚洲季风系统的重组.古地理学报, 2000 ,
2(2):73~83
[4] 张德二.我国历史时期以来降尘的天气气候学初步分析.中国科学(B辑)
第九章 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参阅文献:
[1]王颖,朱大奎.海岸地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谢志仁.海面变化与环境变迁----地面/海面系统和海-气-冰系统初探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6 [3] 严钦尚,曾昭璇主编.地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4]康志成.中国泥石流灾害与防治.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5] Ollier C. Tectonic and landforms.New York :Longman Inc., 1981 [6] Satake K, Shimazaki K,Tsuji Y, Ueda K.Time and size of a giant earthquake in Cascadia inferred from Japanese Tsunami records of January 1700. Nature,1996,379:246~249 [7] Ritter D F.Process geomorphology. Second Edition. Dubuque :Wm. C. Brown Publishers,1986
,1984,(3):278~288
[5]陈隆勋,刘骥平,周秀骥,汪品先.青藏高原隆起及海陆分布变化对亚洲
大陆气候的影响.第四纪研究,1999,(4):314~329
[6]刘东生等.黄土与环境.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内容提要: 一、海陆分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位置的巨大变化导致了纬度位置、洋流分 布、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格局等的变化,从而引起世界 或区域气候的变化。
教学难点:
水均衡引起岩石圈的变形、剥蚀系统模式、河床动力—— 形态反馈机制、海岸均衡剖面的塑造 。
第九章 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活动:
野外观察或观看录像、影碟:流水地貌、海岸地貌、滑坡、崩岸、海啸、 泥石流。
座 谈:
1.海岸均衡剖面塑造过程中,水与岸坡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2.从水、岩相互作用的角度,评述侵蚀循环理论与剥蚀系统模式 3.从水、岩相互作用的角度,谈谈如何防治滑坡、崩岸和泥石流? 4.海平面升降一定会引起海岸线的进退吗? 计算:负荷均衡引起的地面升降量。如果海平面上升 100m,水负荷均衡调 整完成后,海底会下沉多少米?当 2 000m厚的冰盖彻底融化,均衡 调整全部完成后,地面将会上升多少米?(假设上地幔比重为 3.4, 海水与冰的比重近似地看作1)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二、 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 1. 高原隆升导致北半球晚新生代气候变冷 2. 高原隆升,加强季风环流,使气候的季节差异增大 3. 高原的隆升导致北半球中纬地区干旱气候的形成 (1 )高原与山地的形成,导致西风带的分叉,水汽运移不再经过这 些地区,而气流变为下沉气流为主,尤其在亚洲中部和美国西部 内陆; (2)高大地形阻挡了来自附近海洋的水汽进入内陆地区; (3)在高大地形的上游地区,风暴发生频率较低。 4. 高原隆升加强亚洲季风的强度,改变季风的风向,改变季风影响 的范围
温润气候区
湿热气候区
流水作用;化学风化;土溜(土壤蠕动)
化学风化;块体移动;流水作用
浑圆的山坡、土壤覆盖、岭 谷相间、广泛的水流沉积
陡坡峭峰(中期阶段)、浑 圆缓丘(晚期阶段)、深厚 土壤、生物礁
第九章 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
水均衡引起岩石圈的变形、岩石圈与水圈的正反馈作用、 侵蚀循环理论的内容和局限性、剥蚀系统模式、河流作用与 地貌、海岸地貌、河口地貌。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2.气候对地貌的影响与控制
气候区 冰川气候区 冰缘气候区 干旱气候区 半干旱气候区 主要地貌过程 冰川作用;雪蚀作用;风力作用 冰冻作用;泥流作用;流水作用 干化(旱化)作用;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风化作用(尤其物理风化); 快速物质移动 主要地貌特征 刃脊、角峰、冰斗、冰碛 多边形地面、泥流阶地、石 海、石河、石冰川、冰丘 沙丘、盐盘、风蚀盆地、穴 状风化、干旱谷、风蚀垄槽 山麓面、冲积扇、劣地(崎 岖地)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三、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岩石圈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大气环流,改变了气候的格局 与性质。实际上,改变了的大气圈,反过来又作用于岩石圈,对岩石 圈施加影响。岩石圈与大气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不仅岩石圈的变化会引起大气圈的变化,而且大气圈的变化同样
也会引起岩石圈的变化。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 海陆分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地形起伏变化对气 候的影响、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和气候与地貌的 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高原隆升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地貌的影响与 控制。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活动:
野外观察或观看影碟:风沙地貌、沙尘暴。 讨论: 1..从气、岩相互作用谈谈如何防治沙尘暴? 2.大气圈与岩石圈怎么相互作用? 3.假若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地理环境格局是个什么样子? 4.假若太平洋封闭,中国的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四、地貌与气候的关系
1.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大陆与大洋是最大的地貌单元。由于大陆与大洋之间的热力差, 产生了季风环流。 从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到河谷、平原,不同的地貌单元对 应于不同的区域或局地气候环境。 在山区,由于山坡与山谷对温度日变化的响应速度不同,故产 生了山谷风。
思考:地貌与气候的关系。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Kutzbach J E.Plateau uplift and climatic change. Scientific American, 1991,264(3):66~75
[2] Broccoli A J,Manabe S. The effects of orography on midlatitude norther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