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现象和磁场--获奖优质精品教案 (1)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0.1《磁现象磁场》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科素养。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与技能上有所提升,而且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也能得到全面发展。
本案例注重人性化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合作、分享,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科素养。同时,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为他们的未来学习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磁铁的磁性、磁极的种类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理解磁场的概念及其基本特性。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学生熟悉的磁铁吸引铁钉等现象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磁现象无处不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地球磁场的图像、磁感线的动态效果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概念,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
3.通过实验演示,如磁铁隔着物体吸引铁钉、磁感线的描绘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磁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核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例如,从学生熟悉的磁铁吸引铁钉现象入手,引导他们思考磁性的来源,探讨磁场的存在及其特性。在此基础上,运用专业的物理术语,如“磁极”、“磁感线”等,帮助学生构建磁现象与磁场的基本概念,从而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电磁学打下坚实基础。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教学案例以学生熟悉的磁铁吸引铁钉等生活现象为切入点,引入磁现象与磁场的学习。这种生活化的情境导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0.1《磁现象、磁场》——获奖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执笔:陈守勇初审:审核:授课人:使用时间班级:九(4)(5)(6)20.1《磁现象、磁场》(课型:新授课)在的。
但磁场客观存在。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情况采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C、磁感线是闭合的曲线。
D、磁感线分布在磁体四周空间中,并非只在一个平面内。
E、磁感线永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极处磁感线最密表明磁极处磁性最强)。
G、磁感线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H、画出下面三个小题的磁感线(至少画出三条磁感线)探究点五地磁场★实验探究:让一个小磁针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发现静止后小磁针南极指南,北极指北;再施加一个力,让小磁针在东西方向静止后放手,发现小磁针转回南北方向。
探究归纳:地球周围存在着。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所以它有两个磁极,称为和。
地磁的两极与地理的两极并不重合,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附近;因此小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正南、正北有一个偏差角度,称之为,世界上最早准确记述这一现象的是我国宋代学者。
磁针指南北原因:。
【能力提升案】四、展示提升1.如图所示,一根条形磁铁,左端为极,右端为极。
下列表示从极到极磁性强弱变化情况的图像中正确的是()2.把一条形磁铁从中间断开,得到的是 ( )A.一段只有N极,另一段只有S极的磁铁B.两段均无磁性的铁块C.两段各有N极和S极的磁铁D.两段磁极无法确定的磁铁五、穿插巩固1.如图所示,在条形磁铁周围放置有甲、乙、丙三个小磁针,小磁针N极指向正确的是:()A. 甲、乙对,丙错;B. 甲、丙对,乙错;C. 乙、丙对,甲错; D甲、乙丙都对 .2.标出如图所示中磁感线的方向或磁铁的N、S极。
【(师/生)自主反思】六、达标测评:1.每一个磁体上都存在两个___________的部分,叫做磁体的磁极,其中悬挂静止后指南的磁极叫_____极,指北的磁极叫_____极,这两个磁极 ______(填“能”或“不能”)单独存在.2. 磁场是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能传递磁极间相互作用______;把小磁针在磁场中某点静止时___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3.关于磁体、磁场和磁感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和铝都能够被磁体所吸引 B.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C.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D.小磁针在地面附近静止时,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4.用钢条的A端靠近磁针的N极时,发现N极被排斥,则()A、钢条一定有磁性,且A端为S极B、钢条一定有磁性,且A端为N极C、钢条一定没有磁性D、钢条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有磁性5.现有一枚大铁钉,你有哪些方法判定它是否有磁性?(不少于2种)若有磁性,你又如何判断出它哪一端是N极、哪一端是S极?6.如图,拿两个同样大小的铁钉去靠近磁铁的某一极时,两铁钉的一端被吸引,另一端会排斥张开,试解释这一现象。
《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教案公开课

《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八章磁现象磁场,详细内容包括:磁场的基础概念、磁场方向的规定、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力、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地球磁场简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场方向的规定,了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力。
2. 使学生掌握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基础概念、磁场方向的规定、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力、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
难点:磁场方向的规定、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电流表、导线、电源。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周围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
(2)通过指南针指向地球磁场的现象,让学生了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力。
2. 知识讲解(1)磁场概念:介绍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存在于磁体周围的空间。
(2)磁场方向:讲解磁场方向的规定,即用箭头表示磁场的方向,箭头指向磁体的北极。
(3)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力:阐述磁场的存在对磁体产生的作用力,如磁铁吸引铁钉。
(4)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讲解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并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1)计算磁场强度:给出磁场强度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求解。
(2)判断磁感应强度方向: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判断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磁铁周围的磁场线。
(2)计算给定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2)拓展延伸:介绍地球磁场的分布和磁极的位置。
六、板书设计1. 磁场概念、方向、作用力。
2. 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定义、计算公式。
3. 地球磁场简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磁场的概念。
(2)判断磁铁周围磁场的方向。
(3)计算给定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优秀教学案例

最后,我通过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的磁现象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设计一个简单的磁悬浮列车模型,或者探究磁场的应用等。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磁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问题导向与反思评价: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问题导向和反思评价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思考中深入理解磁场知识,并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磁场图像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的概念和特性。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使抽象的磁场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学生对磁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本章节的教学。例如,我会邀请学生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钉、小磁针指向南北等,让学生感受到磁场的存在和作用。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磁场的图像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的概念和特性。
(二)问题导向
5.掌握磁场的应用,了解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电磁铁、电动机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1.实验探究: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磁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2.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对磁场概念的理解和思考。
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

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5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思维。
磁现象和磁场学案公开课获奖作品

第三章第1节磁现象和磁场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场的概念,明确磁体之间、磁体与通电导体之间、通电导体与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2.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发现过程,体会奥斯特发现的重要意义.3.了解地磁场的分布情况和地磁两极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1.网上查询磁现象的应用,以及发现历程。
2.定性理解磁场的物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及发现历程,体会科学发现的不易。
二、【前置学习】(认真阅读教材80页,完成下列问题)1.磁性:磁体吸引________________物体的性质.2.磁极:磁体上磁性________的区域.(1)北极: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______的磁极,又叫N极.(2)南极: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______的磁极,又叫S极.(3)同名磁极相互________,异名磁极相互________.3.电流的磁效应丹麦物理学家_________相信,就像电和热、电和光之间存在联系一样,电和磁之间也应该存在着联系.1820年他发现了电流的___________,首次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1)奥斯特实验将导线沿________方向放置在磁针的上方,通电时磁针发生了转动.(2)奥斯特实验发现了电流的__________,即电流可以产生磁场,首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4.磁场磁体与_______之间,磁体与_________之间,以及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_________发生的.5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磁体,N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S极位于地理________附近,6.磁偏角: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因此,磁针并非准确的指向南北,其间有一个夹角,这就是_______,简称__________.磁偏角的数值在地球上的不同地点是不同的.三、【学习与探究】主题1:磁现象[问题设计]:1.取一条形磁铁,用一堆硬币分别靠近磁铁的两端和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两个条形磁铁,分别将它们的同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靠近,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个磁体从中间分成两部分后,是不是每一部分就只有一个磁极呢?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电现象和磁现象有什么相似之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提炼]1.磁极:磁体的各部分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_______最强的区域叫磁极.2.磁体有两个磁极,一个叫N极(又叫___极),另一个叫S极(又叫____极).同名磁极相互_____,异名磁极相互______.[当堂检测]1.如图1所示,一根条形磁铁,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下列表示从S极到N极磁性强弱变化情况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图1主题2.奥斯特实验:1.奥斯特实验中,为什么将导线南北方向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流对磁体有力的作用,那磁体对电流有力的作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提炼]:(1)导线沿__________方向放置在小磁针的上方.(2):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______,即电流能在周围空间产生______.电流的磁场能使放在导体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
《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教案公开课

《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磁现象磁场”。
详细内容包括:磁性的起源,磁体与磁极的概念,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方向的规定,以及磁感线的引入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磁性的起源,掌握磁体和磁极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学会判断磁场方向,并能运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场方向的规定,磁感线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磁体和磁极的概念,磁场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性材料(如铁钉、磁铁等),指南针,磁场演示器。
2. 学具:磁性材料,指南针,画图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性材料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磁性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磁性的起源:介绍地球磁场的存在,引导学生了解磁性的普遍性。
(2)磁体与磁极:讲解磁体的概念,引导学生区分磁极,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磁场: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学会判断磁场方向。
(4)磁感线:引入磁感线的概念,讲解磁感线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磁场方向和磁感线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磁现象磁场磁性的起源磁体与磁极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方向的规定磁感线的引入和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性的起源及磁体的概念。
(2)判断下列磁场的方向,并说明理由。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磁场方向和磁感线理解的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磁场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场对生物的影响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磁场方向的规定2. 磁感线的理解和应用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针对性5.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磁场方向的规定1. 展示地球磁场的模型,指出磁北极和磁南极的位置。
2024年《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教案公开课

2024年《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磁现象磁场》。
详细内容包括:磁性的产生、磁极的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方向的规定以及磁感线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磁性的产生、磁极的概念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感线的理解,磁场方向的规定。
教学重点:磁性的产生,磁极的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电流表、电池、导线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磁铁、指南针、铁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性的产生。
2. 理论讲解:(1)磁性的产生:介绍磁铁的成分,讲解磁性的来源。
(2)磁极的概念:讲解磁铁的两个极——N极和S极。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讲解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
3. 例题讲解:讲解磁场方向的规定,通过例题巩固知识点。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加深对磁场方向的理解。
5.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磁感线实验,观察磁感线的分布,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六、板书设计1. 磁性的产生:介绍磁铁的成分,强调磁性的来源。
2. 磁极的概念:N极和S极,展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磁场方向:规定及例题解析。
4. 磁感线:实验现象及磁场性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性的产生原因。
(2)解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3)画出磁感线的分布图,并说明磁场方向。
2. 答案:(1)磁性产生的原因是磁铁内部的原子磁矩排列一致。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原理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感线分布图见教材图示,磁场方向由N极指向S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理论讲解和分组实验,让学生充分理解磁现象磁场的相关知识。
《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精品教案公开课

《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精品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磁现象磁场》。
详细内容包括:磁性的起源,磁极的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存在与描述,以及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磁性的起源,掌握磁极的概念,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 了解磁场的存在,学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理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3. 能够运用磁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极的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描述。
难点:磁场对磁体的作用,运用磁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磁场演示器、黑板。
学具: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性的起源。
2. 知识讲解:a) 磁性的起源:介绍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磁性来源于地球的磁场。
b) 磁极的概念:讲解磁铁的两端称为磁极,磁极有南极和北极之分。
d) 磁场:介绍磁场的存在,利用磁场演示器展示磁感线,解释磁场的描述方法。
e) 磁场对磁体的作用:讲解磁场对磁体的吸引和排斥作用,解释指南针受地磁场作用的现象。
3. 例题讲解:解答与磁现象磁场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磁性的起源:地球磁场2. 磁极的概念:南极、北极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吸引、排斥4. 磁场:磁感线、描述方法5. 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吸引、排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为什么磁铁能吸引铁钉。
b) 画出磁铁周围的磁感线,并标出磁场的方向。
c) 运用磁场知识解释指南针的工作原理。
2. 答案:a) 磁铁具有磁性,能产生磁场,从而吸引铁钉。
b) 略。
c) 指南针是利用磁极在地球磁场中受力的原理,指针指向地磁北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描述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时,还需加强引导和练习。
2024年《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精彩教案公开课

《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精彩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
1.2掌握磁场的性质和磁力线的分布规律。
1.3会用磁场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磁场的基本概念。
1.2磁场的性质和磁力线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2.1磁场概念的形成。
2.2磁力线分布规律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如磁铁吸附铁钉、磁悬浮列车等。
1.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些磁现象有什么了解?它们背后有什么原理?2.探究磁场的基本概念2.1分组实验:让同学们用磁铁和铁钉进行实验,观察磁铁对铁钉的吸引现象。
3.学习磁场的性质3.1通过多媒体展示磁场的性质,如磁场对磁针的偏转、磁力线的分布等。
4.探究磁力线的分布规律4.1分组实验:让同学们用磁铁和铁粉进行实验,观察磁力线的分布。
5.实践应用5.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设备应用了磁场和磁力线的知识?5.2学生回答:磁悬浮列车、硬盘驱动器、电磁炉等。
6.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磁场和磁力线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四、作业布置1.复习磁场和磁力线的概念。
2.查找生活中应用磁场和磁力线的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
五、教学反思1.加强对磁场和磁力线概念的理解,避免学生产生误解。
2.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在小组合作环节,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磁场和磁力线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电磁学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 磁现象 磁场-市赛一等奖

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一节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通过实验认识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4、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的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状况。
5、知道地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类比思想在物理探究中的应用。
2、体验模型法在物理探究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3、学会用实验的方法去感受抽象的概念,体会自主设计实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2、知道磁场的客观存在3、知道利用磁感线描述磁场三、教学难点探究磁场,研究磁场方向,磁感线的建立四、课程资源开发及课前准备多媒体资料,小磁针,长磁针,条形磁体,小铁钉,铁屑,电风扇,磁力戒指,各种小物体五、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简图2、教学详细流程3板书设计:磁现象磁场(第一课时)一、磁现象1、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物体。
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两个部位。
能够自由旋转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或S极,静止时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或N极3、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想象叫做磁化。
二、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1、磁场客观存在。
2、磁场有方向。
物理学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磁场方向。
3、磁感线:用来描述磁场形状的带有箭头的曲线。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时候,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南极。
三、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1、地磁场的形状跟条形磁体的磁场形状近似。
2、地理北极在地磁南极附近,地理南极在地磁北极附近。
3、地理南北方向和地磁南北方向不重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节磁现象磁场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节“磁现象磁场”,旨在让学生了解磁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磁场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磁现象时,对磁场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难以形象地感知磁场的存在和磁场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磁场,深化对磁场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观。
3.通过磁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磁场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问题导向: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磁场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磁场这一课时,我首先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磁场相关的实际例子,如指南针、磁悬浮列车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磁场的存在和作用。接着,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磁铁吸引铁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磁场的性质。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磁场知识。
2024年《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教案公开课

2024年《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省优获奖教材《物理》第十章第一节“磁现象磁场”。
主要内容包括:磁的基本概念、磁体的分类、磁场的特点、磁感线的理解、磁场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磁的基本概念,掌握磁体的分类,理解磁场的分布特点。
2. 学会使用磁感线描述磁场,并能运用磁场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理解、磁场的应用。
难点:磁感线的理解,磁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细线、电流表、导线、电池、指南针等。
学具:每组一套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讲解(1)磁的基本概念:介绍磁的定义、磁极的概念。
(2)磁体的分类:展示各种磁体,讲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3)磁场的概念:通过磁铁周围铁钉的分布,引出磁场概念,讲解磁场的特点。
(4)磁感线:以磁铁为例,演示磁感线的分布,讲解磁感线的定义和作用。
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题,讲解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力吸附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答相关问题。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磁的基本概念2. 磁体的分类3. 磁场的特点4. 磁感线的理解5. 磁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的基本概念。
(2)举例说明磁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画出磁铁周围的磁感线分布图。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较高,但在理解磁感线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磁场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磁悬浮技术、磁共振成像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磁感线的理解2. 磁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磁感线的理解1. 磁感线的起源和终点: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发,指向南极,形成闭合曲线。
《磁现象 磁场》省优获奖教案 公开课

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有吸铁 (钴、镍 )性和指向性以及磁化现象 .2、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3、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的描述磁场 ,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感知磁场的存在 .2、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3、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 ,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 - - -转换法、模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航海事业的开展做出的奉献 ,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 ,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磁体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转换法、模型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感知磁场 ,建立磁场模型并探究磁感线的形状 .【教学准备】教师使用:条形、蹄型磁体 ,铁、钴、镍片 ,多媒体、软铁棒、铁架台、铜币、玻璃等学生使用:铁屑、小磁针、条形磁体、大头针、细线等【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设疑1、【故事引领】:大家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学生观看图片 ,聆听故事阿房宫"以磁石为门〞, "朝者有隐甲怀刃,入门而胁止〞,说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发现.2、【设疑】:工匠们是怎样做到的呢?(【设计意图】:历史故事的悬疑造成知识的 "悬疑〞 ,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出本节的课题 . )【板书课题】:§20.1磁现象磁场学生思考问题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一)磁现象一、磁现象1、【信息传递】:大话磁石距今两千几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古书<管子>上曾记载:有人发现了一种能吸铁的"石头〞,它好象慈祥的母亲吸引孩子一样,所以,当时给它起名叫"慈石〞,后来才改叫"磁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磁铁,通俗的名字叫"吸铁石〞.2、【展示图片】:形形色色的磁体3、【做一做】:用一个条形磁体靠近铁、钴、镍币、铜片和玻璃,你有什么发现?聆听教师介绍磁石信息学生感性认识磁体学生动手实验4、磁性: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5、【演示】:观察条形磁体不同部位所吸铁屑的多少 .6、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两个局部 . 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 ,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或S 极 ,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或N 极 . 【温馨提示】:磁体能指南北是指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北 ,且磁体两极总是成对出现 ,磁体断开、或吸合时 ,仍然只有两个磁极 .7、【指南针】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公元1世纪初,东汉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磁现象(市优)获奖教案新版教科版

第 1节磁现象【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的观点2.知道磁极间互相作用的规律。
3.认识磁感线,并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4.知道用磁化的方法能够使一些物体获取磁性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磁化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察看磁极间互相作用的实验,经历研究磁极间互相作用规律的实验研究,认识磁极间互相作用的规律。
2.经过议论磁极间互相作用的规律及判断物体能否有磁性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利用物体的磁性剖析问题。
3.经过对磁场观点的成立和对磁场的描述来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抽象思想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认识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所获得的成就,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在研究过程中培育合作意识。
【教课要点】1.知道磁极间互相作用的规律。
2.磁场的描述方法。
【教课难点】磁场、磁感线观点的成立。
【教课打破】对于磁极间互相作用的规律,教师能够做演示实验,最好是指导学生将条形磁铁的两极分别凑近小磁针的N极,察看其现象。
对于磁场,能够联合教科书中的情形对话,说明磁体之间的作使劲拥有特别性——能够不互相接触,并由此提出“能否是两个磁体之间有看不见的东西”的问题,让学生议论后说明磁场的客观存在。
而后经过在条形磁体四周的不一样地点搁置小磁针,察看小磁针N 极所指的方向,并试着描述出磁场的方向,从而认识到在磁体的四周八方都存在着磁场,为了形象描述磁场,从而引入磁感线,能够经过教具模型或计算机展现立体的磁场。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指南针、各种磁体、小磁针、磁场模型、多媒体教课课件、图片等。
◆学生准备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铁片、铁屑、铁钉、大头针、订书钉、铁架台、细线、小磁针、铜片、木块、铝片、塑料、陶瓷、棉线等。
┃教课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
情形: ( 课件展现 )1998教课过程年美国“发现号” 航天飞机上使用的标注这样不只引入了课题,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探测宇宙奥密的仪器——阿尔法磁谱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人教选修3-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本节是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一节。
主要介绍基本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磁场的基本性质和地磁场的基本知识。
既是对初中学习的磁场知识的延伸,也是今后学习本章知识的基础。
故本节课的教学具有深远意义。
2.学情分析:
知识上:学生在初中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对于磁现象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
但对于磁场具有什么性质和作用:常见的磁现象和地磁场还了解不多,要继续学习。
能力上:在静电场的学习中也建立了“场”的基本观念,对于场的性质的研究方法及描述方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这些因素都为利用类比展开教学提供了条件。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磁现象。
了解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过程,体会奥斯特发现的重要意义。
知道磁场及其基本特性。
了解地球的磁场。
(2)过程与方法:
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分组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总结的能力。
利用电和磁性质的类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5.教学难点:磁场的物质性和基本性质
二、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采用探究式教学为主,结合实验、讲解、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
学法:学案导学,小组协作,主动探究,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设计经典魔术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
2.进行新课:在新课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磁场概念的形成”这一重点内容,我摒弃了以往教学中先让学生接受磁场再解释现象的教学模式,改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现象有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磁场概念。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演示实验一:磁体吸引铁质物质。
设计意图:①引出磁性、磁体、磁极的基本概念。
②通过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类比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设问“电和磁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引出学生分组实验。
③为最后类比磁场与电场的概念做铺垫。
(2)探究式分组实验:
设计意图:①操作体验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②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③奥斯特实验。
我预测在该环节中学生不仅可以做出“电生磁”这一现象,还可能做出“磁生电”。
虽然这与本节课关系不大,但要及时给与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
这一环节结束,学生体验到通电导线对磁体有作用,我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由牛顿第三定律磁体对通电导线也存在作用,而是设计了演示实验二。
(3)演示实验二:自制教具──电磁炮。
设计意图:①体验磁体对通电导线有作用。
②一炮惊醒课中人,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③介绍航母电磁弹射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
(4)演示实验三:自制教具──通电导线间的作用。
设计意图:亲身感受电流与电流间存在相互作用。
以上实验中,这三种相互作用表面上与磁有联系,但到电流与电流相互作用时却与磁毫无相干,此时学生迫切想要得知是什么物质维系了这些相互作用?于是这时采用类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电场概念得出磁场概念。
以上的重、难点突破过程中: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层层深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完成了学生对磁场概念这一认知体系的构建。
(5)在地磁场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了:科学普及、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的教学目标。
(6)课堂练习环节中,继续采用分组实验方式探究磁场方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节课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
(7)布置作业。
目的:巩固练习。
四、板书设计
3.1 磁现象磁场
一、磁现象
二、电流的磁效应
三、磁场
四、地磁场
五、设计体会:
1.引课:我设计了一个经典的魔术,不仅引出课题,其实还想告诉学生魔术来源于科学,不是“魔”而是真正的“术”。
2.分组实验:在结石磁体与磁体,磁体与电流,电流与电流之间相互关系时我设计了学生的分组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分享这种快乐,尽管有的学生可能做出来磁生电,这都是可以的,都要予以肯定!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都会去学习,这种体验远大于解出一道习题带来的乐趣,学生会认为已经具备了科学家的潜质!
3.自制教具,夸大实验演示效果:“磁铁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实验,引入电容器保护了电源,同时演示效果非常震撼!“电流对电流作用”实验,整个电流贯穿教室,每个同学都真切的感受到了实验现象,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
4.调整教材顺序:我将司南,指南针的讲解后移,目的在于引出地磁场,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这样设计使课堂过渡更加自然。
也使得对磁场的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更加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