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比较文学(第二版) (16)

合集下载

中宣部、教育部已出版马工程教材(截止到2019年4月)

中宣部、教育部已出版马工程教材(截止到2019年4月)

袁世硕、陈文新
13 世界古代史(第二版)
朱寰、杨共乐、晏绍祥
14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
郑永廷、刘书林、沈壮海
15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史(第二 版)
王树荫、李斌雄、邱圣宏
16 中国革命史
王顺生、王炳林、陈 述
17 经济法学(第二版)
张守文
18 国际公法学(第二版)
曾令良、周忠海
19 国际经济法学(第二版)
18 世界现代史
19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21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22 社会学概论 23 法理学
许崇德、韩大元、李林
万俊人、焦国成、王泽应
顾海良、程恩富、柳欣
林岗、洪银兴、雎国余
张海鹏、杨胜群、郑师渠
程中原、吴敏先、陈述、柳建 辉
于沛、胡德坤、李世安、徐蓝 、孟庆龙
邢贲思、梅荣政、张雷声、艾 四林
序号
书名
作者
1 《西方经济学》习题与解答
吴汉洪
2 《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
文建东
3 西方经济学(精编本)(第二版)
4 史学概论文献与资料选编
外国文学作品选(上) 5
外国文学作品选(下)
本书编写组 张岂之、于沛、瞿林东、陈春 声、张越 聂珍钊、苏晖
聂珍钊、苏晖
6 文学理论教学参考书
童庆炳
7 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2018
54.00 40.50 46.00 54.50 54.00 57.20 51.10 49.20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2019 2017
978-7-04-050099-8 978-7-04-050101-8 978-7-04-046895-3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内涵1. 定义比较文学是一门国际性的学科,它涉及至少两种文学传统的研究,通过对这些文学传统的比较,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文学与其他领域之间的交叉关系。

2. 内涵- 跨文化性:比较文学研究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 交叉性:比较文学不仅限于文学内部的研究,还涉及文学与历史、哲学、艺术、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交叉。

- 开放性: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多样性,使其成为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二、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1. 跨国家文学关系- 翻译研究:探讨文学作品如何通过翻译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传播和接受。

- 文学接受与影响: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在另一个国家的接受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

2. 跨民族文学关系-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及其与主流文学的关系。

- 跨境民族文学:探讨跨境民族文学的传统、风格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发展。

3. 跨文化文学关系- 东方与西方:比较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传统、主题和表现手法。

- 古代与现代:分析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以及现代文学对古代文学的重新诠释。

4. 跨学科文学关系- 文学与哲学: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以及哲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文学与艺术:探讨文学与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

三、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1. 影响研究- 直接影响:研究一部作品或文学思潮对另一作品的直接影响。

- 间接影响:探讨文学作品通过中介(如翻译、评论)产生的间接影响。

2. 平行研究- 类似性比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性。

- 对比性研究: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3. 媒介研究- 翻译媒介:研究翻译在文学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 电子媒介:探讨网络、电影等电子媒介对文学形式和内容的影响。

4. 跨文化研究- 文化过滤:分析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被如何重新解读和接受。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1、三个概念:(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什么是比较文学?3、比较文学的起源是什么?4、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寻求的是他种文化的应和答:1、(1)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个别特征,同时又具有作为艺术作品的共同之点正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个性,同时又有同民族、同职业的共同特征以至人类的通性一样。

一件文学作品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

任何“特殊”和“个别”,只要是文学的,就包含着文学的共同原则,就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解释,这种原则就是文学理论。

(2)文学批评指的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

(3)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和心态的制约。

2、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这就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

人们的相互接触多了。

就会产生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愿望。

如果没有相互认识的兴趣就谈不上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

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听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互识”。

4、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

举例来说,人们在文学方面遭遇的共同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什么是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主体最早是抒情诗,中国文论对文学的界定首先是强调人类内在的“志”和“情”,“志”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

比较文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二版

比较文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二版

比较文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二版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簌簌( ) ②赋闲( ) ③举箸( ) ④惦记( ) ⑤迂腐( ) ⑥橘子( )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细小而多样的事。

( )②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 )③因为腿脚不气垫船,走路缓慢左右摇摆的样子。

( )2、把下列四字短语填写完整。

①____不单行②满院狼____ ③卖掉____质④____目伤怀⑤不能自____ ⑥____多不便3、挑选出加线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就是 ( )A、五月的油城,鲜花盛开,姹紫嫣红,十分绚丽。

B、日本厚生省政务官森冈正宏大肆表示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如此信口雌黄,真的令人吃惊。

C、有个别学生上网成瘾,执迷不悟,浪费了大好年华。

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语言表达训练】4、仔细阅读全文,看一看作者几次写下至背影,想一想每次都整体表现了怎样的感情?5、把题目“背影”改为“车站送别”、“买橘子”好不好?为什么?6、据网传,《背影》有可能落败鄂教版教材。

原因就是学生反对,理由为“父亲”翻过栏杆,不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对此,你有何观点?7、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8、仿效下面的句子,融合本文内容,在横线上缔造一个句子。

如果说母爱是母亲手上“临行密密缝”的衣裳,那么父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同步写作训练】阅读下列语段,完成9―15题。

近几年,父亲和我都就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就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外出经商,单一制积极支持,搞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如此癫狂!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之中,自然那哥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不触他之怒。

他等待我渐渐相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踪影,他终于忘怀我的不好,只是惦记我,惦记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下了一信给我,信中说:“我身体奈良,惟膀子疼痛难受,举箸写诗,诸多不便,大约小回去之期不远矣。

教学课件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曹顺庆

教学课件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曹顺庆
虽然“跨异质文化”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 是,它不如“跨文明”一词更能凸显比较文学在新的 历史阶段所进行的中、西(或东、西方)文学的比较 研究的特点。因此,提出比较文学的“跨文明”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三大 领域
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文学跨 越性研究
跨文明研究的提出是对以往我们所讲的跨异质文化 研究的修正,它是一种更为确切的表达。我们认为: “如果说法国学派跨越了国家界线,沟通了各国之间 的影响关系,美国学派则进一步跨越了学科界线,并 沟通了互相没有影响关系的各国文学,那么,正在崛 起的中国学派必将跨越东西方异质文化这堵巨大的墙 壁,必将穿透这数千年文化凝成的厚厚屏障,沟通东 西方文学,重构世界文学观念。”
目录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定 义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 可比性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特征与三大 研究领域
第一节 比较文学 的定义
1886年,在《比较文学》一书 里,英国学者波斯奈特
(1855—1927)最早给出了比 较文学的定义,他认为比较文 学是一个类似进化论一样的过 程。波斯奈特所主张的“比较 文学是关于‘文学进化的一般 理论,即文学要经过产生、衰
(3)精心设计多个颇具特色的学习模 块,并插入数十张与文本相关的图片,使 教材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有更直观 的感受,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书末附有 中外译名对照表和比较文学方面的重要文 献列表,巩固知识,方便记忆和查询。
第一章 什么是比 较文学
第一章 本章概要
何谓比较文学?这是这门学科自诞生起至今几乎从未中断 过讨论、从未停止过争鸣的持久话题。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形成了以“影 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三大支点的比较 文学学科理论体系。

50105马工程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全套PPT课件

50105马工程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全套PPT课件

(一)比较无处不在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失误?
缺乏比较的意识,盲目以西方理论为普适真理。 完全用西方的逻辑思维来处理中国古代文论的材料, 例如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来切割中国文学。
(二)比较无处不在
为什么中国人读不懂中国文化、文学与文论?
“我们正处在一个西方概念模式标准化的时代。这使得中国人 无法读懂中国文化,因为一切都被重新结构了。”
对“比较”的忽视与误读
文 学、古代 文论界,曾有人以为自己的研究与比较毫无关系; 事实上,“西式”话语在当今,已经几乎无人可以避开。
(二)比较无处不在 例1 《诗经》与《楚辞》,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二)比较无处不在
例(2): 《文心雕龙》“风骨”之争: 内容—形式、风格?
(一)比较文学:文化交流之桥与文化创新之路
比较文学意义与作用
学习比较文学的更重要之处,是探索与学习文化与文学 创新的途径。
比较文学研究,其基本特点就是文化交流——文化杂交— —文化创新。
同学们要想探索文化创新之路径,成长为创新性人才,学 习比较文学方法,确立比较文化观念,尤其是树立跨文明比 较与对话的意识,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比较文学最初的理念
比较文学最初的理念, 就是要打破文学研究的国别限制, 将眼光放开,将胸怀拓展,研究人类文学的相互交流与 影响。
歌德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最早的倡导者歌德就认为: “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诗随时随地由成百上千 人创作出来。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 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 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
文艺学研究也同样如此,不清楚西方的影响,不清理从马 克思文艺思想到俄苏文论对中国文论的影响,不研究从弗洛伊 德、结构主义到西方后现代文论与中国文论的关系,就不可能 真正搞好文艺学研究。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第一章文学的性质1、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界定文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融合古今中外文学研究的优秀成果,从社会意识形态、审美和语言等方面,深刻揭示了文学的基本性质,阐明了文学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有属性。

(论述题可结合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审美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具体阐述)2、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第一,文学的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以不同于科学和逻辑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文学的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第三,文学的实践性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3、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其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第一,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第二,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出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第三,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4、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什么特点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

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第一,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第二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10比较文学(第二版) (9)

10比较文学(第二版) (9)

2. 实有的或空想的文学典型: •生活中、社会上实有其人的典型: •民族的典型——法国人、犹太人等; •职业的、地位的典型——医生、男仆等; •社会地位或精神地位的典型——绅士、老处女等; •残废或罪恶的典型——盲人、赌徒等。 •从古代传说和民间故事中“提炼”出来的典型,如: 魔鬼、列那狐、撒旦等。
三、主题学研究的新进展
一、西方主题学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展情况1. 对主题学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 •20世纪70年代,普劳厄(Siegbert Prawer)的《比较文 学研究引论》。 •20世纪80年代后更着重于方法论的研究。 •代表人物:卓尔科夫斯基(A.Zholkovsky)和谢格洛 夫(Yu.K.Shcheglov)等。 2. 耶鲁大学以列耐特教授(W.Lehnert)为首的人工智 慧小组:分析故事的主题抽象化单元(TAU = Thematic Abstraction Units)。 •普林斯(G.Prince)和林蒙·柯南(S.Rimmon-Kenan) 等学者:从读者(也包括文学研究者)的角度探寻文 本“主题化”的建构。
•指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一切感觉物体及其品质,或对 视觉物体和景象的描写,或仅指比喻语言。 •主题学中的意象:某一民族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形 象或文化形象。 •例:自然现象和客观存在(如日月星辰),动植物 (如狮虎、松柏),想象中的事物(如神仙魔鬼)等。
五、套语
•套语(topos),或称惯用语,其背后蕴含着特定民族 的文化。 •例:“禁果”(西)、“江郎才尽”(中)等。 •套语本来局限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圈内,随着民族间文 化交流的增多进入了另一个文化圈。
•相同的情境所蕴含的母题有时一致。例:《俄狄浦斯》 与《薛丁山征西》。 •相同的情境有时蕴含着不同的母题。例:“两个女人 之间的一个男人”,西方文学中(如《美狄亚》)往 往暗示着“复仇”的母题,在中国古典小说(如《聊 斋志异》的《莲香》)中与“复仇”无关。 •情境研究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对文学中常见的特定情境,以及不同作家对基本情境 的不同处理的研究。 •对情境母题的研究。

10比较文学(第二版) (11)

10比较文学(第二版) (11)

四、审美理想与创作原则的共性
一、形象思维:艺术创作中共同出发点和基本线索
•文学创作需要形象思维。 •陆机:创作之初“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进入构思 之后“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造型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要明确得多: •绘画的形象思维:郑板桥谈画竹:“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 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书法的形象思维: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笔法,书艺大进。 •音乐创作的创作之初,仍需形象的促发: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 而动,故形于声。”
三、造型艺术多从文学作品中借取主题和题材
•西方绘画雕塑作品许多取材于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德拉克罗瓦的《美狄亚》、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 •中国敦煌等石窟中的雕塑、壁画多取材于佛教文学故事:《尸毗王割肉贸鸽》、 《萨埵那舍身饲虎》等。 •画家、雕刻家、书法家从纯文学作品中选取题材和意境: •例:顾恺之《洛神赋图》——曹植《洛神赋》;意大利画家乔万尼《〈神曲〉 即景》——但丁《神曲》。 •坊间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插图,更是汗牛充栋。 •艺术家为文学家画像或塑像: •例:罗丹雕塑的巴尔扎克;我国南宋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和明代陈洪绶的 《屈子行吟图》。
四、许多文人兼善多种艺术,相互补充,相互结合。
•德国音乐家瓦格纳:音乐家、文学家、诗人 •我国宋代诗人苏轼:工诗词,擅绘画、书法,精通音律。
五、综合的艺术形式
•西方的歌剧、寓言诗配画、电影,中国的词曲、题画诗、连环画、京剧等。 •电影是叙事、表演、声音、造型等多种艺术的综合。 •电影以戏剧为出发点,但接近叙事文学的结构。 •在表现内在情绪和深层思维方面,电影与文学的差距日益缩小。 •电影的综合能力以造型艺术为基础。 •我国题画诗:把绘画的造型形象和诗歌的语言形象置于一个平面,诗画互补。 •例:唐寅题自画《秋风纨扇图》。

《比较文学》(第二版) 第二编 第一章

《比较文学》(第二版) 第二编 第一章
2021/7/30
3.文类理论批评
•张静二:文学分类所依凭的原理落在文类理论批评的 范畴之内。 •曹丕《典论·论文》:粗具理论规模;陆机《文赋》: 有相当程度的进展;刘勰《文心雕龙》:中国古典文 类理论的建树始大放异彩。
2021/7/30
4.文类实用批评
•用文类观点来探讨作品的目的:建立作品与作品之间 的关系;辨识文类以了解作品。
2021/7/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1/7/30
一、文类学研究概述
2021/7/30
•西方文类学研究溯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9世纪末,比较文学开始从国际接触的角度研究文体 和文学类型。 •1931年,梵第根《比较文学论》:辟专章“文体与作 风”;把文体、文学类型的研究命名为“体类学” (Génologie);论述了散文体、诗歌体和戏曲体三大 文类和“作风”的假借。
文学体裁划分的标准其跨越国界民族界限的传播和演变各国各民族文学体裁之异同及其产生发展完善衰落直至最终消亡等现象
《比较文学》第二编
第一章 文类学
2021/7/30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文类学(英:Genology,法:Génologie)研究如何按 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种文类 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2021/7/30
5.文学风格的研究
•是比较文学与语言学的结合。 •谢天振《中西比较文学教程》第八章“文类学”中引 用了美国语言学家理查德·欧门总结前人研究风格的 12种方法。 •张静二则因“风格”属文体的一种,不予采用。
2021/7/30
三、中外文类比较研究方法举隅
2021/7/30
1. 从影响研究着手: • 探讨一种体裁、文体的流传,流传过程中的种种变 异。 • 例: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译经文学的兴盛,造成了 新文体。 2. 从平行研究着手: • 研究同类体裁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发展过程, 或研究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不同体裁的美学关系。 • 代表性论文:普林斯顿大学浦安迪(Andrew Plaks)教 授的《中西长篇小说文类之重探》。 3. 台港一些学者运用西方文类观点考察中国文学作品,亦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NEW)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NEW)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一编 绪 论第1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编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第1章 文类学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详解第2章 主题学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译介学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详解第4章 形象学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思潮流派比较研究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类型学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详解第7章 比较诗学7.1 复习笔记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编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第1章 文学与其他艺术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文学与心理学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文学与宗教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详解第4章 文学与哲学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详解第5章 文学与科学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编 当代文化理论与比较文学第1章 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详解第2章 文化人类学与比较文学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详解第3章 阐释学与比较文学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接受理论与比较文学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详解第5章 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编 绪 论第1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1 复习笔记一、“比较”的真谛——跨越与淘通(一)比较文学被誉为当今世界一门“显学”比较文学从19世纪末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盛行于世界各国,发展得极其迅猛,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文坛上最有活力、最有成就、最受人青睐的学科之一。

10比较文学(第二版) (1)

10比较文学(第二版) (1)

• “世界文学”指人类文学将发展 到一个新的理想的历史阶段。
• 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以民族文学 的繁荣为基础。
• 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道路 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探索过程。
文化差异、文化冲突和文化交流:
• 只有平等互惠的文化交流才是正 确处理文化冲突的最佳途径。
• 比较文学在这方面的作用: • 寻找文化交流双方共同的话语。 • 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 探讨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
二、比较文学的定义
• 雷马克关于跨国界的提法并不 很准确:
• “欧洲—西方文化体系”的格 局已被打破,跨文化的问题尤 其突出。
• 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 科的兴起使得跨学科研究受到 重视。
• 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 学科更符合比较文学的实质。
关于比较文学定义的进一步说明:
• 四个“跨”是对比较文学总体的全 面的概括,而不是指具体的研究实 践。
• 四个“跨”的广泛含义:比较文学 的研究视野;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必 备的特性;比较文学的特殊视角和 特殊方法;评论者的心态。
• 四个“跨”中除“跨学科”外,其 余三“跨”互相联系。
• “跨文化”是此定义的新意所在, 指跨越文化体系。
• 必须把握好跨学科文学研究的限度。
三、走向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的产生是历史发展和文 学研究自身演变的必然结果:
• 早期的文学研究局限在国别文学 与民族文学的范围之内。
• 近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学逐步向世界文学的方向前进。
• 民族文学之间、各种文学流派之 间形成多元共存的格局;
• 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是大势 所趋。
• 比较文学是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 文学的通途和桥梁。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 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独 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1、《红楼梦》人物“雅号”和人名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怡红公子(贾宝玉)潇湘妃子(林黛玉)B.菱洲(贾迎春)稻香老农(李纨)C.蘅芜君(妙玉)枕霞旧友(史湘云)(正确答案)D.蕉下客(贾探春)藕榭(贾惜春)2、1《窦娥冤》是我国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39. 下列词语中加双引号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亢”奋(kàng)“晦”暗(huì)羁“绊”(bàn)“衰”草连天(suō)B.“蓦”然(mù)“冗”杂(rǒng)“瞳”仁(tóng)不可抗“拒”(jù)C.“恬”静(tián)束“缚”(fù)闭“塞”(sài)“悬”崖绝壁(xuán)D.严“峻”(jùn)震“撼”(hàn)“磅”礴(páng)纷至“沓”来(tà)(正确答案) 4、嵬的正确读音()[单选题] *wéi(正确答案)guǐwēiguí5、1公司号召大家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作为公司秘书的你说:“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你的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虞常果引张胜引:招出会论虞常论:判罪(正确答案)B.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子为父死,亡所恨恨:怨恨C.自分己死久矣分:职责恐前语发发:暴露,泄露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坐:定罪,治罪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樯橹qiáng酹lèi 吟啸xiào羽扇纶巾guān(正确答案)B、笺注qiān 赤鼻矶jī蓑衣suō料峭qiāoC、针砭biǎn 粗糙cāo 差别chā创伤chuāngD、战栗zhàn炽烈chì对称chèng 万箭攒心cuán8、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消解民族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
• 民族沙文主义情绪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达到高潮。
• 在面对亚非、拉美等非欧世界时,民族沙文主义发展为欧洲中心主 义。
• 欧洲中心主义认为只有欧洲(或西方)文化优越,东方文化还处于 原始、野蛮阶段。
• 民族沙文主义使一些西方人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殖民地文学和文化。
• 族群研究是一种典型的中心和边缘关系的研究。 • 族群研究中的关键是“属性”(identity)的问题。 • “属性”:对自我本质、身份、地位的追寻、确认或建构。 • 属性不仅是个体的,也常常是集体的、社团的。
• 族群研究首先要确认或建构自己的族群属性。
• 在追寻与建构的过程中,族群文化必然同主流文化及其民族文化发 生历史的关联,现实的对照、碰撞。
族文学;• 不同的学科为比较文学提供了主要语境——跨学科。
• 后现代理论为比较文学的输入的术语:“文本”、“文本性”、 “互文性”、“误读”、“他者”、“他性”等。
• 后结构主义的“文本”是一种语言学和符号学意义上的客体。 • 后结构主义者的“文本性”(textuality)是语言性、符号性的另一种
• 族群性是一种通过书写发生的虚构故事。
杂种主体理论
• 霍米·巴巴(Homi K. Bhabha):“殖民杂种”(Colonial Hybrid) 理论。
• 强调杂种文化如何通过其生产创造方式颠覆种族和文化优越性,显 示殖民主体的正统合法性和优越感是怎样在权力的运作过程中被变 形、转化、替代。
• 杂糅的文化属性:一种超越文化中心和族裔本位的新的主体性。 • 淡化了传统殖民理论中浓郁的政治内涵,强调了后殖民理论中种族
• 从原殖民地文化出发,反思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形成的一整套思想 体系,解构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
• 后殖民主义催发了比较文学中的族群研究。
• “族群”:在比较研究中长期“销声匿迹”的少数民族。
• 比较文学的族群研究:在族裔文学的文本中探讨族群文化和文学的 各种问题。
• 后殖民主义理论和族群研究的主要任务:对文化不平等加以研究, 探索形成文化霸权和差异的根源。
• 德·曼:阅读是读者个人独特的理解、解释、创造,每一种阅读都 是“误读”。
• 布鲁姆:在前人巨大影响下,浪漫主义之后的诗人们为了证明自己 的独创性,必须“误读”前人。这种误读表现为一种故意的歪曲或 修正。
• “他者”、“他性”: • “自我”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和影响,常歪曲或者创造“他者”和
“他性”,作为自己的参照系。
碰撞、杂交的文化意蕴。
四、新动向、新观念和新术语
• “语境化”(contextualization): • 既反对过分注重文学形式和审美特征的非历史倾向,又反对偏激的
“旧历史主义”的传统。 • 倘若把比较文学看做一个大的“文本”,“语境化”会获得一些新
的含义: • 不同的民族文学甚至世界文学为比较文学提供了主要语境——跨民
说法。 • 后结构主义的“文本论”认为,作者不再是创作的本源,读者和作
者一道参与文本的生产。 •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 文本与文本相互指涉、相互生发的关系。 • 文本产生在文本间的引述、参照、回应中,通过文化话语构筑自己
的多义性。
• 美国解构批评家德·曼(Paul de Man)和布鲁姆(Harold Bloom): “误读”。
《比较文学》第四编
第一章 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一、后现代理论与非文学化、泛文化化
• 广义的后现代理论是一种文化理论,以后结构主义为基干,包括后 殖民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等不同流派,涉 及语言学、符号学、哲学、历史、社会学、文学艺术等多种学科, 在时间上,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切地说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 一直延续到今天。
• 比较文学受其影响,许多学者对东方不屑一顾。
• 后结构主义:解构中心、权威,打破等级体系和不平等。
• 受其影响,比较学者率先要求打破欧洲中心主义的桎梏。
• 艾田伯:比较文学必须挣脱欧洲中心主义的枷锁,进入东方特别是 中国文学的领域,才能获得生机。
三、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比较文学的族群研究
• 后殖民主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出现。
• 族群研究是一种综合研究,其方法论必然是比较文学的。
霍尔的族群属性理论
• 后现代人确定的本质“属性”已经完全丧失。 • 不存在确定的文化本源和本质让我们追寻和认同。
族群性理论
• 代表学者:索乐斯(Werner Sollors)、费舍尔(Michael M. J. Fische)、哈勃斯本(Eric Hobsbawn)。
• 文学的“泛文化化”:一方面文学丧失自身本质特征的,另一方面 文学边界向文化领域无限延伸。
• 原因: 1. 符号学、叙事学把文学研究变成语言学研究,而忽视文学的审美特征。 2. 新历史主义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文学研究推向文化研究的层面。 3. 女性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 • 比较文学中也出现了非文学化和泛文化化的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