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平均气温约
备考2018年高考地理易错题集:区域地理研究【word】无答案
备考2018年高考地理易错题集:区域地理研究一、选择题1.我国东部的区域差异集中表现为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耕地类型不同,主要自然原因是()A.干湿状况不同B.土壤类型不同C.耕地方式不同D.植被类型不同(2)我国北方地区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A.平原面积狭小B.煤炭、石油、铁矿缺乏C.云雨多,光照不强D.水资源不足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2.读“2011至2013年浙江省粮食生产情况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关于浙江省粮食生产说法正确的是()A.播种面积加速减少B.粮食产量逐年下降C.单位面积产量上升D.粮食安全问题显现(2)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城市化的发展②农业结构调整③市场需求减少④农业科技落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
下图是“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图”。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我国划分为四大地区的主要依据不包括()A.消费水平B.自然条件C.经济基础D.对外开放程度(2)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地区面积最大C.西部地区人口最稠密D.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3)比较我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结论正确的是()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
2025届高三地理微专题二轮复习课件:冻土
冻土地貌组合
冰楔:在多年冻土区,地表水周期性注
入到裂隙中再冻结,使裂隙不断扩大并为 冰体填充,剖面成为楔状,称为冰楔。
冰楔形成的条件: ①有深入到永冻层中的裂隙,并 为脉冰所填充。 ②冰楔的围岩是可塑性的,水在 裂隙中才能冻结、膨胀,围岩不 断受挤压变形,冰楔不断展宽。 ③需要严寒的气候条件,年平均 温度一般为-6~-3℃。
3.坡向、坡度的影响 坡向和坡度直接影响地表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阳坡日照时间长,受热多于阴坡, 因而在同一高度、不同坡向冻土的深度、分布高度和地温状况都不同,冻土的厚 度也不同。【根据观测,昆仑山西大滩不同坡向的山坡,在同一高度和同一深度 的阴坡地温比阳坡地温要低2~3℃,阴坡冻土的厚度也要大一些,冻土分布下界 高度较阳坡低100m)
多年冻土层从高纬度(左)向低纬度(右)的变化示意图
一般来说,活动层冬季冻结时可与下部的永冻层连接起来。
如果冬季气温较暖,活动层冻结时的深度达不到永冻层的顶部,这时在活动层与 永冻层之间就出现一层未冻结的融区。
如果来年夏季较凉,活动层的融 化深度较小,结果便在活动层下 部留下隔年冻结层。隔年冻结层 较薄,只有10cm左右厚度,它 可保存一年至数年。当某一年夏 季较暖,活动层融化较深,隔年 层即消失。
2.铁路通过季节冻土层地段,下列措施最经济有效的( ) A.设计冷冻系统,全年处于冻结状态
√B.打穿冻土层,将承重分散到基岩 C.设计遮盖系统,使路基避免阳光照射 D.利用冻土层,固结铁路桩基
材料:中俄石油运输管道——漠(河)大(庆)线,全长953千米,其中北部的512 千米穿越了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层上下两层。地理学者研究 发现多年冻土区的融沉、冻胀丘、冰锥等对管道的安全性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冻胀 丘是由于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 表变形隆起,称冻胀丘,按其存在时间可划分为季节性冻胀丘和多年生冻胀丘。季 节性冻胀丘每年冬季发生,夏季消失。
高三地理冻土问题
青藏铁路要穿越“千年冻土”区,必须攻克的难题之一是:只有设法保持该区域的冻土不受夏季高温影响,确保路基坚固、稳定.大家都知道:严寒的冬季,冻土是坚硬的,而外界气温升高时冻土会熔化,使路基硬度减弱,甚至变软,火车的重压会使路基及铁轨严重变形.因此,如何确保冻土的状态在夏季与冬季一样,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难题.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并且,其中的三个关键措施都只运用了简单的物理知识.一是“热棒”:被称为不用电的“冰箱”.在冻土区,路基两旁插有一排碗口粗细、看上去像护栏的金属棒,这就是“热棒”.它们的间隔为2m,高出路面2m,插入路基下5m.棒体是封闭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态的氨,外表顶端有散热片.我们知道,酒精比水更容易变成气体,而液态氨变成气体比酒精还要容易.正是液态氨在“热棒”中默默无闻地工作,使它成了在夏季保持路基冻土的“冰箱”.二是“抛石路基”,被称为天然的“空调”.在冻土区修筑路基时,其土层路基的中间,抛填了一定厚度的碎石块,碎石之间的空隙不填实,并且与外界空气相通.这样的结构具有“空调”的功能,使得冻土层的温度基本不随外界气温变化,能有效地保持冻土的稳定性.三是“遮阳板路基”,又称旱桥:被称为隔热“外衣”.遮阳板路基,是在路基的边坡上架设一层遮挡太阳的板材,能有效地减弱太阳热对路基温度的影响.热棒工作原理在可可西里地区,在铁路和公路两旁可以看到很多竖立的“铁棒”,有关技术人员说,这其实是一种高效热导装置,叫做“热棒”。
车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热棒是青藏铁路在运营过程中处理冻土病害、保护冻土的有效措施。
据了解,热棒是一种由碳素无缝钢管制成的高效热导装置,5米埋入地下,地面露出2米。
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热量只能从地面下端向地面上端传输,反向不能传热。
在冬季,热管内工作介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带走管内热量;在暖季,热棒则停止工作。
独特的冷却地温的作用使热棒堪称“魔棒”。
热棒的结构大致为一个密闭空心长棒,内装有一些液氨,液氨沸点较低,在冬季土中热量使该液体蒸发,到顶部,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冷却后又液化回到下部,保持冻土冷冻状态不松软。
2020-2021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上)开学地理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上)开学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如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35m,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A. 200mB. 235mC. 270mD. 300m2.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的现象可信的是()A. 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B. 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C. 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D. 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如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3~4题。
3.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为()A. 3到5月B. 6到9月C. 10月到 12月D. 12月至次年2月4.下列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 完善抗洪排涝系统B. 培育推广耐涝作物C. 改变熟制和土地利用方式D. 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
图1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图2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完成5~6题。
5.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A. 蒸发B. 降水C. 水汽输送D. 径流6.据图推断获取淡水效率最高的时段是()A. 2点前后B. 6点前后C. 14点前后D. 18点前后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剪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读图,完成7~9题。
7.如图反映的生活情景最常出现在我国的()A. 东北平原B. 长江中下游平原C. 青藏高原D. 华北平原8.该生产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9.该季节出现这种生产场景的主要原因是()A. 暴雨频发,田间积水,排洪抗涝B. 雨季未到,麦苗返青,需水量大C. 入冬前浇灌,利于麦苗顺利过冬D. 利用土地空闲期间修建水利设施吉尔吉斯斯坦水能蕴藏量丰富,是中亚五国唯一的水电净出口国。
高考真题2015年地理全国卷1(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全国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图1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D】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B】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C】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4~6题。
图24.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A】A.位置B.经济C.地形D.人口5.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D】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C】A.66.5°N B.60°N C.53°N D.40°N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2015高考陕西文综题解析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解析、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 同时因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 和程度。故C正确。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文科综合—地理 一、单选题: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
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考点:海洋环境
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文科综合—地理 一、单选题: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
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考点:海洋环境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地气温低 于4°C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 海水体积巨大。乙地位于大陆附近,故乙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 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B正确。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文科综合—地理
一、单选题: 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 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 地.据此完成4~6题. 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近三年新课标I卷对比分析
浅析新课标I卷近几年的变化趋势做完今年的地理新课标I卷,总体感觉试题难度不大,考查的内容也很基础。
我对近三年地理全国新课标I卷进行了对比。
因为近几年的新课标地理卷基本体现了:知识抽样,能力覆盖,重视图表考查等特点,所以我重点对比了考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所占分值、图表、能力等方面,现分析如下:一、三年高考题对比(一)考点对比(三)图表考查对比(四)能力考查(1)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能力(4)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并用之于实践生活的能力二、近三年试题的对比分析(一)相似点分析1、重主干知识、能力覆盖相似。
这三年的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和方向都是高中地理的核心主干知识和四方面的能力。
如水、大气、农业、工业、交通等,都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主干,也成为近几年高考中出题的重点知识块。
在每个重点知识块的选点命题又以核心知识为主。
如农业、工业重点考区位因素。
绝大多数考题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立意十分明显,尤其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贴近生活,学以致用三年的地理试题关注关系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问题,紧密联系实际,用所学理论解答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如13年的美国玫瑰花、14年太阳能光热电站、15年雨水花园及海冰资源等。
三年试题通过联系现实中的问题,充分说明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
3、开放式的讨论试题,强调探究能力近三年的新课标卷中都出现了一道开放性的试题,2013年36题第三问,2014年37题第三问,2015年36题第四问,如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这些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并不唯一,只要考生能阐述清楚理由即可。
4、图象考查,能力立意三年地理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除文字外,主要还以图表为主。
这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
重视对图像的考查,从多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
浙江地理选考微专题:冻土与冻融作用
倾倒原因:多年冻土退化严重,冻土大量融化导致山坡地表产生不均匀下 沉,使兴安落叶松倾倒。
(2)指出右图所示区域冻土深度最大的季节,并分析其对种植业的影响。
(2)春季。影响:冻土融化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水分;温度低,利 于黑土发育;温度低作物病虫害少,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冻土使 早春耕层土壤过湿,温度较低,影响作物种子发芽。
3、释放出封存在其内的各种污染物、微生物。
(2015年广东卷)4.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 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A. 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 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A
C. 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 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3)分析大兴安岭地区冻土退化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参考答案: (1)自南向北、自东向西冻土分布的深度逐渐增大;大兴安岭北段西侧冻土深度最大。 (2)春季降水少且气温回升快,使冻土表层融化,而深层冻土又减少了水分下渗,为 落叶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夏季,繁茂的落叶松及林下的植物,能够有效地 降低到达林地的太阳辐射,降低林内土壤温度,减缓冻土融化;落叶松及其落叶截 留降水、增加下渗,减少蒸发,为冻土发育提供水分。 (3)冻土退化使冷湿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多;引 发植被分布变化;植被类型更替,生物多样性改变;本来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地下水 流失,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1)推断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1)高寒地段强烈的紫外线和极大的昼夜温差, 产生的寒冻劈碎、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导致 了大块的岩石不断崩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石 块,此处写到冰劈、冻融风化作用也可以);这 些岩块与碎石在重力和下部潜流的作用下,沿 着山坡缓慢滑动,形成流石滩
2020年高考地理关于我国青藏地区的高考试题解读(共55张PPT)
(2016新课标卷1)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 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每年夏秋 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 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 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
关于我国青藏地区的高考试题
(2019海南卷)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 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 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自20世纪 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年8月中下旬至 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 图5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 (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 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
(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
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
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
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古老的经贸商路“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 藏两路。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 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主要兴 起于汉藏之间的茶马互市,是连接横断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两大民族文化带的走廊;它是 东西走向,与呈南北走向的西南丝绸之路形成交汇并且部分融合;它以背夫、马帮和牦牛 驼队为运输载体;它萌发于唐,形成于宋明,在清代达到鼎盛。
高考阅卷“评分细则”之——地理
高考阅卷“评分细则”之——地理真题回顾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5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7分)(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6分)评分细则(1)标准答案: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2分)。
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分)。
其他答案:河流含沙量大或河流携带泥沙多或河口三角洲泥沙沉积或河口三角洲面积大或泥沙堆积、沉积(2分);冬春季河流水量小或处于枯水期,河床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量小,湖岸出露面积大(2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或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植被破坏;植被覆盖率低),使表土疏松(或土质疏松)(2分)。
错误答案:只答“泥沙多”(0分);“西风从中亚、西亚携带沙尘堆积”(0分);只答“河流处于枯水期”“湖泊水量小”(0分);“土质疏松”“过度开垦”(0分)。
(2)标准答案: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2分),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1分)。
(说明: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三点得满分5分)其他答案:冬春季干旱或土地干燥(2分);沙源东部为河谷,狭管效应,风力强劲(2分);大风天数多(2分);湖面摩擦力小(2分)。
(最多得5分)错误答案:只答“降水少”或“植被破坏”或“西北风”或“山地摩擦力小”(0分)。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济源市沁园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济源市沁园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
完成下列各题1. 据图分析,图中铁路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是A. 北高南低B. 南高北低C. 南北两端海拔相近D. 中部高,南北两侧低2. 图中铁路路基最易受多年活动冻土层危害的地点是A. 拉萨B. 安多C. 五道梁D. 西大滩3. 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地区低的原因不可能是A. 太阳辐射强B. 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C. 夏季凉爽D. 降水量较少参考答案:1. D2. B3. C1. 根据图示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年平均气温越低,说明海拔越高。
根据图示等值线递变趋势分析,图中年平均气温等值线中间气温最低,两侧较高,说明铁路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是中部高,南北两侧低,D对。
A、B、C错。
2.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
图中铁路路基最易受多年活动冻土层危害的地点是安多,最易出现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现象,B对。
拉萨的多年平均气温大于0℃,A错。
五道梁气温低,没有反复冻融问题,C错。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西大滩气温范围0-2℃,D错。
3. 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地区低,可能是高原上太阳辐射强,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降温幅度小,不易形成多年冻土,A、B可能。
降水量较少,土壤水分少,土层不易冻结,D可能。
夏季凉爽,形成多年冻土温度应较高,C不可能,选C。
点睛:年平均气温越低,说明海拔越高,图中年平均气温等值线中间气温最低,两侧较高,说明铁路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是中部高,南北两侧低。
2015新课标1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 .为植物提供养分B .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 .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4~6题.6045°50机场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A. 位置B. 经济C. 地形D. 人口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A. 66.5°NB. 60°NC. 53°ND. 40°N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7~9题。
城市年平均气温≤–4℃日数等值线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201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1(含详细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38页)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38页)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使用地区: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 为植物提供养分B. 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 吸附雨水污染物D. 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4~6题。
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 位置B. 经济C. 地形D. 人口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 66.5°NB. 60°NC. 53°ND. 40°N-------------在--------------------此--------------------卷--------------------上--------------------答--------------------题--------------------无--------------------效----------------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高考地理小专题——冻土
高考地理小专题——冻土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海拔地区。
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C。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的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
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
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
参考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3)冬季。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
高考地理冻土与热棒专题
青藏铁路:三大措施保持路基冻土青藏铁路要穿越“千年冻土”区,必须攻克的难题之一是:只有设法保持该区域的冻土不受夏季高温影响,确保路基坚固、稳定.大家都知道:严寒的冬季,冻土是坚硬的,而外界气温升高时冻土会熔化,使路基硬度减弱,甚至变软,火车的重压会使路基及铁轨严重变形.因此,如何确保冻土的状态在夏季与冬季一样,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难题.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并且,其中的三个关键措施都只运用了简单的物理知识.一是“热棒”:被称为不用电的“冰箱”.在冻土区,路基两旁插有一排碗口粗细、看上去像护栏的金属棒,这就是“热棒”.它们的间隔为2m,高出路面2m,插入路基下5m.棒体是封闭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态的氨,外表顶端有散热片.我们知道,酒精比水更容易变成气体,而液态氨变成气体比酒精还要容易.正是液态氨在“热棒”中默默无闻地工作,使它成了在夏季保持路基冻土的“冰箱”.二是“抛石路基”,被称为天然的“空调”.在冻土区修筑路基时,其土层路基的中间,抛填了一定厚度的碎石块,碎石之间的空隙不填实,并且与外界空气相通.这样的结构具有“空调”的功能,使得冻土层的温度基本不随外界气温变化,能有效地保持冻土的稳定性.三是“遮阳板路基”,又称旱桥:被称为隔热“外衣”.遮阳板路基,是在路基的边坡上架设一层遮挡太阳的板材,能有效地减弱太阳热对路基温度的影响.热棒工作原理在可可西里地区,在铁路和公路两旁可以看到很多竖立的“铁棒”,有关技术人员说,这其实是一种高效热导装置,叫做“热棒”。
车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热棒是青藏铁路在运营过程中处理冻土病害、保护冻土的有效措施。
据了解,热棒是一种由碳素无缝钢管制成的高效热导装置,5米埋入地下,地面露出2米。
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热量只能从地面下端向地面上端传输,反向不能传热。
在冬季,热管内工作介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带走管内热量;在暖季,热棒则停止工作。
独特的冷却地温的作用使热棒堪称“魔棒”。
下图中的半岛及东部北部海域为某国的主要范围完成910
下图中的半岛及东部、北部海域为某国的主要范围,完成9~10题。
9.下列气候直方图中,与该国气候最接近的是10.下列不属于该国人文地理特点的是A.以黄色人种为主B.城市主要沿海分布C.资源丰富D.外来劳工众多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2)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
(3)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
(1)自天山山脉向其南北两侧递减。
(2)特征:多内流河和时令河,河流短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成因:深居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
(3) *组卷网coo 组卷网d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
天山是我国重要的山脉和地理分界钱,天山是()A.荒漠与草原的分界线B.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C.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D.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天山是我国重要的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天山是()A.南、北疆的分界线B.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C.内、外流域的分界线D.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分界线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甲乙(1)甲图中汉江与长江交汇处的城市名称为,简述该城市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
(2)依据甲图所给的条件分析,该城市适合发展工业,简要分析该工业的区位条件。
(3)乙图为三角洲。
试说明该大河入海河道从北摆向东南的自然原因。
(4)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三角洲面积增长的速度变化趋势是(加快或变慢),尝试分析原因。
(1)武汉①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②位于两河交汇处,水源充足,交通便利③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适中的气温和适度的降水(2)钢铁①水陆交通便利②铁矿资源充足③水源充足(3)黄河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右岸受侵蚀(4)减缓 ^黄河中游地区经过治理,水土流失逐渐得以控制,河流含沙量减少;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储沙作用逐渐显现;黄河下游水量减少、河流断流,河流泥沙沉积量减少下图为我国38°N附近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冻土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冻土知识点总结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指的是持续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
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
正由于这些特征,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
随着气候变暖,冻土在不断退化。
形成条件气候植被地形、母质什么是多年冻土?所谓多年冻土(permafrost),是指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
一个典型的多年冻土见图1: 地表有一些覆盖物(土壤或一些植被),这一层一般会季节性的消融和冰冻,温度变化较为剧烈,所以叫活动层(图1,2)。
在其之下是多年冰封的岩石或土壤(图1白灰色部分),即多年冻土,他们的温度较为稳定,维持在0摄氏度以下。
所以一般人站在地上是看不到多年冻土层的。
有多年冻土的区域大概占北半球陆地的24%,其不止是在极地区域,也分布在高山等海拔较高的区域(比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区)。
图1. (左侧)一个典型的极地区域的多年冻土层(自挪威),图自JeffVanuga/Getty。
(右侧)冬季和夏季时冻土层和活动层的垂向温度。
冻土是指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和土壤。
温度在0℃以下不含冰的岩土和土壤称作寒土或冷土。
按土的冻结状态保持时刻的长短,冻上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季节冻土及多年冻土三种类型。
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多年冻土形成与存在。
多年冻土分为高纬度多年冻上和高海拔多年冻土两种。
多年冻土的形成是由纬度和海拔高度所决定的。
冻土层的厚度从高纬到低纬逐渐减薄,以至完全消失。
例如,北极的多年冻土厚达百米到千米(图2)。
永冻层的顶面接近地面。
逐渐向南,多年冻土厚度减到100m以下,永冻层的顶面埋藏变深。
大致北纬48°附近是多年冻土的南界,冻土厚度仅1~2m。
超过这一界限,就从连续冻土带过渡到不连续冻土带(图2)。
后者由许多分散的冻土块体组成,这种分散的冻土块体称为岛状冻土块(图2)。
一题一研:都是冻土,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有什么区别
一题一研:都是冻土,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有什么区别展开全文直接看题: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
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图中铁路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是A. 北高南低B. 南高北低C. 南北两端海拔相近D. 中部高,南北两侧低2.图中铁路路基最易受多年活动冻土层危害的地点是A. 拉萨B. 安多C. 五道梁D. 西大滩3.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地区低的原因不可能是A. 太阳辐射强B. 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C. 夏季凉爽D. 降水量较少广告之后更精彩这一组题是根据热棒的高考综合题改编而来,我们再把热棒的高考题的材料(如下)拿过来,一起参考做这组题。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
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
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
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
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安徽省池州市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0 候鸟(迁徙)(1)
安徽省池州市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0 候鸟(迁徙)(1)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6题;共24分)1. (4分)(2016·邯郸模拟) 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态势从2014年蔓延到了2015年并不断刷新近年新低。
下表为巴西、俄罗斯、德国与法国2013年能源消费状况(单位:百万吨石油当量)。
表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A . 德国、巴西、法国、俄罗斯B . 俄罗斯、法国、德国、巴西C . 德国、巴西、俄罗斯、法国D . 俄罗斯、法国、巴西、德国2. (6分) (2020高二上·沈阳期末) 下表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乌鲁木齐、库车与东北地区的长春、沈阳比较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平均气温(℃)站名北纬东经海拔(米)年较差(℃)1月7月年乌鲁木齐43°54′87°28′653.540.9-15.225.77.3长春43°54′125°13′236.836.9-16.922.7 4.9库车41°43′82°57′1099.033.9-8.125.811.5沈阳41°46′123°26′41.637.2-12.724.57.8(1)据表可知,西北地区的气温与东北地区的气温比较()A . 全年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高B . 全年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低C . 夏季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高D . 冬季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低(2)造成两个地区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 . 纬度的差异B . 海拔高度的差异C . 日照时数和地形类型的不同D . 太阳高度角的不同(3)乌鲁木齐比长春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A . 海拔比较高B . 海拔比较低C . 气候的大陆性强D . 气候的海洋性强3. (2分) (2017高二下·重庆期中) 读“两条大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乏清晰认知结构,迁移能力不强 区域地理缺乏,时空尺度思考不足 表达随意,堆砌要点,缺乏逻辑
对策
加强认知结构的内化梳理
积累区域的要素特征,加强时空尺 度的把握 狠抓答题,减少非智力因素
一、地理核心知识缺乏清晰的认知结构, 迁移能力不强
具体表现: 概念模糊混淆,内涵理解不清,出现乱 用、混用、答非所问、逻辑关系混乱等 现象 知识零散,缺乏内在的逻辑性,认知结 构未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 区低的原因。
原因:
已有的知识基础、性、灵活性思维与单向性、机械性思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认知 缺陷是不同的,认知结构清晰度也不同。
对策:
教材的逻辑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
对策二:厘清各知识块的内在逻辑关系,将 知识块重新整合,构建思维导图。
方法一:用分析和综合、演绎和归纳的思维方法厘清知识 块的内在逻辑关系。比如通归纳法从特殊到一般,演绎法 从一般到特殊。前者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出一般的地理规律 和原理,构建关联的知识组块;后者用地理规律和原理解 释身边的地理现象或解决新情境中的地理问题,学以致用:
例题:(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第37题)阅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 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语东北高纬地区 和青藏高原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平均气温在1~1度,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平均气温约-3.5~-2度。由我国 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 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 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 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 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捧新技术 等措施。
图1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 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1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 侧的热捧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 热捧地上部分为冷凝段, 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 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 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 质气化上升,在冷凝段 【冷试却题成评液价态],该回题到解蒸题发困难在于涉及到年平均气温、冬季气温、夏 季段气,温循、环多反年复冻。土等概念,而且需要结合气温和多年冻土分布的关 系,结合热量原理和影响影响气温的因素的分析,进行独立思考、 分析判断,所以难度较大。
方法二:从宏观角度厘清各知识组块之间的 逻辑关系
例2:“交通运输”专题
“交通运输”是高三复习的一个重要专题,交通运 输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也是社会经济的 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集中反映人地关系的核心内 容。相关教学内容分布于八年级上册、高中地理 “必修1”和“必修2”的部分章节。
从宏观角度厘清交通运输各知识组块之间 的逻辑关系
例1: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例,分析地形与天气气候、河流 水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的要素的关系,演绎和归纳地 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构建地形要素的思维导图
设计四个探究活动:
探究一:西南区地形地貌对当地天气气候的影响。横断山区(山 区对气候的影响)为何“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四川盆地 (湿润盆地对气候的影响)为何谷地多夜雨?为何云雾多,光照 弱?为何冬暖夏热?云贵高原(高原对气候的影响)为何昆明四 季如春,贵阳天无三日晴? 探究二:西南地区地形地貌对河流文水系特征产生的影响。横断 山区(山区对河流的影响),四川盆地(湿润盆地对河流的影 响),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对河流的影响)。 探究三:西南地形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横断山区立体农业, 四川盆地(天府之国)平原农业,云贵高原坝子农业。 探究四:西南地形地貌对人口、聚落、交通的影响。 归纳:地形类型、海拔、坡向、走向等对气温、降水、天气系统 的影响。
面临的挑战
全国课标Ⅰ卷地理综合题多以“区域地理”为考查视角, 通常明确指出所考查的区域,隐含掌握该区域典型特征 的要求。根据命题难度控制的需要,图文资料(尤其是 图像)所提供的信息不足以支撑考生解决的问题,恰恰 需要依托考生对该区域典型特征的存量知识。 近年来综合题常从小尺度区域图入手,因此学生需要变 换空间尺度,方可跳出思维定式,结合特定区域特征进 行分析,正确把握区域环境特征及区域地理要素间的相 互关系。 小尺度区域应有比例尺,一要关注其空间背景,二要注 意其关注的问题和描述的方法。从而将区域的探究放到 统一规律和区域差异的大背景之中。在没有资料支撑的 前提下,不能以大区域的规律来说明小区域的特征,重 视差异性的特征分析。
因此,后期复习学生要加强梳理总结,形成清 晰的认知结构。对模糊不清的概念、规律及原 理的理解变清晰;对缺漏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补 救;对看似孤立的知识进行前后联系与整合; 对杂乱无序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结构化、逻 辑化及系统化。整合教材,把书由厚变薄,提 升应用能力。
二、区域地理缺乏,时空尺度思考不足
同时,学生对时空尺度的思考不足,导致 对空间联系和空间差异探究能力偏弱。
例:
原因:
初中地理教材简单,初中中考对地理能 力要求淡化;高三第一、二轮复习更多 强调系统地理,对区域地理的要求减弱, 忽略了基础知识;福建省命题卷更强调 四项能力的考查,对于区域地理存量要 求不多,背景材料充足等,使得学生区 域地理的存量知识缺乏,对时空尺度把 握不好。
转换
教材内容重组和内化(由厚变薄)
分散、孤立 结构化、逻辑化、系统化
对策一
加强概念的辨析和理解
如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 太阳辐射(光照)与热量、大气逆温现 象与大气逆辐射、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 地质作用、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逆城 市化与再城市化;立体农业与生态农业; 交通工具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布 局与交通区位、聚落空间形态与聚落面 积、工业联系和地域联系等。
问题:
由于学生对课标要求的具体区域的储备知识少,导 致在解题时无法联系隐形的信息造成答题失分,甚至 入题困难。
如对于“根据环境条件,说明某盆地内城市间交通联 系适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这一问题时,部分学生 表现出对区域背景知识的欠缺。学生无法联系塔里木 盆地沙漠广布、天气晴朗、盆地面积大、城市分散等 背景知识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