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语文暑假培优专项训练 文言文专题16(通用)

合集下载

2020-2021【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

2020-2021【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①,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

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

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②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

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

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

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

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

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

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

鼎革③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

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贼大恨,卒杀公。

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

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

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

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

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

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注释】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

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

③鼎革:指改朝换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①纠里中壮士为守御________ ②没葬而岁祀之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①君一言折之()A.使……屈服B.指责C.使……折服D.证明②全活甚众()A. 全、都B.保全C.成全D.整个(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 民殣于道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 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D. 其庶几于是者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翻译以下句子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2020九年级语文暑假培优专项训练 文言文专题25

2020九年级语文暑假培优专项训练 文言文专题25

2020暑假九年级语文培优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题25顾况【百科探秘】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恒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

晚年隐居茅山。

【古文观止】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①。

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却嗟赏曰:“道得个语②,居即易矣。

”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幽闲鼓吹》【说文解字】①著作顾况:顾况当时官任著作佐郎。

②个语:这样的诗句。

【牛刀小试】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①米价方贵()②居即易矣()2、翻译句子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3、读了这则小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答案:1、①正②容易 2、顾况看到白居易诗稿上的名字,仔细看着白居易说3、例:(1)作为前辈,应该多发现人才,推荐人才(2)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学,就不会被埋没,就会得到成功参考译文:诗人十六岁到长安赴试,拜访著名诗人顾况。

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及披卷阅得《赋得离离原上草》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

巨商蓄鹦鹉【百科探秘】《玉壶清话》又称《玉壶野史》,在南宋时已有《玉壶野史》的别称,在宋元时均著录为十卷。

文莹,北宋著名僧人,生卒年不详,钱塘僧人,字道温,又字如晦,尝居西湖菩提寺。

还著有《湘山野录》、《湘山续录》。

【古文观止】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①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九年级下全册古文练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全册文言文共7篇)

九年级下全册古文练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全册文言文共7篇)

九年级下古文检测题【最新部编版分篇带答案】教材目录:9.鱼我所欲也/《孟子》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20.曹刿论战/《左传》2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2.陈涉世家/司马迁23.出师表/诸葛亮9.《鱼我所欲也》精品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①【苟得】②【恶】③【患】④【辟】⑤【如使】⑥【何不用也】⑦【非独】⑧【是心】⑨【丧】⑩【呼尔而与之】尔,⑪【蹴】⑫【不屑】⑬【万钟】。

钟,⑭【辩】⑮【何加】⑯【奉】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与,⑱【乡为身死而不受】乡,⑲【已】⑳【本心】二、重点句子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重点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①、解释下列句中“与”的用法,并解释。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②、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并解释。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呼尔而.与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③、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并解释。

所恶有甚于.死者:万钟于.我何加焉:④、解释下列句中“得”的用法,并解释。

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⑤、解释下列句中“尔”的用法,并解释。

呼尔.而与之:与尔.同销万古愁:⑥、解释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并解释。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⑦、解释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并解释。

行道之.人弗受:此之.谓失其本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呼尔而与之.:人皆有之.: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⑧、解释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并解释。

2020-2021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2)

2020-2021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2)

-X中考语文文言文1.(四)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寒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堺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

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英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手不释半/即爭诗四句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炸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呼老兵诣道边酒堺对坐痛饮咨其风上考其区域。

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答案】1. C2.呼老兵诣道边洒境/对坐痛饮/咨其风土 /考其区域。

3.(1)勒奋好学;(2)注重实地考查;(3)助学严谨;(4)学习专注。

(任意答对三点即可)【解析】1. A.①句意为:手都没放下过书(形容极爱看书,学习勤奋)。

卷:书,名词:②句意为:(仲永)立即写下了四句诗。

卷:写,动词.故两句话中的“卷”意思不同;B.①句意为: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

若:如果:②句意为:衣着神态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

若:像。

故两句话中的“若”意思不同;C.①句意为:一定要亳无疑问才停止。

止:停止:②句意为:担心他不停止(挖山)。

」匕停止。

故两句话中的"若”意思相同:D.①句意为: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

(对经典的解释叫“注“或“疏“)。

据:根据;②句意为:孙权占据江东。

据:占据.故两句话中的“据”意思不同:故选C。

2.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

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这句话意思是“招呼老兵到路边的小洒店,而对而开怀畅饮,询问当地的风上人情和地理。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__________)(2)晓雾将歇.(__________)(3)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2.(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C4.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解析】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加点的“书”在这里是名词,“书信”的意思;“歇”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是“消散”的意思。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辉”“颓”“竞”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含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本文开篇出人意料地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这一有悖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干里马须遇伯乐,才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答案】1.(1)通“饲”,喂(2)按照2.(1)只是埋没在仆役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槽枥之间。

(2)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4.示例:千里马固然需要被人发现,受到重视,才有机会展示才能成名。

如今,我们不能坐等机遇,更不能错失良机,“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

一味地埋怨别人是不可取的,幻想一举成名是不现实的。

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也要抢抓机遇,这样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翻译为“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食”是通假字,同“饲”,意思是“喂养”。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语文暑期练习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语文暑期练习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语文暑期练习【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将近(2)方磨铁杵正在(3)始一反焉通返,往返(4)媪自言姓武说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A.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B.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C.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

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示例:匡衡凿壁偷光__孙康映雪照读__车胤囊萤读书等。

2020-2021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选自我国古代史学名著《_____________》,文中提到的战役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__________之战。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②弗敢专.也(______________)③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④既克.,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3.对于“何以战”的问题,曹刿对鲁庄公一再追问,他的目的是什么?4.本文给后人留下的重要的战争思想有哪些?请写出两点来。

5.在这段真实的历史故事中,作者并未对曹刿和鲁庄公作直接评价,而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刻画两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文章对曹刿或鲁庄公作简要评价。

【答案】1.左传长勺2.①参与②独自占有③案件④战胜,攻下3.曹刿一再追问的目的就是要让庄公明白取信于民才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的道理。

4.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保证;审时度势、善于把握作战时机(进攻和追击时机);详察敌情,不冲动草率等。

5.要点参考:曹刿是一个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人,他在大敌当前之时,面见庄公,直陈己见,并亲临战场指挥作战,表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责任感;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对战争的分析,对战斗的指挥,对战机的把握,精辟独到,体现了一个军事家的思想智慧。

2020-2021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本文开篇出人意料地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这一有悖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干里马须遇伯乐,才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答案】1.(1)通“饲”,喂(2)按照2.(1)只是埋没在仆役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槽枥之间。

(2)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4.示例:千里马固然需要被人发现,受到重视,才有机会展示才能成名。

如今,我们不能坐等机遇,更不能错失良机,“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

一味地埋怨别人是不可取的,幻想一举成名是不现实的。

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也要抢抓机遇,这样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翻译为“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食”是通假字,同“饲”,意思是“喂养”。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1.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是()A.穷冬..裂风(深冬,隆冬)B.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学舍、书馆)C.腰.白玉之环(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D.为.一说,使与书俱(为了)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当余之.从师也 /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B.归而.形诸梦 /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D.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 然则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5.结合(甲)文宋濂早年求学的故事,说说(乙)文中“少时之岁月为可惜”给你的启示。

【答案】1.D2.C3.(1)(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九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带答案

九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带答案

九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一、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注释: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⑤数阕:几遍.乐终叫阕.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2.项王则夜起( )3.自为诗曰( )4.莫能仰视( )二,翻译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歌数阕,美人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 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及译文四面楚歌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粮食也没有了.刘邦的军队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围了好几层.项羽在深夜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于是大惊失色,说:"汉军都已经取得楚地了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就起床,在帐中饮酒.项王有一个美人,名叫虞姬,经常因宠幸而侍从在侧;有一匹骏马叫乌骓,常常骑它.于是项王就唱起了悲凉激愤的歌,自己作歌词:"我的力气能够拔山啊,勇气盖过世人.时运不济啊,乌骓马也不能奔驰了.乌骓不能奔驰了可如何是好,虞姬啊虞姬,我将怎样安置你呢!"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项王流下眼泪,手下的人都哭了,没有谁能够抬起头来看他.一,1.和几2.就3.自己,亲自4.没有人二,1.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2.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三,乌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惋惜不可沽名学霸王二、赵襄子饮酒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注释: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诚邦士也( )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3.今天下尽桀也( )4.不亡何待 (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__ ___,我们还学过___ __,百战不殆.三,翻译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 _ __,语意深长.参考答案及译文三、赵襄子饮酒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纣还差两天罢了!纣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汤武,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而您是纣一样的人.桀与纣并存世上,哪能一同灭亡呢不过,也危险了!"一,1.确实2.尽力,努力比不上3.全,都4.等待什么(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什么)二,危险知己知彼三,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2.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四,对比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28题(14分)吕蒙深明大义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_)(2)朝服.衣冠(________)(3)私.我也(________)(4)王之蔽.甚矣(________)29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注:鄂版教材为“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与徐公比美,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B.听了邹忌的谏言,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

C.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

妻是热情的,妾是逢迎的,课是畏怯的。

D.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

(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诸将效①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②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③,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

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④士大夫⑤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①效:贡献,呈献,②倍:通“背”,背向,背着。

③陈:通“阵”,布阵摆开阵势,④拊循:抚慰,安抚,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

⑤士大夫:指一般将士(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诸将效首虏,毕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B.顾诸君不察耳/元方入门不顾C.置之亡地而后存/且焉置士石D.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今非昔比(2)请用三“/”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你认为韩信用兵有什么特点?背水之战这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郑之鄙人学为盖①。

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②。

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天下名言也!(选自刘基《郁离子》)补充注释:①盖:雨具。

②桔槔(jié gāo):一种从井里汲水的工具。

4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B.郑之鄙.人学为盖/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故患.有所不辟也D.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微斯.人,吾谁与归2.把语段(一)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语段(二)中划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B.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C.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D.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4.请简述语段(一)中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5.请从语段以外另写出一条成语,概括两个语段所表达的共同观点。

【答案】1.C2.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不具备的能力。

(要求“所以”“动”“忍”“曾益”解释准确,整句通顺。

)3.A4.首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述“生于忧患”的道理,然后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述“死于安乐”的道理,最后总结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言文暑期练习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暑期练习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暑期练习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暑期练习九年级语文下册一、实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略无阙处( )(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 )(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5、或王命急宣(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 )( )7、素湍绿潭( )8、绝巘多生怪柏( )9、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10、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1、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1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3、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14、回清倒影( )15、哀转久绝( )二、虚词至于夏水襄陵 ( ) 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 )三、句子翻译。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水陆草木之花(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濯清涟而不妖(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花之隐逸者也 ( ) 花之富贵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 ) 菊之爱( ) 莲之爱( ) 牡丹之爱( )三、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谓菊,花之隐逸者也;7、牡丹,花之富贵者也;8、莲,花之君子者也。

9、菊之爱,陶后鲜有闻;10、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五柳先生传一、实词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亦不详其姓字( )3、每有会意( )4、性嗜酒( )5、亲/旧知其如此( )( )6、或置酒而招之( )7、造饮辄尽( )( ) 8、曾不/吝情/去留( )( )( )9、期在必醉( ) 10、环堵萧然( ) 11、箪瓢屡空( )12、晏如也( ) 13、以此自终( ) 14、不戚戚于贫贱( )17、不汲汲于富贵( ) 18、衔觞( ) 19、若人之俦乎( )二、虚词因以为号焉( ) 或置酒而招之( )( ) 既醉而退( )以此自终( ) 不戚戚于贫贱( ) 不汲汲于富贵( ) 以乐其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无怀氏之民欤( ) 葛天氏之民欤(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文言文暑期练习初三语文下册

文言文暑期练习初三语文下册

文言文暑期练习初三语文下册第1篇:文言文暑期练习初三语文下册一、实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2、略无阙处()()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5、或王命急宣()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素湍绿潭()8、绝?t多生怪柏()9、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0、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1、高猿长啸,属引凄异()()1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陵()13、晴初霜旦,林寒涧肃()()14、回清倒影()15、哀转久绝()二、虚词至于夏水襄陵()不以疾也()春冬之时()三、句子翻译。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陵。

翻译: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翻译:7、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翻译: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9、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翻译:10、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1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翻译:爱莲说一、解释加点的词:(1)可爱者甚蕃()(2)世人甚爱牡丹()(3)出淤泥而不染()(4)濯清涟而不妖()()()(5)亭亭净植()()(6)不可亵玩焉()()(7)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初二下册语文暑期练习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5分)水是一个高妙的化zhuāng()师,几笔点染,山的丰姿便越然眼前。

那种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感觉,有时甚至更胜一踌。

名山往往助长浮zo(),而只有这些平平常常的众山,就真正让你的心沉静,让你宠辱皆忘。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

(1分)⑵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⑶用一个合适的成语替换波浪线上的文字:(1分)⑷划线句中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请改正:(1分)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翻来复去器宇轩昂相形见绌忧郁消沉b.成群结队花团锦簇精巧绝伦困惑不解c.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粗制烂造藏污纳诟d.暗然失*不可名状不容置疑顾名思义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2020九年级语文暑假培优专项训练 文言文专题16(通用)

2020九年级语文暑假培优专项训练 文言文专题16(通用)

2020暑假九年级语文培优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题16三人越谷【百科探秘】字明允,号老泉。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有《嘉祐集》。

【古文观止】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予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①矣。

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②以势驱之耳。

选自苏洵《谏论》【说文解字】①康庄:平坦的大道。

②要在:主要在于。

【牛刀小试】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①有与之临乎渊谷者()②跳而越者予千金,不然则否()③顾见猛虎暴然向逼()④跳而越之如康庄矣()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与之临乎渊谷者盖余之勤且艰若此B.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乃记之而去C.不然为怯士卒为用者D.其怯者犹未能也其真不知马也3、翻译句子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4、有人认为人没有怯与勇之分,主要在于情势趋势他罢了。

你怎么认为?答案:1、①面对,面临②这样③回头④越过 2、B 连词,表顺接(A代词;虚词C是;被 D 那;加强反问语气) 3、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的区分么?只是要用某种形势驱使他们罢了。

4、略参考译文:现在有三个人:一个勇敢,一个一半勇敢一半怯懦,还有一个是怯懦的人。

有人同他们一道走到深谷边,并且告诉他们说:“能够跳起跨越这深谷的,就是勇者;不能跨越的就是懦夫。

”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跨过深谷;那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和怯懦的人就不能。

又告诉他们说:“能够跳过去的,给他千两银子;不能跳过去就不给。

”那个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追逐金钱利益,也一定能跳过去;那个怯懦的人还是不能过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暑假九年级语文培优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题16三人越谷【百科探秘】字明允,号老泉。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有《嘉祐集》。

【古文观止】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予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①矣。

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②以势驱之耳。

选自苏洵《谏论》【说文解字】①康庄:平坦的大道。

②要在:主要在于。

【牛刀小试】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①有与之临乎渊谷者()②跳而越者予千金,不然则否()③顾见猛虎暴然向逼()④跳而越之如康庄矣()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与之临乎渊谷者盖余之勤且艰若此B.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乃记之而去C.不然为怯士卒为用者D.其怯者犹未能也其真不知马也3、翻译句子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4、有人认为人没有怯与勇之分,主要在于情势趋势他罢了。

你怎么认为?答案:1、①面对,面临②这样③回头④越过 2、B 连词,表顺接(A代词;虚词C是;被 D 那;加强反问语气) 3、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的区分么?只是要用某种形势驱使他们罢了。

4、略参考译文:现在有三个人:一个勇敢,一个一半勇敢一半怯懦,还有一个是怯懦的人。

有人同他们一道走到深谷边,并且告诉他们说:“能够跳起跨越这深谷的,就是勇者;不能跨越的就是懦夫。

”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跨过深谷;那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和怯懦的人就不能。

又告诉他们说:“能够跳过去的,给他千两银子;不能跳过去就不给。

”那个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追逐金钱利益,也一定能跳过去;那个怯懦的人还是不能过去。

一会儿,回头看见一只凶猛的老虎向他逼来,这个怯懦的人还不等别人告诉他就立即跳起,像走宽阔平坦大道一样地跨过了深谷。

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的区分么?只是要用某种形势驱使他们罢了。

论马【百科探秘】《金陀粹编》:此书系南宋岳珂撰。

珂为岳飞之孙,秦桧当国时,国史中有关岳飞功绩的记载,多被删削,珂撰《金陀粹编》,搜辑岳飞传记资料,为飞辨诬。

作者在嘉兴(今属浙江 )金陀坊有别业,因用为书名。

后因以“金陀”为辨诬的典故。

清陶孚尹《怀友》诗:“又见灵光劫后存,《金陀》遗事共谁论。

”【古文观止】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①奇之日啖②豆数升,饮泉一斛③,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⑤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⑦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金陀粹编》【说文解字】①故常:过去常常②啖:吃③斛:量器名,古代一斛为十斗④介胄:介:甲衣胄:头盔这里作动词⑤比:及,等到⑥褫(chǐ):解除⑦秣:吃饲料【牛刀小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②比行百余里()③殆欲毙然()④寡取易盈()2、翻译句子①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②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3、作者认为自己过去两匹马“奇”的原因是什么?4、文章以“马”喻“人”,说明什么?答案:1、①宁愿,宁可(2)及,等到(3)几乎,近于(4)满足2.、①良马不是凭借它的力气受称赞,而是凭借它的品质受称赞。

②这样的马,吃得少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容易力量枯竭跑不动,这是资质低劣的马啊。

3、吃得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

4、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或:一个人只有积蓄内力,增长德性,才会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或: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踏实,要沉着,要严以律己,要有大忍之心,才能成为栋梁。

)参考译文:良马不是凭借它的力气受称赞,而是凭借它的品质受称赞我有两匹马,过去常常认为它们很奇特它们每天吃豆好几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精细的饲料洁净的水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象不是很快等到跑了将近一百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起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解除鞍甲也不喘息、不出汗,就好象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能够到达远路的良材啊到了返回襄阳,平定了杨么的叛乱,两匹马却不幸相继死去现在我所骑的马就不一样了每日所吃不超过几升,吃饲料也不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水,抓紧缰绳人还没坐安稳,它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到一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是要死去的样子这样的马,吃得少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容易力量枯竭跑不动,这是资质低劣的马啊。

司马温公【百科探秘】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

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其所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成书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古文观止】司马温公童稚时,与群儿戏于庭。

庭有大瓮,一儿偶堕瓮水中,群儿哗然弃去,公即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进出,儿得不死。

盖其活人手段已见于龆龀①中,至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

司马温公与其兄伯康友爱尤笃。

伯康年将八十,公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

每食,少顷,则问曰:“得无饥乎?”天少冷,则问曰:“衣得无薄乎?”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说文解字】①龆龀:指童年。

【牛刀小试】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①儿得不死()②与群儿戏于庭()2、翻译句子一儿偶堕瓮水中,群儿哗然弃去。

3、文中“群儿哗然弃去”一句在人物刻画上起什么作用?4、本文两则故事各表现了司马光怎样的性格特点?(用原文回答)第一则故事:第二则故事:答案:1、①能够②嬉戏,玩耍2、一个小孩偶然掉入水缸,众位小孩喧闹叫嚷着,不去救人就离开了。

3、从群儿一味“哗然”却想不出办法,反衬司马光人小智慧大。

4、第一则故事:活人手段已见于龆龀中第二则故事:与其兄伯康友爱尤笃参考译文:司马光小的时候,和一群小孩在院子中玩耍。

院子中有大瓮,一个小孩偶然间掉进瓮中的水里,小孩们惊叫着丢下他跑了。

司马光立即用石头砸瓮,水顺着窟窿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以活命。

可见他使人活命的能耐在七、八岁时就已经表现出来,直到现在京城开封、洛阳一带仍多处有《小儿击瓮图》。

司马光和他哥哥伯康的友爱之情尤为笃厚。

伯康将近八十岁时,司马光事奉他就象对待父亲,呵护他就象对待婴儿。

每到吃饭时,一会儿就问问:“还饿吗?”天气稍微冷一点,就问:“衣服太薄吗?”李文定报德【百科探秘】【古文观止】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

公感其意,拜为兄。

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

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

诏授左班殿直。

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③,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明•李春芳《李文定公贻安堂集》【说文解字】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情谊。

②周恤:照顾,接济。

③周旋:交往,交际。

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

④幸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

这是自谦的说法。

⑤性度弘远: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牛刀小试】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①谓公挟贵忘旧()②极不敢忘()2、翻译句子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3. 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①老朋友,故人②非常2、(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3、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4、知恩图报,气度弘大参考译文:李文定家中贫寒,与他住同一条巷的姓李的书生,时常给他钱来接济他。

李文定感谢他的好意,与他结拜为兄弟。

后来李文定考取了进士,李生派人给他送了一封信,同他拉拢关系,李文定仅仅在嘴上说谢谢,没有回信。

书生很生气,说李文定忘恩负义,然后不再通信。

十年后,李文定当上了左丞相,向皇上禀奏书生旧日周济体恤的恩情,想给他一个官职来报答他的恩情。

皇上下诏授予姓李的书生以左班殿直的官职。

李文定命人制作袍笏(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给州将写了一封信,让州将把书生送到上任的地方。

李文定与他共叙旧日的友谊,并且感谢他说:“以前接济我,一直不敢忘记,有幸获得恩典,才实现报答你的愿望。

”这样众人被李文定宽广的胸怀折服,不是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人所能达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