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知识整理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现象梳理

1、一词多义: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先:祖先。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前一“之”字,是动词,到。

使使往之主人。之:用作动词,到。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去:离开。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爱:喜欢。

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结:结交。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报:报复。

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蹊:小路。

乃造焉。造:拜访。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却:退。跪:两膝着地。蔽:拂拭。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报:告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逮:及,到。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厌:满足。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擅:独揽,掌握。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恣:听任,听凭。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侵占。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

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把:握。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顾:回头。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顾:回头。谢:谢罪。

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穷:尽。见:同“现”。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坚:紧,此指剑插得紧。

轲自知事不就。就:完成,达到。

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坐:治罪,办罪。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诣:到……去。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举:全部,所有。

2、文言虚词: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虽:虽然。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之:助词,用于词尾,无义。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之:结构助词,的。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虽然:即使这样。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则:如果。因:趁机。

唯荆卿留意焉。唯:希望。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虽:即使。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没有。

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以:因为。

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因:于是。

3、词类活用

盖聂怒而目之。目:用作动词,瞪视。

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舍:用作使动词,使……住下来。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臣:使动用法,使……臣服。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装。

太子迟之,疑其改悔。迟:以为迟,嫌迟,意动用法。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至陛,秦舞阳色变掁恐,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难句翻译现场

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参考译文:荆轲爱好喝酒,天天同杀狗的屠夫和高渐离在燕国的街市上喝酒,喝到尽情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在街市上和着节拍唱歌,相互娱乐,可是过一会又相对哭泣,好象旁边没有别人一般。

翻译指点:“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和而歌于市中“是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成“于燕市饮”,“于市中和而歌”。“酣”酒喝得很畅快,此处可翻译成“尽情”。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参考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翻译指点:“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是定语后置句,即“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白衣冠”这里用作动词,翻译成“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翻译指点:“诚”“以”“逆”“比”这些词在译文中要得到落实,“宗庙”翻译时可保留。“给贡职如郡县”是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句序。

参考译文:燕王确实害怕大王的声威,不敢出兵抵抗我国的军队,希望全国做臣子,排在诸侯行列里,像郡县一样地纳贡应差,以便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

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参考译文:而按秦国的法律,殿上侍从大臣不得带任何兵器,那些担任侍卫的郞中们带着兵器,都排列在殿下,皇帝没有下令,是不准上殿的。

翻译指点:此句中,“群臣侍殿上者”是定语后置句,“尺寸”是借代,代指一点点,翻译时要把其指代义翻译出来。

疑难追踪探究

1、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点拨: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②突出重点:

在众多的人物描写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渲染

了一种悲壮的气氛。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

而且通过写“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④

结合写景:风萧萧,易水寒,衬托了慷慨悲壮之情。

2、作者是怎样描写廷刺秦王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点拨:多用短句,渲染了千钧一发,你死我活的紧张形势。突出动作描写民,展示

了双方生死搏斗扣人心弦的曲折过程。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

画人物形象。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读

之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衬托手法,突出了荆轲的英雄形象,年十二就杀人的秦舞

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秦群臣恐急慌乱,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

威慑秦廷,以秦王不怡良久,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3、荆轲刺秦王的行为,历代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苏洵认为“始速祸焉”,朱熹认为“轲

匹夫之勇,其事不足言”,司马迁则认为“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称颂他“虽

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陶潜说“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龚自珍说他有“江

湖侠骨”。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

点拨:这是一道开放题,所持观点能合理有据,自圆己说则可。例如持肯定态度,

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趁势,但他不畏强秦,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畏艰险的精神

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刘伯承挽叶挺有“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

句,未尝不含褒轲之意。

视野纵深拓展

陶渊明的诗大多给我们以冲淡静穆之感,然而这首《咏荆轲》却给我们以另一种感觉,或许正是“伟大的艺术家从不单方面地呈现他的艺术色彩”吧。

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⑵志在报强嬴。⑶

招集百夫良,⑷岁暮得荆卿。⑸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⑹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⑺宋意唱高声。⑻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⑼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⑽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⑾豪主正怔营。⑿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注释】

⑴本篇咏史,歌颂荆轲的侠义,惋惜他的失败。荆轲为燕太子丹复雠,以匕首逼秦王,不成被杀。事迹见《史记·剌客列传》。

⑵燕丹:战国燕王喜太子名丹。

⑶强嬴:指秦国。秦为嬴姓。

⑷百夫良:能匹敌百人的良士。春秋时秦国子车氏的三子,国人称之为三良,《诗经·黄鸟》称之为“百夫之特”。

⑸荆卿:即荆轲,燕国人谓之荆卿。

⑹素骥:白马。《史记》说荆轲从燕出发时燕太子丹及宾客着白衣冠(丧服)相送易水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