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经济增长理论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课件(叶德磊)

宏观经济学课件(叶德磊)

宏观经济学课件(叶德磊)第一章引言1.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整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政府、企业、家庭等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企业、家庭)的行为和决策,而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规律。

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微观经济学的结论可以为宏观经济学提供理论依据,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又可以指导微观经济学的实践。

1.3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等。

这些问题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对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经营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1国民收入的构成国民收入(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收入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构成。

2.2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描述了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消费函数认为,消费取决于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长幅度小于收入的增长幅度。

2.3投资函数投资函数描述了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投资取决于预期收益和成本,其中利率是投资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利率降低时,投资会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4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AD)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和。

总供给(AS)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经济达到均衡状态。

第三章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3.1货币供求理论货币供求理论研究了货币市场的均衡状态。

货币供应量由央行控制,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

当货币供应量等于货币需求量时,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3.2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一、宏观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模式 多马认为投资具有两重性(1)投资通过扩大收入和就业扩大了 总需求;(2)投资通过增加新的生产能力扩大了总供给
1
2
3
4
5
多马认为:投资增长率= 资本增长率=产出增长率
一、宏观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式的含义 投资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投资可以 创造收入,另一方面投资可以增加 生产能力。即投资从供给和需求两 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 在资本—产出比不变的条件下,要实现经 济增长,全部储蓄必须转化为投资,投资 通过乘数作用引起收入增长和生产能力增 长,进而引起更多的投资。 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经济增长率等于 储蓄率除以资本—产出率,因此可以通过 调节这两个比例来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
“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 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 富。”
——恩格斯《自然辩证 法》
(二)对区域经济增长 的主要影响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资本
结构变化
劳动力资源
技术条件
制度安排
二、劳动力资源
1、劳动力数量
2、劳动力行为
3、劳动力素质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资本
结构变化
劳动力资源
技术条件
制度安排
三、资本
(一)20世纪50-6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认 为资本形成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一)政府通过制定区域经济政策,
影响各区域的经济增长
(二)制度创新能力的差异, 影响区域的经济增长
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一、宏观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式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与 收入分配模型
二、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一)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第四章 经济增 长《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四章  经济增 长《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0世纪50年代,索洛对哈罗 德—多马模型做出了修正, 其增长理论被称为新古典增 长模型或索洛模型,有时也 与另一位学者斯旺的贡献一 起被称为索洛—斯旺模型。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一)总量生产函数
假定总产量Y是由两种要素——资本和劳动生产出来的,总量生产函数可以写成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四)技术进步
假定技术进步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了纳入技术进步因素,我们 将生产函数改写成 Y=F(K,AL) 其中A即为劳动生产率。AL是以效率单位计算的劳动量(简称为有效劳 动)。这一新生产函数表示Y决定于资本K的数量和有效劳动量AL。
假设技术进步导致劳动效率以某种固定速度增长,这一类技术进步被称 为劳动扩大型(labor augmenting)技术进步,设劳动效率增长的速度为 λ。于是有效劳动的增长率是 n+λ。
资本存量水平被称为资本的稳态水平,以 k*表示。
图 4-1 投资、折旧和稳态
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 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 要走向稳态。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假定经济从稳态开始,储蓄率为s1 ,资本存量为k1*,储蓄率从s1提高 到s2,使sf(k)曲线向上移动。在 初始储蓄率为s1和初始资本存量为 k1*时,投资量恰好补偿折旧数量; 储蓄上升后,投资增加,超过折旧 ,因此,资本存量将逐渐上升,直 到经济进入新的稳态k2*为止。此时 ,资本存量和产出量水平都比原来 的稳态水平要高。
第四章 经济增长
•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 • 第三节 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动力因素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第四章经济发展理论

第四章经济发展理论

最近几十年,巴西、墨西哥、韩国、以色列等较发 达的发展中国家似乎已经进入和超越了起飞阶段。
罗斯托认为,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有三个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 条件:①生产性投资率由国民收入的 5%或不到5%增加到 10%以上: ②有一种或多种重要制造业部门成为主导部门;③出现一个有助于 国内筹集资金的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以保证增长的持续性。 条件一:如果投资与产量之比为 3.5:1 ,人口增长率为 1 %,那 么要使国民收入净增 2%,就必须有10.5%的投资率。为了达到10% 以上的投资率,就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罗斯托指出两种途径:一 是通过收入控制权的转移;二是使迅速发展的主导部门的利润转变 为投资。收入控制权的转移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改变国内收入的 分配结构,如以各种形式把原先归于地主的收入转移出来,通过现 代税制使收入由个人向政府转移,通过通货膨胀进行强制储蓄,以 及依靠银行信贷系统集资;二是引进外资。利润转变为投资 也有两 种主要方式:一是靠迅速发展的出口部门的外汇收入换回机器设备 等资本品;二是扩大对国内制造而非国外制造的消费品的需求,以 使收入更多地流到国内企业家手中,并引起他们的再投资。
线性阶段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 特· 惠特曼· 罗斯托。1960年,罗斯托出版的《经济成长阶 段》一书是当时西方发展经济学界有代表性的著作。
罗斯托在该书中提出,根据各国发展的历史事实,每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需要经历五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 为起飞创。他在1971年出版的《政治和增长阶段》一 书中又增加了第六个阶段,即“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主要是以英国、美国的经 济史为依据,吸收历史学派的观点而形成的。他的“起飞” 理论直接利用了哈罗德 -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强调的主要 条件仍然是资本形成问题。他的理论还明显地受到马尔萨 斯人口理论和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

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

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




从 1948年开始,刘易斯到曼彻斯特大学任教授,并主持该 校杰文斯经济学讲座。开始有系统地讲授发展经济学。他 的研究就集中于经济发展问题。他的工作既有理论研究又 有实际工作。 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与象征,它为一些有志 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学者和经济学家提供了一 个富有刺激性和诱惑力的环境。在50年代中期,《曼彻斯 特学报》上曾发表过不少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文章。 在曼彻斯特大学的执教与研究,是刘易斯学术生涯中具有 决定性意义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发表著名论文《劳动 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曼彻斯特学报,1954年) 和重要著作《经济增长理论》(1955年)。 这篇论文和著作对发展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奠定 了刘易斯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理论开拓者与奠基人的地位。
启示

对象的,这种经济具有完善和统 一的要素市场。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新古典主义 的理论是在充分就业的假定下研究资源的配置效 率,而凯恩斯则是面对非充分就业的事实,探讨 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对策。 刘易斯认为,古典主义的经济理论更适用于发展 中国家。刘易斯经济发展理论的产生,可以看成 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在现代经济发展研究中的复活。
D3′ D3
D2′
D2 D1′ D1 K3>K2>K1
姜磊(2009):现代部门劳动分配 比例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劳动生产率 的增长速度快于劳均劳动报酬的增 长速度,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大量 农业剩余劳动力对现代部门产生了 沉重的就业压力,导致劳均劳动报 酬增长缓慢,而劳均资本存量、劳 动者的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的 提高导致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这 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现代部 门的劳动分配比例不断下降。



在此期间,刘易斯还担任了许多行政工作。 1951年任联 合国总部不发达国家专家小组成员,1957~1959年任加纳 共和国总理经济顾问,1959~1960年任联合国特别基金的 代理人, 1959~1963年任西印度大学第一副校长。由于这 些贡献,刘易斯在1963年被英国女王晋封为勋爵。 1963年,刘易斯应邀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从1968年 起他在该校公共和国际事务的伍德罗· 威尔逊学院担任詹 姆斯· 麦迪逊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并兼任协调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联合国皮尔逊委员会成员。这一时期, 他主要研究国际经济关系,重点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国际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 1986年,刘易斯从普林斯顿大学退休,住在巴巴多斯岛上, 住所就在西印度大学的科维· 希尔校园附近。在这里他继 续从事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并为各国提供发展指导。 1991年,刘易斯在他的住所去世。

第四章 索洛增长模型

第四章  索洛增长模型

依据索洛增长模型,高储蓄率可以导致
高的产出水平和高收入。但多高的储蓄 率对于社会福利是最好的呢?是否储蓄 率越高,产出水平越高,对社会就越好 呢?这也是人们对于经济增长所产生的 疑问。
比较各种稳定状态
假定决策者选择稳定的经济状态时,目
的在于使整个社会中的个人福利最大化, 他们就要选择消费水平最高的稳定状态。 我们把消费水平最大化的稳定状态叫做 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为此,我们需要 找出稳定状态的人均消费,然后,再说 明何种稳定状态提供了最大化的消费。
总结上面的两种情况,我们会发现:经
济从高于黄金规则水平开始调整时,在 达到黄金规则水平的各个时点上,都引 起较高的消费;而经济从低于黄金规则 水平开始调整时,要求最初减少消费以 便增加未来的消费。 在决定是否要向黄金规则水平的稳定状 态过渡时,必须要考虑几代人之间的交 替关系。最优资本积累关键取决于对各 代人利益的评价和重视程度。
现在,我们假定储蓄率既定不变。国民收入
核算恒等式可写为: Y=(1-s)y+i,整理后,可得:i=sy,即 储蓄等于投资。
资本存量的增长将影响经济增长,而影响
资本存量的主要因素则是投资和折旧。投 资是用于新工厂和新设备的支出。折旧是 原有资本的磨损。在人均投资等于人均储 蓄的情况下,如果把人均产出表示为人均 资本存量的函数,则可以由i=sy变为i=sf (k)。这表明,资本存量k由投资i决定, 而既定的k可以得到相应的产出,这个产出 的s比例又是新的投资的来源。
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i可得c=y
-i。再把相关的稳定状态值代入消费函数 式,可得:c*=f(k*)-δk*.这就是稳定状 态下的人均消费值。该情形可以看出,黄 金规则水平的确是存在的。在资本存量水 平低于黄金规则水平时,资本存量增加引 起的产出增加大于折旧增加,所以,这时 消费是增加的。生产函数曲线比δk*线陡峭, 两条线之间的距离(即消费)会随着k*的 上升而增长。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资料讲解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资料讲解

k
图6-2 储蓄率变化的影响
二、索洛模型
2. 资本积累
● 储蓄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储蓄率是稳态资本存量水平的一个决 定性因素。如果储蓄率高,经济将有较大 的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产量水平。但储蓄率 的增长只影响收入水平和短期内的经济增 长率,对长期内的经济增长率没有影响。
二、索洛模型
3.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资本量减少。令人 口以固定增长率n增长。人均资本的增量 可以表示为:
2.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
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 因素。结构变迁涵盖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各个层次。对经济增长最为直接的影响表 现在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 的转移,这无疑会使总体经济的增长加快。
三、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
● 外延(粗放)型增长:主要由增长资源数量 增加产生的增长
技术进步的内生化
为了分析内生的经济增长问题,理论家们通过研究与开 发(R&D)过程直接将技术进步内生化。 如罗默(1990)的技术变迁模型; 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1991)的多种消费性产品增长 模型
4.3 经济增长与波动、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一、增长与波动
二、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一、增长与波动
波动和阶段性是经济增长的两个伴随性特征。 经济增长不仅受制于潜在总供给水平,还受到总需求 变化的影响。 总需求是决定短周期(基钦周期)和中周期(朱格拉周期) 的重要因素。 长周期或经济长波则需要用供给能力的变动来解释。
二、索洛模型
2. 资本积累
● 稳态
当投资与折旧正好平衡,资本存量将 不生变化,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称为稳态 水平。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
二、索洛模型
y
i*=δk*

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

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
1963年,刘易斯应邀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从1968年 起他在该校公共和国际事务的伍德罗·威尔逊学院担任詹 姆斯·麦迪逊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并兼任协调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联合国皮尔逊委员会成员。这一时期,
他主要研究国际经济关系,重点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国际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
1986年,刘易斯从普林斯顿大学退休,住在巴巴多斯岛上, 住所就在西印度大学的科维·希尔校园附近。在这里他继 续从事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并为各国提供发展指导。 1991年,刘易斯在他的住所去世。
由此可见,凯恩斯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与发展中 国家所面临的课题相差甚远。
启示
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都是以发达的工 业化经济为研究对象的,这种经济具有完善和统 一的要素市场。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新古典主义 的理论是在充分就业的假定下研究资源的配置效 率,而凯恩斯则是面对非充分就业的事实,探讨 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对策。
从 1948年开始,刘易斯到曼彻斯特大学任教授,并主持该 校杰文斯经济学讲座。开始有系统地讲授发展经济学。他 的研究就集中于经济发展问题。他的工作既有理论研究又 有实际工作。
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与象征,它为一些有志 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学者和经济学家提供了一 个富有刺激性和诱惑力的环境。在50年代中期,《曼彻斯 特学报》上曾发表过不少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文章。 在曼彻斯特大学的执教与研究,是刘易斯学术生涯中具有 决定性意义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发表著名论文《劳动 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曼彻斯特学报,1954年) 和重要著作《经济增长理论》(1955年)。
在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中存在这样一个假定:在维持生存的 工资水平上,经济中存在着无限劳动供给。
古典经济学家要解决的问题是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过 程中的经济增长或财富增长问题。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李嘉图认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资本积累,资本积累 的唯一来源是利润,而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取决 于收入分配。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经济增长的供给效果
供给效果的含义 经济增长中的供给变化与贸易效果, 经济增长中的供给变化与贸易效果,称为经济增 长的供给效果。 长的供给效果。 供给效果的类型 1.中性增长 1.中性增长 2.偏于出口型增长 顺贸易倾向增长) 偏于出口型增长( 2.偏于出口型增长(顺贸易倾向增长) 3.超偏于出口型增长 超偏于出口型增长( 顺贸易倾向增长) 3.超偏于出口型增长(超顺贸易倾向增长) 4.偏于进口型增长 逆贸易倾向增长) 偏于进口型增长( 4.偏于进口型增长(逆贸易倾向增长) 5.超偏于进口型增长 超偏于进口型增长( 逆贸易倾向增长) 5.超偏于进口型增长(超逆贸易倾向增长)
三、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发生在资本 密集型产业,使生产要素投入减少, 密集型产业,使生产要素投入减少,但不是 等比例减少。资本用的更少一些, 等比例减少。资本用的更少一些,劳动用的 相对多一些。每单位资本使用更多的劳动, 相对多一些。每单位资本使用更多的劳动, K/L随之减少 这就是节约资本的本意。 随之减少, K/L随之减少,这就是节约资本的本意。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偏 向资本密集性产品的生产。 向资
除了基于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的贸易 在本质上是动态的以外, 在本质上是动态的以外,到现在为止讨论 的贸易理论全部为静态的。也就是说, 的贸易理论全部为静态的。也就是说,给 定一国的要素禀赋、技术、偏好后, 定一国的要素禀赋、技术、偏好后,我们 就可以决定该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所得。 就可以决定该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所得。 但是,要素禀赋随时间改变, 但是,要素禀赋随时间改变,技术也经常 改进,偏好也可以变化。所以, 改进,偏好也可以变化。所以,一国的比 较优势也会随时间而改变。 较优势也会随时间而改变。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1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1
– – – – – 1990-2008年间, 全世界人口增长率为1.3%。 低收入国家为2.2%, 高收入国家为 0.7%, 高收入的欧元区国家只有0.4%。
• 发展中国家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 高人口增长率的结果就是15岁以下的儿童数目占总人口的比重 高。
赡养率(dependency ratio) :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人属于被赡养人口,这部 分非劳动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叫做赡养率。 问题:虽然发达国家老人负担比重比发展中国家大一些,但把儿童和老人加起 来,发展中国家的赡养率就比发达国家重得多。 低收入国家和欧元区国家的赡养率分别为72%、50%。 优点:人口年轻化也有优势,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一)收入水平低下 (二)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
(三)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 (四)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 (六)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 (八)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 (九)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10
(五)失业严重,隐蔽性失业显著 (七)生态环境恶化
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
总目录
第一篇 导论 1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第二章 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度量 5 6 7 8 第五章 资本形成 第六章 人口与发展 第七章 人力资源 第八章 技术进步 第九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然而,这些新生国家经济上仍然贫穷落后。如何加速经济发展、 摆脱贫困就成了主要目标。 发达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自1940年代末以来,各种发展理论相继问世。 到50年代达到高潮,蔚然形成独立的学科--发展经济学

第四章 城市经济增长

第四章 城市经济增长

2. 国民收入指标
国民收入指标在一般经济增长中是最基本的测度指标。 国民收入指标在一般经济增长中是最基本的测度指标。在国民收入 核算体系发明之前,经济增长的讨论是无法落实的。 核算体系发明之前,经济增长的讨论是无法落实的。 国民收入指标在一般经济增长中是最基本的测度指标, 国民收入指标在一般经济增长中是最基本的测度指标,因此将国民 收入及人均国民收入测度指标从一般经济增长领域移植到城市经济 增长领域是理所当然的。 增长领域是理所当然的。但城市经济增长考察的不是一国的国民收 入,而是某一特定城市的国民收入。所以与国民收入总额(Total 而是某一特定城市的国民收入。所以与国民收入总额( Income)相比,人均国民收入(per Capita Income)是一个更有意 )相比,人均国民收入( ) 义的指标,要对城市经济增长作更全面深入的考察, 义的指标,要对城市经济增长作更全面深入的考察,需要利用人均 国民收入这一重要指标。 国民收入这一重要指标。
采用就业量作为测度指标时, 采用就业量作为测度指标时,用一个城市经济系 统中的就业量代表该城市的经济规模, 统中的就业量代表该城市的经济规模,用就业量 的变动表示城市经济的运动。 的变动表示城市经济的运动。 在现实运用中,就业量指标是一个系列指标, 在现实运用中,就业量指标是一个系列指标,总 就业量是各部门就业量的总和, 就业量是各部门就业量的总和,一般被分解为两 个部分: 个部分:向城市域外提供产品和劳务的部门的就 业量和 业量和向城市域内市场提供产品和劳务的部门的 就业量。 就业量。
M=T/B
式中, 为乘数 为乘数, 为城市总就业量 为城市总就业量, 为基础 出口) 为基础( 式中,M为乘数,T为城市总就业量,B为基础(出口) 部门就业量。 部门就业量。

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罗模型 参考课件

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罗模型 参考课件

3.4 技术进步
♦ Solow模型在长期中没有经济增长(人均
收入)与现实不符 ♦ 对此问题的理解:
– 模型化方法:舍弃其他因素的影响,仅仅考 虑某些因素的影响。Solow模型的含义是, 如果没有技术进步等因素,则由于边际收益 递减因素的影响,人均收入的增长最终将会 停止。 – Solow模型中可以方便地引入技术进步的影 响
出现的现象
♦ Rostow:发展阶段论
takeoff into sustained growth
3.2 现代经济增长:基本特征
♦ 不同时期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国家
(地区): 时期 国家 平均增长率 1580-1820 Netherlands 0.2% 1820-1890 United Kingdom 1.2% 1890-- United States 2.2%(1890-1989) 1960’s-- East Asian Countries 5.5%
3.3.3 Solow模型
♦ 动态调整过程
3.3.3 Solow模型
♦ 水平效应(level effects)和增长效应
(growth effects)
– 增长效应指改变变量增长率的效应;水平效 应则指增长率不变,但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轨 迹水平移动 – 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同时具有两种效应:人均 收入的稳态水平发生变化;总收入的增长率 发生变化 – 储蓄率的变化仅仅具有水平效应:人均收入 的稳态水平发生变化;总收入的增长率不发 生变化
第四章 新增长理论
4.1 增长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回顾H-D模型和Solow新古典模型

H-D模型

回顾H-D模型和Solow新古典模型 Solow model 稳态:在长期中没有人均收入的增长 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折旧率等参数影 响稳态水平 收敛假说:无条件收敛假说和条件收敛 假说

第四章经济增长理论

第四章经济增长理论
1、社会储蓄率,即平均储蓄倾向,以s代表,表明储蓄在国民收入 中的比率。
2、资本—产出比率,以V代表。生产规模报酬与技术水平不变条件 下,等于加速系数。
V K K a Y Y
3、经济增长率,以G代表,是国民收入增量与国民收入之比。
经济增长
哈罗德——多马模型表达形式 • 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一个国家实际国民
经济增长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影响最大的是对经济发展过程的基本看法:
经济发展是渐进的和谐的和经济利益逐步分配
到社会全体的过程。
经济增长
早期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
❖ 罗斯托
从经济史角度考察西方国家怎样从传统的封建社会,通过 经济增长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认为只要把15-20% 的国民收入储存起来用于投资,增长率就会迅速提高。
现实中,G与GW的不相等,导致国民收入的短期波动。
经济增长
均衡增长率示例
时期
t
t+1
t+2
t+3
年增长率(G)
5%
5%
5%
5%
产出(Y)
100 105 110.25 115.76
消费(C)
80
84
88.20 92.61
投资或储蓄(I,S)
20
21
22.05 23.15
产出增量(ΔY)
5
5.25
5.51
经济增长
约翰·穆勒(John Atuart ·Mill)
– 把经济规律分为两类:生产的规律和分配的 规律。
– 把生产要素概括为四种:人口增长、资本积 累、技术进步和自然资源。
经济增长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 ·List)

高鸿业 第4章 内生增长理论

高鸿业 第4章 内生增长理论
(1 )
而其最优增长率则为:
g [
* 1
(1 )( ) 1
]
(4.11)
两者的差别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外部效 应γ,若γ=0, g g ;若γ>0, g g 。在(4.9) 和(4.10)两式中,人力资本增长率皆随人力资 本投资的有效程度δ的增加而增加,随贴现率 的增加而减少。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卢卡 斯模型中的增长率仍与劳动力的增长率有关,但 是与新古典增长模型不同的是,即使劳动力增长 率为0,增长仍是可能的,因而卢卡斯模型避免了 “干中学”和知识外溢模型没有人口增长就没有 经济增长这样与现实不符的结果。
阿罗还认为知识是一种公共产品,具有“溢 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因此,每一个厂 商的技术都是由整个经济中的“干中学”决定的, 并进而是由经济的总资本存量决定。不仅进行投 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而提高生产率, 其他未投资的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投资厂商的经 验来提高生产率。这样,虽然从单一厂商来看, 生产函数具有不变规模报酬,而从社会的角度来 看,生产函数具有递增报酬。
卢卡斯(Robert E. Lucas)1988年《论经 济发展的机制》一文中沿着舒尔茨(Schultz)和 贝克尔(Becker)的思路在模型中引入了人力资 本,将宇泽(Uzawa, 1965)的技术进步方程作 了修改,提出了一个以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为核 心的内生增长模型。卢卡斯模型中的人力资本投 资,尤其是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使生产具有递 增收益,而这种源于人力资本外部效应的递增收 益使人力资本成为“增长的发动机”。
杨小凯和博兰德所分析的劳动分工,主要不 是基于中间产品种类的扩展,而是基于单个当事 人在不同的最终产品生产之间的专业化程度的提 高。在他们的框架内,每个当事人都是生产者兼 消费者,具有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效用函数, 既可以自给自足地生产自己所需要的所有最终产 品,劳动分工的深化表现为当事人出售和购买的 产品在其生产和消费的产品中的份额的提高。与 他人进行贸易的动力来自于多样化的消费与递增 报酬的生产技术之间的矛盾。这种劳动分工受制 于两个因素:当事人的人数与交易费用。杨小凯 和博兰德通过假设物品种类与人口总数相同而略 过了前者,同时把分析重点放在了交易费用上。

第四章 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四章  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他主要讨论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 的相互作用,以及可以容纳专业化人力 资本的制度。
人力资本的积累一方面对生产率有直接 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还有提高劳动和 物质资本生产率的外部效应,从而保证 了要素收益递增。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三)研究与开发(R&D)
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研究与开发(R&D)来把技术进步内生化。R&D可以分为工 艺创新和产品创新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四、增长理论与发展理论的融合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的,而发展经济学主要以不发达国 家为研究对象。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 上打破了这种划分。
• 新增长理论研究的问题是一些国家为什么比另一些国家富有,一些国家的经济增 长为什么比另一些国家快,这就把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研究融 为一体了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四)技术进步
假定技术进步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了纳入技术进步因素,我们 将生产函数改写成 Y=F(K,AL) 其中A即为劳动生产率。AL是以效率单位计算的劳动量(简称为有效劳 动)。这一新生产函数表示Y决定于资本K的数量和有效劳动量AL。
假设技术进步导致劳动效率以某种固定速度增长,这一类技术进步被称 为劳动扩大型(labor augmenting)技术进步,设劳动效率增长的速度为 λ。于是有效劳动的增长率是 n+λ。
4
成熟阶段
5
大众高消费 阶段
6
追求生活质 量阶段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
“起飞”是罗斯托阶段论的中心概念,是社会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变

高投资
• 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 到10%以上

第四章内生经济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优选PPT文档

第四章内生经济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优选PPT文档

3、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创意存在的源泉:高技 能的劳动者是创意产生的载体;新技术的推广 应用本生也需要高技术的人力资本。
1; 1 A LAA;
A A
LA
说明即使研究人员不变,只要研究的生产率与现 有的创意存量成比例,则创意的生产率也会随时 间推移而提高;
过去四十年,美国的研究人员迅速增加,同时技 术水平也不断进步,如果上述假定成立,则经济 应该加速增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开发比例的 持续提高
假定 1; 0
技术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角色?
没有技术进步就有没持续的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来自于何方? 外生的技术进步以固定比率增长 无法解释不同经济体之间巨大的技术差别
创意经济学
技术:生产过程中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方式。
Y F(K,L,•) Y F(•) FK(AL)1
A就是一个技术进, 步指 也标 是生产技术的一部
创意经济学与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紧密相 连,由于创意只存在固定成本和常量的边际成本, 使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递增存在
产出Y
Y=F(X)=100*(x-F)
F
投入X
创意的出现-特殊的定价机制
产出Y
平均成本
完全竞争性市场中,产品 的价格应等于边际成本;
创意的规模报酬递增,平 均成本总大于边际成本,边 际成本定价法将导致负利润 ;
创意的投入需要避免完全 竞争
边际成本
F
投入X
索罗模型回顾
造成人均收入差异的主要原因:各国不同的投 资率、人口增长率、外生技术因素
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技术进步克服了资本的 边际报酬递减;长期一国的经济增长与技术增 长同比率
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外生的各国技术 进步的差异;转型动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发展理论的影响,熟悉线性阶段模型,为以后的分析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斯旺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增长模型新增长理论制度内生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教学时数 6第一节哈罗德-多马模型及其对发展理论的影响一、H-D Model1.哈-多模型的基本思想2、基本理论特征是对凯恩斯理论的长期化和动态化。

二、哈罗德-多马模型对发展经济学的影响(一)积极影响(二)H-D模型的局限性第二节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一、Solow等人对HD模型缺陷的分析二、Solow-Swan Model1.基本假定(1)资本与劳动存在着替代关系,即K-L比率和资本-产出比率是可变的。

(2)产出的增长主要由K和L两种生产要素来推动,但K与L的边际生产率都呈递减趋势。

(3)市场价格机制起着主要的调节作用,市场存在完全竞争。

因而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分别决定工资和利润,资本和劳动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4)不存在技术进步。

2. 模型⎪⎭⎫⎝⎛∆+⎪⎭⎫⎝⎛∆=∆=LLKKYYGβα3、结论经济的增长率等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乘以它们各自的产出弹性系数之和。

由于投入要素的价格和比例是变动的,资本与劳动可以互相替代,因而经济增长可以消除内在的不稳定性(通过资本-劳动比例的调节来改变资本-产出比例,以增加经济增长率的可调节性和稳定性,克服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刃锋”问题。

或:其中:knkkf s)(δ+∆+=)(s = 储蓄率,n = 人口增长率,δ是用于固定资产的折旧,k = K/L = 人均(劳均)资本量,△k = K的增加量,f(k)= Y/L = y =人均(劳均)产量。

人均储蓄的去向(1)人均资本k的增加,每个人所配备的资本设备更多,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Capital-Deepening(2)每一增加的人口所配备的人均应该得到的资本和用于弥补固定资产损耗的资本(n+δ)k,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Capital-Widening经济含义模型表明,一个经济社会在单位时间内(比如一年)按人口平均的储蓄量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ΔK,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资本的深化,即使每个劳动力配备的资本量增加);另一部分是为新增加的人口配备按原有的人均资本配备设备nk(资本的广化,即让资本存量随着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政策含义此模式也包含着促进人均收入增加的政策含义:一是提高总产量;二是提高储蓄率;三是降低人口出生率。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

稳定增长的条件经济增长的稳态结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一条稳定的均衡增长途径,就长期来说,国民收入的增长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

无论最初的资本—劳动比率如何,经济活动总是趋于一条均衡的经济增长途径。

重要推论对某一国家而言,无论储蓄率有什么变化,最终总产出的增长率总会稳定下来,与该国的人口增长率相等,从而使人均收入稳定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

对不同的国家而言,无论他们的储蓄率有多大差别,在长期中总产出的增长率也都会与各国的人口增长率趋于一致,各国的人均收入增长率在长期中都为0,只在人均收入水平上有所差别。

这就是所谓“趋同假说”。

引入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基本方程TT L L K K Y Y G ∆+∆⨯+∆⨯=∆=βα即:经济增长同时取决于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

如果资本和劳动用量不变,总产出的增长将决定于技术进步。

第三节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一、新剑桥增长模型的思想二、基本假定三、基本含义GW=S/K=π(SP ―SW)+SW/K这里,π为利润率,此模式的含义是: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经济增长率决定于利润率的高低以及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的储蓄倾向。

但由于假定SP 、SW 和K 都不变,因此,利润 率的提高或者说,利润占国民收入比例的提高,就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

其直接含义是,投资增加能使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提高,从而使社会储蓄提高,进而又使经济增长率提高。

四、新剑桥模式的特点五、 新剑桥增长模型的意义(P41)第四节 新增长理论一、内生增长理论的形成二、新增长理论的基本观点三、新增长理论的类型*四、一个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AK 模型五、新增长理论的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第五节 制度内生化的经济增长理论诺斯认为:如果没有技术进步,合意的制度变迁也可以增进总的产出量和人均产出量,因此,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相比,是经济增长更为基本的原动力。

诺斯的制度含义更为宽泛,它们构成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合作与竞争原则,提供给人类一个相互影响的框架。

“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经济增长的制度动力要增进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努力,则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知识的积累有赖于制度安排经济增长所需各种资本的积累都要由制度安排来保障刘易斯明确表示:“资本并不是增长的惟一要求,而且,如果提供了资本但同时却没有提供适用资本的有效框架的话,资本将被浪费掉。

”这就是说,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与其说是资本不足,还不如说是资本利用效率低下,而资本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必须从制度结构中去找。

第五节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一、肯德里克的因素分析核心:“余值增长”分析。

即经济增长中除去要素投入增加的贡献之外,还有更大一部分(约2/3)增长率来自于要素投入增加以外的因素的影响。

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alysis TFP)的计算: TFP=GQ-(SK×GK)-(SL×GL)式中:GQ—产出增长率,SK—GDP中资本的贡献份额,GK—资本增长率SL—GDP中劳动的贡献份额,GL—劳动增长率。

二、丹尼森的因素分析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贡献(1)突破了“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这一长期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把技术进步因素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2)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大小,使经济增长理论更加实证化、数据化,为各国政府分析经济增长问题、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与政策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3)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运用于发展中国家,帮助人们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因素。

三、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自学)第六节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一、线性阶段模型的基本特征此模型是从40年代─60年代初期占居主导地位的理论。

其特征:1.主要由西方学者结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经验提出来的:工业化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唯工业化论”。

2.认为:贫困和落后是相互关联的一系列因果关系的结果(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强调整个工业化的关键是能否解决资本积累问题──“唯资本论”。

3.此阶段上,发展经济学家关注的是经济增长速度问题。

要迅速实现工业化,实现资本的高额积累,计划化是非常必要的──“唯计划论”。

4.具有明显的冷战的烙印(杜鲁门的“第四点计划”,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二、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1.克拉克的“三次产业阶段论”(产业空心化或产业软化:非物质生产部门占居主导地位)。

2.纳克斯的“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

3.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三、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一)经济成长阶段论的基本特征(二)经济成长六阶段的划分1、传统社会(Traditional Society)2、为“起飞”准备阶段(过渡社会)(Preconditions for Take-off)3、“起飞”阶段(Take-off)4、成熟阶段(持续成长阶段)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三)经济起飞及其条件(四)经济成长的动力(五)促进经济成长的对策四、对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的简单评价思考题概念:资本产出比水平效应和增长效应余值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经济起飞主导部门1. 简述哈多模型的内容。

并说明其对发展经济学的影响。

2. 某国某年的储蓄率是14%,预计年经济增长率能达到7%,请问该国的资本-产出应该是多少?3. 索洛—斯旺(新古典增长)模型如何对储蓄资源进行分配?4. 什么是经济增长的稳态?其条件是什么?5. 新剑桥增长模型说明了哪些问题?6. 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包括哪几个方面?它与新增长理论的差异何在?7、新增长理论是如何把技术进步内生化的?新增长理论对我们理解经济发展的意义何在?8、简述制度内生理论的基本特征。

9、简述丹尼森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结论。

10、罗斯托将经济增长分为哪几个阶段?你对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有何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