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库[2015]73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政部财库〔2011〕167号关于某进一步推进地方国库集中收付规章制度改革地指导意见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财库〔2011〕167号自2001年我国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来,各地区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不断扩大改革范围,逐步建立起新型预算执行管理运行机制,确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财政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但从当前改革进展情况看,部分地区特别是市县级仍然存在改革进展不平衡、改革措施不到位、改革方式不规范等问题,明显制约了财政国库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新制度基础性作用的发挥。
按照2011年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推进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切实提高对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我国预算执行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现代财政管理领域一项历史性重大制度创新。
改革后形成的新型财政资金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财政收支信息反馈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构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制度屏障。
在看到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还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地区仅选择几个预算单位和一少部分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改革没有全面推开;有的地区改革措施不到位,没有按照规范化的业务流程实施,没有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优势;还有极个别地区在公务卡制度改革方面等待观望,影响了这项改革在全国的推广进度。
由于一些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到位,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严重滞后,近几年接连发生几起财政资金安全案件,留下了深刻教训。
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必须从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履行政府受托责任的高度,从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框架的角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改革目标。
二、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覆盖到所有预算单位。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08.01.18•【文号】财库[2008]1号•【施行日期】2008.01.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财库[2008]1号)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新机制基本建立,预算执行管理不断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但是,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重分配、轻管理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特别是在财政支出管理方面,年初预算到位率低、预算执行进度慢、项目支出管理不够严等问题仍然存在,有些方面表现得还比较突出,不仅造成财政资金闲置、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甚至影响到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
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现将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预算执行管理工作(一)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执行管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
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关系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分配与管理并重、投入与绩效并重”的理念,加强领导,充实必要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和规范建设,把预算执行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
(二)加强协调配合,建立部门责任制度。
财政部门内部预算管理、国库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职能机构,应当加强协调,明晰职责,强化责任,保证预算执行在财政部门内部运行顺畅。
主管部门作为预算执行主体,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监督指导所属单位规范执行预算,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及时、准确、全面地向财政部门反馈执行情况和有关问题,与财政部门共同做好预算执行工作。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执行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执行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0.01.22•【文号】财预[2010]11号•【施行日期】2010.01.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执行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11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武警各部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中央管理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预算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预算执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现就进一步做好预算执行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关系密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细、做实、做准预算,为预算执行打下良好基础。
各级财政部门、有预算分配权的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预算编制改革,严格控制代编预算规模,提高预算到位率,切实把预算细化到部门,细化到基层单位,细化到具体项目。
各单位要科学合理编制本单位预算,基本支出预算应严格按照定额管理要求编制,项目支出预算要提高精细化水平,做好项目评估和可行性论证,确保列入年度预算的项目切实可行,对跨年度项目要根据项目进度分年安排,推动项目的滚动管理。
要完善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结合的机制,加强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
对部门、单位年底形成的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各级财政部门应统筹安排使用。
二、及时批复和下达预算各级财政部门应当自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本级政府预算之日起30日内批复本级各部门预算。
本级各部门应当自本级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
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执行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预[2010]11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执行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预[2010]11号](https://img.taocdn.com/s3/m/35621a8383d049649b66587f.png)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执行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11号颁布时间:2010-1-22发文单位:财政部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武警各部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中央管理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预算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预算执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现就进一步做好预算执行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关系密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细、做实、做准预算,为预算执行打下良好基础。
各级财政部门、有预算分配权的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预算编制改革,严格控制代编预算规模,提高预算到位率,切实把预算细化到部门,细化到基层单位,细化到具体项目。
各单位要科学合理编制本单位预算,基本支出预算应严格按照定额管理要求编制,项目支出预算要提高精细化水平,做好项目评估和可行性论证,确保列入年度预算的项目切实可行,对跨年度项目要根据项目进度分年安排,推动项目的滚动管理。
要完善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结合的机制,加强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
对部门、单位年底形成的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各级财政部门应统筹安排使用。
二、及时批复和下达预算各级财政部门应当自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本级政府预算之日起30日内批复本级各部门预算。
本级各部门应当自本级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
对年初代编预算,各级财政部门、有预算分配权的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要及时做好资金分配方案的细化和指标下达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年初代编安排的预算(包括有预算分配权的主管部门分配的资金),要尽量在6月30日前落实到部门和单位,超过9月30日仍未落实到部门和单位且无正当理由的,除据实结算项目外,全部收回总预算,调剂用于其他支出或平衡预算。
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应用探析

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应用探析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3-000-02摘要财政部在《关于加快建立地方预算执行监控机制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2012年全面建立起预警高效、反馈迅速、纠偏及时、控制有力的覆盖各级财政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
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实施一年来,对增强预算执行的约束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对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健词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应用一、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在政府受托管理财政资金过程中,如果存在信息不对称,行为各方就存在博弈可能,在未实行动态监控前,财政资金拨付给预算单位后,就脱离了财政部门的监管,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就存在一定风险,近年来审计风暴所反映出的各种问题,也多是这些风险所造成的。
另外财政资金使用和拨付过程中没有进行监督预警,对违规和违法行为也没有建立有效的纠错机制,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只能通过查账等手工审核方式进行,这种监督是后置式的,是滞后的,不能满足现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为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保证各方不偏离既定目标,需要建立一套动态监控机制来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力,实现对财政资金流转全过程动态即时监控,提高财政收支活动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杜绝预算管理中的随意性。
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是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财政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以动态监控系统为平台,对财政资金支付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以增强预算执行的约束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管理活动。
二、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应用现状(一)开发了动态监控系统,提高了监控水平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是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工作平台和技术支撑,各地市依据自身的情况,结合“金财工程”和财政信息化建设,在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中开发了动态监控系统模块,对财政资金支付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改变了以前手工审核的监督方式,前移了财政监督关口,形成了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问责的资金支付监督模式,提高了预算执行监控水平。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08.22•【字号】深财规〔2016〕4号•【施行日期】2016.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市直各行政事业单位,各区财政局、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各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为进一步加强财政国库资金和预算执行的管理与监督,提升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财政部《中央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我委制定了《深圳市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2016年8月22日深圳市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财政国库资金和预算执行的管理与监督,提升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财政部《中央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以下简称动态监控),是指市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市财政部门)根据财政预算、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相关财政财务管理规定,通过动态监控系统,及时监控财政资金支付和清算过程,发现、纠正和有效查处违规或不规范操作问题,以防范资金支付使用风险,促进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操作,强化预算支出执行的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财政拨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市本级预算单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单位(以下统称预算单位),代理市本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代理银行),以及使用市本级财政资金的各区财政部门和各新区发展和财政部门(以下统称区财政部门)。
浙江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5.07.01•【字号】浙财预执〔2015〕47号•【施行日期】2015.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浙江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浙财预执〔2015〕47号各市、县(市、区)财政局(宁波不发):现将《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库〔2015〕73号)(详见附件)转发给你们。
同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工作要求,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建立动态监控运行机制。
各地可参照《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浙财预执〔2014〕36号),制定本地区动态监控管理办法,明确监控职责、监控方式、监控内容等。
充分利用现有动态监控模式,因地制宜,建立动态监控运行机制。
要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动态监控岗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动态监控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保障动态监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落实动态监控信息系统。
各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原则上应基于金财工程应用支持平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业务规范、统一应用软件、统一组织实施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组织实施辖区内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建设,为动态监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三、建立动态监控信息报告制度。
各设区市财政部门要及时收集、整理、报送本级及所辖县(市、区)动态监控工作中发现的情况,于次月第5个工作日前报送上月本级及所辖县(市、区)监控情况相关报表,并于2015年9月1日前将本市动态监控工作方案报省财政厅。
2015年起至2018年,每年9月底前将本市工作进展情况报省财政厅。
省财政厅将跟踪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并以适当方式进行督查,以确保全省动态监控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附件:《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库〔2015〕73号)浙江省财政厅2015年7月1日。
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督导考核办法》的通知-财库〔2017〕161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督导考核办法》的通知正文:----------------------------------------------------------------------------------------------------------------------------------------------------关于印发《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督导考核办法》的通知财库〔2017〕1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为督导地方加快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实现2018年建成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的目标,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库〔2015〕73号),我们制定了《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督导考核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本通知印发后,各省级财政部门不再另行向财政部报送年度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进展情况。
附件: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督导考核办法财政部2017年9月20日附件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督导考核办法第一条为督导地方加快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实现2018年建成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的目标,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库〔2015〕7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以下简称省级财政部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督导考核。
第三条督导考核工作遵循客观公正、突出重点、便于操作的原则。
第四条督导考核工作由财政部组织实施。
第五条督导考核年度为前一年10月1日至本年9月30日。
第六条督导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管理制度情况。
重点督导考核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的制定情况。
(二)工作机制情况。
重点督导考核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运作机制、工作互动机制、信息报告机制和违规问题处理机制的建立情况。
财政部关于全面加强地方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通知-财库[2009]128号
![财政部关于全面加强地方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通知-财库[2009]128号](https://img.taocdn.com/s3/m/1f32152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7.png)
财政部关于全面加强地方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通知正文:---------------------------------------------------------------------------------------------------------------------------------------------------- 财政部关于全面加强地方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通知(财库[2009]1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近年来,随着各项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财政部门资金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加强。
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管理漏洞和资金安全风险,个别地方甚至发生了财政专户资金被窃案。
为此,今年上半年,财政部组织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全面深入开展了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为进一步推动各地全面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财政资金安全是财政管理的生命线。
长期以来,各级财政部门注重采取多种行之有效措施,不断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保证了财政事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此次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深入排查问题、全面查找管理漏洞、扎实进行整改,使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但同时,检查也发现,目前各地仍存在一些影响财政资金安全的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安全意识不强。
一些地方“重分配、轻管理”的传统观念依旧根深蒂固,资金安全管理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二是改革不够彻底。
一些地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覆盖面不全、做法不规范,部分市县甚至仍未启动改革。
三是会计集中核算转轨工作进展迟缓。
一些地方对转轨工作认识不足、行动不力,转轨工作不规范、不彻底,有的甚至仍未启动转轨工作。
四是管理不够规范。
一些地方财政国库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到位;财政资金专户设置过多、过滥,管理分散;内控机制不健全,拨款印章、票据凭证、拨款密码等一些资金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仍存在管理漏洞;等等。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财库[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财库[自2001年我国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来,各地区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不断扩大改革范围,逐步建立起新型预算执行管理运行机制,确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财政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但从当前改革进展情况看,部分地区特别是市县级仍然存在改革进展不平衡、改革措施不到位、改革方式不规范等问题,明显制约了财政国库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新制度基础性作用的发挥。
按照2021年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推进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切实提高对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我国预算执行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现代财政管理领域一项历史性重大制度创新。
改革后形成的新型财政资金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财政收支信息反馈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构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制度屏障。
在看到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还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地区仅选择几个预算单位和一少部分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改革没有全面推开;有的地区改革措施不到位,没有按照规范化的业务流程实施,没有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优势;还有极个别地区在公务卡制度改革方面等待观望,影响了这项改革在全国的推广进度。
由于一些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到位,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严重滞后,近几年接连发生几起财政资金安全案件,留下了深刻教训。
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必须从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履行政府受托责任的高度,从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框架的角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改革目标。
二、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覆盖到所有预算单位。
省级、地市级、县级以及具备条件的乡级所属预算单位,凡没有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于2021年底前执行到位。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法规类别】预算管理【发文字号】财库[2015]73号【发布部门】财政部【发布日期】2015.03.26【实施日期】2015.03.2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库[2015]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是财政国库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这项工作,对于硬化预算约束、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推动政策措施落实、严肃财经纪律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部《关于加快建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库〔2009〕70号)印发以来,在各级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明显提速,取得较大进展和成效。
但总体上还存在各地进展不均衡、工作机制不健全、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不充分等问题。
为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按照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现代国库制度的要求,切实履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职责,健全动态监控系统,完善动态监控方式,扩大动态监控范围,强化预防、纠偏、威慑、反映功能,建立财政资金支付全程动态监控机制,保障预算执行严格规范、财政资金使用合规透明和财经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在财政财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1.相互配合,共同推进。
地方财政部门应建立由相关处室共同参与的权责清晰、高效顺畅的工作协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省级规划,统筹实施。
省级财政部门应做好本省(区、市)工作规划和具体安排,明确总体要求、任务和措施;下级财政部门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地实际,确定动态监控模式和操作规程。
3.全面覆盖,突出重点。
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尽快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动态监控范围。
强化对重点单位、重大项目、重要领域的资金监控,提高动态监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预算支出执行管理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预算支出执行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09.10.26•【文号】财库[2009]141号•【施行日期】2009.10.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预算支出执行管理的通知(2009年10月26日财库[2009]1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不断采取措施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预算执行进度特别是项目支出进度偏慢等老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为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快预算支出执行进度,切实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现就加强地方预算支出执行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预算执行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预算支出执行效率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当前,切实提高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效率,既有利于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也有利于财政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当前财政管理中支出进度偏慢、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要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统筹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建立预算支出执行责任制度,督促预算部门狠抓支出执行管理各级财政要建立岗责体系完善、制衡机制健全、协作关系顺畅的预算支出执行责任制度,避免权责不清、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
强化部门作为预算执行主体的责任意识,把督促部门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督促、指导部门做好预算支出执行各项工作,积极支持并主动配合部门解决预算执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形成财政部门与预算部门(单位)紧密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三、预算编制要与预算执行有效衔接,从源头上为预算顺利执行打好基础要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年初部门预算编制尽可能细化到项目和基层单位。
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上级财政应提前告知对下转移支付预计数并督促下级财政将各项补助完整编入年初预算。
财政部关于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库款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财政部关于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库款管理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根据《预算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70号)、《国务院关于编制2016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15〕65号)、《财政部关于2016年地方财政库款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财库〔2016〕13号)等有关规定,为切实加强地方财政库款管理,现就有关工作要求和措施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库款管理工作2016年全国库款管理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各级财政部门必须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一季度全国经济虽然稳中向好因素增多,但基础还不够牢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必须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压减库款规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016年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大规模发行,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库款规模,使库款管理的复杂性加大。
国务院对库款管理工作高度重视,2016年以来几次要求财政部门认真分析研判,采取督办和制度性措施强化地方库款管理,不能一方面地方喊缺钱,另一方面又支不出去。
总体看,各地区能够按照国务院要求积极采取落实措施,大部分地区工作成效明显。
但也有部分地区,仍存在预算下达不够及时、预算执行进度偏慢、政府置换债券资金支拨不够及时等问题,导致库款规模偏大、库款保障水平偏高,财政资金不能及时形成支出,难以发挥政策效益。
为此,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加强库款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针对本地区管理薄弱环节,逐项研究提出工作措施,合理压降库款规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服务于稳增长、促发展大局。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库款管理的有关要求(一)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管理。
预算编制管理是库款管理的源头。
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管理,提高预算到位率,加快预算下达进度。
在严格执行《预算法》关于预算资金下达时限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将下达时间前移,为基层财政和预算单位加快支出腾出时间。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2.28•【文号】国资发财评规〔2021〕18号•【施行日期】2021.02.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资发财评规〔2021〕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近期,个别地方国有企业发生债券违约,引发金融市场波动和媒体关注。
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要求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处置和防范应对工作。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要求地方政府和地方国有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防范化解重大债务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并要求国务院国资委督促指导地方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
为此,国务院国资委结合中央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实践,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地方国有企业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国务院国资委2021年2月28日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工作要求,指导地方国资委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有效防范化解企业重大债务风险,坚决守住不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当前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地区经济平稳运行的客观需要;是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国有企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各地方国资委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当前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紧迫性,督促指导地方国有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依法合规开展债务融资和风险处置,严格遵守资本市场规则和监管要求,按期做好债务资金兑付,不得恶意逃废债,努力维护国有企业良好市场信誉和金融市场稳定。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20.01.08•【文号】财库〔2020〕3号•【施行日期】2020.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关于印发《中央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库〔2020〕3号有关中央预算单位,各中央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财政部各地监管局:为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预算执行管理与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中央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办法》。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办法财政部2020年1月8日附件中央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预算执行管理与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央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以下简称动态监控),是指财政部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相关财政财务管理规定,通过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动态监控中央预算单位财政资金支付清算信息,对发现的违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以规范预算执行、防范财政资金支付使用风险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动态监控不改变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地位和责任,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和会计核算权,不改变各部门对所属预算单位的财务监管权。
各部门各单位对本部门本单位预算执行的合规性负责。
第四条财政部是动态监控管理的主管部门,财政部各地监管局根据职能分工,负责属地中央预算单位(二级及二级以下预算单位)动态监控工作。
第五条财政部与中央部门、中央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以下简称代理银行)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加强动态监控管理。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0.03.01•【文号】财预[2010]31号•【施行日期】2010.03.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31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武警各部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中央管理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08]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财预[2008]390号)等文件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预算反映整个国家的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预算信息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是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部门贯彻落实《条例》要求的具体体现。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社会各界对预算信息公开的期望和呼声也越来越高。
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建设高效廉洁政府,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和办事效率;有助于促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当前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
二、积极做好预算信息主动公开工作已向社会主动公开预算信息的地区和部门,要继续按照《条例》要求,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主动公开工作;还没有向社会主动公开预算信息的地区和部门,要认真按照《条例》要求,抓紧做好预算信息主动公开工作。
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省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省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8.07.25•【字号】•【施行日期】2018.07.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省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办法》的通知省直各单位,省级国库集中支付各代理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十七条“各级预算的编制、执行应当建立健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机制”的规定,以及《财政部关于加快建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省财政厅制定了《江西省省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和省财政厅资金运行监管处联系,联系电话:87287690、87287796。
江西省财政厅2018年7月25日江西省省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控内容第三章监控方式第四章管理与监督第五章违规处理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省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国库集中支付活动的监督管理,完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进一步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十七条“各级预算的编制、执行应当建立健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机制”之规定,以及《财政部关于加快建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库﹝2009﹞7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以下简称“动态监控”)是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以计算机网络实时管理系统为手段,对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执行全过程进行判断、核实和处理,及时纠正预算执行和财政资金支付中的违规行为,以达到威慑、警示、纠偏、规范为目的的预算执行监管工作。
第三条动态监控的对象是省本级部门预算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单位以及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代理银行。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
佚名
【期刊名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08(000)034
【摘要】<正>财预[2008]390号2008年9月10日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加强财政科学化、
【总页数】2页(P33-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2.3
【相关文献】
1.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 [J], ;
2.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 [J],
3.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 [J], 无
4.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J],
5.财政部:今年将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全过程信息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财政部关于加快建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指导意见

财政部关于加快建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指导意见【法规类别】预算管理【发文字号】财库[2009]70号【失效依据】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二批)的决定【发布部门】财政部【发布日期】2009.06.04【实施日期】2009.06.04【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E0303财政部关于加快建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库[2009]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是国库集中支付有效实施的保障和手段,是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内容。
加快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增强财政管理透明度,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有利于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和国务院批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有关要求,现就加快建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自2001年试点以来,已在中央和地方全面推行并不断深化,其核心是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改革财政资金的传统缴拨方式,建立起适应公共财政发展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目的是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
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是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各级财政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是落实国务院批准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中“加强监督制约机制”要求的重要措施。
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财政部于2002年开始探索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实施几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效。
通过动态监控,发现并纠正了大量违规或不规范操作行为,预算单位规范使用资金的意识日益增强,违规金额和违规比例持续保持下降态势,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推动了预算执行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库[2015]73号
消息来源:中税网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是财政国库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这项工作,对于硬化预算约束、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推动政策措施落实、严肃财经纪律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部《关于加快建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库〔2009〕70号)印发以来,在各级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明显提速,取得较大进展和成效。
但总体上还存在各地进展不均衡、工作机制不健全、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不充分等问题。
为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现代国库制度的要求,切实履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职责,健全动态监控系统,完善动态监控方式,扩大动态监控范围,强化预防、纠偏、威慑、反映功能,建立财政资金支付全程动态监控机制,保障预算执行严格规范、财政资金使用合规透明和财经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在财政财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1.相互配合,共同推进。
地方财政部门应建立由相关处室共同参与的权责清晰、高效顺畅的工作协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省级规划,统筹实施。
省级财政部门应做好本省(区、市)工作规划和具体安排,明确总体要求、任务和措施;下级财政部门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地实际,确定动态监控模式和操作规程。
3.全面覆盖,突出重点。
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尽快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动态监控范围。
强化对重点单位、重大项目、重要领域的资金监控,提高动态监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创新手段,厉行节约。
应结合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的推广实施、国库管理电子化和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开展工作,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总体目标。
县以上(包括县)财政部门和具备条件的乡镇财政部门应于2016年底前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将动态监控范围扩展到所有财政资金和全部预算单位。
暂不具备条件的乡镇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展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
到2018年,建成预警高效、反馈迅速、纠偏及时、控制有力的覆盖各级财政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制度建设。
完善规章制度,强化依法监控。
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中央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财库〔2013〕217号),制定本地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办
法,明确监控主体、监控内容、核查方式、违规处理等事项;根据监控工作内容和业务环节,制定内部操作规程,理顺工作职能,优化岗位设置,促进监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避免制度规定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执制必严、违制必究;做好制度宣传工作,使各部门、各单位负责财务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了解掌握动态监控的规定,强化预算执行主体责任,确保监控工作抓出实效、抓出影响力。
(二)健全工作机制。
1.完善动态监控运作机制。
通过动态监控系统,全程监控财政资金支付活动,及时核实预警疑点,深入核查重大事项,迅速纠正查实问题,严格处理违规事件,即时通报违规情况,跟踪监督问题整改,加强案例警示教育,形成事前事中有效控制、事后跟踪问效的资金支付使用监控模式。
2.建立多层次的互动机制。
积极与预算单位主管部门、代理银行建立监控工作互动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监控核查情况周知各方,调动主管部门强化预算执行监管的积极性,促进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更加科学规范。
3.建立监控信息报告机制。
通过建立周、月、季、年报及专项报告等形式,对监控发现的问题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及时反馈,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4.建立违规问题处理机制。
在监控过程中,发现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存在违规行为的,在职责范围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及时做出处理,涉嫌严重违规违纪的,移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对易发、多发的违规问题,以适当方式予以通报。
(三)强化技术支撑。
省级财政部门应基于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按照“一体化、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指导思想,组织实施辖区内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或模块)建设,充分利用预算指标、项目库、银行账户、用款计划、资金支付、会计核算等数据信息,提高系统(或模块)预警能力和分析水平,达到动态即时、智能预警、综合分析等核心主体功能目标。
(四)加大监控力度。
1.扩大动态监控范围。
在做好零余额账户资金动态监控的基础上,逐步将财政专户资金、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等纳入动态监控范围,最终将动态监控范围拓展到所有财政资金和全部预算单位。
2.强化国库内部控制。
加快财政国库内部控制建设,认真厘清国库业务流程和风险点,完善收付控制方式,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分工明确的岗位制衡机制和监督检查程序,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国库干部“双安全”。
3.开展重点监控核查。
围绕中央和地方有关规定精神及决策部署,加强“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现金支出、科研经费、民生项目资金以及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等方面动态监控,加大现场核查力度,促进厉行节约和规范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保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财政部门应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把监控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编制、财
政资金管理制度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制定适合本地情况的工作方案,确定好时间表和路线图,完成好各项任务。
(二)加强队伍建设。
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国库岗位配置,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合能力和水平。
原则上,省、市财政部门应设置国库监控专岗,配备专人负责日常动态监控工作;县、乡镇财政部门可以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选择具备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风过硬的国库业务干部兼职动态监控工作。
(三)加大督查力度。
加强辖区内动态监控工作督查,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和引导下级财政部门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省级财政部门应于2015年7月1日前将本省(区、市)工作方案报财政部备案;2015年起至2018年,每年10月底前将本省(区、市)工作进展情况报告财政部。
财政部将跟踪各地工作进展情况,以适当方式进行督促和考核,确保总体目标顺利实现。
财政部
2015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