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23 童年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会认“胚、祸、患”等9个生字。

2.通过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3.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讲述自己童年的“发明与发现”。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讲述自己童年的“发明与发现”。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区别形近字并组词。重点强调“胚、娜、窘”的字音。

2.阅读理解

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讨论法,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3.语言运用

感受作者自嘲式的语言风格,讲述自己童年的“发明与发现”,训练学生讲述的能力。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人们常说童年生活是美好、幸福的,那是因为处于童年时代的孩子活泼好动、富有朝气,他们对事物常带着好奇,充满幻想,并且善于探索。课文中的“我”在童年的时候就有一个小小的发现。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童年的发现)

2.质疑课文题目。

读了这个题目,大家有哪些疑问?(课文写谁的童年发现?“我”在童年时发现了什么?怎么发现的?)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质疑课文题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学课文。

课件出示:

●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

●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究过程?

●结果怎样?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在文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画上线。(学生自学课文)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四个问题。(学生自由讨论)

2.集体反馈自学情况。

(1)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因为睡梦中,人在长身体;人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2)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母亲怀胎九个月生下来的。)

(3)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究过程?(先是梦中飞行,再由梦中飞行引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做的解释,然后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我”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大胆想象出问题的答案”的探究过程。)

(4)结果怎样?(“我”大胆想象胚胎发育的规律与达尔文的“进化论”不谋而合。)

3.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来写的,共分三部分,应该怎样划分呢?(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课文的层次划分)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胚胎祸患天赋痴迷嘿嘿伊始雅典娜困窘

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6.教师小结:一个九岁的孩子竟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真是不可思议!作者童年时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与他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是分不开的。

【设计意图】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和全班交流,汇报、反馈自学成果。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块三读悟结合,体会人物特点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童年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句子旁边做好批注。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自由讨论)

3.集体反馈自学情况。

(1)体会“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指名学生读出画线的句子。

课件出示: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

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②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③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惊喜、新奇……)

④从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⑤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⑥指名学生读出画线的句子。

课件出示: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⑦这段话中,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⑧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的心情怎样?(格外高兴、得意……)

⑨从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我”是一个敢于大胆想象的孩子。)

⑩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体会“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指名学生读出画线的句子。(课件出示这些句子)

①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圈出来。

②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作者的好奇、迫切,打破砂锅问到底。)

③从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④想象当时的情景,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3)体会“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①指名学生读出画线的句子。(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

课件出示: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②哪些地方让你读到了他的“痴迷”?

③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我”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

④从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执着探究的孩子。)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4.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大胆想象的孩子,难怪他九岁的时候有那样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来体会人物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读悟结合的方法,感悟人物的特点。

板块四品味语言,感悟趣味

1.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说说自己有过什么“发明与发现”。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中有趣的部分和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讨论)

3.集体反馈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出有趣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