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庭教育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幼小衔接期是指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时期,这个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过渡时期,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孩子的适应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充分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
一、建立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一个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这样的环境:1. 创造友好的家庭氛围:家庭应该是孩子的温暖港湾,家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整理书包、衣物等,并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睡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3. 建立稳定的作息时间表: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这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规律生活习惯。
二、提前适应小学环境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适应训练:1. 预习小学课程:提前了解小学课程内容,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阅读小学教材,了解小学的学习内容,帮助孩子在学校开始学习之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
2. 温习基础知识:重点温习幼儿园的基础知识,如汉字、数字、形状等,巩固基础,为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参观小学校园:带孩子到小学校园参观,熟悉小学的环境和设施,增加对小学的了解和适应。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孩子面临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时,他们可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性。
1. 肯定孩子的成就: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堂和活动。
2.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3. 给予适当的责任:适当给孩子一些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四、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和合作能力在小学阶段,孩子将面临更多的集体活动和合作学习。
幼小衔接中的家庭教育指导
幼小衔接中的家庭教育指导幼小衔接是指儿童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指导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方式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幼小衔接中的家庭教育指导,以提供一些方法和具体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小衔接是孩子受到教育方式和环境变化最显著的时期之一。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需要适应更为正式和学术化的学习环境。
因此,家庭教育应重点关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为孩子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并坚持执行。
固定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稳定的生活节奏,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家长可以合理安排孩子的起床、进食、作息和休息时间,确保孩子有足够的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学业。
2. 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确保桌面整洁,摆放必要的学习工具和教材,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线环境。
此外,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专注学习的习惯,避免干扰和娱乐设备的诱惑。
3. 培养独立学习能力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家长可以在旁边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但不宜代替孩子完成任务。
通过让孩子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
二、塑造积极的学习态度除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
1. 培养兴趣和探索欲望鼓励孩子多尝试和探索新事物,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尝试不同的学科和兴趣,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此外,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2. 鼓励合理竞争和适度挑战合理的竞争和适度的挑战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家长可以为孩子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适度的挑战和竞争机会,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自我超越的欲望。
同时,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避免过度竞争造成的负面影响。
幼儿园幼小衔接:家园共育家庭教育交流
幼儿园幼小衔接:家园共育家庭教育交流作为家庭教育中的一部分,幼儿园幼小衔接一直备受关注。
幼小衔接是指儿童从幼儿园阶段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过程,它不仅关系到儿童的成长和学习,也涉及到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家园共育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家长和幼儿园、小学之间的教育交流变得愈发重要。
1. 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儿园幼小衔接是儿童教育中的一道重要关口。
一个良好的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顺利度过学习的转换期。
对儿童的心理和情感发展,社交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小学和家庭的合作至关重要。
而如何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教育交流,从而实现家园共育,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2. 家庭教育交流在幼儿园幼小衔接中的作用家庭教育交流是指幼儿园、小学和家庭之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交流不仅是实现幼小衔接的重要手段,也是家园共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家庭教育交流,家长可以了解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及时关注儿童的成长状况;学校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幼儿园和小学之间也可以通过教育交流,协调儿童的学习过渡和教育资源的共享。
3. 家园共育中的关键环节在家园共育中,家庭教育交流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而在家庭教育交流中,不仅仅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交流,家长之间也应该相互交流合作。
家长之间的互相支持和信息共享,可以帮助每个家庭更好地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学习需求,也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更好合作。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家园共育中,我认为家庭教育交流尤为重要。
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家长需要充分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理念和要求,积极和学校的老师进行交流合作。
只有充分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要求,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度过幼小衔接期。
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及对策
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及对策幼小衔接阶段是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的重要时期,家庭教育阶段则是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孩子和家长都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对策来应对。
一、幼小衔接阶段的问题及对策1. 适应性差:许多孩子在幼儿园适应性较好,但在小学阶段却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对策: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可以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引导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和学习,为孩子打好适应学校生活的基础。
2. 学习压力大: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相对较重,孩子可能会面临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的焦虑和不适。
对策: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学习压力,鼓励孩子积极面对挑战。
3. 家庭作业问题:孩子在小学阶段可能需要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但由于孩子的自律能力和学习习惯有限,家长会面临孩子不配合完成作业的问题。
对策:家长可以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明确孩子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及对策1. 沟通不畅: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和孩子行为问题的出现。
对策:家长可以逐渐建立和孩子沟通的习惯,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倾听,通过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 教育方式单一: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只采取单一的教育方式,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对策:家长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成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3. 缺乏家庭教育规划:许多家长缺乏对家庭教育的规划和目标,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
对策:家长可以建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规划,确定孩子的成长目标和期望,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和计划,并及时监督和调整。
幼小衔接阶段和家庭教育阶段都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阶段,孩子和家长都需要共同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及对策
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及对策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阶段,孩子开始从幼儿园生活走向小学生活,家庭教育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配合。
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共同努力,采取合适的对策,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健康成长。
一、幼小衔接阶段存在的问题1. 学习压力增加: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们面临着学习压力的增加,需要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这种转变可能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2. 学习能力的不适应:在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开始逐渐增多和加深,需要提高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些孩子可能在这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3. 家庭教育的改变: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需要家庭教育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二、对策建议1. 加强交流:家长和老师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培养学习兴趣: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望。
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主动性。
3. 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家长和老师要和孩子一起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导他们对待学习的认真和负责,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自控能力。
4. 适应环境的引导: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可以通过带领他们参观小学,逐渐熟悉小学的环境和学习氛围,辅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5. 家庭教育的配合:家长需要充分和学校老师配合,协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监督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6.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长要通过积极的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孩子在健康、快乐、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7.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家长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时排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和心理疾病,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乐观的心态。
“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最新版)
“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最新版)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个阶段是孩子从幼儿园或托儿所进入小学的时期,对于孩子的发展和适应新环境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对于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1. 提前做好准备:在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之前,家长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可以通过与幼儿园或托儿所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园的表现和需求。
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参观学校,让他们熟悉新的环境。
2.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小衔接阶段是孩子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家长可以通过定期的学习时间表和规划,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休息和娱乐时间,保持身心的平衡发展。
3. 培养独立能力:小学是孩子开始独立生活的阶段,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要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可以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穿衣服等等。
同时,也要教育孩子遇到问题要勇敢去解决,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4.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幼小衔接阶段,与孩子的沟通十分重要。
家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同时,也要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5. 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情绪: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孩子可能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压力。
家长要理解并支持孩子的情绪表达,给予他们安全感和鼓励。
6.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环境之一。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有秩序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
同时,也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7. 鼓励孩子参与学校活动: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如运动会、演讲比赛等等。
这不仅有助于孩子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我相信家长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幼儿园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幼儿园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一、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在于:1. 为幼儿园的幼儿顺利过渡至小学阶段打下基础;2. 帮助幼儿在认知、语言、社交、情绪、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3. 预防幼儿学习、适应小学校园和教学的问题,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二、教师家长共同关注幼小衔接1. 幼儿园教师职责:(1)考虑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做长远规划,早期预防和干预;(2)向家长介绍小学教育情况,共同协调幼小衔接工作;(3)独立或与小学教师合作评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4)规划具体的幼小衔接活动,如参观、过渡、开学等。
2. 家长在幼小衔接中应注意:(1)在幼儿3-4岁时,与幼儿一起访问小学,熟悉教学、日常生活和安全规则;(2)在幼儿4-6岁期间,鼓励幼儿学习和发展,重视幼儿的意愿并监督其学习进程;(3)积极参与幼小衔接活动,与教师共同制定计划,定期评估。
三、幼儿园家长的指导建议1. 语言启蒙:为幼儿积累丰富的语言环境,开展日常交流、听故事、唱歌、朗诵等活动。
鼓励幼儿进行对话、讨论,提高交流技能。
2. 自我认知: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性格、兴趣爱好、长处和短处。
教育幼儿学会表达和解决问题,并了解小学中需要具备的整体和各个方面的能力。
3. 兴趣爱好: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养成学习兴趣。
搭建多元的学习和游戏环境,让幼儿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
4. 行为和社交:幼儿的行为和社交更需要家长的引领和培养。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相互尊重、讲礼貌、正面想法等价值观,维护良好的家校联系。
四、幼儿园教师的指导建议1. 画龙点睛:针对幼儿教育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游戏、亲子活动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综合启蒙,培养幼儿的基本认知、语言能力、行为礼仪、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2. 观察评估: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全面的观察和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情绪、习惯、性格、兴趣等,以及家长的反馈,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幼小衔接家园共育内容
幼小衔接家园共育内容一、家庭育儿1、注重孩子的品格教育总的来说,家庭是孩子品格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的父母要注意言传身教的有效性,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让孩子养成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加以坚定不移地践行。
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听话能力、认真表现能力、团结他人及热心助人等关系他人的良好习性,培养孩子全面的素质。
2、孩子的情商教育情商教育是家庭育儿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里不仅要教育孩子的智力,还要把孩子情商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
家庭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识别出自己的情绪,通过探究情绪来理解他人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建立正确的情绪观,心理健康成长。
3、注重孩子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友好性、合作性、自律性、参与性、责任感等品质的集合体。
家庭教育要给孩子正确的指导,让孩子了解社会礼仪,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学会尊重及理解他人。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拓宽孩子的社会资源,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儿童的育儿1、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学前儿童的育儿是事半功倍的,要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
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环境,让儿童在具有自由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和成长,让儿童在安全的环境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社会能力,让儿童逐渐形成自立、独立的性格。
2、注重幼儿的思想教育学前儿童的思想教育是家庭育儿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要有意识地给孩子进行思想教育,让孩子懂得正确的道德观,了解社会规范,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对自己负责,能够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儿童的视野,长期塑造健康的心理体质。
3、注重幼儿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前儿童及小学生的重要素质之一,要制定家庭学习规则,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定时完成作业、勤于阅读、提高总结能力等,以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及对策
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及对策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个阶段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进行对策,以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幼小衔接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学习压力过大在幼小衔接阶段,孩子需要迅速适应课堂学习的环境,同时需要面对不同的学科内容和考试压力。
这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学习上的压力过大,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对策:家长可以通过与老师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压力来源,鼓励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2. 社交能力不足在幼小衔接阶段,孩子需要和不同的同学相处,需要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
一些孩子可能因为过度依赖家庭,导致在社交能力上存在不足。
对策:家庭教育阶段,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游戏、亲子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环境。
3. 注意力不集中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通常只能维持短暂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
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对策:家长可以通过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进行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增强其注意力。
1. 家长教育方式单一一些家长可能会固执地采取一种教育方式,没有考虑到孩子个体差异和成长阶段的不同,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对策:家长可以多方面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学习不同的教育方法,灵活运用,调整教育方式,更好地适应孩子的成长需求。
2. 家庭教育缺乏指导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缺乏科学的教育指导,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
对策:家长可以积极学习有关教育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借鉴其他家长的教育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3. 家长缺乏陪伴和沟通一些家长在工作忙碌的情况下,可能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沟通,导致孩子心灵缺少关爱和安全感。
幼儿园幼小衔接指导手册 幼儿园家庭教育
幼儿园幼小衔接指导手册 - 幼儿园家庭教育目录1. 引言2.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3. 幼小衔接的意义4. 幼小衔接指导手册的编写目的5. 幼小衔接指导手册的内容5.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5.2 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5.3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6. 总结1. 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步,而家庭教育则是孩子们成长的起点。
如何有效地进行幼儿园家庭教育,使之与幼儿园教育有机衔接,是每个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都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2.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情感,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家庭教育不仅对孩子的个人成长有直接的影响,也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3. 幼小衔接的意义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衔接。
一个成功的幼小衔接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良好的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减少溯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
4. 幼小衔接指导手册的编写目的为了帮助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更好地进行幼儿园家庭教育,并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特编写了本指导手册。
本指导手册旨在总结幼儿园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更好地配合,促进幼儿园家庭教育与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
5. 幼小衔接指导手册的内容5.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深远。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给孩子创设一个温馨、和睦、和谐的家庭氛围,多与孩子交流,多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多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2 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品德教育、认知教育、情感教育等。
在家庭教育的方法上,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亲近交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态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家长怎样做好幼小衔接的建议
家长怎样做好幼小衔接的建议1.陪伴孩子开展兴趣爱好: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参加一些兴趣爱好活动,比如绘画、乐器、舞蹈、游泳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其独立性和良好的自我意识,从而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环境,为其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2.培养孩子独立性: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学会自己洗澡、穿衣、刷牙、梳头、穿鞋等,让孩子自己能够买早餐或者做早餐,让孩子学会自己整理书包,让孩子能够自己穿衣裤,自己拿书本准备上学,这样孩子会更有自信心,更有责任感,更容易适应小学的生活。
3.培养孩子的情商: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情商,让孩子学会自己把握分寸,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懂得他人的感受,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在小学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更好地融入小学中。
4.指导孩子学习: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学习,帮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让孩子学会自己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分析问题,帮助孩子在小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5.加强家庭陪伴:家长应该加强家庭陪伴,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玩耍,多多和孩子讲述一些有关生活的经验,让孩子更加清楚自己的家庭环境,更加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员,帮助孩子更加自信,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6.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家长应该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让孩子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如何避免火灾,如何避免被误导,如何避免受伤,如何与陌生人沟通,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7.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比如参加小学的郊游,去公园、游乐场等,让孩子充分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学会与他人合作,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更好地融入小学的集体生活。
8.让孩子多参与体育活动: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参与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让孩子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勇于拼搏,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小学的生活。
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建议
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建议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为他们的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家庭教育建议。
一、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1、作息习惯小学的作息时间与幼儿园有很大不同。
家长要提前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晚上尽量在 9 点之前入睡,早上 7 点左右起床,逐步适应小学的作息规律。
2、自理习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
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例如让孩子帮忙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等,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等。
可以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阅读、画画、写字,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耐心。
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1、阅读兴趣每天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绘本、故事书等,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数学启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和活动,如购物、数数、分类等,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初步建立数学概念。
3、科学探索鼓励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一起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注重孩子的心理调适1、缓解焦虑孩子进入小学可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2、增强自信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和努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3、适应新环境提前带孩子参观小学,让他们熟悉校园环境和老师同学。
在开学初期,多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加强亲子沟通与陪伴1、倾听孩子每天留出时间倾听孩子的心声,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及对策
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及对策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期,也是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需要面对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加突出。
本文将探讨在幼小衔接阶段和家庭教育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
一、幼小衔接阶段中存在的问题1. 教育理念不同在幼儿园,老师的教育目的是让孩子们快乐学习、自主探究;而在小学,老师则需要更多地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这样的转变容易让孩子产生过渡期的困惑和不适应。
2. 学习和生活环境改变进入小学,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幼儿园,孩子们可以随性所欲地玩耍和探索,但是在小学,他们需要遵守固定的课程安排和规则制度。
这个过程中需要孩子们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方式。
3. 压力增大进入小学后,孩子们面临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都比幼儿园时期增加了很多。
这使得一些孩子难以应对压力,心态会发生变化,容易出现厌学情绪。
1. 过分溺爱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过分溺爱,并忽略了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这容易导致孩子依赖性增强,对学习的态度也会变得消极。
2. 缺乏教育经验很多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尤其是在幼小衔接阶段,更容易出现误区。
一些家长可能过分强调学习成果,而忽略了孩子们学习的过程。
3. 活动不丰富一些家长很少给孩子们创造机会去接触不同的事物和活动。
这会导致孩子们的兴趣和思维发展受到限制,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对策1. 学校和家庭要合作在幼小衔接阶段,学校和家庭需要密切合作,共同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应该及时向家长传达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而家长则需要积极配合和支持。
2. 给孩子们提供适宜的环境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应对幼小衔接阶段的挑战,家长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这包括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尝试新的事物和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及对策
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及对策幼小衔接阶段是指学龄前儿童即将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时的一个过渡时期,它与家庭教育阶段紧密相连。
幼小衔接阶段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在于儿童在这个阶段所受的教育与家庭教育阶段的连续性,因此需要针对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一、幼小衔接阶段的问题(一)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脱节。
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方式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给学龄前儿童带来困扰,因为儿童没有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后的新环境和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准备。
(二)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脱节。
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之间也存在差异,例如教育目标、教学方式和学科难度等。
这些差异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困惑、压力和挫败感。
(三)缺乏良好的过渡机制。
学前教育机构和义务教育机构之间的过渡机制不够齐备,这可能会使儿童感到失落和孤独。
二、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一)过度期望。
一些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需要接受过度的学习和培训,以便顺利进入小学,这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压力和挫败感。
(二)家庭素质低。
一些父母缺乏对孩子培养和教育的认识和能力,这将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三)单一的教育方式。
一些家长只选择一种教育方式,例如只鼓励死记硬背、只依赖公式、只注重分数等,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削弱孩子的创新和思考能力。
三、幼小衔接阶段及家庭教育阶段的对策(一)加强学前教育,适应义务教育要求。
通过为学龄前儿童提供适当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他们适应小学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可以避免很多脱节性的问题。
(二)提高家庭素质,培养父母能力。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家庭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家庭素质和父母育儿的能力。
(三)采用多元化教育方式,培养全面发展。
对于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来说,多元化教育方式可以更好的开发他们的创新和思考能力,同时能使他们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过渡机制,缩小教育鸿沟。
为了让学龄前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的新环境和学习方式,需要建立良好的过渡机制,缩小幼小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教育鸿沟。
简述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简述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工作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学生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关键阶段之一。
幼小衔接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小学生活和学习的质量,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通过以下途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孩子进入小学后将面临更多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家长可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整理书包等,让孩子在小学阶段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2.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小学生活和学习的秩序更为严谨,家长可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听从老师的指导等。
3.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进入小学后可能会面临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问题,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可通过以下措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1.设立过渡班。
过渡班是幼小衔接的临时课程班级,目的是为幼儿园毕业生提供适当的过渡和适应时间。
在过渡班中,学生可以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学校生活规律。
2.举办家长学校沙龙。
学校可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沙龙活动,邀请小学老师和家长共同参加,了解小学的教育理念、学校规章制度等,帮助家长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
3.开展教师培训。
学校可组织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的培训交流活动,让两个阶段的教师相互了解对方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增进彼此的合作和配合。
在社会教育方面,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幼小衔接工作:1.举办家庭教育讲座。
社会可以组织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和家长共同参与,就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为家长提供更多的教育指导。
2.支持学校开展衔接活动。
社会可以向学校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帮助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活动,如体验课、亲子游园等,为幼儿园毕业生提供更多机会了解和适应小学环境。
促进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策略及实践
促进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策略及实践幼儿时期是孩子的关键成长阶段,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时期。
为了促进幼小衔接,实现孩子的良好发展,家长们可以采取以下家庭教育策略和实践方法。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1.情感温馨、融洽的家庭关系:家长要与孩子保持密切的情感联系,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与支持,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2.和睦宽松的家庭氛围:创造轻松欢乐的亲子互动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中的快乐与幸福,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良好的家庭规矩和纪律:制定适当的家规,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性,为其进入学校生活奠定基础。
二、关注孩子的情感和社交能力培养1.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耐心听取孩子的心声,理解其需求,为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2.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在家庭中创设各种社交场景,引导孩子与亲戚朋友进行交流和合作,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3.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家庭活动、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与家长共同参与,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其在学校中顺利融入提供支持。
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1.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在家中设置一些图书、益智玩具等,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其学习兴趣。
2.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合理规划作业时间等,帮助孩子建立自律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育孩子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孩子学会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力。
四、积极参与幼小衔接活动1.与幼儿园保持联系:与幼儿园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安排和重要活动,积极参与家长会、亲子活动等,与老师、同学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适度预习学校知识:在孩子入学前,适度预习学校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孩子逐步适应学校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
3.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孩子对学校的学习充满期待,并传递正确的学习态度,如对学习抱有积极态度、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等。
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及对策
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及对策幼小衔接阶段指的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而家庭教育阶段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对其教育的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幼小衔接阶段的问题及对策:1.适应问题:孩子在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间,可能会面临适应新环境、新的学习方式和规则等问题。
家长可以提前与孩子沟通,解释即将面对的变化,并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和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学习问题:幼小衔接阶段的学习任务相对增加,可能会出现学习压力和困难。
家长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必要的学习辅导和支持。
3.自理问题:在幼小衔接阶段,孩子需要逐渐养成自理能力,如独立穿脱衣物、自己吃饭等。
家长应在家庭中创造有利于孩子自理的环境,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空间,引导他们主动承担相应的生活任务。
4.社交问题:幼小衔接阶段,孩子面临来自同伴的新的社交关系和互动方式,可能出现交往问题,如孤僻、脆弱、过度依赖等。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参与集体活动、与同伴进行互动,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社交适应能力。
二、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及对策:1.家长角色问题:在家庭教育阶段,家长的角色从照顾者逐渐转变为引导者,但有时家长可能难以适应新的角色。
家长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适应孩子成长的需求,学会疏导、引导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2.家庭氛围问题:家庭教育阶段,家庭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应为孩子创造积极、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情感交流。
3.家庭教育方式问题:不同家庭对待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可能不同,但过度保护、溺爱、过度竞争等不良教育方式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家长应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规划,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能力。
4.家庭共同建设问题: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由一方承担的责任,而是全家共同建设孩子的成长环境。
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及对策
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及对策幼小衔接阶段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家庭教育阶段则是这一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管理阶段。
这两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家长和教育机构共同努力来解决。
本文将就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幼小衔接阶段的问题及对策1. 适应性不强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方式和课程安排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在这一阶段往往很难适应,导致学习压力增加。
解决对策:对于这个问题,家长可以在孩子入学前就开始关注此问题,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教育机构也要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让孩子更顺利地适应学校生活。
2. 社交能力不足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也意味着孩子要面对新的同学和老师,这对孩子的社交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有些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
解决对策:家长可以在孩子幼儿园时期就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鼓励他们与其他孩子交往,学会合作和沟通,这样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就会更容易融入新的学习环境。
3. 学习能力不足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相差较大,有些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学习能力不足,导致进入小学后学习成绩不理想。
解决对策:家长在孩子幼儿园时期就要引导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要求。
教育机构也需要对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学进行精准的诊断和引导,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
1. 家长教育观念偏差有些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存在一些偏差的观念,比如过分关注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兴趣和发展。
解决对策:教育机构可以开展家长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
也要给予家长更多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
2. 家长缺乏教育技能有些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教育技能和知识,往往会采用错误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导致孩子产生不良的学习行为。
幼儿园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指南
幼儿园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指南幼儿园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过渡,这一时期是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关键阶段。
家庭在幼儿园幼小衔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连接幼儿园和小学,促进孩子的顺利过渡和全面发展。
下面是一份针对家庭的幼儿园幼小衔接指南。
一、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1. 从家庭开始注重孩子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倡导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和相互尊重,形成和谐家庭氛围。
3.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4. 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多为孩子提供阅读材料,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情绪状态1. 幼小衔接前,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特长,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小学。
2. 学习家庭教育方法,为孩子提供合理的学习指导并适时进行矫正,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
3.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教育。
三、促进家庭和学校的紧密联系1. 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家长会、教育讲座等活动,了解小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2. 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成长情况。
3. 为孩子搭建学习平台,家庭作业按时检查,有条件的情况下,提供适当的学习辅导。
四、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1. 强调孩子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家长代替孩子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
2. 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3.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促使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
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情绪状态、促进家庭和学校的紧密联系、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指导,能够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过渡,全面发展。
家长应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注重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这样才能够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小衔接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阶段,这一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如家长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式单缺乏与学校的有效沟通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幼小衔接的质量,也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本文将全面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理论,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幼小衔接的理论体系,也能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二、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在当前的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家庭教育在这一阶段存在一些明显的现状和问题。
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多样性。
一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阶段的认识较为模糊,认为这只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简单过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他们可能只关注孩子的学科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孩子心理、社交和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而另一部分家长则可能过度焦虑,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适应能力期望过高,导致孩子承受巨大的压力。
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存在差异性。
一些家长可能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而一些家长则可能过于严厉,对孩子的行为和习惯要求过高,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都可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展。
家庭环境和氛围也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产生着深远影响。
家庭氛围紧张、亲子关系疏远等问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影响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一些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也可能限制孩子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小衔接家庭教育
读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
而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作为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作为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
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
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
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
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
”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
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九十年代初,中国和日本曾共同举办了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中,中国儿童暴露出的最大弱点是生活能力差。
一时间,日本新闻媒体便大肆鼓吹日本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将战胜中国学生,贬低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德行。
姑且不管日本人贬低中国学生的动机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深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
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们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
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
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
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
我从多年带班的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
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
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
三、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
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
例如,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刚入学几天,因好奇心强,上学特别积极,浑身是劲,可是没过多久,热情就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哭着要上幼儿园,不愿意上学。
这就是我们小学教育中常见的“恋园”现象。
“恋园”现象表明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在怀念幼儿园的生活方式。
此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而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静心耐心教育、引导孩子,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
可以带他去幼儿园看看,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可以跟孩子谈谈心,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帮他解决困难;还可以讲讲身边同龄孩子的故事,或者童话故事,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信心。
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来上课。
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
上学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
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
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
我们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提前教孩子认字、写字,往往忽视了孩子写字的姿势。
“先入为主”,坏习惯形成了,就很难纠正。
错误的写字方法,既影响字体美观,又影响写字速度,还影响孩子的小肌肉和骨骼的发育。
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
2、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
3、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要防止三种读书现象。
一是“念经书”,就是眼睛看着别处,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二是“看时书”,就是读书时老是看时间,你让我读半小时,我就读半小时,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三是“数量书”,就是读书的遍数为标准,你让我读三遍,我就读三遍,读一遍数一遍。
这三种读书都是没有质量的读书。
教育孩子读书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边读,边看,边思考。
低年级课文大多图文并茂,读读课文,看看图,图文对照想一想,读书就有效率,有质量。
一二年级读书要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
长期培养,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4、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