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修辞手法和写法辨析及表达效果

合集下载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粗浅,化抽象为详细,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较):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大: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明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屡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比照: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考虑。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挖苦。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详细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挖苦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提醒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衬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衬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挖苦语气;辛辣挖苦,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表达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展表达。

修辞手法的辨析与运用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效果和特点

修辞手法的辨析与运用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效果和特点

修辞手法的辨析与运用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效果和特点修辞手法的辨析与运用: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效果和特点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作者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达效果,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辨析与运用,并分析其效果和特点。

一、比喻与拟人比喻是通过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来传达某一事物的属性、特征或意义。

拟人则是将非人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行为或感情,使其栩栩如生。

比喻和拟人都可以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他的眼神如炬,犹如狼一般锋利。

”这里通过比喻,将眼神与炬火和狼相联系,突出了其锋利和凶狠的特点。

二、夸张与反语夸张是一种运用“放大”的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某一方面来强调其特征或效果。

反语则是用表面上的反向词语来强调事物实际的情况或表达某种感情。

这两种修辞手法常常用于幽默、讽刺或强调的场合。

例如,“他背上有千斤重的担子。

”这里通过夸张,突出了背负压力的沉重。

再比如,“这个计划真是太完美了,简直不能再完美了。

”通过反语,强调了计划的出众。

三、对偶与排比对偶是指在词句的组合上,通过将一对事物、概念或特征进行并列,使其产生一种对比或呼应的效果。

排比则是将多个相似或类似的词句进行并列,以增强修辞的效果。

对偶和排比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语言更加有韵律感。

例如,“既来之,则安之;既战之,则勇之。

”这里的对偶使句子节奏感强,并突出了“来”“安”“战”“勇”的呼应关系。

四、比较与衬托比较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揭示其共同点或差异,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

衬托则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其周围的事物进行对比,以凸显其突出性格或特征。

比较和衬托可以使描述更加生动,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她如花一般美丽,和身边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里通过比较和衬托,突出了主人公的美丽和与他人的差异。

五、借代与象征借代是通过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有时也可以通过用一种感官形象代替一种感受或情感。

现代文阅读修辞手法和写法辨析及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修辞手法和写法辨析及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修辞手法和写法辨析及表达效果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现代文常见修辞手法解析总结

现代文常见修辞手法解析总结

现代文常见修辞手法解析总结一、引言现代中文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以丰富写作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是作家或者作者在表达中使用的一种修饰语言的技巧。

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作者可以更加生动地描述事物、描绘情感、阐述观点等。

本文将对现代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总结,并探讨其在作品中的应用。

二、对比与夸张1. 对比手法对比手法通过对不同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事物的差异和特点,加深读者对事物的认识。

这种手法常用于描绘人物形象、描述环境以及阐述观点。

例子1:在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形象被对比塑造出来,一个文静而温柔,一个独立而倔强。

例子2:在《论语》中,孔子常与他的学生们进行对话,通过对比不同观点,突出自己的思想。

2. 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通过夸大某个事物或情感的程度,以渲染、强调或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夸张手法在文学作品和广告中广泛运用。

例子1:在郭敬明的小说《小时代》中,作者通过夸张的方式描绘了青春期的矛盾和痛苦。

例子2:在某汽车广告中,广告商夸张地宣称某款汽车拥有超强的动力和舒适的驾驶体验,以吸引潜在买家。

三、比喻与拟人1. 比喻手法比喻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描述或理解某个事物。

比喻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

例子1:在李清照的词中,常常出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样的比喻,用花谢来比喻人老去。

例子2: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疯子作为一个形象,通过与其他人对比,用来反思社会问题。

2. 拟人手法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看作有生命,赋予其人的形象和特征。

这样的修辞手法能够加深读者对事物的印象,并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例子1:在谢震业的《我的母亲》中,通过拟人手法,将作者的母亲形容成“永远年轻、永远关心我”的人。

例子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赋予了人的形象和个性特征,这样读者更容易对他产生共鸣。

四、借代与排比1. 借代手法借代是指用一事物代指另一事物,通过关联性的表达方式,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形象感。

初中语文阅读各种文体修辞特点及表达效果

初中语文阅读各种文体修辞特点及表达效果

初中语文阅读各种文体修辞特点及表达效果
初中语文阅读中常见的文体和修辞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如下:
1. 记叙文:
修辞特点:记叙文中常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

表达效果:通过使用修辞手法,记叙文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人物、事件和场景,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反应。

2. 说明文:
修辞特点:说明文的语言通常平实、准确,但有时也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说明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传递信息,因此其语言力求准确无误,条理清晰。

通过使用修辞手法,说明文可以更生动有趣地呈现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议论文:
修辞特点:议论文通常使用严谨、逻辑性强的语言,并经常使用对比、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来加强论证。

表达效果:议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说服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因此其语言力求有说服力。

通过使用修辞手法,议论文可以更有效地表达作者的观点,使读者信服。

4. 诗歌:
修辞特点:诗歌常常使用象征、隐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凝练、富有韵律感。

表达效果:诗歌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意象和美感,引发读者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5. 小说:
修辞特点:小说常常使用描写、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描绘场景和情节。

表达效果:小说通过丰富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深入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以上是初中语文阅读中常见的各种文体和修辞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通过了解这些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评析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评析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评析修辞手法是一种用于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艺术技巧,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更好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信息。

本文将讨论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评析其运用效果。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建立两种事物之间的类似关系,用一个事物来暗喻另一个事物,从而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此句中,将笑容与阳光进行类比,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对笑容的形容。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赋予非生物事物以人的属性或行为的修辞手法。

例如,"花朵向太阳微笑"。

这里,将花朵具有了人的表情和动作,使读者更容易与花朵产生情感共鸣。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过分夸大描述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诙谐、夸张的文章中。

例如,"他一天能吃十万只虫子"。

通过夸张的描述,使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威力和特殊之处。

四、排比排比是通过一系列相同结构的并列句或短语,来加强语气和节奏感的修辞手法。

例如,"她努力、她拼搏、她从不放弃"。

通过排比的句式,使句子更加有力量感和节奏感。

五、反问反问是以质询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常用于修辞和辩论中,使语气更加强烈。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环境吗?"通过反问的方式,向读者呈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六、对比对比是将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概念置于同一语句中,以突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常用于写景和写人的文章中。

例如,"大街上人来人往,繁华与寂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对比的手法,凸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七、比较比较是通过列举出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优势。

例如,"与其死记硬背,不如多动脑思考"。

通过对比两种学习方式的不同,引发读者对于动脑思考的重要性的思考。

通过运用上述修辞手法,作者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评析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评析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评析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通过巧妙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其效果进行评析。

一、比喻的运用与效果评析比喻是一种通过类比的手法,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地描绘出某种含义。

比喻的运用可以为文本增添视觉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比如,李白在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将白日比喻为山尽,黄河比喻为入海流,形象地描绘出阳光逐渐隐退和黄河汇入大海的画面,使整个诗歌形象更加生动。

二、拟人的运用与效果评析拟人是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从而增加文本的感情色彩和表达力。

拟人的运用可以让文本更具人情味,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比如,在王维的《画鸦》中,他写道:“我欲因之梦吴越”,通过将画中的鸦拟人,赋予其“梦吴越”的愿望,表现出主人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更加深入人心。

三、借景生情的运用与效果评析借景生情是通过描述自然景物来凸显文本中的情感,使情感更具感染力。

通过借景生情,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比如,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他用赤壁山水的变化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通过描绘赤壁山水的变幻来表达他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他的离愁别绪。

四、排比的运用与效果评析排比是指将相同结构的词语或短语排列在一起,增强修辞效果,使文本更加有节奏感和冲击力。

排比的运用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有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比如,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他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通过排列“难、闲”、“浪、丸”等相同结构的词语,使整个句子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文本的表现力。

五、夸张的运用与效果评析夸张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将事物的特征或情感进行夸大处理。

夸张的使用可以增加文本的戏剧性和幽默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比如,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他写道:“我被他们追了三百年!”通过夸张的语句,强调主人公受迫害的长时间和严重性,使读者更加理解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高考现代文阅读技巧(比喻和拟人)

高考现代文阅读技巧(比喻和拟人)

作用:(比喻VS拟人)VS象征
1、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 的、生疏的事物。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 ②化深奥为浅显; ③化抽象为具体; ④化冗长为简洁。 2、拟人写喜爱之物,可以把物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写憎恨 之物,可以把物写得丑态毕露。作用: ①色彩鲜明; ②描绘形象; ③表意丰富; ④充满情味。 3、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 思含蓄、深刻。 作用: ①全文线索; ②寄托情思; ③凸显品质。
2、必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 3、名词性、“定性”
拟人
判断: 1、比拟的一种(拟物、拟人)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 朵听。 拟人:太阳笑了/天哭了…… 2、拟人:物表现人的动作、情态、行为
比喻VS拟人
1、拟人不能出现“像”字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 的手抚摸着你。 ②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2、比喻重“喻”(名词性);拟人重“拟” (有人的动作、情状、行为) ①海燕像战士。 ②勇敢的海燕
例题:《没有天堂》2011山东,六(二)
分析下面两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1、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亦抱有敌意。 2、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 很舒适的小飞船。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 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 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唯一的出路, 而不是弃船逃走。
象征
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 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 判断: 1、固定象征意义的景/物,如“梅兰菊竹” 2、在特定文章中寄托着作者某种思想和情 感。
例一: (2011江苏《这是你的战争》) 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 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 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例二: (2011四川《锈损了的铁铃铛》) 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含义

现代文常见修辞手法解析与运用的实践总结

现代文常见修辞手法解析与运用的实践总结

现代文常见修辞手法解析与运用的实践总结修辞手法在现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还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本文将对现代文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其在写作中的运用。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对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比来表达思想、感情或形象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丰富作品的意境,使读者对描述的事物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利用比喻来突出某种特点或感触,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例如,在描写春天的时候可以说:“春天像一位害羞的少女,轻盈地穿过河畔,带来无尽的希望和温暖。

”这个比喻通过将春天与少女相比,传达出春天带来的希望和温暖。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赋予作品更加鲜活的形象,增强读者对作品的共鸣和感染力。

拟人在写作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可以用于描写事物、表达情感或者阐述观点。

例如,在描写大自然时可以说:“风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吹拂着树叶,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脸庞。

”这个拟人的描述使得风更加生动有趣,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风的特点和作用。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特点或影响来产生强烈的修辞效果的手法。

它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夸张常常用于幽默的表达,也可以用于强调某种情感或者突出某种特点。

例如,在描写一个非常高的建筑时可以说:“那座建筑仿佛直插云霄,足以拨动上帝的心弦。

”这个夸张的形容使得读者对建筑的高度有了更加鲜明和深刻的认识。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列举并并列同类的事物或者词语来加强修辞效果的手法。

它可以使作品更加有节奏感,增强语言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排比在修辞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章的构建。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优点时可以说:“他聪明、勤奋、善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这个排比的句子通过并列列举一系列优点,突出了被描述人的各种优点。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表达作者对某个问题的反思或者强调某个观点的手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修辞

《高考现代文阅读》——修辞
16
常见的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 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手 法。 形式上的作用: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 坏的显得更坏,使语言色彩鲜明;使所表 现的事物特征或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 更突出。
17
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
引用
引用名人名言、史料、资料、诗词、 典故、俗语等。 形式上的作用:丰富文章的内涵(说明文、 散文);使文章增添文学色彩(说明文); 更深刻地揭示中心(议论文)。
共同点: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不同点: 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作用:设问注意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 发读者思考。 反问主要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 更加鲜明。 例①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反问 例②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设问
14
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
高考复习系列课件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修辞
1
表达技巧及效果分析
• 提问方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
分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作用)
• 答题常格:表达(一般性修辞手法)+效果(情景状
况&情感)
• 表达变格:叠词、数量词、引用 • 效果变格:情景状况+情感+语言功能 • 有语言功能的修辞:排比+叠词+反复+对偶 • 注意:题干中已经告知辞格,回答效果部分即可。
22
05年全国卷《一日的春光》
“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1)作者反复这样说,原因有:到处寻找春 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引;在漫长的冬天里苦苦等 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 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和朋友去大觉寺看杏花仍然未 得春的消息。 (2)作者反复这样说,作用有:层层渲染了因未 得春光而极其失望的情绪;欲扬先抑,突出了作者 终于得到了“一日的春光”的不易。(或对比, “我不信了春天”的失落与下文自己终得“一日的 23 春光”的喜悦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其不易。)

【暑假阅读】部编版三升四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专题05修辞手法及作用(有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部编版三升四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专题05修辞手法及作用(有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现代文阅读专题05 修辞手法及作用【方法技巧】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1.⽐喻:化平淡为⽐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给物赋予⽐的形态情感(指拟⽐),描写⽐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氛,增强感染⽐,增强联想;创造⽐氛,揭⽐本质,给⽐以启⽐。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以深刻的印象。

8.对⽐: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问⽐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语⽐强烈,强化情感。

【典型例题】例: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窗①我喜欢窗,它可以把我引往有花鸟林木的地方,有蓝天白云的地方,有繁星明月的地方。

②透过那方方的窗格,你也许看到对面人家围墙上有早起的牵牛花,那娴雅紫色的花瓣带着被露水滋润过的清新;你也许看到电线那儿有一两只麻雀在跳上跳下,也许是三四只,恰像一小串轻盈俏皮的音符;你也许看到一株芭蕉舒展着它肥大的绿叶,悠闲地在微风中轻荡,或者是一株朴实的木瓜树,那直直的树干把大片大片的叶子高高地举向天空。

也许,你看到的只是一段淡灰色的围墙,下面是深红或浅绿油漆的门顶,而那淡蓝色匀净的天空,就轻轻地填满了剩余的空间。

③不论你看到的是什么,你都会觉得这是一幅生动而又宁静的画,而那均匀的窗格就是当初构图时所画的虚线。

④有风的时候,那拂动的枝、抖颤的叶,加上那飒飒的声音,那不只是一幅画,而是一首歌。

⑤下雨的时候,你可以欣赏窗外那斜斜的雨丝、淡淡的雨雾,以及那朵朵的花、片片的叶,都怎样由于雨水的湿润而加深了颜色。

⑥每一扇窗都有它不同的画面,每一扇不同画面的窗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天气,都有它不同的姿态。

【问题】第②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现代文阅读常见手法及作用

现代文阅读常见手法及作用

现代文阅读常见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抽象为具体2)对比使所阐述的观点更加鲜明突出3)排比增强气势4)设问激发阅读想象,引起读者思考5)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6)反问强化情感7)对偶便于吟诵,赋予词句满满音乐感8)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易于读者深刻理解其中涵义9)反复给读者带来深刻印象10)比拟赋予物作为人的形态情感,使描写更形象生动,表意丰富⏹表现手法1)象征加强表达效果,易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形象化2)对比突出事物本质,使表达内容更深刻鲜明3)白描以少胜多,更加凸显所描述内容的特点4)暗示引起读者思考,探索文章背后的涵义(要表达的内容主旨)5)夹叙夹议加深对所叙述事实的深刻认识和理解6)侧面烘托更加有力地渲染,强调所要表现的事物7)比兴强化文章的整体表现力8)一语双关使描写的对象更生动形象,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9)铺垫为文章着重描写的内容奠定基础⏹不同位置中句子的作用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为下文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升华主旨✧照应前文,前后呼应,引人回味3)点睛句✧句子含义深刻,引发读者深刻思考✧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文章主旨5)情感句直抒胸臆,表达内在情感6)转承句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作用7)矛盾句表达深刻见解,或揭示文章深刻内涵⏹论证手法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表达方式1)叙述2)描写3)说明便于清晰地将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关系等描述出来4)议论使文章阐述的内容更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思想深度5)抒情。

现代文的修辞手法与表达

现代文的修辞手法与表达

现代文的修辞手法与表达现代文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在现代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在现代文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一些有效的表达方式。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用一种事物来描绘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比较两种没有直接联系的事物或概念。

比喻手法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例如:1. "他像一匹奔腾的野马,奋不顾身地冲向目标。

" 这个比喻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形象。

2. "岁月就像一面无情的镜子,显露出每个人真实的面貌。

" 这个比喻将岁月与镜子相联系,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们面对现实的不可回避。

二、夸张手法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或减少事物的特征来达到修辞效果的手法,常用于夸张事物的特点或表达强烈的情感。

夸张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表达力。

例如:1. "我一夜未眠,汗如雨下。

" 这个夸张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在紧张情况下的焦虑和疲惫。

2. "他的笑声如雷轰鸣,震得整个房间都在颤抖。

" 这个夸张的描写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喜悦和力量。

三、排比手法排比是一种经常使用并列句的修辞手法,通过使用类似的结构和语法,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排比手法可以使文章有律动感、节奏感和层次感。

例如:1.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2. "努力,奋斗,拼搏,我们的目标始终不变。

"四、拟人手法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的修辞手法,常用来表达人们对事物的感受和审视。

拟人手法可以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1. "大地欢迎着春天的到来,万物都焕发着生机。

现代文阅读之写作手法及作用

现代文阅读之写作手法及作用
特征: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节或 细节描写 情节的描写。
作用:①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②连接故事情节;③丰富作品内 涵;④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作答指导
考点3:表现手法及作用
作答指导
①看上下文的联系,从中分析文章所用的表现手 法。判断时,需结合全文来进行分析概括。
自然环境
环 境 描 写
社会环境
特征 作用 特征
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及景物等的描写。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等;②烘托人物心境,衬托人物形 象,表现人物性格;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④渲染气氛,抒发感情; ⑤突出、深化主题。 对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的 描写。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
答题规范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设问
辨析 有问有答。
作用
①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②层次分明,结构紧凑;③可以更好地表现人 物的思想活动。
答题规范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考点2:描写方法及作用
常见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 特征 对人物的容貌、体态、服饰等进行描写。 作用 以“形”传“神”,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
作用
①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而有趣。不仅能让读 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 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答题规范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 情景(或特点),抒发了/展现了……的情感/场景。

现代文阅读·掌握修辞

现代文阅读·掌握修辞

现代文阅读·掌握修辞
常见的12种修辞手法:
1.比喻的表达效果:
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感人;
化深奥为浅显易懂;……
2.比拟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增强感情色彩。

3.夸张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4.借代的表达效果: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5.对比的表达效果:
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语言的色彩更加鲜明。

6.对偶的表达效果:
整齐匀称,增添语言的韵律美;语言凝练,蕴藏丰富的内容。

7.排比的表达效果: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增强语势,表达激情。

8.反复的表达效果:
突出重点,深化主题;抒发激情,增添旋律美。

9.设问的表达效果:
引起注意,启发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10.反问的表达效果: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11.引用的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提高表现力。

12.反语的表达效果:前者多讽刺否定;后者多含蓄幽默。

现代文从表达方式角度赏析句子

现代文从表达方式角度赏析句子

现代文从表达方式角度赏析句子1. 语文阅读如何从内容和表现手法来赏析句子一、句子赏析的切入点(一)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修辞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3.2008南宁市中考阅读题《伟大的悲剧》(节选)中的题目(第15题):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浮现的美好事物”比作“心中的海市蜃楼”,两者相通之处是“再也无法拥有”,“心中的海市蜃楼”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

2.从特殊句式入手赏析。

(1)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现代文常见修辞手法总结

现代文常见修辞手法总结

现代文常见修辞手法总结现代文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文体,修辞手法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

本文将对现代文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运用比喻,作者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从而更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比喻常常出现在描写、叙事和议论文中。

例如,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里用“明月光”比喻床前的景象,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感受。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作者可以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代入感。

例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他叫嚷,他恐怖,他手舞足蹈;他在楼上,我在楼下摔跤的时候,他也赶紧来摔跤。

”这里将楼梯拟人化,描写了作者摔跤时的情景,让读者产生直观的感受。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的修辞手法。

通过夸张,作者可以将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情感表达得更加强烈和深刻,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写道:“东方不败”这个角色身穿黑袍,行动迅猛,力量强大,几乎无人能敌。

这种夸张的手法使得读者对这个角色产生了强烈的印象。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将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重复,以形成鲜明、对比或平衡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作者可以使表达更加有力、有节奏感。

例如,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看到背后的黑漆漆的山群,象着黑色的底片中一窜亮光——披着细长条光源衬衣的大漆漆的帅影。

”这里通过对“背后的黑漆漆的山群”和“大漆漆的帅影”进行排比,使得形象更加鲜明。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以提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立场或意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反问,作者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我以为中华民族一向有不怕死的优良传统,既是你是我的大学生,本领比我强,怎么老是活在我的死志愿上?”这里通过反问,凸显了角色的矛盾心理和失落感,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修辞手法和写法辨析及表达效果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四、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

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五、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与其在文章中的含义的答题要求
也不尽相同,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请看例题:“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请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对“作用”的解答,我们从三个方面:一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二其内容上,说明他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人;三是主题上,说明当时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如果将文题改为“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可答为“从孔乙己的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地位来看,说明当时社会土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概念的辨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以及艺术手法,写作手法,写作技巧等概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用得比较混乱。

原因在于,多年来,相关的语言文学著作在应用这些概念时随意性太强,缺乏一个对其内涵外延公认的明确界定。

这种混乱也影响到了高考题。

2007年的一道全国高考语文题就是一例。

这道题是这样的: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问的是表现手法,但答案却是“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

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是并列关系,那么,根据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只要答
出想象即可,不必去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如果是从属关系,那么就应当答成“运用比喻、拟人和想象的表现手法”,而不必弄出个“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这样含糊不清的说法来。

看来,高考命题人是把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混在一起了。

作为第一线的老师,面对学生,又不得不把这些概念理一理。

我们看看,这样理一下怎么样?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表达方式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当然,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

至于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

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简单地说,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从而促进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的某种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从多年来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看,常见的需要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它不同于修辞手法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而是
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象征、用典、联想和想象、寓庄于谐、衬托、对比、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等等。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是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表现手法是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主要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这是公认的,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等等。

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另外,还有结构手法,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照应、顺叙倒叙插叙等。

上面这四个概念: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要概括到一个属概念下,是否可以用“表达技巧”呢?请诸同仁也揣摩揣摩。

至于
艺术手法,写作手法,写作技巧如何和上面几个概念相通同,也请大家琢摩琢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