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及处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发热的处理ppt课件
药;(家庭用) 4、密切观察子在没有去医院前发生高热或 高热惊厥、抽搐时那么是先去医院还是先做 些退热处理? 护士答:对于高热的℃孩子,家长最好先做一 些降温处理,等孩子体温有所下降后再去医 院,到医院后,把孩子在家中发热的情况及 处理情况告知医生即可,把体温降至38.5℃ 一下,对孩子才是安全的。
5. 多饮水,给宝宝喂流质饮食,以保证机体足够的能量及水 分。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虚脱。水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可 使体温下降并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
2.药物降温
若孩子发烧38.5℃以上,或者物理降温无效果时就要 用一些退热药,常用的有对乙氨基酚,布洛芬,双 氯芬酸,尼美舒利等。
体温达到39℃以上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有 4%~12%的孩子在高热时会发生惊厥,惊厥反复发
16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4、药物降温:口服退烧药,或将退热栓塞于 肛门。(家庭用)
17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第五步:及时就医
18
注意事项
1、当孩子意识丧失,全身对称性强直性阵发 性痉挛或抽搐时,家长不要着急抱往医院, 而是要等孩子意识恢复再送医院;
2、经处理,孩子惊厥停止,也要送医院查明 原因;
毛巾或贴降温贴;
14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2、温水擦浴:用温水毛巾反复擦浴大静脉行 走处颈部、腋窝、腹股沟、肘窝等处,使之 皮肤发红,以利散热;
15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3、温水浴:水温以32-36°为宜,水量至躯 干为宜,拖起患儿头肩部,身体卧于盆中, 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多擦洗皮肤,帮助汗 腺分泌。
3
如何定义小儿发烧
4
降温的方法
1.物理降温
发热38.5℃以下最好选择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方法很多。 1. 温水擦浴。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
5. 多饮水,给宝宝喂流质饮食,以保证机体足够的能量及水 分。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虚脱。水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可 使体温下降并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
2.药物降温
若孩子发烧38.5℃以上,或者物理降温无效果时就要 用一些退热药,常用的有对乙氨基酚,布洛芬,双 氯芬酸,尼美舒利等。
体温达到39℃以上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有 4%~12%的孩子在高热时会发生惊厥,惊厥反复发
16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4、药物降温:口服退烧药,或将退热栓塞于 肛门。(家庭用)
17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第五步:及时就医
18
注意事项
1、当孩子意识丧失,全身对称性强直性阵发 性痉挛或抽搐时,家长不要着急抱往医院, 而是要等孩子意识恢复再送医院;
2、经处理,孩子惊厥停止,也要送医院查明 原因;
毛巾或贴降温贴;
14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2、温水擦浴:用温水毛巾反复擦浴大静脉行 走处颈部、腋窝、腹股沟、肘窝等处,使之 皮肤发红,以利散热;
15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3、温水浴:水温以32-36°为宜,水量至躯 干为宜,拖起患儿头肩部,身体卧于盆中, 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多擦洗皮肤,帮助汗 腺分泌。
3
如何定义小儿发烧
4
降温的方法
1.物理降温
发热38.5℃以下最好选择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方法很多。 1. 温水擦浴。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
发热患儿的治疗及护理ppt课件
ppt课件.
28
护理措施
4、降低体温,腋表温度>38.5℃时可遵医嘱给予 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常用物理降温方法有冰枕、 冰敷、温水浴、醇浴、冰垫等。行降温措施30分 种后应复测体温。
5、休息及环境护理:应特别重视患儿的休息,提供 患者合适的休息环境,如果发热时间过久,温度 过高,会使患儿体内营养物质及氧的消耗大大增 加,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应让患儿多卧床休息。室 温维持在18~22℃左右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冷盐水灌肠:婴幼儿用冷盐水150~300ml,儿童
用300~500ml,冷盐水温度为20℃左右。
ppt课件.
21
退热药
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 酚
阿司匹林
安乃近
柴胡注射液
复方氨基比 林
ppt课件.
22
如何选择退热药?
阿司匹林
是一种古老的退热药,1899年开始使用,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 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其最严重副作用是瑞氏综合征,病死率 为30%。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该药在国内 儿科也趋于淘汰。
ppt课件.
8
病因
• 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 下三大类:
• 一、外在因素: 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 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 二、内在因素: 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 三、其他因素: 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白喉、百口咳、破伤风 等反应。
ppt课件.
23
如何选择退热药?
对乙酰氨基酚
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 引起肝毒性。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 首选退热药。4-6小时服一次。 代表药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小朋友发烧健康指导PPT课件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如何判断小朋友是否发烧
超过37.5℃可被视为发烧
发烧时的注意 事项
发烧时的注意事项
让小朋友休息并保持充足的睡眠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发烧时的注意事项
给予适量的饮食和水分补充 注意观察症状变化
如何降低小朋 友的体温如何降低朋友的体温使用退烧药物,但需遵医嘱使用 用温水擦拭小朋友的身体,帮助散热
小朋友发烧健 康指导PPT课件
目录 发烧的定义与原因 如何判断小朋友是否发烧 发烧时的注意事项 如何降低小朋友的体温 何时应该就医 预防发烧的方法
发烧的定义与 原因
发烧的定义与原因
定义: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原因:感染、免疫系统反应、 药物反应等
如何判断小朋 友是否发烧
如何判断小朋友是否发烧
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正常体温范围为36.5℃-37.5℃
如何降低小朋友的体温
避免过度穿戴衣物,保持舒适 适度 给予冷却饮品,如温开水或果 汁
何时应该就医
何时应该就医
发烧超过三天 伴有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
何时应该就医
小朋友有其他慢性病症状
预防发烧的方 法
预防发烧的方法
手卫生的重要性 避免接触已感染人群
预防发烧的方法
注射疫苗,增强免疫力 营养均衡,保持身体健康
患儿发烧病情健康教育PPT
如果情况持续恶化或不见好转,及时就 医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患儿发烧病情健康教育 PPT
目录 患儿发烧的原因 如何判断患儿发烧的程度 如何处理患儿的发烧症状 何时需要就医 预防患儿发烧的措施 常见的发烧误区 发烧后的病情观察
患儿发烧的原 因
患儿发烧的原因
病毒感染: 感冒、流感等 细菌感染: 扁桃体炎、肺炎等
患儿发烧的原因
免疫系统问题: 自身免疫性疾病 牙齿生长: 此时体温可能会稍微升高
使用温水擦浴或冷敷帮助降温 根据医生指导给予适量的退热药物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患儿出现高热、持续高热 伴随有明显的疼痛、呕吐或呼 吸困难
何时需要就医
患儿出现皮疹或其他不适症状 患儿有慢性疾病、免疫系统问题或心脏 病史
预防患儿发烧 的措施
预防患儿发烧的措施
注射疫苗以预防感染性疾病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预防患儿发烧的措施
避免接触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 饮食均衡,提高身体抵抗力
常见的发烧误 区
常见的发烧误区
不要用冷水擦浴降温 不要过度包裹患儿
常见的发烧误区
不要使用过量的退热药物 不要轻易使用抗生素
发烧后的病情 观察
发烧后的病情观察
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其他不适症 状 注意患儿的饮食和睡眠情况
发烧后的病情观察
如何判断患儿 发烧的程度
如何判断患儿发烧的程度
使用体温计量体温 正常体温范围是36.5°C
体温超过38°C表示发烧 体温超过39°C需要及时就医
如何处理患儿 的发烧症状
如何处理患儿的发烧症状
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内温度 给予患儿适量的水分补充
如何处理患儿的发烧症状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患儿发烧病情健康教育 PPT
目录 患儿发烧的原因 如何判断患儿发烧的程度 如何处理患儿的发烧症状 何时需要就医 预防患儿发烧的措施 常见的发烧误区 发烧后的病情观察
患儿发烧的原 因
患儿发烧的原因
病毒感染: 感冒、流感等 细菌感染: 扁桃体炎、肺炎等
患儿发烧的原因
免疫系统问题: 自身免疫性疾病 牙齿生长: 此时体温可能会稍微升高
使用温水擦浴或冷敷帮助降温 根据医生指导给予适量的退热药物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患儿出现高热、持续高热 伴随有明显的疼痛、呕吐或呼 吸困难
何时需要就医
患儿出现皮疹或其他不适症状 患儿有慢性疾病、免疫系统问题或心脏 病史
预防患儿发烧 的措施
预防患儿发烧的措施
注射疫苗以预防感染性疾病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预防患儿发烧的措施
避免接触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 饮食均衡,提高身体抵抗力
常见的发烧误 区
常见的发烧误区
不要用冷水擦浴降温 不要过度包裹患儿
常见的发烧误区
不要使用过量的退热药物 不要轻易使用抗生素
发烧后的病情 观察
发烧后的病情观察
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其他不适症 状 注意患儿的饮食和睡眠情况
发烧后的病情观察
如何判断患儿 发烧的程度
如何判断患儿发烧的程度
使用体温计量体温 正常体温范围是36.5°C
体温超过38°C表示发烧 体温超过39°C需要及时就医
如何处理患儿 的发烧症状
如何处理患儿的发烧症状
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内温度 给予患儿适量的水分补充
如何处理患儿的发烧症状
小儿发烧健康宣讲PPT课件
食平衡、注意个人卫生等。
小儿发烧的预防措施
小儿发烧需要如何预防传染?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
与病人过于亲密接触等。
结语
结语
小儿发烧虽然常见,但是家长仍然需要 引起重视,遵守防病、防疫等措施,提 高孩子的免疫力,保障家庭成员的健康 。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用肛温计。不建议使用口温计或腋窝温 度计。
应对小儿发烧的措施
小儿发烧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温适宜
、多喝水、休息、避免大运动量等。
应对小儿发烧的措施
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 - 高烧不退或退烧后又复发、呼
吸困难、失语、抽搐等。
小儿发烧的预防措施
小儿发烧的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小儿发烧? - 注重锻炼、保持充足睡眠、饮
小儿发烧健康宣讲PPT 课件
目录 引言 小儿发烧的症状 应对小儿发烧的措施 小儿发烧的预防措施 结语
引言
引言
什么是发烧? - 发烧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
围。
引言
常见。
引言
小儿发烧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吗? - 需要,因为小儿的身体抵抗力
较差,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小儿的 发育成长。
小儿发烧的症状
小儿发烧的症状
什么是高烧/低烧? - 高烧:体温超过39度。 - 低烧:体温在37.5℃-38℃之间
。
小儿发烧的症状
小儿发烧时有哪些常见症状? - 发热、头疼、喉咙疼痛、咳嗽
、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
应对小儿发烧的措施
应对小儿发烧的措施
如何给小儿量体温? - 推荐使用电子体温计,必要时
小儿发烧的预防措施
小儿发烧需要如何预防传染?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
与病人过于亲密接触等。
结语
结语
小儿发烧虽然常见,但是家长仍然需要 引起重视,遵守防病、防疫等措施,提 高孩子的免疫力,保障家庭成员的健康 。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用肛温计。不建议使用口温计或腋窝温 度计。
应对小儿发烧的措施
小儿发烧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温适宜
、多喝水、休息、避免大运动量等。
应对小儿发烧的措施
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 - 高烧不退或退烧后又复发、呼
吸困难、失语、抽搐等。
小儿发烧的预防措施
小儿发烧的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小儿发烧? - 注重锻炼、保持充足睡眠、饮
小儿发烧健康宣讲PPT 课件
目录 引言 小儿发烧的症状 应对小儿发烧的措施 小儿发烧的预防措施 结语
引言
引言
什么是发烧? - 发烧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
围。
引言
常见。
引言
小儿发烧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吗? - 需要,因为小儿的身体抵抗力
较差,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小儿的 发育成长。
小儿发烧的症状
小儿发烧的症状
什么是高烧/低烧? - 高烧:体温超过39度。 - 低烧:体温在37.5℃-38℃之间
。
小儿发烧的症状
小儿发烧时有哪些常见症状? - 发热、头疼、喉咙疼痛、咳嗽
、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
应对小儿发烧的措施
应对小儿发烧的措施
如何给小儿量体温? - 推荐使用电子体温计,必要时
宝宝发热的健康宣教PPT课件
长期健康管理计划制定
建立健康档案
为宝宝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生长发育、疾病史等信息,方 便医生了解宝宝身体状况。
制定个性化管理计 划
根据宝宝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包括饮 食、运动、作息等方面的建议。
定期随访和评估
定期对宝宝进行随访和评估,了解宝宝身体状况的变化, 及时调整管理计划。
THANKS
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
有助于家长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积极心态培养
鼓励家长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以更好地照顾宝宝。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证家长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亲子沟通技巧分享
倾听与理解
耐心倾听宝宝的诉求,理解宝宝的感受和需求。
鼓励与赞美
及时给予宝宝肯定和鼓励,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有效沟通方式
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育儿
鼓励爸爸、妈妈等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宝宝的照顾和教育,增强家 庭凝聚力。
家庭环境优化
保持家庭环境整洁、温馨,为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避免家庭矛盾冲突
妥善处理家庭矛盾,避免在宝宝面前争吵或发生冲突,以免给宝宝 带来不良影响。
06
预防复发及长期管理
增强宝宝免疫力措施
合理饮食
保证宝宝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身 体免疫力。
发热分类
根据体温高低,可分为低热(37.5℃~38℃)、中热(38.1℃~39℃)、高热 (39.1℃~40.4℃)、超高热(>40.5℃)。
常见原因及危险因素
常见原因
感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 非感染(如结缔组织病、肿瘤等)因 素均可引起发热。
危险因素
宝宝年龄越小,体温调节能力越差, 发生高热惊厥的风险越高;同时,长 期发热可能导致宝宝消耗增加,出现 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小儿发热护理PPT课件
测试时间:觉察到孩子发热时,可以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这样一天测量6次,把测试结果绘成坐标图,这样有助于细致、准确地掌握病情。如果就医的话,这也是提供给医生的绝好第一手资料。
测试位置
宝宝的体温测量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腋温、口温、耳温、肛温。其中肛温的测量温度最准确,但大多数妈妈都不喜欢用这种方法,因为宝宝不容易配合。
玻璃体温计示值准确,稳定性高,但易碎。
01
电子体温计读数清晰,便于携带,但易受干扰。
02
耳式体温计快速测温,但不便于掌握用法。
03
各种体温计的优缺点
能测得准确温度。
测体温。
要等待30分钟以后测量。
下有汗要擦干后再测。
耳温:必须耳内无阻塞物或过多耳垢堆积才
新生儿太小,禁止用口表像大人一样
口温:应注意刚吃或喝完东西时不要测温,
孩子发烧不超过38.5℃,建议只用物理降温,但如超过38.5℃或孩子有惊厥史,要及时用退烧药。
父母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如果宝宝发烧超过38.5℃
小儿高热的预防
2
1
3
Step1 保持宝宝呼吸通畅
Step2 控制惊厥:捏、按压宝宝的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两三分钟
Step3 降低体温:物理降温加退热药、镇静药。
紧急应对高热惊厥
谢谢!
202X
汇报人姓名
03
不超过38.5℃的处理措施
温水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
01
热水泡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
02
小儿发热诊疗指南PPT课件
小儿发热诊疗指南PPT 课件
目录 导言 诊断 治疗 就医建议 预防 总结
导言
导言
小儿发热是常见的症状,家长需要了解 如何正确诊疗 本课件将介绍小儿发热的诊断和治疗指 南
诊断
诊断
确定是否为发热:测量体温可用口表、 耳温计或额温计
高热的定义:体温超过38℃
诊断
根据体温持续时间和其他症状进行分析
预防
注射相应的疫苗,提高免疫力
总结
总结
小儿发热是常见症状,但需要注意正确 诊疗 在家庭中可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来缓解 症状
总结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建议就医寻求专 业诊断和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Hale Waihona Puke 治疗治疗注意体温调节:穿薄衣服,保持室内通 风
注意水分补充:多饮水,避免脱水
治疗
使用退热药:对于体温较高且伴有不适 症状的儿童,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
就医建议
就医建议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超过3天,建议就 医
医生会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并给出 相应的治疗建议
预防
预防
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避免接触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群
目录 导言 诊断 治疗 就医建议 预防 总结
导言
导言
小儿发热是常见的症状,家长需要了解 如何正确诊疗 本课件将介绍小儿发热的诊断和治疗指 南
诊断
诊断
确定是否为发热:测量体温可用口表、 耳温计或额温计
高热的定义:体温超过38℃
诊断
根据体温持续时间和其他症状进行分析
预防
注射相应的疫苗,提高免疫力
总结
总结
小儿发热是常见症状,但需要注意正确 诊疗 在家庭中可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来缓解 症状
总结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建议就医寻求专 业诊断和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Hale Waihona Puke 治疗治疗注意体温调节:穿薄衣服,保持室内通 风
注意水分补充:多饮水,避免脱水
治疗
使用退热药:对于体温较高且伴有不适 症状的儿童,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
就医建议
就医建议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超过3天,建议就 医
医生会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并给出 相应的治疗建议
预防
预防
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避免接触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群
小儿发热的护理ppt课件
2023-2026
ONE
KEEP VIEW
小儿发热的护理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发热的定义及分类 • 发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及处理原则 • 发热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 发热的预防及健康教育
PART 01
发热的定义及分类
发热的定义
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 常值的情况,通常以 37.5℃为标准。
补充水分
发热会导致宝宝体内水分蒸发增加, 应多喂水或稀释的果汁,以补充身体 所需的水分。
饮食调整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 、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宝宝 肠胃负担。
观察病情
密切关注宝宝的体温、呼吸、精神状 态等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 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发热的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用药
注意脱水症状
如宝宝体温不超过38.5℃,一般不需要使 用退热药物,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如宝宝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等 症状,应及时就医,以防脱水。
预防交叉感染
及时就医
发热期间尽量避免带宝宝去公共场所,减 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如宝宝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 ,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病情给予相 应的治疗建议。
04
适当锻炼
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对小儿发热的健康教育
发热定义及症状 发热原因
发热处理方法 及时就医
向家长介绍发热的症状、体征及可能的发展过程,以便家长能 够及时发现并处理。
解释引起发热的原因,包括感染、炎症、过敏等,以帮助家长 了解孩子发热的原因。
指导家长如何正确使用退热药、物理降温等方法来帮助孩子降 低体温。
ONE
KEEP VIEW
小儿发热的护理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发热的定义及分类 • 发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及处理原则 • 发热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 发热的预防及健康教育
PART 01
发热的定义及分类
发热的定义
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 常值的情况,通常以 37.5℃为标准。
补充水分
发热会导致宝宝体内水分蒸发增加, 应多喂水或稀释的果汁,以补充身体 所需的水分。
饮食调整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 、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宝宝 肠胃负担。
观察病情
密切关注宝宝的体温、呼吸、精神状 态等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 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发热的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用药
注意脱水症状
如宝宝体温不超过38.5℃,一般不需要使 用退热药物,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如宝宝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等 症状,应及时就医,以防脱水。
预防交叉感染
及时就医
发热期间尽量避免带宝宝去公共场所,减 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如宝宝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 ,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病情给予相 应的治疗建议。
04
适当锻炼
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对小儿发热的健康教育
发热定义及症状 发热原因
发热处理方法 及时就医
向家长介绍发热的症状、体征及可能的发展过程,以便家长能 够及时发现并处理。
解释引起发热的原因,包括感染、炎症、过敏等,以帮助家长 了解孩子发热的原因。
指导家长如何正确使用退热药、物理降温等方法来帮助孩子降 低体温。
小儿发热的诊断及治疗完整版ppt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第三页,共二十五页。
病 因 (Bing)
感染(Ran)性疾
病: 发热的首位原因
全身性或局灶性
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
。
非感染性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 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 重度脱水
过冷或过热,浴中需加水时应在远离患儿处搅动。病情重及精神、 面色、呼吸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
第十六页,共二十五页。
(3) 温湿敷:30度左右温水沾湿大毛巾。注意事项同上。按着 热的扩散原理,随孩子的大小,用小毛巾或大毛巾浸泡于 低于病儿体温1~2度的温水中,拧干后辅放在患儿的胸腹部 ,或裹住患儿身体,只需露出面部及足底约10min左右更换 一次。如病儿脸色发紫、发抖、四(Si)肢发凉时,应停止使用 。
对外界事物无反应,病态面 容、各种刺激不能唤醒、虚
弱、哭声尖或持续哭叫
呼吸
鼻翼扇动,
气促:6-12个月呼吸频率为>50/min, >12个月呼吸频率为>40/min
呻吟 气促:呼吸频率>60/min
中至重度吸气性凹陷
氧饱和度≤95%,闻及湿啰音
脱水
正常皮肤、 眼睛和黏膜
湿润
黏膜干燥、喂养困难、毛细血管充盈时 间≥3s和尿量减少
★每4h交替使用,疗(Liao)程不超过3d。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五页。
注 意事项 (Zhu)
• 安乃近(Jin)可致中性粒细胞数减少,儿童不推荐应用。
• 阿司匹林与其他退热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效果相当, 但增加胃溃疡和胃出血风险;同时可影响血小板功能,增加出血 概率;儿童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时,增加Reye综合症风险。不推荐 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在儿童中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热(Hypertherma)
少数病理性体温升高可超过体温调定点 水平,称超高热(Hypertherma),是 体温调节机制失控或调节障碍的结果, 可见于中暑、甲状腺机能亢进、下丘脑 有退行性病变破坏体温调控、截瘫之类 神经系统疾病时,严重皮肤病患儿亦可 因散热障碍致体温过高。一般而言,体 温超过41摄氏度即很少有生理机制介导 的。
从体温中枢发出调温指令到达产热器官 和散热器官。即一方面通过运动神经引 起骨骼肌的紧张度增高或寒战使产热增 多,另一方面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皮肤血 管收缩,使散热减少,由于产热大于散 热,体温乃相应上升直至与调定点新高 度相适应。
五. 发热时机体代谢与主要机能
变化
(一)代谢改变: 1. 蛋白质代谢:传染病伴高热者蛋白质分
解加强,尿氮较正常增加2~3倍。 2. 糖和脂肪代谢:发热时糖代谢加强,葡
萄糖无氧酵解也增强,组织内乳酸增加。发热时 脂肪分解也显著加强并用氧化不全,病人可出现 酮血症和酮尿。
3. 水盐代谢:发热高峰时,尿量常明显减 少,Na+和Cl-滞留体内。高热使皮肤和呼吸道 水分蒸发增多。加上出汗和饮水不足,可引起脱 水,脱水也可加重发热。
(1)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细胞对病 毒感染的反应产物;
(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是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INF 双相热的第一峰是TNF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 所致,第二热相是通过LP而引起的;
(3)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是一种肝素-结合 蛋白质,对人体多形核白细胞有化学促活作 用
内生致热原的作用方式:即要经过一段潜 伏期,很可能要通某种或多个中间环节, 导致调定点上移,再通过调温反应而引 起发热。许多作者推测有某种或某些中 枢介质参与发热的中枢机制。最受重视 的是前列腺素E(PGE)、cAMP和 Na+/Ca2+比值。
四. 发热机制
发热机制较复杂,第一环节是激活的作 用,第二环节,即共同的中介环节,主 要是EP;第三环节是中枢机制。LP在下 丘脑通过中枢介质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 也不排除激活物起效应器官的反应。
主要发热激活物
1. 微生物:革兰氏阴性菌的胞壁内含有 内毒素(ET),是一种有代表性的细菌致 热原。ET激活了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使其 释放白细胞致热原,引起发热。革兰氏阳 性菌菌体可分离出外毒素亦可释放白细胞 致热原。 病毒感染激活白细胞致热原,其 作用可能与红细胞凝集素有关。 2. 致炎物和炎症激活物:有些致炎 物如尿酸结晶、硅酸结晶及非传染性炎性 渗出液中都含有激活物,均可释放白细胞 致热原。
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EP)
白细胞致热原(Leucocytic Pyrogen, LP) LP能释放致热原,因来自体内故称内生 致热原。中性粒细胞、血单核细胞和组 织巨噬细胞受激活后均能产生、释放LP。 LP除引起发热外,还引起许多疾病炎症 反应。现已公认LP即IL-1。 除LP 外近年来又发现三种内生致热原:
小儿发热及处理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性疾 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婴幼儿 对发热较为敏感,易致"高热惊厥",但 发热本身又可增强某些防御反应,且热 型和热程又可反映病情变化,可作为诊 断、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 目前不少医生凡遇高热均应用氟美松、 安痛定注射强行解热,极易产生不良后 果。故有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热。
周,经体检及常规辅助检查不能确诊者 慢性低热指低热持续1个月以上
发热的常见热型
稽留热:持续发热,体温波动很小,一般不 超过0.6℃
弛张热:发热体温波动上下2~3℃,但未回 到正常
间歇热:发热回到正常至少24小时又发热 双峰热:24小时内发热有两次高峰 复发性或再发性热:发热多次发作,每次持
续数日,发作期间1至数日正常 不规则热:热型无一定规则
三. 发热原因
致热原和激活物:分内外两种致热原。 内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EP) 是人体多种细胞经各种激活剂刺激所产 生的致热物质,EP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 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细胞。 内致热原是感染与炎症引起发热的共同 因素。外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 (病原体或致炎刺激物)乃是体内产生 致热原细胞的激活物(Activactors), 也可称发热激活物。
3. 抗原-抗体复合物:抗原-抗体复 合物可激活产生和释放白细胞致热原。 4. 淋巴因子:淋巴细胞不产生和释放 内生致热原,但抗原或外凝集素能刺激 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后者对产生内 致热原细胞有刺激作用。 5. 类固醇:体内某些类固醇产物对人 体有明显的致热性,如睾丸酮的中间代 谢产物本胆烷酮。石胆酸也有类似作用。
二、发热的分类
按体温高低可分为四类,以腋表为 准。
低热 37~37.9℃ 中度发热 38~38.9℃ 高热 39~40.9℃ 超高热 ≥41 ℃
按发热时间长短可分为四类 短期发热指发热<2周,多伴有局部症状及体征 长期发热指发热≥2周,有的可无明显症状及体
征,需实验室检查帮助诊断 原因不明发热(FUO)指发热持续或间歇超过3
一. 发热概念
临床上常把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 摄氏度称发热(Fever,Pyrexia)。
腋温>37℃ (5分钟) 口温>37.3℃ (3分钟) 肛温>37.5℃ (2分钟)
体温调定点概念(set point)
发热是下丘脑热调节中枢体温调定 点增高引起的体温升高,即致热源 引起体温调节机构的内控性反应, 把体温上调到符合体温调定点的新 水平。所以体温升高是通过生理机 制而实现的。多数体温升高(如传 染性或炎症性发热)均是如此。
(二)生理机能变化: 1. 心血管机能变化 体温上升1摄氏度,
心率每分钟平均增加18次。心率加快使心输 出量增多,对心肌劳损或心肌有潜在病灶的 患者,则加重心肌负担,可诱发心衰。体温 骤退,特别是用解热药引起体温骤退时,可 因大量出汗而导致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