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课件.ppt
合集下载
2018年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第2章 第6节 第1课时 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的探究
系? 答案:设表面正方形的边长为 a,厚度为 h,则导体的电阻 R=ρ
a
= ,可以看
ah h
出导体的电阻与表面正方形的边长无关,所以两个导体的电阻相等.
自主检测
1.(多选)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由 R=ρ l 知,导体的电阻与长度 l、电阻率ρ成正比,与横截面积 S 成反比 S
【思考与讨论1】 请同学们用“控制变量法”制定探究步骤.先让学生 展示自己制定如何探究的方案,再请学生评价哪个方案优越.通过比较学 生设计的方案,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学生:(1)在导体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 度的关系;(2)在导体材料、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横 截面积的关系;(3)在导体横截面积、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研究导体的电 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思考与讨论2】 实验中收集实验数据非常重要,请同学们设计表格来 记录实验数据.先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表格,再请学生评价哪个表格直 观,有利于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1)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长度(mm)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L1 L2
(2)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直径(mm)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 值
横截 面积 (m2)
电压 (V)
电流 (A)
电阻 (Ω)
L2 L3
(3)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材料
L3(镍铬丝) L4(铜丝)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解析:A 的密度比 B 的大,质量相同,所以根据公式 V= m 可得 B 的体积大,
根据公式 V=lS 可得 B 的横截面积大;根据公式 R=ρ电阻率 l ,由于 A 的横截 S
新教材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3章第3节2实验:探究变压器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教学课件
③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分别测量A线圈的输入电压UA和绕制线圈的输出 电压U;
④然后求线圈A的匝数。
(3)因为要测量A线圈匝数,所以要把A线圈与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接。变压器
输入输出电压都是交流电,所以要用交流电压挡测输入和输出电压。根据
变压器电压比等于匝数比,有:UA ,nA则:nA=
Un
n。UA
U
(1)某同学用一多用电表的同一欧姆挡先后测量了A、B线圈的电阻值,指针分别 对应图乙中的a、b位置,由此可推断_________线圈的匝数较多(选填“A”或 “B”)。 (2)如果把它看成理想变压器,现要测定A线圈的匝数,提供的器材有:一根足 够长的绝缘导线、一只多用电表和低压交流电源。请简要叙述实验的步骤(写出 要测的物理量,并用字母表示): _____。 (3)A线圈的匝数为nA=_____ (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2.实验原理:当交流电压接入原线圈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就会在副线圈 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3.实验设计: (1)实验电路如图:
(2)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①原、副线圈的匝数直接读出。 ②用交流电压表直接测量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
【实验过程】 一、实验步骤 (1)按如图所示连接好电路图,将两个多用电表调到交流电压挡,并记录两个 线圈的匝数。
C.交流电源
D.直流电源
E.多用电表(交流电压挡)
F.多用电表(交流电流挡)
用匝数na=60匝和nb=120匝的变压器,实验测量数据如表:
Ua/V
1.80
2.80
3.80
4.90
Ub/V
4.00
6.01
8.02
9.98
根据测量数据可判断连接电源的线圈是_____(选填“na”或“nb”)。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课件
[天文观测] 已知自由落体加速度 g=9.8 m/s2,月地中心间距 r 月地=3.8×108 m,月球公转周期 T 月=2.36×106 s,可求得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 度 a 月=T4π月22·r 月地≈2.7×10-3 m/s2,ag月≈6102。
(3)检验结果: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引力、太阳与行星 间的引力,遵从_相__同__的规律。
答案:D
主题探究一 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问题驱动] 如图 7.2-2 所示,图 7.2-2 甲为两个靠近的人,图 7.2-2 乙为行星围着太阳 运行,他们都是有质量的。
图 7.2-2
(1)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吗? (2)为什么通常两个人之间感受不到引力?而太阳对行星(或地球对月球、人 造卫星)的引力可以使行星(或月球、人造卫星)围绕太阳(地球)运转? (3)当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很近时,即 r→0 时,由公式 F=GMr2m可知两个人 之间的万有引力变得无穷大,对吗?(5)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 m太mF∝mr2,F∝m
太,可得
F∝mr太2m,可写成
F=
_G___r_2 __。
2.判断
(1)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
(2)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
(√ )
(3)在推导太阳与行星的引力公式时,用到了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 )
三、万有引力定律 1.填一填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_吸__引__,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_连__线__
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m1 和 m2 的_乘__积__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 离 r 的_二__次__方__成反比。 (2)公式:F=Gmr1m2 2。 (3)引力常量:式中 G 叫作_引__力__常__量____,大小为 6.67×10-11_N__·m__2_/k_g_2_, 它是由英国物理学家_卡__文__迪__什__在实验室里首先测出的,该实验同时也 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新教材高中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5-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测量单摆全振动30次(或50次)的时间,求出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即单摆的振
动周期。
四、数据分析
1.平均值法:每改变一次摆长,将相应的l和T代入公式中求出g值,最后求出g
的平均值。
设计如下所示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 摆长l/m 周期T/s
1
2
3
重力加速度g/(m·s-2
重力加速度g的平均值
)
/(m·s-2 )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自主阅读]
一、实验思路
4π2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可得 g=
2
,只要测得摆长l和单摆的周期T,便可测
定重力加速度g的值。
二、实验装置
1.制作:在细线的一端打一个比小孔上的孔径稍大些的结,将细线穿过球上
的小孔,并把细线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就制成一个单摆。
2.安装: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端,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出桌面之
。
解析 (1)拉开金属块,由静止释放,从它摆到最低点开始计时;若金属块完成 n
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 t,则摆动周期 T=;
4π2
(2)根据单摆周期公式 T=2π 可得 g= 2 ,用 OM 的长度作为摆长,所用摆长
小于真实的摆长,所以 g 值偏小;
(3)单摆的摆长等于金属块的重心到悬点的距离,即为摆线长 l 与金属块的重
(1)要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2)要测多次全振动的时间来计算周期,如在摆球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并数零,以后摆球每过一次平衡位置数一个数,最后总计时为t,总数为n,则
周期 T= =
2
2
。
六、误差分析
1.本实验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悬点是否固
动周期。
四、数据分析
1.平均值法:每改变一次摆长,将相应的l和T代入公式中求出g值,最后求出g
的平均值。
设计如下所示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 摆长l/m 周期T/s
1
2
3
重力加速度g/(m·s-2
重力加速度g的平均值
)
/(m·s-2 )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自主阅读]
一、实验思路
4π2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可得 g=
2
,只要测得摆长l和单摆的周期T,便可测
定重力加速度g的值。
二、实验装置
1.制作:在细线的一端打一个比小孔上的孔径稍大些的结,将细线穿过球上
的小孔,并把细线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就制成一个单摆。
2.安装: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端,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出桌面之
。
解析 (1)拉开金属块,由静止释放,从它摆到最低点开始计时;若金属块完成 n
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 t,则摆动周期 T=;
4π2
(2)根据单摆周期公式 T=2π 可得 g= 2 ,用 OM 的长度作为摆长,所用摆长
小于真实的摆长,所以 g 值偏小;
(3)单摆的摆长等于金属块的重心到悬点的距离,即为摆线长 l 与金属块的重
(1)要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2)要测多次全振动的时间来计算周期,如在摆球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并数零,以后摆球每过一次平衡位置数一个数,最后总计时为t,总数为n,则
周期 T= =
2
2
。
六、误差分析
1.本实验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悬点是否固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学优秀课件
小
答案 D
解析 物体的重力势能Ep=mgh取决于重力和物体所处的高度,质量大的物
体所处的高度可能较小,位置高的物体的重力可能较小,因此它们的重力势
能可能较小,选项A、B错误,D正确;参考平面不选水平地面时,地面上物体
的重力势能Ep≠0,选项C错误。
3.质量为20 kg的铁板、厚度不计,平放在二楼的地面上。二楼地面与楼外
32
规律方法 链条(绳索)模型
1.建模背景:柔软链条(绳索)在运动过程中形体会发生变化,重心也就会发
生变化,从而给计算带来障碍,因此如何确定重心位置是解决含有链条(绳
索)问题的关键。
2.模型特点
(1)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长直链条(绳索),其重心在长度的一半处。
(2)柔软链条(绳索)不以直线状(如折线状)放置时,应分段求重力势能再求
(3)重力做功有什么特点?
要点提示 (1)甲中WG=mgh=mgh1-mgh2,乙中WG'=mglcos θ=mgh=mgh1-
mgh2。
(2)把整个路径AB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AA1、A1A2、……,由于每一段都很
小,每一小段都可以近似地看作一段倾斜的直线,设每段小斜线的高度差分
别为Δh1、Δh2、……,则物体通过每小段斜线时重力做的功分别为mgΔh1、
程中,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的重力做了15 J的功
B.拉力F对小球做了15 J的功
C.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15 J
D.合力对小球做的功是15 J
)
答案 BC
解析 小球上升,重力做负功,WG=-mgh=-5×3 J=-15 J,选项A错误;因为小球
地面的高度差约为3 m,g取10 m/s2。这块铁板相对二楼地面和楼外地面的
高中研究性学习教学ppt课件(2024)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 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 能,具备开展研究性学习 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研究性学习 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 乐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 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形成 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
02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04
04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课题准备阶段
确定研究主题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兴趣,选择具有研究价 值和可行性的主题。
组建研究小组
指导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和合 作方式。
制定研究计划
确定研究目标、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等。
课题实施阶段
收集资料
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收集相关 文献资料。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的定义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包括语言智能 、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 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等多个方面。
智能的平等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种智能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和劣势。
个性化教学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和需求,采用 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03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课题选择与分组策略
课题选择原则
兴趣性、可行性、创新性、实用性
课题来源
学生生活、社会热点、学科知识、教师指导
分组方式
自愿组合、教师指定、随机分配
分组原则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确保公平性
合作学习策略
01
02
实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高中物理教学课件)
05.实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图片区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秒表
2.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T 2
l g
g
4 2l
T2
1.计算法:测量单摆的摆长和周期,可以计算出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要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T 2 l T 2 4 2 l或者l g T 2
g
g
4 2
2.图像法:测出多组数据作T2-l图象或者l-T2图 象,利用斜率求重力加速度
典型例题
例6. (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主 尺最小分度为1mm、游标尺上有20个分度的卡尺测量金 属球的直径,结果如图甲所示,可以读出此金属球的直 径为 14.35 mm. (2)单摆细绳的悬点与拉力传感器相连,将摆球拉开一小 角度使单摆做简谐运动后,从某时刻开始计时,拉力传 感器记录了拉力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 单摆的周期为 2.0 s.
问题:若某同学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把绳 长当成了摆长,能否求得重力加速度?
T 2
Lr g
Lr
g
4 2
T2
L
g
4
2
T
2
r
L
答:能求出。 作出l -T2图象如 图,可以利用斜率
得到重力加速度,
0
T2 且纵轴截距的绝对
-r
值就是小球半径。
祝你学业有成
2024年4月28日星期日8时27分34秒
六.机械秒表的读数
1.按钮功能: 开始,结束,复位 2.表盘构造: 内侧表盘与外侧表盘 3.工作原理:
内侧表盘:反映分针读数t1,转一周是15分钟,每1大格为1分钟, 分成前后两部分,指针在1~2之间t1=1分,指针在2~3之间t1=2分, 以此类推…… 外侧表盘:反映秒针读数t2,转一周是30s,转两周为60s,每大格 为1秒钟,分成10小格,读到0.1s,不需要估读。若分针在前半部 分,秒针为0~30.0s,若分针在后半部分,秒针为30.0~60.0s。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秒表
2.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T 2
l g
g
4 2l
T2
1.计算法:测量单摆的摆长和周期,可以计算出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要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T 2 l T 2 4 2 l或者l g T 2
g
g
4 2
2.图像法:测出多组数据作T2-l图象或者l-T2图 象,利用斜率求重力加速度
典型例题
例6. (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主 尺最小分度为1mm、游标尺上有20个分度的卡尺测量金 属球的直径,结果如图甲所示,可以读出此金属球的直 径为 14.35 mm. (2)单摆细绳的悬点与拉力传感器相连,将摆球拉开一小 角度使单摆做简谐运动后,从某时刻开始计时,拉力传 感器记录了拉力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 单摆的周期为 2.0 s.
问题:若某同学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把绳 长当成了摆长,能否求得重力加速度?
T 2
Lr g
Lr
g
4 2
T2
L
g
4
2
T
2
r
L
答:能求出。 作出l -T2图象如 图,可以利用斜率
得到重力加速度,
0
T2 且纵轴截距的绝对
-r
值就是小球半径。
祝你学业有成
2024年4月28日星期日8时27分34秒
六.机械秒表的读数
1.按钮功能: 开始,结束,复位 2.表盘构造: 内侧表盘与外侧表盘 3.工作原理:
内侧表盘:反映分针读数t1,转一周是15分钟,每1大格为1分钟, 分成前后两部分,指针在1~2之间t1=1分,指针在2~3之间t1=2分, 以此类推…… 外侧表盘:反映秒针读数t2,转一周是30s,转两周为60s,每大格 为1秒钟,分成10小格,读到0.1s,不需要估读。若分针在前半部 分,秒针为0~30.0s,若分针在后半部分,秒针为30.0~60.0s。
多普勒效应(高中物理教学课件)
率增大;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距离
不变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也不变(例:二者同速同
向运动、波源绕观察者做圆周运动接收到的频率都不变)
注意:
①在多普勒效应中,波源的频率是不变的,只是观察者 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②多普勒效应也是波特有的现象,不仅机械波,电磁波 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祝你学业有成
2024年4月28日星期日8时27分44秒
课堂训练:
6.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改变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 运动而产生的 D.只有声波才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7.当火车进站鸣笛时,我们可听到的声调(A) A.变高 B.不变高 C.越来越沉 D.不知声速和火车车速,不能判断
课堂训练:
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只有声波才有多普勒效应 B、光波也有多普勒效应 C、只有机械波才有多普勒效应 D、电磁波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2.(多选)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和波源的频率 都变化了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但 波源的频率不变 C.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产 生的 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它 适用于一切波
雷达测速用的电磁波,光速远大于车速,不需要考虑多 普勒效应,如果是超声波要考虑,B错误。C铁路工人是 根据振动的强弱对列车的运动作出判断的,C错误。
课堂训练:
4. (多选)如图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 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 是( AD )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女同学从C点向D点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女同学从C点向B点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不变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也不变(例:二者同速同
向运动、波源绕观察者做圆周运动接收到的频率都不变)
注意:
①在多普勒效应中,波源的频率是不变的,只是观察者 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②多普勒效应也是波特有的现象,不仅机械波,电磁波 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祝你学业有成
2024年4月28日星期日8时27分44秒
课堂训练:
6.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改变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 运动而产生的 D.只有声波才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7.当火车进站鸣笛时,我们可听到的声调(A) A.变高 B.不变高 C.越来越沉 D.不知声速和火车车速,不能判断
课堂训练:
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只有声波才有多普勒效应 B、光波也有多普勒效应 C、只有机械波才有多普勒效应 D、电磁波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2.(多选)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和波源的频率 都变化了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但 波源的频率不变 C.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产 生的 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它 适用于一切波
雷达测速用的电磁波,光速远大于车速,不需要考虑多 普勒效应,如果是超声波要考虑,B错误。C铁路工人是 根据振动的强弱对列车的运动作出判断的,C错误。
课堂训练:
4. (多选)如图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 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 是( AD )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女同学从C点向D点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女同学从C点向B点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共23张PPT)
四.得出探究结论
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 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 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
五. 对探究过程的反思.
1. 在实验中,小车包括砝码的质量为什么要远
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a 2.实验前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应当如何平衡摩
擦力?
3.a-F图线出现截距的原因和调整方法是什么?
物体受力一定时,它的质量 越大,加速度越小.
思考:
1、如何同时研究a、F合、m三者之间的关 系呢?
——控制变量法
2、如何测量加速度a?需什么器材?
Ø探究过程 Ø课件演示1 Ø课件演示2 Ø课件演示3
一.探究思路 控制变量法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222021/11/222021/11/2211/22/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 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11/222021/11/22November 22, 2021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 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222021/11/222021/11/222021/11/22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1 .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28张PPT)
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mA>mB , 运动滑块A撞击静止滑块B。 mAv1=mA·v2+mBv3
运动滑块A撞击静止滑块B,撞后两者粘在一起。
mAv=(mA+mB)v
共
两静止滑块被弹簧弹开,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0=mAvA-mBvB
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实验结论: 第一种情况:动能之和不变 第二种情况:动能之和减小 第三种情况:动能之和增大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4节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思路
物理量的测量
实验目的:验证动量守恒
问题1:如何处理矢量的方向呢? 规定正方向 问题2:如何设计实验?保证为一维碰撞? 问题3: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呢?
利用运动学知识,如匀速运动、平抛运动,借助于斜槽、气垫导轨、 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来达到实验目的和控制实验条件。
(4)考虑到速度的矢量性,记录数据时应规定正方向。若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 方向相同,则速度取正值,若速度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反,则取负值。
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5.误差分析 (1)碰撞可能不是精确的一维碰撞。 (2)碰撞中其他力(例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的影响带来的误差。 (3)测量和读数的准确性带来的误差,实验中应规范测量和读数,同时增加 测量次数,取平均值,尽量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
方案二:用平抛演示仪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装置 两个小球
方案二:用平抛演示仪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
m1
原理 h
m2
斜槽末端切向水平
落点确定: 圆心即为小球 平均落点
为防止A球反弹, m1>m2
M
N
测出碰撞前后各球落点到O间的距离xOP、xOM、xON,各球空中运动时间均相同,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优秀课件
“过水路面”。如图所示,汽车通过凹形桥的最低点时(
A.车对桥的压力比汽车的重力小
B.车对桥的压力比汽车的重力大
C.车的速度越大,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大
D.车的速度越大,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小
)
答案 BC
解析 汽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靠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有
2
2
FN-mg=m ,解得 FN=mg+m ,可知汽车对桥的压力大于汽车的重力,故 A 错
(6)物体做离心运动是因为受到离心力的作用。(
)
答案 ×
解析 物体做离心运动的原因不是受到离心力作用,而是外力不足以提供向
心力。
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汽车甲和汽车乙,以相等的速率沿同一水平弯道做
匀速圆周运动,汽车甲在汽车乙的外侧。两车沿半径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分
别为Ff甲和Ff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
误,B 正确;根据 FN=mg+m 可知,速度越大,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大,故 C 正
确,D 错误。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一
火车转弯问题分析
情境导引
如图为火车车轮的构造及火车转弯时的情景,设火车转弯时的运动是匀速
圆周运动,观察图片并思考:
(1)火车转弯处的铁轨有什么特点?
(2)火车转弯时哪些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2
汽车在凹形路面最低点时,向心力为 Fn=FN-mg=m ,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2
FN'=FN=mg+m ,故汽车在凹形路面上运动时,对路面的压力大于汽车的重力。
乙
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1.航天器在近地轨道的运动
(1)对于航天器,重力充当向心力,满足的关系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 (共27张PPT)
困难二: 落体运动时间太快,无法准确测 突破: 利用斜面“冲淡”重力,使其加速度减小
自由下落比较快,伽利略想到如何将下落快转化成 下落慢,即将竖直方向上的自由下落转化斜面上的 运动,逐渐增加斜面的倾角,使之无限制地向竖直 方向过渡转化。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 (共27张PPT)
我实在是太难了
伽利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6 伽利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 (共27张PPT)
困难一:瞬时速度无法直接测量 突破: 间接验证
由于无法测定瞬时速度,不能获得
速度关于时间的函数关系,伽利略 v0 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 (共27张PPT)
修正推广
如果完全排除空气 阻力,那么,所有物 体下落都将一样快。
在科学研究中,懂得忽略 什么,有时与懂得重视什么 同等重要。
--------伽利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 (共27张PPT)
助手利用自己 的脉搏测时间
怀疑者在翻 阅亚里士多
德的书籍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 (共27张PPT)
五、实验外推
质量不同小球同一斜面下落,加速度相同 增大斜面倾角,加速度变大 倾角很大,接近落体运动 → 倾角900,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 (共27张PPT)
从此以后近代的科学大门由此打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 (共27张PPT)
自由下落比较快,伽利略想到如何将下落快转化成 下落慢,即将竖直方向上的自由下落转化斜面上的 运动,逐渐增加斜面的倾角,使之无限制地向竖直 方向过渡转化。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 (共27张PPT)
我实在是太难了
伽利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6 伽利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 (共27张PPT)
困难一:瞬时速度无法直接测量 突破: 间接验证
由于无法测定瞬时速度,不能获得
速度关于时间的函数关系,伽利略 v0 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 (共27张PPT)
修正推广
如果完全排除空气 阻力,那么,所有物 体下落都将一样快。
在科学研究中,懂得忽略 什么,有时与懂得重视什么 同等重要。
--------伽利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 (共27张PPT)
助手利用自己 的脉搏测时间
怀疑者在翻 阅亚里士多
德的书籍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 (共27张PPT)
五、实验外推
质量不同小球同一斜面下落,加速度相同 增大斜面倾角,加速度变大 倾角很大,接近落体运动 → 倾角900,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 (共27张PPT)
从此以后近代的科学大门由此打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 (共27张PPT)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实验ppt课件
ppt课件
14
5、计算初速度:取下白纸,以O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
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位置
连接起来即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在曲线上选取A、B、C、D、E、F六个不同的点,
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x和y。
用公式x=v0t和y=gt2/2
x
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0,
最后计算出v0的平均值,
⑵若只有米尺,将玩具手枪子弹从某一高度处水平射 出,用米尺测量射出时离地面的高度h和水平射程s, 则子弹初速度
线,先以重锤线方向确定y轴方向,再用直角三角板 画出水平线作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⑸每次小球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⑹要在平抛轨道上选取距O点远些的点来计算球的初
速度,这样可使结果的误差较小。
ppt课件
16
例1.(1998年上海)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
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做
解析:由平抛运动规律
Δy=gT 2= l
x=v0 T
∴ v0 = x/T=2l /T= 2 gl
代入数字 l = 1.25cm=1/80 m
得到 v0 =0.70m/s
a b c
d
ppt课件
24
练习6. 如图(a)“是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图,(b)是实验 后在白纸上作的图 (1)在(a)图上标出O点及OX,OY轴,并说明这两条坐标轴是如 何作出的.答:_利__用__重__锤__线__作__O_Y__轴__,__再__垂__直__于__O_Y__作__O_X_轴_. (2)固定斜槽轨道时应注意使 _______________斜__槽__末__端__切__线__水__平_______. (3)实验过程中需经过多次释放小球才能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 轨__迹__,__实__验___中_应__注__意____每__次__都__从__同__一__高__度__处__无__初__速__度__滚__下__.
5-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第二册
师生合作探究法
3 先演示实验一遍,同学们根据 老师的提示,合作进行实验
4 讨论分析法 设置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同学实 验后,探讨相关问题,得出结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5
导入新课 研读思考
演示思考
拓展延伸 探讨分析
实验探究
导入新课
预计用时5分钟。 师生回顾上节课知识,师生以对 话的方式展开,引起学生的疑问,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拓展延伸
预计用时3-4分钟。 老师布置一道经典例题,简要 说明题目要求,请同学们回答相关 问题,提炼出物理模型并解决问题。
5
01
老师布置相关作业, 加强学生对平抛运 动的应用,对生活 中平抛运动的了解。
02
老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 行概括总结,使本课知 识要点化、系统化,加 强学生的记忆,加深对 平抛运动的理解。
2
高一(12)班共40人,学风较好,思维跳跃。
学生可能面临的挑战
对曲线运动的研究,由于综合性比较强,学生 综合分析的能力、实验能力可能面临挑战。
3
3
1
平抛运动的特点
2
平抛运动的规律
3
学习和借鉴本节 课的研究方法
3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运动分解
事实性知识
能理解现实或实验中的 典型情景,并从中剥离提 炼出物理模型,分析相应 物理现象
方法性知识
能做出平抛运动的受力 分析,能分解平抛运动, 能通过分析,得出平抛运 动水平以及竖直方向的运 动形式
2
通过平抛运动规律的研究, 用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 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 于探索,逐步树立严谨科学 的实验态度合正确的认识观
3 先演示实验一遍,同学们根据 老师的提示,合作进行实验
4 讨论分析法 设置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同学实 验后,探讨相关问题,得出结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5
导入新课 研读思考
演示思考
拓展延伸 探讨分析
实验探究
导入新课
预计用时5分钟。 师生回顾上节课知识,师生以对 话的方式展开,引起学生的疑问,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拓展延伸
预计用时3-4分钟。 老师布置一道经典例题,简要 说明题目要求,请同学们回答相关 问题,提炼出物理模型并解决问题。
5
01
老师布置相关作业, 加强学生对平抛运 动的应用,对生活 中平抛运动的了解。
02
老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 行概括总结,使本课知 识要点化、系统化,加 强学生的记忆,加深对 平抛运动的理解。
2
高一(12)班共40人,学风较好,思维跳跃。
学生可能面临的挑战
对曲线运动的研究,由于综合性比较强,学生 综合分析的能力、实验能力可能面临挑战。
3
3
1
平抛运动的特点
2
平抛运动的规律
3
学习和借鉴本节 课的研究方法
3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运动分解
事实性知识
能理解现实或实验中的 典型情景,并从中剥离提 炼出物理模型,分析相应 物理现象
方法性知识
能做出平抛运动的受力 分析,能分解平抛运动, 能通过分析,得出平抛运 动水平以及竖直方向的运 动形式
2
通过平抛运动规律的研究, 用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 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 于探索,逐步树立严谨科学 的实验态度合正确的认识观
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学优秀课件
地
2 ,选项
(+ℎ)
'
地
2 ,由
(+ℎ)
G
地
2
C 错误;由 G
地
(+ℎ)
2 =ma
得
=m'g 得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
规律方法 解决同步卫星问题的技巧
(1)同步卫星与一般的卫星遵循同样的规律,所以解决一般卫星问题的思路、
公式均可运用在同步卫星问题的解答中。
(2)同步卫星同时又具备自身的特殊性,即有确定的周期、角速度、加速度、
宇宙航行
内
容
索
引
01
课前篇 自主预习
02
课堂篇 探究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物理观念)
2.知道同步卫星和其他卫星的区别,会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的受力和运
动情况并解决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较简单的问题。(科学思维)
3.了解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天体运动中的能量观。
C.a、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d的线速度
D.a、c有在P点相撞的危险
)
答案 A
解析 由 G
地
2
2
2
2π
=m =mω2r=m
r=ma 可知,选项 B、
C 错误,A 正确;因 a、
c 轨道半径相同,周期相同,只要在图示时刻不相撞,以后就不可能相撞,选项
D 错误。
变式训练2(多选)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地球半径为R,地
在这些卫星中,近地卫星的线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环绕速度。
迁移应用
例 12020 年 11 月 24 日,我国发射了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五号。设
5-3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某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如图丙是
课
照片的一部分,已知图中小方格的边长L=5cm,设A到B的时间间隔为T,则
堂 练
T=___0_._1__s;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__1__.5___m/s;(取g=10m/s2),小球
习
在 B 点 的 速 度 大 小 vB=___2__._5_m/s ; 小 球 从 抛 出 点 到 B 点 运 动 的 时 间
验 探
究
方法一:描迹法
由斜槽上某固定位置无初 速释放小球,利用追踪法 逐点描出小球运动轨迹。
方法二:径迹法
实
验
探
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
究
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
加上一个很细的喷嘴, 水从喷嘴中射出,
o
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
抛运动的轨迹。
方法三:频闪照相法
实 验 探 究
课 堂
第二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 练
实验,如图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 习
两球同时落到地面,则这个实验( B )
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一条
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二条
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
总 结
四、平抛运动学生实验
实 验
探
(1)实验器材
究
斜槽、白纸、复写纸、钢球、刻度尺、
重锤、细线骤
实 验
①将一张白纸和复写纸固定在装置的背板上。
探 究
②在木板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点的切线水平。在纸上把这 个O点记下来,利用重垂线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看太阳家族的行星成员排列的队伍是 多么整齐呀。或许你还会发觉点美中不 足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没有 R=O.4+0.3×23
别急,确实有,它们恰好表示了一个小行星群, 它们由无数颗靠得很近的小行星组成,距太阳 恰好是2.9天文单位,而 R小行星= 0.4+O.3×8=2.8,两者吻合的很好。 现 在 我 们 把 眼 光 再 向 外 扩 展 , 有 没 有 R= O.4+O.3×26=19.6的行星呢?有,它是天王星, R天王=19.2,依然吻合的很好。 如果继续推理R=0.4+0.3×27=38.8,会如何 呢?它对应着海王星,R海王=30.1。
(7)比较F浮与G排水,可以发现F浮=G排水. 换用其他液体,可以得到类似的关系.这个关系称为阿基 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 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 F浮=G排液.
显然上述活动始终贯穿着学生的动手实 验,但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完全是按照 教师或文本的指令进行操作.这是一种 “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操作,它充其量 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验操作习惯和操作技 能,而学生的思维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培 养.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充满创造性思维 的活动,仅让动手做实验是不够的,应 当使学生在活动中做到手脑并用.
理论探究也是常用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有多种形式,在科学课程中虽然大 多数探究活动需要用实验进行探究,但也有不 少探究活动属于理论探究,这种探究活动与数 学课中的大多数探究活动十分相似.理论探究 在科学课程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应予以认真 重视. 例如,在研究两个电阻R1、R2相并联后,总电 阻R总跟分电阻R1、R2的大小关系,可以设计 出如下的探究活动.
还需说明,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练习 推理的方法。各行星被发现的真实历史不是这 样。历史是先发现行星,后发现波得定则.波 得定则是对各行星数据进行归纳后得到的,所 以把它叫做经验法则。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运用推理方法应注意些什么。 第一,推理的前提必须正确可靠,第二,推理 过程要十分审慎考虑;第三,推理得到的结论 要经过实践检验。
认识 过程
认识 结果
提 出 问 题 — — 收 集 资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假说 料 — 假说及其验证 —— 结 (科学抽象)及其验证 —— 结论及 论及其应用 式教学并非某一 固定的教学模式
并不是说一搞“探究式教学”,就要查资料、搞调查、 做实验、写报告……课程标准虽然把科学探究过程分成 七个要素组成: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 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 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但同时也明确指出: “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 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教 学过程的不同部分。”涉及所有或大部分的要素的探究 称为“完整的探究”,而只涉及少数要素的探究称为 “部分的探究”。
(3)利用公式F浮=Fl—F2计算出橡皮塞浸没 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4)用量筒量出被橡皮塞排出的水的体积 V排水; (5)用公式G=p水g V排水计算出被橡皮塞排 出的水受到的重力; (6)将上述有关数据填入表1中;
橡 皮 塞 在 橡皮塞在 橡皮塞受 被橡皮塞 被橡皮塞 空 气 中 时 水中时弹 到水的浮 排开的水 排开的水 弹 簧 秤 的 簧秤的示 力F浮 的体积 受到的重 数F2 力G排水 示数Fl V排水
物理教学认识与物理科学认识的比较 角 度 项目 认识 主体 物理教学认识 学生 物理科学知识 物理科学认识 物理学家 自然界未知领域
静 态
认识 客体
认识 实验仪器、物理方法、 实验仪器、物理方法、物理 工具 物理知识 知识(新理论) 认识 起点 动 态 人类已知、学生未知 的物理知识 人类未知、需知的物理知识
(3)检验假说 教师对学生的猜测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探究方向进行 引导. 教师:大家的猜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缺乏足够的依 据.我们需要更为充足的理由,更为可靠的依据,同时 也希望得到更为精确的结论,如果我们能够推导出并联 电路总电阻与两个分电阻间的关系式,这个问题也就迎 刃而解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了如下的推导.根据电阻的 定义,得:
学生1: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R总可能小于 每一个分电阻,即R总< R1, R总< R2 .两个导 体相并联,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变大.根据 电阻定律可知,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 小. 学生2: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减小.理由是: 家里的用电器都是并联的,用两个用电器时, 电能表走得快些,这表明两个电器并联后,电 路的总电流变大了.因为电路的总电压不变, 电流变大表明电路的总电阻变小了. 学生3…·
抽象是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为了深刻地认 识这—事物,要想反映我们的这种认识并表达出 来,就要寻找最准确和最精炼的方式方法,因 此首先就要在我们头脑中进行概括这种思维方 法。所以说,抽象是概括的前提,概括是抽象 的目的。概括就是在抽象得出某种属性之后, 进一步将具有这种属性的各种客体综合起来。 人们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工作学习中广泛 地使用着各种概念,日月山川,花鸟虫鱼,衣 食住行,数理化生……,这些概念就是人们对 事物的概括认识。
开普勒第三定律
抽象规律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可以说是天文观测史 上首屈一指的人物,他三十年如一日地 观测行星的运行,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 而且他测量的数据准确无误,不容怀疑, 可惜他不善于分析整理,三十年过去依 然是原始数据堆在那里。下面就是太阳 系中一些行星的运行数据:
表中,T指各行星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 的时间,是以一地球年(地球公转一周的 时间)为单位;R指各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是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单位,又叫作 天文单位。 看看:两排数字有关系吗? 想想:由左向右看,T是逐渐增加的,R 也在增加。可能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
R RR U U 1 1 1 2 1 1 I I1 I 2 I1 I 2 R1 R2 R1 R2 U U
(4)得出结论.
教师:利用我们所推导出的关系式,怎样比较 R并与R1、R2的大小关系? 学生:由上述关系式可得
R1 R2 R2 R并 R1 ( ) R1 R1 R2 R1 R2 R1 R2 R1 R并 R2 ( ) R2 R1 R2 R1 R2
它们相等了,对,关系找到了,就是它。 T2=R3,或者写成T=R3/2=R1.5。 当然,这个公式是正确的,它是天文学家开普 勒用科学抽象和数学的方法总结出来的,后来 得到了牛顿万有引力理论的支持,人们把它叫 作开普勒第三定律。开普勒是第谷的助手,但 是这个助手找得太晚了,直到第谷逝世前一年 才雇请了他。第谷去世时将全部观测数据都交 给他。开普勒长于分析,不过也是花了近十年 的功夫才发现这条定律的。我们是站在前人的 肩膀上,只花了不到十分钟。
例如,在研究两个电阻R1、R2相并联后,总 电阻R总跟分电阻R1、R2的大小关系,可以设 计出如下的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两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与 各个分电阻的大小关系如何? (2)建立假说.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自己 建立假说. 教师:同学们可能非常肯定地立即作出判断, 但你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地进 行猜测.
为了进行彼此间的对比,将数据作重新排 列.请大家注意,这里我们引进了两个数 学记号。2-∞=0和20=1。 R水星=0.4+0.3×2-∞ R金星=O.4+0.3×20 R地球=O.4+O.3×21 R火星=0.4+0.3×22 R木星=O.4+O.3×24 R土星=O.4+0.3×25
上述过程虽然没有实验设计和实验检验等环节, 但学生同样经历了提出问题一建立假说一检验假说一得出结论 等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究和积极思维之 中.这样的学习也属于探究式学习的范畴
.
开普勒定律 科学推理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太阳家族的一些行星成员, 让我们重新把它们到太阳的距离写下来。注意 这里的数据作了四舍五入的处理。 表中R是各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以天文单位(即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表示。 表中的括弧是准备填写其它行星用的。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 教学理念
要用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改造传统的科学教学,而不是在传统的教学 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新的补充。这种教学理念为的是让学生体会科学探 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同时深刻领悟科学 本质。这样的目的,只通过少数几堂课,少数几次实践,就能达到吗? 是不可能的。应该是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把探究 式教学渗透到每节(即使不是每节,也应该是大部分)课的教学中去, 用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改造传统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以是 每堂课安排部分探究要素让学生体会。比如某节课主要是安排如何提 出问题的;另一节课安排如何在经验基础上提出假说的:实验课上安 排如何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等等。完全可以做到不多占用课时。 切实贯彻探究式教学。至于综合性的探究活动则继续按现行做法放到 课外实施,仍然是必要的。
实验不是唯一的探究方式
单纯的动手做实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式学习时往往要动手做实验,但是, 单纯的动手做实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如阿基米 德原理,如果在教学时安排了学生的如下系列活动:实 验每2~3个学生为一小组,每组给一支弹簧秤、一个大 橡皮塞、一条细线、一只溢水杯(装满水)、一只小烧杯 和一个量筒. (1)将橡皮塞悬挂在弹簧秤下,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l; (2)将橡皮塞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让溢水杯溢出的水流 入小烧杯,同时读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