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下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下册美丽宝鸡教案第一课宝鸡“文化名片”教学目标:了解宝鸡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学生保护、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
教学重难点:了解宝鸡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什么是名片?说说你知道的名片。
宝鸡也有名片,那就是宝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发现宝鸡:1、自读课本,了解宝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小组交流。
3、小结:西山刁鼓——省级了解宝鸡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刺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眉县高跷赶犟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感受美丽:国家级非遗项目:1.西秦刺绣a.说说你见过的刺绣作品。
b.课件展示刺绣作品,学生欣赏。
c.介绍刺绣的制作过程。
2.眉县眉户:a.播放眉县眉户剧《香包》,学生欣赏。
b.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眉户剧?四、小结:宝鸡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产品,素有“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展现了宝鸡民间艺人非凡的智慧、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成为宝鸡市一张张精美的“文化名片”,大大提升了宝鸡的文化影响力和城市的知名度。
五、作业:收集宝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或资料。
第二课时一、展示交流收集宝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或资料。
1.小组内交流,说说在哪收集到的?2.班内交流展示。
二、感受美丽省级非遗项目:1.千阳八打棍a.播放演出场景,学生感受。
b.说说你的感受。
2.岐山转鼓a.播放演出场景,学生感受。
b.说说你的感受。
3.西山刁鼓a.播放演出场景,学生感受表演风格。
b.说说你的感受。
4. 陈仓姜马察回音乐a.了解陈仓姜马察回音乐的演奏形式:坐乐和行乐。
b.认识姜马察回音乐的演奏乐器。
c.倾听姜马察回音乐的演奏。
5.凤翔罩金漆器制作技艺a.了解凤翔罩金漆器,欣赏漆器工艺品。
b.观看罩金漆器工艺品的制作。
6.陇县花灯制作技艺a.欣赏各式花灯,说说你的感受。
初中美丽宝鸡教学教案
教案名称:《宝鸡的美丽》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课文《宝鸡的美丽》的内容理解和情感体验。
2. 学生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地理知识的掌握。
2. 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转化为爱护家乡的行动。
教学准备:1. 课文《宝鸡的美丽》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宝鸡的了解和印象。
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宝鸡的美丽》,感受课文的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3. 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地理知识。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宝鸡的了解和热爱。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宝鸡的美丽。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宝鸡的印象和感受。
二、实践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建议。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爱宝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爱护家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成果展示。
四美丽宝鸡下教案
五、小结
在宝鸡,剪纸、,雕塑、年画等不仅是美丽的艺术品,也是宝鸡的一种地域文化。只要你留心观察,在上学的路上、玩耍的公园里、新农村的墙壁上、民俗博物馆里都会寻找到艺术品的身影。请写成下列表格,填上你的见闻。
科 目
美丽宝鸡
课 题
第四课 宝鸡人的合作美
授课时间
班 级
四年级
夏天,结满了果实
渭河的水 初春,河水很少
夏天,水位升高
五、观看视频,感受宝鸡美景。
科 目
美丽宝鸡
课 题
第三课 艺术话生活
授课时间
班 级
四年级
主备人
李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宝鸡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有哪些。 2.体会宝鸡的民间艺术作品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3.领略宝鸡民间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力。
三、新授。
1.阅读文本深入了解。
2.说一说自己去过风景美丽的地方。
3.感受宝鸡:
(1)春天和夏天,宝鸡植物园的海棠有什么不同?
(2)金台区金河乡的春天和夏天有什么不同?
植物发芽时间开花时间结果时间
枣树3月份5月份8月份
四、总结教学。
宝鸡植物园海棠 春天,海棠竞相开放
夏天,海棠硕果累累
眉县西部兰花生态园 春天,开满粉色桃花
主备人
李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合作以及合作的好处。
2.引导学生明白怎样才能搞好合作。
3.宝鸡人有哪些合作成功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
学习宝鸡人的合作精神,从小养成合作的品质。
教 具
图片、电子白板
学 习 过 程
活动反思
六年级《美丽宝鸡》第一课
第一课
宝鸡“文化名片”
教学内容:
六年级教材第1——1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学习,了解宝鸡富有特色的、丰富的“文化名片”。
2、在交流探索中掌握宝鸡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会宝鸡市民间智慧的伟
大。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一、发现宝鸡
1、提问:你了解我们宝鸡市的哪些富有特色的地方,著名的景点或制作。
2、你知道吗?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宝鸡民间社火,凤翔泥塑,凤翔木版年画,西秦刺绣,炎
帝庆典等。
②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指各种以非物质形式存在的,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和精神。
二、感受美丽
1、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
(1)西秦刺绣:
由宝鸡市群众艺术馆申报,于2008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分布广泛。
(2)眉县眉户:
唱腔委婉细腻,优美动听,善于表现深沉、凄婉和悲痛,艺术感染力强,流传地域也很广。
2、省级非遗项目
1)千阳八打棍
2)岐山转鼓
3)西山刁鼓
4)陈仓姜马察回音乐
5)凤翔罩金漆器制作技艺
6)陇县花灯制作技艺
三、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家长,整理我们的家乡的“非遗”项目。
美丽宝鸡教案
美丽宝鸡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美丽宝鸡——地理教育主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宝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2. 了解宝鸡的历史文化背景。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方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1. 宝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 宝鸡的气候特点。
3. 宝鸡的历史文化背景。
教学难点:1. 历史文化背景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地理概念与实际地理环境的联系。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宝鸡地图和相关图片。
3. 宝鸡的历史文化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宝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景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宝鸡在哪个省份?它有什么特点?探索宝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1. 展示宝鸡的地理位置,介绍宝鸡所在的省份和周边城市。
2. 利用地图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宝鸡的地形地貌特点,如山脉、河流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宝鸡的地形地貌对它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了解宝鸡的气候特点:1. 展示宝鸡的气候图表,让学生观察宝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宝鸡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的农业和生活有什么影响?探索宝鸡的历史文化背景:1. 介绍宝鸡的历史文化背景,如秦始皇陵、法门寺等。
2.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历史文化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简短的介绍。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总结:1. 总结宝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宝鸡的特点对当地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宝鸡的其他方面,如经济发展、人文地理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宝鸡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展示评估:评估学生对所选历史文化景点的研究深度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写作任务,检验学生对宝鸡地理和历史文化的理解程度。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第一章:宝鸡的自然风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宝鸡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宝鸡的气候类型及特点3. 宝鸡的地形地貌特征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宝鸡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宝鸡的自然美景。
2. 视频播放:播放宝鸡自然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宝鸡的自然景观。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鸡自然风光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第二章:宝鸡的历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古代文明、历史遗迹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宝鸡的古代文明2. 宝鸡的历史遗迹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宝鸡的历史文化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宝鸡的历史氛围。
2. 故事讲解:讲解宝鸡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宝鸡的历史变迁。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鸡历史文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章:宝鸡的民俗风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民俗风情,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2.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内容:1. 宝鸡的传统节日2. 宝鸡的民间艺术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宝鸡的民俗风情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宝鸡的民俗特色。
2. 视频播放:播放宝鸡民俗风情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宝鸡的民俗文化。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鸡民俗风情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第四章:宝鸡的现代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现代发展成果,如城市建设、经济产业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宝鸡的城市建设2. 宝鸡的经济产业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宝鸡的现代发展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宝鸡的发展变化。
2. 视频播放:播放宝鸡现代发展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宝鸡的发展成果。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鸡现代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咱们宝鸡(2)
(1)同学们你了解当导游要具备的本领吗?
(2)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会如何安排亲友的行程?
四、总结教学。
五、观看图片,欣赏宝鸡的自然景观。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1、激趣导入
我们宝鸡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悠久,这些让它拥有许多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举世闻名的历史古迹。同学们,你们去过宝鸡哪些有名的地方?了解它的特色吗?
2、新授
1、宝鸡美景欣赏(1)太白山(2)法门寺(3)中华石鼓园(4)宝鸡青(9)凤翔东湖(10)千湖国家湿地公园(11)九成宫
招贤镇中心小学导学稿
科目
美丽宝鸡
课题
1咱们宝鸡
课型
活动课
授课人
谭露露
班级
三年级
使用时间
2018年月日
【学习目标】
1.了解宝鸡的地理、历史、自然风光
2.通过参观展览馆、浏览古迹了解宝鸡的美景、历史文化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了解宝鸡的地理、历史、自然风光
【学法点拨】自学探究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六年级美丽宝鸡下册教案
第一课美丽的宝鸡四季教学目标:用慧眼发现四季宝鸡的缤纷,用慧心感悟家乡的四季韵味,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多彩的宝鸡四季。
教具:图片、电子白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给亿万中华儿女描绘的一幅壮丽画卷,带给国民无限畅想。
在宝鸡,数年前启动实施的“绿色陈仓”建设,已经让“美丽宝鸡”这幅画卷日益清晰而壮观……宝鸡古称陈仓、雍城,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源地,嘉陵江源,中国钛谷,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社火之乡、周秦文明发祥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
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Ⅱ型大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
位于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关中平原西部。
宝鸡是中华文化重要支脉—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有2770余年建城史。
远古姜水育炎帝,商末周原兴周,春秋雍城兴秦,镇国之宝石鼓、何尊、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大克鼎、盠青铜方彝、墙盘、逨盘、胡簋、折觥、秦公镈、五祀卫鼎及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出自于此,法门寺藏佛骨,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彰显中华工艺。
[宝鸡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华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
拥有秦岭主峰太白山、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景观。
宝鸡也是美食之城,拥有岐山臊子面、宝鸡擀面皮、豆花泡馍、西府扯面、醋粉等诸多西府小吃。
宝鸡铁路枢纽是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交汇处。
宝鸡也是中国西部工业重镇,2009年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把宝鸡建设成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二、传授新知。
1,发现宝鸡2,打开地图,找一找宝鸡。
说说自己的家乡在什么位置。
说一说自己对宝鸡的印象。
宝鸡风光秀丽,环境宜人。
境内的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宝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宝鸡的自然风光:秦岭、太白山、法门寺等地。
2. 宝鸡的历史文化:青铜器、周文化、佛教文化等。
3. 宝鸡的经济发展:工业、农业、旅游业等。
4. 宝鸡的民俗风情:社火、剪纸、凤翔泥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宝鸡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视频播放:播放宝鸡的宣传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宝鸡的发展变化。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课堂讲解:结合图片、视频和小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宝鸡的地理位置和概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展示图片:展示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宝鸡的魅力。
3. 播放视频:播放宝鸡的宣传片,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宝鸡的发展变化。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课堂讲解:结合图片、视频和小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6. 总结课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宝鸡的了解和认同。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宝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地域认同感。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宝鸡自然风光的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宝鸡的美丽景色。
六年级美丽宝鸡教学计划下册
六年级美丽宝鸡教学计划下册英文版In the second semester of sixth grade, the teaching plan for the beautiful Baoji includes a variety of subjects and activities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Firstly, in English class, students will focus on improving their speak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through group discussions and presentations. They will also work on writing essays and stories to enhance their writing abilities.In Math class, students will continue to learn about fractions, decimals, and percentages. They will also be introduced to basic algebraic concepts and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In Science class, students will explore topics such as ecosystems, energy, and the human body. They will conduct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 projects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concepts.In Social Studies class,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different regions around the world. They will also discuss current events and their impact on society.In addition to academic subjects, students will also participate in art, music,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to develop their creativity and physical fitness.Overall, the teaching plan for the beautiful Baoji in the second semester of sixth grade aims to provide a well-rounded education for students and prepare them for the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完整中文翻译在六年级下学期,美丽宝鸡的教学计划包括各种科目和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初中美丽宝鸡教案
初中美丽宝鸡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地理、历史、文化等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的内涵。
2.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宝鸡的宣传短片,让学生对宝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宝鸡的认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美丽宝鸡》。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
2.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PPT上的填空题和选择题。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根据PPT内容,讲解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的内涵。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2. 学生通过讨论,培养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如何更好地热爱家乡、保护环境。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宝鸡的作文,可以是描述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也可以是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对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有了全面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美丽宝鸡教材第二课《古韵瑰宝万古存》陈仓石鼓
商朝的一些青铜器上,铸有文字。著名的司母戊鼎就是因鼎上铸有“司母戊”三字而 28 得名。这种文字叫做金文(铭文、钟鼎文)。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与甲骨 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笔画比 较粗壮,大小也比较匀称。
图为毛公鼎及铭文。
29
4.小篆和隶书
秦代的统一文字: 小篆,使汉字的笔 画和结构得到定型, 奠定了汉字方块形 的基础。图为秦丞 相李斯书写的《峄 (yì)山刻石》
返回
17
18
19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位于宝鸡中华石鼓园内,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 的青铜器博物院,也是全国惟一的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 2010年9月28日落成开馆,包含数十件国宝级青铜器在内的1500多 件青铜器珍品免费与游人见面。展厅分为“青铜器之乡”“周礼之 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展出1500多件各时期在宝 鸡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文物,从不同角度诠释宝鸡灿烂的历史和青铜 器文化。 • 宝鸡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市内文物古迹众多,而尤以出土 数量众多、造型精美的青铜器最为著名,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 晚清四大国宝的散氏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大盂鼎均出土 于宝鸡。 • 青铜器博物院的落成,使陕西形成“东有兵马俑,西有青铜器” 的旅游新格局 。
11
三、陈仓石鼓的历史文化价值
12
石鼓见证了秦人早期在今宝鸡一代立国创业、发奋 图强的一段重要历史 石鼓文化是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秦文化的精 华。不仅为研究我国文字学、文学、史学、金石书画艺 术等保存了难得的实物,而且为研究秦当时的政治、经 济、文、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石鼓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最为璀璨的瑰宝,是中华 古代文学与艺术创造的一个巅峰。尽管历史的风蚀与战 乱的破败,让我们对石鼓文化的探究只能停留在现存文 字的内容上,但石鼓依然是国之瑰宝、历史之传奇,被 尊为文化大圣。
小学六年级美丽宝鸡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美丽宝鸡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托本土教育资源,强化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习目标
《美丽宝鸡》从宝鸡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人文风情等方面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态概念,感悟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欣赏能力、利用工具能力、参与生活能力、思考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赞美生活,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安排:每周安排1课时,每学期16课时
周次内容课时
1 .
2 宝鸡文化名片 2
3. 4 宝鸡面皮 2
5. 6 辨认药用植物 2
7 .8 大山之子杨文洲 2
9 .10 行在宝鸡识方向 2
11 .12 宝鸡建筑的传统元素 2
13 .14 跨装的艺术 2
15 .16 幸福宝鸡、社会保障 2。
美丽宝鸡导学单
金陵小学六年级《美丽宝鸡》活动导学单第八课幸福宝鸡社会保障主备教师刘明军执教教师班级学习主人同学们,幸福是什么?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
在宝鸡人的心中,能保障人生中就业、医疗、养老等重要方面,使人们的健康更有保证、生活更加安定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他们倍感幸福和温暖。
从2006 年起,逐步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和便捷。
今天,让我们一起,从身边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情中去发现幸福的踪影吧!【学习目标我最清】1、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含义。
2、了解宝鸡市率先在全国出台试点进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3、感受“宝鸡模式”让居民老有所养学习重点:目标2、3 学习难点:目标1【学习方法我掌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词析句多读感悟【预习积累我能行】1、知识链接:在经济承受能力很有限的条件下,宝鸡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样的经验尤其值得研究、总结和推广。
”2011年11 月20 日上午,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在北京会议中心组织召开了“宝鸡市社会保障发展研讨会”。
会上,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王建伦首先提出了研讨宝鸡市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能引得国内顶尖社保专家济济一堂,聚焦宝鸡的,是宝鸡社会保障体制的“大社保”模式。
所谓大社保,宝鸡市人民政府市长戴征社解释道:具有宝鸡特色的“大社保”模式可以概括为“制度+服务”,在制度设计上,把社会保险作为基础,把社会救助作为兜底,把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作为补充;在服务方式上,整合各方资源,由分散办公向集中服务转变,改善服务方式,解决便民问题;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社会事业服务网络,改善服务手段,解决效率问题。
通过制度和服务的有机结合,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
会上,承担宝鸡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课题研究的专家们详细介绍了宝鸡大社保的具体做法:一是完善体系,全面覆盖。
二是就业为本,促进保障。
三是统筹城乡,公平普惠。
l六年级《美丽宝鸡》下册教案 第二课 宝鸡面皮
第二课宝鸡面皮
教学内容:教材18——36页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宝鸡面皮的各种做法及不同特点。
2.通过不同面皮的做法及制作过程的了解和学习,使学生体会
不同面皮的制作工艺及宝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小麦制作的面食多种多样,你最想吃什么?宝鸡的擀面皮,
蒸面皮和烙面皮,你最喜欢吃哪一种?你见过面皮的加工
过程吗?
二、发现宝鸡
1.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名气最大,素以“白、薄、光、筋、香”而著
称,2011年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2.蒸面皮
分为“直蒸”和“洗面”两种,制作步骤简单、方便,大
多数人在家都可以自己做。
3.烙面皮
一种是烙好了蒸,另一种是蒸好了再烙。
其外焦里嫩,晶
莹剔透,有“韧劲、干、有嚼头,水分少”的风味特点。
4.讨论交流
三、感受美丽
1.岐山擀面皮的制作过程
和面——洗面筋——制作淀粉——发酵——糍面——制作面皮——笼蒸面皮、煮面筋
2.大众的蒸面皮凉皮的制作过程
(1)和面团
(2)洗面筋
(3)蒸面皮
3.烙面皮的特色步骤
(1)先烙后蒸的做法
(2)先蒸后烙的步骤,你能猜猜看吗?
四、探寻非主流面皮的的特色
五、小结
六、作业
完成课本中的表格。
六年级下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下册美丽宝鸡教案第一章:宝鸡的自然风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宝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宝鸡的自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三、教学难点:宝鸡的自然风光特点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宝鸡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宝鸡的自然美景。
2. 新课导入:介绍宝鸡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3. 知识讲解:讲解宝鸡的自然资源种类和特点。
4. 实例分析:分析宝鸡的自然风光景点,如太白山、法门寺等。
5. 课堂小结: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宝鸡自然风光的信息,进行分享。
第二章:宝鸡的历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历史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
2. 使学生认识到宝鸡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宝鸡的历史背景、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底蕴。
三、教学难点:宝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宝鸡的历史文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宝鸡的文化底蕴。
2. 新课导入:介绍宝鸡的历史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
3. 知识讲解:讲解宝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凤翔剪纸、宝鸡社火等。
4. 实例分析:分析宝鸡的历史文化遗址,如法门寺、炎帝陵等。
5. 课堂小结:强调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宝鸡历史文化的信息,进行分享。
第三章:宝鸡的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经济发展概况和产业结构。
2. 使学生认识到宝鸡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经济发展、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宝鸡的经济发展概况、产业结构和地区地位。
美丽宝鸡下册教案
第一课宝鸡味道教学目标:1、了解宝鸡的各种美食,了解丰富的宝鸡味道。
2、通过学习,知道各种味道的代表食品。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宝鸡味道,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知道各种味道的代表食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宝鸡味道,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导语:宝鸡位于八百里秦川西部,川、塬、丘、山等多样的地形、充足的水资源造就了这里丰富的物产,悠久的人文历史造就了这里丰富的饮食文化。
你都吃过哪些美食?2、生发言交流。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畅所欲言1、我们常说的武威指药物或者食物的酸甜苦辣咸。
如果要用这五味中的一种来代表宝鸡的味道,你会选哪一种?2、小组自主讨论学习:你最喜欢哪种味道?你吃过这种味道的什么食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为什么会选择它来代表宝鸡味道?3、各组派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归纳梳理发言。
小结:宝鸡的味道是丰富的,酸甜苦辣咸,似乎每一种味道都可以对应宝鸡的某一特色,但其中的任何一种味道又不足以代表整个宝鸡,下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宝鸡的每一种味道。
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1、说说你难以忘记的美食及味道。
2、师:让我们一起品味宝鸡的每一种味道吧。
二、感受美丽:1、说说身边具有“酸”这一特点的美食。
师生共同总结:醋、擀面皮、醋粉、臊子面……2、你吃这些食品的的时候加醋吗?能不能比较一下加醋和不加醋的区别。
3、你知道岐山香醋的制造原料是什么吗?这些原料是否带有酸味?岐山香醋的酸味从何而来?阅读课本第4、5页,寻找答案。
三、自主发现:运用学习“酸”的方法,小组共同学习“甜”“苦”“辣”“咸”部分。
具体方法:1、阅读课本。
2、围绕问题小组讨论。
3、完成相关练习。
4、各组派代表发言。
三、总结全文。
拓展练习:我的行动---和家长共同完成“宝鸡美食品鉴表”。
第二课:探寻西镇吴山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吴山的神奇魅力。
2.了解吴山的历史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美丽宝鸡教案第一课宝鸡“文化名片”教学目标:了解宝鸡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学生保护、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
教学重难点:了解宝鸡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什么是名片?说说你知道的名片。
宝鸡也有名片,那就是宝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发现宝鸡:1、自读课本,了解宝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小组交流。
3、小结:西山刁鼓——省级了解宝鸡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刺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眉县高跷赶犟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感受美丽:国家级非遗项目:1.西秦刺绣a.说说你见过的刺绣作品。
b.课件展示刺绣作品,学生欣赏。
c.介绍刺绣的制作过程。
2.眉县眉户:a.播放眉县眉户剧《香包》,学生欣赏。
b.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眉户剧?四、小结:宝鸡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产品,素有“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展现了宝鸡民间艺人非凡的智慧、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成为宝鸡市一张张精美的“文化名片”,大大提升了宝鸡的文化影响力和城市的知名度。
五、作业:收集宝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或资料。
第二课时一、展示交流收集宝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或资料。
11.小组内交流,说说在哪收集到的?2.班内交流展示。
二、感受美丽省级非遗项目:1.千阳八打棍a.播放演出场景,学生感受。
b.说说你的感受。
2.岐山转鼓a.播放演出场景,学生感受。
b.说说你的感受。
3.西山刁鼓a.播放演出场景,学生感受表演风格。
b.说说你的感受。
4. 陈仓姜马察回音乐a.了解陈仓姜马察回音乐的演奏形式:坐乐和行乐。
b.认识姜马察回音乐的演奏乐器。
c.倾听姜马察回音乐的演奏。
5.凤翔罩金漆器制作技艺a.了解凤翔罩金漆器,欣赏漆器工艺品。
b.观看罩金漆器工艺品的制作。
6.陇县花灯制作技艺a.欣赏各式花灯,说说你的感受。
b.了解花灯的制作工艺。
三、我的行动:你知道家乡有那些非遗项目吗?查阅相关资料,把它们的相关信息收录在课本第17页的表格中。
第二课宝鸡面皮教学目标:了解宝鸡面皮的特色及制作技艺。
教学重难点:学习宝鸡面皮的制作技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面皮吗?吃过什么面皮?味道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
二、发现宝鸡:1.介绍宝鸡面皮。
2.了解宝鸡面皮的特点。
23教学目标:了解宝鸡的药用植物,能辨别常见的药用植物。
教学重难点:辨别常见的药用植物。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药吗?宝鸡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有很多的药用植物,你能说出几种常见的植物吗?二、发现宝鸡:1.中国西部药谷——太白山。
太白贝母太白菊太白黄连太白七药太子参灵芝2.天然草药:防风车前草连翘山楂三、感受美丽:1.通过叶子辨认草药。
大蓟和小蓟:三、作业1.收集药用植物的资料。
2.采集药用植物。
4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1.交流收集的资料。
2.辨认采集的药用植物。
二、感受美丽:1.通过茎的生长方式辨认天然植物。
图片展示:党参和茜草说说你的发现。
2.通过花辨认天然草药。
图片展示:金银花3.通过果实辨认天然草药。
4.通过根辨认天然草药。
茜草和苍术图片展示。
学生交流。
三、我的行动。
课外观察酸枣树,填写课本51页的表格。
第四课大山之子杨文洲教学目标:了解杨文洲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查找资料的方法。
5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出示:杨文洲。
同学们,认识他吗?他被称为“大山之子”。
想想为什么这么称呼他呢?二.发现宝鸡:1.学生自读课本53页,了解杨文洲。
2.交流汇报:我所知道的杨文洲。
3.想一想:如果要进一步的了解杨文洲,还有什么好方法?三.小组合作,查找关于杨文洲的资料。
第二课时一.交流查找的资料。
二、感受美丽:1.交流杨文洲的生平事迹。
2.亲身感受杨文洲的建设成果。
课件出示:杨文洲生前获得的荣誉证书;杨文洲纪念馆;太白山公路;太白山景点。
3.访问了解他人眼中的杨文洲。
4.观看影视作品感受杨文洲的精神品质。
a.<<杨文洲>>b.<<大山骄子杨文洲>>三、我的行动:调查我们身边像杨文洲一样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优秀工作者。
第五课行在宝鸡识方向教学目标:了解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在野外正确识别方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去大山旅游最担心什么?二、发现宝鸡:宝鸡的森林旅游资源:1. 云雾缭绕的宝鸡天台山神农谷。
2. 凤县的通天河森林公园。
61.凤县紫柏山森林公园。
2.太白积雪。
a.课件展示美景,学生欣赏。
b.请去玩过的同学讲一讲。
c.播放宝鸡旅游视频,再次感受。
三.感受美丽:说说在身林公园旅游,如果和亲人走散了,怎么办?1.认识指南针。
2.学习用指南针辨识方向。
3.学习用手表辨识方向。
四 .查找资料,学习其他辨识方向的方法。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辨识方向的方法?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感受美丽:1.借助太阳、星星辨认方向。
A.认识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B.学习利用星星辨识方向。
C.利用太阳辨识方向。
2.借助大树以及苔藓等辨认方向。
A.大树的生长规律。
B.苔藓的生长规律。
3.根据融雪情况判断方向。
4.去校园里进行观察,对比。
5.其他辨认方向的方法。
a.利用向日葵。
b.借助景区的指示牌。
c.观察农家小院的朝向或者庙宇大门的朝向。
三.我的行动:完成课本80页表格。
第六课宝鸡建筑的传统元素教学目标:了解宝鸡建筑的传统元素,增强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宝鸡建筑的传统元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宝鸡的建筑物图片,感受建筑特色。
7二.发现宝鸡:(一)出示下列图片:1.公园路上的飞檐;2.扶风关中风情园;3.凤祥刘营村;(二)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建筑特色。
飞檐屋顶雕饰窗棂(三)自学“你知道吗”的内容。
三.小结。
第二课时一.感受美丽。
1.认识飞檐。
2.认识重檐。
3.图片展示有特色的建筑,观察体会飞檐及重檐的特点。
4.谈谈自己的感悟。
(1)飞檐传承积极精神。
(2)重檐展现宏伟气度。
(3)窗棂体现典雅气质。
二.我的行动:1.拍家乡的传统建筑元素。
2.我为家乡设计新建筑。
第七课夸张的艺术教学目标:了解夸张的艺术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了解夸张的艺术的表现手法及形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图片,说说你的感觉。
二.发现宝鸡:1.出示宝鸡植物园的雕塑,学生观察。
2.出示六营村的泥塑,学生观察。
3.谈体会:这两件作品都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
三.感受美丽:1.比例造型的夸张。
欣赏郑宗林的剪纸作品《蛇盘兔》。
8千阳县吕会琴的布艺作品。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青铜鸭。
2.动漫作品中的夸张。
喜羊羊与灰太狼。
樱桃小丸子。
四 .小结。
第二课时一.感受美丽:1.语言故事的夸张。
欣赏中华礼乐城的“周穆王西游拜王母”雕像。
欣赏中华石鼓园“周人之迹”铜雕。
钓鱼台中的姜子牙雕像。
五丈原诸葛亮祭灯台。
2.表演中的夸张。
秦腔《游西湖》片段欣赏。
秦腔《忠孝图》片段欣赏。
二.自学“你知道吗”?与同学交流。
三.我的行动:四.请你也试着用一种夸张的手法,进行一次表演吧。
第八课幸福宝鸡社会保障教学目标:了解国家的一些惠民政策,提升幸福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感觉生活幸福吗?二.幸福是什么?大讨论。
三.发现宝鸡:1.了解什么是社会保障。
2.宝鸡地区的社会保障有哪些?自读课本111页,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
A.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B.城镇医疗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
3.说说你身边的发现。
四.小结。
9第二课时一.说说你知道的社会保障有哪些?二.感受美丽。
1.宝鸡模式让居民老有所养。
什么是新农保宝鸡模式?自读课本113页了解。
结合身边的真实情景,请你谈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推行是否有必要?为什么?请你利用宝鸡模式为家乡的老人算笔账,然后谈谈养老保险究竟给农民解决了哪些问题?2.医疗政策让群众健康有保障。
A.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更多百姓。
B.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C.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其它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服务。
A.就业创业体系逐步健全。
B.保障房圆居民安居梦。
C.社会救助暖民心。
三.我的行动:请就你最为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并将你的收获记录下来。
四.小结。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