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名师教案资料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本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3)能够描述和分析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通过实地考察或模拟考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本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描述和分析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意识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情况。
(2)收集有关壶口瀑布的资料,如图片、视频、文章等。
(3)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关于壶口瀑布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讨论,解答疑问,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描述和分析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壶口瀑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通过图片观察、课文描述,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能力。
(3)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朗读和默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认读和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介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和运用。
(3)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气和情感。
3. 理解课文:(1)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2)教师讲解课文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欣赏壶口瀑布的视频资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5. 拓展延伸:(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著名的瀑布。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
6. 总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7. 板书设计:《壶口瀑布》地理位置:黄河中游形成原因:地壳运动特点:壮观、雄浑、清澈、流量大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壶口瀑布》一文,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形成原因;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瀑布壮美景象;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读文章,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情况,同时注意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3. 分析文章: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感悟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壶口瀑布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壶口瀑布:地理位置、特点、形成原因。
2. 写作技巧:细腻描绘、修辞手法。
3. 生词和短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壶口瀑布的特点。
(2)分析文章中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
(3)谈谈你对壶口瀑布美景的感悟。
2. 答案:(1)壶口瀑布位于我国陕西省宜川县和山西省吉县交界的黄河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瀑布气势磅礴,景色壮美,有“千里黄河一壶收”的赞誉。
(2)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游记散文《壶口瀑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重点学习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和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作者观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壶口瀑布的美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预习提纲、课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勾画出生字词和优美句子。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实践演练: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选取一个景物进行描绘,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6.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翻译、写作等题型,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选取一个你熟悉的景物进行描绘,不少于300字。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演练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写作能力。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长江三峡》、《黄山印象》等游记散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教案:《壶口瀑布》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然景观》,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瀑布特点以及瀑布周围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瀑布特点以及瀑布周围的自然景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瀑布特点以及瀑布周围的自然景观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对新课进行导入。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和词语。
3. 合作学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文进行讲解,讲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瀑布特点以及瀑布周围的自然景观。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当场完成,教师及时批改并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壶口瀑布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瀑布特点瀑布周围景观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壶口瀑布的小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然景观》,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瀑布特点以及瀑布周围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壶口瀑布》课教案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二单元《自然奇观》中的《壶口瀑布》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掌握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奇观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与实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归纳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信息,标注重点词汇和句型。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特点及修辞手法。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7. 情感升华:讨论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美之情,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六、板书设计1. 《壶口瀑布》2. 内容:地理位置: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乡形成原因:黄河流经此处,河床突然收窄,河水急速下跌特点:水量大、流速快、气势磅礴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摘抄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解释其含义。
仿写一段话,描述壶口瀑布的景象,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主要围绕课文《壶口瀑布》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作者写作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讲解等。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自然奇观》中的第四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如“磅礴”、“訇然”等;以及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生字词的学习。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修辞手法,并对生字词进行解释。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其他自然景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填空、问答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壶口瀑布2. 作者:梁衡3. 生字词:磅礴、訇然、惊涛拍岸等4. 文章结构:总分总5.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壶口瀑布的景象。
(2)分析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大自然的感悟。
2. 答案:(1)壶口瀑布雄伟壮观,激流勇进,涛声震天。
(2)比喻、拟人等。
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比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拟人)(3)答案开放,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初中语文《壶口瀑布》教案

教案:《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壶口瀑布》,让学生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 学生能够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方法。
4. 学生能够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即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 学生能够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壶口瀑布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教师准备文章的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壶口瀑布的外貌特点。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
二、教学新课1.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
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
2. 目标导学二: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文章中的关键句,并分析其表现力。
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3. 目标导学三: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文章中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并分析其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以及文章中的关键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壶口瀑布的短文,可以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发挥想象,力求有新意。
《壶口瀑布》优秀教案

《壶口瀑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词语,掌握“推搡、漩涡、寒噤、噤若寒蝉、汩汩、怒不可遏”等词的读音、词义。
了解游记的特点,学习作者根据景物特点多感官写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体会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情感和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黄河的雄伟壮阔,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2、教学难点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精神的内涵,以及对人生的启迪。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壶口瀑布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壶口瀑布的雄伟壮观,然后提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检查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精读课文,感受瀑布之美1、请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读一读,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从声音、形态、气势等方面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
3、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通过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思考作者在描写壶口瀑布的过程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2、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2课时)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重点字词、短句和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和力度的表达效果。
2.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感受作者在写景过程中抒发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壶口瀑布所象征的黄河精神及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教学建议1.注重朗读,通过朗读理解文意,体会蕴含在文字之中的作者的情感。
2.注重拓展阅读,让学生了解自然的壶口瀑布和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的差异,理解作者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3.课堂教学要重视启发式讲解,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讨论。
教学设计示例《壶口瀑布》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设计本课时考虑以诵读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进一步体验作者情感,最后通过诵读强化感悟,悟得作者的情感。
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学会合作,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2.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3.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通过朗读表现壶口瀑布雄壮的气势,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及反思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及反思壶口瀑布教案及反思第1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学习写景细腻,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壶口瀑布气势磅礴、雄伟有力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做国河山河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难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与学法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分享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面对美,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
老师这里有两幅瀑布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一幅?喜欢第一幅的同学请把你的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喜欢第二副的同学也请你把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非常好,希望大家再这一节课中都能够积极投入。
第一种瀑布是柔美和谐的,给人舒服的感觉,这种美很容易被人接受。
第二种瀑布是粗犷豪放的,这种美则是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
第二幅图片中的瀑布因为含沙量之大,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壶口瀑布。
它的磅礴气势震撼着无数人,作家梁衡就曾两次到过那里,并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去领略它那别样的美。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三)自主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推搡()漩涡()汩汩()霎时()怒不可遏()出轧()挟而不服()(四)文本学习:1.整体感知: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些形容词概括)2.品读感悟:品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教学文稿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壶口瀑布》名师教案设计思路:《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设计本课时考虑以诵读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进一步体验作者情感,最后通过诵读强化感悟,悟得作者的情感。
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学会合作,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能力目标:2.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情感目标:3.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通过朗读表现壶口瀑布雄壮的气势,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情感。
2.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
教学准备:1.请学生课前到图书馆、网上查阅有关壶口瀑布的图片及资料。
2.解决生字词,读通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赞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天险,壶口最惊人。
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今天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来领略壶口瀑布的雄壮的气势。
2.简介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精选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具体内容为壶口瀑布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第四章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的《壶口瀑布》,让学生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及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学会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教学重点: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板书材料。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3)分析课文,讲解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壶口瀑布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壮观景象。
(2)讨论: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讲解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6. 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
(2)谈谈你对壶口瀑布的印象。
2. 答案(1)壶口瀑布位于我国山西省临汾市吉县,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它是由黄河流经此地,受到地形的约束,水流急剧收缩,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瀑布景观。
(2)开放性题目,学生可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壶口瀑布》,详细内容为第一至三段,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及文化内涵。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波涛汹涌”、“雷霆万钧”等。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瀑布的特点。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壶口瀑布吗?它位于哪里?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第一段,讲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瀑布的壮观景象。
(2)分析课文第二段,讲解瀑布的成因及特点。
(3)分析课文第三段,讲解壶口瀑布的文化内涵。
4.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2)教师讲解答案,强调答题技巧。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壶口瀑布地理位置:黄河中游特点:波涛汹涌、雷霆万钧成因:地壳抬升、河水侵蚀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象征2. 观察方法由远及近由表及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壶口瀑布的思维导图。
(2)运用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写一篇描绘家乡某处自然景观的作文。
2. 答案(1)思维导图答案见附件。
(2)作文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课文、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和文化内涵。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 拓展延伸:(1)课后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壶口瀑布的历史变迁。
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精品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壶口瀑布》。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对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文化内涵的探究,以及对作者情感的体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及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
3. 讲解课文:a.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 解读作者对壶口瀑布的描绘,体会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a. 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讲解作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5. 随堂练习:a. 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句子,分析修辞手法。
b. 让学生仿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观的句子。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壶口瀑布2. 重点词语:壮观、气势、雄浑、文化、民族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4. 作者情感:敬仰、自豪、热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壶口瀑布的特点。
b. 选取课文中的句子,分析修辞手法。
c. 仿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观的句子。
2. 答案:a. 壶口瀑布特点:壮美、气势磅礴、文化内涵丰富。
c. 示例:夕阳西下,一片金黄洒满大地,如同泼洒的颜料,美丽至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阅读、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壶口瀑布》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壶口瀑布》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正确运用生字词,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3)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壶口瀑布的技巧。
(2)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壶口瀑布》及相关资料,PPT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壶口瀑布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查阅的关于壶口瀑布的资料。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含义。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3. 品析课文(1)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描绘壶口瀑布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教师总结: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壶口瀑布》优秀教案一等奖

《壶口瀑布》优秀教案一等奖《《壶口瀑布》优秀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期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挂念!1、《壶口瀑布》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尝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从声响、外形、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悟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毅的民族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概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老师简洁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
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同学推断哪张为“壶口瀑布”。
请同学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宠爱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日我们学习有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概。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概老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同学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概。
同学自由朗读,依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
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
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其次自然段;其次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1.要求同学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
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概磅礴。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布满,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③我在雾中想查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消灭一个洪峰将我们淹没。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5篇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5篇《壶口瀑布》教案1(约3053字)【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__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抓住关键句,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3、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无坚不摧、坚忍刚强民族精神的歌颂。
【重点难点】1.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__的感染力,感悟作者在__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2. 难点:领会__蕴涵的对民族精神的歌颂,壶口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
【课文提示】1、《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
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2、__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
借助欣赏图片和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正音正字】驰骋chíchěng 寒噤hánjìn 雾霭wù’ǎi 推搡tuīsǎng 怒不可遏è【初学课文】1. 朗读课文,品味__优美的语言。
2. 说起“瀑布”,你会想起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
3. 哪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特点?4. 朗读“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如千军万马滚滚向前……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收尽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感受壶口瀑布水势的浩大、湍急、汹涌,感受壶口瀑布带来的雄壮、勇往直前的气势。
【观看图片】运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进一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阔气势,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文分析】全文写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
课文的第2段,写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作者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
《壶口瀑布》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06
教学资源与拓展
教学资源
教材分析
详细解析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与其他单元的联系,以及教
材内容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明确指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包 括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 目标。
学情分析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 生的学习需求和可能遇到的困 难。
教具准备
改进措施
01
调整教学目标
02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知识、 能力、情感等教学目标,使其更 加符合学生需求。
改进措施
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增加壶口瀑布相关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
引入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改进措施
加强学生反馈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THANK YOU
反思内容
• 情感目标:学生是否在欣赏壶口瀑布的过程中,感受到了 大自然的美和力量。
反思内容
内容深度
是否涵盖了足够深度的知识,使学生对壶口瀑布有更深入的 理解。
教学方法
是否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思内容
学生参与度
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参与到 课堂活动中。
学生反馈
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是什么, 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壶口瀑布》名师教学设计(部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汇报人: 2024-01-04
contents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 • 教学资源与拓展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教案:《壶口瀑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壶口瀑布》为教学内容,教材选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欣赏,以及对文中描绘的壶口瀑布景观的描绘和表达技巧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察点和描写手法。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察点和描写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壶口瀑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观察点和描写手法,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欣赏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对壶口瀑布的描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壶口瀑布的感受。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爱的自然景观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文《壶口瀑布》作者的观察点:从上、下、远、近、前、后描写作者的描写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表达技巧:通过描写景观表达作者的情感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美景”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描绘你心中最喜爱的自然景观,并表达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景观的美丽,培养他们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壶口瀑布》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
设计思路: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设计本课时考虑以诵读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进一步体验作者情感,最后通过诵读强化感悟,悟得作者的情感。
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学会合作,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2.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情感目标:3.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
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通过朗读表现壶口瀑布雄壮的气势,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情感。
2.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到图书馆、网上查阅有关壶口瀑布的图片及资料。
2.解决生字词,读通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赞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天险,壶口最惊人。
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今天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来领略壶口瀑布的雄壮的气势。
2.简介壶口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
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
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壶口瀑布名字的由来。
文章中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在什么季节?在文中标出两次的段落。
三、研读课文
(一)雨季中的壶口瀑布
1.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中壶口瀑布的语句。
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雨季的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
听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视觉: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感受:急慌慌、心还在不住地跳
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2.作者是如何将壶口瀑布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的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
1.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河水?圈画出能够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体会其表达作用。
(小组交流讨论)上游:“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通过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奔腾激越的情势。
表现出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充溢着催人奋进的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龙槽壶口:“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无形的大洞吸着,顿时拢成一束,------一大川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
”
运用比喻、拟人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
河水被碎成点,碎成雾,变成了水的另一种形态。
“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是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或------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眼前的河水:“-----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切出一道深沟。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河水坚强,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
(三)作者为什么再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
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四)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
想到了人——“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这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
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作者看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
这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
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想到民族的精神——“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再次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同时有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
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五)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两段,教师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在文字中所表达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黄河的美不在终点,而在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作者从威武雄壮、奔腾雄壮的黄河水中不仅看到了祖国锦绣的山河,更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忍刚强民族精神。
五、板书设计
第一次:
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第二次:
上游:波澜壮阔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龙槽壶口:碎成点,碎成雾瀑布泉、溪
眼前的河水: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切出一道深沟
河——人——中华民族的精神(无坚不摧、坚忍刚强、勇于反抗)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