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培优)及免费答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培优)及免费答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飞碟的运动形式是平移和转动B.在地上旋转的陀螺的运动形式只有转动C.火车车轮的运动形式包含平移和滚动2.以下是美国研发的全球定位系统是()。

A.GPS系统B.北斗系统C.伽利略系统3.黑熊奔跑100米需要的时间是()。

A.8秒B.9秒C.10秒4.小明在玩具汽车上贴了两个圆点,如图,当车开动时,正确的说法是()。

A.两个圆点的运动形式一样B.两个圆点的运动形式不一样 C.无法判断5.小余同学想把新鲜采摘的杨梅送给离他家10千米的朋友,他选哪种交通工具最快()。

A.自行车B.步行C.汽车6.受到推力的物体应该向着()的方向移。

A.施力者B.受力者C.不一定7.钟摆的运动是()。

A.直线运动B.曲线运动C.既不是直线运动也不是曲线运动8.在足球比赛中有经典的“香蕉球”,请问“香蕉球”是指球()。

A.直线运动B.曲线运动C.滚动二.填空题(共8题,共34分)1.在小车直线行驶的过程中,车轮的运动形式是(),车厢的运动形式是()。

2.一个物体运动的状态,一般从()、()、()、()等方面来描述。

3.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该物体是()的。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该物体是()的。

4.当我们坐在轮椅上被推动向前走的运动是(),坐在转椅上旋转是()。

5.物体在斜面上会可能会滑动或()而发生位置变化。

6.“过山车”运动的快慢与斜坡的()和()有关。

7.小车的运动中,既有()运动又有()运动。

8.建筑工地上甲、乙两人分别乘坐在两台升降机上,甲看见楼房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下降,则相对地面甲是()的,乙是()的。

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跷跷板会一上一下的做直线运动。

()2.同一段路程赛跑时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员运动的速度越快。

()3.两个“过山车”同时从两条不同的轨道开始运动,先到终点的速度快。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题目解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但大多数是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包含着新植物的幼体,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成新的植株。

2. 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

题目解析:种子在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它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植物后续的生长提供支撑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

之后才会生长出茎和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等活动。

3.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题目解析: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器官。

它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这些物质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同时,根向土壤深处生长并向四周扩展,把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防止植物倒伏。

4.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题目解析:茎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植物的地上部分,使枝叶能够合理地分布在空间,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等。

茎内有导管和筛管等结构,导管能够将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花等器官,筛管能够将叶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根、花、果实等部位。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植物中,用种子繁殖的是()。

A. 红薯B. 月季C. 大蒜答案:B题目解析:红薯一般用块根繁殖,大蒜用蒜瓣(鳞茎)繁殖,而月季是用种子繁殖或者扦插繁殖,这里强调用种子繁殖的植物,所以选月季。

2.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

A. 阳光、土壤、水分B. 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C. 肥料、水分、空气答案:B题目解析:种子萌发不需要阳光和肥料。

种子在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使种皮变软,胚根容易突破种皮;同时需要充足的空气来进行呼吸作用,为萌发提供能量;适宜的温度能保证种子内酶的活性,促进萌发过程,所以选B。

3. 植物的根向()生长。

A. 有水的方向B. 有肥料的方向C. 既有水又有肥料的方向答案:A题目解析: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总是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这样能保证植物获取足够的水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受到推力的物体应该向着()的方向移。

A.施力者B.受力者C.不一定2.在漆黑的夜里可以用()来辨别方向。

A.树桩上的年轮B.房屋的朝向C.北极星3.要想加快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可以用的方法是()。

A.加大拉力B.减少拉力C.加重物体重量4.地球的同步通讯卫星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C.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5.下列()物体上的圆点与其他两个物体上圆点的运动类型不同。

A. B. C.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把钢尺一头平按在桌边,拨动另一头,则另一头上的某点呈弧线上下往复运动B.在地上滚动的玻璃球,其表面上的某点的运动形式只有滚动C.行进中的玩具汽车上的某点的运动形式是平移二.填空题(共6题,共32分)1.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有(),还要说明物体与参照物的()和()关系。

2.我们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首先要选择()。

3.过山车常利用重力和惯性使小列车沿蜿蜒的轨道行进有()、()、()等过程。

4.苹果落地做的是();树叶飘落做的是()。

5.“小明站在讲台的右边”,参照物是()。

如果以小明为参照物,那么讲台在小明的()。

6.物体的运动方式有()、()、()、()、()。

三.判断题(共6题,共16分)1.利用参照物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和运动的快慢。

()2.在操场上跑步的学生是运动的,坐在球架后的学生是静止的。

()3.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4.我们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则选的参照物一定是静止的。

()5.过山车轨道要有适宜的坡度,能给小球提供足够的动力。

()6.如果测量出来的三组数据都不一样且差距较小,我们要求平均值。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1.将物体与运动时会出现的运动类型用直线相连。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全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一、填空题(22分)1、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结果可能也会不同。

2、人在行走时,身体的运动形式是直线运动,手臂的运动形式是摆动。

3、车轮在地上的运动是滚动,滑冰时冰刀在冰面上的运动是滑动。

4、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5、六棱柱在斜坡上运动时,当坡度较低时,六棱柱的运动形式是滚动,当坡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六棱柱的运动形式会变成滑动。

6、组装“过山车“轨道时,我们应先从起点开始组装,沿着设计的轨道路线,搭建到”过山车“的终点,这样既能有效避免因为材料不足而导致不能完成”过山车“的情况,又能提高效率。

二、判断题。

(10分)1、有的物体是永远不会运动的,如楼房、树木。

×2、参照物必须是绝对静止的物体。

×3、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只需说明方向即可。

×4、站在自动扶梯上的人是静止的。

×5、桌球的运动是直线运动。

×6、橡皮、铅笔和乒乓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都是滑动的。

√7、高度越高,木块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慢。

×8、物体运动的快与慢是相对的。

√9、组装“过山车“时高度够高就是好。

×10、要确定“过山车“的位置,首先确定方位。

√三、选择题。

(22分)1、“XXX家在XXX家正东方向300米处”在这句话中,300米是参照物。

A。

300米 B.XXX家 C、XXX家2、要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要选择另一个假设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A.假设不动的物体B.高大的建筑物 C、颜色鲜艳的物体3、滚动的易罐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A.曲线B.直线4、从甲地到乙地,甲用了40分钟,乙用了38分钟,丙用了36分钟,丙的速度最快,甲的速度最慢。

A.甲B.乙 C、丙5、下列关于弹簧摇马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弹簧摇马人马身是摆动,弹簧是振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黄金题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黄金题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物体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

A. B. C.2.关于我们做的“过山车”轨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轨道总长应在2米以上B.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C.轨道的坡度不能变化3.甲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乙物体来说的,乙物体就是甲物体的()。

A.比对物B.参考物C.参照物4.要描述一个学校的位置,选择()为参照物比较好。

A.路边停放的汽车B.路面上的交通图标C.周围明显的高大建筑5.在相同时间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实验中,小余测得了三次的距离分别是3米、2.7米、0米,她应该如何取值记录()。

A.取“3米、2.7米、0米”的平均值为1.9米B.取3米、2.7米、0米中的任何一个数据都可以C.0米肯定是错误的,要取“3米、2.7米”的平均值为2.85米6.人走路时,使人体前进的力是()。

A.人体的重力B.脚与地面的摩擦力C.手臂摆动产生的推力二.填空题(共6题,共30分)1.把玻璃球放到斜面顶端时,玻璃球将会()下斜面,把立方体木块放到斜面顶端时,木块将会()下斜面。

2.在相同距离内,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来比较它们的快慢。

3.物体的运动()可以用()、()等来描述。

4.“过山车”轨道的总长应在()米以上。

轨道的长度可以用()和()来测量。

5.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速度()。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速度()。

6.在研究木块的倾斜程度对物体运动方式的实验中,我们知道物体有()和()两种运动方式。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滚动的台球肯定做曲线运动。

()2.我们周围的房屋、大树看上去不动,实际上却都在飞速运动着。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4.建造“过山车”前我们要先在纸上绘制设计图。

()5.两个“过山车”同时从两条不同的轨道开始运动,先到终点的速度快。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含答案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当我们在等公交车时,我们看到公交车和我的位置变化是〔〕。

A.方向变了B.距离变了C.距离和方向都变了2.钟摆的运动是〔〕。

A.直线运动B.曲线运动C.既不是直线运动也不是曲线运动3.小欣围着小云做圆周运动,那么小欣的位置相对小云来说〔〕。

A.只有方向变了B.只有距离变了C.方向和距离都变了4.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标准是〔〕。

A.物体运动距离的长短B.物体运动所用时间的长短 C.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距离的长短5.真正的赛车时速要到达〔〕千米以上。

A.100B.200C.3006.草原上的猎豹会捕捉羚羊,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羚羊奔跑得速度都比猎豹慢B.有一些羚羊跑得比猎豹快 C.羚羊奔跑得速度都比猎豹快二.填空题(共6题,共20分)1.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升高,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逐渐〔〕。

2.像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发动跑步,车辆行驶,卫星上天……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的。

3.树上的苹果熟了落下来,苹果的运动类型是〔〕,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荡着秋千的运动类型是〔〕。

4.短跑运发动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米/秒。

5.在田径运动会上,我们通常使用〔〕来比拟不同运发动的运动快慢。

6.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当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随时间发生〔〕时,物体是运动的。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参照物就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2.滚动的物体一定是在做曲线运动。

〔〕3.在地上滚动的皮球同时有平动和转动这两种方式。

〔〕4.小球与起点的实际路线就是小球与起点的空间直线距离。

〔〕5.“过山车〞运动时我们无法描述它的位置。

〔〕6.物体在斜面上不能静止,都会滚落下来。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请把以下交通工具 1 小时内通过的距离用线连起来。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第一单元:天气与季节1. 什么是天气?A. 空气的湿度和温度B. 云朵的大小和形状C. 日光的强弱和方向2. 季节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A. 地球公转B. 地球自转C. 月亮公转3. 在春天,天气一般是怎样的?A. 天气温暖,雨水多B. 天气寒冷,雪花多C. 天气炎热,晴空万里第二单元:生活中的声音1. 以下哪种声音属于噪音?A. 鸟儿的歌唱声B. 汽车的喇叭声C. 风吹过树叶的声音2.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A. 通过空气传播B. 通过水传播C. 通过光线传播3.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保护听力?A. 经常听音乐B. 佩戴耳机听声音C. 远离噪音的场所第三单元:物体都有质量1. 下面哪个选项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A. 温度计B. 电流表C. 秤2. 质量越大的物体对力的反作用越_______。

A. 小B. 大C. 相等3. 将一个重书包放在桌子上和轻书包放在桌子上,桌子对两个书包的反作用力相同吗?A. 相同B. 不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做功1. 以下哪个不是属于做功的活动?A. 吃饭B. 举重C. 跑步2. 力的作用点和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同时,力对物体的做功是__________。

A. 正功B. 负功C. 不产生功3. 用手推一辆自行车,手对自行车做了功,自行车对手做了__________。

A. 正功B. 负功C. 不产生功第五单元:空气与水1. 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空气占据了宇宙中的所有空间B. 水占据了宇宙中的所有空间C. 空气只存在于地球上2. 以下哪种物体可以漂浮在水中?A. 木块B. 铁块C. 石块3. 水可以变成什么形态?A. 固态、液态、气态B. 固态、液态、等态C. 液态、气态、粉末态第六单元:植物的特点1. 植物可以通过什么进行光合作用?A. 根B. 茎C. 叶2. 植物如何吸收养分?A. 通过根吸收B. 通过茎吸收C. 通过叶吸收3. 植物通过什么进行繁殖?A. 子实体B. 果实C. 根茎以上是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祝你好运!。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教科版 教科新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10分) 1.力的单位是,简称 ,用“ ”表示。

2.人们用 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

在表达与交流的时候,它的成功运用,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早晨,大阳从 边升起,下午,太阳从 边落下。

4.学习了“地表剧烈变化”这一单元,我还想知道: 。

5.所有关于恐龙灭绝的理论都是 。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6.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 ”表示。

(判断对错)7.描述一个物体,我们只需要说出前后左右。

(判断对错)8.描述物体在哪里,可以说明物体在什么方位,还可以说明距离这个物体有多远。

(判断对错)9.拨动拉紧的橡皮筋,它往复地抖动,我们可以把这种运动方式看成是直线运动。

(判断对错)10.锯木头的动作是往复运动,属于曲线运动。

(判断对错)11.沿盘山公路上山的优点利用斜面原理可以省力,缺点是要多走路。

(判断对错) 12.在跳远比赛测量距离时,必须标出起点和终点。

(判断对错)13.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判断对错)14.无烟的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烟不会流动。

(判断对错)15.走的路程长,速度就快。

(判断对错)三.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16.空中加油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在空中一架航空器给另一架或数架航空器加注燃油,使其航程加大,续航时间增长的技术。

如图,飞机A 相对于飞机B 来说,它的状态是( )A .运动的B .静止的C .无法判断17.下列哪种方式比较科学?()A.大量砍伐B.过度放牧C.退耕还林还草18.坐在车里,突然发现路旁的树木向后运动,这说明()A.汽车向后运动B.汽车向前运动C.旁边的汽车向前运动D.汽车停车了19.下列描述人物所处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红在学校大门口西北方向B.小美在东北方向1米处C.小丽在学校旗杆东南方向2米处20.学校运动会百米决赛中,小明的成绩是17秒,小亮的成绩是16秒,小强成绩是19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离不开土壤,在()、()、()等地方有土壤。

2. ()、()、()、()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

3.土壤是由()、()、()、()和()组成的混合物。

4.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有(),说明土壤里有()。

5.把硬土块放入水中,有()冒出,说明土壤里有()。

6.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水变(),静置后,出现(),上层较小的颗粒是(),下层较大的颗粒是()。

7.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到一股(),说明土壤中有()。

8. ()、()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9.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中等颗粒为(),细小颗粒为()。

10.人们根据三种土粒()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

11. ()土渗水性最大,因为它的颗粒(),()土渗水性最小,因为它的颗粒()。

12.用()、()、()等方法可以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13.植被被破坏,对土壤的()有很大损害。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检验土壤中有沙粒和黏粒的实验是()A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B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沉淀后看颗粒分布情况。

C把干燥的土块放入石棉网上烧,当土块冒烟是能闻到臭味。

2.腐殖质是由()变成的。

A泥土B 动植物遗体C 塑料袋3.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A蜗牛 B 蚂蚁C蚯蚓4.能保护家乡土壤活动是()A挖土烧砖B 植树造林C过量喷洒农药5.下列各项中,()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A农药B 化肥C枯草D病菌6.下列各项关于防止土壤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的治理和综合利用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C对粪便、垃圾和生活用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D使用处理后的污水灌溉农田。

7.下列各项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

B.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沙漠化。

C.焚烧作物后土壤无需再施肥。

D.烧山开荒将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4分)1.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2.地球表面的土壤是一样的。

()3.壤土的颗粒最大。

()4.沙土比壤土渗水慢。

()5.含沙粒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

()6.黏土因为渗水慢,保水性能好,透气性就一定差。

()7.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8.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

()9.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

()10.贫瘠的土壤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11.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2.下层土能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

()13.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肥力。

()14.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

()四.分析题1.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

(10分)⑴.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纸巾上有什么印迹,说明什么?⑵.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什么冒出?说明什么?⑶.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可以观察到什么?静置后观测到什么?说明什么?⑷.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发现什么?说明什么?实验结论:.土壤是由()、()、()、()和()组成的混合物。

2.什么是腐殖质?它有什么作用?(5分)3.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5分)4.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5分)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在(田野)、(花圃)、(水塘边)等地方有土壤。

2. (蚯蚓)、(屎壳螂)、(青蛙)、(蚂蚁)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

3.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和(腐殖质)组成的混合物。

4.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有(黄色潮湿印迹),说明土壤里有(水)。

5.把硬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6.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水变(浑浊),静置后,出现(分层),上层较小的颗粒是(黏土),下层较大的颗粒是(沙粒)。

7.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

8. (陶器)、(砖瓦)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9.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11.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12. (沙)土渗水性最大,因为它的颗粒(最大),(黏)土渗水性最小,因为它的颗粒(最小)。

13.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可以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14.土壤可分为(表层土)、(下层土)。

15.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6.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7.落叶下面的土壤颜色是(黑)的,比较(肥沃)。

18.山上的表层土就因为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那里的土壤比较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还可以通过增加(腐殖质)常用的方法有(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19.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20.迄今为止,从土壤中发现(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

21.在普通树林里,1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动物。

22.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

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共同家园。

24.植被被破坏,对土壤的(蓄水能力)有很大损害。

25.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26.塑料垃圾被填埋在土壤里,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27. (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窑烧砖)、(开山毁林)等活动都会破坏土壤。

28.为了保护家乡的土壤,我们应该(植树造林)、(环保宣传)。

二.选择题1.检验土壤中有沙粒和黏粒的实验是(⑵)⑴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⑵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沉淀后看颗粒分布情况。

⑶把干燥的土块放入石棉网上烧,当土块冒烟是能闻到臭味。

2.腐殖质是由(⑵)变成的。

⑴泥土⑵动植物遗体⑶塑料袋3.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⑴蜗牛⑵蚂蚁⑶蚯蚓4.能保护家乡土壤活动是(⑵)⑴挖土烧砖⑵植树造林⑶过量喷洒农药5.下列各项中,(⑶)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⑴农药⑵化肥⑶枯草⑷病菌6.下列各项关于防止土壤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⑵)。

⑴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的治理和综合利用⑵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⑶对粪便、垃圾和生活用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⑷使用处理后的污水灌溉农田。

7.下列各项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⑶)。

⑴.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

⑵.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沙漠化。

⑶焚烧作物后土壤无需再施肥。

⑷烧山开荒将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三.判断题1.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2.地球表面的土壤是一样的。

(×)3.壤土的颗粒最大。

(×)4.沙土比壤土渗水慢。

(×)5.含沙粒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

(√)6.黏土因为渗水慢,保水性能好,透气性就一定差。

(√)7.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8.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

(×)9.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

(×)10.贫瘠的土壤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11.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2.下层土能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

(×)13.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肥力。

(√)14.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

(×)四.分析题1.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

⑴.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纸巾上有什么印迹,说明什么?答︰有(黄色潮湿印迹),说明土壤里有(水)。

⑵.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什么冒出?说明什么答︰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⑶.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可以观察到什么?静置后观测到什么?说明什么?答︰水变(浑浊),静置后,出现(分层),上层较小的颗粒是(黏土),下层较大的颗粒是(沙粒)。

说明土壤里有黏土、沙粒。

⑷.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发现什么?说明什么?答︰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实验结论:.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和(腐殖质)组成的混合物。

2.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沙土黏土用放大镜看颗粒较大颗粒较小用手捻粗糙细腻握成团不能能3.用什么方法鉴别家乡的土壤答︰⑴用放大镜看。

⑵. 用手捻。

⑶握成团。

⑷.到图书馆查资料。

⑸向当地的农民请教。

4.什么是腐殖质?它有什么作用?答︰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5.土壤肥力为什么会流失?怎样增加土壤的肥力?答︰.山上的表层土就因为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那里的土壤比较贫瘠,⑴.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⑵. 通过增加(腐殖质),常用的方法有(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6.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答︰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第二.蚯蚓吃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能提高土壤的肥力。

7.假如没有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答︰土壤是动植物和人类的共同家园,假如没有土壤,动物、植物、人类将会死亡。

8.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答︰⑴植树造林。

⑵. 环保宣传⑶保护土壤小动物⑷.对垃圾分类,回收垃圾。

⑸尽量少用塑料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