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兴奋性:是指活的细胞组织或机体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阈强度:能够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是衡量组织兴奋性的常用指标。
与兴奋性成反比关系。
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
引起组织兴奋刺激必须在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三个方面达到某个最小值(阈值)
反应:细胞、组织或机体受到有效刺激后所出现的部代过程或外部活动的改变。反应有两种类型:兴奋和抑制。
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
一.神经调节
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通过反射来实现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特点:迅速、准确、局限、短暂。
二.体液调节
概念: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实现的调节功能活动的方式。
特点: 缓慢、广泛、持久。
三.自身调节
概念: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负反馈:反馈信息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意义:对机体功能活动及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膜对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转运形式:被动转运(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阈电位:能触发细胞膜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被动转运
特点:①顺浓度差转运;②不耗能
1.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
转运物质:O2 ,CO2
单纯扩散的影响因素:
① 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② 两侧分子的浓度差
2. 易化扩散:不溶于或难溶于脂质的物质在脂蛋白帮助下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
(1)载体运输:转运小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载体运输的特点:
① 较高的结构特异性② 饱和现象③ 竞争性抑制
(2)通道运输转运Na+、K+等离子。
通道运输的特点:
① 通道开闭取决于膜电位或化学信号② 结构特异性③无饱和现象
(二)主动转运:物质分子或离子在泵作用下耗能而逆电-化学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
特点:①逆浓度差转运;②需耗能
1 钠泵本质:钠-钾依赖式 ATP酶
2 钠泵激活:被细胞钠增加或细胞外钾增加激活。
3 钠泵作用:泵入钾泵出钠,形成并保持膜高钾膜外高钠的分布。
钠泵的意义:①细胞高钾是许多代反应的必要条件。
②维持正常细胞体积。③建立势能贮备。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
主动转运被动转运
需由细胞提供能量不需提供能量
逆电-化学势差顺电-化学势差
使膜两侧浓度差更大使膜两侧浓度差更小
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出细胞的过程: 出胞和入胞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1.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差。(由钾离子外流形成)
2. 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扩布性电位。
膜电位状态
极化: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保持的负外正的状态。
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甚至消失的过程。(主要由钠离子流形成)
反极化:膜电位由零变为正值的过程。
超射值:膜电位由零到反极化顶点的数值。
复极化:去极化、反极化后恢复到极化的过程。(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产生)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
动作电位的特点:①“全或无”现象②不衰减性传导
动作电位的意义:兴奋的标志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1:
细胞钾浓度高于细胞外,安静时膜对钾的通透性较大,故钾外流聚
于膜外,带负电的蛋白不能外流而滞于膜,使膜外带正电,膜带负电。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2:
当促使钾外流的钾浓度势能差同阻碍钾外流的电势能差(钾外流导致的外正负)相等时,钾跨膜净移动量为零,故静息电位相当于Ek。
动作电位机制1:
细胞受刺激时,膜对钠的通透性增加,因膜外钠浓度高于膜且受膜负电的吸引,故钠流引起上升支直至移的钠在膜形成的正电位足以阻止钠的净移入时为止(ENa)。
动作电位机制2:下降支:钠通道关闭,钾通道开放,钾外流引起。随后钠泵工作,泵出钠、泵入钾,恢复膜两侧原浓度差。
第三章血液
一. 环境
(一)概念: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三)稳态:环境各项理化性质的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
.稳态意义:保证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二. 正常人的血液呈碱性,PH为7.35-7.45
三 .血液的功能
(一)运输功能:1.运输代产物。 2.运输激素
(二)防御保护功能
(三)维持环境的相对稳定
1.晶体渗透压:血浆中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主要由NaCl、葡萄糖等形成。作用:维持血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
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中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形成。
作用:调节组织液和血液间的水平衡。
红细胞生理
一.数量及形态
男红细胞 5.0×1012个/L
血红蛋白 120~160g/L
女红细胞 4.2×1012个/L
血红蛋白 110~150g/L
二.功能:① 运输O2、CO2 ② 缓冲pH
三.生理特性: 1.可塑变形性
2.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3.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其快慢主要在血浆的性质。
四.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是铁和蛋白质。促进红细胞发育成熟所需的物质维生素B12、叶酸和因子。
(五)调节
1.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部位:肾脏(主要)、肝脏
作用:骨髓红系定向祖细胞增殖分化,加速红细胞的生成。
意义:通过一负反馈环来解除组织缺氧情况,维持红细胞数量的相对稳定。
2.雄性激素
① 直接刺激骨髓,促进RBC生成。② 促进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
白细胞生理
(一)白细胞的功能:防御病原体入侵,修复损伤组织和参与免疫反应,对机体起保护作用。
血小板生理
一.生成及数量:( 100-300 )×109个/L
二.生理特性:1.粘附与聚集 2.释放 3.吸附 4.收缩血块
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 生理性止血功能
2. 促进血液凝固功能
3. 对血管壁的营养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