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地坛读后感
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概括
![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a82d742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4.png)
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概括
【实用版】
目录
1.对地坛的回忆
2.地坛的变迁
3.对地坛的想念
正文
我与地坛有着深厚的感情,那里曾是我童年的乐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如今,时过境迁,地坛也经历了许多变迁,使我对它更加想念。
小时候,我常常会跟随父母去地坛游玩。
那里的景色美丽,绿树成荫,是我童年时代最喜欢去的地方。
我怀念那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那座古朴的寺庙,还是那些美丽的花草,都让我流连忘返。
尤其是在春天,地坛里的桃花、梨花盛开,一片花海,美不胜收。
我常常会和朋友们在那里玩耍,捉迷藏、跳绳,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时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坛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曾经的古树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寺庙也不再宁静,变得喧嚣起来。
面对这些变迁,我不禁感到惋惜。
曾经的地坛,如同一位慈祥的老人,陪伴着我度过了童年的时光。
而如今,它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让我有些陌生。
尽管如此,我仍然想念着地坛。
每当路过那里,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走进去,试图寻找那些曾经的记忆。
然而,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尽管地坛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样子,但在我心中,它永远是那个美丽的乐园。
我怀念过去,也期待未来,希望有朝一日,地坛能够重现昔日的辉煌。
总之,我与地坛有着不解之缘,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我童年的回忆。
面对地坛的变迁,我感慨万分,心中充满了对它的想念。
第1页共1页。
想念地坛我的教学设计2
![想念地坛我的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1bf4d7a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8.png)
想念地坛我的教学设计2第一篇:想念地坛我的教学设计2《想念地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勾画重点词句,理解“安静、“零度”、“柔弱”的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安静”、“零度”、“柔弱”内涵的理解。
教学难点:“零度”内涵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讨论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史铁生这个名字啊,我们通过预习已经不陌生了,他在21岁的时候瘫痪了双腿,后来呢又患了肾病,最后呢又发展到尿毒症,他自己的话说呢叫“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但他的作品却激励了无数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散文《想念地坛》,感悟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出示大屏幕《想念地坛》史铁生)二、预习反馈昨天在布置大家预习的时候,很多人都提问说这篇文章很难读,很难读懂。
其实学习这篇文章我们首先要品读语言,然后重点解读“写作的零度”这个概念,进而感悟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那么昨天大家提了很多问题,其中最多的问题可能就是关于“写作的零度”问题,那么除了“写作的零度”这个关键词之外,文章中还出现了哪些关键词?大家说。
(安静、柔弱)其实本文就是通过对这三个关键词的分析,揭示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那么我们只要提到抓住这三个关键词之后文章也就好理解了。
三、零度1、那么刚才我们很多同学都提到“零度作文”,那么我们首先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关于“写作的零度”,是史铁生引入的概念,首先我想请大家在文章中再找一找还有没有含有零度这个词的含义,大家找一找,除了“写作的零度”还有没有含有零度这个词的含义。
回归零度回望零度2、那么不管是“写作零度”也好,还是“回归零度”也好,我想要理解这两个概念,最主要的就是先理解“零度”的概念是不是?大家说一说零度是指什么?“零度”是指生命的起点。
3、既然“零度”是生命的起点,那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回归零度”怎么样理解?回归生命的起点。
《想念地坛》读后感
![《想念地坛》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2ec755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a.png)
《想念地坛》读后感《想念地坛》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想念地坛》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想念地坛》读后感 1史铁生是一位残疾作家正当生命最灿烂的季节命运却让他受到了最沉重的打击——一他失去了双腿。
这会是一种多么难言的痛苦啊又会有一种多么哀伤的心情直到他学会了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于是便有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有了《奶奶的星星》有了《合欢树》有了《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表达的感情是痛苦的复杂的深沉的作者讲述在双腿残废之初自己的悲痛欲绝心绪的荒芜冷落前途的暗淡渺茫以至于自己一次又一次在死亡边缘徘徊偶然走进了那个与自己同样荒芜冷落的园子——一地坛。
这座古园映照了作者的生活也记载了他深深的车辙它可以理解作者的心情可以感受作者的悲痛因此它向他展示了石门中的落日寂静却安详高歌的两燕苍凉却张扬着生命的多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似乎讲述着青春的童话还有飘摇的落叶清纯的草木坦荡的荒藤浮夸的琉璃和似一朵小雾停在半空的蜂地空屋似的蝉蜕。
窸窸窣窣生长的响动。
地坛成了作者生命的一部分。
在地坛他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地坛留住了作者留住了一个用感情写字的作家。
作者常说:这古国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作者深爱着地坛他更深爱着自己的母亲。
作者表达的对母亲的爱是深重而沉痛的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因为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的儿子惟一的几子尽管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可事实终究是无法改变的于是她就默默的忍受着。
用母亲无私的爱包容儿子包容儿子的命运;于是她只有一天一天的.熬过去一天一天的祷告:"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
"于是她只能漫长的等待。
史铁生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读后感
![史铁生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56b996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7.png)
史铁生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读后感先说地坛吧,那对史铁生来说,可不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
在他的笔下,地坛就像是一个沉默的老友,默默地陪伴着他。
我能想象到他摇着轮椅进地坛的画面,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有了生命。
那些古老的墙、斑驳的树影,就像一群安静的听众,听着史铁生诉说自己的痛苦、迷茫和对命运的不甘。
他在这里一待就是好久,和地坛一起经历着四季的更迭。
春天的时候,园子里有了生机,他或许看到了新生命的希望;冬天呢,万物萧瑟,又好像和他内心的孤寂有了某种呼应。
史铁生写他的母亲,那真是写得让人心疼得不行。
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母亲的那种小心翼翼的爱。
母亲担心他,却又不敢太明显地表现出来,总是悄悄地在地坛附近找他。
我就想啊,母亲得多难啊,一边是自己的孩子遭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一边还得在孩子面前强装镇定。
她肯定无数次偷偷地抹眼泪,却又要在儿子面前露出笑容。
史铁生在写母亲的时候,我感觉他满是愧疚,就像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失去之后才明白那些爱有多珍贵。
再说说他对记忆和印象的描写吧。
他的那些记忆就像是藏在心底的宝藏,不过是有些沉重的宝藏。
他从过去的点点滴滴里挖掘出了关于人性、关于生命的感悟。
那些儿时的回忆、成长过程中的遭遇,在他的文字里都变得鲜活起来。
他就像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厨师,把这些回忆当作食材,烹饪出了一道道让人回味无穷的精神大餐。
史铁生在书里对生死的思考也特别触动我。
他身体残疾,肯定无数次想过生与死的问题。
他没有给我们什么高大上的答案,但是却让我觉得生死不再是那么遥远和神秘的东西。
他好像在说,生就是一场充满苦难的旅程,但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努力地活着,去寻找那些隐藏在苦难背后的小确幸。
死呢,也不是那么可怕,它就像是旅程的终点,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归宿。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好像变得更豁达了一点。
生活里那些小烦恼,和史铁生所经历的比起来,真的是鸡毛蒜皮。
他都能那么坚强地面对,我为啥就不能呢?而且我还从他的文字里学到了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就会成为回忆里珍贵的一部分。
《想念地坛》书评
![《想念地坛》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f670587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4.png)
《想念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作品,以地坛公园为背景,描绘了作者与这个地点的深厚情感联系。
在这篇散文中,史铁生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地坛公园的深深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他描述了地坛的安静,四季的变化,以及自己在园中的种种体验,包括思考、祈求、怨叹,以及与自己的影子对话等。
这篇散文不仅展现了地坛的美景,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荒凉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史铁生的散文风格以其真实感人的内容、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幽默诙谐的笔触、形象生动的描述、强烈的思辨性、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关注、人文关怀以及独特的表达方式而著称。
在《想念地坛》中,这些风格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角色设定方面,这篇散文主要围绕作者自己和他所处的环境——地坛公园。
史铁生通过自己的视角,展现了地坛公园的四季变化和自然景色,以及这些景色如何影响他的思考和感受。
以下是《想念地坛》中的一个书摘: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
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
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
阅读《想念地坛》,读者可以感受到史铁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他的作品常常引发读者对生活、自我和存在的深刻反思,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
想念地坛读后感
![想念地坛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0e5b2f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0.png)
想念地坛读后感《地坛》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个文化景观区,也是中国佛教活动中心之一。
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来参观。
我也曾经到地坛游玩过。
我第一次来到地坛是在我中学时期的一个暑假。
那时,我刚刚接触佛教,对佛教文化非常感兴趣。
在地坛,我看到了许多殿堂和佛像,感受到了佛教的庄严和祥和。
我在一个院子里看到了一群僧侣正在念经,他们的声音非常悠扬动听,仿佛带我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更加好奇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于是我开始深入地了解佛教。
后来,我多次来到地坛参观。
每一次来到这里,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安宁。
地坛的建筑和景观都非常精致,每一处都透露着佛教的智慧和美丽。
我最喜欢的是地坛的大雁独木桥,它连接着两座山峰,边上还种满了花草,显得非常美丽。
每一次走过这座桥,我都会感到一种从喧嚣世界中解脱的感觉。
我会停下来,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感受自己的呼吸。
这种宁静和平静让我感到非常舒服。
来到地坛,我还会去参拜佛像。
地坛有一尊巨大的佛像,它庄严肃穆,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
每一次面对佛像,我会合十礼拜,祝愿自己和家人平安和幸福。
这个时候,我会感到心情愉悦和宁静。
我希望自己能够获得佛陀的庇佑和加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我最后一次来到地坛是在大学毕业之后。
那时,我即将离开北京去外地工作,心中充满了感慨和不舍。
来到地坛,我在佛像前默默祈祷,祈求自己未来的道路顺利,生活幸福。
我希望能够保持佛教所教导的平静和宁静,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能够坚持下去。
地坛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不仅有美丽的建筑和景观,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意义。
每一次来到地坛,我都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力量,让我感到平静和宁静。
这种感觉让我留恋于此。
我想念地坛,想念那里的一草一木,想念那里的宁静和庄严。
无论我身在何处,在心中都会永远怀念这个地方。
地坛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它不仅是北京市的一个著名景点,还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
通过来到地坛,我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自己的内心有了更透彻的认识。
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概括
![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1d68f25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d.png)
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概括
摘要:
一、我与地坛的深厚情感
1.地坛在我生活中的重要性
2.我对地坛的怀念之情
二、地坛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1.地坛的悠久历史
2.地坛的建筑风格与特点
三、地坛的变迁
1.地坛在我生活中发生的变化
2.我国历史变迁对地坛的影响
四、对地坛未来的展望
1.希望地坛能够保持其历史特色
2.期待地坛在未来继续繁荣发展
正文:
我从小就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承载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地坛不仅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我心灵的寄托。
每当我想起地坛,那里的景色便历历在目,仿佛昨日重现。
地坛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建于明朝,是皇家祭祀地神的地方。
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古代皇家建筑的庄严与优美。
地坛内的建筑群布局严谨,有著名的圜丘、皇穹宇、丹陛桥等景点。
在这里,我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
史底蕴。
在我与地坛的相处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它的变迁。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坛不再是仅供皇家祭祀的神秘之地,而是成为了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我心中,地坛始终保持着它的神圣与美丽。
当然,我也关心着地坛的未来。
我希望地坛能够继续传承其历史文化特色,成为我国的一颗璀璨明珠。
同时,我也期待地坛能够在未来继续繁荣发展,为更多的人带来美好的回忆。
总之,地坛在我心中占据着无法替代的地位。
它不仅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我心灵的港湾。
学生想念地坛读后感
![学生想念地坛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e3e5b64f242336c1eb95e28.png)
《想念地坛》读后感八(2)班王丽瑶闭上眼,静静地感受史铁生的生命。
——生命是什么?聆听《想念地坛》这“生命的诗篇”,我沉浸其中。
——地坛就如亲人一般,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史铁生,这里有他最美好和最痛苦的回忆。
正值壮年的史铁生失去了双腿,他的生活一片灰色。
在母亲临死之际,母亲告诫他要好好活。
他内心充满了愧疚、孤独与痛苦,他日夜呆在地坛里,想着母亲,想着生与死。
终于,他决定活下去试试,他看着地坛里的人们——和睦、拼搏、不懈,生的意识更加强烈,他开始写作,开始逐步走向光明,好好活!这美妙的旋律,让我震撼!感动!生命如水一般,脆弱。
晶莹的水珠如此美丽,却禁不起任何击打,生命不也是如此?当困难、威胁出现在生命前,生命便怯懦了,惧怕了。
它开始想放弃。
生命也禁不住疾病的折磨,内心的挣扎。
也许一念之间,死亡的大石便压在了生命上。
生命又如铁一般,刚强。
钢铁经烈火的焚烧,锤的打炼,未曾变形,百折不挠。
生命也是如此。
人生一定不会一帆风顺,生命需要磨难来磨练,身体的疾病来临时,我们会绝望,会痛苦。
但我们还在留恋人生,我们不想死。
我们咬紧牙关,去与疾病作斗争——生命不会因此而软弱。
心灵的疾病来临之际,内心挣扎,不知所措。
也许死亡的念头闪过脑间,但更多的是挣扎。
生命用心灵鸡汤来疗伤——生命不会因此而退缩。
时间滴答滴答,人生的列车总会到达终点站,我们又何必过于着急,还是去好好欣赏沿途的风景吧!睁开眼,生命的细流流入心底。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那五彩缤纷的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概括
![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5834da4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8.png)
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概括
摘要:
一、我与地坛的深厚情感
1.地坛对我而言的意义
2.我与地坛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二、地坛的历史背景与人文价值
1.地坛的起源及变迁
2.地坛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三、想念地坛的情感表达
1.对地坛美景的怀念
2.对地坛中人与事的回忆
四、对地坛未来的期待与展望
1.希望地坛能够保持历史底蕴与现代发展相结合
2.期待地坛在未来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正文:
我与地坛,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
地坛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我心灵得以栖息的港湾。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厚重的历史底蕴,也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
地坛始建于明朝,是我国古代皇家祭祀的重要场所。
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地坛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变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地坛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拥有优美的园林景观,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欣赏。
在这里,我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无论是春日的繁花似锦,还是冬日的银装素裹,地坛的美景总是让我陶醉其中。
而那些发生在地坛中的故事,更是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无论是晨练的老人,还是嬉戏的孩童,都为地坛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如今,虽然我已离开地坛,但对它的想念却愈发强烈。
我想念地坛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风景,每一个人。
我希望地坛能够保持其历史底蕴,同时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发展,为更多的人带来美好与宁静。
对于地坛的未来,我充满期待。
我期待地坛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
想念地坛读后感
![想念地坛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118f69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4.png)
想念地坛读后感
我很想念地坛这本书,这是一本让人感动的书,它让我深刻地
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故事,他在
生活中经历了种种磨难和困苦,但最终通过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战胜了一切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主人公的坚韧和勇气所感动。
他在生活中遭遇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自己
的梦想,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让我明白了,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另外,这本书也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各种琐事所困扰,很容易迷失自己,忘记了生活的真谛。
而主人公在书中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追
求物质上的享受,而是在于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富足。
只有在
追求真理和美好的价值观中,我们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地坛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也让我明白了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坚持不懈,不要轻易放弃。
这
是一本让人感动和深思的好书,我会一直想念它。
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概括
![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486fe23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4.png)
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概括
摘要:
1.对地坛的初次印象和感受
2.与地坛的深厚渊源
3.对地坛的思念之情
4.地坛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和影响
正文:
初识地坛,我被它的古朴、庄重所吸引。
那是一座古老的坛庙,历经沧桑,却依旧保持着独特的韵味。
地坛不仅仅是一个景点,更是一个文化的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地坛的渊源逐渐加深。
我了解到地坛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也明白了它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每一次来到地坛,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每一次都会对它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尽管我已经很久没有去地坛了,但对它的思念之情却与日俱增。
我想念地坛的古朴、庄重,想念它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更想念它给我带来的启示和影响。
地坛给我带来的启示和影响是深远的。
它让我明白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智慧,也让我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更重要的是,地坛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让我明白了应该如何去面对生活和人生。
总的来说,我对地坛的感受是复杂的,既有初次印象的惊艳,又有深入了解的理解,更有思念之情的深厚。
2024年想念地坛读后感
![2024年想念地坛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118f49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5.png)
2024年想念地坛读后感在2024年,地坛已经成为了我最为怀念的地方之一。
每当我想起曾经在地坛的种种经历与感受,心中就涌动着一股暖流,仿佛那里还存在于我眼前。
地坛是北京市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在北京生活期间最钟爱的一处胜地。
地坛的建筑群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让人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祭祀场景。
每当我走进地坛的大门,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圣的殿堂,心灵得到了净化与舒展。
在地坛的读书过程中,我最常去的是瞻拜皇穹宇。
当我站在皇穹宇的正前方,抬头仰望那庄严座落于宇宙之中的巍峨建筑,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无比崇敬和感慨。
我常常默默祈祷,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奋斗的勇气,像那穹顶高挑的建筑一样,永远矗立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在地坛的读书中,我也喜欢在松树林中漫步。
那里的松树高大挺拔,树荫婆娑,在夏天的炎热中给人带来一丝丝清凉与宁静。
沐浴在阳光下,我感觉到自己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内心变得宽广而平和。
这样的环境让我更加专心地阅读,思绪变得纯净而清晰,对于所读书籍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那些在地坛读过的书籍,让我仿佛品味到了古人智慧的真谛,感悟到了生活中的真正意义。
除了寻找宁静读书之地,地坛也是我热爱运动的场所之一。
每当天气晴朗的时候,我喜欢在地坛的广场上跑步。
那时,地坛的广场熙熙攘攘,人们或是在晨练,或是在踢球,或是在跳舞。
看着欢笑的面孔和充满活力的身影,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快乐。
在一汗淋漓中奔跑,我感到了身心的放松和畅快,烦恼和困惑也烟消云散。
2024年,地坛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
新的文化活动陆续在地坛举办,各种展览、讲座和演出给地坛注入了活力与生机。
我也有幸参加了其中一些活动,扩展了自己的视野,增添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每次参观完一场展览或听完一次讲座后,我总会感到鼓舞与振奋,自己的思考和认知也得到了全新的提升。
在地坛度过的时光,让我体验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
那是一种平和而有度的生活,不被繁忙和嘈杂的城市生活所困扰,可以慢下脚步,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心静
![心静](https://img.taocdn.com/s3/m/64322126b90d6c85ec3ac63e.png)
心静——读《想念地坛》有感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地坛,就是一个充满安静的小世界。
它的落叶凋花,檐角墙栏,无处不透着安静,而又有鸟鸣风声跃动,让人更加安心。
史铁生正在人生最张扬的时期双腿俱残,病痛缠身,似乎就从白日走入了黑夜,看不见一丝曙光。
于是他便摇着轮椅越过了地坛所有的那一条界限,满园的安静让他终于心静,回归零度,回归生命的起始,看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何谓心静?恐怕只有“临乱世而不惊,处放舟而不燥”可以作为答句了吧。
地坛之静,贵在于它的那一条界限之内,可以让人享受那迎面而来的清纯之气,可以使人摒弃繁杂,放慢自己生活的速度,看透生活暂时困扰我们的迷雾,回归零度。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地坛”,望之息心,窥之忘反。
譬如一处院子,一处林中;一堵墙边,一条径上。
在自己的的地坛里,便可以正真地不断回望零度,感知自己心的“零度的安静”。
水在零度,是冰。
水在化开时,在大的小的河流中或快或慢地奔走,从不会停下好好想想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和自己所追求的;也有的从断崖上飞泻而下,撞击岩石,不断地轰鸣,不让自己安静一下;而或在海中一遇见大风,就会没了命地卷高自己的身体,向海面扑去,不会安稳片刻。
而水在零度时,成了冰,便只能静静地待着,心也狂躁不起来了,只能安静下来。
对于在零度时冻结的水来说,一切都冻住了,它便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回望零度,慢慢地思考一切,等想明白了,看清了,再化开自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人在零度便是要有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心境了。
人心在不静下时,便往往弄巧成拙,只趋于眼前,看不清事情的本质,急功近利却什么也做不了。
而人心静时,才可以丢去一切繁杂惊着想想自己究竟想去什么地方,究竟在追求什么,不断地让自己安下心,找找自己希望的方向,拨开迷雾,看清自己,看清自己的路。
在史铁生想来,“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凝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
”这应该就是他回望零度后的一种看法吧。
《想念地坛》读后感 2篇
![《想念地坛》读后感 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47d91367ec102de2bd8947.png)
《想念地坛》读后感 2篇《想念地坛》读后感一读史铁生的《想念地坛》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利用一天半的时间读完。
初读一遍,有些感悟,有所体会。
人这个东西很奇怪,很多时候,要经历困苦,才会去思考人生,有些事要经历了才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史铁生失去了双腿的功能,让他在轮椅上,对生死、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与思考。
只有经历生死轮回,与死神不断抗争的人,对人生、对生命才能有如此透彻的领悟。
面对疾病、面对生命,史铁生的一生写照,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面对疾病,史铁生的态度是:敬重。
“把它看作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命运对你的锤炼,就像是九段高手点名要跟你下盘棋,这虽然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但你却能从中获益,你很可能就从中增添了智慧,比如说逼着你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明白。
”仔细想想,疾病既然找到了你,怨天尤人,自寻烦恼,一点用都没有;我们要做的看来也只有敬重它,“置之死地而后生,”在精神上战胜它,让生活过得更好更有意义。
面对疾病,人最不能输掉的是精神。
“困境不可能没有,艰难不可能彻底消灭。
”面对困境,史铁生的感悟是爱和镇静。
在困难面前是友谊、爱让史铁生重新“站”了起来,达到了新的境界。
正如其所说:“向友谊、爱,敞开自己的心灵,是最好的医药。
”是友谊和爱让他感受到了“生命意义的诱惑”。
“新境界的另一方面就是镇静,就是能够镇静地对待困境了,不再恐慌了。
”不管你接不接受,愿不愿意,困境都在那里,无法逃避,只有镇静的面对。
以幽默的态度面对生死。
书中列举了卓别林的电影《城市之光》的片段:女主人公要自杀,拧开了煤气,结果让卓别林演的那个角色发现了,把这女的救了。
这女的说:“你凭什么救我?你有什么理由不让我死?”卓别林说:“急什么?早晚还不是这回事?”是啊!急什么?生活中,相比死亡而言,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面对艰难困苦,有如自暴自弃,不如乐观幽默的生活,坦然面对。
读史铁生的这本书有很多共鸣,似乎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东西要写,可又不知从何说起,如何下笔。
史铁生作品读后感(精选34篇)
![史铁生作品读后感(精选3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a3112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4.png)
史铁生作品读后感(精选34篇)史铁生作品读后感(精选34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史铁生作品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史铁生作品读后感篇1《我与地坛》是一位身残者在一座废弃的古园中对自己所见到的人生百态所发出的感悟、思索。
作者以地坛作为寄托自己情感与发泄情感的地方,同时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
由于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他体验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运中挣扎时,找到了一片古园,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深刻地感受每一个季节的特点,体会每种人生的价值。
他思考了死与生。
死是必然的归宿,当我们感到累了,上帝会自然安排我们休息。
而活着,是我们一生都需想的问题,即使活着是饱经苍桑的,世界仍然在运转,古园依旧是古园,我们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变现在的自己。
当我们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地了,应理去心中的一丝杂绪,认识真实的自己,进行自己完善。
思考人生是每个人的必备之路,不同的人,思索的结果、内容不一。
史铁生不仅思考着自己的逆境,他还在思考自己的亲人所受的痛。
“时间能证明一切”,作者始初并没考虑到母亲所感到的痛苦,只沉浸在自己的忧伤中,经时间的酝酿,他感知到母亲的忐忑与无奈。
与此同时,也鸣响了我心中的警钟,母亲对孩子的爱意志坚韧、毫不张扬,而我妈妈正顽强地与病魔抵抗,同时还要承受不成器的我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
我应庆幸我母亲还在,我有机会能让妈妈摆脱苦恼,并且除去我那一丝倔强与羞涩,不至于到时后悔莫及。
因此,我感谢史铁生的经历警醒了我。
在课本未节选的部分中,还有作者从各个方面诠释所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在园中曾经出现的人们及对他们人生的思索;对逆境人生的理解,差距是必然的;作者对自己的生涯理解;许多美好的事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生是如此复杂但却纯真、质朴,以至于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作者在十五年的思考中,逐渐成熟,认识更清晰,从失落、烦躁转变为稳重、深情。
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概括
![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13b6cde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1.png)
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概括
摘要:
一、我与地坛的初识
二、地坛的变迁
三、地坛对我的影响与启示
四、对地坛的怀念与期待
正文:
我与地坛的初识,是在我很小的时候。
那时,我家就住在地坛附近,每天都能听到它的喧嚣和热闹。
地坛是我童年时代的重要场所,那里有我最美好的回忆。
地坛的变化,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变迁。
从一座古老的祭坛,到如今的市民公园,地坛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沧桑。
这些变迁不仅仅是地坛的外貌变化,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缩影。
我在地坛的成长过程中,也学会了适应和变迁。
地坛对我的影响深远。
在那里,我学会了与人交流、合作和分享。
每年的庙会,地坛都会举办各种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地坛公园的美景,也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懂得了生活的美好。
如今,我已经离开了家乡,但心中依然怀念着那座陪伴我成长的地坛。
它不仅是我童年时代的乐园,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导师。
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再次回到地坛,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
总结,地坛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见证了我的成长,也影响了我的人生。
无论我走到哪里,心中都有一份对地坛的思念。
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概括
![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2a54d4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d.png)
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概括
我与地坛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
那时,我家就住在地坛附近,每天都要穿过这片古老的园林去上学。
地坛,这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地方,见证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
地坛,又称“大地坛”,位于我国北京市东城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皇家祭祀园林。
自从明清两代以来,这里就是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
岁月流转,曾经辉煌的皇家祭祀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地坛也经历了无数的变迁。
现在的地坛,已经成为了一座集历史、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这里有古色古香的建筑、绿树成荫的小道、碧波荡漾的湖泊,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然而,在这繁华背后,地坛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城市的发展,周边环境的变化,地坛的文物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对我而言,地坛不仅仅是一个公园,更是一个精神家园。
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
地坛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珍惜传统文化,如何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
每当我疲惫不堪的时候,来到地坛,漫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心灵得到了宁静与慰藉。
对于地坛的未来,我充满期许。
我希望地坛能够继续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窗口。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地坛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片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地坛成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热
爱这片土地。
总之,地坛是我的情怀所在,是我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
我与地坛读后感
![我与地坛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e43d47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4.png)
我与地坛读后感地坛,是我心中的一个圣地。
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底蕴与力量。
通过读《地坛——神州古都的心灵地》这本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地坛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本书以自传体的形式,讲述了作者在地坛度过的一段青春岁月。
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文字,将地坛的美丽和神秘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提到了地坛的建筑、历史,以及地坛在人们心中的特殊地位。
通过他的叙述,我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地坛的神奇与美好。
书中提到的地坛作为一座古老的神祠,本身就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是人们对神明的敬畏与感恩之情的表达,也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地坛作为天地间的枢纽,承载着人们对丰收和平安的美好愿景。
这一切都使得地坛成为一个神圣而又庄严的地方。
地坛的建筑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那座气势恢宏的祈年殿,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木雕艺术,吸引着无数观众前来参观。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古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与崇拜。
每一根柱子、每一块雕刻都散发着一种神秘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
地坛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不仅仅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
书中提到的地坛庙会更是彰显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
在这个庙会上,我亲眼目睹了传统民俗活动的丰富多彩,感受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喜爱。
读完这本书,我对地坛的认识更加深入。
它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中国人民的文化情感的结晶。
它承载着历史和人民的记忆,也是我们珍爱的文化遗产。
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追求。
我希望能够亲自去地坛,亲身感受那里的神奇与美妙。
地坛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它在今天仍然拥有着特殊的地位。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更加了解了地坛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这也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我相信,在不断推进现代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努力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后代子孙能够继承和发扬光大。
想念地坛
![想念地坛](https://img.taocdn.com/s3/m/0bc1817bf90f76c661371a99.png)
启示
萧伯纳说:“生命的道路在于把地狱变为天堂, 把人变为上帝,在于在那‘苦难的山谷’里点起一盏 万年灯,普照大千世界。”诚如太阳不会永远被云层 遮挡住一样,苦难也终将过去。纵然是乌云密布、大 雨倾盆的时刻,我们也无须害怕无须彷徨。无论怎样 的疲惫,怎样的无助,怎样的看不见光明和希望,只 要如史铁生那样,拂去挡在心间的阴影迷雾,寻找到 属于自己的“地坛”,点亮心灯,让思想从灾难中解 脱,让灵魂在一次次的回望和思索中释放,就能抛却 心中的苦闷与惆怅,守住心中的追求和希望,永不言 败地一程一程奋力前行。
16
主题:
作为《我与地坛》的姊妹篇, 《想念地坛》在承续前者对生命的感悟 的同时,偏重于理性的思考。以自己对 地坛的印象、感受和写作生活为起点, 论述了安静、零度、柔弱对人生、对生 命的重要性,作品批评了当今社会许多 急功近利的浮躁,主张人要不断地回到 生命的原点,排除干扰去追寻生命的意 义与有价值的生活。
19
学习理性的思考
我们常常互相祝愿“一帆风顺”, 那正是因为人生难得“一帆风顺”。 像史铁生一样,我们的人生也会有风 雨雷电、寒霜黑夜一起袭来的时候。 那么,假如你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拔时, 你的“地坛”在哪里?
20
构筑精神家园
1.刘亮程的“黄沙梁”,那是他“一个人的 村庄”,他的绝大部分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这片土
地。而他,也从未想离开他的“村庄”。 2.马步升,这个黄土高坡上走出的汉子,有他
“一个人的边界”。
3.萧红,这个呼兰河畔长大的女子,也以她的 悲悯情怀,关注着这片养育了她的土地上的众生。
4.老舍的“北平”,贾平凹的“商州”,汪曾琪的 “高邮”,沈从文的“湘西”,陆文夫的“苏州”,陆遥的 “陕北”……这些作家都通过理性的思考,构筑起了自 己的精神家园,成为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念地坛读后感
想念地坛读后感(一)
本次阅读,我读完了史铁生的回忆性小说《我与地坛》。
本书共分了11个章节,为读者描述了作者在双腿残疾后的真实生活与心灵感悟。
这本书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写下了“我”与地坛的奇妙缘分。
开始坐轮椅时,作者悲痛,消极,失魂落魄,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但从那时开始,他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感悟人生,最终悟出了生命的意义,“一个人,出生了,这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的时候,已经顺利保证了它,所以死是一件不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论述死亡,也是本书第一部分的精彩。
死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日子,它永远停留在那里,不管你这一辈子过的是好是坏,不管你都干了什么,没干什么,也不管你有没有遗憾,你都得在那一个固定的时间去做你生命中的最后一件事。
死是生命的终结,但生又是死的开始,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生命就在倒计时了,你不能延长你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你生命的宽度,人们这一辈子不断努力,奋斗,只不过是为了最后能死的光彩,不是有句话吗?有的人死了轻于鸿毛,而有的人却重于泰山。
我觉得作者之所以在正年轻的时候没有糊里糊涂地选择死亡,除了母亲对他说的话,他可能是发现了生命
的真谛,死了只能干一件事,就是躺在属于你的棺材里睡觉,而活下去做的事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它,多么不愿意干,但它总是有乐趣的,只是你没有发觉罢了。
文中写道:“不怕死和想去死是两回事,有时候不怕死的人是有的,一生下来就不怕死的人是没有的。
我有时候倒是怕活,可怕活不等于不想活呀!”我们不能怕活,因为活着就一切都好,一切都在,都还充满希望。
作者的母亲无声地离开了作者,那是一年秋天,收获的季节,各种花开得正鲜艳的季节。
这个章节从题目到每一个字都暗藏着悲伤和对母亲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双腿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这题目,题记,都是在怀念母亲,母亲那么爱花,可为什么“我”的双腿瘫痪后就都死了?母亲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花在了照顾“我”身上,哪还有时间去侍弄那些花花草草。
母亲离开时的最后一句话竟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母亲总能包容“我”那喜怒无常的怪脾气,可能是双腿瘫痪后不适应的常态吧,“我”一个人摇着轮椅去地坛,一待就是一整天,母亲怎么能不担心“我”,“我”拼命捶这自己那两条没用的双腿,拼命地喊:“我还活什么劲?”只有母亲,也只会有母亲,会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儿,好好活儿。
”谁能料到,母亲还是没有等到的第一篇小说发表,“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本书的后半部分,显然作者已经摆脱了痛苦个忧郁,用幽默的语言开始写作者中年时期的趣事以及一些往事的回忆:记忆与印象1、
2.。
有位物理学家说过:“物理学不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我们能够谈论什么。
”这句名言给了作者胆量,不再消极悲观的世界中继续走下去,跳出这个深深的泥潭,开始回忆快乐的往事。
从作者出生时的医院,到一点一点长大,在小街中,草坪上玩耍,直到长到该上幼儿园的年级,才到那两个老太太的私人幼儿园里玩,对作者来说,只是换了一个玩耍的地方。
“如今,这些场景飘去50年了,我的躯体早已被固定在了床上,固定在轮椅中,但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离开残疾的躯壳,脱离白昼的魔法。
”对作者来说,虽然身体残疾了,但心魂完整无缺,它可以在路上奔驰,去到一切心魂的由衷所在。
最后一章:想念地坛。
想念地坛,想它的安静。
作者最后又回忆到了这个安静而又神圣的地方。
作者的灵魂在地坛又升高了一个高度。
回忆地坛,那个每天都要去的地方。
“可是后来,搬家后离地坛较远,不常去了,偶尔去一次,才发现今天的地坛已不是安静的地方,早已面目全非。
”但作者的思念已回到了原来的那个地坛,那个安静又神圣的地方,只有一跨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那是作者的青春!
文中最后一句我很欣赏:只要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会忘吗?能忘吗?是地坛给了作者重新活下去的希望,地坛!能忘吗?
想念地坛读后感(二)
慢慢地合上《想念地坛》,内心有一股涓涓细流缓缓流淌开来,直至那无底的深处,恰似朝圣者的虔诚。
作者史铁生是一个在人生最黯淡的季节截瘫的人,一个历经苦难磨炼却又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人。
在《想念地坛》中,史铁生从怀念地坛讲到写作意义,再转而思考人生价值,将个人的苦难经历和思想的成熟过程娓娓道来,让人读罢犹如喝了一杯甘甜醇香的美酒,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像史铁生一样,我们的人生也会有风雨雷电、寒霜黑夜一起袭来的时候。
面对生命固有的痛苦、失落和感伤,我们与其逃遁,不如像海燕一样迎着闪电和海浪飞翔。
人生本就像一列负重的列车,在苍茫的人世间喘息着前行,直到那世人皆知的终点。
在长长的通道里,我们难免会因黑暗而畏惧,因孤单而沮丧,只有在蓦然回首瞥见远方起点的一刹那,才恍然:自己已经走过了这样的一段人生旅程。
于是发现,在过于匆忙的脚步中,在一次次的得意失意中,我们竟忘记了细细品味流逝在身后的美丽风景。
殊不知,只有让岁月的沧桑和苦难洗尽一身的铅华,生命才能显出别具一格的分量与魅力。
萧伯纳说:“生命的道路在于把地狱变为天堂,把人变为上帝,在于在那‘苦难的山谷’里点起一盏万年灯,普照大千世界。
”诚如太阳不会永远被云层遮挡住一样,苦难也终将过去。
纵然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的时刻,我们也无须害怕无须彷徨。
无论怎样的疲惫,怎样的无助,怎样的看不见光明和希望,只要如史铁生那样,拂去挡在心间的阴影迷雾,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地坛”,点亮心
灯,让思想从灾难中解脱,让灵魂在一次次的回望和思索中释放,就能抛却心中的苦闷与惆怅,守住心中的追求和希望,永不言败地一程一程奋力前行。
境界,让人生充满韵味;自然,使生命归于纯净。
当生命被生活推向极致,往往展现出一份从容之美。
临乱世而不惊,处放舟而不躁,喜迎阴晴圆缺,笑傲风霜雨雪,生命才会焕发别样光彩!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守住自己的一块“心灵地坛”,在遭遇苦难时勇敢地洗涤心扉,抛却繁杂,回归本然。
想念地坛读后感(三)
在读《我与地坛》时,我仿佛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倾听一位知己细细地讲述他的故事,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这篇散文给我的感受是: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母亲是伟大的,同时也是痛苦的。
“儿子的一切苦难,在母亲那儿是加倍的。
”她面对一个在“最狂妄的年龄突然残废了双腿”的儿子,她在期待,期待自己的儿子能从困境中走出来,期待自己的儿子能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她甚至为了自己的儿子在心灵上能有一份宽慰与自由,她不惜自己忍受心灵与肉体上的双倍痛苦。
她对儿子的爱,也只有天底下的母亲能够体会。
在史铁生第一次获奖的日子里,希望能给母亲一个小小的安慰,哪怕是让她有一个淡淡的微笑,也心满意足了。
但是,她却不在了,()人世艰难,事与愿违。
这让史铁生的心里是何等的失落?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珍贵的东西叫幸福,它看不见,摸不着,却
一直在你的身边。
有的人认为幸福是荣誉,是金钱,是权力,而我认为,幸福是母亲对你深深的爱。
通过阅读《我与地坛》,我也深深的反思了自己对***种种不对。
写作业时,妈妈让我身体要挺直,肩膀不要一高一低,我总是会反驳一句:这跟您有什么关系;暑假里,我每天都吃冰条,妈妈说,女孩子冰条吃多了对身体发育不好。
可我还是趁您上班了,偷偷吃。
我还记得许多这类的事,可是在做过之后没有勇气对您说对不起。
妈妈,我爱您!是您给了我一个充满爱与奇迹的世界;是您在我身边不断的督促,鼓励我去勇敢地放飞自己的梦想;是您给我自信,让我微笑着去面对生活。
西湖漫笔读后感狼性法则读后感心灵的阳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