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

合集下载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活动,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可能会出现一
些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因为语用规则的不同而造成的误解、不适
当的说话方式或导致冲突的语言行为等。

本文将对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进行浅析。

一、语言习惯不同
不同的文化,因为历史、地域、民族等因素的影响,语言习惯各不相同。

比如在某些
拉丁美洲国家,习惯在称呼名字后面加上“小”或“大”,以表示年龄和身份上的差别。

但在中国,这些称谓往往会被视为冒犯或者不礼貌。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习惯的
不同可能造成语用失误。

二、文化背景不同
不同的文化,因为所处的历史、社会、政治等背景不同,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也有所不同。

如在西方文化中,谈论个人私事是比较普遍的,而在中国文化中则较为保守。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因为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文化背景而出现语用失误。

三、语种的转换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可能需要转换为不同的语种,这也可能会导致语用失误的出现。

比如在英语中,有很多地方使用的比较随意,一些词语可能会表示不同的意思。

在翻译的
过程中,如果没有考虑到词语的含义,可能就会出现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误区剖析

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误区剖析

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误区剖析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

目前,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推广,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于以往的那种简单的语言沟通、互通有无的特点:一是它的重要性、必要性日显突出;二是它的普遍性、渗透性更加明显。

跨文化交际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社会科学中一门极具活力的新兴学科,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

跨文化交流也正在从一种不自觉的人类行为转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但是由于人们对文化差异的感知度较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思维模式千差万别,往往导致交际双方产生心理对抗,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和误区,使交际失败。

研究跨文化交际的误区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增加跨文化交际的自觉性,消除跨文化交际的矛盾,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

当前,跨文化交际中主要存在以下误区:一、文化概念的随意性近年来,“文化”概念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仿佛可以给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冠名。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问题是由文化这一特殊社会现象所决定的。

因此,跨文化交际的第一步就是要掌握“文化”概念的基本内涵。

首先,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必须具有深刻的底蕴内涵,人们所能看到的表现一种文化特质的行为、空间、环境等外在表现只是这种文化现象的表层结构;而决定某一文化表现形式的思想意识、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则是其深层结构。

因此,有人形象地把文化比喻成海洋里的一座冰山,露在水面的部分仅仅是整个文化体系中很少的一部分。

文化的核心部分涉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是一个特殊群体的历史、身份、价值观和世界观,核心以外的行为只是这种内力的表象。

一些所谓的文化现象缺乏赖以生存的内涵,因此它们的结构是不稳定的,而且没有竞争力,往往是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实际上,这些现象仅仅是”伪文化”。

其次,文化应具有世代相传的属性。

能够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能量,而这种能量就存在于文化的“文”与“化”上。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跨文化交际是现代社会中非常常见的现象,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际关系的认知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

中西方文化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影响到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的理解和沟通,甚至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中西方在人际关系认知上的差异,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让我们来看一下中西方在人际关系认知上的差异。

在中西方文化中,人际关系在认知上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点。

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被看作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更加注重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和互动。

在中国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强烈的,人们会根据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举止。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际关系被看作是更加平等和自由的,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自由和利益往往被看作是更加重要的。

这种差异在实际交流中往往会导致一些问题。

比如说,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因此在交流中,人们会更加注重对方的感受和情绪。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利益和自由,因此在交流中,人们会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在具体的交流过程中,这种差异往往会导致一些误解和冲突,比如说,在一些交流场合中,中国文化的人可能会觉得西方文化的人太过于直接和冷漠,而西方文化的人可能会觉得中国文化的人太过于曲折和缠绵。

那么,针对这种差异,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我们应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文化和习惯。

在交流中,我们要善于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情感,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应该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和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习惯,提高自己的文化敏感度和交际能力,在交流中善于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避免产生冲突和误解。

我们应该增强自身的沟通技巧,学会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去传递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诉求,增加交流的成功率和效果。

汉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问题

汉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问题

汉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问题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符号和交流工具。

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汉字常常会引发误解问题。

这些误解涉及到语义、文化背景、习惯用法等方面,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挑战。

首先,汉字的多义性是造成误解的主要原因之一。

汉字的一个字面意义可能对应多个英文单词,而这些单词的含义可能相差甚远。

例如,汉字“大”可以表示“大的”、“广阔的”、“重要的”等不同含义。

当中国人用“大”来形容一个事物时,外国人可能会对其真正的意思产生困惑。

这种多义性的存在,使得汉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达变得模糊不清。

其次,汉字的文化背景也是导致误解的一个重要因素。

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许多汉字的含义和用法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而这些文化背景对于外国人来说是陌生的。

例如,汉字“福”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幸福、吉祥,常常用于春节期间的装饰。

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外国人可能将“福”误解为“福利”或者“福音”,而忽略了其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此外,汉字的习惯用法也容易引起误解。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习惯,这也包括了对汉字的使用。

例如,中国人习惯于使用四字成语来表达一种含义,而这种表达方式在其他语言中可能并不常见。

当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四字成语时,外国人可能会感到困惑,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这种习惯用法的差异,使得汉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达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解决汉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我们可以加强对汉字的教育和宣传。

通过向外国人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文化背景,可以增加他们对汉字的了解和认知,从而减少误解的发生。

其次,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语境信息。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解释和例句来帮助外国人理解汉字的含义和用法。

最后,我们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来辅助交流。

例如,使用翻译软件、在线词典等工具可以帮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思。

跨文化交际:西方与东方的文化差异解读

跨文化交际:西方与东方的文化差异解读

跨文化交际:西方与东方的文化差异解读引言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变得日益重要。

无论是在商务场合还是社交场合,人们都需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和合作。

然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对于跨文化交际提出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西方与东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提供一些建议,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沟通和理解。

西方与东方的文化差异礼貌与尊重礼貌与尊重在西方和东方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

他们常常直接提出问题,甚至对上司或长辈表示反对意见。

相反,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

他们避免直接表达对上司或长辈的不同意见,而是采用委婉的方式表达想法。

沟通方式沟通方式在西方和东方文化中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更加直接、开放和直率。

他们倾向于使用直接的语言和明确的表达方式,以便清楚地传达信息。

相反,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间接和含蓄。

他们常常使用谜语、暗示和隐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此外,在东方文化中,沉默被视为一种有力的沟通方式,用来传递信息或表达某种情感。

时间观念时间观念也是西方和东方文化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有限和可量化的资源,人们注重效率和时间管理。

准时对于西方人来说非常重要,迟到被视为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相反,在东方文化中,时间更加弹性和灵活。

人们注重关系和人际互动,比起准时的约会,他们更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和情况。

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在西方和东方文化中也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被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被视为非常重要。

个人的成功和成就被高度重视。

相反,在东方文化中,集体主义被强调,人们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会关系的维护。

个人的成功与家庭和社区的福祉息息相关。

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沟通和理解学习对方的文化如果要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了解对方的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对方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沟通方式。

浅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

浅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

浅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第一篇:浅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浅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提纲引言一、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现象(一)招呼(二)称谓(三)致谢(四)称赞二、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文化背景(二)思维方式(三)社会风俗习惯三、减轻跨文化交际中误解现象出现对策(一)社会层面(二)教育教学方面(三)交际双方结束语参考文献第二篇:《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体会——宗教文化,东西方建筑文化《跨文化交际》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一.宗教文化(一)世界三大宗教宗教在人类社会已经有超过一万年的发展史。

通过人口迁徙和近代航海家的远洋探索,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世界三大宗教。

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由上图可以看出,基督教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中部和南部一些地区以及北亚部分地区;伊斯兰教主要分布于西亚、中亚、北非以及东南亚一些地区;佛教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岛、中国西藏以及蒙古高原一带。

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创立于西元1世纪,相传创立者是耶稣,典籍是《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其信徒自称“基督徒”,即信仰基督的人。

教徒总数2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

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都以《圣经》为信仰的依据、“三位一体”、原罪说、救赎说等理论,但具体内涵有较大差异。

基督教的神职人员被称作“神父”、“牧师”,基本的宗教仪式有洗礼、圣餐、忏悔、祷告等,基督徒每周至少要去教堂礼拜一次,且不能吃血液以及动物内脏。

基督教的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受难节、主显节、圣诞节等。

在受难节,基督徒一周内忌宴请,要守斋,不得吃红肉,但可以吃鱼和蔬菜。

平时不能以上帝的名义开玩笑或发誓,忌讳数字13以及十字架。

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唐朝,当时被称作“景教”。

唐亡后,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断绝,基督教一度在中国绝迹。

元朝再次统一后,丝绸之路重新繁荣,基督教再次来到中国。

西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皇帝亲率大军攻克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灭亡。

浅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

浅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院系:网络教育学院专业:写作批次:原创承诺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年月日目录摘要 (4)前言 (5)一、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产生原因 (6)(一)思维模式的差异 (6)(二)行为规范的差异 (6)(三)价值取向差异 (7)(四)语用迁移所造成的影响 (7)二、跨文化交际中误解现象的表现 (8)(一)称谓用语 (8)(二)礼貌用语 (8)(三)招呼用语 (9)(四)邀约用语 (9)(五)比喻用语 (9)三、避免产生跨文化交际失误的方法 (10)(一)社会层面 (10)(二)教育教学方面 (10)1、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11)2、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1)3、更新教学观念 (12)(三)交际双方 (12)结语 (14)参考文献 (15)自从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以来,跨文化交际的次数在不断的上升当中,而文化差异现象则是造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篇文章针对此问题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产生原因、跨文化交际中误解现象的表现以及避免产生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一些方式方法等,以期能够对各位同仁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的文化已经在逐步的靠拢当中,渐渐的形成了一个多元化且互相渗补的局面。

在以往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以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让各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直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从而在东西方民众之间很难形成一个和谐且便捷的交流平台。

其中,语言问题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能够直接影响到东西双方的更深层次沟通,如今,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对语言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让跨文化交际可以更加的顺畅和便捷。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分析与探讨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分析与探讨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分析与探讨在如今的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人们通过旅游、留学和移民等方式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这也让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语言、文化、礼仪等方面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并探讨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和理解他人文化。

一、语言差异中西方语言的语法、语音、造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在语法方面,中文和英语的句子结构存在很大的不同。

中文的“主谓宾”结构与英语“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不同,这使得人们在翻译时容易出现文化误解。

同时,中文的语法比较灵活,一些重要的信息可以通过词汇、语序等多种方式表达出来,而在英语中需要用词缀、语法结构等方式表达。

这也意味着从中文翻译成英语或从英语翻译成中文时,需要更多的技巧和转换。

在语音方面,中文和英语的语音系统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文中的四声和英语中的音调、节奏差异明显,导致口音和语音习惯上的不同,使用不同方式表达情感,从而产生交际障碍。

造词也是语言差异的重要方面。

中文中的成语、俗语、谚语等是中文文化的瑰宝,而英语则多采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

这也导致中文与英语之间的文化难以翻译,有时在翻译中需要凭借译者对文化、历史和社会的深入了解来进行加工和翻译。

二、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在价值观方面,中西方的价值观体系显然有很大的不同。

中文文化强调的是慈悲、道德、传统、分析、理性而英语文化强调自由、创造性和个体性等。

这些差异会反映在如何看待世界,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上。

就拿中国与美国来说,中国人更注重家庭关系、个人关系,美国人则更加注重个人独立性、性别平等、多样性。

在历史文化中,中文文化自古以来就强调孝顺、传统等价值观。

而现代文化中,中文文化注重尊重长辈,以及社会秩序和公众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与此相反,美国文化则更注重个体成就,民主治理和个人自由等方面的问题。

三、礼仪差异中西方的礼仪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解决方法

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解决方法

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解决方法在这个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时代,跨文化交流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心灵。

然而,这座桥梁并非总是平坦顺畅,跨文化交流中常常伴随着各种误解和障碍。

这些误解如同一道道隐形的墙,阻碍了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及其解决方法,分析其背后的原理和影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首先,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是普遍存在的。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使得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容易产生误解。

例如,中国人在交谈中讲究含蓄和礼貌,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直截了当。

这种文化差异,如同一道隐形的墙,阻碍了双方的理解和沟通。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中国人在拒绝邀请时往往会说“下次吧”,而西方人可能会误以为这是真正的邀请,导致双方的误会。

这种误解,如同一团迷雾,模糊了交流的视线,让人感到困惑和不安。

其次,语言障碍是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问题。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语言背后隐藏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

例如,中文和英文在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中文强调意合,而英文强调形合。

这种语言差异,如同一条宽阔的河流,阻碍了双方的沟通。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些中文成语和俚语在翻译成英文时,往往失去了原有的含义和韵味,导致信息的传递不准确。

这种语言障碍,如同一道道鸿沟,阻碍了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再次,非语言交流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非语言交流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接触等,这些非语言信号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例如,西方人通常认为直视对方的眼睛表示诚实和尊重,而在一些亚洲文化中,直视对方的眼睛可能被认为是不礼貌或挑衅。

这种非语言交流的差异,如同一道道隐形的信号,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导致双方的误解。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一个西方人在与亚洲人交流时,可能会因为对方的眼神回避而感到不被尊重,从而产生误解。

面对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沟通演讲稿

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沟通演讲稿

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沟通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沟通。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增进相互了解,但是在文化交流中,误解与沟通问题却时常出现。

这不仅影响了交流的效果,也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沟通问题呢?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种差异是多元世界的体现,也是文化交流的魅力所在。

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差异,很容易产生误解。

比如,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吃饭,而西方人习惯用刀叉,这种差异在餐桌礼仪上就可能引发误解。

因此,我们要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习惯,不要因为差异就妄加评论或批判。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我们不仅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还要学会倾听和理解。

只有通过倾听和理解,才能避免误解的发生。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适应和融合不同的文化元素,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的融合和发展。

最后,我们要注重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但是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可能成为误解的源头。

因为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很容易导致理解上的偏差。

所以,我们要注重语言的准确表达,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具有歧义的词语。

同时,非语言沟通也是很重要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势和肢体语言等,它们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

总之,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沟通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严峻的挑战,但只要我们能够尊重差异、加强能力、注重沟通,就能够有效地避免误解,促进文化交流的融合和发展。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世界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浅析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文档资料

浅析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文档资料

浅析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基金项目:本项目受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德国国家概况”支持一、引言从古至今,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除了是作为一种表达思想和进行交流的工具,亦承载了社会历史文化不断演变的过程。

语言和文化从不可一分为二地来看待,文化赋予了语言意义,而语言则是对于文化的一种传承,两者相辅相成,这正是 Ajar 所倡导的“语言文化” ( languaculture )概念:“You can master grammar and the dictionary,but withoutculture you won ’t communicate ”( Ajar , 1994:23)。

(凭借字典和语法书,你可以学习一门语言,但如若你对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一无所知,你便永远无法运用这门语言)二、集体主义文化圈与个人主义文化圈许多人认为,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误解主要来源于对话双方在言语交流层面上的理解偏差,因而通过学习、掌握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及其地道的表达方式,此类问题即可引刃而解。

而事实上,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在特定语境下,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运用同一种语言,在彼此进行交流时所具备的跨文化思维、辨别文化差异和克服文化干扰的能力,以此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

语言表达在跨文化交际领域中扮演了核心角色,然而,克服了语言难关也并不能保证交际成功,其原因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衍生出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的差异化。

美国加州大学终身教授 William B. Gudykunst 在其 2003 年所出版的《与陌生人交流》(“ Communicating with Strangers ”)一书中着重探讨过因文化差异而产生思维逻辑上的不同,主要对比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

以欧美为代表的个人主义文化圈强调个体本位,推崇逻辑分析和线性思维方式,其中,欧洲侧重理论基础,而美国则更重视实践经验,如:实地勘探和数据测算。

如何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如何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如何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和交往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有效地应对它们。

一、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常见的问题。

语言不同往往导致对话无法进行或者发生误解。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学习对方的语言。

学习对方的语言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沟通更加顺畅。

2. 简化语言。

即使你不会对方的语言,也可以尝试以简单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3. 避免使用俚语和口头禅。

俚语和口头禅是每个文化都有的,但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俚语和口头禅可能不同,导致误解的发生。

二、礼仪习惯不同文化之间的礼仪习惯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发生误解的原因。

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研究对方的文化。

了解对方的文化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礼仪习惯,从而避免冒犯对方。

2. 尊重对方的文化。

即使你不同意对方的一些做法,也要尊重他们的文化。

3. 不要强加自己的文化观念。

有些文化习惯有时会与我们的文化背景背道而驰,我们不应该强加自己的文化观念在别人身上,这样很容易引起误解。

三、时间观念在不同文化之间,时间观念也会有所不同。

在部分文化当中,时间观念非常严格,而在另外一些文化当中,时间观念就比较灵活。

为了避免因为时间观念导致的误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

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处理与别人的交互关系,并且不会引起冲突或误解。

2. 合理安排时间。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我们应该根据对方的时间观念来进行安排,特别是一些关键性事件的安排。

四、特定文化背景的误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有时也可能是由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所导致的。

为了避免特定文化背景上的误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了解文化差异。

尝试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并和自己所熟悉的文化背景进行对比,从而减少误解的发生。

2. 尊重文化差异。

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表现得尊重。

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有哪些?

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有哪些?

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有哪些?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然而,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差异,常常会发生交流中的误解。

本文将探讨文化差异引起的一些常见误解。

一、语言误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词语往往有不同含义。

例如,“笨”在西方是贬义词,但在东方则有时是一种褒义的称呼。

另外,由于语言的文化性,翻译可能会出现差错和歧义,从而造成误解。

因此,语言的使用必须有文化敏感度,需在交流中尽量避免出现歧义。

二、礼仪误解在不同的文化中,礼仪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例如,在日本文化中,夸张的角度和笑容是不受欢迎的,因为在那里,过于张扬是一种不受好评的行为。

然而在另一些西方文化中,稍稍夸张些会被认为更加诚恳。

因此,在交流中,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以及礼仪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三、信仰误解宗教信仰也是造成误解的一个原因。

在一些文化背景下,宗教信仰对日常行为的影响非常明显,比如称呼习惯、饮食禁忌、节日庆祝等等。

因此,在交流中,如果双方信仰不同,那么很容易引起彼此的不理解和误解。

所以,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必须尊重对方的信仰并认真倾听。

四、价值观误解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家庭观念、孝道,以及尊重长辈在社会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个人的自由、独立和尊重自己的权利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交流中,应认真对待对方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并尝试理解对方文化差异,并尊重和保持理智和开放的交流。

五、思维误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存在差异。

在一些文化中,人们的思考方式更加注重细节和循序渐进,但在另一些文化中,人们则更注重直接和简洁,强调的是结果。

因此,思维误解也是容易发生的。

要避免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积极倾听与主动探索,以达到更好的交流。

总结: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相反,我们应该通过文化差异相互学习和理解。

对文化差异进行了解、尊重并反思,可以减少交流中的误解,进一步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着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使交流能顺利进行。

标签: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冲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

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

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文化冲突多种多样,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赘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以供分析。

1.隐私方面的冲突对中国人来讲询问对方的姓名、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家庭生活等个人问题均被视为对对方的关心,是亲近的表示。

而西方人很讨厌别人问及年龄与收入等个人私事,认为触犯了个人的隐私权。

中国人路遇熟人总爱寒暄道:“吃饭了吗?”、“到哪儿去?”、“上班呀?”等。

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可在西方文化里这不是属于问候语,而是实质性的问题。

他们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

西方人见面,通常招呼道:“hello!”“ How are you?”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養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

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

即便临时有急事使拜访不能成行,也会在第一时间及时通知对方,说明原因并致歉。

跨文化误解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跨文化误解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跨文化误解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跨文化误解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误解或不良互动的现象,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变得日益频繁,跨文化误解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误解的现象及其原因,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其中的细节和影响。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跨文化误解的严重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应对和解决这种现象。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展示一些具体的跨文化误解案例,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跨文化误解的重要性,强调沟通和理解在促进跨文化交流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促进跨文化理解的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拓展跨文化沟通领域的知识,为建立和谐的跨文化关系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首先对跨文化误解进行概述,介绍文化差异引发误解的原因,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文化差异引发的误解,列举具体的跨文化误解案例,并探讨这些误解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措施。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跨文化误解的重要性,强调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促进跨文化理解的建议,为读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对跨文化误解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获得应对跨文化误解的方法和技巧。

文章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旨在探讨和解释跨文化误解的现象,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展示其影响和原因。

通过深入研究文化差异引发的误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障碍,从而加强跨文化沟通和理解。

通过对跨文化误解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掌握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法,进一步提升跨文化沟通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跨文化误解的重视,促进跨文化理解和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2.正文2.1 文化差异引发的误解: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往往会引发误解和不同程度的冲突。

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融合

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融合

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融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频繁发生。

人们在交流中不仅分享信息,还通过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来建立联系。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常常伴随着误解。

在此背景下,理解并解决这些误解是促进各文化之间融合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实现文化的融合。

一、跨文化交流的背景随着互联网和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无论是在国际商务、旅游,还是在网上社交平台,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都希望能够顺利地沟通。

然而,语言、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跨文化交流面临许多挑战。

这些挑战不亚于一道道心理上的“障碍”,影响了人们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1.1 语言障碍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内涵。

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往往是第一道屏障。

语言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它还承载着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细腻的人际关系。

当人们使用非母语进行交流时,可能会出现语义偏差。

例如,中国的“关系”在西方引申为“人际网络”,而在中国文化中则包含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和责任。

1.2 习俗差异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习惯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可能导致误解。

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被视为诚实,而在其他文化中,这种方式可能被认为是无礼。

比如,在很多亚洲国家,间接沟通更被推崇,以保持外在的和谐。

因此,一些直接表达自己观点的行为,在某些文化中会被误解为粗鲁或不尊重。

1.3 价值观差异价值观是影响人们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的发展历程,这导致了价值观的多样性。

例如,西方国家一般注重个体主义强调个人权利,而大多数东方国家则更重视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

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这种价值观上的差异会导致对同一事件有截然不同的理解。

二、常见的跨文化误解及实例分析要想有效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我们需要先识别出常见的误解类型以及背后的原因。

2.1 冗长与简短表达方式在一些文化中,人们习惯使用冗长且复杂的表述来表达一个简单观点,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倾向于直接明了。

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及解决方式课业论文

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及解决方式课业论文

《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及解决方式》课业论文`My opinions abou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of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has always been and will probably remain an important precondition of our existance on earth. If we use what is said above about “culture”and “communication”as a base, we would now be able to defin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on different levels of awareness and control between people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include both national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differences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participation in the different activities.First of all,we should kn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ways of thinking.As for the westerners,they prefer to talk about things in a more directly way,however,our Chinese,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things in a subtle way.In China,we’d like to express our views in a roundabout way,we consider it to be of politeness.It also reflect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values in China and Western.Chinese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llectivism, while the Westerners focus on the individualistic.In China,name are not essential as long as we know who we are. However Western culture’s embrace of individualism stems from its embrace of reason because they think everybody is unique, and has its own value."Westerners and Asians literally see different worlds," says Prof. Nisbett. "Westerners pay attention to the focal object, while Asians attend more broadly -- tothe overall surroundings and to therelations between the object and thefield." I think it perfectly explains thedifferences.And we should also know the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western life.It includes such as thebody language,the etiquette in the dailycommunications.What we should do and want we cannot do amo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pretty impotent.When we speak, our speech is continuously accompanied by gestures, facial expressions and other body movements that add to what we are saying in different ways.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how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communicate with their bodies,we should not make mistakes while talking with Westerners,so it’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hold the knowledges about Western etiquette.We may quote a example of Smile.Smile usually convey friendliness, approval, satisfaction, pleasure, joy and merriment. This is generally true in Asia as well as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Smiles are important social cues that may tell us whether or not someone is friendly.Westerners think people smile when they are happy.So it may confuse them that our Chinese people always smile during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onference,it seems that both sides have made an agreement.But the fact is that Chinese smile just in order to express their friendliness.When cross-cultural exchange, we should also respect the religious beliefs of others.In a Christian [world, many countries in the West have experienced declines in religious observance and increases in seculariz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seems to be an exception. the U. S. still remains the most religious country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In comparison with European countries, America not only has a greater number of religious believers, but also enjoys a much higher church survey, The Economist reported that about 95 percent of Americans believed in God; four out of five believed in miracles , life after death and the Virgin Mary birth; 6.5 percent believed in the devil 75 percent believed in angels; and nine out of ten owned a bible.While it is tru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most religious nation in the world, it is also true that much of religion in American has become a matter of private ethical convictions. Indeed, it is variously noted that American are active in secular affairs, that religious observations have been losing their supernatural or otherworldly character, that religion in America tends to be religion at a very low temperature, and that younger generations, as a rule, have less and less training in, or attachment to,religious doctrine. But on the other hand, militant anticlericalism, as noted previously, is lac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urch membership, on the whole, is quite large.Lack of understanding is a failure to interpret parts of or all of what the other person is saying or doing.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may be conscious or unconscious, that is,we may or may not notice that we have not understood. The lack can, if it is a conscious, lead to an attempt to do something about it, such as to say that we have not understood or to ask for an explanation.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can also be allowed to pass,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you are aware of it, perhaps because, owing to a lack of time or to an inferior status, we do not consider ourselves in a position to ask for help or to admit that we have not understood.Our ability to interact with person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both from within and outside our borders has immense economic benefits.Whenever we interact with a person from a different culture we carry with us assumptions and impressions of that other person. Only throug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 we ever get to know the person as an individual.。

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九大“误会”

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九大“误会”

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九大“误会”你和老外闹过笑话或者误会吗?中西文化差异会造成双方对某些事情的态度和做法的不同。

了解到双方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避免这些使人尴尬的误会。

赞美西方人乐于赞美别人,同时也乐于接受别人的赞美。

而中国人为了显示谦恭,常常会“拒绝”他人的赞美。

这种“拒绝”会让老外觉得莫明其妙,好像你不领他的情似的。

还有,中国人出于礼貌,或者想跟人套近乎,总是愿意说些关心人的话。

为了献殷勤,我们常喜欢对客人说:“应该很累吧?好好休息一下。

”然而,普通的问候之语却有可能让西方人误解为你对他的身体状况表示担忧。

他们很喜欢别人夸他们年轻、强壮,如果你质疑他们的身体健康,他们甚至会发怒的。

致谢中国人认为对家里人或者好朋友的帮助是彼此根本不必说谢谢的,说了反而显得关系生分。

而老外对家人或者朋友的帮忙都习惯说谢谢,他们期待听到“谢谢”或者“请”之类的礼貌用语。

所以,和老外相处,千万不要吝啬“谢谢”两个字。

“谢”少了只会让老外觉得你羞涩且不懂礼貌。

出游中国人结伴出游的时候,如果买什么东西,花钱的那个人一般都会先统计有几个人,然后按照人头购买东西,即便有人之前客气地说不要,中国人还是会给他买上一份。

然而和老外结伴出游,如果你客气地推说不需要某样东西,那么对方真的就不会给你买。

他们觉得不给你买是尊重你的决定。

所以,想要什么东西,就直接说出来吧,事后真诚地说声谢谢才是他们眼中的礼貌做法。

称呼当外国人听到中国人称呼他们为“老外”的时候,他们心里是不高兴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并不老,且很健康。

而中国人有时管外国小孩也叫“老外”,有时其实是对某个人的尊称,比如老张、老王。

鼓掌当众发言的时候,如果别人给自己鼓掌,为了表达谢意,中国人通常都会暂停发言,而后随着听众一起鼓掌。

可是老外就不理解为何要自己给自己鼓掌。

自己给自己鼓掌,多不谦虚啊。

所以,以后老外在场,发言的人不妨用鞠躬或者挥手代替鼓掌。

当然,微笑站立也是一种选择。

眼神许多中国人在和别人说话,或者当众发言的时候,羞于和听众进行眼神的交流。

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误区剖析

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误区剖析

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误区剖析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

目前,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推广,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于以往的那种简单的语言沟通、互通有无的特点:一是它的重要性、必要性日显突出;二是它的普遍性、渗透性更加明显。

跨文化交际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社会科学中一门极具活力的新兴学科,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

跨文化交流也正在从一种不自觉的人类行为转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但是由于人们对文化差异的感知度较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思维模式千差万别,往往导致交际双方产生心理对抗,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和误区,使交际失败。

研究跨文化交际的误区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增加跨文化交际的自觉性,消除跨文化交际的矛盾,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

当前,跨文化交际中主要存在以下误区:一、文化概念的随意性近年来,“文化”概念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仿佛可以给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冠名。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问题是由文化这一特殊社会现象所决定的。

因此,跨文化交际的第一步就是要掌握“文化”概念的基本内涵。

首先,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必须具有深刻的底蕴内涵,人们所能看到的表现一种文化特质的行为、空间、环境等外在表现只是这种文化现象的表层结构;而决定某一文化表现形式的思想意识、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则是其深层结构。

因此,有人形象地把文化比喻成海洋里的一座冰山,露在水面的部分仅仅是整个文化体系中很少的一部分。

文化的核心部分涉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是一个特殊群体的历史、身份、价值观和世界观,核心以外的行为只是这种内力的表象。

一些所谓的文化现象缺乏赖以生存的内涵,因此它们的结构是不稳定的,而且没有竞争力,往往是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实际上,这些现象仅仅是”伪文化”。

其次,文化应具有世代相传的属性。

能够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能量,而这种能量就存在于文化的“文”与“化”上。

2021探讨跨文化交际误解的定义与界定范文1

2021探讨跨文化交际误解的定义与界定范文1

2021探讨跨文化交际误解的定义与界定范文 尽管误解是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但它已经在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修辞学等多个学科里得到了逐渐深入、全面的研究。

这些学科对误解研究有着相当丰赡的成果,可争议也不曾获缺,其中最引人争议的便是误解的概念问题。

这是因为研究出发点或侧重点的不同,学者们对误解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对误解的概念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以至研究文献中仍存在着术语多样、概念混乱的现象。

误解需要如何界定,这对于跨文化交际误解的研究至关重要。

为此,本文试图就误解与交际失误、理解、不解及曲解等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分析,以理清误解概念的“外在”问题,然后,再对误解代表性定义中的“内在”因素进行归纳和评价,以借此从外向内地探讨跨文化交际误解的概念。

一、误解及相关概念 研究文献中存在着较多与误解相关的术语,如交际失误、理解、不解、曲解、言语错误及语用失误等。

这些术语的存在,除了说明误解有着程度和范围之分外,也表明考察误解与它们的区别和关联,对探讨误解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在回顾前人的研究后,不难发现交际失误是最容易与误解混为一谈的概念。

下面,首先理清的便是误解与交际失误的关系。

(一)误解与交际失误针对误解与交际失误的关系,Linell指出,交际失误包括表达失误和理解失误两个方面。

〔1〕言下之意,误解是交际失误的一种类型。

持近似观点的Mortensen& Ayres也认为,交际失误可以是表面的意见分歧,也可以是深层的理解失误,甚至两者兼有。

〔2〕Weigand则提出,误解的存在不一定就意味着交际失误,只有当误解持续存在,无法消除或解决时,才会引起交际失误。

〔3〕这也就是说,误解应是交际失误产生的原因之一。

而Tzanne强调交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交际失误关注的是问题交际的整个过程,而误解既可以指向一个作为整体的误释过程,也可以指向问题交际中的某一部分话语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院系:网络教育学院专业:写作批次:原创承诺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年月日目录摘要 (4)前言 (5)一、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产生原因 (6)(一)思维模式的差异 (6)(二)行为规范的差异 (6)(三)价值取向差异 (7)(四)语用迁移所造成的影响 (7)二、跨文化交际中误解现象的表现 (8)(一)称谓用语 (8)(二)礼貌用语 (8)(三)招呼用语 (9)(四)邀约用语 (9)(五)比喻用语 (9)三、避免产生跨文化交际失误的方法 (10)(一)社会层面 (10)(二)教育教学方面 (10)1、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11)2、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1)3、更新教学观念 (12)(三)交际双方 (12)结语 (14)参考文献 (15)自从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以来,跨文化交际的次数在不断的上升当中,而文化差异现象则是造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篇文章针对此问题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产生原因、跨文化交际中误解现象的表现以及避免产生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一些方式方法等,以期能够对各位同仁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的文化已经在逐步的靠拢当中,渐渐的形成了一个多元化且互相渗补的局面。

在以往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以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让各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直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从而在东西方民众之间很难形成一个和谐且便捷的交流平台。

其中,语言问题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能够直接影响到东西双方的更深层次沟通,如今,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对语言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让跨文化交际可以更加的顺畅和便捷。

我国是一个具有着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大国,其中无论是政治和经济方面,还是文化和教育方面都具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同其他国家的交流愈发的频繁且密切,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国人整体的英语水平,教育部门在外聘请了相当多数量的外语教师来对学生施以辅导,从而让学生英语的发音更加的标准。

但是,在长时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流畅且良好的交流并非只是单单靠发音、用词以及造句就能够实现,东西方由于拥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非常容易让双方在进行交流的过程当中出现误解的现象。

笔者认为,如果想要将此项问题有效的进行解决,最为重要的就是从英语和汉语的主要特点入手,将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寻找出来,从而结合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因素来将语用失败的最终原因加以总结。

浅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王晓丹一、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产生原因(一)思维模式的差异由于东方人和西方人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从而会让他们的认知观念以及思维模式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性,而这也就直接的导致了他们的交际方式、语言结构、翻译习惯以及交流状态的不同。

其中,东方人思维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喜欢凭直觉去判断,思维较整体和圆式;而西方人思维模式的特点即为:善于逻辑推理和分析,思维偏线性。

通过拜读中国人的文章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普遍喜欢“绕弯子”,文笔风格通常较为圆滑,喜欢使用衬托、呼应以及引出等方式来将信息婉转的表达出来。

尤其是在书信当中,通常都会将请求、建议以及自身的想法留到文章最后,甚至是一带而过或者干脆不提;而西方人则相反,他们在交流中表现的较为直接,在文章中也喜欢将自己所要表达的事情放在最前面去书写。

(二)行为规范的差异行为规范通俗一些解释就是能够做的事情和不能够做的事情。

在通常情况下,行为规范是需要被国家、社会和人民所共同接受的,同时还要求执行者能够具有足够的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方可得以实现。

而由于东西方的文化背景各不相同,所以在进行交际的过程当中就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这种现象就会造成双方出现矛盾、误解以及更加严重的结果发生。

举例说明,中国人在交流中经常会问及对方的月收入以及年龄,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交流方式,而在西方国家中,问及他人的月薪和女性的年龄则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表现,甚至会引起对方的愤怒。

由此可见,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准确的识别以及运用行为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交流双方必须要充分的了解自己的行为有哪些在对方国家中是被忌讳的,并且要尽可能的去做到入乡随俗,最好的办法是多了解一些交际国家的文化背景,对于自己不了解的话题尽量不去触碰。

(三)价值取向差异价值观对于各国人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行为规范、思维走向、为人处事以及道德标准等任何方面都会被价值观所影响。

而价值观的生成是一种无意识行为,当人们在社会中生存时,就会在文化背景的熏染中将自身独立的价值观念建立起来,并以此来规范自身的一系列行为。

由此可见,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所建立起来的价值观也各不相同,无论在外人看来多么不可思议的价值体系在同种文化背景中都是正常之举。

在西方国家中,价值观是需要在保证个人价值的前提之下生成的;而东方国家则需要先保证集体价值。

在中国,谦让和礼貌是美德的体现,人人都讲责任感,需要将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同时,中国人对生活的最高追求是安逸,不爱好争强好胜,不提倡搞个人崇拜。

而在西方国家中则不然,他们将追求安逸看成不思进取,缺少奋斗精神,并且每个人都喜欢独立和个性,喜欢突出自我,将个人的权利看成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此外,在西方国家中还非常注重个人隐私,其中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家庭住址、过去经历以及个人信仰等等。

由此可见,不同的价值取向让跨文化交际变得困难重重。

(四)语用迁移所造成的影响无论是任何国家中的人都是存在着文化程度上的差异的,而这种差异性也让人们对事物、现象以及行为的解释各不相同。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也会有这种文化程度上的差异,通俗一些解释,在不同的文化当中自然就会存在着不同的语言规则,如果执意将本国的语言规则强加于另一个国家中,那么就必然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更深层次的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对语言差异缺少应有的敏感性,在交际的过程当中不经意的就会进行语用迁移。

举例说明,中国的羊绒制品一直都有着非常不错的销量,在整个亚洲地区一直都保持着名列前茅的销售业绩,并且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口碑也都非常高。

中国北方地区某个羊绒厂曾面向东方国家出口了一款高档羊绒被,其注册商标被翻译成英文Goats。

但这款羊绒被的销量就出奇的差,经调查竟是由于在英文中goat这个单词除了有山羊的意思之外,还有色鬼的意思。

这样就会让那些良家妇女和未出阁的少女心存芥蒂,即使羊绒被的质量再优秀也不会考虑将其收入囊中。

二、跨文化交际中误解现象的表现(一)称谓用语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非常注重在日常交流中的礼貌用语,正所谓“礼之用,和为贵”,早在古时就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深印下了礼貌二字。

在同长辈和领导进行交谈的过程当中,按照辈份和官衔进行称呼都是一种非常基本的礼仪。

而西方国家则不同,他们比较重视天赋和人权,因此在交流中也显得十分的独立和平等。

在西方国家中,晚辈可以直呼长辈的姓名,在面对领导时也可以直接称呼其名号,并且不会让对方产生不愉快的感受。

例如,在中国,儿童如果称呼年纪稍长一些的女士为“阿姨”或“奶奶”则代表着对其的尊重,但是在西方国家中如果这么称呼一位女士则会引起对方的不悦。

为此,在西方国家中如果想对一些年纪稍长的女士表示尊重,则可以在其姓氏之前加上Mr.、Mrs或者是Miss等。

再例如,中国的称谓用语中经常会出现“王老师、李厂长、张经理、赵工程师”等,这些专业或职位用词同姓氏连接在一起是极其常见的。

但是在西方国家中却很少出现类似的称谓用语,仅仅是一些及特殊位置中的人才会采取这种称呼语,如Bishop Gray、Captain Simmons等。

此外,在中国经常会亲切的称呼邻居和亲属为“嫂子、大娘、三姐、婶子”等,而在英语中则不会出现这样的称呼,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即可。

(二)礼貌用语如今,英语的普及程度已经越来越广,即使是门外汉也知道在英语中表示感谢的词语是“Thank you”。

但是孰不知这句谢谢不仅仅是在表达感激时才应该说的,举例说明:在一次聚会中,如果男士这样称赞某位女士:“That’s a lovely dress you have on.”而女士又这样回答:“No, no,it’s just a very ordinary dress.”这就会让此次对话变得尴尬无比,男士会认为女士觉得自己的审美能力不足,根本无法分别什么是漂亮的裙子,什么是普通的裙子。

而如果女士直接简单的回复男士一句“Thank you”,则会让男士觉得十分受用。

再例如,英语中的“Excuse me”一词,它被很多人理解为是“对不起”,可以和“sorry”一词互换使用,但是在实际中却常在与打扰和打断别人时使用。

(三)招呼用语打招呼是人们在见面时必须使用的礼貌用语,它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礼仪之一。

那么在东西方文化中,招呼用语的使用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中国人在见到熟人时通常会说:“吃了没?”、“您上哪儿去啊?”等等,如果将这些招呼用语直接翻译成英文则为“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your meal?”这会让外国人觉得非常蹊跷,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曾有调研机构在美国做了一项测试,针对一些类似“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your meal?”“Go shopping?”“Going to work?”等一系列用于打招呼的问句在实际交流的过程当中是很难得到对方的响应的,因此,在同西方国家中的人在进行交流时,这些询问类型的招呼用语是根本起不到问候作用的。

(四)邀约用语请别人吃饭本来是一件非常开心且充满正能量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则也会非常容易出现乌龙事件。

首先,针对一些非常正式的宴请,需要提前向对方赠送邀请函这一点东西方国家是一致的。

但是针对一些较为随意的便饭邀请,则会出现很大不同。

在中国,留客人在家吃饭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在美国即使是请朋友吃顿便饭也是需要进行口头邀请的,举例说明:A:I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You must come around for dinner sometime.B:We’d like to invite you to dinner next Friday evening.在上面一段对话中我们能够发现,A仅仅是礼貌性的询问,而B则将这次邀请当成了一回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