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复数典型例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已知复数求k的值。

解:
,∴
由的表示形式得k=2
即所求k=2
点评:
(i) 对于两个复数、,只要它们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比较大小,因此,、能够比较大小
,均为实数。

(ii)虚数不能与0比较大小,更无正负之分,因此,
对于任意复数z,且R;
且R。

2, 若方程有实根,求实数m的值,并求出此实根。

解:设为该方程的实根,将其代入方程得
由两复数相等的定义得,
消去m得,
故得
当时得,原方程的实根为;
当时得,原方程的实根为。

点评:对于虚系数一元方程的实根问题,一般解题思路为:设出实根——代入方程——利用两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求解。

3, 已知复数z满足,且z的对应点在第二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

解:设,。

由得

对应点在第二象限,故有

又由①得③
由③得,
即,
∴,
∴④
于是由②,④得,即
再注意到a<0,故得
即所求a的取值范围为
点评:为利用导出关于a的不等式,再次利用①式:由①式中两复数相等切入,导出关于与a的关系式: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此外,这里对于有选
择的局部代入以及与的相互转化,都展示了解题的灵活与技巧,请同学们注意领悟,借鉴。

4, 求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所有复数:
(1);
(2)z的实部与虚部都是整数。

解:设,则
由题意,∴
∴y=0或
(Ⅰ)当y=0时,,,
∴由得①
注意到当x<0时,;当x>0时,,
此时①式无解。

(Ⅱ)当时,由得

又这里x,y均为整数
∴x=1,或x=3,,
∴或
于是综合(Ⅰ)(Ⅱ)得所求复数z=1+3i,1-3i,3+i,3-i.
5, (1)关于x的方程在复数集中的一个根为-2i,求a+b的值。

(2)若一元二次方程有虚根,且,试判断a,b,c所成数列的特征。

解:
(1)
解法一:
将代入方程得
由于,故有,
解法二:
注意到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成对,所以方程的另一根必是
由韦达定理得,解得
(2)解:设则为方程的另一虚根。

∵,
∴由得①
又由韦达定理得,
∴由①得∴,
∴,
即a,b,c成等比数列。

6,(2004·上海卷)已知复数满足,,其中i为虚数单位,,若,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从化简切入,从利用复数的模的公式突破。

解:由题意得
∴ ,


∴ 所求a 的取值范围为(1,7)。

7, 设z ∈C ,求满足z +
z
1
∈R 且|z -2|=2的复数z 分析:设z =a +b i(a 、b ∈R ),代入条件,把复数问题转化为实数问题,易得a 、b 的两个方程 解法一:设z =a +b i ,
则z +z 1=a +b i+i 1
b a +=a +b i+22i b a b a +-
=a +22b a b ++(b -2
2b
a b
+)i ∈R ∴b 2
2b
∴b =0或a 2+b 2=1 当b =0时,z =a , ∴|a -2|=2∴a =0或4
a =0不合题意舍去,∴z =4 当
b ≠0时,a 2+b 2=1
又∵|z -2|=2,∴(a -2)2+b 2=4
解得a =
41,b =±415,∴z =41
±415i
综上,z =4或z =4
1
±415i
解法二:∵z +z 1
∈R ,
∴z +z 1
=z z
1
∴(z -z )-z
z z
z -=0,(z -z )·22||1
||z z -=0
∴z =z 或|z |=1,下同解法一
点评:解法一设出复数的代数形式,把复数问题转化为实数问题来研究;解法二利用复数是实数的条件
复数问题实数化这些都是解决复数问题的常用方法
8,设z 是虚数,ω=z +
z
1
是实数,且-1<ω<2 (1)求|z |的值及z 的实部的取值范围;
(2)设u =z
z
+-11,求证:u 为纯虚数;
(3)求ω-u 2的最小值
(1)解:设z =a +b i(a 、b ∈R ,b ≠0),
则ω=a +b i+
i 1
b a +=(a +22b a a +)+(b -2
2b
a b +)i ∵ω是实数,b ≠0, ∴a 2+b 2=1,即|z |=1
∵ω=2a ,-1<ω<2,
∴z 的实部的取值范围是(-2
1
,1)
(2)证明:u =z z +-11=i
1i
1b a b a ++--
=
i)
-i)(11(i)
i)(11(b a b a b a b a +++-+--
=2
222)1(i 21b a b b a ++--- =-1+a b i
∵a ∈(-
2
1
,1),b ≠0, ∴u 为纯虚数
(3)解:ω-u 2=2a +
2
2
)1(+a b
=2a +2
2)
1(1+-a a =2a -11+-a a =2a -1+
1
2+a =2[(a +1)+11
+a ]-3
∵a ∈(-2
1
,1),∴a +1>0
∴ω-u 2≥2×2-3=1
当a +1=1
1
+a ,即a =0时,上式取等号
∴ω-u 2的最小值为1
9, (2009年上海卷理)若复数 z 满足z (1+i) =1-i (I 是虚数单位),则其共轭复数z =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i
【解析】设z =a +bi ,则(a +bi )(1+i) =1-i ,即a -b +(a +b )i =1-i ,由⎩
⎨⎧-=+=-11
b a b a ,解得a =0,b
=-1,所以z =-i ,z =i
10,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120x zx i +++=有实数根,求复数z 的模的最小值。

解:设0x 是方程的一个实数根
00012
z x i
x x z ⎛⎫=-+- ⎪⎝
⎭⇒=
当且仅当000
x x =
=
时,min z =11, 设关于x 的方程22230x ax a a ++-=至少有一个模为1的根,求实数a 的值。

解:(1)(][)0,80,a ∆≥⇒∈-∞-+∞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若其中至少有一个模为1
则11或x x ==
-2
2
122014202x a a a x a a a ⎧=⇒++=⇒∈∅
⎪⇒⎨=-⇒-+=⇒=±⎪⎩
(2)()08,0a ∆<⇒∈-时,方程有一对共轭虚根,设虚根为(),,0m ni m n n ±∈≠R 方程有一个模为1的根221m n ⇒+=
由韦达定理知()()22
2233222
12122m ni m ni a m a a a a a a a m ni m ni m n ⎧⎧++-=-=-⎪⎪⎪⎪⇒⇒=-=⎨⎨--⎪⎪+-=+==
⎪⎪⎩⎩或(舍)
综上所述,12a =-或12, 已知复数1z 满足()1115i z i +=-+,22z a i =--, 其中i 为虚数单位,a ∈R 。

若121z z z -<,
求a 的取值范围。

由题意得115231i
z i i
-+=
=++
于是1242z z a i -=-+
,1z =
()271780,a a a -+<⇒∈
13, (1
)当z =
20101z z ++的值;
(2)已知复数z 满足341z i --=,求z 的取值范围。

(1
)()()10220220105
1011z i z i z z i z i i
⎧=-=-⎪
==-⇒⇒++=-⎨=-=-⎪⎩ (2)复数z 在复平面所表示的点在以()3,4C 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上 z 表示复数z 在复平面上圆C 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4,6z ⇒∈
14, 方程2220x x -+=的根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点C 对应复数z 满足
()()2
116i z ++=-,求
ABC 的最大内角。

解方程2220x x -+=得1x i =±,则()()1,1,1,1A B - 又由()()2
116i z ++=-解得13z i =-+,则()1,3C - ()(
)32,2,0,2cos 24
AC AB AC AB A A AC AB
π
⋅=-=-⇒=
=-
=
15, 已知复数()()010,,,,,z mi m z x yi a bi x y a b ω=->=+=+∈R ,i 为虚数单位,且对于任意复数z ,有0,2z z z ωω=⋅=。

(1)试求m 的值,并分别写出a 和b 用x 、y 表示的关系式;
(2)将(),x y 作为点P 的坐标,(),a b 作为点Q 的坐标,上述关系可以看作是坐标平面上点的一个变换:它将平面上的点P 变到这一平面上的点Q ,当点P 在直线1y x =+上移动时,试求点P 经该变换后得到的点Q 的轨迹方程;

3)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它上面的任一点经上述变换后得到的点仍在该直线上?若存在,试求出所有这些直线;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

(1)由题意知
)
())
2000221401
z z z z m
m m z mi a
x a bi x yi
x y i b
y
ω⎫=⋅=⇒=⎫
+=⎪
⇒⇒=⎬⎬>=-⎭⎪⎭
⎧=⎪⇒+=+=++
-⇒⎨
-⎪⎩
(2)由题意(
),P x y 在直线1y x =+上移动时,点Q 的坐标满足 ()
)
(12211a b a b x ⎧=++⎪
=-⎨
=-⎪⎩
⇒点Q 的轨迹方程为(22y x =-
(3)假设存在这样的直线,显然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不满足条件 故设直线方程为()0y kx b k =+≠
设直线上任意一点(),P x y 经过变换后得到的()
3,3Q x y x y +-仍然在该直线上 ()(
)()
33313x y k x y b k y k x b ⇒-=++⇒-
+=-+
当0b ≠时,方程组()
3113k k k
⎧-+=⎪
⎨⎪-=⎩无解
当0b =时,
(
)2313
3
323031
3
或k k k k k k
-
+-
=⇒+-=⇒=
- ⇒存在这样的直线,其方程为3
33
或y x y x ==- 16,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若C z ∈, 则0
2
≥z (2)若,,21C z z ∈且021>-z z ,则21z z > (3)若b a >,则i
b i a +>+17, 满足条件512=++-z i z 的点的轨迹是( )
A.椭圆
B.直线
C.线段
D.圆 18,
.211
<<-+=ωω是实数,且是虚数,设z z z
.的实部的取值范围的值及求z z
解析 是虚数z yi
x yi x z z +++=+
=∴1)(1ω可设 i y x y
y y x x x y x yi x yi x )()(2
22222+-+++=+-+
+=
,0≠y 是实数,且ω 1,0112
22
2=+=+-
∴y x y
x 即 ,1=∴z
x 2=ω此时
22121<<-<<-x 得由ω
)1,2
1(,121-<<-
∴的实部的范围是即z x
圆锥曲线
一、在椭圆中一般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椭圆的两个定义、焦点坐标、准线方程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在求椭圆的方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等涉及分析、探求的数学思想的掌握情况.
例1.从集合{1,2,3,
,11}中任意取两个元素作为椭圆22
221x y m n
+=方程中的m 和n ,则能组成落在
矩形区域(){},|||11,||9B x y x y =<<内的椭圆的个数是( )
A 、43
B 、72
C 、86
D 、90
解:根据题意,m 是不大于10的正整数、n 是不大于8的正整数.但是当m n =时22
221x y m n
+=是圆
而不是椭圆.先确定n ,n 有8种可能,对每一个确定的n ,m 有1019-=种可能.故满足条件的椭圆
有8972⨯=个.本题答案选B .
例2.如图,把椭圆22
12516
x y +=的长轴AB 分成8等份,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
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1234567,,,,,,P P P P P P P 七个点,F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则1234567P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
_______. 解:如图,根据椭圆的对称性知,117111122PF P F PF PF a +=+=, 同理其余两对的和也是2a ,又41P F a =,
∴1234567735P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a ++++++==
例3.如图,直线y kx b =+与椭圆2
214
x y +=交于A B ,两点,记AOB △的面积为S .
(Ⅰ)求在0k =,01b <<的条件下,S 的最大值;
(Ⅱ)当2AB =,1S =时,求直线AB 的方程.
解:(Ⅰ)设A 1()x b ,,B 2()x b ,,由2214
x b +=,解得2
1221x b =±-,, 所以121
2
S b x x =
-2222111b b b b =-≤+-=.当且仅当22b =时,S 取到最大值1.
(Ⅱ)由22
1
4y kx b
x y =+⎧⎪⎨+=⎪⎩,得222
1()2104k x kbx b +++-=,2241k b ∆=-+① 2
121AB k
x x =+-222
241
1214
k b k
k -+=+=+
.② A y
x
O
B
例3图
设O 到AB 的距离为d ,则21S
d AB =
=
,又因为d =
所以2
2
1b k =+,代入②式并整理,得4
2
1
04
k k -+=, 解得2
12k =
,2
32
b =,代入①式检验,0∆>,故直线AB 的方程是
y x =
或y x =
或y x =+
,或y x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方法和综合解题能力.
二、在双曲线中常以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双曲线的两个定义、焦点坐标、准线方程以及渐近线方程等基础知识;解答题中往往综合性较强,在知识的交汇点出题,对双曲线的基础知识、解析几何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行考查.
例4.已知双曲线22
221x y a b -=(0,0)a b >>的右焦点为F ,右准线与一条渐近线交于点A ,OAF
∆的面积为2
2
a (O 为原点),则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 )
A .30º
B .45º
C .60º
D .90º
解:D .双曲线222221(0,0)(,0),x y a a b F c x a b c -=>>=的焦点右准线方程,x a b
y =渐近线,则
),(2c ab c a A ,所以2
212
a c a
b
c S OAF =⨯⨯=∆,求得a b =,所以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则两条渐进线夹角为90︒,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中焦距,准线方程,渐近线方程,三角形面积,渐近线夹角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例5. P 是双曲线
22
1916
x y -=的右支上一点,M 、N 分别是圆22(5)4x y ++=和22(5)1x y -+=上的点,则PM PN -的最大值为( )
A. 6
B.7
C.8
D.9
解:设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是1(5,0)F -与2(5,0)F ,则这两点正好是两圆的圆心,当且仅当点P 与
M 、1F 三点共线以及P 与N 、2F 三点共线时所求的值最大,此时
12(2)(1)1019PM PN PF PF -=---=-=,故选B .
例6.已知双曲线2
2
2x y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过点2F 的动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A B ,两点.
(Ⅰ)若动点M 满足1111FM F A F B FO =++(其中O 为坐标原点)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Ⅱ)在x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C ,使CA ·CB 为常数?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由条件知1(20)F -,
,2(20)F ,,设11()A x y ,,22()B x y ,. (Ⅰ)设()M x y ,,则则1
(2)FM x y =+,,111(2)F A x y =+,, 1221(2)(20)F B x y FO =+=,,,,由1111FM F A F B FO =++得
121226x x x y y y +=++⎧⎨
=+⎩,即12124x x x y y y +=-⎧⎨+=⎩,,于是AB 的中点坐标为422x y -⎛⎫ ⎪⎝⎭,. 当AB 不与x 轴垂直时,1212248
22
y
y y y x x x x -==
----,即1212()8y y y x x x -=--. 又因为A B ,两点在双曲线上,所以22112x y -=,22
222x y -=,两式相减得
12121212()()()()x x x x y y y y -+=-+,即1212()(4)()x x x y y y --=-.
将1212()8
y
y y x x x -=
--代入上式,化简得22(6)4x y --=. 当AB 与x 轴垂直时,122x x ==,求得(80)M ,,也满足上述方程. 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是2
2
(6)4x y --=.
(Ⅱ)假设在x 轴上存在定点(0)C m ,,使CA CB 为常数. 当AB 不与x 轴垂直时,设直线AB 的方程是(2)(1)y k x k =-≠±. 代入2
2
2x y -=有2
2
2
2
(1)4(42)0k x k x k -+-+=.
则12x x ,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根,所以212241k x x k +=-,2122421
k x x k +=-,
于是2
1212()()(2)(2)CA CB x m x m k x x =--+--
2
2
2
2
1212(1)(2)()4k x x k m x x k m =+-++++22222222
(1)(42)4(2)
411
k k k k m k m k k +++=-++-- 222
22
2(12)2442(12)11
m k m m m m k k -+-=+=-++--. 因为CA CB 是与k 无关的常数,所以440m -=,即1m =,此时CA CB =1-.
当AB 与x 轴垂直时,点A B ,
的坐标可分别设为(2
,(2-,

此时(12)(12)1CA CB =-=-,,.故在x 轴上存在定点(10)C ,,使CA CB 为常数.
三、抛物线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在高考中除了考查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外,还常常与
函数问题、应用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考查,难度往往是中等.
例7.抛物线2
4y x =上的一点M 到焦点的距离为1,则点M 的纵坐标是( )
A .
1716 B .1516 C .78
D .0 解:由题意抛物线为:y x 412
=,则焦点为1(0,)16F ,准线为:116
y =-;由抛物线上的点00(,)
M x y 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相等,推得:16150=y ,即M 点的纵坐标为15
16
,故选B .
例8.已知抛物线2
4x y =的焦点为F ,A 、B 是抛物线上的两动点,且AF →=λFB →(0)λ>.过A 、B 两点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设其交点为M.
(Ⅰ)证明FM AB 为定值;
(Ⅱ)设△ABM 的面积为S ,写出()S f λ=的表达式,并求S 的最小值.
解:(Ⅰ)由已知条件,得(0,1)F ,0λ>.设11(,)A x y ,22(,)B x y .由AF →=λFB →
, 即得1122
(,1)(,1)x y x y λ--=-,⎩
⎪⎨⎪⎧-x 1=λx 2 ①
1-y 1=λ(y 2-1) ②
将①式两边平方并把y 1=14x 12,y 2=14x 22代入得y 1=λ2
y 2 ③
解②、③式得y 1=λ,y 2=

,且有x 1x 2=-λx 22
=-4λy 2=-4, 抛物线方程为y =14x 2,求导得y ′=1
2x .
所以过抛物线上A 、B 两点的切线方程分别是
y =12x 1(x -x 1)+y 1,y =12x 2(x -x 2)+y 2,即y =12x 1x -14x 12,y =12x 2x -14x 22
. 解出两条切线的交点M 的坐标为(x 1+x 22,x 1x 24)=(x 1+x 22
,-1).
所以FM →·AB →=(x 1+x 22,-2)·(x 2-x 1,y 2-y 1)=12(x 22-x 12
)-2(14x 22-14x 12)=0
所以FM →·AB →
为定值,其值为0.
(Ⅱ)由(Ⅰ)知在△ABM 中,FM ⊥AB ,因而S =1
2|AB||FM|.
|FM|=
(x 1+x 22
)2+(-2)2=
14x 12+14x 22+1
2x 1x 2
+4=y 1+y 2+1
2
×(-4)+4

λ+1λ+2=λ+1λ

因为|AF|、|BF|分别等于A 、B 到抛物线准线y =-1的距离,所以
|AB|=|AF|+|BF|=y 1+y 2+2=λ+1λ+2=(λ+1λ)2.于是S =12|AB||FM|=(λ+1λ
)3

由λ+1
λ≥2知S ≥4,且当λ=1时,S 取得最小值4.
例9.如图,已知点(10)F ,,直线:1l x =-,P 为平面上的动点,过P 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为点Q ,且QP QF FP FQ =.
(Ⅰ)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
(Ⅱ)过点F 的直线交轨迹C 于A B ,两点,交直线l 于点M ,已知
1MA AF λ=,2MB BF λ=,求12λλ+的值;
解法一:(Ⅰ)设点()P x y ,,则(1)Q y -,,由QP QF FP FQ =得:
(10)(2)(1)(2)x y x y y +-=--,,,,,化简得2:4C y x =.
(Ⅱ)设直线AB 的方程为:1(0)x my m =+≠.设11()A x y ,,
22()B x y ,,又21M m ⎛
⎫-- ⎪⎝⎭,,联立方程组241y x x my ⎧=⎨=+⎩,,
,消去x 得:
2440y my --=,2(4)120m ∆=-+>,故121244y y m y y +=⎧⎨=-⎩,

由1MA AF λ=,2MB BF λ=得:1112
y y m
λ+=-,
2222
y y m
λ+
=-,整理得:1121my λ=--,2221my λ=--, 12122112m y y λλ⎛⎫∴+=--
+ ⎪
⎝⎭
121222y y m y y +=--2424m m =---0=.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抛物线、向量等基础知识,考查轨迹方程的求法以及研究曲线几何特征
的基本方法,考查运算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
四、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问题,往往以解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常以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定值问题、最值问题、范围问题等面貌呈现,这类以圆锥曲线为载体的解答题,多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等知识交汇在一起.
例10.设动点P 到点(1
0)A -,和(10)B ,的距离分别为1d 和2d ,2APB θ∠=,且存在常数(01)λλ<<,使得2
12sin d d θλ=.
(Ⅰ)证明:动点P 的轨迹C 为双曲线,并求出C 的方程;
(Ⅱ)过点B 作直线双曲线C 的右支于M N ,两点,试确定
λ的范围,使
OM ON =0,其中点O 为坐标原点.
y
解:(Ⅰ)在PAB △中,2AB =,即222
121222cos 2d d d d θ=+-,
2212124()4sin d d d d θ=-+
,即122d d -==<(常数),
点P 的轨迹C 是以A B ,
为焦点,实轴长2a =22
11x y λλ
-=-. (Ⅱ)设11()M x y ,,22()N x y ,①当MN 垂直于x 轴时,MN 的方程为1x =,(11)M ,,(11)
N -,
在双曲线上.即
2111101λλλλλ-=⇒+-=⇒=-,因为01λ<<
,所以λ=. ②当MN 不垂直于x 轴时,设MN 的方程为(1)y k x =-.由22
11(1)x y y k x λλ⎧-=⎪
-⎨⎪=-⎩
得:
2222
(1)2(1)(1)()0k x k x k λλλλλ⎡⎤--+---+=⎣⎦
, 由题意知:2
(1)0k λλ⎡⎤--≠⎣⎦,所以21222(1)(1)k x x k λλλ--+=--,2122(1)()
(1)k x x k λλλλ--+=--.
于是:222
12122
(1)(1)(1)k y y k x x k λλλ=--=--.
因为0OM ON =,且M N ,在双曲线右支上,所以
2121222
122212(1)0(1)21011310
01x x y y k x x k x x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
<<+--⎨⎨⎨⎪⎪⎪>+->>⎩⎩⎪-⎩

由①②知,12
23
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