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讲义课件 其他类中药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培训讲座PPT课程资料

中药鉴定学培训讲座PPT课程资料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虽然木棉没有梅花那么美丽,在严寒 的冬日 里绽放 ,虽然 木棉没 有荷花 那么出 淤泥而 不染, 在炎热 的夏日 里绽放 ,可是 ,木棉 你有迎 接阳春 自树顶 端向下 的蔓延 ,春天 是你花 开的季 节。
1 核心任务
虽然木棉没有梅花那么美丽,在严寒 的冬日 里绽放 ,虽然 木棉没 有荷花 那么出 淤泥而 不染, 在炎热 的夏日 里绽放 ,可是 ,木棉 你有迎 接阳春 自树顶 端向下 的蔓延 ,春天 是你花 开的季 节。
虽然木棉没有梅花那么美丽,在严寒 的冬日 里绽放 ,虽然 木棉没 有荷花 那么出 淤泥而 不染, 在炎热 的夏日 里绽放 ,可是 ,木棉 你有迎 接阳春 自树顶 端向下 的蔓延 ,春天 是你花 开的季 节。
4 中成药
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 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 应用的剂型。
虽然木棉没有梅花那么美丽,在严寒 的冬日 里绽放 ,虽然 木棉没 有荷花 那么出 淤泥而 不染, 在炎热 的夏日 里绽放 ,可是 ,木棉 你有迎 接阳春 自树顶 端向下 的蔓延 ,春天 是你花 开的季 节。
虽然木棉没有梅花那么美丽,在严寒 的冬日 里绽放 ,虽然 木棉没 有荷花 那么出 淤泥而 不染, 在炎热 的夏日 里绽放 ,可是 ,木棉 你有迎 接阳春 自树顶 端向下 的蔓延 ,春天 是你花 开的季 节。
饮片
资源 →→→→→→→ 中药 →→→→→→→→→→→→ 中医
中药资源学
中药制剂学
中成药
1 中药
二 几个有关概念
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 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
虽然木棉没有梅花那么美丽,在严寒 的冬日 里绽放 ,虽然 木棉没 有荷花 那么出 淤泥而 不染, 在炎热 的夏日 里绽放 ,可是 ,木棉 你有迎 接阳春 自树顶 端向下 的蔓延 ,春天 是你花 开的季 节。

中药鉴定学课件-树脂及其他类

中药鉴定学课件-树脂及其他类

老芦荟 新芦荟
HO O OH
glu
芦荟苷
CH2OH
柬埔寨龙血树血竭粉末特征
柬埔寨龙血树血竭粉末特征
掺松香血竭
索马里乳香 埃塞俄比亚乳香
老乳香 新乳香
天然没药
胶质没药
阿魏
苏门答腊安息香 泰国安息香
海金沙原植物
海金沙药材

H
HO
O
OH
OH
H
儿茶素
盐肤木
青蚨杨原植物
五倍子-角倍 五倍子-肚倍
芦 荟 原 植 物
中药鉴定学课件-树脂及其他类
麒麟竭果实及果壳
原装血竭
皇 冠 牌 加 工 血 竭
手 牌 加 工 血 竭
加工血竭
加 工 血 竭 粉 末 特 征
O
O
R
O
O
O
O
R
OCH3
血竭素
R=CH3
去甲基血竭素 R=H
OCH3
血竭红素
R=CH3
去甲基血竭红素 R=H
柬埔寨龙血树血竭 剑叶龙血树血竭
块状剑叶龙血树血竭 粉末状剑叶龙血树血竭

最新14-其他类中药的鉴定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14-其他类中药的鉴定教学讲义ppt课件

三、理化鉴别
❖物理常数 硬度2~2.5,相对密度1.05~1.09。 ❖检查松香 取本品粉末lg,加石油醚10ml,振摇
滤过,取滤液5ml,加醋酸酮试液l0ml,振摇, 石油醚层不得显绿色。(检查是否有松香掺杂) ❖紫外光谱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 10ml浸渍4小时,滤过,滤液用石油醚稀释至每 1ml含药材0.1~lmg,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在228nm处有最大吸收。
14-其他类中药的鉴定
其他类中药的鉴定
海金沙 琥珀 青黛 儿茶
目录
冰片 五倍子 芦荟 天竺黄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二、性状鉴别
❖ 细小颗粒状(粉末状),棕黄色 ❖ 体轻,手捻有光滑感,置手中易
由指缝滑落 ❖ 气微,味淡 ❖ 入水浮于水面,加热或振摇后逐
渐下沉 ❖ 撒于火上,有爆鸣声及闪光,无
❖ 检查 水分不得过17.0%。
五、真伪鉴别
❖ 方儿茶(棕儿茶、进口儿茶):为茜草科植物儿茶钩藤
Uncaria gambier Roxb.的带叶嫩枝的干燥煎膏。
❖ 主产缅甸、印度、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 ❖ 呈方块状,边长2cm,各边均凹缩,棱角多偏斜或破碎;
儿茶的鉴定
Catechu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一、来源鉴别
❖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L.f.)Willd.的 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
❖ 主产云南西双版纳。 ❖ 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
水煎煮,浓缩,干燥。习称“儿茶膏”或 “黑儿茶”。
一、来源鉴别
❖ 古代松科松属多种植物的树脂埋藏地下经年久 转化而成的化石样物质。

中药鉴定学总论1_PPT幻灯片

中药鉴定学总论1_PPT幻灯片

金钱草 (报春花科过路黄)
广东金钱草 (豆科广东金钱草)
海桐皮
豆科植物刺桐的茎皮
川桐皮五加科植物刺楸的茎
浙桐皮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的茎皮
广东海桐皮
木棉科植物木棉的茎皮
“同名异物”
大青叶
十字花科菘蓝 蓼科蓼蓝 爵床科植物马蓝 马鞭草科路边青
番木瓜
木 瓜
同物异名:是指同一药用材料在不同地 区称呼不同的名字,作不同的中药使用。
中药资源存在的问题:
¡ 人们需求量增大 ¡ 环境改变使一些优质资源减少或消失 ¡ 有些品种产量低,供不应求(牛黄) ¡ 某些品种珍稀濒危(羚羊角)
寻找和扩大药源的途径
发掘民间药、民族药 以亲缘关系为线索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 以药理和临床疗效为线索 古代本草中寻找 人工栽培、养殖、合成,代用品研究 组织培养、生物工程:
德庆巴戟天和何首乌、雷州高良姜、肇庆芡实、 连州玉竹、化州橘红和广佛手。 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
四川:川芎、川牛膝、川贝母、川木香、川乌 (附子)、草乌、黄连、厚朴
江苏:茅苍术、薄荷(太仓县) 吉林:人参(抚松)、五味子、鹿茸 云南:三七、云木香、儿茶 青海:大黄、冬虫夏草 山东:北沙参、金银花 宁夏:枸杞 内蒙:黄芪 广东:砂仁(阳春县) 甘肃:当归(岷县) 福建:泽泻、乌梅 山西:潞党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中药鉴定学发展三个阶段
古代(秦汉——清朝) 近代(建国前) 现代(建国后)
古代由于药物中植物类药占大 多数,所以古代把记载药物的 书籍称为“本草”,把药学称 为“本草学”。
从古代本草沿革看中药鉴定的发展
名称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本草拾遗》 《证类本草》

中药鉴定学 PPT

中药鉴定学 PPT
春麻:体形略薄,呈扁块状,肉较薄,有的中
空。“莺哥”嘴明显而较长,“芝麻点”比较明显, 余与冬麻相同。
家种天麻:呈扁长块状,多弯曲,表面黄白色,
皮质较细嫩,红棕色的“莺哥嘴”较明显,质坚实, 较少中空,余与野天麻相同。
据报道,野生天麻的天麻素含量高于家种天麻
一倍,所以野生天麻优于家种品,野生又以冬麻质 优。
一、别名:驴皮胶、东阿胶。 二、来源:《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品种。 为马科动物驴Equns asinus L.的皮熬制成的胶 块。 三、采收加工:分三步 1、整料:将驴皮置水中漂洗,每日换水1~2 次,至能刮毛时取出,刮去毛,切成小块用清水洗 净,放入沸水中煮约一刻钟,至皮卷起时取出。 2、化皮:将整理好的驴皮置锅中,加满水以 强火熬之,随时添水,约熬15~16小时取汁,反 复加水熬制和抽取胶汁。至胶原提净为止,合并胶 汁,过滤后加白矾使之沉淀(50公斤皮加白矾 250g)
五、贮存方法: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
六、常见伪品及主要性状特征:
1、骨胶类:系用骨胶厂生产的骨胶,经加水,加热溶化,浓缩, 再加色素仿制而成。
主要性状特征:为长方块形,表面棕黄色,不透明,无光泽,表
面可见小气泡和不规则的皱纹,质坚韧,不易打碎,断面棕色,无 光泽,气微臭。
2、明胶类:为化工厂生产的工业明胶或医用明胶,同上法仿制 而成。
4、马铃薯:为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干燥块茎。 主要性状特征:经加工伪造,有“莺哥嘴”、
纵皱纹,但无“肚脐眼”。表面无点状环纹,体重, 质坚实,味微甜,嚼之有马铃薯味。
5、芋头:为天南星科植物芋艿的干燥块茎。 主要性状特征:呈椭圆形,顶端具芽痕,表
面黄白色,有线状环纹及残存的牷皮,断面白色, 角质或粉性。味淡、有粘滑感,稍麻舌。

中药鉴定学:树脂、其他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树脂、其他类中药
• 麒麟竭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等国。
采收加工
麒麟竭:采集成熟果实,其外密被硬质小鳞片, 由鳞片间分泌的红色树脂,几将鳞片全部遮蔽,充 分晒干,加贝壳同入笼中强力振摇,松脆的树脂块 即脱落,筛去果实鳞片杂质,用布包起,如热水中 使软化成团,取出放冷,即为原装血竭;加入辅料 如达玛树脂、原白树脂等,称加工血竭。
国产血竭
➢ 国产血竭为百合科植物柬埔寨龙血树Dracana cambodiana 和剑叶龙血树Dracana cochinchinensis的树干含脂木质部中提出的树脂。
➢ 主要分布于越南,柬埔寨及我国云南南部
海 南 龙 血 树
柬 埔 寨 龙 血 树
➢ 取植物木质部含紫红色树脂部分,粉碎后 分别用乙醇和乙醚进行提取,浓缩后即得 血红色的血竭制品。
皇 冠 牌 加 工 血 竭
手 牌 加 工 血 竭
加工血竭
各种不同外观的血竭
血竭
血竭
• 不溶于水,在热水中软化,易溶于乙醇、二硫 化碳、氯仿及碱液中。
• 以外色黑似铁、研粉红似血,不粘手,
火燃呛鼻、有苯甲酸样香气、无松香气者为佳。
成分
• 麒麟血竭中含红色树脂酯约57%,从中分 离出结晶形红色素:血竭红素、血竭素、 去甲基血竭红素、去甲基血竭素(黄烷 醇)、苯甲酸等。
➢ 性状鉴别:外形、水试(溶解性)、火试(气味)、 薄膜(色泽) 理化常数:酸价、皂化价、碘价 杂质限度:醇不溶物。
➢ 化学反应: ➢ 检真:树脂中已知成分 ➢ 检伪:可能掺伪的检出 ➢ 仪器分析:如血竭的IR谱、UV、TLC。
苏合香
• 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Liquidambar orientalis 树干渗出的香树脂,经加工精制而成。
性状鉴别

中药鉴定学课件

中药鉴定学课件
质地:触摸药材的质地,判断其是否干燥、 柔软等
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判断药材中含 有哪些有效成分
炮制方法:了解药材的炮制方法,判断其 是否经过正确的炮制过程
产地:了解药材的产地,判断其是否来自 正宗产地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
外观鉴别:观察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等 理化鉴别:利用化学方法检测药材的成分和含量 生物鉴别:利用生物技术检测药材的活性成分和生物活性 安全性评价:检测药材的毒性、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等
中药的理化鉴定
性状鉴定:观察中药的外观、 颜色、气味等
显微鉴定:观察中药的细胞、 组织、粉末等微观结构
理化鉴定:测定中药的化学成 分、含量等
生物鉴定:利用生物技术鉴定 中药的活性成分、毒性等
中药鉴定技术与方法
中药鉴定的常规技术
显微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 中药的组织结构
理化鉴定:利用化学方法测 定中药的化学成分
现代时期:以《 中药鉴定学》为 代表的中药鉴定 学著作
当代时期:以《 中药鉴定学》为 代表的中药鉴定 学著作
中药鉴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生物学:中药鉴定学需要生物学知识来识别和分类中药
化学:中药鉴定学需要化学知识来鉴定中药的成分和性质
药理学:中药鉴定学需要药理学知识来理解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 临床医学:中药鉴定学需要临床医学知识来评估中药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YOUR LOGO
中药鉴定学PPT 课件
汇报人:
,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中药鉴定技术与 方法
中药鉴定学概述
中药材的鉴别与 评价
中药鉴定基础知 识
中药制剂的鉴别 与评价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中药鉴定学概述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作用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动物类中药的鉴定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动物类中药的鉴定
❖ 贝壳(或矿石)珠:用珍珠母等动物贝壳或寒 水石等矿石打磨成珠子,然后在珠子表面涂上 珍珠颜料,制成贝壳(或矿石)珠。其特点是: 断面无层纹,或层纹近平行,而不呈同心环状; 珠光层可被丙酮洗脱。
五、附注---经验鉴别
❖ 直观法:直接用肉眼观察,真珍珠能显出不均匀的彩
虹,假珍珠则色调单一。
❖ 感觉法:通过手或舌的感觉,真珍珠有凉感,仿珍珠
一、来源鉴别
❖ 本品为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 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 Perrier) 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 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 (Michaelsen) 栉盲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 的干燥体。
心,取上清液,照pH值测定法测定,pH值应为4.5~6.5。 ❖ 3.浸出物 按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
剂,不得少于15.0%。
四、烫水蛭鉴别
❖ 取净水蛭段,照烫法用滑石粉烫至微鼓起。 ❖ 1.呈不规则扁块状或扁圆柱形,略鼓起
2.表面棕黄色至黑褐色,附有少量白色滑石粉 3.断面松泡,灰白色至焦黄色 4.质酥脆,易碎 5.气微腥。
贝壳
二、性状鉴别
❖ 杂色鲍 ①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 形,②表面暗红色,有多数不规则的螺肋 和细密生长线,螺旋部小,体螺部大;从 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 起,末端6~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内 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③壳较厚, 质坚硬,不易破碎。④气微,味微咸。
❖ 皱纹盘鲍 ①呈长椭圆形,②表面灰棕 色,有多数粗糙而不规则的皱纹,生长线 明显,常有苔藓或石灰虫等附着物,末端 4~5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③壳较薄。 羊鲍 ①呈近圆形,②壳顶位于近中部而 高于壳面,螺旋部与体螺部各占1/2,从 螺旋部边缘有2行整齐的突起,尤以上部 较为明显;末端4~5个开孔,呈管状。

(PPT幻灯片版)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PPT幻灯片版)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第三节 中药鉴定的方法
中 药 鉴 定 的 方 法
来源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四大鉴定
P150 问答7
11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一、来源鉴定
二、性状鉴定
又称“感官鉴定”,就是用眼看、手摸、鼻闻 、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药材的 外观形状。
(一)特点 :简单、易行、迅速 (二)性状鉴定的内容 1.形状 2.大小 3.色泽 4.表面 5.质地 6.断面 7.气味 8.水试 9.火试 10.辨声等
三、显微鉴定
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 的组织构造,细胞性状 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 以鉴别药材的真伪和纯 度,甚至品质。 包括
P155
:组织鉴定
粉末鉴定
25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四、理化鉴定 是利用药材中存在某种成分
的性质,通过理化方法或仪器分析来鉴别 药材的真伪和纯度的鉴定方法 。
P155
26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1)味连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 性状:根茎多 呈倒鸡爪状;表面灰黄色,粗糙,节密生, 其光滑细长园柱形节间,习称“过桥” 。质坚硬,断面木部鲜黄 色,髓有时中空;气微,味极苦。 (2)雅连 来源:毛茛科植物三角叶黄连的干燥根茎 性 状:根茎多单枝;“过桥”较长。余同味连。 (3)云连 来源:毛茛科植物云连的 干燥根茎 性状:根茎多单枝“钩状”或“蝎尾”状;色浅;“过桥”不明显 。余同味连。
4.断面 较平坦,角质样。 5.气味 气微而特异,味甘。
61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
表皮残留,下皮2~3列切向延长的栓化细胞。
皮层细胞,较老块茎的皮层与下皮相接处有厚壁细胞。

中药鉴定学课件(一)

中药鉴定学课件(一)

中药鉴定学课件(一)中药鉴定学课件教学内容1.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教学准备1.讲台和投影仪2.中药鉴定学的教材和参考书目3.实验室用具和中药样本4.示范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准备材料教学目标1.理解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3.熟悉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4.提高学生的中药鉴定能力和综合实验水平设计说明1.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操作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中药鉴定的实际操作和判断3.结合中药学和中药鉴定学的知识点,深化学生对中药学科的理解和应用4.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中药的特征和成分–讲解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介绍常用的鉴定方法,如显微镜鉴定、色谱法、光谱法等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讲解常用的鉴定技术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仪等–演示使用常用设备进行中药鉴定的操作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分配学生进行中药鉴定实验操作–提供中药样本和实验指导–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和鉴定5.总结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和操作的效果如何?•是否激发了学生对中药鉴定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是否达到了培养学生实验和分析能力的目标?•对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有什么改进的地方?以上为中药鉴定学课件的框架,通过明确教学内容、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等方面的要求,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师对该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内容的扩充和设计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药鉴定学课件教学内容1.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中药的特征和成分分析–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步骤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红外光谱仪(FTIR)–质谱仪(MS)等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示范实验操作流程–案例分析和讨论教学准备1.讲台和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示范操作2.中药鉴定学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复习和进一步学习3.实验室用具和中药样本–高效液相色谱仪等鉴定设备–各种中药样本4.示范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准备材料–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中药鉴定案例和相应的数据教学目标1.理解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3.熟悉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4.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设计说明1.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2.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3.示范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中药鉴定的实际操作流程4.结合中药学和中药鉴定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中药学科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提出中药鉴定的基本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讲解中药的特征和成分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介绍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强调对中药的综合分析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讲解常用的鉴定技术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仪和质谱仪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领域–示范使用鉴定设备进行中药鉴定的操作,让学生熟悉实际操作流程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分配学生进行中药鉴定的实验操作–提供中药样本和实验指导,以便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分析和讨论案例,加深学生对中药鉴定的理解和判断能力5.总结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老师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提供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思考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课后反思•学生积极参与了实验操作和鉴定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吗?他们是否充分理解了中药鉴定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学生掌握了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吗?他们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有何提高?•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上是中药鉴定学课件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教学准备,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和判断能力。

其他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四章讲义

其他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四章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四章讲义
第十四章其他类中药
第一节其他类中药的鉴定
其他类中药主要包括:①植物的某一或某些部分直接或间接的加工品,如儿茶、芦荟、青黛等;②蕨类植物的成熟孢子,如海金沙等;③某些植物体上的虫瘿,如五倍子、没食子等。

第二节其他类常用中药
海金沙
【来源】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化学成分】孢子含脂肪油、海金沙素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药材:呈粉末状。

为黄棕色或淡棕色的细小颗粒。

体轻,捻之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缝滑落。

气微,味淡。

撒在水中则浮于水面,加热始逐渐下沉。

置火中易燃烧,发生爆鸣声且有闪光。

2.理化鉴别火试:取药材少量,撒于火上,即发出轻微爆鸣及明亮的火焰。

【质量评价】
经验鉴别以质轻、色黄棕、有光滑感、无杂质者为佳。

青黛*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当植物的叶生长茂盛时,割取茎叶,置大缸或木桶中,加入清水,浸泡2~3昼夜至叶腐烂,茎脱皮时,捞去茎枝叶渣,每50kg茎叶加石灰4~5kg,充分搅拌,待浸液由乌绿色转变为紫红色时,捞取液面蓝色泡沫状物,晒干。

【化学成分】含靛蓝、靛玉红、色氨酮靛棕、靛黄等。

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有一定疗效。

色氨酮是抗皮肤真菌的有效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