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及其病害

合集下载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维管束寄生细菌,目前还难以
人工培养或不能培养;

植原体不能人工培养,螺原体 需在含有甾醇的人工培养基培 养。
①光滑型菌落 ②粗糙型菌落 ③粘液型菌落
四、植物病原细菌的生理特性:
温度:植物病原细菌一般耐低温而不耐高温,菌 体一般致死温度是48~53℃/10min,植物病原细 菌的一般生长适温为26~30℃。 在1~2℃或冷冻条件下仍具有活力,菌种常进行 低温保藏。 酸碱度:细菌一般要求基质中性或微碱性,真菌 一般要求微酸性,可用来区别真菌、细菌。






厚壁菌门
1、 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1984,Davis
菌体短杆,无鞭毛;好气 性;G+,不产生内生孢子; 菌落圆形光滑凸起 ,不透 明,灰白色; 模式种是密执安棒形杆菌 ( C. michigenensis ) , 马铃薯环腐菌亚种 (C. m. pv sepedonicum)引起马铃 薯环腐病。
侵染薄壁组织的局部病
害——细胞间隙繁殖,

再进一步蔓延,当寄主
细胞受损或死亡后,细
菌再侵入细胞内。
植物细菌的侵染部位与其 对营养的需求有主要的联 系
维管束组织病害—— 在维管束组织的木质 部或韧皮部蔓延,利 用无机氮源的病菌在 木质部蔓延,利用有
机氮源的在韧皮部蔓
延。 侵入后,侵染速度明 显加快。
链 霉 菌 ( S.
oeidiscabies ) 为
甘薯疮痂病的病原 菌。
识别要点:叶片上产生“V”字形黄褐色病斑,维管束变黑色,叶片腐烂。
甘蓝黑腐病菌Black rot of cabbage(X. campestris)

第三章 第二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_PPT幻灯片

第三章 第二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_PPT幻灯片
▪ 病菌大多借切刀的伤口传染, 病株维管束组织被破坏,横 切可见环状维管束组织坏死 并充满黄白色菌脓,稍加挤 压,薯块即沿环状的维管束 内外分离,故称环腐病。
四、植物病原细菌的侵染传播与病害诊断
(一)、植物病原细菌侵染途径
植物病原细菌不能直接侵入植物
原核生物
▪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无内质网、线粒 体等细胞器。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细菌、无细胞壁的菌原体(植原体和螺原体)等, ▪以植物病原细菌为代表重点讲述
第一部分 植物病原细菌
一、植物病原细菌形态和结构
▪ (一)、形态 ▪ 杆状,少数为球状。 ▪ 细菌大都单生,也有双生、
串生和聚生的。
▪ 裂殖。20分钟分裂一次。 ▪ 适温为26—30℃左右,少数例外。如茄青枯菌35℃。
1、细菌的繁殖:
细 菌 的 繁 殖 过 程
2、原核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物质是DNA、质粒 ▪ 质粒:独立于核质之外的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 称为质粒,它编码细菌的抗药性或致病性等性状)。 ▪ 核质和质粒共同构成了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库一 基因组。
5.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 黄单胞菌属是薄壁菌门一 个成员。
▪ 严格好气性,代谢为呼吸 型。
▪ 黄单胞菌属的成员都是植 物病原菌,模式种是野油 菜黄单胞菌。俗称甘蓝黑 腐病菌,还可引起辣椒细 菌性疮痂病。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厚壁菌门
6.棒形杆菌属 (Clavibacter)
▪ 可侵害5种茄属植物,如马 铃薯环腐病。
三、植物病原细菌分类
植物界
菌物界
动物界
原生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病毒界
(一)、原核生物界分类系统
▪ 原核生物界通常分为4个门,7个纲,35个组群。 ▪ 薄壁菌门:有壁较薄。G-,包括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 ▪ 厚壁菌门:有壁较厚。G+,包括棒杆菌属、芽孢菌属和链霉菌属。 ▪ 软壁菌门:菌体无壁。包括菌原体、类菌原体。 ▪ 疵壁菌门:属于没有进化的原细菌或古细菌。包括产甲烷细菌和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及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

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 )()()()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 )()()()()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 )()五种类型。

5、()( )()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 )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 引起.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 )和().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 )( )等.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7、病症、病状8、马铃薯晚疫病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

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new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new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普罗特斯细菌纲
伯克赫氏菌目(Order Burkholderiales)
未确定地位的属(Genera incertae sedis)


6 嗜木杆菌属(Genus Xylophilus)
葡萄嗜木质菌(Xylop hilusamp elina)
普罗特斯细菌纲(Class proteobacteria)
棒状杆菌亚目(Suborder Corynebacterineae)


诺卡氏菌科(Family Nocardiaceae)
21 诺卡氏菌属(Genus Nocardia)


越桔诺卡氏菌(Nocardia vaccinii)
22 红色球菌属(Genus Rhodococcus)


带化红色球菌(Rhodococcus facians)
欧文证实了梨火疫病是Erwinia amylovora 引起的。
C. Auther(1885)用纯培养细菌接种和再分离, 从而证实细菌是病原物。 Erwin F. Smith (美国)和A. Fisher (德国) (1905):出版了《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Bacteria in relation to plant diseases),奠定 了植物病原细菌学。
微杆菌科(Family Microbacteriaceae) 17 棒形杆菌属(Genus Clavibacter) 密执安棒形杆菌(Clavibacter michig anense) 18 短小杆菌属(Genus Curtobacterium ) 萎蔫短小杆菌(Curtobacterium f laccumf aciens) 19 赖氏菌属(Genus Leifsonia) 木质部赖氏菌(Leifsonia xyli) 20 鸭舌草杆菌属(Genus Rathayibacter) 小麦鸭舌草杆菌(Rathayibacter tritici)

园艺植物病理学 第三章(4) 其它病原生物

园艺植物病理学 第三章(4) 其它病原生物

体内,2龄幼虫在体内进入休眠状态。其孵化与根系分泌物有
关。 一个生长季可发生3-4代。
26
大豆胞囊线虫病根部胞囊放大27Leabharlann 菜用大豆胞囊线虫28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
29
(三)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与胞囊线虫相似,区别是植物受害的根部肿大,形成瘤状 根结;雌雄异型。雄虫细长、尾短、无交合伞;成熟雌虫梨形。 雌虫的卵全部排入卵囊中;成熟雌虫的虫体不变厚,不变为深 褐色。 重要种: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M. arenaria)、 北方根结线虫(M. hapla)和爪哇根结线虫(M. javanica)。 孵化出的2龄幼虫遇合适的寄主即侵入,雌虫的幼虫和成虫 内寄生,唾液可刺激细胞增大;雄虫的幼虫内寄生,雄虫成
生殖系统:卵巢、子宫、阴门、受精囊;精巢、输精管、泄 殖腔、交合刺、交合伞
17
唇 口 口针 食道 中食道球 排泄孔 唾液腺 神经环 肠
唇区 口针 角皮 口针基部球
卵巢
精巢
真皮索 体壁肌 角质环纹
卵 受精囊 子宫 阴门 肛门
侧尾腺
18
精子 交合刺 交合伞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 生活史:卵、幼虫、成虫、交配产卵的过程。 线虫一般有4个龄期;蜕皮一次,增长一龄。垫刃目线虫的 第一龄幼虫是在卵内发育的。
时,果实吸水膨胀开裂将种子弹射出去 (主动方式)。
桑寄生科种子表面有槲寄生碱保护,经过鸟类消化道时亦 不受损坏。列当、独脚金的种子极小,成熟时蒴果开裂,种子 随风飞散传播,一般可达数十米远。菟丝子等种子或蒴果常随 寄主种子的收获与调运而传播扩散。寄生藻靠游动孢子或接合
子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传播。
38
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

园林植物病理学第三章植物病原细菌和其它原核生物

园林植物病理学第三章植物病原细菌和其它原核生物

嗜冷细菌
菌落形态
医学ppt
16
细菌的菌落形态
医学ppt
17
细菌的细胞壁
肽聚糖
肽聚糖
医学ppt
18
革兰氏染色原理
原理:两类细菌的细胞壁有很大的差异。
19世纪80年代Christian Gram创立 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番红复染 G+紫色(显示结晶紫的颜色) G-红色(显示番红的颜色)
(土壤杆菌属) 瘿瘤、增生、带化
医学ppt
40
坏死:假单胞菌)
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 Cucumber :Angular leaf spot
Pseudomon医a学spsptyringae pv. lachryman4s1
欧文氏菌菌属
大白菜软腐病
医学ppt
42
火疫病造成的损失
Photog灼rap伤h courtesy Alan L. Jones
梨中火国疫每已年使造成美医国损学东失p超部pt 梨过树50全0亿面人毁民灭币;如果传入
43
柑橘溃疡病
医学ppt
44
柑橘溃疡医学病ppt
溃疡:(黄单胞和假单胞菌45坏) 死
医学ppt
46
Black rot of cabbage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6
叶孔周围的细菌
医学ppt
7
螺旋菌
医学ppt
8
Spirilli (螺旋菌)
医学pptspores
医学ppt
11
电镜下的细菌(示鞭毛)
医学ppt
12
荧光假医单学pp胞t 杆菌鞭毛
13
植原体(无细胞壁)

《植物病理学》课程笔记

《植物病理学》课程笔记

《植物病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植物病害的概念1. 定义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物因素(如病原体)和非生物因素(如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代谢活动、生长发育以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生产力和产品质量。

2. 特点- 病害的发生具有特定的病原体或环境因素。

- 病害的发展具有特定的病程和症状。

- 病害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有显著影响。

二、植物病害的分类1. 根据病因分类(1)生物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引起,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等。

(2)非生物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化学物质等。

2. 根据病原生物分类(1)真菌性病害:如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番茄早疫病等。

(2)细菌性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柑橘溃疡病、番茄青枯病等。

(3)病毒性病害:如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等。

(4)线虫性病害:如根结线虫病、根腐线虫病、茎线虫病等。

(5)寄生性植物病害:如菟丝子、桑寄生、槲寄生等。

3. 根据受害部位分类(1)叶部病害:如各种叶斑病、叶枯病、叶霉病等。

(2)根部病害:如根腐病、根癌病、根结线虫病等。

(3)茎部病害:如枯萎病、茎腐病、蔓枯病等。

(4)花部病害:如花腐病、花叶病、花枯病等。

(5)果实病害:如炭疽病、疮痂病、黑腐病等。

三、植物病害的危害1. 产量损失植物病害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减少光合作用面积,降低光合效率,从而减少作物产量。

2. 品质下降病害会影响植物产品的外观、口感、营养价值,降低其市场竞争力。

3. 经济损失病害导致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会增加生产成本,减少农民收入。

4. 生态环境影响严重病害可能导致植被破坏,影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5. 食品安全风险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四、植物病害研究意义1. 保障粮食安全研究植物病害,提高防治技术,减少产量损失,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08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08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二、植物病原细菌的病害特点 (一)寄生性与致病性
1.寄生性 寄生性是病菌与寄主建立了寄生关系,能在寄 主体内存活与繁殖的特性。植物病原细菌大都是 非专性寄生,可以在一般人工培养基上培养,但 有少数维管束生活的细菌至今还未能在人工培养 基上培养。植物病原细菌寄生性的强弱有所不同, 寄生性强的可以侵染植物的绿色部分;寄生能力 弱的大都侵染植物的贮藏器官或抵抗力较弱的部 位,有的还要在特别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侵染为害。

有些细菌在体表还长有细长的鞭毛。鞭毛的基部 有鞭毛鞘,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是从细胞质 膜下的小粒状鞭毛基体上产生的,穿过细胞壁和 粘质层延伸到体外。各种细菌的鞭毛数目和着生 的位臵不同,数目1至多个不等,着生方式有极生 和周生。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称作极生,相 应鞭毛称为极鞭;着生在菌体侧面或四周的称作 周生,相应鞭毛称为周鞭。
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Procaryotes)指一类无固定细胞 核的单细胞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它的遗传 物质(DNA)没有核膜包围而分散在细胞质中, 细胞质中没有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核蛋 白体分子量小。

原核生物界的成员很多,包括细菌、放线菌、 蓝细菌以及无细胞壁的菌原体等,通常以细菌 作为原核生物中有细胞壁类群的代表,以菌原 体作为无细胞壁但有细胞膜类型的代表。
山区较重。无毒种薯生产可减轻为害。
第一节 植物原核生物的特点
一、细菌的一般性状 主要研究细菌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长 与营养、生理和生物化学特性、血清学特征、遗
传特性、遗传和变异、鉴定和分类,致病特性、
地理分布、传播方式、流行生态、病原物与寄主
植物互作的物理机制、生理生化机制和分子生物
学机制、细菌病害的防治策略和防治技术。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1、目的要求要求掌握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和分类、重要属的特征和重要种引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2、讲授内容(1)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2)分类和鉴定方法(3)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3、重点、难点(1)细菌的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

(2)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3)噬菌体和质粒(尤其是Ti质粒),根癌土壤杆菌的致癌机制。

(4)细菌的遗传变异。

(5)产毒素、酶、激素的重要细菌。

(6)重要属的学名和特征,重要种的生活史及引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7)软壁菌门的特点。

4、教学方式和手段以自学加重点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方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电化教学设备及真菌形态挂图等手段。

5、教学内容:第一节原核生物一般概念原核生物(Procaryotes)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

一般是由细胞膜和细胞壁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的单细胞微生物。

无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中,没有核膜包围,没有明显的细胞核,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核区的低等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原来的蓝藻现改称为蓝细菌,也属于原核生物界)和菌原体等。

通常以细菌作为原核生物中有细胞壁类群的代表,以菌原体或螺原体作为无细胞壁但有细胞膜类型的典型。

一、形态和结构(一)形态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个体大小差别很大。

细菌大都单生,也有双生、串生和聚生的。

球状细菌的直径为0.5~1.3μm,杆状细菌的大小为0.5~0.8μm×1~5μm,也有更小一些的。

螺旋状细菌较大,有的可达13~14μm×1.5μm。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大小为0.5~0.8μ m×1~3μm,少数为球状。

因此要用苯酚品红染色后在100×10的油镜下才能观察到。

大多有鞭毛。

极鞭——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

周鞭——着生在菌体一侧或四周。

普通植物病理学重点问题解答

普通植物病理学重点问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1.植物病害、病害症状、病因的定义。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

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常见的病害症状有很多种,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只有5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谓之“病因”。

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很多,既有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因素与化学围素,又有生物因素。

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pathogen)。

病原生物的种类很多,有动物界的线虫和原生动物,有植物界的寄生藻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有菌物界的真菌和粘菌,有原核生物界的细菌、放线菌和支原体,还有病毒界的病毒和类病毒。

由病原生物侵害植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病害。

没有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2.寄生性、致病性、抗病性的概念。

寄生性是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

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这种生物称作寄生物(parasite)。

供给寄生物以必要生活条件的生物就是它的寄主(host)或宿主(parasitifer)。

寄生是生物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是寄生关系。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都是寄生物,但是寄生的程度不同。

有的是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专性寄生物。

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biotrophe)。

有的除寄生生活外,还可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非专性寄生物,这种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来源的称为死体营养型(necrtroph)。

只能从死有机体上获得营养的称腐生物(saprogen)。

植物病原物中,如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以及寄生在植物上的病毒和种子植物,都是专性寄生的活体营养型。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笔记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笔记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植物病害基本知识一、植物病害的概念1. 定义: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环境、营养等)的影响,导致植物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结构损伤、生长发育受阻、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的现象。

2. 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大影响。

它们可以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甚至绝收,对粮食安全、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1. 病状:(1)变色:- 黄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失去绿色,变为黄色。

- 红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变为红色。

- 褐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变为褐色。

- 紫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变为紫色。

(2)坏死:- 病斑:植物组织局部死亡,形成明显的坏死区域。

- 枝枯:枝条或整株植物死亡。

(3)腐烂:- 软腐:植物组织软化和腐烂,常见于果实和块茎。

- 湿腐:植物组织因水分过多而腐烂。

(4)萎蔫:- 因病原生物侵害或水分供应不足导致的植物组织失去膨压,表现为叶片下垂、枯萎。

(5)畸形:- 肿瘤:植物组织异常增生,形成肿瘤状结构。

- 丛生:植物生长点异常分裂,导致植株矮小、分枝增多。

- 矮化:植物生长受阻,植株矮小。

2. 病征:(1)霉状物:- 菌丝体:病原真菌在病部表面形成的细丝状结构。

- 孢子:病原真菌产生的繁殖体,形态多样。

(2)粉状物:- 孢子堆:病原真菌在病部表面形成的粉末状结构。

(3)颗粒状物:- 菌脓:病原细菌在病部表面形成的粘稠颗粒状物质。

(4)絮状物:- 菌丝体和孢子的集合体,常见于某些真菌病害。

3. 症状的变化:植物病害的症状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条件、病原生物的侵染阶段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了解症状的变化有助于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三、植物病害的类型及划分方法1. 按病原生物分类:(1)真菌性病害: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如霜霉病、白粉病等。

(2)细菌性病害: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如软腐病、青枯病等。

植物病害的病原

植物病害的病原

子囊孢子(ascospore)的形成
子囊壳和子囊孢子
子实体
4、担孢子:
担子菌产生的有性孢子。
菌丝经过特殊分化和有性结合形成担子,在担子上形成有性孢子
1.?
2.?
菌物的有性孢子 3.? 4.?
5.?
菌物的有性孢子细胞壁较厚或有休眠期,有助于植 物病原菌度过不良环境,往往成为植物病害的初侵 染源。
3)附着枝:若干寄生真菌由菌丝细胞生出1—2个细胞的短
枝,将菌丝附着于宿主体上。
菌丝组织
菌丝组织:菌丝体一般是分散的,菌丝有时可以疏 松或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组织化的菌丝组织。 菌丝组织可分为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两种。 菌丝组织可以形成菌核、子座和菌索等特殊结构
菌核(sclerotium)
由菌丝组成的紧密的 耐久体。 形状大小各异,质地 坚实。 菌核外部为拟薄壁组 织,内部为疏丝组织。 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 用。
3)重要属
寄生植物并引起严重病害的主要有腐霉目(Pythiales)中 的腐霉属(Pythium)以及霜霉目(Peronosporales)中的霜 霉属(Plasmopara)和疫霉属(Phytophthora)
1、腐霉(Pythium)

菌丝无隔。 产生游动孢子和卵孢子。 孢子囊长形。 喜欢潮湿环境。 能引起苗木猝倒病等。
3.菌物的生活史 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
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菌物生活史。
菌物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
菌丝体
产生无 性孢子
萌发
产生有 性孢子
生活史
形成新的 菌丝体
分生孢子
子囊孢子
正青霉Eupenicillium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lant Pathology)课程编号:08205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农学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植物学后续课程: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总学分:2.5学分,其中实验0.5学分教学目的与要求:植物病理学是农学类各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是为学习栽培、育种等专业知识,为进行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打基础的。

植物病理学是阐述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学科。

本课程主要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农作物的主要病害两部分。

通过这两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识别诊断主要病害,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防治措施。

要求学生能将第一部分的基本原理灵活地运用到农作物病害的防治中去,掌握识别诊断植物病害以及研究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1、课堂教学:讲授病理学基本原理及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2、实验教学:采用实物标本和挂图等,利用显微镜等仪器及用具,在室内上实验课,直观地观察病原形态及病害症状;3、田间现场教学:让学生直接到田间,观察田间发生病害的症状,调查其发生、分布等情况;4、利用录像片、幻灯片、照片等教学以弥补上述教学方法的不足。

第一部分植物病理学的理论第一章前言(0.5学时)一、防治和研究植物病害的重要性二、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和内容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第二章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和分类(4.5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第一节植物病害概念一、植物病害形成的原因二、植物病害概念三、植物病害的形成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症状一、植物病害病状类型二、植物病害的病征类型第三节两类植物病害一、植物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二、植物非侵染性病害三、植物侵染性病害四、植物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关系本章重点:植物病害概念、植物病害症状类型、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发生的特点及诊断。

本章难点:植物病害概念。

第三章植物病原学(11.0学时,其中实验6.0学时)第一节寄生现象一、寄生性二、致病性第二节植物病原真菌一、真菌的一般性状二、真菌的主要类群三、真菌病害的识别诊断第三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一、植物病原细菌1、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2、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3、植物病原细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4、植物细菌病害的简易识别方法二、植物病原菌原体1、植物病原菌原体的一般性状2、植物病原菌原体的主要类群第四节植物病原线虫一、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二、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三、植物病原线虫所致病害的症状及线虫病害诊断第五节寄生性种子植物一、寄生性种子植物的概念二、寄生方式三、大豆菟丝子形态、寄生特点、生活史及其防治四、槲寄生的寄生特点及生活史第六节植物病原病毒一、植物病原病毒的一般性状二、病毒的传播方式三、病毒病害症状特点及其诊断第七节植物病原物的鉴定──柯赫氏法则本章重点: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的基本特点,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识别和诊断。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课件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课件

代谢途径
糖酵解途径: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 氧化磷酸化途径: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 氨基酸代谢途径: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氨基酸合成和分解过程 核苷酸代谢途径: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核苷酸合成和分解过程
抗逆性
抗旱性: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能够在干旱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抗寒性: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能够在低温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抗盐性: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具有较强的抗盐能力,能够在高盐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抗酸碱性: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具有较强的抗酸碱性,能够在酸碱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小无名,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小无名
目录
定义与分类
植物病原原核生 物:指能够引起 植物病害的原核 生物,包括细菌、 真菌、病毒等。
分类:根据病原 原核生物的形态、 生理特性、致病 性等特征,可以 分为细菌、真菌、 病毒等不同类型。
细菌:包括革兰 氏阳性菌、革兰 氏阴性菌等,如 大肠杆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等。
生物信息学鉴定:通过分析细菌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信息 进行鉴定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鉴定中的应用
PCR技术:通过扩增DNA片段, 检测病原原核生物的特异性基因
基因芯片技术:通过检测病原原 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谱,鉴定病原 原核生物的种类和特性
核酸序列分析技术:通过分析 病原原核生物的核酸序列,鉴 定病原原核生物的种类和特性
发展趋势:未来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 新技术的应用,以提高研究效率和准确性。
研究热点: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抗药性、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的研 究热点。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及其所致病害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及其所致病害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及其所致病害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植物细菌病害的分类鉴定需要特有的实验技术,熟悉植物细菌病害症状类型和病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植物细菌病害简易诊断方法及病原细菌初步鉴定的程序和技术,为以后植物细菌病害的正确诊断和病原细菌的分类鉴定打下基础。

二、材料和用具
原核生物引起病害的标本、照片或新鲜材料。

三、病原物分离与鉴定
1. 用刀片或剪刀从植物病组织上取下1平方厘米大小叶片,
2.先经无菌水漂洗两遍,再用75%酒精消毒1.5 分钟后,再用无菌水漂洗两遍。

3.将清洗好的叶片用枪头捣碎后悬浮于1mL的无菌水中。

4.菌悬液稀释合适的倍数,用涂布棒涂布于含有适当抗生素的NA平板上;或者用接种环在培养基上划线,
5. 28℃培养2-3天后,观察平板上单菌落生长情况。

二、植物病原生物基因组DNA提取
1. 取1.5ml菌体培养物于一灭菌Eppendorf管中,13000rpm离心1min, 弃上清液,收集菌体。

2. 加入567ul TE缓冲液重新悬浮沉淀,加入30ul 10% SDS,混合。

置于37℃水浴1h。

3. 加入5M NaCl,完全混合,再加入80 ul CTAB/ NaCl溶液,混合。

在65℃下保温10分钟。

4. 加入等体积氯仿,剧烈混合。

8000rpm离心5min,小心吸取上清液,用氯仿抽提2次,至界面无白色沉淀物。

5. 加两倍体积无水乙醇,室温放置15分钟,10,0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液,沉淀用70%乙醇洗2次;置于室温干燥后,溶于50ul TE溶液中,置4℃保存备用。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课件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课件
播。
昆虫传播
一些病原原核生物通过 昆虫叮咬或接触进行传
播。
农业活动传播
农业操作过程中,如耕 作、灌溉等,也可能导 致病原原核生物的传播

侵染过程
01
02
03
04
接触寄主
病原原核生物与植物接触,通 过气孔、伤口等途径侵入寄主

侵入寄主
病原原核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 ,破坏寄主的细胞和组织。
扩展寄主
病原原核生物在寄主体内不断 扩展,影响寄主的正常生长和
分类
根据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可以 将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分为革兰氏阳性 菌、革兰氏阴性菌和蓝细菌等。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具有多种形态,如 杆状、球状、螺旋状等,有些还具有 鞭毛,可以运动。
繁殖方式
基因组特征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结构相对 简单,但其中包含了一些与致病性相 关的基因,如毒素合成基因、侵染相 关基因等。
利用DNA探针与病原原核生物的DNA进行 杂交,检测其同源性。
PCR-RFLP技术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
利用PCR技术扩增病原原核生物的特定基因 片段,再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技术进行鉴定。
通过对病原原核生物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 ,分析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为病原原核 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01
利用有益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或其代谢产物进
行病害防治,具有环保、安全和长效的特点。
生物防治的应用
02
通过筛选拮抗菌、利用植物诱导抗性等方法,有效控制植物病
害的发生和蔓延。
生物防治的挑战
03
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仍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解决一些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植物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eum),各 大洲都有发生,但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及 部分温带地区温暖、酷热、潮湿、多雨的 条 件下严重为害。中国的黄河流域及其南 方各省均有发生,但以长江流域以南为害 最重。
番茄青枯病
3. 植物软腐病,由几种欧文氏菌 (Erwinia)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十字 花科作物,也为害禾本科及其它栽培 植物,世界各国及中国南北方都有发 生。
(E. amylovara)是我国的对外检疫对象。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 (Erwinia stewartii)
6. 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1939,Dowson
菌体直杆状,0.4-0.7x0.7-1.8m, 单极生鞭 毛;绝对好氧;G-;菌落一般为黄色、光滑或 粘稠;产生黄单胞菌色素(Xanthomonadins); G+C 63-71mol%。
畸形根据症状、侵染和传播特点 •2、接种实验(如利用菟丝子传染长春花) •3、电镜下观察菌原体 •4、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 •5、菌原体可以穿过细菌过滤器 •6、注射四环素以后,初期病害的症状可以隐退消 失或减轻;对青霉素不敏感。
A~B:螺旋形;C:球形
菌体短杆状,0.2-0.5x1.0-4.0m, 单生,无 鞭毛;兼性好气性;G-, 无芽孢;营养要求苛刻, 琼脂上不能生长,需要血清蛋白或焦磷酸铁等 (需要可溶性铁),喜欢在木质部中活动故称 为木质部难养菌(Xylem fastidious bacteria, XFB)。
• 已知仅一种:木质部难养菌(X. fastidiosa),引
大白菜软腐病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4. 梨火疫病
• Erwinia amylovora (Burrill)Winslow et al.引
起,主要发生在西欧和北美,为害梨、苹 果等,有“细菌火”之称,是毁灭性的细 菌病害。中国尚未发现此病—我国的A1类 外检对象。
生,鞭毛极生1-4根或更多; 广泛分布于江湖河水、土壤;G-, 无芽孢;严格
好气性;
G+C 58-70mol%
大多数有荧光反应——菌落圆形, 纯培养在 紫外光下照射能发出强烈荧光。
Agrobacterium Erwinia
Pseudomonas
晕斑病 Bean : Halo blight
丁香假单胞菌菜豆生致病变种
第三章 植物原核生物病害诊断
第一节 原核生物概述
一、基本概念和简介
• 原核生物(Prokaryotes)是一些不含真正
细胞核的单细胞低等生物。包括细菌、放 线菌、菌原体等 。
• 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有3项特征: 1. 基因载体是由不具核膜而分散在染色体中
的环状双链DNA所组成;
2. 缺乏由单元膜隔开的细胞器; 3. 核糖体为70S型,不同于真核生物的80S型。
番 茄 青 枯 病
番茄青枯病
5 欧文氏菌属(Erwinia)1920,Winslow
菌体短杆状,0.6-1.0x1.5-3.0m, 多双生或 短链状,鞭毛周生多根;兼性好气性;G-, 无 芽孢;菌落圆形,隆起灰白色;G+C 5058mol%
该属大多数种是植物病原菌,引起植物坏 死、溃疡、萎蔫、流胶、叶斑及软腐症状。
成L型或V型;0.4-0,75x0.8-2.5m, 无鞭毛;好气 性;G+, 无芽孢;菌落不透明,灰白色;G+C 67-78mol%
• 有的种类寄生专化性强,只能侵染一种植物,
有的种类寄生范围较宽,可侵染多种植物, 最多的可达200余种,如青枯病菌。
• 世界性重要细菌病害:
1. 水稻白叶枯病,由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引起。主要发生在中国、日本 和东南亚各国。
• 在中国,水稻
白 叶 枯 病 于 70 年代初连续3 年在长江流域 大流行,每年 发病面积约 133.3万公顷, 重病稻田一片 枯焦。
• 水稻黄单胞菌(X. oryzae pv. oryzae): 侵
染水稻引起水稻白叶枯病。
Black rot of cabbage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水稻白叶枯病
病 征 ( 细 菌 的 菌 脓 )
7 木质部小菌属(Xyllela),1987,Well
• 已经记载的植物细菌病害500种以上。 • 植物病原细菌已经确认的约有250个种、
亚种和致病变种。
• 随着分子生物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迅速
发展和向其它学科渗透,目前植物细菌 学的研究已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
•二、分布和为害
• 凡有植物生长的地方都有原核生物病害分布,
但发生的种类则依不同气候带或不同生态区 而异。
5. 植物根癌病:又称冠瘿 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onn),
• 各大洲都有分布,
寄主范围很广,对核 果类果树为害尤重; 近年在中国局部地区 的桃、葡萄、啤酒花 等栽培植物上严重发 生。
6. 马铃薯环腐病
(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 sepedonicum ), 在欧洲、北美发生普遍。在中国马铃薯主要栽 培区都有发生,以北方一季作区和南方冷凉山 区较重。无毒种薯生产可减轻为害。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phaseolicola
黄瓜叶角斑病
Cucumber :Angular leaf spot
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3 布克氏菌属(Berkholderia)Yabuueni,1993
起葡萄的皮尔氏病(pierce's disease)、苜蓿矮 缩病等17种病害。
葡萄皮尔氏病
8 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
电镜下观察菌体梭形或短杆状,G-。
不能人工培养,存在于韧皮部,称为韧皮部难 养菌(Phloem fastidious bacteria, PFB)或韧 皮部局限菌(phloem-limited bacterium,)。
普通细菌培养基上菌落隆起、光滑、湿润、灰白色至 白色。有些菌株在培养基上可分泌一种水溶性褐色 素而使培养基变褐色。 病菌的寄主范围很广,可侵染50多个科的数百 种作物。病害的典型症状是全株呈现急性凋萎,病 茎维管束变褐,横切后用手挤压可见有白色菌脓溢 出。 病菌可以在土中长期存活,是土壤习居菌。病 菌可随土壤、灌溉水和种薯、种苗传染与传播。侵 染的主要途径是伤口,高温多湿有利发病。
• 常见种:
• 菊欧文菌(E. chrysanthemi)引起多种亚热带
植物和观赏植物软腐病。
• 胡萝卜欧文菌(E. carotovara): 俗称大白菜软
腐病菌,寄生范围很广,包括十字花科、禾本 科、茄科等20多科的数百种果蔬和大田作物。
•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E. stewartii)和梨火疫病
色素;G+C 57-63mol%
共有四个种:
根癌土壤杆菌(A. tumefaciens):
模式种。寄主广泛,可侵害90多科300余种 双子叶植物,尤以蔷薇科为主,引起桃、苹果、 葡萄、月季的根癌病。癌肿是由病菌产生的激 素引起的。
2.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Migula 1894年建立,占植物病原细菌的一半。 菌体短杆状或略弯,单生,0.5-1x1.5-5.0m, 单
绝大多数成员为植物病原细菌。 Vanterin(1995)归属20个种,120个致病变种。
野油菜黄单胞菌(X. campestris)模式种, 俗称甘蓝黑腐病菌。
野油菜黄单胞菌禾草致病变种(X. c.. pv.
graminis):引起禾谷类黑颖病。
野油菜黄单胞菌柑桔致病变种(X. c. pv. citri)柑桔溃疡病。
过去称为类细菌。
包括两个种:
L. asaticum 引 起 柑 桔 黄 龙 病 ( Citrus Huanglongbing (HLB))。引起黄梢和青果。
L. africanum 引起青果病(citrus greening)。
柑桔木虱
(二)放线菌门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属
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1984,Davis 菌体多形态, 棒状,不规则棒杆状,常弯曲
3 遗传性状:DNA中G+C mol%、核糖体核苷酸序 列、DNA-rRNA同源性等。
(一) 变形菌门植物病原细菌主要属
• 1、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Conn,1942
菌体杆状,0.6-1.0x1.5-3.0m, 单生或成对,鞭毛 周生1-4根;土壤习居菌,好气性;
• G-, 无芽孢;菌落圆形,光滑、质地粘稠、不产
是从假单胞菌属第2组独立出来的。G+C 6468mol%。
模 式 种 是 引 起 洋 葱 腐 烂 病 的 洋 葱 布 克 氏 菌 ( B. cepacia).

Onion bulb
4. 劳尔氏菌属(Ralstonia)
从假单胞菌属中独立出来。著名的茄科植物青枯病由 R. solanacearum引起。
性、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等性状有一定的 差异的群体。
菌系(strain) 是由分离获得的纯培养物单个菌落繁衍的后 代组成。
模式菌系(type strain): 是种的命名菌系,由它以及和它相似的其它 菌系组成种。由于细菌的种的概念包含人为 的主观判断,因此,细菌种的表型和遗传特 性上存在明显的多样性。目前认为根据遗传 的相关性来定种更为客观。
三、原核生物病害的特点和诊断
• 病害特点:
• 细菌病害症状主要是坏死、腐烂、萎蔫
、瘤肿。
• 田间表现:1,病斑水渍状或者油渍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