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人教版新课标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 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 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 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本文篇幅短小, 语言朴实, 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因此, “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
本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 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 扫清文字的障碍, 将书读正确、流利;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 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领会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谁家想盖房, 谁家想造犁,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 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这里的两个“谁”值得特别注意, “谁”不作为疑问代词, 是“任指”, 表示没有例外, 两个“谁”字连用, 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 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 因此, 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 森林遭到过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没有人管。
“拎”字, 从字面上与“拿、带”一致, 但为什么不可以换成后两者呢?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 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
“一年年, 一代代,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 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这句里有两个“不断”, 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
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 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 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
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 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三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三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三年级语文老师在让同学们读语文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要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编在此整理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炊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内容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
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原文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炊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教学解析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
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
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房子 , 家具 , 工具 , 柴烟 。
以前的村庄 现在的村庄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 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 类自己。
我们的水资源是多么宝贵 啊,珍惜它吧,不要让地球上 的最后一滴水只是人类的眼泪 啊!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语文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森林 郁郁葱葱
河水 清澈见底
天空 湛蓝深远
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怎 么会变成一个裸露的 土地呢?
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 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 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 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 冒出的柴烟消失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课观摩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PPT课件

我是地球,我有一个可爱的孩 子叫小村庄,前些日子下了几天几 夜的暴雨,暴雨过后我发现小村庄 突然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着,真 急死我了,好心的人们,请你们帮 我找找吧,找到小村庄,我一定重 谢!
地球
1
没 了
5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6
森郁 葱湛盖
犁砍 裸 扩栋
二、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1、写近义词
锋利( )
特别( ) 疲倦( )
30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 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 类自己。
要懂得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维 护生态平衡。
31
续写故事 重建家园
32
33
却被咆哮咆的哮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25
26
3、请用“不管……都……” 说一句话。
4、“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 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7
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 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 斧头。
斧头又代表着什么呢?
一切又是指什么?
28
表示应该有的全都有了。
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
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8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
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9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
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0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
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1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
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2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
说明人们没有约束和限制地砍
盖房,谁家想造犁树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
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知识点

⼈教版语⽂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个⼩村庄的故事知识点 ⼈教版语⽂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个⼩村庄的故事》语⾔朴实,读后耐⼈寻味。
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让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店铺在此整理了⼈教版语⽂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个⼩村庄的故事》知识点,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教版语⽂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个⼩村庄的故事》课⽂知识点 这篇精读课⽂语⾔朴实,含义深刻。
课⽂通过写⼀个⼩村庄的⼈们⽆节制地乱砍滥伐树⽊,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然严厉的惩罚——整个⼩村庄都被咆哮的洪⽔卷⾛了,告诫⼈们要爱护树⽊,保护⼤⾃然的⽣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然的惩罚。
这篇课⽂篇幅短⼩,以⼀把斧头为贯穿全⽂的线索。
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本“美丽的⼩村庄”的⼀切。
寓意深刻,读后耐⼈寻味。
课⽂把⼩村庄的⼈们在⼭上砍树建房,制造⼯具和家具,⽤树⽊当柴烧等⾏为⼀⼀列举出来,表⾯上看⼩村庄的⼈们好像是得益不⼩,但正因为他们的这些⾏为,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然的惩罚,由此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这篇课⽂的学习重点是了解⼩村庄变迁的原因。
体会课⽂中所蕴含的道理是学习上的难点。
⼈教版语⽂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个⼩村庄的故事》词句知识点 【词】 【郁郁葱葱】 形容草⽊苍翠茂盛的样⼦。
【湛蓝】 深蓝(多⽤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锋利】 (⼯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或切⼊物体。
【裸露】 露出,没有遮盖。
【咆哮】 野兽的吼声,这⾥形容河流的波涛声。
【清澈】 (⽔)清⽽透明。
【应有尽有】 应该有的都有了。
形容⾮常齐全。
【句】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上去,把树⽊⼀棵⼀棵砍下来。
“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没有例外。
两个“谁”字连⽤,表明这⾥的⼈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上砍树⾮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森林遭到过度砍伐也就有了⼀个前提──没有⼈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及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及说课稿【导语】说课就是教师论述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何这样做的教学研究活动。
说课之前一样要事先写出说课稿。
从性质来看,说课具有说理性、科研型、工具性和交换性等特点。
说课主要由说课者、说课内容、说课方法和听评者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及说课稿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亮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显现了*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炊烟消逝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清晨,雨才停下来。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说教材:这是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村庄的故事,曾经美丽的小村庄,由于人们无节制地砍代树木,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安稳,终究引发了一场可怕的洪水,冲毁了他们辛辛劳累得到了一切,课文寓意深入,耐人寻味,同时也警告人们不要让小村庄的悲剧重演。
课文共分两课时,第一课让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根据课文画出你心中的小村庄。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掌控“*露”、“咆哮”等词语,有感情地读文。
2、技能目标:会根据课文内容,展开适当的联想,深入课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三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三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课文,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WTT在此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原文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斧头、盖房、造犁、不断、减少、扩大、一栋栋、家具、冒出、柴烟、黎明、洪水、何处、包括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
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搜集防沙固土的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现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了解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PPT课件

从“谁”你读出来什么? 那此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就这样,山坡山出 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过去了,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 地不断( )。 扩大
两年过去了,山坡上的树木不断( 的土地不断( )。
),裸露
五年过去了,山坡上的树木不断( 土地不断( )。
),裸露的
十年过去了,山坡上的树木不断( 露的土地不断( )。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
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
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 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
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 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学到这里,你知道使小村庄消失的 原因是什么?
自学指导
用快速读第2-----4自然段, 思考: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从哪 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横线画出来。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
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棵 一棵砍下来。
去年,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 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今年,谁家( ),谁家( )就拎起斧 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明年,谁家( ),谁家( )就拎起斧 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b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西阳城 王利敏
这个小村庄原先是什 么样子的?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 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 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 新甜润。
郁 郁 葱 葱
湛蓝深远
清澈见底
清新甜润
郁郁葱葱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及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及知识点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__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这个小村庄什么样?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二、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斧”读“fǔ”,不要读成“fó”或“fǒu”“造”读“zào”,不要读成“zhào”2.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横”做比较。
3.难确定的部首。
犁:查“牛”字部具:查“八”字部黎:查“禾”字部4.理解词语斧头:也叫“斧子”。
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造犁: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件

1、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引领下仔细品读2-4自然 段,解决问题。(小组合作) 2、根据老师给出引领的问题一步步找原因。
问题1:村民是怎样对待这一片郁郁葱 葱的树林的?(用横线在文中画出句子) 问题2:村民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 (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句子) 问题3:因此,美丽的小村庄出现了什么 情况?(用你喜欢的方式在文中标注出来)
问题1:村民是怎样对待这一片郁郁葱 葱的树林的?(用横线在文中画出句子) 问题2:村民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 (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句子) 问题3:因此,美丽的小村庄出现了什么 情况?(用你喜欢的方式在文中标注出来)
小组合作学习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 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1、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引领下仔细品读2-4自然 段,解决问题。(小组合作) 2、根据老师给出引领的问题一步步找原因。
悟情感,悟道理
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所有依赖地球生存的人们,我 奉劝你们……
垃圾污染
破坏森林, 动物无家可归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 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 类自己。 要懂得爱护环境,保护自然, 维护生态平衡。
课后小练笔
写出自己对保护收获
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森林
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小河
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天空
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 洪水不知卷到哪里何处去了。
什 么 都 没 了
细读课文,分析原因
如此美丽 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没有了呢?
1、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引领下仔细品读2-4自然 段,解决问题。(小组合作) 2、根据老师给出引领的问题一步步找原因。
因此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一 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 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 大……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PPT、优质教学课件

yù cōng
郁郁葱葱
zhàn
湛蓝深远
chè
清澈见底
清新甜润
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过度砍 伐树木,致使原本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土地 裸露,森林削减,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 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故事告诉 我们——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环境,维 护生态平衡。
一、明确要求 1、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心的事。出示习作要求: 2、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 3、习作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二、要表达真情实感
举例启发 1结合习作要求,从课文中找出适合的内容,作为示例。引 导学生体会 、交流。 2教师总结、点拨。 三、搜索题材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请打开你记忆 的闸门 ,搜索那些令你感动的故事。 启发学生从时间(懂事的时候、上学前、去年、今年、上个月、 上星期 、最近……)、地点(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 郊外 ……)、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等 角度去 搜索题材。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 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 。 5、交流练笔。 四、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 的是什么?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我 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 一 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扎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
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
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
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
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
的炊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
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
才停下来。
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
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
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
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
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本文
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
文的主要特点。
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
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
自己的努力。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学习难
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一.给下列词语标出拼音。
湛蓝裸露柴烟喘气黎明郁郁葱葱咆哮拎起
二.把下列词语恰当地连起来。
美丽的天空锋利的土地
湛蓝的河水咆哮的斧头
清澈的空气裸露的洪水
清新的村庄
一只燕子一束大楼
一道大桥一栋大街
一座彩虹一条灯光
一缕阳光一面旗帜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减少——冷清——
出现——扩大——钻进——
四.“森”的结构很特殊,三个木字在一起表示树木很多。
你还知道哪些和它的结构相似的汉字吗?写下来,再查字典看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含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