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
历史专题复习――台湾问题(精)
![历史专题复习――台湾问题(精)](https://img.taocdn.com/s3/m/e199846bf46527d3240ce091.png)
历史专题复习——台湾问题一、台湾的历史: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230年,吴国孙权派卫温到夷洲,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②元朝时,台湾称琉球,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琉球。
③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④1683年,清军入台湾,1684年,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在台湾设行省。
⑤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台湾给日本。
⑥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⑦1949年,蒋介石战败后,逃到台湾。
(现在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是我国的内政问题,后者却是历史遗留问题,即殖民问题。
二、台湾的现代: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用和平统一方式祖国的方针,并建议两岸尽快实现“三通”(通邮、通航、通商、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关系打破了38年的隔绝状态.3、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4、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5、1993年,“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将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科技达成共识6、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7、2005年,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三、练习题1、为加强统治,内地曾在台湾设置的机构有哪些?2、清朝针对台湾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3、在历史上,台湾曾被哪些国家占领过?什么时候被谁收复?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却多次形成台湾问题。
台湾在近代史上经历了哪两次大的分离和一次回归?两次分离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5、为了促进两岸交往,海峡两岸各成立了什么民间团体,“汪辜会谈”是哪一年?“汪辜”各是谁,“九二共识”是什么?6、近年来,海峡两岸交往有什么特点?对此你有什么认识?交往日益密切的基础是什么?7、、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是①一国两制②和平统一③与国际社会合作④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A、①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8、、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有:(①岛内一部分“台独”势力活动猖獗②美国干涉中国内政③大陆与台湾经济的巨大差距④日本插手台湾事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清末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诗中写到:“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shān,形容泪流。
台湾历史简要
![台湾历史简要](https://img.taocdn.com/s3/m/ff7fe1a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6.png)
台湾历史简要
台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1624年清朝派遣明顺派
使团到属于当时日本的台湾,他们主要发展农业和捕捞。
1895年清朝被日本侵略并控制台湾,并维持它在1945年前的殖民
状态。
1945年中国政府正式收回台湾,1949年新中国宣布台
湾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1950至1960年代台湾的经
济发展迅速,实现贫困转变,但因政治紧张而使政治变动政策重点放在移民和安全上。
1990年代政府实行民主改革,在两
岸合作和关系上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台湾是被历史上的各种影响所构成的多元文化。
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台湾曾经被南方群岛民族和华人所居住。
直到1624年,台湾正式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1700年,清朝政府出兵台湾,
收复台湾并且宣布台湾为都督府。
清朝统治台湾了将近200年,直到1895年,清朝陷落,而日本人便取代清朝的管辖。
1945年,日本投降后,台湾回归中国,但中国仍然处于内战之中,所以台湾由美国管治。
1949年,国民党撤退台湾,回归大陆,而台湾的管治权交予行政院长蒋介石的台湾省政府,而台湾省政府也成为主权国家的代表。
台湾历史简介
![台湾历史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11877c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8.png)
台湾历史简介引言概述:台湾历史悠久且多元,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
从早期原住民社会到中国大陆与外国势力的接触和殖民化时代,再到二战后成为的一部分,台湾的历史充满着变革与挑战。
本文将以台湾的历史为线索,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台湾历史的重要节点和相关事件。
正文内容:一、早期台湾历史1.原住民社会:介绍台湾早期的原住民社会,包括族群分布、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2.十六世纪的荷兰统治:探讨荷兰人在台湾建立据点并进行贸易活动的历史。
3.清朝统治与移民潮:讨论清朝对台湾的统治和大规模移民的历史背景。
4.日治时期:详述殖民政府对台湾的统治和改革,以及台湾人民的反抗运动。
5.台湾回归中国:描述二战时期,中国政府宣告对台湾的主权,并阐述相关历史事件。
二、二战后台湾的发展1.国共内战与蒋介石时期:介绍中国内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的历史背景和蒋介石时期的政治措施。
2.反共战争与经济发展:分析蒋介石政府对共产党和台湾社会的镇压政策,并探讨经济发展成就和政治改革的领域。
3.台湾的国际地位和台海关系:讨论台湾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及与的关系发展。
4.改革开放与经济转型:探究台湾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转型和政治变革,并分析其对台湾社会的影响。
5.台湾现代民主化:详述台湾走向现代民主化的历程,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社会运动和人权保障等方面。
三、台湾的社会文化1.宗教多样性与民俗文化:介绍台湾丰富多元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民俗文化。
2.教育体制与学术研究:探讨台湾的教育制度和学术研究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3.文学艺术与传媒发展:详述台湾文学艺术的繁荣和传媒发展的历史,以及对文化产业的贡献。
4.台湾电影与流行文化传播:分析台湾电影和流行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5.社会福利与社会问题:描述台湾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和面临的社会问题,如老龄化、就业和社会不平等等。
四、台湾与关系1.双方政治争议:介绍台湾与之间的政治争议,如“一国两制”、“九二共识”等问题。
台湾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台湾历史上的重大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4b090d79563c1ec5da71fd.png)
台湾历史上的重大事件1三国时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台湾2隋炀帝派人到达流求今台湾3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4: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5:1684年康熙帝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6:1882年清政府设澎湖巡抚巡抚刘铭传7.1895年《马关条约》割给日本8.1945年光复古籍上的记载在中国史书当中,曾经有三国时期之孙权派兵到夷州的记载,有学者据此主张夷州即是今之台湾,但有学者主张目前的证据不足,并无法证明夷州就是台湾,也有学者认为是琉球群岛。
在《隋书流求传》则有这样的记载:“流求国在海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
”此外,在《文献通考》也可以找到以下的叙述:“琉求国在泉州之东,有岛曰澎湖。
烟火相望,水行五日而至…”。
有学者主张隋朝的“流求国”或“琉求国”就是今日的台湾。
台湾的称呼在历史上时有不同。
古有称“台员”、“大员”、“大湾”、“东番”、“笨港”、“北港”等,葡萄牙人取名为福尔摩沙,乃“婆娑之洋,美丽之岛”之意。
西荷殖民统治时期请见主条目:台湾荷西殖民时期《大员港市鸟瞰图》作者不详/油画/约1644年/米德堡哲乌斯博物馆藏15、16世纪,欧洲国家对外扩张势力,开辟往东亚的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缩短了亚洲与欧洲的距离,世界从此进入海权时代。
在海权争霸的国际环境下,台湾被迫走入历史时期,进入近代的世界史。
17世纪初,除了一些零星的日本人、汉人、海盗游走进出于台湾之外,西方重商主义国家也开始注意台湾。
此时远东海面已成为欧洲三国角逐的形势∶租得明帝国之澳门的葡萄牙、殖民菲律宾吕宋岛的西班牙、盘踞爪哇的荷兰,在远东海面展开商业和殖民的竞争。
荷兰人在远东的商业目的,原以明帝国为重要对象,但因受制于葡萄牙人的竞争和明帝国的抵制,荷兰人只好转向澎湖,先后在1604、1622年两度进占澎湖。
澎湖自14世纪中叶,已有元帝国设立澎湖巡检司治理。
所以,明政府乃于1623年派兵与荷兰人在澎湖交战,历经8个月不分胜负,终而议和。
在议和订约中,明政府要求荷兰退出澎湖,如果退出澎湖,去占领对面的“化外之岛”台湾,明政府则无异议,经此议和,荷兰人遂在1624年进入南台湾,建“奥伦治城”,后又改建为“热兰遮城”。
台湾历史资料
![台湾历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58ebb3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5.png)
台湾历史资料台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这时候琉球人开始从中国福建一带过来。
公元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纷纷来到台湾。
荷兰最终在1624年占领了台湾北部,并在市街(现在的台南市)建立了鹿耳门城堡。
不久之后,荷兰人在现今的基隆也建立了砦楼。
1661年,明朝被清朝攻破后,明朝“东南忠诚之士”郑成功率领部队攻打荷兰殖民地,最终在1662年占领台湾。
郑成功于台南市建立了第一个中华国家台湾王国,并自封为“泗州之王”。
不久之后,郑成功去世,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但很快被清朝打败。
清朝于1683年占领台湾,将它作为福建省的一个县治轄区。
清朝政府在台湾推行了许多政策,如“开发台湾”、“治理台湾”等,这使台湾逐渐繁荣起来,并开始流入大量的移民。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朝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此后,台湾成为日本的一部分,日本在台湾实行了殖民统治。
日本政府对台湾进行了现代化建设,例如修路、建公共设施和推展教育。
为了控制台湾人民,日本政府也推行了剥削政策。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政府在《波茨坦宣言》规定下放弃对台湾的统治权。
联合国于1949年发布了一份决议,承认台湾为“中华民国政府的一个省份”。
这使台湾成为国际社会认可的一个独立实体。
20世纪40年代,中国内战结束,共产党取得了胜利,中国大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到台湾,随后在台湾岛上建立了政府和军队。
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仍声称台湾为其领土的一部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压制台湾的“独立主张”。
总之,台湾的历史充满曲折和起伏,为台湾的现在和未来留下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然而,台湾人民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化和美好的未来,不断努力让台湾成为一个和谐、自由、开放和繁荣的地方。
台湾历史简介2024
![台湾历史简介2024](https://img.taocdn.com/s3/m/337c28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7.png)
引言概述: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台湾的历史:荷兰殖民时期、清朝统治时期、统治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台湾回归中国以及台湾的政治演变。
正文内容:一、荷兰殖民时期1.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7世纪初来到台湾,开始了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
2.荷兰人在台湾进行了农业、商业和文化方面的开发,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
3.荷兰统治期间,台湾人民积极抵抗荷兰殖民者,进行了多次起义。
二、清朝统治时期1.清朝在1662年收复台湾,并建立了台湾府,将台湾纳入中国的版图。
2.清朝统治期间,台湾逐渐成为一个繁荣的农业和商业中心,发展了水稻种植、盐业和渔业等产业。
3.台湾与福建、广东等地保持密切联系,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发展。
三、统治时期1.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取得台湾的统治权,并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2.在台湾实施了现代化的经济、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对台湾的控制。
3.统治期间,台湾人民积极抵抗殖民者,进行了多次抗争与起义。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台湾回归中国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放弃对台湾的统治,台湾回归中国。
2.台湾回归后,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继续行使主权,并继承了统治时期的一些制度与设施。
3.在台湾回归后,中国大陆与台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逐渐恢复。
五、台湾的政治演变1.1945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政策,推动了台湾的现代化进程。
2.1949年,中国内战结束,政府成立,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到台湾,并在台湾继续行使主权。
3.台湾政治经历了从威权主义到民主自由的演变,并且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地区。
总结:本文从台湾的历史背景出发,阐述了台湾在荷兰殖民时期、清朝统治时期、统治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台湾回归中国以及台湾的政治演变五个方面的详细内容。
这些历史事件和政治变迁,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台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台湾历史资料简短
![台湾历史资料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a7554b007f1922791788e82d.png)
台湾历史资料简短台湾历史资料台湾历史之1 两岸陆地曾为一体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是大陆的一部分。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的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
这从台湾海峡海底的地形可以得到证明。
?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 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两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
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台湾历史之2台湾的先住民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
70年代,台湾考古学家在台南县左镇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经过鉴定,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同属于3万年以前的古人类。
以后又陆续发掘出土了石器、骨器和陶器,这些东西的形状的制作方法,都与大陆各地发掘出的旧石器时代的器物特别相似。
其中高雄县凤鼻头一带出土的彩陶和黑陶,经过鉴定,确认它们是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传过去的,和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沿海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几何形印纹陶”从制作方法到用料都是一样的。
1980年7月,台湾考古学家在台东县卑南乡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及玉器,经鉴定这是二三千年前古代台湾人的遗物,和我国南方各省古代的越濮族人留下的遗物一样。
学者们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在距今2000年以前,台湾海峡两岸两岸海水退潮时,一部分人从大陆渡海来到台湾,这部分人也就是今天台湾的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和曹族等少数族的祖先,这些最早到台湾的人被称为台湾“先住民”。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https://img.taocdn.com/s3/m/219d461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0.png)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
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
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地理与历史一、地理与居民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
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中国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
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
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
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般也经过这里。
台湾省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其中台湾本岛面积为35873平方公里。
目前所称的台湾地区还包括台湾当局控制的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总面积为36188平方公里。
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竖卧于台湾岛中部偏东位置,形成本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
台湾岛有五大山脉、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别是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台东山脉,宜兰平原、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和台东纵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
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上,地壳不稳,是一个多震的地区。
台 湾 历 史
![台 湾 历 史](https://img.taocdn.com/s3/m/89ec74deb14e852458fb574d.png)
台湾历史
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相连结的部分陆地沉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
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公元230年(三国),吴主孙权曾派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
隋代,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
唐—宋代,大陆沿海许多人民迁至台湾,从事垦拓。
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管辖。
公元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到台湾“宣抚”。
公元1335年,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
台湾正式有了专门政权机构。
公元1402—1424年,郑和下西洋,曾在台湾停留。
15世纪以后,明朝在台湾驻屯军队。
明万历年间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1642年,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1661年郑成功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宝岛。
1683年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1894年日本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4月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
在祖国大陆解放(1949年10月1日)前夕,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跑到台湾,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再度处于分裂状态之中。
台湾割让历史资料
![台湾割让历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2e1610d376baf1ffc4fad66.png)
台湾割让历史资料台湾真正割让就只有一次(即下面的第二次),但历史上有三次分离。
关于台湾割让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台湾割让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台湾割让历史资料(一)1.台湾与祖国的第一次分离和回归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西南安平湾,修筑赤嵌楼(今台湾台南)。
后来霸占整个台湾。
1661年-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众驱逐荷兰侵略者,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第二年,清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1885年,清设台湾省,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2.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与回归1895年,甲午战败,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
3.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在美国支持下,继续维持着;个所谓“代表全中国”的反共政治架构。
自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台湾割让历史资料(二)详情:台湾问题1、基本史实①1292年元朝政府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台湾②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侵占达38年之久③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④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建为行省,派刘铭传任第一任巡抚⑤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和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
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达50年。
台湾人民展开了反割台斗争(刘永福、徐骧等)⑥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收复台湾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
造成海峡两岸分离状态至今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下,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出现一股和缓松动的暖风,民间交往的坚冰已经打破,回祖国大陆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的人员不断增多,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点
![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5d5b2e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e.png)
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点
1.台湾最早的居民为原住民族,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海岸地区。
17世纪初,荷兰人占领台湾,成为台湾的第一批欧洲殖民者。
2.1661年,明朝名将郑成功攻占台湾,建立了台湾民族政权,开创了台湾的清朝归属。
3.清朝时期,台湾被划为福建省下辖的台湾直隶州,它成为清朝的边疆,经历了海盗活动,世纪末还发生了抽头事件和白虎团起义。
4.鸦片战争后,清朝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成为日本帝国的殖民地。
5.1945年,二战胜利后,日本被迫放弃对台湾的统治,台湾成为中华民国的领土。
7.1987年,台湾实行戒严状态结束,随后政治改革和经济开放浪潮涌现,显著提升了台湾的国际地位。
8.台湾的社会结构呈现出特殊的现象,民粹崇拜和特权阶级的存在导致政治动乱和社会不稳定。
历史上的台湾
![历史上的台湾](https://img.taocdn.com/s3/m/c2d4c2ca6137ee06eff918e2.png)
历史上的台湾: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当时叫夷洲),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录。
隋唐时称台湾为琉球,隋朝时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省晋江县管辖,并派兵驻守。
元明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1624年,荷兰、西班牙殖民者相继入侵台湾;1642年,荷兰排挤西班牙独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朝进兵台湾,郑氏投降。
1684置台湾府,1885年独立设省。
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被迫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3年《开罗宣言》宣布:战后将台湾归还中国。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中国收回台湾。
台湾问题的由来:
1、二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遭到失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裂。
2、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对新中国进行孤立、封锁、包围,拒不承认新中国。
3、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4、美国政府或明或暗支持台湾当局,使台湾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阻碍解决台湾问题的因素:
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台湾的发展史
![台湾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64bdce0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9.png)
台湾的发展史
台湾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当时原住民族在这片土地上
狩猎、耕种。
17世纪中叶,荷兰人率先在台湾建立殖民地,并引入西
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1661年,明朝名将郑成功占领台湾,开启
了一段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
清朝时期,台湾成为
鸦片贸易重要的口岸,同时也遭受了英法两国的侵略。
1895年,清政
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签下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
日本统治时期,台湾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建立了先进的
基础设施,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引进了现代化的教育制度。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中国。
1949年,中国内战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唯独台湾地区未能融入国家。
此后,两岸
对峙,形成了现今的“一中两制”局面。
20世纪80年代,台湾开始进行经济自由化和产业升级,取得了
长足进步。
90年代中期,台湾步入民主化的轨道,并开始开放对大陆
的投资和交流。
21世纪初期,台湾出现了绿党与蓝党两大政治势力,
政治争议不断。
然而,随着台湾逐渐的融入全球化进程,台湾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在快速发展,成为东亚地区一颗不可忽视的珍珠。
台湾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
![台湾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55834d4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6.png)
台湾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台湾省,简称“台”,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关于台湾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台湾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台湾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之名称的由来台湾名称的演变“台湾”(汉语拼音:Táiwān)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 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 台”字作为简称。
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右图上方为“台湾”名称的繁体汉字正式书写,在台湾地区官方“ 国书”、文件和教科书等正式场合中使用;下方的书写多用于民间与媒体。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 岛夷”; 秦朝称“ 瀛州”; 三国时期称“ 夷洲”; 隋朝至元朝称“ 流求”。
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 鸡笼”(指台湾北部)、“ 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 大员”、“ 台员”、“ 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 东番”。
郑成功改称“ 东都”,后郑经改为“ 东宁”。
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
而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又称“ 宝岛”。
台湾地区在部分国际场合的代称为“ 中华台北”。
葡萄牙人称台湾为“ 福尔摩沙”( Formosa),源于葡萄牙语Ilha Formosa,意为“美丽之岛”,在1950年代前是欧美对台湾的主要称呼。
日本古代曾称台湾为“ 高砂”、“ 高砂国”、“ 高山国”。
台湾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之历史及传说史前时期台湾史前时期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
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 左镇人”。
左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是最早开发台湾的先驱。
台湾的历史资料
![台湾的历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a79d66f1ed9ad51f01df25c.png)
台湾的历史资料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
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
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 。
一、宝岛台湾25′至25°56′30′之间。
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澎湖列岛、绿岛、钓鱼岛、兰屿、彭佳屿、赤尾屿。
在行政区划上,台湾省全省原本共辖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5个省辖市,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澎湖16个县。
后来台湾当局于1967年将台北市定为“行政院院辖市”。
之后,在1979年又将高雄设为行政院院辖市。
此外,还设有所谓“福建省政府”,辖金门、连江(马祖)2个县。
二、旅游资源其地貌复杂,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又有喀斯特地貌与海蚀地貌,故多山水胜境、火山群与温泉群。
西海岸沙滩平缓,多海水浴场,而东海岸断崖陡峭,奇石怪岩。
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更有‘蝴蝶王国‘之称。
清代即有‘八景十二胜‘之说,包括:阿里山云海、双潭秋月、玉山积云、清水断崖、澎湖渔火、大屯春色、鲁谷幽峡、安平夕照和草山、新店、大溪、五指山、八卦山、虎头埤、狮头山、太平山、大里筒、旗山及雾社。
文物资源丰富,或与反抗荷兰、日本侵略者有关,或为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历史见证。
如赤嵌楼、安平古堡、明延平郡王祠、指南宫凌霄宝殿、云林北港妈祖庙、台北与台南孔庙等。
高山族人口达30余万,又分为阿美、泰雅、排湾、赛夏、布农、曹、鲁凯、卑南、雅美等9个族群。
台湾历史大事记
![台湾历史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8e61653c27d3240c8447ef6b.png)
台湾历史大事记1403―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郑和率领船队曾在台湾停留。
l563年(明嘉靖42年),俞大猷、戚继光追剿海盗林道乾入台。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
1602年,荷兰派韦麻郎率领船队东来,进攻澳门,遭到中国军民的抵抗。
1604年,明朝政府在澎湖设立了名为“游岁”的军事管理机构,并屯军。
1616年,日本军阀政府派船进犯占湾,遭到明军重创。
1622年6月荷兰再次派远征舰队总司令雷约兹率领军舰14艘,再次侵入澎湖并对福建沿海进行骚扰。
1624年9月,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
1625年,荷兰殖民者建筑热兰遮城(今赤嵌城),从此开始在台湾近38年的殖民统治。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将士2万5千余,战船百余艘进军台湾。
1662年2月9日,荷兰人退出热兰遮城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决定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并明谕台湾隶属福建省管辖。
1841年,中、英首次在台交战,停泊鸡笼的英籍船舰纳尔不达号被击沉。
1854年,美国伯理派阿布特率舰队开到台湾,调查台湾地质矿产,力主占领台湾。
1874年4月,日本侵入台湾,台湾军民英勇抗击。
1884年7月,刘铭传率军进入台湾,加强台湾海防。
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军重创。
1888年3月3日,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正式上任,台湾省正式建立。
1893年,建成台湾第一条铁路。
铁路北起台北,南抵新竹。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1895年5月25日,上午台湾抗日政府正式成立,定名为台湾民主国。
1895年5月29日,日军开始进攻台湾,台湾军民英勇抗击。
1895年6月1日,清政府的代表李经方与日本人签订《交接台湾文据》,台湾正式割让给日本。
1942年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宣布废除中日之间的一切条约和协议。
1943年11月22日中美英三国在开罗召开最高首脑会议,中国代表明确提出台湾、澎湖应归还中国。
台湾的人文历史
![台湾的人文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492b7cf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9.png)
台湾的人文历史台湾是一个充满丰富人文历史的地方,拥有悠久的传统和多元文化。
从古代原住民到清朝时期的移民,再到日本殖民统治和中华民国时期的演进,台湾的人文历史经历了众多变迁。
本文将以纵向的历史时期为线索,带您领略台湾独特的人文魅力。
1. 古代原住民时期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台湾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居住。
那时的台湾是由多个原住民族组成,如排灣族、泰雅族等。
他们生活在山区与海滨,以捕鱼、狩猎和农耕为生。
原住民的历史与文化形成了台湾多元的人文基础。
2. 清朝时期的移民潮17世纪中期,随着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离去,中国大陆的移民开始涌入台湾。
清朝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移民政策,吸引了大量福建、广东等地的移民。
这些移民将自己的语言、习俗和宗教信仰带到了台湾,丰富了这个岛屿的多元文化。
3.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895年至1945年间,台湾处于日本统治之下。
这段历史对台湾的人文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本人在台湾实施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港口和水利工程。
同时,他们也推广了日本文化,包括语言、教育和体育等。
这段历史为台湾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想和文化元素。
4. 中华民国时期的演进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接管了台湾。
这个时期,台湾经历了从军事统治到民主化的转变。
台湾人民重新恢复了言论和出版自由,并且追求了民主和人权的理念。
同时,多元文化和民族认同也成为了台湾社会的重要议题。
总结:台湾的人文历史丰富多样,各个时期的文化都对台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原住民时期的多元文化,清朝时期的移民潮,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转型,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台湾独特的人文魅力。
如今的台湾保留了这些历史遗迹,并且在当代社会中继续传承与发展。
无论是古老的庙宇,还是现代的艺术表演,都体现了台湾人文历史的丰富内涵。
前往台湾,您将有机会亲身感受这个宝岛上不同文化交融的魅力,探寻那些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珍宝。
台湾以前的历史资料
![台湾以前的历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780ccc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9.png)
台湾以前的历史资料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
关于台湾以前的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台湾以前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台湾以前的历史资料篇一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
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
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
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
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
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
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
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
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
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
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台湾以前的历史资料篇二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
公元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珍部员外郎阮监到台湾“宣抚”。
公元1335年(后至元一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
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
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
至今民间传说高雄凤山的特产“三宝姜”,就是郑和遗留下来的。
台湾历史
![台湾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07856b3cbd64783e09122b39.png)
史前时期公元3世纪三国孙吴政权派万余人开发台湾主词条:台湾史前时期、台湾文化古迹、澎湖巡检司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夏商时期台湾属于九州中的扬州。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支由一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
隋炀帝曾3次派朱宽、陈棱等人前往流求(今台湾)。
9至10世纪的唐末宋初开始有汉族人定居澎湖。
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当数量。
汉人开拓澎湖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路晋江县(今福建晋江)管辖,并派兵戌守。
大陆和台湾的联系日渐频繁。
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明朝初期仍设澎湖巡检司,直至1387年因实施海禁而废除,并把居民迁到漳州、泉州一带。
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复设澎湖巡检司.荷兰、殖民统治时期1624年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为建立与中国、日本贸易的据点侵入南台湾。
[74]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在今台南市修筑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和普罗民遮城(今赤嵌楼)作为殖民统治的中立于普罗民遮城(Provintia)址的赤崁楼心。
明郑时期主词条:郑成功收复台湾、明郑时期郑成功是郑芝龙之子,早年以厦门为根据地起兵抗清,被南明永历帝封为延平王。
后回师厦门大修船舰,倾力筹划驱逐侵据台湾的荷兰人,收复国土。
1661年4月30日郑军在鹿耳门(今属台南)登陆,在民众积极支援下与荷军展开多次激战,最终将荷兰东印度公司台湾长官揆一和残敌围困在热兰遮城内。
围城9个月后,台湾长官揆一于1662年2月1日不得不签字投降。
至此中国人民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宝岛台湾。
[87-88]清朝时期主词条:台湾清治时期明郑政权末期与清政府处于军事对峙状态,逐步演变成地方割据政权。
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今属福建漳州)向澎湖、台湾进发。
台湾地区的历史变迁与两岸关系
![台湾地区的历史变迁与两岸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cd24c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5.png)
台湾地区的历史变迁与两岸关系台湾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地方,其历史变迁与两岸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台湾经历了很多的变迁和演变,这些变迁不仅影响了台湾本身的发展,也对两岸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台湾的历史变迁。
台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当时台湾是原住民族的聚居地。
然而,到了17世纪,欧洲列强开始进入台湾,尤其是荷兰和西班牙,他们在台湾建立了殖民地。
不久之后,明朝政府也开始对台湾进行统治。
然而,到了清朝时期,台湾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并被纳入中国的版图。
然而,台湾的历史变迁并没有止步于此。
19世纪末,随着清朝的衰落,日本开始对台湾进行侵略,并在1895年正式将台湾纳入其殖民地。
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台湾经历了许多的变革,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等。
然而,日本殖民统治也带来了许多的苦难和不公平待遇,台湾人民开始反抗日本的统治,并渴望恢复中国的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重新回到了中国的统治之下。
然而,不久之后,中国内战爆发,中共建立了新中国,而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也影响到了台湾。
1949年,国共内战的最终胜利者中共宣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国民党则撤退到了台湾,并在那里建立了中华民国政权。
自此以后,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紧张。
中国大陆一直坚持将台湾视为其领土的一部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削弱台湾在国际上的地位。
然而,台湾则坚持其独立的地位,并寻求国际上的认可和支持。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和经济交流的增加,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互动逐渐增多。
两岸之间的人员往来、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也为台湾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然而,台湾地区的历史变迁和两岸关系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困难。
台湾的地缘政治位置使其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着一些限制和压力。
同时,两岸之间的政治分歧和争议也给两岸关系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 (共分)1.台湾原住民是属于那种语系的民族A. 印欧语系B. 汉藏语系C. 南岛语系D. 闪米语系2.请问长滨文化在哪里发现的A. 台北B. 台南C. 南投D. 台东3.雅美族居住在兰屿岛上,是以什么生产方式为主的族群A. 狩猎B. 渔业C. 农耕D. 畜牧4.下列哪个山脉是台湾五大山脉之一A. 天目山脉B. 戴云山脉C. 中央山脉D. 怀玉山脉5.排湾族的图腾是A. 白马B. 犬C. 梅花鹿D. 百步蛇1.安平古堡在何地A. 台南B. 台北C. 台中D. 台东年_____建议,在台建孔庙,设学校,极力发展文教事业A. 冯锡范B. 黄安C. 陈永华D. 萧拱辰3.郑成功收台过程中,荷兰殖民者坚守的最后一座台湾城堡是A. 普罗文查B. 热兰遮C. 赤嵌D.巴达维亚4.郑氏时期,郑成功的继位者是A. 郑芝龙B. 郑克塽C. 郑和D. 郑经5.南明政权永历皇帝,对郑成功寄予厚望,封他为A. 东莞郡王B. 多罗郡王C. 宝平郡王D. 延平郡王1施琅在给康熙的哪份奏折中就请求康熙要对台湾的弃留问题做出明确的决断A. 《舟师抵台湾疏》B. 《安抚输诚示》C.《飞报大捷疏》D. 《谕台湾安民生示》2.施琅的那篇奏折使康熙下定决心要留住台湾A. 《舟师抵台湾疏》B. 《恭陈台湾弃留疏》C. 《安抚输诚示》D. 《谕台湾安民生示》3.哪一年台湾行政机构形成一府四县三厅的局面A. 嘉庆十五年B. 嘉庆十六年C. 嘉庆十七年D.嘉庆十八年4.清朝时期,台湾的文官、武官任期都是几年A. 1年B. 2年C. 3年D. 4年5.在得知施琅要攻打台湾后,郑克爽派谁驻守澎湖A. 郑聪B. 郑明C. 郑智D. 刘国轩1.“亿载金城”却标志着谁为中国海防建设的丰功伟绩与世永存A. 李鸿章B. 刘铭传C. 沈葆桢D. 董恂2.请问“牡丹社”事件发生于哪一年A. 1870年B. 1871年C. 1879年D. 1876年3.于哪一年日本侵台使得中日交恶A. 1875年B. 1872年C. 1874年D. 1885年4.请问有琉球国太平山岛人遭风飘至台湾,一行人误入牡丹社生番乡内,被生番围杀多少人A. 80人B. 56人C. 45人D. 54人5.请问1874年的日本侵台,最终却以中日的什么条约签订而告终A. 《辽南条约》B. 《马关条约》C. 《北京专条》D. 《江宁条约》1.关于台湾建省一事,早在哪年日本出兵侵占中国台湾琅峤后就提出来了A. 1850年B. 1874年C. 1936年D. 1809年2.刘铭传还组织商家在哪里投资建设商业街,装设电灯,建公共引水工程A. 台南B. 高雄C. 台北D. 沪尾年,谁出任英国首任驻台领事A. 利玛窦B. 郇和C. 马雅各D. 李庥4.天津条约签定后,福建之何处成为通商口岸,外国人潮水般地涌入台湾A. 福州B. 厦门C. 台湾D. 漳州5.台湾北部种茶之发源甚早。
如嘉庆年间即自哪里引入茶的种植A. 安徽B. 河南C. 广东D. 福建1.光复后国民党军队在哪里登陆接收台湾A. 基隆B. 新竹C. 高雄D. 台北2.从40年代初期起,日本殖民当局开始推行的一项重要皇民化运动是什么A. 去汉字运动B. 改姓名运动C. 穿和服运动D. 废祭祀3.台湾民主国的国号和国旗分别是什么A. 上清,黄虎旗B. 永清,白虎旗C. 永清,黄虎旗D. 上清,白虎旗4.针对台湾问题,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2000年发表了白皮书全称A.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B. 关于台湾问题的公报C. 九二共识D. 一个中国的声明5.规定台湾总督有权“在其辖区内得颁布与法律有同等效力的命令,称为律令”是哪部日本法令A. “六一法”B. “六二法”C. “六三法”D. “六四法”1.记载台湾原住民民歌的史籍是A. 《星槎胜览》B. 《台海使槎录》C. 《东槎纪略》D. 《台湾志略》世纪50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流是A. 战斗文艺B. 军旅文学C. 怀乡文学D. “战斗文艺”和怀乡文学3.台湾20世纪八九十年代横空出世的怪才,被司马中原称为“野鬼托生的文学怪胎”的作家是A. 白先勇B. 张大春C. 钟肇政D. 七等生4.台湾新文化运动的开始的标志是A. 台湾文化协会的成立B. 声应会的成立C. 新民会的成立D. 台湾文联的成立5.台湾高山族关于洪水的神话属于A. 人类来源和风俗习惯的传说B. 动物和植物的传说C. 生产劳动和自然现象的传说D. 对敌斗争的传说1.文人画从何时开始兴起的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2.台湾原住民属于哪种语系A. 汉藏语系B. 印欧语系C. 阿尔泰语系D. 南岛语系3.阿美族最擅长的唱法是哪种唱法A. 单旋律曲调唱法B. 复音唱法C. 单音唱法D. 异音唱法4.“台湾景德镇”是指以下哪个地方A. 桃源B. 新竹C. 宜兰5.明清台湾画家水墨写意画以什么体裁最常见A. 花鸟B. 兰竹C. 人物D. 山水年,日本在台湾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是什么A. 预防霍乱B. 台湾实况绍介C. 大佛的瞳孔D. 桃花江2.产生于台湾本土的戏种是什么A. 高甲戏B. 歌仔戏C. 采茶戏D. 布袋戏3.下面哪部影片是1963年上映的A. 彩云飞B. 大醉侠C. 婉君表妹D. 金燕子4.什么戏种又称为“掌中戏”A. 傀儡戏B. 皮影戏C. 布袋戏5.在台湾电影业的第二次新浪潮中,代表导演是A. 侯孝贤B. 陈坤厚C. 李安D. 林清介1.农家一般用什么来代替茶A. 白开水B. 酒C. 较浓的汤D. 饮料2.请问台湾少数民族的岁时节俗与什么有关A. 农耕渔猎B. 政府规定C. 族长规定D. 四季变化3.开漳圣王属于哪个教派的神灵A. 佛教B. 基督教C. 民间信仰D. 伊斯兰教4.什么是台湾现代人外出就餐的首选A. 粥B. 西餐C. 便当5.台湾人在三月三祭祖后,通常会干嘛A. 唱歌B. 吃饭C. 互送礼物D. 跳舞1.代表荷兰政府在远东推行侵略政策的商业殖民机构是A. 远东公司B. 东方贸易协会C. 东印度公司D. 西印度公司2.施琅在给康熙的哪份奏折中就请求康熙要对台湾的弃留问题做出明确的决断A. 《舟师抵台湾疏》B. 《安抚输诚示》C. 《飞报大捷疏》D. 《谕台湾安民生示》3.记载台湾原住民民歌的史籍是A. 《星槎胜览》B. 《台海使槎录》C. 《东槎纪略》D. 《台湾志略》4.台湾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是从谁开始的A. 郑成功B. 沈葆桢C. 郑克爽5.光复后国民党军队在哪里登陆接收台湾A. 基隆B. 新竹C. 高雄D. 台北6.对台湾弃留问题的认识,最有发言权的当属A. 康熙B. 姚启圣C. 施琅D. 明珠7.请问台湾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多少年A. 8500年B. 6500年C. 2000年D. 7000年8.被称为台湾文学的开创者是A. 沈光文B. 黄叔璥C. 朱仕玠D. 陈远华9.于哪一年日本侵台使得中日交恶A. 1875年B. 1872年C. 1874年D. 1885年10.哪一年台湾行政机构形成一府四县三厅的局面A. 嘉庆十五年B. 嘉庆十六年C. 嘉庆十七年D. 嘉庆十八年11.下面哪部影片是1963年上映的A. 彩云飞B. 大醉侠C. 婉君表妹D. 金燕子12.请问长滨文化在哪里发现的A. 台北B. 台南C. 南投D. 台东13.文人画从何时开始兴起的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14.郑氏时期,郑成功的继位者是A. 郑芝龙B. 郑克塽C. 郑和D. 郑经15.清朝时期,台湾的文官、武官任期都是几年A. 1年B. 2年C. 3年D. 4年16.沈葆桢对台湾海防建设的第二项措施A. 军建B. 吏治C. 海防D. 开山抚番17.天津条约签定后,福建之何处成为通商口岸,外国人潮水般地涌入台湾A. 福州B. 厦门C. 台湾D. 漳州18.以下哪个县是台湾栽种竹林面积最广的县A. 南投B. 桃源C. 新竹D. 云林19.台湾文联的机关刊物是A. 《一杆“秤仔”》B. 《亚细亚的孤儿》C. 《乱都之恋》D. 《台湾文艺》20.雾社起义的台湾泰雅人属哪个族A. 赛德克族B. 福佬族C. 鲁凯族D. 阿美族21.台湾原住民属于哪种语系A. 汉藏语系B. 印欧语系C. 阿尔泰语系D. 南岛语系22.规定台湾总督有权“在其辖区内得颁布与法律有同等效力的命令,称为律令”是哪部日本法令A. “六一法”B. “六二法”C. “六三法”D. “六四法”23.请问台湾传统饮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夜宵B. 小吃C. 酒席D. 农家饮食24.请问1874年的日本侵台,最终却以中日的什么条约签订而告终A. 《辽南条约》B. 《马关条约》C. 《北京专条》D. 《江宁条约》年,以张自忠将军英勇事迹为题材拍摄的()上市A. 英烈千秋B. 大湖英烈C. 龙的传人D. 辛亥双十二、多选题 (共分)1.以下名称有哪些是台湾少数民族不同时期的叫法A. 台原B. 台老人C. 岱原人D. 山地人2.台湾邵族有六个部落组成,下列部落名称哪些是与邵族部落有关的A. 牡丹社B. 审鹿社C. 水社D. 六社化番3.台湾史前文化遗迹中的长滨文化有那些原始社会生活型态A. 采集B. 狩猎C. 渔捞D. 畜牧4.下列名称哪些是历史上台湾曾经的名称A. 夷洲B. 东蕃C. 大员D. 中山5.下列山脉哪些是属于台湾的A. 海岸山脉B. 玉山山脉C. 中央山脉D. 雪山山脉1.郑成功的别号是A C DA. 郑大木B. 平国公C. 郑森D. 国姓爷2.荷兰殖民者要在中国沿海地区建立贸易地点,主要贩运中国哪些商品A. 生丝B. 铁器C. 瓷器D. 火药3.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顺序是A B C DA. 签订协议B. 攻破热兰遮城C. 围困普罗文查城D. 攻打鹿儿们4.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文人学士入台者有A B C DA. 沈光文B. 辜朝荐C. 郭贞一D. 王忠孝5.郑成功的继位者设立的安抚司有A B DA. 南路安抚司B. 澎湖安抚司C. 西路安抚司D. 北路安抚司1.“三不伤”的请求是哪些A B CA. 不伤郑室一人B. 不伤百官将士一人C. 不伤台湾黎庶一个D. 不伤少数民族一个2.康熙皇帝实施“海禁”时哪些物品不能运往台湾A B C DA. 粮食B. 铁C. 油D. 麻3.“三降三不降”是什么A B CA.官降吏不降B. 男降女不降C.生降死不降D.汉降番不降4海上“长城”的组成部分有A. 舟山群岛B. 台湾海峡C. 庙岛群岛D.海南岛5.施琅到台湾后,颁布了哪些告示A BA. 《安民生事示》B. 《严禁犒师示》C. 《约法三章》D. 安抚输诚文武官员兵民示》1.安抚军主要招募的主要人员有A B CA. 台湾渔人B.乡勇C. 生番D. 学士年,日本政府制定通过了“台湾藩地处分要略”,5月7日,日军在哪些国家殖民者的帮助下,在台湾琅峤社登陆A B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西班牙3.沈葆桢为了加强台湾海防建设,先后在台湾的哪些地方修筑炮台 A B C DA. 旗后海口B. 东港C. 沪尾D. 基隆4.二鲲鯓炮台还可以称为B CA. 万流砥柱B. 国定古迹C. 亿载金城D. 固若金汤5.沈葆桢认为抚番必须做的事有A B CA. 选土目B. 查番户C. 定番业D. 设邮驿年,刘铭传在台北大稻埕创立了西学堂,聘请西人教习哪些课程A B C DA. 英语B. 法语C. 数学D. 地理2.清朝船政大臣沈葆桢、福建巡抚丁日昌等人,把台湾称为哪些名称A B CA. 七省之藩篱B. 南洋之枢纽C. 中国第一门户D. 东鲲3.丁日昌先后在台湾铺设安平至台湾府的电线,设立了那几个电报所A B CA. 台南B. 安平C. 旗后D. 台北4.刘铭传在台湾的改革涉及的面很广,涉及到哪些领域A B C DA. 军事B. 行政C. 经济D. 文化5.当法军进犯台湾时,台湾防务有哪几种弱点A B C DA. 兵力不足B. 武器陈旧C. 防务废弛D. 饷糈匮乏1.国民政府为迎接台湾光复设置了哪些预备机构A B CA. 台湾调查委员会B. 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C. 台湾前进指挥所D. 台湾光复委员会2.日本人对雾社的统治有以下哪3个方面A B CA. 警察社会的高压统治B. 强迫从事各种劳役C. 和婚化解抗日意识D. 建立学校等机构3.“台民布告”中请求总理衙门商情哪几个国家并阻割台A C DA. 法国B. 美国C. 德国D. 俄国4.日本殖民政府在模范部落雾社设置了哪些机构A B C DA. 邮局B. 学校C. 医疗机构D. 警察局5.皇民化运动中采用的外围组织包括以下哪些A B C DA. 女青年奉公会B. 模国挺身队C. 核心俱乐部D. 产业奉公会1.属于台湾原住民民歌的有A. 《种稻歌》B. 《狩猎歌》C. 《颂祖歌》D. 《贺新婚歌》2.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三大诗社有A B DA. 现代诗社B. 蓝星诗社C. 世纪诗社D. 创世纪诗社3.属于现代主义文学家的有A. 白先勇B. 纪弦C. 陈若曦D. 陈映真4.第一代台湾文人的代表的有A. 陈梦林B. 沈佺期C. 郑用锡D. 沈光文世纪80年代以后的台湾新女性主义小说主要有A C DA. 李昂的《杀夫》B. 郭良恿的《心锁》C. 廖辉英的《盲点》D. 朱秀娟的《女强人》1.明末清初,以下哪个地区的陶瓷产品技术被大量引入台湾A DB. 江西C. 广西D. 广东2.以下属于“保守的文人画时代”的画家有哪几位A B C DA. 蔡雪溪B. 郑江立C. 陈心授D. 张金柱3.以下哪种属于台湾最初的漆器用途A B CA. 生活器具B. 宗教神像C. 建筑D. 观赏4.平埔族的歌谣有几种歌唱形式A B CA. 独唱B. 合唱C. 男女对唱D. 和声5.南投陶三绝是指哪三绝A B DA. 陶棺B. 金鱼缸D. 习字砖1.属于琼瑶电影代表作的有A CA. 烟雨濛濛B. 一江春水向东流C. 月满西楼D. 学生之爱2.属于台湾乡土路线的影片有B CA. 街头巷尾B. 小城故事C. 汪洋里的一条船D. 养鸭人家3.属于导演李安的电影作品的有A BA. 饮食男女B. 卧虎藏龙C. 最好的时光D. 双瞳4.下列戏种中,不产生于台湾本土的是B C DA. 歌仔戏B. 布袋戏C. 傀儡戏D. 乱弹戏5.下列剧种中属于南管戏的有哪些B CA. 歌仔戏B. 梨园戏C. 高甲戏D. 采茶戏1.在少数民族祭祀中,哪些是以粟谷为祭祀对象B C DA. 猎首祭B. 开垦祭C. 播种祭D. 除草祭2.台湾的宗教主要有哪些A B C DA. 佛教B. 道教C. 基督教D. 民间信仰3.台湾少数民族的丰收祭又叫什么A B CA. 丰年祭B. 丰收节C. 粟祭D. 收获祭4.下列哪些是台湾人们常吃的粥A B CA. 清粥C. 半甜半咸粥D. 不咸不甜粥5.下列哪些食材可能出现在咸粥中B C DA. 砂糖B. 猪肉C. 鱼D. 香菇1.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针对台湾在哪些地方设置了党务机构A B C DA. 重庆B. 香港C. 漳州D. 成都2.属于台湾原住民民歌的有A B C DA. 《种稻歌》B. 《狩猎歌》C. 《颂祖歌》D. 《贺新婚歌》3.郑成功入台后设立的“一府二县”是A B CA. 承天府B. 天兴县C. 万年县4.荷兰人占据台湾后,掠夺的主要物品是A B C DA. 鹿皮B. 樟脑C. 槟榔D. 砂糖5.台湾新石器的人类已有那些社会生活现象A B CA. 制打石器,使用陶器B. 喜用玉器作为装饰C. 饲养家畜,农耕生活D. 已知炼铁,使用铁器三、判断题 (共分)1.高山族中住在平地部分,大部已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