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e1ecc75727a5e9846a61a3.png)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 面向世界 ),( 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 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课本位)、(科目过多 )和 ( 缺乏整合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综合课程).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 )、(评估)和(考试命题 )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 )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 )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https://img.taocdn.com/s3/m/1fd01f1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6d.png)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第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四川2007年10月自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在西方,最早使用“课程”这个词的是(C)A.赫尔巴特B.亚里士多德C.斯宾塞D.夸美纽斯2.实施新课程改革,多一门或少一门课程并不重要,关键是课程的(D)A.内容要充实B.方法要现代C.对象要明确D.结构要合理3.“课程标准应有准确的界定,用每一个儿童在完成一个特定年级或教育阶段后所必须达到的学习能力来加以描述”。
这句话阐述的是课程标准的(B)A.可评估性B.可理解性C.可完成性D.可伸缩性4.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合作学习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A)A.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B.把该讲的知识讲深讲透C.把学生真正调动起来D.真正实行启发式的教学5.不由外部事规定,而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来提出相应的目标。
这样的课程目标叫做(B)A.行为目标B.展开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验证性目标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各科的课程标准实验颁发于(C)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7.在新课改中,研究性学习一般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一直开设到(B)A.小学六年级B.初中三年级C.高中二年级D.高中毕业8.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起源于20世纪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然而,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课堂并逐渐风行于欧美的时间,则是在(B)A.5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年代初D.90年代初9.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熟练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计划――习得――练习”的教材,叫做(D)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10.学习方式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策略和(D)A.学习目标B.学习方法C.学习计划D.学习倾向性11.以发展学生的自然能力为原则的教材是(D)A.知识中心式教材B.社会中心式教材C.生活中心式教材D.人本中心式教材12.在校本教研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A)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C.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D.申请获得的教育科研项目13.教育测量对表现性评价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其时间是在20世纪的(A)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14.“教学中,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句话阐述了学生发展的(D)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15.理想的国家课程在学校一级的体现,我们把它叫做(B)A.校本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学科课程16.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师范生,经历着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0087d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1.png)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一、填空题1.义务教育课程设计比例,语文 20%-22% 、数学 13%-15% 、英 6%-8%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7%-9% 、科学、生物、物理、化学7%-9% 、体育 10%-11% 、艺术9%-11% 、综合实践6%-8%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10%-12% 、历史、地理 3%-4% ;2.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是、、 ;3.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5.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6.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7.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8.新课程倡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9.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二、单项选择题1.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校本课程A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2.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B上课A 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3.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着名的卡纳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A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B教师A学生 B教师 C校长 D教材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6.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A充分的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三、多项选择题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 D改革教学方法2.“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3.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的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的是BCD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4.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BCD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5.教学研究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A可操作性 B验证应 C教育性 D探索性6.新课程给教师的定位是 AC促进者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四、简答题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4.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倡导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要点: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2分;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3分;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3;第三,结合教学实践2分;5.实施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答: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分;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3分;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2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分;7.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第一,倡导全人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性学习,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五、论述题1.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2.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f0d2b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b.png)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一、选择题1.人们普遍认为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哪方面的人才?A.学科专业能力B.创新思维能力C.社会实践能力D.以上皆是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A.知识主导B.过程贯通C.学科融合D.因材施教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是什么?A.素质教育B.职业教育C.体力锻炼D.文化传承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A.培养市场所需的人才B.提高学生升学率C.全面发展人的素质D.传授学科知识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宗旨是?A.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B.提高学生应试能力C.实现教育公平D.培养高分低能学生二、填空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根据学生的________进行个性化教育。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________的教育方法。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学生要具备________核心素养。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鼓励学生参与________活动。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________。
三、简答题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重要内容有哪些?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列举一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推行后的成果。
5.你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看法是什么?四、论述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和措施,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首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教育。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
通过个性化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倡导过程贯通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输入和考试的结果,忽视了教育过程中的培养和发展。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精华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4bcb780883c4bb4cf7ecd1a4.png)
一、判断题新课标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X)2、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V)不管这法那法只要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就是好法。
(X)《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V)5、《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仅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在数学课上也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V)6、教师即课程。
(X)7、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V)8、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X)9、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X)10、从横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
(V)11、从纵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贸易独立性。
(V)12、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V)13、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V)14、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X)15..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间的关系. (V)16.素质教育就是把灌输式与启发式的教学策略相辅相成. (X)17.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X)18.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师生致力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V)19.新课程评价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V)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初中数学课程为课标中规定的第几学段【第三】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本次课程改革明确了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共强调了几个改变【6个】5、课标中要求“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必看考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必看考点最新版(二)_1](https://img.taocdn.com/s3/m/df1f073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9.png)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 》必看考点最新版(二)1、简答题考试的时候,我很紧张,不过一想到考完后就可以玩电脑了,一下子有了动力。
我认真地做卷子,考试结束后,老师把卷子发下来分析试卷,一看自己得了 72 分,及格了,有进步,心里很高兴,感觉还不错。
可老师分析试卷的时候,我和同桌说了几句话,老师走过来让我不要太兴奋,说别看得了 72 分,是第 48 名,还是全班倒数。
我的头立即低了下去,我考得再好也考不过人家,我总是失败,哎!请运用新课改的相关评价要求及特点评析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新课程评价方式的理解。
【参考答案】新课改提倡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而不是筛选与甄别式的评价,强调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强调评价方式从客观冷静到人性关怀;从单一的评价标准到多元个性的评价标准,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目的从辅助知识学习到全面育人。
在案例中,教师仍固守传统的评价方式,从评价主体看,只重视自己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评价;从评价内容来看,只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评价标准来看,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评价的过程过于客观冷静,而没有人性关怀,是很典型的筛选与甄别式的评价,而非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评价的结果只会片面地促进知识的学习,而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重视学习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效应,改观现有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的评价,及时肯定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帮助学生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单选题现代学习方式主要有_____。
①自主学习②合作学习③探究学习④经验学习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④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学习方式的掌握。
【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现代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方面。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综合练习题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综合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8e6e75483d049649a6658cd.png)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综合练习题一、多项选择题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B.课外兴趣小组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劳动与技术教育二、单项选择题1.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2.“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 B.③ ④ C.②④ D.①③④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4.《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5.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6.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4.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437d49c850ad02de8041e0.png)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选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D. ②④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3。
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 B.推孟C.韦克斯勒 D.加涅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二、多选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A.民主的B.平等的C.对话的D.互动的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BCD)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9.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BCD)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三、判断(×)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2024年河北省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含解析
![2024年河北省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99455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7.png)
2024年河北省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一、选择题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在学校课程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其设置的时段为()(A)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阶段(B)小学三年级到初中阶段(C)小学三年级到高巾阶段(D)初中到高中阶段2、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______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明确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某个年龄组智力测验的平均分数是85,标准差是10,学生A得了95分,他的离差智商是______A.100B.130C.125D.1155、研究发现,呈现音乐可以有效减少牙科手术中患者的疼痛。
这主要是因为______ A.感觉对比B.感觉补偿C.联觉D.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6、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作是小孩。
这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性是______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方向恒常性D.明度恒常性7、在研究人的心理时,应当实事求是,而不能想当然,这体现了心理学研究的______ A.客观性原则B.活动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主观性原则8、我国现代学制确立和发展中所沿用的基本类型是()(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分支学制(D)多轨学制9、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______ 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10、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一定是优秀教师。
11、班主任刘老师的做法是“班干部能做的班主任不做,学生能做的班干部不做”,此班级管理方法体现了______A.平行管理原则B.自主参与原则C.教管结合原则D.方向性原则12、王老师下班后,仍然惦记上课时情绪不太好的小明,积极与小明的家长电话联系,反映情况,并对小明进行情绪疏导。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四套)有答案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四套)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48194f83d049649a665821.png)
初中数学课标测试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姓名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联系生活学数学B.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D、进行双基教学2、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3、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A.教教材B.用教材教 C、教课标 D、教课本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的教学。
A.概念 B.计算 C.应用题 D、定义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理解与掌握B.过程与方法C.科学与探究 D、继承与发展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A.过程性目标 B.知识技能目标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A.自我评价 B.相互评价 C.多样评价 D、小组评价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9、“用数学”的含义是()A.用数学学习B.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C.了解生活数学 D、掌握生活数学10、《新课程标准》对“基本理念”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过去的基本理念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新课标》改为: ( )A.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B.人人都获得教育,人人获得良好的教育C.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教育D.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11、《新课标》强调“从双基到四基”的转变,四基是指:()A.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B. 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C.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D. 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基本思想和基本过程12、《新课标》强调“从两能到四能”的转变,“四能”是指()A.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知识试卷
![小学数学新课标知识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2832cb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8.png)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复习试题一、填空: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与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4、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5、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与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7、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8、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与(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9、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10、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新课程试题
![新课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ecad6f6dd3383c4ba4cd205.png)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新课程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中心的状况。
6、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7、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8、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9、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0、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11、新课程倡导的具体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13.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是:(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14、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5、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6、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研究者)。
17、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18、评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
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精选第五章 课程
![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精选第五章 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a27c28e8b8f67c1cfad6b892.png)
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精选第五章课程一、名词解释1.课程2.学科课程3.综合课程4.活动课程5.核心课程6.校本课程7.课程计划8.课程标准9.教科书10.形式教育论11.实质教育论12.课程改革动向1.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A.教师B.课程C.学生D.班级5.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
A.实践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知识型课程6.所授知识、技能具有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的是(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核心课程7.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叫( )。
A.国家课程B.核心课程C.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8.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
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9.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A.培养目标B.教育目的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10.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目标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教科书11.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课时分配B.学科设计C.学科顺序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12.课程结构的编制即( )。
A.课程计划B.课时分配C.课程设计D.课程改革13.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目标B.教学目标C.课程标准D.教学计划14.学科课程标准编写的依据是( )。
A.教育目的B.课程计划C.教学要求D.教科书18.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19.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是( )。
A.教育目的B.课程计划C。
教学计划D.课程标准20.活动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洛克B.赫尔巴特C.杜威D.斯宾塞2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高级教师考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
![高级教师考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2f164e2aa00b52acfc7ca61.png)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卷三及答案一、单选(20题 20分)1、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 C )A.现代教育B.减负C.素质教育D.科技教育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B )A.教育政策B.“三个面向”“三个代表”C.教育法规D.素质教育3、在课程划分上,与实有课程相对的是( A )A.空无课程B.隐性课程C. 分科课程D.活动课程4、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实施:一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 B )A.开设活动课程B.在其他学科中浸透信息技术教育C.边缘学科的开设D.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性质的是( D )A.可评估性B.可伸缩性C.可完成性D.家长可参与性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是( A )A.组织复习,认真考试 B.问题牵引,有问必答C.整体规划,系统设计D.选取课题,开展研究7、课程标准中,要明确各门学科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部分是( D )A.前言部分B.内容部分C.评价部分D.课程目标部分8、下面不是教学大纲弊端的是( D )A.教学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B.评价以考试为主,加重学生学习负担C.不利于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D.教学以掌握技能为目的9、与自主性学习类似的说法是( B )A.被动学习B.主动学习C.机械学习D.他主性学习10、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C )A. 激发学习动机B.要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C.要便于家长课后辅导D.要促进学生不断探索问题11、教材管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文化出版事业的一部分,二者的重合交叉便构成教材管理的( B )A.范围B.范围和性质C.性质D.范围或性质12、关于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表述是( B )A.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B.客体取向的课程评价C.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D.过程取向的课程评价13、既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社区条件下的具体化,又是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的课程是( C )A.国家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14、学生档案袋最具代表和教育意义的类型是( B )A.展示型B.理想型C.评价型D.课堂型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内涵的是( D )A.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B.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C.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D.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础性课程的是( D )A.语文B.数学C.政治D.体操17、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 A )A.内容B.手段C.方法D.程序18、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的文件是( A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教师培训》C.《学校质量》D.《今日之教师》19、下列说法不符和新课程对教师定位的是( D )A.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B.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C.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D.教师是研究成果的消费者20、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是指( A )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C.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D.教师培训二、多选题(5题 10分)21、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取原则是( ABCD )A.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与学生的经验联系B.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C.鼓励动手,重视学生与现代科学发展相联系D.注重综合,注意各科知识相联系E.便于考试得高分22、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精华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e895e27d647d27284b735176.png)
一、判断题1、新课标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X)2、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V)3 不管这法那法只要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就是好法。
( X)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V)5、《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仅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在数学课上也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V)6、教师即课程。
( X)7、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V)8、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X)9、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 X)10、从横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
(V)11、从纵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贸易独立性。
(V)12、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V)13、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V)14、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 X)15.. 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间的关系.(V)16.素质教育就是把灌输式与启发式的教学策略相辅相成 .(X)17.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X)18.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师生致力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V)19.新课程评价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V)二、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初中数学课程为课标中规定的第几学段【第三】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本次课程改革明确了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共强调了几个改变【6个】5、课标中要求“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021小学科学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三套)
![2021小学科学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三套)](https://img.taocdn.com/s3/m/5def04a6b84ae45c3a358cc7.png)
小学科学课标部分测试题(一)一、填空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在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4、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5、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6、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7、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8、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讲授训练)更有效。
9、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10、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11、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12、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试卷(42)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试卷(42)](https://img.taocdn.com/s3/m/f7a1313faa00b52acec7ca62.png)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单项选择题(60分,每题1分)1. 成功教学法主张对学生实施()。
A.鉴定性评价B.激励性评价C.绝对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答案:B解析:激励性评价要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面向全体有机结合起来。
小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发展着个性差异,所以教师应从一般来说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随时就势,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做到实现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愿望。
成功教学法主张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
2. 班会、晨会活动属于()。
A.阶段性班级活动B.竞赛性班级活动C.工作性班级活动D.日常性班级活动答案:D解析:班级活动是指在教育者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完成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组织班集体成员参加的一系列活动。
从活动的经常性上看,班主任活动分为常规性与非常规性活动。
常规性活动是学校或班级每星期组织的活动,如晨操、晨会、主题班会、打扫卫生、升旗仪式等。
3. 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深刻理解。
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
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思维与创新C.知识与技能D.过程与方法答案:A解析:题干中对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把握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首要目标。
4.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国小学现阶段既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课程,又开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
这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
A.时代性B.综合性C.均衡性D.选择性答案:B解析: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统合的现状而提出不够的,题干中强调设置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不同课程类别,体现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5. 下列不是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划分的是()。
初中数学教材教法题库含答案
![初中数学教材教法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75c74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6.png)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库(含答案)试题(一)一填空(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表达、和,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
(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
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括、、。
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
三、简述:(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2)你如何理解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四、何为说课?举例说明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五、写出“多边形外角和”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
(主要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题引入及教学策略)试题(二)一填空(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和已有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表达、和,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化、评价方法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注重他们的。
(4)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是、、、。
(5)《标准》中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
第一类,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
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
三、简述:(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特点。
(2)选择、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与标准。
四、谈谈你对数学新课程所提倡的评价方式与方法的理解。
五、写出“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
(主要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题引入及教学策略)试题(三)一填空(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理应是、、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实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规试题库(500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规试题库(500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9954edc8d376eeaeaa31b9.png)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规试题库(500题)附解析第一章教育政策与法规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法律救济的对象是公民的()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责任2.()渠道使相对人在通过其他途径都不能获得满意救济时,可以得到充分的补救。
A.司法救济 B.行政救济C.其他救济 D.民间救济3.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诉对象是()A.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B.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C.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D.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在我国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对教师的行政处分决定以及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决定,作为教师或学生如不服的,能通过()途径获得救济。
A.教育行政复议 B.教育申诉C.民间请愿 D.政府上访5.教育法规是以()保证实施的行为准则A.国家强制力 B.社会规范C.党的领导 D.社会主义制度6.为了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有政策可依,有法律可依,这体现了教育政策、法规的()A.保障功能B.规范功能C.制约功能D.管理功能7.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教育法》8.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是()A.可行性 B.规律性 C.强制性 D.目的性9.党和国家行为的()决定了它们所颁发的教育政策的合法性,以及由此而具有的权威性。
A.合法性 B.权威性 C.强制性 D.合宪性10.政策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体现最根本、最长远利益的政策是()A.具体政策 B.基本政策 C.一般政策 D.总政策11.()是教育政策中的核心政策,决定着教育政策总的性质、范围与特征,具有统领教育政策的作用。
A.实施途径B.教育方法C.教育方针D.教育路线12.在教育政策体系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政策。
这些教育政策所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
A.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考试与评价政策B.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考试与评价政策、招生与就业政策C.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育人事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学制政策D.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育人事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学制政策、考试与评价政策13.学校对高中生不能进行以下何种处分()A.警告 B.记过 C.送劳动教育 D.开除学籍14.根据法律法规内容的不同,我国的教育法规可分为()A.实体法和程序法 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C.根本法和普通法 D.一般法和特殊法15.教育行政法规是行政法规的形式之一,它是由()依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
(四川2007年10月自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在西方,最早使用“课程”这个词的是(C)
A.赫尔巴特B.亚里士多德C.斯宾塞D.夸美纽斯
2.实施新课程改革,多一门或少一门课程并不重要,关键是课程的(D)A.内容要充实B.方法要现代C.对象要明确D.结构要合理
3.“课程标准应有准确的界定,用每一个儿童在完成一个特定年级或教育阶段后所必须达到的学习能力来加以描述”。
这句话阐述的是课程标准的(B)
A.可评估性B.可理解性C.可完成性D.可伸缩性
4.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合作学习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A)A.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B.把该讲的知识讲深讲透
C.把学生真正调动起来D.真正实行启发式的教学
5.不由外部事规定,而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来提出相应的目标。
这样的课程目标叫做(B)
A.行为目标B.展开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验证性目标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各科的课程标准实验颁发于(C)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
7.在新课改中,研究性学习一般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一直开设到(B)A.小学六年级B.初中三年级C.高中二年级D.高中毕业
8.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起源于20世纪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然而,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课堂并逐渐风行于欧美的时间,则是在(B)
A.5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年代初D.90年代初
9.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熟练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计划――习得――练习”的教材,叫做(D)
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
10.学习方式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策略和(D)
A.学习目标B.学习方法C.学习计划D.学习倾向性
11.以发展学生的自然能力为原则的教材是(D)
A.知识中心式教材B.社会中心式教材
C.生活中心式教材D.人本中心式教材
12.在校本教研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A)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
C.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D.申请获得的教育科研项目
13.教育测量对表现性评价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其时间是在20世纪的(A)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
14.“教学中,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句话阐述了学生发展的(D)
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
15.理想的国家课程在学校一级的体现,我们把它叫做(B)
A.校本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学科课程
16.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师范生,经历着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
此时,他正处教师专业发展的(B)
A.虚拟关注期B.求生关注期C.任务关注期D.自我更新关注期17.校本课程开发程序第三步骤是(A)
A.资源评估B.需求分析C.明确理念D.优势评价
18.传统的学习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过分地突出和强调了(C)
A.传授学习B.发现学习C.他主性学习D.机械性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或未选均无分)
19.根据《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的观点,课程的各个组成成分包括了(ABCDE)A.对学生和社会的假设B.宗旨与目标C.内容及其选择D.执行的模式E.评价
20.教材编制的基本原理包括(ABCDE)
A.社会发展原理B.面向全体学生原理C.教材心理化原理D.统整性原理E.衔接性原理
21.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性学习。
而与自主性学习相对的,则是(ADE)A.被动学习B.接受学习C.强迫学习D.机械学习E.他主性学习
22.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校本研究”中,研究的主体是(BC)A.上级教研部门B.校长C.教师D.学生E.学生家长23.有的学者按照课程的类型来分类,将校本课程所开发的内容分成了哪几类?(ABC)A.学科类校本课程B.活动类校本课程C.探究类课程D.知识类校本课程E.能力类校本课程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4.广义的课程
答: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
25.学习方式
答:人们在学习时所具备的中所偏爱的方式,是学习者一贯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26.课程的统整性
答: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以防止学生的知识体系窄化、僵化和脱离生活实际的发生。
27.表现性评价
答: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完成特定的外部行为表现来评价学生的评价方法。
它是针对传统的纸笔测验而出现的,相对于传统的测验方式,表现性评价需要学生自己创造出问题的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展示自己的答案,而不是从规定好的选项中选择出自己的答案。
28.课程内容
答: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9.课程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起什么作用?
答:课程在教育和教学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1、课程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3、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30.“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方面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
答: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探究问题的兴趣,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
2、学会观察与发现,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鉴别、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交往,增强合作意识,学会分享经验与信息。
5、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勤于钻研的积极科学态度。
6、形成以社会责任意识为核心的现代人文意识。
31.本次新课程改革所使用的新教材具有怎样的内容特征?
答:1、完全面向全体学生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适当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
3、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
4、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5、新教材为教学开创自由的空间
6、新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
32.为什么说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后,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深刻变化?
答:1、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领导者;
2、新课程要求教师也是学习者,而不是无所不能者;
3、新课程中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包办者;
4、新课程中的教师是合作者,而不是孤立者;
5、新课程中的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而不是研究成果的消费者。
3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校本研究”,为此需要我们为它提供哪些保障?
答:1、树立以校为本开展教学研究的思想
2、在学校内部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决策机制
3、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发展团队的合作精神
4、专业人员的支持
5、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
6、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五.论述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4.结合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答: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明确评价内容和标准。
为了便于操作,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应用清楚、简练、可测
量的目标术语来表述。
学校制定的学习目标应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
对于学科学习目标,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目标为例,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来展示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提出的要求;一般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学会学习的技能、扩充并整合知识及沟通技能、思考和推理技能、合作技能及个人与社会责任等方面。
(2)设计评价工具。
大多数情况下,评价工具通常是以评价表的形式出现的。
不仅反映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表,还要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表。
(3)对反映学习情况的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
这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任务之一。
①搜集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
常用的方法有:标准化考试、水平测试、学生工例、对学生表现的观察、调查和访谈等。
②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以形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报告,客观地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注意分析尽可能全面,要明确学生的成就、优势及不足,分析的结果要简洁明了、清楚。
(4)制定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
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的报告,需要确定改进学生习的要点,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术语表述出来,并清楚描述对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期望。
35.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哪些方面的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如何开发这些课程资源。
答: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的课程资源有:
(1)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2)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等。
(3)信息化课程资源。
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课程襄源的资开发途径:
(1)开发有限设旽的多种功肽。
如栯架可以用来跨栏,觳绳可以做绳操め斗智拉绣(²)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用具、器材。
(3)툩用各地的自甶状儵、风土人情。
如利用空气,可进行有氧运动,利用水,폯开展游泳运动,利用峱地,可以开展登山运动,广阔盄自然界更景生物教實的天然“实验室”。
(4)借利叕达皌信息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