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
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bb8bdb1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a.png)
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各国间合作的重要手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欧盟的建立。
而在东亚地区,中国作为其中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意义尤为重要。
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将为区域发展带来巨大改变。
一、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意义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之一,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中国也是东亚地区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
在世界经济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因此,促进中国与东亚各国的经济合作,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中国与东亚各国的经济合作可以促进地区内经济的协调发展,消除贸易壁垒和障碍。
当前,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形势下,推进经济一体化是国家应对经济下滑的有效措施之一。
将区域内资源和市场结合起来,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金和贸易流通效率,推动地区内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中国与东亚各国经济合作的深入推进,还可以促进区域内安全和稳定。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区域内国家的利益日益交织和融合,需要各国间加强合作、协调政策,打造共赢发展的局面。
二、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现状1.自由贸易区中国在东亚地区的自贸区建设已经初步展开。
首先是中国与东盟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其2010年正式建立,并计划深化该贸易区的建设。
此外,中国还和韩国、新加坡分别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现有的自贸区建设从政策上实现了相对的兼容。
2.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 )RCEP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区域性十六个成员国。
RCEP为参与国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对中国的市场管理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提供了契机和绝佳的机遇。
RCEP的签署,将推动区域内的自由贸易进程,提高亚太地区内治理效率与次区域内贸易便利化,同时促进国家间政治互信和到中国的投资。
3. 中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IIB ) 成立时,中国提出了创建该银行的倡议,并与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50多个国家一起成为该行的创始成员。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合作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078ca16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c.png)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合作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合作的意义、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意义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合作的意义在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
现代经济已经发展到全球化阶段,不同地区的经济体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合作,各国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升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合作有助于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建立区域经济整合机制和加强国际合作平台,各成员国可以分享资源、信息和技术,加强交流与互动,提高合作的效率。
最重要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合作有助于促进和平与稳定。
通过深化经济联系,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紧密相关,各成员国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将会更加注重和平、稳定和合作,从而降低地区冲突和战争的风险。
二、现状目前,世界上已经涌现出多个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合作的典型案例。
例如,欧盟是全球最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之一,其成员国通过建立共同市场和货币联盟等方式实现了经济一体化。
同时,欧盟也通过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合作,推动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另一个例子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该组织由21个经济体组成,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通过APEC的合作机制,亚太地区成员国在贸易、投资、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加强了交流与合作。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合作。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亚欧大陆经济联系,推动共同繁荣与发展。
此外,中国还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东亚区域合作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三、未来趋势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合作将继续深化和发展。
一方面,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推动各地区加强经济联系和合作。
另一方面,各国将会面临共同挑战,如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等,这些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合作解决。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合作。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b2e75f90b4e767f5bcfce56.png)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课程: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工商管理年级:14级姓名:江新周学号:1469001005时间:2016年12月21日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1、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的程度和广度明显增强,中国沿边地区与毗邻周边国家的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
因此,对于本选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明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正文(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内学者大多通过比较分析,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或形式进行概括总结,诸如欧盟、东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日本的雁行模式、美国的亚太扇形模式等。
(1)张纪康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区域一体化形成中相应的实质基础及其形式,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实现形式归结为四种一是市场导向和政策导向相结合的一体化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二是市场导向型的一体化,分为欧盟和没有正式协议的市场导向型一体化,如东亚地区各国三是政策导向型一体化分为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双边一体化协议如墨西哥、智利,并在对比分析中进行了条总结。
文章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出发,探讨和分祈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形式,即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认为自由贸易区是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提出南二匕型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
(2)汤碧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动力机制入手,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为制度导向一体化和市场导向一体化是从对外联系程度看,又可分为封闭型一体化和开放型一体化。
现实中,欧盟是制度导向和封闭一体化的典型而则体现为市场导向和开放一体化。
(二)、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分析(1)上海经济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可行性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的形式将是建立在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基础上的上海合作组织统一经济空间。
RCEP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RCEP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7dc1a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c.png)
RCEP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随着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全球经济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作为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将在RCEP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RCE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RCEP对中国出口的推动RCEP将使中国企业更容易进入包括东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内的亚太地区市场。
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出口,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将通过更便捷的贸易流程获得更多的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对策:中国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以更好地适应竞争环境。
同时,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其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RCEP将带来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中国一直在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
RCEP的签署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
特别是在制造业、服务业和数字经济等领域,中国将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
对策:中国可以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供更好的投资保障措施。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加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
三、RCEP将刺激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RCEP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市场的开放,减少贸易壁垒和关税。
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市场竞争,但同时也将获得更多的机会。
更多的国际竞争将促进中国企业提升自身水平,提高全球竞争力。
对策:中国可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
同时,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准入保障,帮助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四、RCEP将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RCEP的签署将加快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中国将在这一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对策:中国可以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争取更多的合作机会。
同时,加强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合作,拓展市场空间和合作领域。
总结起来,RCE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ec6c26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5.png)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合作方式。
中国也在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加强对外开放,积极推进自由贸易。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贸易和投资的主要形式。
各国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组织等方式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促进了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的自由化。
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入了东盟自由贸易区、上合组织等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
这些举措带动了中国经济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开放度,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中国经济产业升级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可以带动中国经济的产业升级。
通过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可以获得周边国家的特色产品和技术,进而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大大推动了中国对东盟国家的贸易额,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企业与东盟企业的技术交流,加速了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中国经济形成区域优势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带动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也带来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会。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形成区域优势,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例如,沿海地区通过发挥自身港口、物流等优势与周边发达经济体合作,形成了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优势。
同时,中西部地区与东盟成员国的贸易和投资也逐渐增长,中西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经济优势。
这些区域优势推动了中国经济全面、高效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面向世界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中国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开放经济、升级产业、形成区域优势,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88f782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0.png)
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日益重要。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经济体量的国家来说,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其经济的影响尤为显著。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分析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国际贸易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中国的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通过参与国际贸易,中国能够将高品质和低成本的商品输送到全球市场,实现经济规模效应。
而且,国际贸易使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国际贸易还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促进了国内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例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盟加三等经济组织。
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中国能够共同开发和利用资源,扩大市场规模,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此外,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还承担了更多的财政和经济合作责任,成为区域经济的引领者和幕后推手。
这些努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然而,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货物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会对中国的出口造成冲击。
国际贸易争端的不断升级和保护主义倾向的抬头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提高,使得中国的出口面临更大的压力。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与周边国家存在的一些政治和地缘争端可能对中国的经济合作造成影响。
这些争端可能导致经济合作的停滞甚至中断,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阻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国际贸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扩大市场多元化。
通过与更多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协定或者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国能够降低对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依赖,分散贸易风险。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13bcbb36192e45361066f5b5.png)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三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资源优化配置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我国生产要素在国际流通,而且提高资源配置的优化效 率。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从发展阶段的角度 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际上是经济全球化在一定区域内深化与加强的集中 体现。在客观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突破国家的界限,要求在经济上有关 国家以某种方式联合起来,在更大的范围内有效地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区域 经济一体化就是通过签约的方式结为不同性质的经济联盟,并允许各成员国 的生产要素在本区域内自由流动,从而提高成员国的经济效益。可以说,在 某种程度上,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奠基和推动作用。从生产 、贸易、金融三个角度看,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利于我国生产要素参与国 际流通,而且亦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能并刺激经济增长,最终加快经济全球 化进程,这显示出我国对全球经济的巨大贡献。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二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我国与区域内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世界经济范围之内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 展趋势,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数量得以迅速增加,体现成员国共同意志的 经济贸易政策相继出台。如欧盟早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率先实现了成 员国之间的关税同盟目标,即在同盟国内部消除关税壁垒,对外则实行 统一的贸易壁垒,到欧洲统一大市场建立以后,基本实现了无国界限制 的商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资金、劳务人员的自由流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也确立 了将在15年内取消关税壁垒和其他限制,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 可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贸易领域竞争的产物,它有力地推动了 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促进了我国同区域内各国的贸易国际化和自由 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浅析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
![浅析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33028c0b4daa58da1114a07.png)
浅析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亚洲地区、非洲地区以及拉丁美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
面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当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在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时需要慎重考虑,充分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我国所造成的利害关系。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到目前为止,我国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有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曼谷协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上海合作组织等。
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发展空间。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尚未取得明确而一致的说法,因为区域一体化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复杂,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演变,区域一体化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浅析它的定义。
区域一体化是指特定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了获得共同利益,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谈判(或协商)建立某种制度性(或非制度性)合作机制,发挥各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实行经济的联合与融合,达到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内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统一,最终形成从分立的经济到一个统一的经济的过程或状态。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点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主要依靠三条途径:一是不断深化、升级现有形式;二是扩展现有集团成员;三是缔结新的区域贸易协议或重新启动沉寂多年的区域经济合作谈判。
东亚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亚洲的亮点。
从1992年东盟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议(即在2008年通过实施有效优惠关税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1997年底又举行首届东盟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即建立“10+3”合作机制),将合作从东盟扩展至东亚地区,从而正式启动东亚合作进程。
2002年,中国与东盟达成将在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10+1”模式业已形成。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f4ec10179563c1ec4da7105.png)
浅析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摘要】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大推动了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同国际间的经贸关系加强,紧跟时代步伐、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成为中国面临的必然选择。
然而,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中国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中利弊,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策略,这对我国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利弊;对策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尤其是立足于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各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进行经贸往来而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就是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典型代表。
它们都在区域性经济组织建构的制度中运作,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也非常重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立。
然而,面对近年来愈加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世界贸易组织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遇到了一系列障碍与瓶颈,以至于长时间未能实现预期成果,但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止,各国仍然以新的面貌和形势推动着国际贸易新格局的建立,这也是新时期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就我国而言,据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经与东盟10国、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秘鲁、哥斯达黎加等7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与韩国、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签署了区域性优惠贸易协定——《亚太贸易协定》,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冰岛、挪威、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瑞士正在进行或已经启动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中印、中韩,中日韩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联合研究也在进行中。
”①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经济区域一体化建设中硕果累累,具体而言,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完备并参与的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主要有以下几个:(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第一个启动和实施的经济一体化战略计划,这一构想最初于2001年11月提出,一年后,在文莱召开的第5次lo+1领导人会议上正式签署了《加强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与会国一致同意今后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fta。
中国与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中国与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88642df4a7302768f993941.png)
南京审计学院挑战杯论文题目:中国与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二00七年四月目录一、理论综述 (2)二、中国与周边地区经济合作的政策 (3)三、透过周边经贸组织看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5)(一)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 (5)(二)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6)(三)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 (7)(四)中日韩合作组织 (9)(五)中国与CEPA (11)四、结论 (13)参考文献 (14)中国与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内容提要】我国与周边地区有着广泛的经贸合作,建立了APEC、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合作组织以及尚在建立中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广泛地对外经贸交往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这些组织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未来合作的潜力是无限的。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正处于区域经济发展转变机制的重要时期,高度重视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成为现阶段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
这使得我国与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问题研究具有了现实的意义。
本文从中国与周边地区建立的几个比较重要的经济合作组织和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作用,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状况的展望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理论综述目前,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解释,比较有影响的有下面几种:市场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1961)认为,一些国家之间,尤其是邻国之间之所以结成某种经贸集团,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增进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果,通过扩大市场来激励竞争,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但是此理论并不很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因为发展中国家普遍经济外向度比较低,且加入一体化组织后可能由于本国生产成本太高而不会形成规模经济。
协调理论:日本一桥大学小岛清教授(1965)认为,单靠作为竞争原理的比较优势原理不可能实现规模经济的好处,只有在经济共同体内实行协议型国际分工,才能保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健康发展。
区域一体化对于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区域一体化对于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517943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e.png)
区域一体化对于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国际贸易和投资日益频繁,区域一体化也逐渐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参与区域一体化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
本文将探讨区域一体化对于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区域一体化是通过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来实现贸易自由化,建立和谐、公正、稳定的国际贸易秩序。
中国在区域一体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当年中国在加入WTO后,就开始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区域一体化合作,进一步加深与亚太地区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以后,有效加速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为中国的对外开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与APEC成员贸易总额与GDP 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和GDP比重均逐年提高。
目前,APEC成员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出口总额占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50%以上。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二、破解“唯一市场”的困境我国世界第一大人口和第二大经济体,依托于这样的庞大市场,它可成为世界各国企业的最大目标顾客和批发客户。
但是,市场的巨大并不能完美契合于某些企业需求。
比如,小型企业由于覆盖的面积不大,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很好地立足,同样地,大型企业为寻找更好的生产资源和商业机会,需要进一步拓展国外市场。
此时,区域一体化对于打破区域壁垒、降低通关环节、合理分配生产因素和促进经济开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特别是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直接过程中,中国广泛扩展国内市场并采取合作共赢的举措,已经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最大动力。
三、构建较低成本的生产网络随着对于区域一体化的深入研究,人们不单单是在寻找市场,更多地是在探讨优化全球生产资源配备的新方法。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如何优化汽车工业全球生产资源的布局,降低生产成本,一直是企业家们关注的难题。
区域一体化可以将特定领域的生产活动分布到更低的成本区域,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114191bfc4ffe473368ab81.png)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闫素素1091801230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世界经济一体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各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这种挑战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
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世界经济中出现了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一、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的经济百废待兴。
为了促进自己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日益兴起,其原因如下:1、合理利用和配置人力、物力资源的需要。
人力和物力资源在各国的分布是不平衡的,一国的各类物质资源和各层次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页数不平衡的。
正是因为这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不平衡,因此,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要合理利用和配置其人力和物力资源,以提高其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就需要进行多国合作来互通有无与多寡。
相邻相近的或特定的地理范围的国家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2、发展规模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
在技术和资金日益密集的现代化生产中,要增强企业竞争力,就需要扩大经济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各成员国的生产要素和商品可以自由流动,自然有利于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稳定物价的需要。
相邻相近的国家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国间降低或取消关税,与邻近国家的贸易比重提高,使进口原材料和出口产成品的运输费用减少,自然使企业生产和流通成本降低,利润增加。
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费用降低,市场商品可供量的增加,则有利于物价的稳定,通货膨胀的控制。
4、扩大商品贸易和要素市场的需要。
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成员国之间通过签订政府条约或协定,规定相互取消或降低关税和贸易限额等非关税壁垒,允许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实际上就是把各成员国以前一国统一的市场范围,扩大为多国统一的市场范围,绝对地扩大商品的要素市场范围。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措施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83b5ac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9.png)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措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其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也日益凸显。
本篇文章将从经济影响和政策措施两个方面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应对之策。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促进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全局经济增长。
通过推进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区域经济可以促进优质资源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例如,华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与香港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早已经成为现实。
香港拥有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和高效的港口、机场等物流配套,华南地区则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
两地的经济合作可以互补优势,实现共赢发展。
二、增加国际竞争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全球化经济中,维护自身利益需要联合行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正是这种行动的一种形式。
中国经济在全球化浪潮中崛起,为了避免既得利益被其他国家侵蚀,也为了提高自身国际话语权,中国需要加强与周边经济体的联系。
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贸区等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推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强贸易往来和政治信任,提高中国在区域内的影响力。
三、逐步增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的区域一体化经验既丰富又独具特色。
近年来,中国在东北、西北、中部等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模式。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区域一体化已经逐步加强,合作机制日渐完善。
例如,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改革开放,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融合逐渐落实。
逐步实现区域逐步的一体化,既有助于拓展中国的内部市场,还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措施一、完善法律法规合理制定并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标准,不仅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也能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内地及港澳台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内地及港澳台经济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2825ff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1.png)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内地及港澳台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主流模式。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内地、港澳台地区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内地及港澳台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本世纪初,中国率先启动了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其中以东北亚经济圈和泛珠三角经济圈为代表。
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中,内地经济得到广泛发展与拓展,而区域一体化中涉及到了丰富的资源、人力等各种资源的整合。
这一过程使得内地具备了更加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加速了内地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力度。
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了内地市场规模及消费需求,促进了国内企业的发展。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内地市场和消费需求逐渐增加,这为内地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同时,在区域一体化中,国内各地的企业也得以联合发展和互补发展,实现了深度融合,达到了提升内部经济实力的目的。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内地国际合作和投资得到了提升。
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地地区可以与周边国家地区建立友好、互惠的贸易投资关系,扩大内地的国际商贸合作,加快内地经济对外开放的步伐,提升内地地位于全球的影响力。
最后,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内地地区间财富和资源的共享。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下,内地各地区可以通过设立合作机构、协调政策等方式实现财富和资源的互通共享,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同时,这也为内地地区提供了一个和周边国家和地区展开深度合作的机遇,确保内地地区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港澳台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内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港澳台地区也在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虽然港澳台地区的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与内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仍然在港澳台地区这一区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港澳台地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家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家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17f5d4e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f.png)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家发展战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文化等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促进国际合作、推动经济增长、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何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自身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基于地理邻近、社会文化相似性、利益联结、多种形式的合作和互动,实现区域内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解除和降低区域内贸易壁垒、技术交流、资源共享等互惠互利的地域性经济合作的过程。
其形式多种多样,如在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形成的欧盟、在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等。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和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显著优势在于,它可以促进地区内的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整个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并同时刺激地方、区域的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提高商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但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挑战,如文化差异、制度差异、社会福利等问题,需要在合作中不断解决。
三、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可以通过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来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多个方面目标。
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加强国家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促进国际和平与稳定。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扩大出口市场,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可以加强国际分工和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城市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最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可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多边合作。
四、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是一带一路经济带核心区,地缘优势明显,挖掘利用这张“牌”,加强同世界经济的联系和合作,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路径从人民币的区域货币化、到区域贸易、最后到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和健全,发展成果显著。
RCEP 对中 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RCEP 对中 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250dd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e.png)
RCEP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关键信息项:1、 RCEP 涵盖的主要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RCEP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在 RCEP 框架下的产业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国应对 RCEP 影响的具体政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RCEP 带来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RCEP 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RCEP 概述RCEP 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 2012 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于 2020 年 11 月 15 日正式签署。
这一协定涵盖了 15 个成员国,包括东盟 10 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RCEP 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其人口、GDP 和贸易额均占全球较大比重。
111 RCEP 的主要特点RCEP 具有覆盖范围广、开放水平高、规则包容性强等特点。
在货物贸易方面,RCEP 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减让以立即降至零关税、十年内降至零关税的承诺为主。
在服务贸易和投资方面,采用了负面清单方式做出较高水平开放承诺。
112 RCEP 的重要意义RCEP 的签署标志着东亚经济一体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于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增进相关国家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12 RCEP 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121 贸易增长RCEP 生效后,中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大幅降低,关税减让和原产地规则的优化将促进中国的出口增长。
特别是在纺织、服装、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机械、电子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中国的出口有望迎来新的机遇。
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e1443f14afe04a1b071de73.png)
区域经济一体化對中国的影响浅析-人力资源区域经济一体化對中国的影响浅析钱毓洁俞炘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本文为江苏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13C032)。
摘要:再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经济发展倒一定阶段的集中体现与必然结果。
伴随着全球化時代的深入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并主导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本文探究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存再问题,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對我国的影响,从而为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区域经济OBOR TPP 一体化影响20世纪90年代已來,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再全球涌现,这种趋势推进之迅速,合作之深入,内容之广泛,机制之灵活,形式之多样,是前所未有的。
面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应当立足於基本国情,再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時需要慎重考虑、充分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對我国所造成的利害关系。
中国积极地参与各种区域经济合作,将会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发展空间。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尚未取得明确而一致的说法,因为其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复杂,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演变其内涵否断发生变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某一地理区域内或区域之间,各国或政治实体为实现彼此之间再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经济发展中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相互间的经济与发展,而达成的取消有关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而协调产业、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相应建立超越国家的组织机构的过程。
二、中国参与和关注的区域经济合作1.一带一路(O B O R)。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OBOR),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并借以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RCEP 对中 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RCEP 对中 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d1d70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b.png)
RCEP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RCEP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参加,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 15 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RCEP 的签署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一、RCEP 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1、扩大贸易规模RCEP 生效后,区域内 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
这将极大地促进中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扩大贸易规模。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能够凭借自身强大的制造业优势,进一步扩大出口,尤其是在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等领域。
同时,关税的降低也将降低进口成本,丰富国内市场供应,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优化产业结构RCEP 成员国在产业结构上存在差异,互补性较强。
中国可以借助与其他成员国的合作,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一方面,中国可以向一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成员国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国内产业升级腾出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来自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的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3、促进投资增长RCEP 采用了负面清单的投资准入模式,提高了投资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这将吸引更多成员国的企业加大对中国的投资,特别是在高端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
同时,中国企业也能够更便利地在其他成员国投资设厂,拓展海外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链的全球布局。
4、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RCEP 的签署有助于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通过深化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这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5、提升服务贸易水平RCEP 在服务贸易领域做出了高水平的开放承诺,涵盖了金融、电信、教育、医疗等多个重要领域。
区域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政策建议
![区域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政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3a93af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f.png)
区域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政策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一领域里的表现备受关注。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逐渐放开贸易限制和开放国际投资,这为国家相互交往和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无限可能。
同样,区域一体化也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区域一体化是指一种关于如何让邻近的各国在不牺牲各自主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以实现共同发展的新型经济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相互经济依存度和交流就会逐渐加深,最终目的是形成一个对各自国家和地区都有益的整体经济体系。
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各国之间要协调自身利益和发展战略,以实现共同繁荣和稳定。
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像欧共体、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和美洲自由贸易区(NAFTA)等都是区域一体化的代表。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也对区域一体化作出了努力,通过金融(特别是资本)动员,促进了区域间贸易的开展和资本流动。
如此一来,区域一体化就成了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国际化的角度出发,区域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扩大了市场,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性。
区域一体化可以将区域内的市场整合在一个平台上,打破国境壁垒和贸易壁垒,使各国之间的流通、分工和汇合更加流畅,从而扩展市场需求,促进国内外贸易的平衡和发展。
二、扩大了中国贸易的范围和渠道。
开放市场、减少贸易壁垒、增加贸易管道会促进海外扩张、降低海外投资风险,对开拓国际市场和巩固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三、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
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不仅市场的开放和贸易管道的拓展,资本、技术等资源的跨界投放和流转也有了更好的实现,从而丰富了企业和国家的生产资源和条件,使得资源得到了最优的配置、创造最大的价值。
四、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
课程:国际贸易
专业:国际工商管理
年级:14级
姓名:江新周
学号:1469001005
时间:2016年12月21日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
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
一、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的程度和广度明显增强,中国沿边地区与毗邻周边国家的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
因此,对于本选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明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正文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内学者大多通过比较分析,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或形式
进行概括总结,诸如欧盟、东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日本的雁行模式、美国的亚太扇形模式等。
(1)张纪康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区域一体化形成中相应的实质基础及其形式,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实现形式归结为四种一是市场导向和政策导向相结合的一体化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二是市
场导向型的一体化,分为欧盟和没有正式协议的市场导向型一体化,如东亚地区各国三是政策导向型一体化分为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双边一体化协议如墨西哥、智利,并在对比分析中进行了条总结。
文章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出发,探讨和分祈了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形式,即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认为自由贸易区是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提出南二匕型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
(2)汤碧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动力机制入手,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为制度导向一体化和市场导向一体化是从对外联系程度看,又可分为封闭型一体化和开放型一体化。
现实中,欧盟是制度导向和封闭一体化的典型而则体现为市场导向和开放一体化。
(二)、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分析
(1)上海经济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可行性
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的形式将是建立在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基础上的上海合作组织统一经济空间。
上合组织促进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理论中,认为推进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应该成为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要战略选择。
但龚新蜀,刘庆岩从上合组织框架下经济合作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入手,认为由于各成员国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贸易依存度不高并且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相互投资,导致各成员国的经济合作具有一定难度。
应通过加强机制化建设,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以局部带动整体,加强经贸合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实力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促进投资多元化发展等四种途径来推进上合组织的经济合作。
(2)中国一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陈裴对东盟区域贸易合作的贸易效应进行了事后研究,研究结果是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在扩大区域贸易合作方面作用有限。
邱丹阳,运
用地缘经济学理论,认为中国正在实施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开展强势经济外交是实施和平崛起战略的主要手段,的构筑在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中处于优先地位,发挥着相当程度的溢出效应。
机构性制度推进使得建立自由贸易区中央协调机构类似于欧盟“总部”一样的制度需求出现,中国应抓住这样一个机遇。
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展、前景和新格局,作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力量,其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它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区内贸易的扩大,产业内分工与贸易的增强,以及对区内外投资的吸引。
中国应进一步调整参与战略首先,应积极调整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和优先顺序其次,应认真借鉴全球区域贸易自由化的经验,选择中国的发展模式。
(三)、中国沿边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1.地缘特殊性
中国沿边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在“一线跨两国”①中突破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边界所形成的多种经济区域圈层。
在全球日益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下,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安全扩展到能源、金融、环境等各方面。
中国沿边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实现边境区域由安全防御功能为主向经济功能为主转化,以形成跨国次区域范围内的经济集聚和加速边境城市的发展为目标,②推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长远协调发展。
2.发展不对称性
中国沿边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程度具有时间“不对称性”。
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一方面是基于沿边地区边境经贸合作不同
形式发展起来的,并在时机和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转化和演进另一方面,往往由于毗邻国家政治、经济的动荡和限制而使得进程延迟或滞后,使得跨境经济合作协议框架下的建设进度出现了“不对称性”。
3.产业反向梯度转移性
中国沿边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实现产业的反向梯度转移为目的。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迅速流动,以及全球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产业国际化程度的加强和产业转移进程的加快,沿边地区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以传统的边境贸易实现“走出去”发展战略为跳板,力求实现将优势互补和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条延伸到境外,达到产业反向梯度转移的目的。
4.弓矢态势性
沿边地区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范围形成“弓矢态势”。
中国沿边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以边境城市为“箭头”,以边境口岸带为“弓背”,通过利用毗邻国家的资源和市场形成“弓弦”网络,充分实现木国企业的对外战略。
此外,沿边地区通过边境贸易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区等多种形式,带动边境地区外贸、加工、金融、投资、运输、物流、通信等各方面的发展,从而推动边境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
(四)经济影响
1.静态经济影响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关税同盟内部取消关税,实行自由贸易后,关
税同盟内某成员国国内成本高的产品被同盟内其它成员国成本低的
产品所替代,从成员国进口产品,创造了过去不发生的那部分新的贸易。
会带来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和社会福利效应。
2.动态经济影响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是指关税同盟对成员国就业、产出、国民收入、国际`收支和物价水平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动态效应主要包括规模经济效应、竞争效应和投资效应。
(五)发展前景
1.SWOT战略分析
(1)优势因素分析
1、中国沿边地区地缘优势明显;
2、中国沿边地区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3、中国沿边地区对外贸易增长势头良好。
(2)劣势因素分析
1、中国沿边地区经济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
2、中国沿边地区直接外商投资整体水平较低;
3、中国沿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有差距;
4、中国边境口岸对外开放和口岸经济发展巫需纵深发展。
(3)机遇因素分析
1、世界经济在曲折中继续复苏,中国经济仍然看好;
2、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沿边各省区相关政策扶持力度;
3、中国对外贸易战略和政策进一步调整和深化。
(4)挑战因素分析
1、后危机时代中国沿边地区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有不利影响;
2、地缘政治经济对中国沿边地区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利影响;
3、中国能源安全与周边国家之间冲突与矛盾。
通过SWOT战略分析,我们可以预测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