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_图文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13cd30c65a8102d277a22fa5.png)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 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 步确立,从而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 强、人民富裕,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 展进步奠定制度基础。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议题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
工业革命 (机器化大生产)
17世纪中叶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双半”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工人阶级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他们同先进的生 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成为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2)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 和最终目标,同时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使命。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 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 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 主人。
改革开放 民富国强
改革开放 民富国强
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振兴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 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 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半封建: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 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政治生活》课件: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政治生活》课件:历史和人民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fd0da507a300a6c30c229f84.png)
1、有人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自封的, 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观点 2、材料二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A.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B.共产党自身条件决定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锤子、镰刀 红色象 象征中国共产党 代表工人和 征革命 是中国工人阶级 农民的劳动 工具 的先锋队,代表
——科学执政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 国 共 产 党 执 政
地位的确立 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现实意义 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民主执政 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 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拓展练习: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取决 于我们党,这是因为 A.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 锋队
靠什么执政
基本方式 地位 科学执政是前提 民主执政是本质 依法执政是保障
关 系
科学执政
依法执政
要求 前提
民主执政
•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于2008年2月25至27日 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 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 革方案》,同意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 2008年3月5日---18日召开第十一届全国人大 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 案》。
思考:
1、什么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及它们 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科学执政 含 义
遵循执政规律、 建设规律、社 会发展规律, 实现科学领导
民主执政
坚持为人民执 政、靠人民执 政,支持和保 证人民当家作 为谁执政 主
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分类汇编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部编版必修
![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分类汇编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部编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b3a8cd5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9.png)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单选题1.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①→④→②→③【答案】A【解析】③: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主以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故③排第一位。
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故①排第二位。
④:1921年,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故④排第三位。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故②排第四位。
本题的正确顺序是③→①→④→②。
故本题选A。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奋战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高一政治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高一政治历史和人民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be26a843804d2b160b4ec02e.png)
•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坚持执政为民。 从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来看,这 体现了( ) A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 方略 B依法行政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标 C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D各级政府是党组织的常设机构
自动点胶机 自动点胶机
iyh05kze
子来,便深深埋头,唐静轩但见她双髻乌黑美丽,略看了眼,明柯抬头同他打招呼,他目光便从宝音头上移开,也向明柯颔首答礼,领着那陌生 公子还往里面走,至蝶宵华案前,略加示意,巡案急忙看座,让他们坐在了蝶宵华和刘晨寂旁边。那位陌生公子脚步刚踏进这扇门,蝶宵华和刘 晨寂的颜色,已如阳光一般照亮了他的脸,但他还有意志力克制自己,像个颇为奸滑的酒鬼,从美酒面前溜开眼,打量一下室中还有什么下酒菜。 他第一眼看着澹台以,第二眼,看了看宝音的双髻,以及她衣领上露出来的纤弱的后脖颈。澹台以接触到他的目光,情不自禁厌恶的缩了一下, 觉得像被毛毛虫碰到了身子上。这人长得也不算差,但目光里的意味,不知为什么,出奇的令人讨厌。此人跟唐静轩能是什么关系?澹台以心想, 唐静轩算得洁身自好,从没有跟这样的人把臂同游!事实上,唐静轩根本不想跟此人把臂同游,只却不过他爷爷的意思。他爷爷,唐太守,不久 前忽然听说当今太后非常宠爱的一位王爷,最近要被封到锦城,为了年前诸事纷杂,朝廷不欲多生事端,故未发公报,预备留待过了年再发,王 爷的行府,也是年后会发令锦城动工,明年夏天之前得建好,那时王爷必须得离京住在锦城来。这还是宫里相熟的公公,私下给唐太守透了口信, 叫他准备准备吧。准备„„怎么准备?太守本来是锦城最高长官,王爷一封过来,虽不夺取冶事权,但以此地为食邑,相当于派下来一个土皇帝。 太守从原来的“天高皇帝远”,一下子变成有个小皇帝呆在身边,那滋味是不同的!从前很多可以自己决断的,恐怕就不能自己决断了;很多可 以自己享受的,恐怕就不能自己享受了,万一哪天不小心触怒王爷,给王爷抓着小辫子,说不定就遭大殃„„太守失眠了一夜,第二天便修书苦 求那位公公,有什么法子没有?譬如让王爷觉得锦城太糟糕了,主动要求不来锦城之类的?锦城跟京城,有那么点儿距离,公公的信来了后,唐 太守伤一会儿神,再发信给他,他接到信,恐怕也得伤一会儿神,才能发回信,一来一回,是需要一些日子的。唐太守捺下性子等着,一边还动 用本族力量,看有谁知道内情、能说上什么话儿的没有。结果传回来的内情纷纷纭纭,有说七王爷身体不好,受不了京中的气候,必须出来静养 的;有说七王爷犯了点儿神经病,跟京中很多人不合,还不如躲出来的;有说七王爷就这性子,今天说要来锦城?去年他还说要去南疆呢!别理 他。甚至还有说七王爷向来有断袖之癖,京里都闹遍了,说不定是想出来开辟新战场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要说准主意?可是一个都没有。 唐太守觉着还是等京中公公的回信靠谱。等啊等的,太守府终于等来一人,说带了公公的回信。唐太守一见这人,也跟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b93b30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1.png)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说课稿一、教材背景介绍1.1 教材概述《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与人民选择的关系,认识历史的选择性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价值选择能力。
1.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关系;•掌握历史的选择性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价值选择能力。
二、教学重点•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关系;•历史的选择性和发展规律。
三、教学内容3.1 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关系历史与人民选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历史是过去发生事件的纪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他们通过选择和决策改变历史的进程。
历史的发展与人民的选择息息相关,人民的选择会对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3.1.1 历史与人民的互动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人民的选择而改变。
人民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决策,影响着历史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做出的伟大选择,它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2 历史对人民的影响历史对人民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以帮助人民更好地进行选择。
同时,历史中的一些事件对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也会起到重要的影响。
3.2 历史的选择性和发展规律历史具有选择性,并且存在一定的发展规律。
理解历史的选择性和发展规律,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对于我们认识和改变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3.2.1 历史的选择性历史的选择性表现在历史事件的不可逆性和不可再现性上。
一旦历史事件发生,就无法改变和抹去,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历史的选择性,学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3.2.2 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历史的发展是辩证的、曲折的、螺旋式的,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bbe2225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8.png)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 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揭示了 中国最广大人民在长期探索、 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 的历史真理。
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是历 史和人民的选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①思想指导: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成立 ②阶级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的背 ③斗争需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两个根本
第一单元:中国共产的领导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知识体系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前 各种政治力量
知识体系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国情 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 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
《辛丑条约》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
①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
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意义: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
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1949 1953
1978
1952 1954 1956
1966
1976
3.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1)成就: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正常进程。
原因
➢ 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 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高一政治教案: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高一政治教案:历史和人民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e7bf995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1.png)
【导语】⽆忧考为⼤家整理了⾼中各科知识点教案,让同学们明确教学⽬标,有针对性的学习。
以下是《⾼⼀政治教案:历史和⼈民的选择》,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政治教案:历史和⼈民的选择 【学习⽬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理解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了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学习重难点】 .理解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前置性补偿】 1、⼈民代表⼤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及其表现 2、⼈民代表⼤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3、为什么说⼈民代表⼤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新知探究】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 (1)性质: (2)宗旨: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3、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三种执政⽅式的含义 (1)科学执政: (2)民主执政: (3)依法执政: 2、三种执政⽅式的关系: 【判断正误】 1、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是⼀回事。
() 2、依法执政就是为⼈民执政,靠⼈民执政,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式() 3、民主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纵览全局,协调各⽅⾯的领导核⼼作⽤。
() 4、⽀持⼈民依法履⾏职能,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体现。
() 5、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并由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 【形成性检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封的,⽽是由其⾃⾝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的⽃争过程中确⽴起来的。
据此回答1——2题。
1、“⾃⾝条件”是指()A、它的指导思想B、它的执政地位C、它的严格的组织纪律 D、它的⼯⼈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2、“共产党是为民族、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决⽆私利可图。
”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的政党 B、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全意为⼈民服务 C、⼯⼈阶级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是⼀致的 D、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式和执政⽅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9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9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bb6a23d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8.png)
第九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课标要求: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明确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结论。
科学精神:明确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评析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各种政治力量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基本国情内容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地位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主要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2.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1)中国人民的抗争: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资产阶级(进步力量,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提醒]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历史成果①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历史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提醒]在近代,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指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38bdf5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a.png)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体会人民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3.理解历史是客观发展的规律,能够识别历史的主客观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人民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历史的主客观因素的识别。
三、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学生“什么是历史?历史是如何产生的?”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概念和形成过程,借此引出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
2.讲解(30分钟)•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史上重要事件的过程,如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从中体会到历史是人民拼搏与奋斗方前进的过程。
历史是由人民的选择和行动构成的,各个时期人民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通过分别介绍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区别,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是客观发展的规律。
•历史的主客观因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确定事件的主客观因素,加深学生对不同因素的认识和理解。
3.练习(3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历史事件和名人事迹,让学生进行归类、分析和描述,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4.小结(10分钟)通过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人民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定义和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到历史是人民选择的结果。
通过介绍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是客观发展的规律。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确定事件的主客观因素,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在导入环节,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尝试回答,达到引入课题的目的。
2.在讲解环节,要注意语言准确、通俗易懂,尽量减少生僻词的使用。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def34f2d7cd184254a353502.png)
学情分析:
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提升:
(1)这三个镜头分别反映了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三种基本政治力量的状况。(2)一方面,联系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实践证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软弱性而导致革命的不彻底性,也不能担当起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斗争,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
学生: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智慧和能力。
学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学生:启示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规律总结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学生对这一框题的内容有所接触,但仅仅处于自发状态,不能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从能力方面看,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开始留意的关心身边的社会生活.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用学科本质问题驱动教学设计)
------问题与情景、阅读与思维、引导与互动、练习与反馈
老师:事实胜于雄辩,同学们能否举出一些具体事实来印证一下你的结论?
高中思想政治总复习及答案9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高中思想政治总复习及答案9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8b18a1d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0.png)
考点规范练9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选择题1.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
”这说明()①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②认清革命对象就能实现中国革命前途的转变③认清中国当时的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要求我们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2.如果请你参与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主题的纪录片摄制,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光辉历程,你重点描述的内容不包括()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答案:D3.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下列对这一科学论断理解正确的有()①这一论断正确把握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②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是要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步减少④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新发展理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这一论断正确把握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①正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新发展理念,④正确;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②错误;“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步减少”的表述不符合事实,③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政治历史和人民的选择6.1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党的性质、宗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
3、联系历史和现实分析说明中共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
(二)能力目标1、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的比较、鉴别能力。
2、领会创新精神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创新能力。
3、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中共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对党的认识升华,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学习重点、难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一、新中国诞生前夕政治力量的较量(阅读材料回答探究与共享)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决定的①性质:②宗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1)(2)(3)三、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2、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及三者间的联系(1)含义①科学执政②民主执政③依法执政(2)三者联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体现出来,又要靠来保证实现。
(3)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的领导核心作用。
【知识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自近代以来,中国产生了许多政党,有的主张革命,有的主张改良,但在实际斗争中都一一失败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告诉我们()①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选择②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政党④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上述歌词反映的事实证明了①党的领导是关系到我国国家队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②党具有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职能③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④党带领我们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①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② 世界无产阶级的先锋队③ 中国人民的先锋队④ 中华民族的先锋队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C.① ③ ④ D.②③ ④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C.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D.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5、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把它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因为()A.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B.中共中央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C.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D.解决了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切问题6、"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
"这充分说明()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④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建设工程问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果断措施,切实清理偿还拖欠农民工工资。
党中央之所以高度重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③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④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8、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党中央十分重视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这表明①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②腐败现象同党的性质、宗旨是不相符的③中国共产党正在切实改善党的领导④中国共产党正在努力恢复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③④9、胡锦涛指出:"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的惟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C.共产党员不应追求个人利益D.每个党员都是大公无私的10、下面对依法执政理解正确的是()A.依法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B.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C.依法执政就是依法也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D.依法执政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11、下列关于依法执政的说法正确的是()A.依法执政就是依法行政B.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C. 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有本质区别D. 依法执政表明中国共产党直接履行行政权12、我党之所以强调科学执政,根本原因在于()A.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B. 变化莫测的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C. 党内腐败问题严重,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需要D.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3、关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互为条件和前提②依法执政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保证③要实现科学执政,就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为前提④要做到科学执政,必须充分发扬民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4、在我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党中央提出方针、政策,国务院拟定实施方案,全国政协讨论,予以修改、完善,全国人大审议,最后全国人大做出决议。
这说明A.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B.党中央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党中央的执行机关C.党提出的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的决定上升为国家意志D.共产党领导国家政权,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是行使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二、简答题:6、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决定》明确提出党的基本执政方式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决定》是我党历史上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
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1)怎样才能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2)三种执政的关系怎样?2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根据所学的政治常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6分)(2)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6分(1)科学执政,就是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按照科学的办法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民主执政,就是让广大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执政就是遵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使法律成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权威。
(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伟大转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坚持科学执政,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可以保证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避免倒退或失误;其次,坚持民主执政,可以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使国家政权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三,坚持依法执政能够保证国家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保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参考答案1.A2. C3.B4.A5.C6、(1)怎样才能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答: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2)三种执政方式的关系怎样?答: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实现。
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