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字形推断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学生能够推断出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讲练议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文言实词的把握对文言文阅读至关重要,如果能把一篇文言文中的实词全部疏通的话,那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百分之七八十。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呢?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诵读,形成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我们要多做积累,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库。

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有一些能帮助我们判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一)完成练习,探究方法1.安排学生分组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一)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A.以勇力事鲁庄公事:侍奉B.乃献遂邑之地以和和:和平C.北面就群臣之位就:靠近,引申为“回到”D.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亡:丢失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胁迫君其图之考虑曹沫投其匕首丢下桓公怒,欲倍其约通“背”,背叛(二)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

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

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

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实词推断方法。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

3.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文言文实词推断的相关案例。

2. 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实词推断的重要性。

2. 讲解实词推断方法:a. 语境分析法:根据句子结构和上下文来推断实词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实词意义。

c. 邻字帮助法:通过邻近字的含义来推断实词意义。

d. 成语联想法:运用成语中的实词意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意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答练习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实词推断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语境、语法、邻字和成语的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词推断方法、分析实例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要加强练习,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古代文化知识:讲解古代职官、地理、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实词。

2. 介绍古代诗词:通过学习古代诗词,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文言文素养。

七、教学实践1. 安排文言文阅读课:让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运用所学实词推断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 组织文言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言文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积累实词。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猜一猜迨诸父异爨,东西多置小门。

二、话说实词不论是理解文言文内容,还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判断上,因而掌握实词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要正确理解和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三、方法探究(一)课文求义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经典例句1——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

提示:(《寡人之于国也》)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口技》中的“曳屋许许声”及《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弃甲曳兵而走”等句就可解为“拖、拉”的意思。

经典例句2——帝闻嘉叹,欲官之,以老辞。

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提示:(《六国论》)先根据语境“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说明郑氏家族不可能是获罪了,那么此处的“完”就不应该是结束,完蛋之类了,再联想教材《六国论》中“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是“保全”的意思,正与语境相合。

(二)成语印证法即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经典例句3——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①,善才绳.之。

我们可联想成语“绳之以法”而推出其为“约束、制裁”经典例句4——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概述1.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意义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1.2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结合上下文语境利用词类活用规律参考成语、古籍等资料第二章:词类活用推断实词2.1 动词的活用动词的时态、语气、态态活用动词的宾语、补语、状语2.2 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的用法2.3 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的修饰语、宾语、补语第三章: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3.1 上下文语境的定义和作用上下文语境对实词推断的重要性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的方法3.2 具体语境下的实词推断实例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分析不同语境下的实词推断技巧第四章:成语、古籍参考推断实词4.1 成语对实词推断的启示成语中的实词含义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4.2 古籍对实词推断的参考价值古籍中的实词用法和含义利用古籍资料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第五章:综合练习与拓展5.1 综合练习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词推断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5.2 拓展阅读材料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阅读材料学生自主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第六章:词义引申与转移推断实词6.1 词义引申的概念解释词义引申的含义和特点强调词义引申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应用6.2 常见词义引申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词义引申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词义引申的推断方法第七章:反义词、同义词推断实词7.1 反义词在实词推断中的应用解释反义词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反义词推断实词7.2 同义词在实词推断中的应用解释同义词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同义词推断实词第八章:通假字、异体字推断实词8.1 通假字的概念和特点解释通假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强调通假字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重要性8.2 异体字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异体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强调异体字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重要性第九章:词序、成分省略与实词推断9.1 词序变化对实词推断的影响解释词序变化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词序变化推断实词9.2 成分省略对实词推断的影响解释成分省略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成分省略推断实词第十章:文言文实词推断实践与应用10.1 实践题目设计与分析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词推断题目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培养其文言文阅读能力10.2 应用拓展与讨论鼓励学生将实词推断方法应用于课外文言文阅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词推断的心得与经验第十一章:文言文实词推断策略与技巧11.1 实词推断的策略介绍常见的实词推断策略,如语境分析、语法分析等强调策略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11.2 实词推断的技巧介绍一些实用的实词推断技巧,如联想记忆、词根词缀分析等强调技巧的实际运用和效果第十二章: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与评估12.1 实词推断练习设计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词推断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评估和反馈12.2 实词推断评估方法介绍一些评估实词推断能力的方法,如答题正确率、解题思路等强调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第十三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案例分析13.1 实词推断案例选取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实词推断方法和策略13.2 实词推断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享实词推断的心得和经验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实词推断能力第十四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与实施14.1 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强调培养学生实词推断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14.2 教学过程实施设计具体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等第十五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反思与改进15.1 教学反思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改进的空间15.2 教学改进策略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策略强调持续改进教学,提高学生文言文实词推断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教学教案,包括实词推断的意义、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2.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a.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线索推断实词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句子结构、词性等信息推断实词。
c. 常识运用法:运用生活常识、历史知识等推断实词。
d. 词义引申法:根据实词的本义,推断其在文中的引申义。
3. 典型例句分析:分析含有实词的典型例句,讲解实词推断的过程和方法。
十四、教学反馈
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告诉他们他们在文言文实词推断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努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十五、教学资源补充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可以提供一些补充材料,如相关的文章、视频、练习题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言文实词推断的知识和方法,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经验。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 总结讲解:总结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强调灵活运用。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学生在实词推断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在后续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词推断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他们在学习文言文实词推断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
十二、教学改进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适合学生的水平。
2.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针对他们在实词推断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
3. 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实词推断方法,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方法二:结构互解法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的
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相
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
确解释。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隆庆时,绍兴岑(cén)郡候有姬方娠(shēn).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zhāng)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讨论、回答
在解题基础上归纳方法
朗读短文
讨论、回答
在解题基础上归纳方法
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探究
在解题基础上尝试归纳方法
学生思考探究
在解题基础上尝试归纳法
学生思考探究
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权:暂管
课题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日期
2014-5-27
课时

课型
探究式




知识目标:掌握准确把握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感悟汉字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掌握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具媒体
多媒体
板书
设计
一、字形推断法
二、结构互解法
思考、回答
在解题基础上归纳方法
在解题基础上尝试归纳方法
学生思考探究
在解题基础上尝试归纳方法
②薄而观之
③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实词推断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推断方法,自主解读文言文。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常见实词推断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3. 实词推断在阅读文言文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实词推断方法准确理解文言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推断的定义、方法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讲解实词推断方法:a.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推断词义。

c. 词义引申法:根据词的本义推断其在文中的引申义。

d. 词义推测法:根据常识、成语等推断词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词推断在阅读文言文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解读一篇文言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实词推断方法的运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2.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应提供充足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供参考)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供参考)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三、课时安排:3课时第1、2课时一、考点阐释“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

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2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

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

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二、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一)字形推断法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 ”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

“攴(pū) ”与敲击有关;【推断练习】(1)刑天舞干戚形旁为戈,意思为一种兵器(斧子)(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4)径造庐访成形旁为走意思为到会意字也可用此方法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推断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推断法。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实例: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段落。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实词推断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论知识:介绍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如上下文推断、成语推断、语法推断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推断法进行实词推断。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推断法,对给定的文言文段落进行实词推断。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实词推断法的要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运用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实词推断能力。

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还要注重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运用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现代汉语和文言文在实词用法上的差异,加深对文言实词推断的理解。

2. 文化讲解:讲解文言实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七、教学实践: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案例,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2. 课堂展示:让学生选取一个文言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实词推断法进行推断。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阅读文言文的实词推断情况,评估学习效果。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运用推断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论讲解和例句分析。

2. 练习材料:含有文言实词的句子或段落。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什么是文言实词推断法?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它?第二环节:理论讲解(15分钟)1. 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法的定义和原理。

2. 介绍文言实词推断法的几种常用方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语法推断法、成语推断法等。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20分钟)1. 呈现典型例句,引导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进行分析和解答。

2. 讲解例句中的实词推断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推断方法。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15分钟)1. 发放练习材料,让学生独立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进行解答。

2. 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第五环节: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文言实词推断法及其运用。

2.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文言文时,积极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的能力。

关注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的反馈,及时解答疑问,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解和运用。

2. 评价方法:a.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解题能力和推断过程。

b.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协作能力。

文言实词推断识记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识记教案

《利用字形推断识记文言文实词词义》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借助字形进行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

2.分类识记120个实词以外的,高考卷中经常出现的十个实词的常见词义。

教学重点:掌握借助字形推断词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字形与词义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PPT课件、讲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朱熹先生曾经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书需要灵动的思维,高三复习也是这样。

前一阶段,我们通过识记、练习系统学习了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

现在大家已经能够大致读懂文言文。

但是,我们在考试“过招”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些熟悉的陌生面孔——经常出现,却不在重点掌握的实词之列的词。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拦路虎。

二、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借助字形进行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

2.分类识记120个实词以外的,高考卷中经常出现的十个实词的常见词义。

三、讲授新课1.通过分析金文、小篆、楷书的字形说明“走”的本义是“跑”,而不是走。

从而得出启发:可以根据汉字形体推断和识记实词词义。

现代我们能见到的百分之八十都是形声字。

形声字的形旁体现了词义的大类。

2.讲一个笑话,明确“琵琶”和“枇杷”都是形声字。

“枇杷”从木,所以和植物有关,而“琵琶”从珡,所以和乐器有关。

3.“糸”为象形字,简化为“纟”。

本义它为“蚕丝”。

凡由“糸”组成的字大都与“丝”及“织”的行为有关。

课内相关句子:(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组:绳子(2)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栓住人从高处往下放(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缦:丝织品练习考卷中相关的句子:(1)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85)缗: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也指成串的钱,一千文为一缗。

(2)甫十岁孤,故吏归千缣賵之,已能让不受。

(河北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缣:双丝的细绢。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方法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文言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语境推断法: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义。

3.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地位,推断其意义。

4. 联想推断法:联系已知词语的意义,推断未知词语的意义。

5. 字形推断法:通过词语的字形特点,推断其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论和实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运用推断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讲解语境推断法:分析典型例句,讲解如何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意义。

3. 讲解语法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讲解如何根据词语的语法地位推断其意义。

4. 讲解联想推断法:分析典型例句,讲解如何联系已知词语意义推断未知词语意义。

5. 讲解字形推断法:分析典型例句,讲解如何通过词语的字形特点推断其意义。

6. 实践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词推断。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8.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在阅读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9.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准确性和解题思路。

3. 小组讨论效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难点:如何准确运用推断方法理解实词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一篇文言文,让学生找出其中不理解的实词,引出文言文实词推断的话题。

2.推断方法讲解
(1)字形推断法: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推断实词的含义。

(2)语境推断法: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的含义。

(3)语法推断法:根据实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推断其词性和含义。

(4)联想推断法:通过联想已学过的文言文或成语中的实词含义来推断。

3.实例演练
选取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推断方法推断实词的含义,并进行讲解和分析。

4.巩固练习
布置一些文言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理解文章中的实词含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5.归纳总结
总结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在阅读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推断。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学对象:高中语文教学时长: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运用所学的推断方法,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3.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文言文材料,包含有一定难度的实词。

2. 学生准备课本和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在学习文言文时,遇到过哪些难以理解的实词?又是如何解决的呢?”二、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包括:a. 根据上下文线索推断b. 运用常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推断c. 利用词缀和词尾变化推断d. 比较和对照常用词义推断2. 举例讲解每种方法的运用和效果。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推断方法,解决文言实词的含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练习与反馈(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文言实词的推断。

2.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反馈和解答疑问。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所学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和技巧。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3. 教师给出建议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他们对所学生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实践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段含有较多未知实词的文言文段落,要求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和推断。

2.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词推断任务。

3. 各小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七、拓展与深化(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应用于其他文言文材料?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讨论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教学设计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教学设计
准确推断文言实词含义,提高文言翻译题解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
难 点
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教 法
归纳法练习法 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约5分)
给上次考试中文言翻译题的典型答案评分,分析失分原因,导入新课。
让学生意识到准确翻译文言实词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约25分)
一.方法一
课 题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课 时
1课时




1.让学生掌握字形推断等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和文言翻译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
2.在探究-归纳-运用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对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梳理整合从而探究规律的学习方法。
3.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重 点
语境
字形
迁移
结构
1.探究方法
隆庆时,绍兴岑(cén)郡候有姬方娠(shēn),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几,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冯梦龙《古今谭概》)
问题:你能推断出“弄璋”和“弄瓦”的意思吗?
2.方法归纳:迁移推断法
3.方法试用
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学会运用“字形推断法”。
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学习从实例中探究规律。
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学会运用“迁移推断法”。
四.方法四
1.方法探究
想一想:下列句子结构有何特点?句内的加点词语有何联系?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篇一:文言实词字形推断法教学设计】学苑杯大赛教学设计【篇二: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篇三:文言实词推断五法教学设计】文言实词推断五法教学设计1、探究几种常见的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

2、灵活使用所学习的推断方法,学会实词推断。

掌握实词推断的几种常见方法;能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课前预习为主,这些知识学习难度不大,在涉及时作简单说明)1、会意字和形声字相关知识2、汉语语法知识相关知识《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有两种考查形式:1、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2、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即积累与答题技巧并重。

(课下预习课堂讨论,师生共同探究)一、方法一借助语境例: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

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褒或贬义)词。

练习: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解释?绐?的含义欺骗2、判断解释是否正确b 吏误收(周)访,访奋击收者收:收留(2013年广东卷)题中?周访?为人名,判断?收?的含义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应该为逮捕拘押二、方法二借助字形籴:买进粮食;粜:卖出粮食练习: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释?畴?的意思田地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解释?组?的意思绳索3.生而眇者不识日解释?眇?的意思瞎,双目失明4.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和氏璧》解释?刖?的意思砍三、方法三借(词组)助结构分析例:1、文过饰非2、前倨后恭你能推断出?文? 及?倨?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文:掩饰;倨:傲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解释?奔?的意思飞奔的马追亡逐北解释?北?的意思逃跑溃败(的军队)练习: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解释?逸豫?的意思安逸享乐2、通五经,贯六艺解释?贯?的意思通晓3、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解释?攘?的意思排除四、方法四借助语法知识例:将军身披坚执锐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坚?解? 坚硬的盔甲 ?,?锐?解? 锐利的兵器 ?才能搭配。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语法结构、词义推测等手段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3. 学生能够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实践阅读推断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文言文阅读材料。

2. 相关文言实词推断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章:文言实词推断概述1.1 导入:介绍文言实词推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讲解:解释文言实词推断的概念和方法。

1.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1.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二章:上下文推断法2.1 导入:介绍上下文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2.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上下文线索推断实词含义。

2.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2.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三章:语法结构推断法3.1 导入:介绍语法结构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3.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语法结构推断实词含义。

3.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3.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四章:词义推测法4.1 导入:介绍词义推测法的原理和应用。

4.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词义推测实词含义。

4.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4.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五章:综合推断法5.1 导入:介绍综合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5.2 讲解:解释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推断方法推断实词含义。

5.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5.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练习推断的正确率。

3. 学生对文言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词类活用推断法6.1 导入:介绍词类活用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3. 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a. 语境分析法b. 语法分析法c. 联想推断法d. 词义辨析法3. 实例分析与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a. 语境分析法:通过分析句子中的其他词语,推断实词的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实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推断其意义。

c. 联想推断法:根据实词的常见搭配和用法,推断其在文中的意义。

d. 词义辨析法:通过对实词的词义进行辨析,找出最符合语境的义项。

3. 实例分析: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词推断。

4. 练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片段,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词推断,并讨论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实词推断实例分析。

2. 文言文片段练习。

3. 参考资料:有关文言文实词推断的书籍和网络资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难度:中等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词推断,巩固知识点。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七、教学环境: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实例分析和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3.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便于拓展知识。

八、教学策略:1.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字形推断法教学设计
学苑杯大赛教学设计
课题《文言实词字形推断法》授课人李进进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掌握常见形旁的含义
过程与
方法
掌握结合语境根据字形推断字义的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简单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领会汉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从字形结构入手推断分析字义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字形合理推断出字义
教法与学法教法:1、学案与多媒体教学方式共同推进
2、合作探究法
学法:1、自主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咱们来做个猜字游戏,大家猜猜这几个字什么意思?可以进行小组论,一会找同学上前面写一下猜测结果。

从字形角度分析下面字的含义(ppt)
鑫:
森:
淼:
焱:
垚:
掱:
通过刚才的猜字义,大家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推断字义?字形,(板书:字形、字义)文言实词含义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字形推断法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学习文言文讲求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所以我们在根据字形推断字义的时候还要结合语境。

(板书:结合语境)在尝试这种方法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字形推断法?
二、新课内容
(一)字形推断法
【方法简析】字形推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解释字的本义。

【精要点拨】分析字形能说明字的本义,有助于我们去推断字的引申义或其他义项。

(二)猜一猜
我们先来看两个课内的例子,两个红色字体的字分别是什么意思?例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目字旁大多和眼睛有关,再根据“眄”的对象“庭柯”我们推断它是“看”的意思。

(看院子里的树,使脸上现出愉快神色。

眄:斜视,
教学过例子4.丰则贵籴,歉则贱粜,由是民得安其居业。

解析:我们来看这两个陌生的字,都是上下结构,上面一个入一个出,下面都是米字,米可能与粮食有关,入米,出米,联系句义,可推出是买入粮食和卖出粮食。

请同学代回原文检验。

刚才我们通过字形推断了字义,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类推实例
1: 隹(zhuī)----与鸟雀有关,请同学观看隹字的演变动画学生举例如:雕、雁、雀、雎鸠、雉鸡(像鸡的鸟)、雏(幼小的鸟)、
2:目-----与眼睛有关,请同学观看目字的演变动画
观看后请同学举例:盯、瞪、瞅、看、眨、虎视眈眈
刚才我们是先分析的偏旁部首,后举的字的例字,现在我们反过来试一试,推测这两组字可能与什么有关。

盕:
盄:
盋:
秠:
秫:
稰:
学生观看皿字底、禾字旁、演变动画进行推测
1用“皿”作偏旁的字大都与器具有关。

如:盆、盏、盘、盂、盒、
盕盀盃盄盋(生僻)
2用“禾”作偏旁的字大都与五谷有关。

教学
(三)练一练
下面我们做几个练习看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

1.对曰: 顷常言恶闻王臭。

王怒曰:“劓之。


解析:这个字左边是“鼻”,右边是“刀”,根据上文“不久前曾说讨厌闻到大王身上的气味”,推测它可能是“割掉鼻子”的意思。

2.“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


殍殣(piǎo jìn):指饿死的人。

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主探究,之后白板展示讨论结果。

自主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适时点拨。

(四)试一试
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我们来做几道高考题试一试
请看下面的例句,有牧人御众之才的牧是否可以解释为统治。

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6天津卷)
B.有牧人御众之才牧:统治
牧是会意字,一只手拿着鞭子正在赶一头牛,所以牧本意是放养牲畜,如果对象是人,自然可以引申为统治。

所以b选项正确。

4.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解析:学生仍是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解决这两道题。

爨字的构形,正反映了烧火煮食的形象。

上像两手持釜甑等灶具之形,中间几像灶门,下像两手持木柴添入火中,几个部件组合在一起,正是一幅烧火做饭的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