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平面语法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平面语法理论

在进行语法分析和语法研究时既要区分句法、语义、语用三个不同平面,又要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是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三个平面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三个平面理论”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1938年,美国符号学家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Morris)的符号学基础中指出,符号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syntactics),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semantics),研究符号与思维反映(客观方面)之间的关系;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符号与解释者(主观方面)之间的关系。1964年,莫里斯指出若把符号学的三种研究应用到语言学上就构成了语言学的三个方面: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在中国大陆,胡裕树(1981)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率先提出“必须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语法分析新思路。80年代中期以后,三个平面理论成为汉语语法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召开了多次学术讨论会,多位学者发表了论著,对三个平面理论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重要文献有:文炼(张斌)、胡附(胡裕树)《句子分析漫谈》(《中国语文》,1982年第1期)。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新疆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王维贤《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和《句法分析的三个平面与深层结构》、施关淦《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再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何伟渔《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学说》和《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研究述评》、史锡尧《论语法、语义、语用三结合进行语言研究》、邵敬敏《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的理论思考》、沈开木《语法、语义、语用的联系》、徐枢等《三个平面: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黄山语法修辞座谈会发言摘要》、范开泰《语法分析三个平面》、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复旦学报》1994年第5期)。邢福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小三角”和“三个平面”》(《华中师大学报》1994年第2期)。范晓的专著《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该书是探讨三个平面理论和方法,并用来研究汉语语法的第一部专著。1998年,袁晖、戴耀晶主编的《三个平面:汉语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语文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有个三个平面理论、方法和实践研究的主要论文29篇,基本可以窥见该理论的全貌。范晓《三维语法阐释》(2004)对三个平面理论进行了概括性总结

二、三个平面理论的主要内容

语法研究中的三个平面是指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的分析。

(一)句法平面

语法研究的句法平面,是指对短语或句子进行句法分析。包括句法结构、句法成分、句型、句法功能、句法中心、句法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1)句法结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成分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语法结构,它是从无数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来的。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包括定中结构和状中结构)、中补结构。

(2)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任何句法结构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成分构成的。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动语、中心语、独立语等,前八种既是短语成分也是句子成分,独立语不是短语成分,只是句子成分。

(3)句型:是句子的句法结构型式(或格局)。句型首先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单句下面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包括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动词谓语句下面还可以分为主-谓、主-状、谓、主-动-宾、主-动-补等句型;非主谓句包括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拟声词句等。

(4)句法功能:是指词与词的结合能力和词在句法结构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句法

功能表现为词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即“分布”)。包括在语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充当什么句法成分)、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实词跟另一些实词的组合能力、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包括虚词与什么实词组合,表示什么语法意义等)。

①不同的词类在句法功能上有对立,如汉语的形容词能作谓语,区别词、副词不能作谓语;区别词能作定语,副词不能作定语,动词主要用来作谓语或述语、能跟副词结合、一般不作主宾语;名词主要用来作主宾语、一般不跟副词结合、不作谓语或述语。②某些词意义近似而词性有别,如“突然”是形容词而“忽然”是副词“, 腐败”是形容词而“腐烂”是动词,”战争”是名词而“打仗”是动词,这些也是由于句法功能上存在着对立才决定了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词类。同样,短语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副词性短语等也是根据句法功能。

(5)句法中心:句法中心指句法结构的中心成分。一般认为,结构中的成分跟句法结构体的整体句法功能相同的是句法结构中心。就汉语而言,偏正结构(定中结构和状中结构) 的中心在中心语上,动宾(述宾)结构和中补(述补)结构的中心在述语上;但对于主谓结构、联合结构的中心如何分析,不同的语法理论有不同的见解。

(6)句法意义:句法平面的语法意义称为句法意义,是指词语与词语相结合组成句法结构后所产生的显层的关系意义。比如述宾结构有“支配—被支配”的意义,述补结构有“补充—被补充”的意义,定中结构有“限饰—被限饰”的意义,这些都是句法意义。

(二)语义平面

语法研究的语义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包括语义结构、语义成分、句模、语义功能、语义中心等方面的内容。

(1)语义结构:语义结构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义成分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的语法结构。语法中最基本的语义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动核结构,一种是名核结构。

动核结构(也可称“谓核结构”) ,它由动核及其联系的语义成分组成。动核结构可分为基干动核结构和扩展的动核结构。“张三看书”之类为基干动核结构,它由动核和动元组成;“张三上午在图书馆里看书”为扩展的动核结构,它由动核、动元和状元组成。动核结构是生成句子的基底结构。老师让学生扩词造句,实质上就是组成动核结构然后形成句子的。

名核结构由名核和名元组成,如“她的脾气、大象的鼻子、你对这事的看法”之类都属于名核结构。名核结构常常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生成句子时它也有重要的作用,如有些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必须是名核结构(光杆名词如果没有语境的帮助不能作主宾语),如“小王的腿坏了”、“我们要发扬优良的学风”、“我的祖国是伟大的祖国”等句子,如果破坏了名核结构,说成“腿坏了”、“我们要发扬学风”、“祖国是祖国”,都不能成立。

(2)语义成分:语义成分指语义结构的组成成分。任何语义结构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义成分组成。

①动核结构中的语义成分(格)

动核结构中的语义成分是有层级性的:第一层级是:动核、动元和状元。第二层级是:动核可分为动作核、经验核、性状核、关系核四类;动元可分为主事、客事、与事三类;状元可分为凭事、因事、境事三类。第三层级是:主事、客事、与事、凭事、因事、境事等可以再进行下位区分。

动核是动核结构的核心,是组成动核结构的必不可缺的、最关键的语义成分。动核在最小的静态主谓短语里处于谓语或谓语中心词的位置上。动核可分为动作核、经验核、性状核、关系核四类,也可分为一价动核、二价动核、三价动核三类。

动元是动核结构中的强制性语义成分,可分为主事、客事和与事。主事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活动、变化、性质、状态、关系等的主体,可分为施事、经事(心理、认知、经历、遭受等方面的经验者) 、系事(性状的系属者) 、起事(关系双方中的起方) 四个小类。客事指动词所联系着的客体动元,即动词作动核所支配的客体,可分为受事(动作的承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