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城镇化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
《包头市城镇化质量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范文
《包头市城镇化质量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其城镇化进程对区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包头市城镇化质量,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包头市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二、包头市城镇化质量实证分析1. 城镇化发展现状包头市作为内蒙古的重要工业城市,其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
然而,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均衡、城市规划滞后、环境污染等。
2. 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友好、城乡统筹等方面,对包头市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估。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对包头市城镇化质量进行量化分析。
3. 实证分析结果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包头市城镇化质量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环境友好和城乡统筹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中,环境污染、城市规划滞后、农村人口外流等问题较为突出。
三、包头市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包头市工业发展较快,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对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造成一定影响。
(2)城市规划滞后: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3)农村人口外流: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导致人口外流,城乡发展不均衡。
2. 原因分析(1)产业结构:包头市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2)政策支持:政府对城市规划和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不够,导致城市规划和农村发展滞后。
(3)教育资源不均: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农村人口外流。
四、对策研究1. 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1)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
(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技术,提高城市建设的环保水平。
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之一——内蒙古城镇化十年来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
l 3 . 4 6 个 百分点 ,平均 每年提高1 . 3 5 个 百分 点 ,而同期 内蒙古城镇化率提 高
化” 的理 念 , 城 镇 化作 为 “ 新 四化 ” 之
一
,
越 来 越受 到 各级 党 委 、 政 府领 导
了1 2 . 8 5 个百分点 ,平 均每 年提 高1 . 2 9
份( 除直辖 市外 ) 相 比, 内蒙古 比广东 、 辽宁 、 浙江 、 江苏 、 福建、 黑龙江分别低
1 0 . 6 4 、 6 . 6 2 、 6 . 1 1 、 4 . 6 9 、 1 . 5 6 和0 . 1 3 个百
年来 ,内蒙古 城镇化进 程稳 步推进 , 城镇化 率不断 提高 , 城市 基础设 施建
热 点 透视
国
内蒙古城镇化进程 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之一
内蒙古城镇化十年 来发展现状 、 存在 问题及 原 因
口 内 蒙古城 镇 化 研 究课 题 组
党 的十八 大报告 明确提 出“ 新 四
伐 ,已经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的 关键环节之一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重要基 础。要 引导城 镇化稳妥健
( 一) 城 镇 化 水平在 全 国排 名 靠 前 ,
但 发展 速 度 相 对较 慢
重
贵
庆
州
5 3 . O 3
4 0 . 2 2 3 3 . 7 8
青
宁 新
海
夏 疆
4 4 . 7 2
4 7 . 9 6 4 2 . 7 9
四 川
化 的质量水平, 从 中发现 问题 , 找 出制
地
广
比较 突 出 ,城 乡一 体化 进 程相 对 滞
内蒙古通辽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经验
通辽市虽与东北 地 区相邻 , 但从 经济发展 的角度 看 , 应
通辽地 区“ 十五” 开局时 以农 牧业 为 主导 , 业化水 平不高 。 工 在以大城 市为 重点 推进 城镇 化 , 乏工 业化 支撑 。另 一 方 缺 面, 无论从整个 自治区 , 还是东部四盟市来看 , 通辽市人 口均
1 城镇 化 是 工 业 化 发 展 的 必 然 结 果 , 镇 化 要 与工 业 化 . 城
、
结 合 地 区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实 际 , 持 走 分 散 式 的城 镇 坚
发展相适应。我们从 城市规 模 的角度 出发选取 城镇化 发展
化 之路
模式时 , 应考虑本地 区工业 发展的 现状和今 后发展 的趋 势。
: 3 .。全市城 镇化 进程 加快 , 成 了城 市 总体规 划和 4 56 6: 完
l 自治区级重点 镇 、5个 市级重 点镇总 体规划 编制 。累 0个 I
计新建城镇住 宅 3 5万 平方米 , 中经济 适用住 房 4 . 5 其 0 7万 平方 米 。农 村 牧 区砖 瓦 化 率 达 到 5 %。城 镇 化 率 达 到 9 3 %, 20 9 比 0 3年提高 6 4个百分 点 , ] 2 0 . C 比 00年 的 2 . % 1 24
集 镇为支点 , 以第二 、 第三产业聚集为依托 的城 镇群落 , 正在
科尔沁草原上崛起。
一
旗县城关 镇两个重 点 , 同时 , 抓好 一定基础条 件 、 产业特 色、 发展潜力的重 点建制镇 的发展 。注重 以园区建设聚集产业 ,
注重 以良好的环境聚集人 口, 注重以市场 聚集资金 。 J
地 区城镇化发展 的重点。另一 种观点 则认为 应把小 城镇作
《近二十年内蒙古城市化发展研究》范文
《近二十年内蒙古城市化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城市化进程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近二十年来,内蒙古城市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旨在通过对近二十年内蒙古城市化发展的研究,分析其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内蒙古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与历程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内蒙古城市化发展迅速。
从最初的以呼和浩特、包头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到如今形成了以呼包鄂城市群为龙头,其他城市协同发展的格局。
在这个过程中,内蒙古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城市群发展迅速,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三是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三、内蒙古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与特点1. 城市群发展迅速近二十年来,内蒙古形成了以呼包鄂为核心的城市群,以及乌海-包头-二连浩特等区域性城市群。
这些城市群的发展为内蒙古城市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内蒙古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内蒙古的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多个城市成为了重要的工业、农业和商贸中心,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内蒙古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虽然近二十年来内蒙古城市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城市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城市化进程滞后;二是城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部分城市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三是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城市规划和管理存在困难。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历史、地理、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五、对策与建议针对内蒙古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1. 优化城市群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七大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强调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内蒙古各地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三牧”基层基础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深入实施、强力推进。
经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使全区县域经济逐步发展壮大。
一、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五大特点截至2022年底,全区80个旗县(不含市辖区)人口达到1777.3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3.6%。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经济总量已占全区的“半壁江山”2022年,全区80个旗县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02.31亿元,占全区的56.3%,比2000年提高5.5个百分点,8年间年均增长超过20%,高于同期全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
其中,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旗县有12个,比上年增加7个,超50亿元的旗县有34个,比上年增加10个。
80个旗县的工业增加值达到1928.93亿元,占全区的59.7%,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占80个旗县生产总值的40.2%,比2000年和2007年分别提高5.2个和4个百分点。
80个旗县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6.95亿元,占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4.9%,比2000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亿元的有3个旗县,超5亿元的有12个旗县,超亿元的有54个旗县,分别比上年增加1个、7个和10个,在2022年第九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中:内蒙古有20个旗县(市)名列其中,占西部百强县市的1/5。
内蒙古人围的20个旗县(市)中有14个排在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前50名。
这20个旗县分别是:准格尔旗排名第2位、伊金霍洛旗排名第4位、鄂托克旗排名第10位、达拉特旗排名第14位、霍林郭勒市排名第15位、满洲里市排名第18位、托克托县排名第2l位、锡林浩特市排名第25位、达茂旗排名第26位、土默特左旗排名第3l位、阿拉善左旗排名第32位、乌审旗排名第33、土默特右旗排名第37位、和林县排名第40位、丰镇市排名第52位、乌拉特后旗排名第63位、鄂温克旗排名第66位、二连浩特市排名第69位、乌拉特前旗排名第88位、固阳县排名第98位,另外,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还跻身于第几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分列第37位和第54位。
内蒙古城镇化水平阶段性评价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2 7 F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9 4 5 (0 80 一O 9 一O 10 - 4 8 20 )5 0 8 3
一
、
城镇化一般理论
设、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及改善生态环境 ,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奋斗 目标,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同时对其区
城镇化的三个阶段, 内蒙古城镇化发展速度是处于城镇化快速
发展的阶段。城乡二元结构逐渐缩小 , 城镇化 由量变 向质变过 渡。内蒙古应该抓住这一契机 ,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向前发展。
2 内蒙古城镇化发展速度全国平均水平进程比较分析 .
由表 1 可知, 从发展历程来看, 19 在 90年第 四次人口普查
内古 镇水阶 性价 对 蒙城 化平段评 与 策
● 梁振 民 刘新智 冯维波 , ,
(. 1 重庆师 范大 学 地理科 学学院, 重庆 4 0 4  ̄. 00 7 2 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 学院, 重庆 4 0 1 ) 0 75
摘
要: 城镇化是以农村人 口向城镇转移和集 中为特征的一种历史过程 。笔者利 用城镇人 口占总人 口的 比重对城
在 内蒙古有着特殊的情况 , 农牧民住所 比较分散。20 年 06 总人 口为 29.5 323 万人, 城镇人 口 16.4 136 万人 。城镇化发展达 到 4. 。将近一半的人生活在城镇。按 R N r a 86 M ot m划分 h
渡。城乡分裂逐渐走向城乡融合 , 劳动力实行双向流动, 国民经
三、 内蒙古城镇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城镇化发展受到政府靠行政 区划变化影响 .
城镇化的进程一种是由“ 自上而下” 推力” 的“ 来推 动, 另一
内蒙古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内蒙古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者:佟成元康磊来源:《北方经济》 2018年第8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城镇化加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明显进展。
但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部分问题和难点凸显出来,率高质低现象明显,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内蒙古目前的城镇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城镇化对策建议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国城镇化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中心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但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依然滞后。
作为国土面积占全国第二位的内蒙古,在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支撑下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空间优化布局,打造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一、内蒙古城镇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化取得可喜成绩。
内蒙古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时期,至2017年,内蒙古城镇人口已达1568.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8个百分点。
2015 年末,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并逐步起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区新型城化建设水平。
(一)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现状1.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区常住人口252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68.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2.0%,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城镇格局不断优化,截至2017年,内蒙古有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4个、小城市14个、旗县城关镇69个,建制镇425个,“一核多中心,一带多轴线”体系初步形成。
2.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平稳增长,各项民生保障逐步落实,城镇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逐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人均收入水平明显提升,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这些都极大促进了城镇化进程,也提高了城镇化的质量。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摘要:“呼包鄂经济圈”作为中国十大经济圈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东临环渤海经济圈,西靠河套平原。
矿产资源和能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随着近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急剧膨胀,能源经济的不断壮大,“呼包鄂经济圈”的发展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后也带来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经济圈经济发展建议一、“呼包鄂经济圈”发展的总体情况(一)“呼包鄂经济圈”各个城市发展的总体情况整体来说,“呼包鄂经济圈”人口较为稠密,人、财、物力相对集中,各种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城市居民观念趋同且富裕程度相当。
加之整个“呼包鄂经济圈”工业门类齐全,地区间协调合作较多,且自然环境相对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受中纬西风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
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多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在对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个城市相关问题的基本数据进行搜集对比后,我们看到,“呼包鄂经济圈”作为一个地广人稀的经济体可统计的人均绿地面积只有呼和浩特24.28M2和包头市27.46M2。
具体来说,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支柱产业以乳制品加工业为主,主要突出其政治和文化的功能,由于其功能地位不同,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较为发达,且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可能性小,但由于经济以轻工业为主,使得呼和浩特对经济危机的抵抗性也最弱。
以钢铁、机械制造、电力、重型汽车、纺织化工等为代表的老牌工业基地包头对整个“呼包鄂经济圈”在发展中可以起到平衡、消化和自净的功能,使得鄂尔多斯和呼和浩特在发生城市危机时可以分散当地金融风险和承担本地区就业压力,故而经济体最稳定。
作为新兴能源城市的鄂尔多斯,因煤炭行业兴起而异军突起,短期内积聚了大量资本,但由于居民有以土地和房产衡量富裕程度的偏好,致使地产业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泡沫。
在全民放贷和地下钱庄的刺激下愈演愈烈,加之地方政府为满足政绩而推波助澜,最终使得城市经济陷入困境,作为单一经济来源,鄂尔多斯抵御经济冲击的能力最弱,因而整个经济体在三个城市中也最脆弱。
《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范文
《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新型城镇化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内蒙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二、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一)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地区。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化的推进也在逐步加速。
然而,经济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强等问题也制约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二)人口与城市发展内蒙古地域辽阔,城市数量相对较少,但城市规模差异较大。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部分地区存在城市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三)政策支持与规划国家对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给予了政策支持,并制定了相关规划。
然而,部分地区在政策执行和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三、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一)发展模式选择根据内蒙古的地理、经济、文化等特点,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如依托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城市应注重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草原牧区应注重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二)产业支撑与发展策略产业支撑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应加强产业布局优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同时,要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等,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此外,要关注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三)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改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应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同时,要关注民生改善,如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内蒙古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对内蒙古城市化几个问题的分析及相关建议
对内蒙古城市化几个问题的分析及相关建议作者:梅田琳来源:《北方经济》2021年第10期關键词:城市化发展建议近年来,内蒙古城市化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7.48%,与2010年相比,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左右,和全国基本持平。
呼包鄂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取得新进展,基本形成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的1小时高铁通道。
乌海市及周边区域产业关联度进一步密切,赤峰市、通辽市等区域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加快。
智慧、生态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居民居住条件稳步改善。
2019年,全区城市燃气普及率、用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达95.8%、99.3%和97%;人均城市道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3.3平方米、18.7平方米,均高于全国水平。
全区旗县城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人均道路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6—2019年,全区共有37.8万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公租房保障。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均等,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城镇化增速放缓,各地差异较大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低迷,制约了城镇就业增加。
2011—2020年内蒙古城镇化率年均增幅低于全国0.22个百分点。
呼包鄂乌城市群城市化率较高,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呼包鄂分别达到79.2%、83.9%和77.5%,乌兰察布市提高到59.7%。
乌海市、阿拉善盟、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城镇化率超过了70%,达到95.4%、82%、73.9%和73.9%。
农业比例较高的盟市城镇化率较低。
(二)城乡融合水平低,人口城镇化率与就业人口城镇化率不统一一是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7:1,高于全国水平。
二是常住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较大。
二者相差21.5%,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
内蒙古有意愿落户的转移人口不多。
截至2019年全区累计发放居住证73万张;2016—2019年,累计有27.4万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但仍有大量尚未落户和办理居住证人口。
浅析内蒙古第三产业的问题和现状
浅析内蒙古第三产业的问题和现状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和整体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区工业快速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已达一定规模。
为了促进我区工业更好更快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定需要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力支持。
一、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一)随着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也在不断提高从表1可以看出,内蒙古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递增,2008年时达到2584亿元,而且增长的速度也很快。
2004年时增速达到26.9%,以接近30%速度的高速增长,2006年后增速趋于平稳,在19%上下波动。
从表2可以看到,内蒙古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从2003年实现大幅增长以来到2008年,实现10704元/人,突破了万元关口论文代写。
(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先是不断提高,目前出现降低趋势从表3可以看出,1998—2003年以来内蒙古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上升趋势。
到2003年时达到了41.9%,但2005年后这一比重出现明显下降趋势,2008年降到了33.3%。
内蒙古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内蒙古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2003年以前,内蒙古工业发展还很落后,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即使是200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仍高达17.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
2005年以后,内蒙古工业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重化工业特征明显,第三产业增长明显慢于第二产业增长,所以比重出现了下降趋势。
(三)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在较低水平上趋于稳定从表3可以看出,1998-2002年内蒙古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呈上升趋势,4年上升了4.5个百分点,产值比重上升了5.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带动就业能力很大,吸纳了较多的社会就业人口。
但2003年以来,第三产业的社会就业比重一直徘徊在30.1%-30.6%,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急剧下降,这与第三产业发展停滞,比重下降有直接关系。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摘要】内蒙古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地区,人口形势对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从内蒙古的人口现状出发,分析了其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揭示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对未来内蒙古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包括调整人口政策、促进人口流动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
为了实现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根据人口情况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建议,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和支持。
只有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优化人口结构,才能为内蒙古的未来发展谋求更好的前景。
【关键词】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建议、现状、发展趋势、政策、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总结分析、展望未来、关键词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对内蒙古的人口政策、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深入研究内蒙古的人口形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建议,对于保障内蒙古人口的合法权益,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内蒙古人口形势的分析和研究,为内蒙古的人口政策制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内蒙古的人口形势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内蒙古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旨在找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建议,推动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对内蒙古人口政策、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建议,促进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口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提升内蒙古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通过本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加深对于内蒙古人口形势的认识,为学术界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1.3 研究意义了解内蒙古的人口现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该地区的人口结构、流动情况和城乡差异,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通过对内蒙古人口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为未来的人口规划和社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牧区县域城乡统筹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 以招商弓; 资为重点 , 积极创 推进重大项目实施 ,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 培育形成主导产业 , 加快 工牧之 间、 贫富之间的矛盾 , 构成当前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 的结构性 障 造机遇 , 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待工业发展到一个程度 , 碍。当前 , 牧区城乡统筹的关键问题是 转变牧区 二元结构 下长期 以来 推进工业化进程, 形成以工促牧的长效机制 , 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 形成的不 正确的观念 和消 除城镇与牧 区在居 住、 就业 、 保、 社 教育 、 医 实施工业反哺牧业 ,
重要内容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中国现 阶段经 济社 会发 能在区内地域环 境下生长的草和饲料。 业、 城市与农村牧区的结合点 , 是统筹城乡发展 的关键点 。统筹 内蒙古 农。还要引进一些营养成分 高、 2 推进 区内 区畜牧业的产业化进程。对牧 区畜产 品进行多形式 、 、 牧 牧区县域城乡的发展就要解决 以下几个问题。 转 变观 念 、 制 改 革 、 体 制度 创 新 的 问 题 多层次的开发利用, 延长畜牧业产业链 , 形成生产 、 加工、 销售一体化经营 使得牧 民能够分享到畜产 由于历史 、 政策 、 地理、 交通等原因 , 长期以来 内蒙存在 城镇与牧区 管理模式。通过对 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的推进 ,
区 域 经 潲
内蒙古牧区县域城 乡统筹需要解决的几个 问题
内蒙古 牧 区县 域 城 乡统 筹 需 要 解 决 的几 个 问 题
其 力 木 格 ( 蒙- O 范 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 蒙古 呼 和 浩 特 内 k ̄ - - 00 2 ) 10 2
【 摘
要 】 要 统筹内蒙古牧 区县域城 乡 均衡发展需要解决几个 问题 : 转变观念 、 制改革 、 如 体 制度创 新的 问题 ; 快推进我 区牧 区县域 加
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作业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历史发展过程,是全球性的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突出表现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与聚集。
对城市化的内涵,不同学科有各自不同的理解:经济学认为城市化是指不同等级地区的经济结构转换过程,即由农业经济活动向非农业经济活动的转换;地理学则强调城市化是一个地域空间过程,包括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社会学认为城市化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即由乡村生活方式转为城市生活方式等。
由此可见,城市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几乎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
城市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应对城市化挑战的能力,积极稳妥推进中国城市化。
就目前来看,我认为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一)城市化水平的区域间差异较大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存在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的区域差异。
一方面受到自然和区位条件的显著影响。
中国的自然和区位条件存在明显的东、中、西差异,直接影响到人口分布、产业布局以及区域城市化水平,地形和气候条件决定了东部更适合人口居住和产业发展,而海陆位置又决定了东部地区拥有更加良好的外向型经济条件,促进了其工业化的发展,进而加快了这些地区城市化的步伐。
另一方面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地区快速工业化的影响,中国城市化水平经历了从“北高南低”( 北部地区城市化率高,而南部地区城市化率低) 向“东高西低”( 东部地区城市化率高,而西部地区城市化率低) 的转变。
根据2006年的东、中、西部城镇人口比例计算,中国东、中、西部的城市化率分别为: 55.0%、40.4%、35.7%。
2007 年中国城市化率大于50% 的省市区( 除内蒙古自治区外) 都分布在东部或东北,而除福建和海南两省外的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化率都超过50%,福建和海南两省的城市化率分别为48. 7%和47. 2%,也接近50%。
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作者:朱俊帅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9期摘要:小城镇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的发展对农村人口转移、统筹城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财政困难,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本文主要从统一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支撑等方面分析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对策。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引言目前,小城镇所具有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人口集聚效应明显,不仅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支撑,也是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重要途径。
小城镇是城镇化的主要阵地,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是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重要课题。
小城镇必须完善城市功能、繁荣经济发展才能更好地迎接这个城镇化浪潮。
一、小城镇建设的现状1、在小城镇风貌形成方面虽然我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正处于起步和渐进发展阶段,但恰恰是小城镇环境风貌形成的关键时期。
首先是各级道路空间尺度缺乏规范和研究。
比如行车道、人行道、绿化带三者布局缺乏长远科学的眼光,从而使原本完全可以非常宽敞的干道,显得拥挤不堪。
这种道路空间规划的弊病是给临街商铺留下了大量的利用空间,随之马路工厂、马路商店等应运而生;其次是小城镇特色定位欠缺应有特色。
就我国北方县城而言,任何小城镇建设都应有其特色和风格。
但是,目前一些小城镇建设对自身特色发掘不足,千篇一律,没有充分注意到区域差异、文化背景、民风民俗、自然资源等重要因素和元素。
从而,让人错误地认为,小城镇建设就是盖楼,不但没有节约空间而且缺少人性设计。
小城镇的结点空间是指城镇广场或道路交叉点以及河道方向转变处等非线性空间。
例如城镇广场设计,有的没有考虑老人的行为习惯,缺乏广场应有的小品及公共服务设施。
在一个城镇广场中间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休息的座位。
也有的不注意经济性和适宜性,广场地面选材不当,甚至选用油面瓷砖安装地面,即浪费又不适用。
2、在小城镇服务功能方面商业网点设计布局滞后。
蒙古族聚居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科尔沁为例
很 大 的 差 距 。 科 尔 沁 人 口 平 均 受 教 育 程 度 为 6年 ,
20 7 年 科 尔 沁 仍 有 文 盲 、 文 盲 3l 4 人 。挣 扎 在 贫 0 半 5
聚 产 业 、 范 带 动 和 扩 张 辐 射 的 功 能 , 展 和 壮 大 县 示 发
以 吃饭 为 主 、 展 以追 赶 为 主 的 比较 稚 嫩 的 阶段 。 发 蒙 古 族 聚 居 区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不 适 应 性 正 在 日 渐 显
丰 富的煤 、 油、 、 、 、 、 、 灰 石 、 理石 、 石 金 银 铜 铁 镍 石 大
膨 润 土 、 腊 石 等 资 源 , 品 位 较 高 , 有 较 好 的 开 叶 且 具
横 贯 南 部 4个 乡 镇 的 省 际 一 级 公 路 和 基 本 与 集 通 铁 路 平 行 的 国 道 3 3线 。 境 内 公 路 和 铁 路 里 程 分 别 为 0 10 1 0公 里 和 1 0公 里 。 0 7年 , 路 、 路 货 运 量 仅 1 20 铁 公
为 6 0万 吨 水 资 源 。 持 合 理 开 发 地 下 科 坚 水 、 分 利用 地 表水 、 出抓 好 节约 用 水 灌溉 , 极 充 突 积 探 索和 建立 多元投 人机 制 ,继续 搞好农 田草原 水利
・
6 ・ 8
6 7亿 元 , 外 投 资 5 6亿 元 , 7 . % 科 尔 沁 内 民 . 域 . 占 36 , 间 投 资 不 过 2亿 元 。 居 区 金 融 领 域 存 在 的 问 题 , 聚 制
约 了聚居 区经 济 的发展 。
( ) 乏 人 才 支撑 、 息 闭塞 三 缺 信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1. 引言1.1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及重要性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区域,其生态环境现状备受关注。
在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内蒙古的生态环境恶化情况日益严重,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内蒙古的草原遭受过度放牧、草原退化等问题,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污染程度也在逐渐加剧。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内蒙古地区的环境质量,也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并非无解,只要我们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和治理措施,就有望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
加强监督与评估工作,确保各项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乎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与全国生态环境整体格局息息相关。
加强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深入剖析其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加强监督与评估工作,都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只有不断努力、持续改善,才能够为内蒙古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内蒙古地处我国的北部边陲地区,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内蒙古的草地退化严重。
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发,草原面积减少,草原质量下降,草地退化现象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影响了当地的畜牧业发展。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内蒙古气候干旱,水资源稀缺,加上人为活动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许多地区频繁发生水灾、干旱等自然灾害。
空气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内蒙古的工业排放量大增,造成空气污染加剧。
尤其是冬季取暖期间,燃煤排放导致大气污染严重,影响居民健康。
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必须看到困难和挑战,更要思考解决之道。
只有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 成因分析内蒙古生态环境的现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成因包括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气候变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几个方面。
内蒙古城镇化发展历程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方向
38实践·思想理论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理论建设/内蒙古城镇化发展历程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全区共有3个县级市,城镇人口68.4万,城镇化率仅12%。
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指引下,内蒙古自治区以农牧业发展为依托,加快工业化进程,为推进城镇化做好了准备。
“一五”期间,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国家开始对内蒙古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有计划地注入现代生产体系。
以包钢建设为启动,从天津、辽宁、山东等地迁入工厂、工人并落户于呼和浩特和包头等地,同时吸纳了大量当地农村牧区人口聚集到城市,使我区城镇人口实现第一次飞跃。
1959年内蒙古城镇化率达到30.8%。
1961年,国家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内蒙古作为重点调整区域,大量压缩基建项目,并动员城市职工和家属返乡务农,1964年全区城镇化率下降到19.9%。
之后一段时期,由于内蒙古城市工业受阻,农村商品经济衰落,全区城镇化水平基本徘徊在21%至22%之间。
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建立了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新机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内蒙古在农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牧区实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使农村和牧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
同时改革开放的激励政策使内蒙古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二三产业的增长吸引了大量的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
经济快速发展、产业不断升级、劳动力不断转移,以及户籍制度改革实现了人力资本要素从农村牧区向城镇的流动,使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内蒙古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21.8%提高到1990年的36.1%。
进入90年代后,世界经济进入衰退期,内蒙古产业结构失衡的矛盾显现,第三产业发展趋于缓慢。
同时小城镇粗放发展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城镇人口的增速开始放缓,城镇化率由1991年的37%提高到1997年的38.9%。
进入新世纪,内蒙古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由1998年的39.95%提高到2013年的58.70%,城市建城区面积快速扩张,2013年城市建城区面积比2000年增加了613平方公里,相当于翻了一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城镇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城镇化的内涵城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城镇化是指由依靠农业谋生的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即城镇人口的过程。
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即城镇化率、它通常指的是一个地区常住于该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因各学科的研究目的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城镇化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理解,但城镇化内涵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城镇化是在各国实现工业化。
现代化过程中所必然经历的不可跨越的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变迁过程。
二、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现状(一)城镇化发展速度位于全国前列2013年,内蒙古常住人口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到%,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9位,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2000年内蒙古城镇化率为%,在2000-2013年的13年间,内蒙古城镇化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个百分点。
全区12个盟市城镇化水平普遍提高,地区差异有所缩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城镇化水平最高和最低的地区间差距比2000年缩小了个百分点,并且全区12个盟市的城镇化率都已经超过了40%。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日益完备过去十年间,伴随着内蒙古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功能日益完备。
2012年,全区城市铺装道路长度7299公里,是2000年的倍;城市排水管道长度10012公里,是2000年的倍;城市园林绿地面积46727公顷,是2000年的倍。
城市自来水普及率为%,城市燃气普及率为%,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平方米。
同时,城市医疗、教育、交通等软实力也不断增强,2012年,全区医院,卫生院1848个,床位近十万张;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出租车39047辆,公交车5705辆,平均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部。
(三)三大城市集群已经形成,特点各不相同(1)是呼包鄂“金三角”经济圈带动作用明显。
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为中心,以鄂尔多斯、乌海、临河、集宁等中小城市为骨干,辐射带动周边的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林县等小城镇迅速发展。
呼包鄂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聚集效应不断增强。
2013年,呼包鄂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GDP总量的60%,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核心板块和增长极。
(2)是以通辽市和赤峰市为中心的东部城镇集群初具规模。
这一区域以通辽市科尔沁区和赤峰市市区为双中心,以贯穿境内的铁路和公路为纽带,辐射带动邻近的锡林郭勒盟和兴安盟。
该区域同时受惠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煤、电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迅速发展。
伴随着自治区东西大通道公路和集通铁路的建成通车,沿线小城镇的活力也不断被激发。
(3)是以海拉尔区和满洲里市为中心的蒙东北城镇群初见雏形。
以海拉尔区和满洲里市为中心,以牙克石、扎兰屯、根河、额尔古纳等城市为骨干,辐射整个呼伦贝尔地区。
这一区域由于地理跨度较长,人口密度较小,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能力都不强,但是随着自治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与俄蒙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城镇化提质加速的潜力巨大。
三.内蒙古的城镇化道路的特征内蒙古的城镇化进程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推力,总体属于政府主导型。
自上而下,城镇化模式表现为多元化发展方向。
(一)行政指向型“撤盟设市”、“县改市”、“乡改镇”等等区划变动引起城镇数量的增加为主导模式。
(二)重点项目建设型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城市发展,以包头为代表”包头是国家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最早的一座工业城市。
(三)资源开发型以“鄂尔多斯为代表”通过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进而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扩张城市规模。
(四)边贸推动型内蒙古北部与蒙古、俄罗斯接壤“以二连浩特市、满洲里市为代表的口岸城市”“以贸易带动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发展。
(五)旅游促动型依托内蒙古草原、森林资源,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事业,带动当地经济,促进城镇化发展,以阿尔山市、锡林浩特市为代表。
通过“乡改镇”、“县改市”、“盟改市”等行政区划调整,增加了城市数量及城镇人口,提高了城镇化率,但城镇经济的总体水平偏低,综合效益差,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医疗、养老、教育、城镇管理、人居环境等与城市发展速度还不相适宜。
四.内蒙古城镇化进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地区、城乡间收入差距扩大2000年,内蒙古城乡收入比为倍,到了2013年,城乡收入比迅速扩大到了3倍。
按照一般标准,发达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在倍左右,发展中国家为2倍左右时,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而超过3倍的,属于严重失衡状态。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降低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基础,不利于中小城镇和农村牧区的就地城镇化,不利于启动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从而拉动内需,不利于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利于城乡社会稳定。
同时,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十分巨大。
2012年,内蒙古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7053元,工资较高组的最低收入仍高于平均水平5051元,而收入相对较低组的最高工资仍低于全区平均水平9382元,最低行业工资仅为平均工资的56、,仅为最高行业工资的39、。
在内蒙古转移农牧民工中,就业分布最广的两个行业是建筑业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比分别为%和%,而2012年这两个行业的工资水平在国民经济行业的19个门类中分别排位倒数第3位和倒数第4位。
(二)城镇基础设施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保证城镇各种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
随着近几年城镇化的推进,各地区都在进行城镇的草坪、广场、道路建设,城市的公用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十分显着,内蒙古市政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水平仍显薄弱。
自来水、煤气普及率、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等公共设施指标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一些城区特别是小城镇的污水排放处理设施不健全,并且多数镇没有污水处理厂,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及城镇的形象。
(三)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水平不能仅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重要的是要实现人口向城镇区域聚集和扩张基础上的城镇自身更高层次发展。
随着经济和生产要素组合深层次变革,将带动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协调、健康、持续的发展。
如果将就业的非农化等同于人口的城镇化,实际上是扩大了城镇人口的范围,夸大了城镇化水平。
尽管城镇化进程带来了大量人口,但是城市的环境质量还要有所提高。
所以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口素质提高一定要实现同步,在城市现代化方面内蒙古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
同时内蒙古基础设施区域分布极不均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最终实现城市现代化。
(四)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内蒙古由于处在资源优势和地区优势上,其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截至现在,城镇化率已由,2002年的%迅速提高到现在的%,走在全国前列。
但是,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
东部城市主要以呼伦贝尔、通辽、赤峰为核心,中部城市较少主要有呼和浩特、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西部则是以包头和鄂尔多斯为主的城市聚集群。
西部地区因为矿产资源丰富,其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城镇化水平较高。
东部地区因畜牧业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所以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保持较高速度。
中部地区因缺乏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其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从而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
(五)城镇化总体竞争力不强通过对比2010年中国各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我们可以看到内蒙古的城镇化率在五个自治区中位居第一,城镇化率达%,远远高于全国%的城镇化水平。
所以说内蒙古的城镇化已取得了相当好的发展,这也再次说明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在内蒙古城镇化取得佳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内蒙古的总体竞争力与中东部地区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基础设施状况与城镇化发展不一致,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内蒙古的总体竞争力,并制约了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
(六)城乡二元体制阻碍城镇化进程发展迁徙型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可是二元结构的社会保障制度,导致转移人口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据农牧民工监测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内蒙古农牧民工流动转移总量达238万人,45%的农牧民工在城镇的工作状态相对稳定,但90%以上的用人单位或雇主单位没有给农牧民工缴纳“五险一金”。
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阻碍了资本要素和土地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一方面,农村过剩的劳动力无法顺利地转移到城市,另一方面,农村稀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要素得不到有效配置。
目前,全区有行政村11224个,43%的行政村没有通沥青水泥路。
2012年,内蒙古有贫困人口139万人,扶贫任务仍十分艰巨。
三.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一)取消农牧区劳动力进入城镇的制约制定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的支持政策,取消农牧区劳动力进入城镇的各种制约,降低农牧区人口的转移成本,并实现与城镇人口相同待遇。
取消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取消城市中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差别,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投资、经商、务工、创办企业,实现城镇规模的扩大。
政府和企业可以建立用工需求信息,有序地进行培训和引导;在住房、子女上学方面,各地可以制定农牧区进城务工人员经济适用房购买政策,取消学校所收取的借读费,农民工子女与城镇子女享有相同的待遇;在社会保障方面,将用工单位必须为务工人员办理各项社会保险作为基本用工条件,鼓励业主自主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完善失业保险金或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农牧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生产、生活安全。
(二)促进大城市发展、扩大城市规模内蒙古城镇化水平的推进,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城镇化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大城市的中心、主导、聚集、辐射等地位和功能增强,促进了人口和生产、经济要素向合理的、最大利益的方向及区域流动和聚集,因此再继续强调小城镇的发展将会阻碍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大城市具有更好的规模收益,为了提高经济的聚集程度,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更大的空间,需加快大城市的发展或形成更多新的大城市。
内蒙古城镇化的推进,应将突出发展大城市列为首要任务,要集中力量提高大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扩大城市规模。
进一步提高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中心、主导地位,提高大城市对周边中小城镇的辐射和综合服务能力,成为带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三)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区域发展,通过政策倾斜来支持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发展。
针对内蒙古中部地区资源较少,产业优势不明显等现实问题,统筹东,中,西部区域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倾斜,加大扶持力度以吸引企业到中部地区建厂投资,从而活跃中部经济,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化建设,提高内蒙古城镇化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