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最新对比阅读《马说》

合集下载

《马说》课内外比较阅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马说》课内外比较阅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马说》课内外比较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内外比较阅读语段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胄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值复襄阳,平杨幺,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不然。

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肃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①介冑: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除。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虽有名马故常奇之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介冑而驰C.食之未能尽其材致远之材也D.不以千里称也不幸相继以死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3.(乙)文主要使用了对比手法,说说其表达作用。

4.(甲)(乙)两文均是借马说人,说说两文分别包含着怎样的寓意。

【答案】1.A2.(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

(2)这马少吃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劣马啊。

3.通过将良马与劣马作对比,突出强调了良马饮食有原则、行走有耐力的特点。

4.【甲】文告诉我们应懂得发现人才、善待人才、正确使用人才。

【乙】文告诉我们应学会“厚积薄发”。

中考语文专题3马说对比阅读(原卷版)

中考语文专题3马说对比阅读(原卷版)

马说1.(2022·湖南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

将军宜枉驾③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释】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

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屈,驾,车马。

1.(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然/后有千里马B.故/虽有名马C.将军岂/愿见之乎D.不/可屈致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马之.千里者/将军宜枉驾顾之.C.才美不外见./徐庶见.先主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B.【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C.【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

D.【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二)(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考文言文《马说》《汉书》对比阅读答案

中考文言文《马说》《汉书》对比阅读答案

中考文言文《马说》《汉书》对比阅读答案中考文言文《马说》《汉书》对比阅读答案「篇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安求其能千里也(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执策而临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4分)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答: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参考答案】1、(1)受屈辱 (2)怎么 (3)通“饲”,喂养 (4)名“马鞭子”2、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伯乐更重要。

(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

)(2分)4、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

(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二、阅读《马说》,完成文后各题: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对比阅读

《马说》对比阅读

《马说》对比阅读一、阅读《马说》节选和《论马》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文)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介:披上战甲。

褫: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

(1)尽粟一石(2)常马(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5)奋迅示骏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二、(镇江市·2011)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7~19题。

(共12分)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

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

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

’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⑤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

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⑥,而走范蠡⑦,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

《马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重庆市A卷中考题)

《马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重庆市A卷中考题)

《马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重庆市A卷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 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分)A 、故虽有名马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C、策之不以其道不得志,独行其道D、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

D.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12.选文和链接材料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出两文作者的看法有何异同。

(4分) 【链接材料】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 张九成如闻失一士,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注]张九成:南宋人,曾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

士:指人才。

鲜:读作xiǎn。

答案:9D10.想要与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11A12.相同点:爱惜人才(或;重视人才)。

马说对比阅读

马说对比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策之不以其道()(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买其首五百金()(4)鸣之不能通其意()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2分)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3分)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八下文言文《马说》对比阅读合集与答案

八下文言文《马说》对比阅读合集与答案

八下文言文《马说》对比阅读合集与答案1.【2022年永州中考】【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ㅤㅤ【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

将军宜枉驾③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释】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

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屈,驾,车马。

10.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后有千里马B.故/虽有名马C.将军岂/愿见之乎D.不/可屈致也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马之千里者将军宜枉驾顾之C.才美不外见徐庶见先主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1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B.【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C.【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

D.【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13.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答案:10、B11、A12、C13、①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马说》对比阅读

《马说》对比阅读

一、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共10分)(一)(《马说》)(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非虚言也。

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

《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

”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

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

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

③殆:大概。

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

⑤英俊: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

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分)答:19.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3分)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

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语段(二)用② 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

二、阅读《马说》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2)才美不外见见:(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4)安求其能千里也安:(5)执策而临之执: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3分)1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三【甲】《马说》【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马说》对比阅读2021年广西河池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马说》对比阅读2021年广西河池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马说》比照阅读2021年广西河池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9. (12分)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文壬里登二二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Z\ZS ZKZ^/'w^\Z^/X/SZ'v>ZKZ*v*S/</\Z\ZXZXZ\ZXZ^/SZX/*V«\ZXZ%/\ZX>SyXZSZ\X<ZKZ'v*<Z\Z'v*\Z\Z>.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Z\Z\Z\Z\Z\Z\Z\Z\ZXZ\ZS/XZXZ\Z\Z\Z\Z\Z\/\Z\Z\Z\Z\Z\Z\Z\ZXZ\ZXZKZN/\ Z\Z\ZSZX/'v*\Z\Z'v*XZSZS/\/\/N/XZ>ZSZSZ\Z\Z\/\Z\Z\Z\ZXZ\/\ZV\Z\Z'v«\ Z\Z\Z\ZXZ\ZXZX/SZ\ZXZ\ZXZ\Z\ZSZS/SZ\ZS/\ZXZ\Z\ZXZ>.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日:“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②,千里之马至者三。

(《战国策•千金求马》)【注】①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

②期年:满一年。

(1)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B.食之不能尽其材/千里之马至者三买• •C.其真无马邪/其首五百金••D.骈死于槽杨之间/涓人言于君曰• •(2)以下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执策而临之(面对)B.策之不以其道(马鞭)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同“返”,返回)• •D.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3)以下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原文、译文及赏析

《马说》原文、译文及赏析

《马说》原文、译文及赏析《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马说》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杂说四·马说唐代: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祗辱一作:只辱)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通:饲)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文言现象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材” 通“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古今异义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古义:这样的。

今义:判断词。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马说》与《千里之马》比较阅读答案

《马说》与《千里之马》比较阅读答案

《马说》与《千里之马》比较阅读答案在语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是将内容或者形式相近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

通过对比阅读,我们有目的地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分析、比较、对照,从而在差异中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

今天,语文网小编推荐的是“《马说》与《千里之马》比较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11题。

(12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

7.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策之不以其道(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10.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以“食马者”寓。

(2分)11.《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分)《马说》与《千里之马》比较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马说》对比阅读

《马说》对比阅读

《马说》对比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

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③正:只。

1. 解释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上诘之(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安可诬一世之人2.翻译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附答案】2.(2)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3.托物寓意;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

4.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

(一)阅读《马说》节选和《论马》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文)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版最新对比阅读《马说》(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11题。

(12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

7.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策之不以其道(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10.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以“食马者”寓。

(2分)11.《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分)(二)【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

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③正:只。

1. 解释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上诘之(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安可诬一世之人2.翻译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三)【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识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乙】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

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耳,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选自《史记》)[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

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

当时(前258 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

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

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

③称诵:称颂。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才美不外见见:(2)策之不以其道道: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19.【甲】文“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20.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的句子:,。

(2分)21.【甲】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认为伯乐对千里马起着决定作用,而【乙】文中毛遂却向平原君自荐成功。

你认为“伯乐相马”与“毛遂自荐”的观点相矛盾吗?(2分)(四)〔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

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食之不能尽其材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9.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 (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6分)(五)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

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

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

’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⑤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

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⑥,而走范蠡⑦,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

”王默然。

(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

②夔: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

③跷跃:用一只脚跳跃。

④跂:踮起脚尖。

⑤曳:拖,牵引。

⑥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

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

⑦走范蠡:逼走范蠡。

范蠡,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1.解释下列短语。

(1)外见:________________(2)通其意:______________(3)介鳞之属:____________(4)所行几许: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韩愈讽刺了假伯乐一类的统治者,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请依据选文和补充注释加以辩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说对比阅读答案(一)7.(1)pián(2)sù(2分)8.(1)鞭打(用鞭子打,驱使)(2)同“返”(返回)(2分)9.(1)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2)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4分)10.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2分)11.《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

《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意思接近即可)(2分)(二)2.(2)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3.托物寓意;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

4.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

(三)17. (l)同“现”,显现。

(2)方法。

(一个1分,意合即可。

2分)18.(1)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有才能的人处于世上,仿佛如锥子放置布囊之中,它的锥尖立刻就会透囊而出。

(文从字顺即可。

每句2分,共4分)19.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意合即可。

2分)20.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1分。

2分)21.示例:我认为世界上伯乐相马和毛遂自荐缺一不可,因为千里马只等伯乐去发现,就会缩小发展空间;毛遂自荐,就等于增加了自我展示的平台。

(观点1分,理由1分。

2分)(四)7.答案:D评分:共3分。

答对得3分。

8.答案:①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②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评分:共4分。

每小题2分。

意思对即可。

9.答案:人才根本原因是“不知马”;老马识途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评分:共6分。

每问3分。

填空1分,回答2分。

意思对即可。

(五)1.(1)显现(表现、展示)出来;(2)通晓它的意思,明白它的心思、想法;(3)鱼鳖一类的水族动物(各种水生动物);(4)(能)走多远。

2.(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2)天下的贤能之士,都吓得转回身去(掉过头去),不敢到越国来,越国再没有治国的贤才了。

3.答案不外乎“要辩证分析”、“属于”、“不属于”三类,只要明确表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