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弹性材料在结构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粘弹性材料的流变性能研究
粘弹性材料的流变性能研究粘弹性材料是一类具有粘性和弹性的特性的材料,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工程、医学以及生物学等。
对于这类材料的流变性能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行为,并为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 粘弹性材料的定义与特性粘弹性材料是指在应力作用下既具有固体的弹性行为,又具有流体的粘性行为的物质。
其粘弹性的特点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描述:宏观上,粘弹性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会发生形变,但形变的恢复过程往往是延迟的,即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这种滞后效应是由材料内部分子或聚合物链的重组与移动引起的。
微观上,粘弹性材料内部的聚合物链呈现出虚交联的结构,其分子链由于间隔不规则而导致强烈的相互作用。
这种结构使得材料的应力传递方式更为复杂,从而导致了材料的粘弹性行为。
2. 流变学的基本原理流变学是研究物质在外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流动规律的学科,主要通过应力-应变关系来描述物质的流变性能。
2.1 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描述材料抵抗形变产生的应力的能力,反映了材料的弹性性质。
对于粘弹性材料而言,其弹性模量会随时间与应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2 黏度黏度是描述材料内部分子流动阻力大小的物理量,反映了材料的粘性性质。
粘弹性材料的黏度随时间与应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可能表现出剪切变稀(shear-thinning)或剪切增稠(shear-thickening)的特性。
3. 流变性能测试方法为了研究粘弹性材料的流变性能,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剪切应变控制(shear strain-controlled)和应力控制(stress-controlled)两种方法。
3.1 剪切应变控制剪切应变控制是通过施加一定的剪切应变来测量材料的应力响应。
常用的测试设备包括旋转流变仪和剪切流变仪。
通过在一定剪切速率下施加剪切应变,可以得到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并计算出材料的黏度。
3.2 应力控制应力控制是通过施加一定的剪切应力来测量材料的应变响应。
粘弹性阻尼结构的试验与研究
粘弹性阻尼结构的试验与研究粘弹性阻尼结构是一种结构控制技术,在吊塔、桥梁、建筑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粘弹性阻尼结构能够通过增加粘弹性材料的阻尼特性来改变结构的动力响应,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本文将系统介绍粘弹性阻尼结构的试验与研究。
粘弹性材料是一种同时具有固体和液体特性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弹性。
粘弹性材料在结构振动中能够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耗散,从而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值,降低结构的振动响应。
首先,研究粘弹性材料特性的试验包括黏弹性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试验和材料本身的粘弹性特性试验。
动态力学特性试验是通过施加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力来探测材料的应变-应力关系。
这些试验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材料的动力学响应特性,从而确定性能参数。
粘弹性特性试验则是通过施加不同应变速率和应变幅值的荷载来研究材料的粘弹性性能。
这些试验可以测量材料的粘弹性模量、损耗因子等重要参数。
其次,结构控制试验是为了研究粘弹性阻尼结构在实际结构中的应用效果。
结构控制试验通常通过加装粘弹性材料阻尼器来改变结构的动力响应。
试验者首先会对结构进行灵敏度分析,确定结构的最佳阻尼器位置和类型。
然后,在实验室或实际工程中,将粘弹性阻尼器装配到结构中,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试验。
试验过程中会记录结构的位移、加速度、振动幅值等响应参数,并与未加装阻尼器的结构进行对比。
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粘弹性阻尼器的控制效果,并确定最佳的设计参数。
粘弹性阻尼结构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模型验证。
模型试验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缩小结构的尺寸,将大型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放大到小尺寸实验模型上进行试验。
模型试验可以在实验室中对结构的控制效果进行研究和验证,从而为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在模型试验中,试验数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因此试验仪器的校准和试验方法的设计都需要仔细考虑。
此外,最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能力的发展,数值模拟成为粘弹性阻尼结构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建立结构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合适的数值方法来模拟结构的动力响应。
胶体粘弹性及其应用研究
胶体粘弹性及其应用研究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其粒子的大小在10^-9 ~ 10^-6m之间,处于微观尺度。
胶体物质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如高比表面积、界面活性和分散性,同时还表现出了诸如荧光、磁性、光学、电学、热学等多种性质。
胶体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材料,在生物、地质、化学、物理等学科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粘弹性是材料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的物理性质,即粘度和弹性的结合体现。
许多材料在受到外力或应变后,不仅会延展变形,而且还会保持变形后的状态,这种表现即为粘弹性。
这种粘弹性在胶体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因为胶体中的粒子非常小,所以粘弹性主要由液相和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产生。
由于胶体粒子的小尺度和粘弹性的特殊性质,胶体粘弹性的研究一直是材料学、胶体科学和物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认识到胶体粘弹性是很多自然界和工业领域中重要的问题,如胶凝、涂料、润滑、稳定,甚至是多数传统的工程材料的形成和性能都与胶体粘弹性有关。
胶体粘弹性的研究不仅在纯理论上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在实际的应用中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有很多体系就是利用了胶体粘弹性产生的特殊性质,发展出了一些广泛应用的技术和材料。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胶体粘弹性的应用。
1. 胶体分散液利用胶体分散液的特殊稳定性,人们可以将胶体粘弹性用于制备新型涂料和油墨。
涂料中添加胶体粘弹性的颗粒,可以增加涂料的粘度和稠度,使之较好的涂覆在被涂面上,使涂膜盈满毛孔,防渗和防腐蚀的效果也更好。
此外,还可以在涂料中加入氧化铝、氧化铁等颜料,让涂料具有银灰色等颜色。
在制备油墨中,控制胶体粘弹性通过改变其稠度可以实现不同流动性能,并适应不同印刷方式和气候环境。
同时,人们还可以通过控制颜料的粒径和分散状态来调整墨水的黏度和稳定性,增加油墨的颜色和光泽度。
2. 天然高分子除了合成材料之外,胶体粘弹性在自然界中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天然高分子物质例如鱼鳔、昆虫果胶、海藻多糖等都是拥有粘弹性质的物质。
阻尼器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阻尼器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王臣(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00)应用科技£}裔要】本文介绍了粘弹|生阻尼器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并对其工作原理和巨能进行了分析。
同时给出了遭台于结构分橱计算的动力学模型,结合一个具钵算倒,比较了结构设置阻尼器前后的最大层剪力,得到了设置阻尼器后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提高的结论j臼籀}剐阻尼嚣;振动控制;动力学模型随着建筑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结构复杂程度的增加,结构在地震和风等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振动问题也日益突出,单纯通增大构件截面或者增强刚度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结构的实用功能要求,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法是在结构上增加耗能装置,并根据能量输入、能量吸收和能量耗散进行结构谢十,运用新型材料制成的阻尼器的应用已成为结构工程振动控制具有前沿性的发展方向之一,粘弹性阻尼器就是耗能装置的一种,它构造简单,滴振效果好o1工作原理在结构上设置粘弹性阻尼器是减结构动力响应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所谓磁流变(M R)阻尼器就是以磁流变液作为工作介质的,应用磁流变效应特l生I而制造出的—种新型振动控制装置。
它具有结构简单、能耗小、出力大、响应快、阻尼力连续可调等优点,是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的理想元件。
此外,M R阻尼器在停电或在半主动控制策略失效后,阻尼器仍然能够作为一种被动耗能装置来抑制结构振动,是一种失效一安全型阻尼器。
在地震时粘弹性阻尼器能够先进入非弹性阶段,大幅消耗输入能量,迅速衰减结构的振动响应,减少或避免结构构件的损坏,确保结构的安全。
粘弹性阻尼器—般由粘弹性材料和约束钢板或内外约束钢圆筒构成,是—种主要与速度相关的被动消能减振装置。
在结构振动下,粘弹性材料产生剪切变形,从而耗敝结构的振动能Ii o大量的振动台试验表明,在结构上增设粘弹性阻尼器,不仅可以增加结构的刚度还可以大幅提高结构的阻尼,耗散输^结构的能量,减小结构的振动响应。
—般而言,结构中加入粘弹性阻尼器后,将改变结构的刚度、阻尼分布,从而使结构的动力特性也随之改变。
粘弹性流体力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粘弹性流体力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引言粘弹性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同时具有粘性和弹性特性时的行为的学科。
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材料科学、生物医学以及地球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讨粘弹性流体力学的理论基础,并介绍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
理论基础粘弹性流体的概念粘弹性流体是指既具有粘性又具有弹性的液体或软固体。
粘性是指流体内部分子之间相互摩擦的现象,而弹性是指流体内部分子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回弹的现象。
粘弹性流体的宏观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
粘弹性流体的模型粘弹性流体的模型通常基于两种基本模型:弹性体模型和粘性流体模型。
弹性体模型可以用弹簧和阻尼器串联的方式来描述,而粘性流体模型则可以用牛顿黏滞定律来表示。
实际的粘弹性流体通常需要综合考虑这两种模型。
粘弹性流体的本构方程粘弹性流体的本构方程用于描述物质的应力-应变关系。
最常用的本构方程是Maxwell模型和Kelvin模型。
Maxwell模型将弹性元素和粘性元素串联起来,可以较好地描述物质的粘弹性行为。
而Kelvin模型通过并联弹性元素和粘性元素来描述物质的行为。
粘弹性流体的流变特性粘弹性流体的流变特性包括黏度、屈服应力、流变曲线等。
黏度是指流体流动时所表现出的阻力大小,是刻画流体流动难易程度的物理量。
屈服应力是指流体在外力作用下开始产生可观测的流动行为所需要的最小应力。
流变曲线则是描述流体在剪切应力施加下产生的剪切应变与时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粘弹性流体的流变性能测试粘弹性流体的流变性能可以通过实验测试来获得。
常见的实验方法有旋转粘度计法、振荡剪切法、迎风试验法等。
旋转粘度计法是通过测量粘弹性流体在旋转圆盘上产生的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来确定其黏度。
振荡剪切法则是通过频率和振幅的变化来研究粘弹性流体的流变特性。
迎风试验法则是在流体流动中施加外界气流压力来研究粘弹性流体的变形和流动行为。
粘弹性流体的微观结构表征粘弹性流体的微观结构对其宏观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粘弹性阻尼器在结构减震控制中的位置优化研究
我 国现行 抗震 设计 规 范 中被 划 分 为速 度 型和 位 移 型 两 种 。粘 弹性 阻尼 器是 常 用 的速 度 型 阻 尼 器 , 主要 利 用 其 中 的粘弹性 材 料发 生剪 切 变 形 来耗 散 输 入 到 结 构 中 的振 动 能量 , 而 达 到减 小 结 构 反 应 的 目 的。 国 内 外 从 学者 对粘 弹性 阻 尼器 优化 设 计 的研 究 采 用 了不 同的 方 法。近年来 , 随着遗传算 法这种通用灵 活 的优化设 计
摘 要 :提出一种粘弹性阻尼器优化设置的新型优化数学模型, 同时考虑了地震作用下的三种结构控制指标。首
先假定优 化模 型的五种加权 系数组 合 , 阻尼 器数量一定 的前 提下 , 在 利用遗 传算法对 不 同形式 的结构 在 四类场 地条件地 震动作用下 的粘弹性阻尼器进行位 置优 化 。然后引入两个 性能评价指标 , 对五种系数组合情况 时阻尼器最优布置下的结 构反应进行 分析研究 , 阻尼器布置方案 能体 现综 合控制效 果上 的最 优 , 到不 同情 况下加 权系数 的建议取值 组合 。数 使 得 值算 例验证 了新 模型 的有效性 , 最后 , 粘弹性 阻尼 器优 化布置方面提 出几点有 意义 的结论 。 对
以表示 为 :
化 。Gite Mtl 对 一 给定 的线 性 多 自由度 体 系 tgz 和 ie r ̄ lr 结 构 中 V D的位置 和 阻尼 系数进 行 了优 化 。Maeda E hnr
F = C( ) +k( )
() 1
和 M r ci 针对粘滞和粘弹性阻尼器 , os eh 采用遗传算法 对预期减震效果下阻尼器 的位置和参数优化进行 了研 究 。周 云等 针 对 粘 弹 性 阻 尼 结 构 的性 能 和 特 点 , 提 出 了五种 不 同的优 化设 计 方法 。张 琴 等 提 出 了 V D E 位 置优 化 实 用 方 法 。对 于一 个 确 定 的结 构 , 在 确 定 存 的阻 尼器最 优 参数 ; 而对 于 阻尼 器 的 安 装位 置 , 同 的 不 学 者 提 出的 目标 函数 不 同 , 到 的优 化 结 果 也 各 不 相 得 同 , 研究 主要 针对 一 个 特 定 的算 例 在 某 一 种 地 震 动 且 作用 下进行 分 析 。本文 提 出一 种粘 弹 性 阻尼 器 位 置优 化的新型数学模 型 , 考虑 了地震作用下 的三种结构 控 制指标 。在 阻尼 器 数 量 一 定 的 前 提 下 , 用 遗 传 算 法 利 对 阻尼器进 行 位 置优 化 , 值 分 析 中考 虑 了 不 同 的结 数 构形 式和场 地 条 件 , 类 场 地 条 件 下 取 结 构 在 三 种 地 每 震动作用下 的反应均值 。为 了初步确定 目标函数 中三 个 指标 的合 理 系数组 合 , 引入 两 个 性 能 评 价指 标 , 五 对
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及分类
耗能方案性能来抵御地震作用的,即由结构本身储存和消耗地震能量,以满足结构抗震设防标准,小震不坏,可能无法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结构构件的尺寸可能需做得很大木工程领域新兴一种新型的抗震方式——结构振动控制,即对结构施加控制机构,由控制机构和结构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
是由控制装置随结构一起振动变形而被动产生的。
被动控制可分为基础隔震技术、耗能减震技术和吸是由控制装置按某种控制规律,利用外加能源主动施加的。
主动控制系统由传感器、运算器和施力作术。
主动控制有主动拉索系统(ATS)、主动支撑系统(ABS)、主动可变刚度系统(AVSS)、主动质期开始研究主动控制。
目前,主动控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已达30多项,如日本的Takenaka实验控制力虽也由控制装置自身的运动而被动的产生,但在控制过程中控制装置可以利用外加能源主动调置、半主动TMD、半主动力触动器、半主动变刚度装置和半主动变阻尼装置等。
主动控制,或者是同时应用不止一种的被动控制装置,从而充分发挥每一种控制形式和每一种控制装:同时采用AMD和TMD的混合控制系统、主动控制和基础隔震相结合的混合控制系统以及主动控制和京的清水公司技术研究所。
,但由于建筑结构体形巨大导致所需的外加能源较大,加之控制装置的控制的算法比较复杂,而且存好,容易实现,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尤其是其中的基础隔震技术已相当成熟,并得到了一定程主动控制低廉,而且不需要较大的动力源,因此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混合控制综合了某几和耗能减震技术。
置控制机构来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输,使结构振动减轻,防止地震破坏。
目前研究开发的基础和混合隔震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展了基础隔震技术的研究,因此,隔震技术也得到了飞速:日本94栋,美国21栋,中国46栋,意大利19栋,新西兰16栋,已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
最近有使结构的振动能量分散,即结构的振动能量在原结构和子结构之间重新分配,从而达到减小主结构振尼器(TLD);(3)质量泵;(4)液压—质量控制系统(HMS);(5)空气阻尼器。
粘弹性阻尼器在框架结构抗震中的应用研究
粘弹性阻尼器在框架结构抗震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结构控制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以及控制形式。
然后对阻尼器进行了详细介绍,着重阐述了粘弹性阻尼器的耗能减震的原理及计算模型,详细说明了结构抗震控制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且运用有限元软件对一个设有粘弹性阻尼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
为实际工程中结构抗震控制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阻尼器;抗震;时程;有限元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control theory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the control form. then the damper were introduced, emphatically elaborated the viscoelastic damper energy dissipation principle and calculation model,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structural seismic control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method and the step, and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on a with viscoelastic dampers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work for dynam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of seismic control of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damper; seismic; scheduling; finite e中图分类号:tu591 文献标识码:a1前言结构抗震控制技术是在结构上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耗能材料的变形来增大结构阻尼达到消耗地震能量,减小主体结构地震反应[1]。
粘弹性—摩擦阻尼器在底部框架砌体结构抗震加固中的控制应用
也未 达到 现行 设 防标 准 , 需要进 行 加 固处 理。 因此 , 本文 主要 针对 底 部 框架 砌 体 结构 设 置粘 弹性一 摩擦 阻 尼
1 前 言
底部框 架砌 体 结构是 指底 部 ( ~2 ) 1 层 为钢筋 混凝 土框架 、 部 为多 层砌 体结 构 的房屋 。这 种建筑 多用 上 于底部 为商店 、 层为住 宅 的建 筑。历 次大地 震都证 明 , 部框 架砌体结 构 的破 坏是相 当严 重 的。破坏均 发 上 底 生在 底部框 架 部位 , 别 是柱顶 和柱 底 。例 如 , 唐 山地 震 中 , 栋底 部 框 架砌 体房 屋 , 于底部 框 架 的破 特 在 一 由 坏 , 上 面几层 原地 坐落 , 使 造成 房屋 全部倒 塌 。 目前 , 部 框架 砌 体结 构在 我 国大 量 存 在 。这些 建 筑太 部 分 底
WE nh i uWe—a L h — l I We-u, ii Q ln, U Z e l a
Wu a '  ̄ r t o T n l y u a 30 0. I ) h n L i sy f  ̄h o g .W h n4 0 7 C I n' l e o 丑
Ab l 吐 T s r蹦 : omr c n S e r be n s i c l erf t g o ul ig .te a t osu eV D 8 】 e e t ed vc e 0 eN p o l r Re msi e s al r t i i f i n s h u r s F sa1 f c v e ie mi y o tn b d h i frh b d m s n y c n rt t cu e e erq i me t f u r n at q a e r s tn o e f hn .B s d u o o y  ̄ a o r— o c eesr t rst me t e u r n r t r u k -e i a t d s o ia a e p n u o h t e oc e e h s c C te f c o a d r aie n  ̄ l f ic ea t a e n o c - e mlt —l e 6 n o it n ee e t h r t n l ei t rd so lsi d mp ra d f red f ai si r l o f c o lm n . p e i — ai v v e o v c o n o p a f r i rcs f e i
反应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与分析
反应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与分析第一章引言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任务需求,人们对于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更是备受关注。
作为一类具有极高粘性和特殊黏弹性的材料,粘弹性材料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工程、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化学、电子等众多领域。
因此,对于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粘弹性材料的概念和特征,并分析其在应力和应变下的力学性能。
同时,针对粘弹性材料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关的研究方向和建议,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一定的贡献。
第二章粘弹性材料的概念和特征所谓粘弹性材料,是指一类在外部作用下会发生形变的非牛顿性液体和软骨骼组织等结构化材料,具有很强的粘度和弹性回弹性。
这种材料的特征在于其应力-应变关系具有历史依赖性,而单纯的弹性固体或纯液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却不具备该历史依赖性。
因此,粘弹性材料往往具有更加复杂的流变学行为。
粘弹性材料常见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时滞性:粘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具有较强的历史依赖性。
如果将该材料受到的应力瞬时去除,它将不会立即恢复原来的形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平衡状态。
2. 流变性:受到外部载荷作用后,粘弹性材料的形状和大小会随时间不断变化。
这种变化的速度和方向受到不同的力学条件的影响。
3. 非线性:粘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出一个较为明显的弯曲形状。
这是因为该材料在变形时会发生复杂的分子配置改变。
4. 黏度依赖性:随着温度的变化,粘弹性材料的黏度也会发生变化,其黏度与应力、应变、时间等因素有关。
由于上述特征的存在,粘弹性材料的行为通常更加复杂,需要进行更细致地研究和分析。
第三章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分析粘弹性材料具有类似蛋液或者黏胶的特性,一般在应变率较低、应力较小的情况下不会发生一些显著的塑性变形,而是表现出类似于弹性体的响应。
设置斜撑粘弹性阻尼器框架结构空间协同工作分析方法的控制研究
Al ' a t h i o l t a e id o t i t e i efr u p e s g vb ain a d d sia ige e g . es f  ̄ r c :T e v s ea i d mp r sa kn fd i e vc o p rs i i rt n is t n ry T t - t c sc i e n d s n o p n h i
.2 N 2 .o 2
. .
2 0 02
文章 编号 :00 I0 (o 2 o .190 10 一3 12 o )20 4 —5
设 置 斜 撑 粘 弹性 阻尼器框 架 结构 空 间协 同 工 作 分 析 方 法 的 控 制 研 究
魏 文 晖 , 雪亮 , 哲安 王 卢
( 攫 理 工 人 学 .'北 武 攫 407 ) 武 榴 300
关 健词 : 弹 性 阻 尼 器 ; 能 碱 震 ; 制 力 粘 耗 控 中 图 分 类 号 :35 96 P 1.6 文 献标 识谒 : A
Co to fe t q a e r s o ss o ul i g t n r lo arh u k e p n e fb i n swi d h
vs o lsi a p ra te r c ic ea t d m e nd se lb a e c
WEI e - u , A G e l n , U Z ea I n h i W N Xu — a g L h — r W i
( hm U i rt oh d 。 . h l 300 C i ) W a n esy f Wu  ̄ 40 7 , h a v i n
s o s so u i t y f mesr cl e i pe e td i i p p r T e c luain me o s o i o ls c也 p n e fm k .s r r t t r r n e n t s a o a u t s l s h e . h ac lt t d fv c e at o h s i to n es c r s o s so r cu e n e n e s ̄ o o o c r d e r q a e i d wlp d r l g simi e p n e fs u trsu d r tn i " f dd m c u r a t u k s e o e . h t i s e h Ke r vs o l t a p r a i o t l n eg i iain y w0 d: ic e a i d m e ,p a v c n r ,a ry ds p t sc s e o s o o I fr Ol C —
粘弹性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及其应用
粘弹性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及其应用近年来,粘弹性复合材料在工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的复合结构和粘弹性能使得它在不同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今天,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粘弹性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一、粘弹性复合材料的结构粘弹性复合材料是由粘弹性聚合物和纤维增强材料复合而成。
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纤维增强粘弹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纤维增强粘弹性薄膜基复合材料。
前者是将聚合物涂覆在纤维增强材料的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聚合物层,并通过纤维和聚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或机械固化形成复合材料。
后者是将聚合物涂覆在聚酰亚胺(PI)或聚碳酸酯(PC)等基薄膜卷材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聚合物层,并通过吸附和化学键的形成形成复合材料。
二、粘弹性复合材料的性能粘弹性复合材料的性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强度、高刚度和高吸能性能纤维增强材料的高刚度和高强度与粘弹性聚合物的高吸能性能相结合,形成了一种高强度、高刚度和高吸能的材料。
纤维增强粘弹性薄膜基复合材料的吸能性能更优秀,是由于聚合物薄膜的弹性模量明显低于纤维增强基材。
2、高耐久性能粘弹性复合材料的高强度和高刚度使得它能够承受高强度的振动和应力,同时它也具有很好的耐久性能。
在寿命测试中,它的力学性能不会明显下降,功能和性能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3、高温性能粘弹性复合材料的聚合物具有极高的高温性能,是由于它们具有非常高的玻璃转换温度。
高温下,该材料的力学性能不会明显下降,这使得它在高温环境下仍然具有很好的性能。
三、粘弹性复合材料的应用粘弹性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军事、汽车、机械、建筑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1、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粘弹性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强度、高刚度和高吸能的飞机主翼和前部机身结构。
2、在建筑领域中,粘弹性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耐久性能和高温性能的结构件,例如桥梁、隧道等。
3、在机械领域中,粘弹性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具有高吸能性能的减震器和防爆包装材料。
总之,粘弹性复合材料具有非常优越的力学性能和高耐久性能,适用于多种不同领域。
粘弹性材料的非线性力学特性研究
粘弹性材料的非线性力学特性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粘弹性材料在工程和科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其独特的力学特性,如粘弹性、非线性等,粘弹性材料在材料科学、土木工程、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粘弹性材料的非线性力学特性研究,以及其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粘弹性材料的定义与特性粘弹性材料是一类具有粘弹性的固体材料,其力学特性介于弹性固体和流体之间。
与弹性材料相比,粘弹性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会产生时间依赖的形变;而与流体相比,粘弹性材料会随时间逐渐恢复原状。
这种独特的力学特性使得粘弹性材料既能保持形变,又能回复到初始状态。
二、粘弹性材料的非线性力学特性研究方法为了研究粘弹性材料的非线性力学特性,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采用了多种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应力松弛测试。
在应力松弛测试中,样品会受到一个短时间的应力作用,然后通过测量样品上的应变来观察其时间依赖的形变。
此外,还可以使用剪切应变测试、拉伸测试等方法来研究粘弹性材料的非线性力学特性。
通过对不同应力或应变下的样品进行测试,可以获得其力学特性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和参数。
三、粘弹性材料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粘弹性材料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项重要的应用是减震和隔振技术。
由于粘弹性材料具有能量吸收和耗散的能力,可以用于降低结构物在地震或机械振动中的响应。
此外,粘弹性材料还可以用于噪声控制、动力学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等方面。
四、粘弹性材料在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粘弹性材料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粘弹性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力学、组织工程等方面。
通过研究粘弹性材料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部的力学特性,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此外,粘弹性材料还被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等工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
通过研究粘弹性材料的力学特性,可以改进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五、粘弹性材料的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粘弹性材料在工程和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粘弹性材料在工程力学中的应用研究
粘弹性材料在工程力学中的应用研究引言:粘弹性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在工程力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具有类似于固体和液体的特性,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并且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本文将探讨粘弹性材料在工程力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粘弹性材料的特性粘弹性材料具有独特的力学特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粘性和弹性。
1. 粘性:粘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形变,并且具有持久的变形特性。
这是由于材料内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形变的延展性和持续性。
2. 弹性:粘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消失后,可以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
这是由于材料内部的分子结构重新排列,恢复原有的形状和体积。
二、粘弹性材料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粘弹性材料在结构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减震与隔振:粘弹性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结构在地震或其他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幅度,降低结构的动态响应。
通过在结构中引入粘弹性材料,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和稳定性。
2. 缓冲与减速:粘弹性材料可以用于缓冲和减速装置,如汽车碰撞保护系统和电梯缓冲器。
在碰撞或急停时,粘弹性材料可以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冲击力对人体或设备的伤害。
3. 声学控制:粘弹性材料在声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在墙体、地板或天花板等结构中使用粘弹性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声音的传播和反射,提高室内的声学环境。
4. 振动控制:粘弹性材料可以用于振动控制装置,如飞机和船舶的振动减缓系统。
通过在关键部位使用粘弹性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结构的振动幅度,提高舒适性和安全性。
三、粘弹性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粘弹性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处理:粘弹性材料可以用于地基处理,改善土壤的力学性质。
通过注入粘弹性材料,可以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地基沉降和变形。
2. 桥梁支座:粘弹性材料可以用于桥梁支座,提供桥梁的支撑和缓冲作用。
通过在桥梁支座中使用粘弹性材料,可以减少桥梁在车辆通过时的振动和冲击力,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复合应力状态下聚酰胺的粘弹—塑性本构研究》范文
《复合应力状态下聚酰胺的粘弹—塑性本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聚酰胺作为一种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其力学性能和应用领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在各种复杂的应力状态下,聚酰胺的粘弹—塑性行为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复合应力状态下聚酰胺的粘弹—塑性本构关系,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复合应力状态下的聚酰胺聚酰胺作为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在各种复杂的应力状态下表现出独特的粘弹—塑性行为。
在复合应力状态下,聚酰胺受到多种力的共同作用,其力学性能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粘弹性和塑性变形等特点。
因此,研究复合应力状态下聚酰胺的粘弹—塑性本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粘弹—塑性本构关系粘弹—塑性本构关系是描述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粘弹性与塑性变形之间的关系。
在复合应力状态下,聚酰胺的粘弹—塑性本构关系表现出复杂的特点。
本文采用经典的本构理论,结合实验数据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聚酰胺在各种应力状态下的粘弹—塑性行为。
通过建立合理的本构模型,揭示聚酰胺在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力学响应规律。
四、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为了研究复合应力状态下聚酰胺的粘弹—塑性本构关系,我们采用了多种实验方法。
首先,通过单轴拉伸实验和蠕变实验,获取聚酰胺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数据。
其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观察聚酰胺的微观结构变化。
最后,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聚酰胺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聚酰胺在复合应力状态下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粘弹性和塑性变形等特点。
在本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考虑了材料的粘弹性、塑性变形以及应力状态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我们发现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聚酰胺在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力学响应规律。
五、本构模型的建立与验证基于实验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我们建立了聚酰胺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材料的粘弹性、塑性变形以及应力状态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能够较好地描述聚酰胺在各种应力状态下的力学响应规律。
粘弹性阻尼器在框架结构抗震中的应用
粘 弹 性 阻尼器 在 框 架 结 构 抗 震 中 的应 用
谭小蓉
(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 院,陕西 西安
摘 要 :本 文以某框 架结构 为例 ,采 用粘 弹性 阻尼 器
7 1 0 6 0 0 )
对结构进行 抗震加 固,通过 大型有 限元对 该工程 进行地震
反应分析 ,对抗震能力不足之 处采取加 固 措 施。分析表 明, 采用粘弹性 阻尼 器加 固能 有效 降低 结 构的地 震反应 ,有很 好 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 效益 ,在 建筑物 的抗震 加 固 中将会有
2 0 1 3 年 第 3期
第3 9卷 总第 1 7 3 期
l t 』 芝材 ab
S i c h u a n Bu i l d i n g Ma  ̄n
— — — — —
・2 5・
2 0 1 3 年 6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4 0 1 1 . 2 0 1 3 . 0 3 . 0 1 3
快捷 。 因此本工程采用粘弹性阻尼器对该建筑进行抗 震加 固。
3 . 2 阻尼 器布 置 方案 的确 定
置产生摩擦 、弯 曲弹 塑性 滞 回变形来 耗散 或吸 收地震输 入
粘弹性阻尼器是 由高耗能粘弹性 材料和约 束钢板组成 , 钢板和粘弹性材料 通过 硫化 的方法 粘结 在一起 。在地震 激
体系相 比 ,耗 能减震 结构体 系用下,阻尼器产生位移,阻尼器中的粘弹性材料因变
形而耗散大量 能量 ,从 而达 到减小 结构 振动 的 目的。本 工 程所采用的粘弹性 阻尼 器如 图 l 所 示 ,布置 形式 是在人 字
斜撑上设置粘 弹性 阻尼器 ,如图 2所 示 。粘 弹性 阻尼器 一
粘弹性材料的力学特性与应用研究
粘弹性材料的力学特性与应用研究粘弹性材料在多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独特的力学特性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粘弹性材料的力学特性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
一、粘弹性材料的力学特性粘弹性材料是指在外界施加的应力下,具有一定延迟时间和持久变形的材料。
它的力学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粘性的结合。
其弹性特性是指在受到应力作用后,能够迅速恢复原状的能力。
这使得粘弹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和形变能力。
与此同时,粘弹性材料还表现出粘性特性,即在应力作用下会产生持久性的形变。
这是由于材料内部的分子结构发生了重新排列,导致变形产生滞后效应。
粘弹性材料的力学特性使其具有多种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粘弹性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在医学领域中,粘弹性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
例如,在牙科医学中,粘弹性材料被用作填充物和牙科印模材料。
其弹性和粘性特性使得填充物能够有效地修复牙齿缺损,并提供持久的保护。
此外,粘弹性材料还被应用于皮肤组织和血管等生物材料的模拟研究中。
通过模拟粘弹性材料的力学特性,可以深入理解生物材料的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三、粘弹性材料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粘弹性材料在工程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土木工程中,粘弹性材料广泛应用于土壤和地基的力学分析中。
通过对土壤和地基的粘弹性特性进行研究,可以预测土地变形和结构物的稳定性,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此外,粘弹性材料还可以用于振动和噪声的控制。
通过在结构材料中引入粘弹性材料,可以消散振动能量和减少噪声传递,提高结构的舒适性。
四、粘弹性材料在电子领域的应用研究粘弹性材料在电子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粘弹性材料被用作基底材料和封装材料。
其弹性和粘性特性使得柔性电子器件能够适应各种曲面形状,并保证设备的可靠性。
此外,粘弹性材料还可以用于电子屏幕的抗震和抗摔性能的增强。
通过在屏幕材料中引入粘弹性材料,可以有效减少设备受到外界冲击时的损坏。
粘弹性阻尼器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粘 弹 性 阻尼 器 在 土 木 工 程 中 的应 用
蔡 泽 文
摘 要: 首先 介绍 了国内外抗震研 究情况, 分析 结构消 能体 系的原理 , 要探 讨粘弹性 阻尼器 在土木 工程 中的应用及前 主
景, 并综合 国 内外学者 的大量研 究成果 , 出粘 弹性 阻尼器 可广泛用 于新建建筑 的振动控制和 已有建筑 的加 固, 指 也为工
施曾进行 了有效抗震设 防。从 上述 的震 例不难看 出, 工程抗震 是 减结 构的地震反应 。 由于上述 的优越性 , 消能减震体 系被广泛 用于高层建筑 的抗 减轻地震灾害和损 失的十分有效的措施 , 程抗震 的成 效很 大程 工
高耸 构筑物的抗震或抗风 、 单层工业厂房排架 纵向抗震等 。 度上 取决于所采用 的工 程设 防标 准 , 而制 订恰 当 、 理 的设 防标 震 、 合
从 大的差别 。例 如 :9 6 7月 2 17 年 8日在我 国一个 拥有 10万 人 口 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 , 而保护主体结构在强地震 中免遭损失。 5 与统 的结 构抗震体 系相 比较 , 它有如下 的优 越性 : 的唐 山市 , 遭遇 7 8 . 级地 震 的袭击 , 顷刻 间整座 城市化 为一 片瓦
砾, 人员死亡高达 2 人 , 5万 经济损 失超 过百亿 元 。可是 ,9 5年 18
一
1传统 的结构抗震体 系是把结 构 的主要承重 构件 ( 、 、 ) 梁 柱 节
作为消 能构件 , 中受损坏 的是这些 承重构件 , 至导致房 地震 甚 个 拥有 1 0余万 人 口的智 利 瓦尔 帕莱 索市 虽 同样遭 受 了 7 8 点 ) 0 . 屋倒塌 。而消能减震体 系则 是 以非承 重构 件作 为消 能构 件或 另 级地 震的袭击 , 员死亡却只有 10 , 人 5 人 而且 不到 7d 的时 间 , 整 它们的损坏就 是保护 主体结 构 , 以是安全可 靠的 ;) 所 2 个城市就恢 复原 样 。同样 大 小 的地 震 , 市人 口也差 不多 相 同 , 设 阻尼器 , 城 使建 筑结 构物 迅 速恢 复使 用 ; ) 效地 衰 3有 却产生 了如此不 同的后 果 , 因为瓦尔帕 莱索市 的建 筑物 和设 震后易 于修复或更换 , 只是
粘弹性材料的力学行为研究
粘弹性材料的力学行为研究粘弹性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力学行为的材料,它们同时具有粘性和弹性特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于粘弹性材料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粘弹性材料的力学行为以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潜在意义。
首先,我们简要介绍粘弹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粘弹性材料在施加外力时会产生一种渐进型的应变响应,即应变与时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这种时间依赖性是粘弹性材料独特的特征,也是其与其他材料(如弹性材料和塑料材料)之间的显著区别之一。
对于粘弹性材料的力学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改善材料的性能和设计更可靠的工程结构。
例如,在飞机结构中,粘弹性材料可以被用来减震和消音,提高舒适性和飞行安全性。
此外,对粘弹性材料的理解也有助于医学领域的发展,例如,对生物组织的力学行为的研究。
在研究粘弹性材料的力学行为时,一个重要的参数是材料的应力松弛和应变蠕变。
应力松弛是指在保持应变不变的情况下,材料的应力随时间逐渐减小。
应变蠕变则是指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情况下,材料的应变随时间逐渐增加。
这两种现象都是粘弹性材料时间依赖性的重要体现。
粘弹性材料力学行为的描述可以使用Kelvin-Voigt模型或Maxwell模型等来近似。
这些模型描述了粘弹性材料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并使用一些常数来表示材料的特性。
然而,由于粘弹性材料的复杂性,单个模型通常无法准确描述所有的力学行为,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改进的模型和理论。
除了力学行为的描述模型,对于粘弹性材料的研究还包括对材料的形变和破坏行为的研究。
粘弹性材料在受力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形变,例如拉伸、压缩或剪切。
理解材料形变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强大和更耐用的材料。
此外,粘弹性材料的破坏行为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究粘弹性材料的破坏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改进材料的结构,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在实际应用中,粘弹性材料的力学行为还涉及到材料的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温度和湿度对粘弹性材料的弹性模量、黏度和应力松弛等参数有显著影响。
粘弹性材料在机械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粘弹性材料在机械结构中的应用研究在机械结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粘弹性材料在机械结构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它们的独特性能为机械结构的设计和性能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粘弹性材料是指具有粘弹性行为的材料,即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形变,当力加载移除后,仍然会持续发生形变,直到达到稳定状态。
这种独特的性质使粘弹性材料在机械结构的设计和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粘弹性材料在减震和抗冲击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很多机械结构中,如汽车悬挂系统、建筑物的结构支撑系统等,减震和抗冲击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减震材料,如弹簧和减震橡胶,具有线性弹性行为,不能适应复杂的工况和大范围的变形。
而粘弹性材料以其非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以在复杂载荷下承受较大变形,从而更好地吸收和分散冲击能量,提高机械结构的抗震性能。
其次,粘弹性材料在噪音和振动控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机械设备和汽车行业中,噪音和振动是常见的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会带来不便。
传统的噪音和振动控制方法主要依靠吸音材料和减振措施,但往往效果有限。
而利用粘弹性材料的阻尼特性,可以显著地减少机械结构的噪音和振动,提高整体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此外,粘弹性材料还可以应用于机械结构的形状记忆和自修复方面。
形状记忆材料是指具有记忆形状的材料,在外界作用下可以自动恢复到其原始形状。
粘弹性材料的独特特性使其可以作为形状记忆材料的载体,在机械结构中实现形状的自动调整和修复。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可利用粘弹性材料将飞机机翼设计为可自主调整的形状,以适应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气动特性。
然而,粘弹性材料在机械结构中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粘弹性材料的性能预测和设计方法还不够成熟。
粘弹性行为的复杂性使其在工程设计中难以精确描述和模拟,需要更多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粘弹性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刚度矩阵为 Ks ,弹性阻尼器与人字型支撑的组合刚度矩阵推导如下:
图 10 粘弹性阻尼器与人字型支撑计算简图
图 11 人字型支撑变形图
根据型钢人 字 型 支撑的特性,型钢人 字 型 支撑计算简图如图(11)所示,单位力做用下
实验设备采用电液伺服材料实验机(型号:INSTRON. 1341. 英国),实验装置如图 5 所示。实验的粘弹性阻尼器如图 6 所示。为了得到粘弹性材料在动力剪切情况下的性能随频 率和振幅的变化规律,试验均采用正弦激励法,通过施加不同频率的正弦力,控制在不同幅 值的剪切振幅,测得粘弹性阻尼器的剪切位移和恢复力,从而得到粘弹性阻尼器随激振频率 和剪切位移幅值变化的动力特性。
{u } = {u1 } u 2 T 表示粘弹性阻尼器单元节点的位移向量。
若设{Pe} 为粘弹性阻尼器节点荷载向量,且仅考虑沿 x 方向作用,则:
{Pe } = [Px1, Px2 ]T
(14)
则由(12)式得:
{Pe } = [B]T ∆P = (G0
+ G1 )
A h
[B]T [B]{u}+ G1 AF (i∆t)[B]T
在谐波激振中,所有试验都是通过控制剪切位移量的大小完成的。试验时,先固定最大 剪切位移,而后逐步改变激振频率,然后再改变最大剪切位移,重复上面的过程。试验的频 率为 0.5Hz和 2Hz,剪切幅值范围为 0.1mm到 3mm,温度为 150C和 300C。阻尼材料试样的 尺寸为 100×50×6mm。
本文对影响粘弹性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建筑结构抗震抗风被动控 制动力计算的特点,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粘弹性阻尼器与钢支撑的组 合刚度矩阵。最后将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2. 粘弹性材料
粘弹性材料是一种同时具有某些粘性液体和 弹性固体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其结构示意图 如图 1 所示。弹性材料虽然能够储存能量,但是它 却不能耗散能量。相反,粘性液体具有耗散能量的 本领,然而却又不能储存能量,因此只有介于粘性 液体和弹性固体之间的粘弹性材料才能二者兼备。 在受到交变应力作用产生变形时,部分能量像位能 那样储存起来,另一部分能量则被耗散转化为热能
(9)式代入(8)式得到剪应力为:
_
τ( t ) = τ (i∆t ) = (G0 + G1 )∆ u/ h + G1F (i∆t )
(10)
若粘弹性阻尼器材料作用面积为 A,则粘弹性阻尼器沿局部坐标方向的作用力为:
−
∆P = Aτ (i∆t)
(11)
将(9)带入(11)得
∆
−
P
=
(G0
+
G1 )
A h
j=1
在(5)式中设,
3000 试验值
G1
=
( ∆t
)α
A0 Γ(2
−
α
)
e
−β
[∫
τdγ
+θ
(T
−T0
)]
2000
(7)
1000
理论值
P(N)
则(5)式可写成:
0
τ (i∆t) = (G0 + G1 )γ (i∆t) + G1F (i∆t)
(8)
由(8)式得粘弹性阻尼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曲
线为一椭圆图型。图 9 是 G0 、 A0 、θ 、 β 、α 分
∆
_
u+
G1 AF
(i∆t)
(12)
每一次只分析一个方向(如 x 方向)的振动,如 ∆u 表示粘弹性阻尼器节点沿 x 方向的相对
位移,则有:
∆u = [−Cx ,Cx ]{u1 } u2 T = [B]{u}
(13)
[ ] 式中 B = ⎡⎣−Cx ,Cx ⎤⎦ 对于斜支撑 CX 为斜支撑的方向余弦。对于人字型支撑 CX 取 1。
的侧移为 ∆ , Pl 为支撑的轴力,则:
粘弹性材料在结构控制中的应用研究1
朱必永
武汉理工大学 (430070)
E-mail:hkzby4570@
摘 要:粘弹性材料是建筑结构抗震抗风中一种十分有效的耗能材料,由粘弹性材料制成的
粘弹性阻尼器是建筑结构抗震抗风被动控制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耗能阻尼器装置。本文对影
-2-
图(7)为频率f=2Hz,温度分别为 150C和 300C,粘弹性阻尼器力-位移的关系曲线图。
图 5 电液伺服材料实验机
图 6 粘弹性阻尼器试验构件
P(N) P(N)
3000 2000 1000
T=15 C T=30 C
0
-1000
-2000
-3000
-4 -2
0
2
4
位移△(cm)
图 7 粘弹性阻尼器力-位移的滞回曲 线受温度的影响
3000 f=2Hz
2000
f=0.5Hz
1000
0
-1000
-2000
-3000
-4
-2
0
2
4
位移△(cm)
图 8 粘弹性阻尼器力-位移的滞回曲线 受频率的影响
图(8)为温度为 150C,频率分别为 2Hz和 0.5Hz,粘弹性阻尼器力-位移的关系曲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频率和温度如何变化,粘弹性阻尼器的粘弹性阻尼器的力-位移的关 系曲线始终是椭圆形。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频率越大,椭圆形的面积最大,一周内粘 弹性阻尼器消耗的能量最多。
应变为
γ(η)=(i − η )γ [(i −1)∆t] + ( η − (i −1)γ (i∆t) ( (i-1)∆t < η < i∆t)
(4)
∆t
∆t
将(4)式代入(1)式得
τ
(t)
=
τ
(i∆t)
=
G0 γ
(i∆t)
+
(∆t)α
A0 Γ(2
−
α
)
−β
e
[∫τ
dt +θ
(T
−T0
)]
[γ (i∆t)
4. 粘弹性阻尼器的计算模型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粘弹性阻尼器的结构抗震控制计算提出了各种计算模型,但各种计算 模型都有一定的缺陷:复刚度模型虽然简单适用,仅适用于小应变情况,没有考虑应变幅值
的影响;微段模型考虑了温度的影响,比较精确,但计算过于复杂;Kelvin 模型仅适用于 G′ 较大的粘弹性材料;Maxwell 模型仅适用于 G′ 较小的粘弹性材料。本文对粘弹性材料采用
∫ Dα [γ(t)] = 1 d t γ (η) dη (0 < α < 1)
Γ(1−α ) dt 0 (t −η)
(2)
_
这里 Γ( ) 为 gamma 函数。 G0 和 G1 是该模式中的参数,当考虑粘弹性材料承受任意荷载及
温度影响时
_
G1
=
−β [ τdγ +θ (T −T0 )]
A e ∫ 0
(3)
∫ 上式中 τdγ 为粘弹性材料应变能的积累。温度对粘弹性材料的影响按类似于材料的初始应
变能考虑,θ 为温度影响的等效初始应变能系数。 T0 为参考温度, T 为粘弹性阻尼器的环
_
_
境温度。由(3)式可以看出 G1 随应变能的增加而衰减, β 为衰减系数, A0 为 G1 的初始
值。
在时程分析中,若将两个时间步 (n - 1)∆t和 n∆t 之间的应变按线性插值,则η 时刻的
由于粘弹性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不同于弹性材料,所以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其应力-应 变曲线与弹性材料的性质不全相同。对于弹性材料施加交变应力之后,弹性材料内部的应力 和应变几乎是同时增加或减小的,也就是说二者的相位相同或很接近,所以弹性材料的应力 -应变曲线为一直线,如图 2 所示。然而粘弹性阻尼材料的应变却滞后于应力,滞后的相位
+ F (i∆t) ]
(5)
上式中 F (i∆t) 为应变的原始时间影响,其表达式如下:
F (i∆t) = [(i −1)1−α + (1− i −α )i−α ]γ (0)
i−1
(6)
∑ + [(i − j +1)1−α − 2(i − j)1−α + (i − j −1)1−α ]γ ( j∆t)
图 1 高分子聚合物的分子结构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78046) -1-
而耗散。 粘弹性材料的弹性和粘性表现为当它们受到拉伸的外力作用时,一方面材料的分子链将
会受到拉伸,另一方面还将产生分子与分子之间的链段的滑移。当外力去除后,被拉伸的分 子链要恢复原位,释放外力所作的功,这就是粘弹性材料的弹性。这部分分子所作的功转化 为热能而耗散在周围的环境中,从而把部分机械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
(15)
由(15)式可以看出粘弹性阻尼器单元荷载向量由两部分组成,公式中前面一项类似于普通弹
性单元所产生荷载向量,后一项为粘弹性阻尼器单元所特有的恢复力向量,即单元的耗能控
制力向量。
设{Pev} 为单元的耗能控制力向量。由(15)式得:
{Pev} = G1AF (i∆t)[B]T = G1ACx F (i∆t){−1 1}T
别为 753、428.42、573.0、0.000129、0.56,频率
f = 2.0Hz ,温度为T = 15o C ,分数导数模型与试
验值得的比较。Biblioteka -1000-2000
-3000 -3 -2 -1 0 1 2 3 位移△(cm) 图 9 粘弹性阻尼器力-位移的滞回曲 线试验值和理论值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