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指导
中考说明文阅读指导详案(九年级)
中考说明文阅读指导详案(九年级)一、教学目标:1、复习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2、掌握说明文阅读中的解题思路及技巧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说明文阅读中的解题思路及技巧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说明文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能不能举一些我们学过的课文的篇目呢?(《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奇妙的克隆》《大自然的语言》等等。
)据我统计,初中三年共169篇课文,其中说明文不超过10篇,所占的比例很小,似乎不那么重要。
但是在新课改以来,无锡地区每年中考都会考到说明文,看图。
所以千万不能因为课本上学的篇目少而忽视说明文。
今天我们这堂说明文阅读指导课就专门教大家在考场短暂的时间内,准确地解答说明文问题的思路和技巧。
二、指导说明文阅读的思路1.初读文本在考场上,我们拿到一篇说明文之后,第一部是先看后面的问题呢还是先读文章呢?毫无疑问,应该初读文本,即快速浏览文章本身,了解大意。
因考场上时间宝贵,不可能像平时那样慢慢地读,快速浏览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
所以我们应带着任务读:定对象、明结构、理顺序。
定对象,就是明确说明对象,说明的内容。
一般可以通过看文章标题,找中心句等解决。
明结构,譬如是总分式,还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
理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原因——结果现象——本质主要——次要特征——用途概括——具体整体——部分)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实践初读文本这一解题思路。
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被称为六大营养素之首。
人不可一日无水。
一个人不吃饭,生命可维持一周以上,但如果滴水不进,两三天就难活命。
普通的人,体内三分之二都是水,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体内含水量达40公斤;而刚出生的婴儿,整个身体的含水量占五分之四。
而且人体的每个地方都离不开水,皮肤失水会引起干裂,内脏失水,会引起头昏乏力,体温升高,甚至危及生命。
水可以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
人体内的消化系统(包括排泄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皮肤、头发甚至指甲等,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水分,而这些失掉的水分必须及时给予补偿,主要通过瓜果、蔬菜、饮料等进行补充,因为瓜果蔬菜的含水量一般在98%以上。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总结目标:(1)掌握说明对象的判断方法(2)掌握10种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一、说明对象1.说明文通常分为哪两种?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 如何区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样”。
(2)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事物的内部规律性,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
三、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1.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目标:(1)掌握说明文的结构(2)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说明结构说明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把握中心句和关键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总之”等即可判断文章的说明结构。
1.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可派生三种情况,即总——分式、分——总式和总——分——总式。
2.并列式: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式平等并列的。
3.递进式:后边的说明是在前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说明。
2024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把握说明内容
03 把握说明内容【阅读点拨】一、考题形式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说明了有关事物的哪些事理?二、答题方法。
1.根据题目要求,从题目或关键词句中,捕捉、筛选和概括有效信息。
(1)直接筛选法:摘录文中的关键语句。
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段尾的总结句或承上启下的句子。
(2)综合概括法:有的段落没有直接表明中心的句子,需要综合全文的内容,总结段意,最后将它们归纳概括。
2.答题格式。
(1)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操作(实验、制作)的过程。
概括要抓住主要内容,做到准确完整、简明扼要。
一般形式为:说明(介绍)了+说明对象+内容(特征、事理)。
三、答题举例。
1.叶圣陶《苏州园林》一文的第5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这就是本段的总起句,它概括(总说)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2.《中国石拱桥》第9段说明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说明(介绍)了我国的石拱桥(对象)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内容)。
【进阶训练】一、基础过关。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21分)正确饮水,让身体更健康①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旨在唤起大众的节水意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健康饮水的重要性。
水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②水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约占一个健康成年人体重的50%-60%.③水对于人体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人体内所有的生化反应都依赖于水的存在,同时水也负责将营养成分运输到组织,将代谢产物转移到血液进行再分配以及将代谢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水还是体温调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帮助人体保持体温恒定,也起到润滑组织和关节的作用。
④人体缺水时,除感到口渴外,还会出现皮肤干燥、唇裂、无力、尿少、头晕、头痛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发热、烦躁不安等症状。
九年级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指导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3.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说明文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1.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说明文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提问或演示引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
2.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合作探究来分析和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3.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故事或真实案例等方式引出说明文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强调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传达其中一种知识、技能或经验,内容通常比较客观、全面和系统。
3.阅读技巧探究(25分钟)a.学生小组合作阅读一篇简短的说明文,并完成相关问题。
b.学生交流、讨论问题,归纳总结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c.教师梳理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掌握核心内容。
4.实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篇中考说明文进行分析,让学生根据之前学到的阅读技巧,理解和分析说明文的内容,答题并互相讨论。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次强调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六、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中考说明文的作业,并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总结和归纳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通过合作探究和实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讨论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稍微有些紧张,可能会导致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够充分。
下节课可适当调整课时和安排,增加实践和练习环节,加深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和掌握。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技巧-----说明方法及作用
2.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和作用以及答题技
巧。 3.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运用于文段阅读中。 二,教学重难点 领会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一,说明文的知识要点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形式
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明确说明文的结构
理清说明顺序
领会说明方法及作用
一,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 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 或介绍 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 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空间顺序
外到内,或从前到后,或 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
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
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四)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先决 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
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 误.说明语言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三,实战演练
•下列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 50.82 米,两端宽 9.6 米,中部略窄,宽 9 米。……唐朝的张嘉 贞说是“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 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
•
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 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
的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层的一 弯新月、入涧饮水的一道彩虹,生动形象地 说明了赵州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
十分和谐的特点,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三,拓展训练
•
• 阅读文段 , 说说本段采用哪些说明方法?作用各是什么?
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 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 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 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管和神 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受细胞上 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 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说明文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初步感知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包括: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如:平实、准确、简明等。
四、互动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读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
五、实践训练1.教师给出一篇说明文,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包括: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分析说明方法等。
2.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阅读说明文时的不足之处。
一、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旨在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的特征、原理、功能等。
2.说明文的特点: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通俗性。
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理解说明对象:明确说明文所介绍的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特征。
2.分析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总分总顺序等。
3.筛选关键信息:勾画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特征、原理、功能等。
4.概括文章内容:根据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1.语言特点:平实、准确、简明。
说明文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使读者容易理解。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
说明文的阅读指导(中考及初中学年复习精品课件)
• 空间顺序
• 逻辑顺序
一般<—>个别 现象<—>本质 原因<—>结果 概括<—>具体 部分<—>整体 主要<—>次要
• 说明文的线索
• • • • • • 1、感情线索 2、事物线索 3、人物线索 4、思绪线索 5、景物线索 6、行动线索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分类别、作比较、作引用、画图表、下定义、 作诠释、摹状貌。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分类别 作比较 作引用 画图表 下定义 作诠释 摹状貌
运用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得得方法。 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运用比喻的方法对事物和事理进行形象化的说明。可以增强说明 的形象性、生动性。 说明事物的特征,根据其性质、角度,把事物分成如干类别,分 别加以说明。 用相关联的相同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的一种说明方法。 引用名言、故事、谜语、传说等资料说明事物,增加形象性的方 法。 通过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事物的一种方法。 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来说明事物的 本质属性。 对所说明的对象的属性进行解释、说明,使人们获得明确、清晰 的认识。 用描写的方法,摹写食物情状的方法。
●语言的准确性﹙加点的词能否去掉﹚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 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 符合实际。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 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 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 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 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 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初三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指导
初三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指导说明文阅读指导知识要点:说明文阅读的内容要紧有:说明文的对象、特点、方法、顺序、结构和语言等,具体要点如下:一、为了说明事物特点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纳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纳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如何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如何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如何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二、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刻顺序(程序顺序是时刻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依照说明的目的和对象,能够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三、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一分(具体)”式、“总(概说)一分(具体)一总(概说)”式、“分(具体)一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四、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爽朗见长。
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炼、或详尽;或平易淳朴,或幽默风趣。
总之不拘一格。
命题思路:说明文阅读部分要紧测试考生对说明文(段)的阅读、明白得、分析、综合能力。
阅读分析说明文要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准确判定说明对象;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③了解说明顺序;④正确划分层次;⑤熟练地识辨说明方法;⑥明白得词句的表达作用及说明语言的准确性;⑦明白得中心意思及写作特点。
考查的重难点是语言的品析和结构的整合,其中,分析语言重在抓“准确”,在此前提下,再分析其生动或平实的特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两类:一类是辨析题,如辨析中心内容、选词填空、层次划分等是运用题,如“语言揣摩”、“画出中心句”等。
期望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各种文体学习方法,能在应用中得到提高。
九年级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指导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中考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材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通学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能力、沟通能力,学文是了更好的学和工作,了足人展和自我价的需要,本教课料合用于初中九年文科目 , 学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行的写,能够放心改正整或直接行教课使用。
一、关注《文程准》:“ 科技作品,注意会作品中所体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二、关注《 XX年考明》“ 明性的非文学作品,能体会和斟酌重要句在详细境中的意和作用,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剖析文章构,归纳中心思想,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并探。
”( 一) 、明方法和其作用明方法特点作用(合原文作答)列数字有详细的数字详细正确了然⋯⋯事物的⋯⋯特点作比两个事物之的比突出例子有“比如、如、像”等详细有力地打比方把要明的事物用人熟习的事物来作比生形象地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分类型分门别类说明条理清楚地(二)、说明文的语言:正确观察语言正确性,要注意表示修饰限制的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概”、“比较”、“一般”、“大部分”、“只是”、“主要”等词语。
*举例:“ x x ”词能不可以删掉?为何?答题格式:不可以,删掉“x x”一词,句子的意思就变为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x x ”词,切合实质状况,表现说明语言的正确性。
1、详细剖析及对策考试情形下的阅读特别需要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点。
2、局部研究要逐段归纳重点,理清说明次序,感知文章构造。
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发问式语句。
(可作必需的圈点)XX年中考卷: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爱听“文雅音乐”的跳舞草①跳舞草是一种有“灵性”的植物。
只需听到优美的音乐,或许有人对着它唱一首抒怀的歌曲,跳舞草的叶片就会跟着音乐的节奏而飞舞。
中考考点指导——说明文阅读2
臭氧处于地球上空约10—50公里的平流层内,其浓度 最大处在离地面约20——25公里处(1)我们知道,臭氧是 由三个氧原子结合成为气体,在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光和下 造成的。 ,是罩在地球上仅3毫米的一层薄薄的“面纱”,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臭氧层。别看这薄薄的3毫米,在大气 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却很大,臭氧 层能“吞掉”90%以上的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从而避免了 紫外线对人体及地球上所有生物造成的伤害。
不要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混淆,
下面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 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唐朝的张嘉贞说 它是“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 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 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 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 (三)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四)全桥 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唐朝 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云出月,长虹饮 涧”。
回答模式: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 (准确的/具体的/生动的/清楚的……)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 特点。
实战演练:
1.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 常奇妙的“加工厂”。 打比方 (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
形象生动地说明蚕身躯奇妙的 特征。
2、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十六米,深 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体积达 八万六千立方米。
说说上面划线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何特 点?
采用生动的语言来说明。如“气势汹汹” 和“事无忌惮”两个成语,将沙漠人格 化,表现土壤沙漠化的严重,警示人们 保护环境。
四、开放性试题
抓住要求,紧扣主题。
1、标语写法 --语言简洁、使用修辞、内容健康 2、结合原文内容,设想做法或作用 3、抒写个人的感受或看法
【初中说明文阅读】中考语文高分指导:说明文阅读题技巧指导
【初中说明文阅读】中考语文高分指导:说明文阅读题技巧指导中考语文高分指导:说明文阅读题技巧指导近年来,说明文阅读和考试越来越受到重视,受到命题教师的欢迎。
在全国高中入学考试中,超过80%的试卷检查了说明文。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说明文阅读的训练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卷,说明文阅读命题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要求学生指出文中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辨析说明方法并能指出该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4.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层次,概括文章的文意、层意、段意。
5.体味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捕捉文中重要信息。
7.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理解、发现、创新或提出建议。
根据上述命题的范围,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说明文阅读训练时,可以对学生的答疑技巧进行一些指导,使学生能够抓住重点,掌握规律,准确表达。
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解释性文本的解释对象通常是标题,有些出现在文章的开头。
很少有学生需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和摘录。
2.说明对象的特征的归纳。
① 注意标题中的修饰语。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雄伟的山陵,标题中的修饰语是为了解释对象的特征。
②文章的开头部分。
如《松鼠》的开头“漂亮”“驯良”“乖巧”即为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 在每个段落中,要求学生掌握最能揭示对象本质的单词,以便归纳和提取。
二、指出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试卷中经常检查的描述方法包括列出数字、比较、类比、示例、解释、定义、分类、引用等。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要紧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要考虑这一说明方法所处段落的中心句(一般为首句),要重视该说明方法的前面的语句,要根据不同说明方法运用不同词语归纳表述。
比如,“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直观地说明了……“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把……的特征说得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指导
(3)文章从哪几方面进行说明的。此题考 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思路的把握。第一, 找各段中心句;第二,如没有明显的中心 句,找过渡句或开头的总说句、结尾的总 结句。 易错点:①不用完整的句子表述,只挑句 中的几个词语 ②找得不全,特别要注意文章最后的 “此外”“还有”之类的词
④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专门清除太空垃圾的 人造卫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清洁工”,它可 以帮助解决太空垃圾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太空”清 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 100万美元。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四 台摄象机,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一看到太 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近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 鬼,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慢飞行速度,在 中立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旦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剧 烈的空气摩擦而产生的高温就会将它们一同烧毁。从 地面上看,就像天空坠落的流星一样,假如垃圾的体 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 控制降落时间,让它的残骸掉到沙漠或海洋中,既不 再威胁空中的航天器,也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史料记载,
1.桂花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部。(如答“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 栽培历史极长”给1分)
2.桂花和人们的生活贴得最近(关系密切) 3.D 4.(5分)观点(1分) 理由(4分)
赞成的理由:桂花是光荣称号的代名词,2008年奥运会在桂 花的故乡举行,等等。
不赞成的理由:桂花未必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上届 奥运会已经用了橄榄枝,我们仿效就缺乏新意,等等
引申:说明文题目的作用
交代说明对象; 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吸引读者的兴趣。
注意:理解说明对象既要考虑到事物,又 要考虑到事理。
拟标题: 说明文一般以说明对象或说明内 容拟题。最常见也较简单的一种就是直 接以说明对象为题;如果文章对说明对 象的某一方面特别突出地做了介绍而且 在文章开头结尾反复强调,那么可以用 说明对象的某一方面拟题。如:细菌发 电造福人类。 注意:标题可以尽量生动形象。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1、说明文文体知识A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对象的角度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为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B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C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的例子,通俗易懂、有说服力地说明了。
②分类别: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③作比较:把和比较,突出说明了。
④作诠释:详细具体地揭示了。
⑤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⑥摹状貌:对进行描摹,生动形象地说了。
⑦下定义:准确、科学、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
⑧列数字:准确、科学、有说服力地说明了。
⑨列图表:直观、一目了然地说明了。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的例子,通俗易懂、有说服力地说明了。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的数据,准确、科学、有说服力地说明了。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引用,有说服力地说明了。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引用,增强了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D、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E、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2、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①判断是什么说明文(事物、事理说明文)如是说明具体事物的,就是事物说明文(如《绿色蝈蝈》);如是说明抽象事理的,就是事理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
②判断说明顺序并分析作用答题格式:本文(段)使用了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考点以及技巧
中考文明文考点及技巧一、近几年中考明文概近来几年中考明文的是必考内容,考分在10分以上,占整个分的8以上。
从全国各地的中考看,信息的理是明文的常考点之一。
所以,明文,要做到:1、从文本中正确而快速地捕获、、提拿出所需要的言信息,句意思的理解就是明文的答案都在文本中。
2、合理地整理、合信息,归纳其重点。
3、能依照要求加工信息。
从型上看,主性在明文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并且增添了的开放性。
别的,科技文新上侧重体程的整合,人文精神。
所以,加明文的就得尤重要了。
二、明文知概明文是客地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人以知,或明事物的状、性、功能的特点,或述事理。
明文的范比宽泛,如科普物、知小品、解、明等均属于明文。
(一)明文分依据明象不一样分:事理明文——事理明文旨在明事因、物因。
事物明文——事物明文旨在介某一事物的特点(一事物区于其余事物的志)。
P依据依据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分:、平性明文——言平、文性明文——言生(二)明方法了明事物特点或明事理,需要采纳适合的明方法。
常的明方法有:分、案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下定、作、摹状貌、画表等。
(三)明序明要有序,是使明内容条理化的必需条件。
常的明序有:序(程序序是序的一种)、空序、序。
明文的序,依据明的目的和象,能够以一种序主,兼用其余序。
b(四)明文常的构。
M明文的构常的形式有:“(概)——分(详细)”式、“——分——”式、“分——”式、并列式、式等。
(五)明言的正确性,是明文言的先决条件。
有的以平,有的以生活。
三、梳理明文中常出的考点、考型及答策。
考点之一:明象考型:直接学生回答:“篇文章(或文段)的明象是什么”策:事物明文一般就是明的象;事理明文找准开尾的句。
因明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或名短,能够从两个方面下手:一看文、二看首尾段。
事物明文指出被明事物即可。
事理明文指出明内容,形成一个短:介了⋯⋯的⋯⋯(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明象特点[ 型1]:直接找出明事物特点的句子。
九年级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九年级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九年级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中考语文备考指导说明文阅读技巧
中考语文备考指导说明文阅读技巧第1篇:中考语文备考指导说明文阅读技巧一、复习目标1.使学生明确考试要求。
2.了解说明文的相关常识。
3.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技巧、方法、要求。
4.进行实例演练。
二、具体实施(一)复习说明文的相关常识1.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主要是对事物的*质、特点、成因、功用等特征和事理作客观、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知识。
2.与记叙文的区别:说明文具有知识*、科学*和说明*三大特点;记叙文以生动的记叙和描写为主。
3.分类:(1)从说明对象角度,可分为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
(2)从语言角度,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4.说明特征: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
5.说明顺序:说明文为了体现条理*,必须有条理清楚的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6.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帮助人们把事物特征说清楚。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主要有:(1)下定义:是用科学的语言对被定义的概念的本质特征作周全严密的规定。
(2)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加以说明。
(3)作诠释: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4)列数字:是用数字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
(5)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的恰当的事例进行说明。
(6)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来打比方。
(7)作比较:将同种与不同种事物加以对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中考说明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指导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中考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关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二、关注《XX年考试说明》“阅读说明性的非文学类作品,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
”(一)、说明方法和其作用说明方法特征作用(结合原文作答)列数字有具体的数字具体准确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作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对比突出举例子有“例如、如、像”等词具体有力地打比方把要说明的事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分类别分门别类说明条理清楚地(二)、说明文的语言:准确考察语言准确性,要注意表示修饰限制的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大多数”、“仅仅”、“主要”等词语。
*举例:“x x”词能不能删掉?为什么?答题格式:不能,删掉“x x”一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x x”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具体分析及对策考试情景下的阅读尤其需要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2、局部探究要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感知文章结构。
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
(可作必要的圈点)XX年中考卷:爱听“高雅音乐”的跳舞草①跳舞草是一种有“灵性”的植物。
只要听到优美的音乐,或者有人对着它唱一首抒情的歌曲,跳舞草的叶片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而舞动。
它的两片绿色的嫩叶为一对舞伴,它们时而合抱,时而交叉,时而各自向后旋转180度,深情相拥,再分开翩翩而舞。
音乐响起,整株跳舞草就像在开一场交谊舞会,霓裳鬓影,一枝一叶都有情。
②跳舞草绝对是一位洁身自好的舞女,因为这种小草有个怪癖:如果放的是怪腔滥调,即使是时下流行的disco曲,它也会娥眉紧蹙,停步罢舞。
跳舞草是没有夜生活的,在晚间,它会剪羽而归,所有叶片竖贴于枝干,像个规规矩矩的淑女,安静而眠。
③跳舞草长得像少女一般灵秀。
每一根纤细的枝干上,都嵌着一大两小三片叶子,像美女的眉,形状有点像竹叶,但质地要柔弱得多。
跳舞草最高能长到半米左右,疏朗的枝叶之间仿佛蕴藏着一种灵气,让人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④跳舞草不只会跳舞,还有其他功效。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过记载,说跳舞草的根、茎、叶均可入药,用其泡酒,早晚各服一杯,对治疗骨病、风湿病、关节炎、腰膝腿痛有特别的疗效。
而用嫩叶泡水洗脸,能令皮肤光滑白嫩。
据说云南的少数民族家里一般都摆上几盆,城里的女孩子也喜欢在阳台上种几盆,每天摘取几片叶子泡水洗脸,以此美容养颜。
⑤跳舞草为什么会跳舞?人们一直在探索其中的奥秘。
目前为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发现,跳舞草小叶片叶柄处的细胞里有一种海绵体,这种海绵体对中低频率,也就是35至65分贝的声音有共振作用。
⑥不管跳舞草遵循的是什么物理或化学原理,小草的翩翩舞姿使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
只要想像一下,每天下班回到家,打开音响,躺在沙发上看一场小草的舞蹈,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摘自《科学24小时》有改动)【相关链接】(1)跳舞草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令人惊叹不已。
当气温达到24℃以上,且在风和日丽的晴天,它的一对对小叶便会自行交叉转动、弹跳,两叶转动幅度可达180度以上,然后又弹回原处,再重复转动。
当气温在28~34℃之间,或在闷热的阴天,或在雨过天晴时,数十双叶片翩翩飞舞,使人眼花缭乱。
(摘自新浪博客网)(2)跳舞草的每根枝干上有一片大叶和两片小叶,每当太阳落山、光线变弱,与白天的光线有了差别、变化时,小叶叶柄基部的海绵就会自然收缩,小叶便摆动起来,仿佛在跳舞。
(摘自百度查询网)(3)跳舞草有光则舞,无光则息,就像向日葵冲着太阳转动一样。
(摘自百度百科网)13.为什么把跳舞草称为“洁身自好的舞女”?(4分)14.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每一根纤细的枝干上,都嵌着一大两小三片叶子,像美女的眉……15.阅读第④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跳舞草的功效。
(4分)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2分)人们一直在探索其中的奥秘。
目前为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发现,……17.跳舞草会跳舞,除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外,还有什么原因?请综合“相关链接”的材料进行探究,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3分)XX年中考卷①在大家眼里,印度农民尼柏•丘德芮堪称模范:他借助有机肥料和天然杀虫剂辛勤地耕种了一大片紫花苜蓿,他还在牧场边栽种了各种果树,还精心照料着若干头奶牛。
但是,在环保人士的眼中,丘德芮所经营的牧场的背后,隐藏着一场可能危及全球的灾难。
在一年中,丘德芮用自己家的小型水泵抽取的地下水的总量,大概是同一区域降水总量的2倍左右,而丘德芮所在的村庄的地下水位在一年中大约下降了6米。
②环顾世界,像丘德芮一样的农民还有很多。
40多年来,世界各国的人们都在大量使用地下水,以解决困扰百姓的温饱问题。
与上世纪相比,人类种植的农作物总量增加了1倍多,所消耗的淡水也在原有基础上增长了2倍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农民自发地借来钻探装置,买来小型水泵,把地下水抽出来灌溉庄稼。
目前,在印度,大约有2/3的庄稼是用地下水灌溉的。
③50年前,印度古拉特邦北部的农民主要靠开放式水井供水,水井的深度大约为10米左右;现在,人们得把管道深入地下400米左右的地方才能找到水。
整个印度西北部地区,将近一半的开放式水井和数以万计的管道式水井已经完全枯竭;在印度南部的泰米德邦,近2/3的开放式水井已经废弃,有水灌溉的农田仅为XX年前的一半。
目前古拉特邦和泰米德邦的常驻人口大大削减,许多农民不堪重负走上自杀的不归路,更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迁居到城市的贫民窟,成为流动的建筑工人甚至流浪者。
④令人担忧的是,印度的悲剧正在其他国家重演。
许多亚洲国家都普遍出现过量用水、河流干涸的现象,局部地区甚至引发气候恶化。
面对如此局面,专家指出,等到地球上的地下水资源消耗殆尽时,人类将面临水荒,持续的干旱会把数以亿计的百姓推向饥饿和灾难。
(摘自《世纪水荒》,有删改)【相关链接】材料1:我国工业废水、第三产业污水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在1997-XX期间增长18%。
我国南方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0%以上,但是工业和生活污水几乎任意的排放,污染了大多数河流湖泊而导致出现水质性缺水。
(摘自邹蓝《中国水危机》)材料2:上世纪90年代初期,嘉兴地区二、三类水体(达标饮用水)占50%;到XX年,嘉兴境内已无合格地表饮用水源。
水体污染——水质性缺水——大量开挖深井,过度开采地下水,这种恶性循环直接导致了另一种可怕的灾害——地面沉降,我市因此蒙受85亿元的损失。
(摘自《嘉兴日报》)材料3:根据嘉兴市政府规划,太湖引水工程一期(至XX年)计划投资302亿,嘉善、平湖将从太湖太浦河取水;海宁、海盐、桐乡、南湖区和秀洲区将从太湖吴溇港引水。
(摘自浙江在线)10.“在环保人士的眼中,丘德芮所经营的牧场的背后,隐藏着一场可能危及全球的灾难”一句中,“灾难”指的是什么?(3分)11.第③段从哪三方面说明了印度水荒的现状?请概述。
(3分)1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与上个世纪相比,人类种植的农作物总量增加了1倍多,所消耗的淡水也在原有基础上增长了2倍多。
13.请根据选文和“相关链接”的材料,就嘉兴水危机问题进行比较探究,用简洁通顺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不超过60字)(6分)解读一:筛选和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
主要题型:①直接筛选相关信息。
例: “在环保人士的眼中,丘德芮所经营的牧场的背后,隐藏着一场可能危及全球的灾难”一句中,“灾难”指的是什么?②将分散的或隐蔽的信息进行整理合成。
例:第③段从哪三方面说明了印度水荒的现状?请概述。
解题指导:正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不遗漏要点;要有原文意识,尽量提取原文;分散在文章各部分的信息,要在原文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归纳、重新组合。
解读二: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主要题型:①品味加划词语的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
例、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与上个世纪相比,人类种植的农作物总量增加了1倍多,所消耗的淡水也在原有基础上增长了2倍多。
解读三: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究。
主要题型:材料链接类探究题。
07题、跳舞草会跳舞,除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外,还有什么原因?请综合“相关链接”的材料进行探究,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08题、请根据选文和“相关链接”的材料,就嘉兴水危机问题进行比较探究,用简洁通顺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不超过60字)。
这类试题要求考生结合阅读文章对几则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且写出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是一种综合性的探究学习。
XX文讯教育机构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